你会用中药模仿人体吗1.3古方举例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赶紧得收藏)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赶紧得收藏)散结利咽汤专治慢性咽炎:半夏15克、厚朴12克、茯苓、射干、浙贝母、冬凌草各9克、苏叶、生姜各6克。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禁食幸辣。
,本方主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梅核气。
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痰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检查见咽后壁小结、滤泡增生。
证属痰气郁阻咽喉,治疗当化痰散结,消肿利咽。
本方以治疗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为基础,加上射干、浙贝母、冬凌草,此三味药皆有散结之功,其中射干兼可利咽、浙贝母又可化痰,冬凌草善于消肿止痛。
诸药合用共凑化痰散结,消肿利咽之功。
乃付医师专治慢性咽炎、声带小结的专病专方。
* 乳腺炎奇效秘方:乳痈立消汤王世国乳腺增生秘方:乳腺消癖汤:醋柴胡6克、白芍、枳实、青皮、山慈菇、蒲公英、三棱、莪术各9克、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8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禁食甘草,保持心情舒畅。
*肾结石经验方_速效排石汤排石汤:四川大叶金钱草120克、穿破石30克、海金沙30克、石韦15克、火硝6克(研粉冲服)、乌药60克、木香9克、滑石30克、川牛膝30克、生甘草3克,每天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清热利湿、化石排石,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化石排石,重用为君,臣以穿破石海金沙石韦,其中穿破石尤善化石,火硝《神农本草经》云:能化七十二种结石,海金沙化石通淋兼能止痛,石韦化石通淋又能止血四药各司其职,共为臣药,佐以乌药木香理气止痛,又以滑石之滑利,牛膝引石下行而为使药。
王X,男,43岁,因腰痛难忍,小便中断收入院,经B超检查,提示右肾结石及肾积水,诊断:湿热石淋。
服药七剂,结石排出,告愈。
这是付济华医师治肾结石经验方,方小力专,疗效甚好。
*祛风蠲痹黑膏药秘方:-----(一贴灵)祛风蠲痹黑膏药:A、粗料: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羌活、独活、葛根各30克、肉桂15克、生马钱子60克、洋金花、生半夏、生南星、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秦艽、杜仲、牛膝、桑寄生、桂枝、白芍、麻黄、甘遂、巴豆、木鳖子、透骨草、急性子各20克、干蟾蜍5只。
中医经方解析古方的当代应用

中医经方解析古方的当代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传统中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中医经方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承载了中医传统知识和经验的宝贵遗产,对古方的当代应用进行解析已成为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中医经方的定义和作用中医经方是指古代医书中所记载的中药方剂,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体现。
中医经方具有多种作用,包括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祛邪攻邪、滋养生命等。
这些方剂通过药物的组方和配伍,能够综合调节人体内外的各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效果。
二、古方的当代应用1. 古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许多古方在临床上仍然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疗效。
例如,四逆散是一种古代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邪所致的症状,如寒淋、肾虚阳痿等。
现代研究发现,四逆散中的草果和干姜含有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能够温阳散寒,对一些寒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2. 古方在科研中的应用中医经方对于现代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方中的草药组分和疗效已经被现代研究技术所证实,为我们进一步开发草药活性成分和新药提供了依据。
很多研究者将古方作为初始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深入探究其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三、解析古方的方法和技巧解析古方是将中医经典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借助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现代研究方法。
以下是解析古方的一些方法和技巧:1. 文献研究通过研读古代医书和经典著作,了解古方的来源、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为解析古方提供重要依据。
2. 草药鉴定通过对古方中所用草药的鉴定和检测,确定其属于草本植物的哪个科、属、种,以及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3.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研究古方中各种药物的代谢和药效动力学特点,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为合理应用古方提供依据。
4. 宏观与微观结合综合使用临床观察、生化指标分析、病理组织学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究古方的治疗机制和效应。
四、古方的优势和挑战古方作为中医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优势,如疗效确切、配伍合理、副作用小等。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导读:本篇文章整理了中医里非常出名的10大方剂,这些方剂不仅疗效神奇,而且使用广泛,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六味地黄丸古方:山茱萸、地黄、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功效: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古方溯源: 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口腔、眼、耳鼻喉、皮肤、老年病等多个学科。
古方新用:六味地黄丸(成药) 主要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临床应用:调节免疫体统;抗肿瘤及抗突变;降血脂;抗缺氧、抗疲劳;抗心律失常;降血压;保肝及改善肾功能;延缓衰老;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肝炎、肾病。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不宜同服感冒药。
二、阿胶补血膏古方: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功效: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古方溯源:《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本草》皆将阿胶列为上品、圣药、贡品。
阿胶性味甘平,无毒,乃阴阳平和之物。
久服可美容滋补,养性延年,是国药瑰宝。
古方新用:复方阿胶浆(成药) 主要成分: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辅料蔗糖。
临床应用: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
本品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
主要有抗疲劳、耐缺氧、耐寒冷、抗辐射损伤、促进血液凝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贫血的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为气血双补之药,性质较粘腻,有碍消化,故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忌服。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三、鹿茸膏古方:红参、五味子、白芍、党参、黄芪(蜜炙)、鹿茸、当归、熟地黄、肉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蜜炙)、远志。
功效:滋阴补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
古方溯源:由补血四物汤、补气四君子汤、气血双补八珍汤、十全大补膏等经典药方演化而来,历经千年,是集合中药益气养血、滋阴补阳、调五脏、强筋骨的传奇药方!公元1148年,作为命门金方记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茸膏滋补命门,入五脏六腑,通气血筋骨。
你会用中药模仿人体吗1.1中药单位

第一章摹仿的中药材料方剂是中医对付疾病最常用的工具。
千百种药物的组合,与拼图原料的七巧板不可同日而语,灵活多变的要求比魔方的玩法更花哨。
或依于证、或依于病、或依于理、或依于法、或依于标、或依于本;有一种要求就有一种组合,有一种强调就有一类君臣。
使得处方趣味性、无穷性、创造性、理论性极强。
但观中医,却是大多不敢擅用自己的创造性,自愿放弃处方的自主权。
一生只注重收集与积累有效方剂,着力临摹与效法古人方剂。
“古方”为什么有如此之魅力?古人云:方之为言,仿也,仿病而为方。
通过摹仿疾病而得来的方剂,如果摹仿得栩栩如生,治疗效如桴鼓,该方就流传下来,被后人奉为圭臬、楷模而成为古方;如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方剂就被淘汰。
从这个角度看古方的魅力不仅在于有被实践证明的疗效,还在于成为诊断、验证疾病的工具。
外国学者克劳斯在《复杂性中的思维》文中说“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分析的科学,它也是一种治疗的艺术”,这种艺术用在中医、尤其是中医处方摹仿疾病的艺术上是最恰当不过了。
疾病有病态、病象,方剂有君臣佐使,是仿病态还是仿病象?态是何形?象有何量?何处着重墨?何时该淡化?药与病如何对应?等等,使这门艺术带有许多梦幻色彩。
著名中医蒲辅周,生前在更改一位医生所开的麻黄汤时,只是减了炙甘草几钱,就使患者汗出病愈。
这种终毕生精力所积累的艺术,常使后学者望洋兴叹,临摹者又多了一层虚幻的色彩——汉方之秘在于剂量。
于是乎莘莘学子,跟师之风,趋之若鹜,不敢半点越雷池;中医艺术,代代萎缩,难见光大之端倪。
用中药摹仿疾病,或者说摹仿人体,必须首先熟悉中药(材料),明了人体(对象),然后再是依葫芦画瓢的方法。
这就象给人画一幅水彩像,既要看清对象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又要配备并熟悉必要的水彩颜料。
当然,用中药模拟立体的人要比用水彩颜料画平面的像复杂得多,但却是中医师天天所面对的事情,这也就是本书想介绍并极力向读者阐明的中心问题。
一、中药单位方为药成,组方必先识药。
古今中医秘方——特效单方200条!(会辨证用有奇效)

古今中医秘方——特效单方200条!(会辨证用有奇效)1、慢性气管炎:风湿膏药贴'天突穴'(喉咙窝)3天换一次,连用2个星期即好。
2、胃气不和、胃胀:风湿膏药贴'脐中穴',3天换一次,连用2个星期即好。
3、胃病:猪肚一个,加葱2棵,红壳花椒20粒,灯笼草(蒲公英)2棵,冰糖0.5斤,吃8-10个,将原料一起放入猪肚内缝好,炖烂即可吃肚喝汤。
4、治老年耳聋:甘草30克,甘遂30克,两味相反,必须各包各,各自碾面,同时以棉花各包0.5克,包好用线扎定,一边塞甘遂,一边塞甘草,两药不能并塞一耳内。
5、治胃痛:取食盐一把,置刀面上烤,待刀烤红时,放入半茶杯水中,趁热服下,立即止痛。
6、便秘:用胡萝卜汁和苹果汁各半混合,早饭前半小时服一大杯有效。
本方对增进体能和某些慢性病也有效,只服胡萝卜汁也可。
7、治痢疾:取绿豆3粒,白胡椒3粒,大枣一枚,共捣烂敷脐上,用胶布固封,一天一次,一般2-3次可愈。
8、治头痛:用艾叶和生姜各等量,捣烂,敷疼痛部位5分钟后可消除疼痛。
9、治咳嗽:用大蒜和白糖,用大蒜450克细捣,于一升开水中浸泡10小时左右去渣取汁,白糖1公斤调匀备用。
每次咳嗽时,服一匙疗效佳,久服可根治。
10、治哮喘:用一个鸡蛋壳炒到呈黄色,研末,加糖少许,每天服3次,疗效佳。
此方对慢性哮喘也有效。
一次服用量为一个鸡蛋壳。
11、治肺气肿:取蟾蜍一个(癞蛤蟆)把内脏去掉,把鸡蛋放入,用线缝好,用泥巴包好,柴火烧熟,吃8-10个即可。
12、红白痢疾妙法:好白酒一两倒入细碗内,加红、白糖各半两,放火点着,等火快灭时,用半碗凉沏喝下,消炎洗肠,祛寒祛疾,一次痊愈。
13、胃病新验法:枳实、白藤各三钱煎服,外加痢特灵一片,日服三次,十日即愈。
14、羊角风病特效奇方:正月茵陈(又名白蒿)采一小篮(约3斤),用一斤红糖拌蒸吃,日服2次,每次2两,吃完去根。
15、肺炎:鱼腥草一把,炖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中草药的古诗

中草药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中草药的古诗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中草药的古诗有哪些一、果在刺中心,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
(打一中药名)——:酸枣仁二、漂亮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
(打一中药名)——:山慈姑三、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
(打两中药名)——:草决明、石决明四、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
(打四个中药名)——: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打一中医古籍)——:汤头歌决六、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打一中医名词)——:阴阳俱虚七、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药名)——:当归八、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药名)——:木通、白英解析:英扣花九、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药名)——:昆布。
二.中药的古诗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闻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
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
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予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犹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10种奇葩的人体中药材

10种奇葩的人体中药材*导读:10种奇葩的人体中药材。
市面上的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
下面介绍10种奇葩的人体中药材,一起来看看吧。
*10种奇葩的人体中药材取自人体的某些组织或排泄物可以被制成药物用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在我国沿用已久。
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名着《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人发、人乳、人指甲、胎盘、人中黄、人尿等人体药材。
这些人体药材有的可以直接入药,有的还需要加工炮制。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其品种日益增多,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人中白人中白,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淀洁的固体物。
本品呈不规则的板块状,大小不一,厚3-5mm。
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常有棱状或瘤状突起;底面较平坦。
质坚硬而脆,易碎。
断面可见明显的粗细不一的层纹。
具尿臊气,味微咸。
本品以干燥、色灰白,质坚、无杂质者为佳。
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
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2、人中黄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本品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
有特殊气味。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主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3、人尿人尿,中药名,为人科健康人之小便,去头尾,用中间段。
一般以10岁以下健康儿童小便为佳,称童便。
本品为淡黄色溶液。
有尿臭,味咸。
滋阴降火,止血消瘀。
治阴虚发热,劳伤咳血,吐血,衄血,产后血瘀,血晕,跌打损伤。
4、人乳汁传统养生补品名,为健康妇女产后分泌的乳汁。
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乳化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成分。
人乳热服能补益五脏、益智填精、润躁生津、滋补血虚。
凡大便秘结、舌根强硬、目赤眼昏等用之皆有效;用新鲜人乳滴眼,可治目赤、目痛多泪等眼疾;用人乳制成眼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电光性眼炎,疗效极佳。
古方温经贴

古方温经贴简介古方温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敷贴疗法,用于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代谢和恢复健康。
温经贴的制作使用了多种中草药和天然成分,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和温热的作用,达到舒缓疼痛、消除寒气、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制作方法古方温经贴是由一系列中草药和天然成分制作而成的贴剂。
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材料:红花、当归、川芎、吴茱萸、丁香、陈皮、羚羊角粉、硼砂、石膏粉、蜂蜡、糖桂花等。
2.将红花、当归、川芎、吴茱萸、丁香、陈皮等中草药研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
3.将羚羊角粉、硼砂、石膏粉、蜂蜡、糖桂花等天然成分加入中草药粉末中,搅拌均匀。
4.将搅拌均匀的草药粉末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慢煮,煮至粉末变成糊状。
5.将煮好的糊状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到古方温经贴。
使用方法使用古方温经贴的方法简单易行,具体操作如下:1.首先,清洁和消毒待贴部位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用剪刀将古方温经贴剪成适当的大小,以贴剂能够覆盖患处为准。
3.将剪好的贴剂取下保护层,贴在患处,然后用手轻轻按压贴剂,使其贴合紧密。
4.使用温经贴时,应避免贴在伤口敏感的部位,如溃疡、破皮等。
5.温经贴一般建议使用不超过24小时,过时需及时更换新的贴剂。
适用症状古方温经贴适用于以下症状:1.寒湿痹痛:对于因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温经贴能够起到温通经络、舒筋活血的作用,缓解疼痛。
2.血液循环不畅:对于因寒冷天气或体质寒凉导致的手脚冰凉、四肢无力等症状,温经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改善症状。
3.身体疲劳: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的身体疲劳、乏力等症状,温经贴可以通过温暖身体,提高气血运行的效果,缓解疲劳感。
注意事项在使用古方温经贴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1.皮肤敏感者慎用:如果您对贴剂中的草药成分有过敏反应或皮肤敏感,建议避免使用温经贴。
2.避免过敏:初次使用古方温经贴时,可先在手腕内侧或其他较为敏感的部位进行小面积试贴,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有不良反应请停止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方分析举例
不论是对方剂作用的描述还是指导组方的治疗法则描述,传统中医都是用同样的句法:对脏腑物质,采取什么动作,达到什么目的。
这实际上就是确定了方剂各个层次属性中的重点,在脏腑、物质、功能三层方剂单位的五行中,重点是何脏?何物?何功能?用什么寒热属性?重点治疗什么病邪?
循此思路,分析举例如下。
(一)四物汤
1、方剂作用:补肝血。
2、累计步骤:
(1)列出四物汤一般情况表;
(2)根据用量算出组方药物的当量,填入表中;
(3)累计各级方剂单位当量的和。
根据以上数据,累计如下:
3、一级方剂单位:
肝经单位=2.19
心经单位=1.63
脾经单位=0.31
肺经单位=0.63
肾经单位=0.25
脏腑层,肝经单位最大为重点。
四物汤当量归经分布表
药名用量当量
归经
肺肾肝心脾
熟地100.25肾肝
白芍100.31肝脾
当归100.63肺肝心
川芎10 1.00肝心
合计 2.190.630.25 2.19 1.630.31 4、重点脏的二级方剂单位——肝的物质层面:
四物汤肝经物质分布表
四物汤
用量当量肝
经
物质备注
药名液血津气精古人言熟地100.25肝0.250.250.25补精血白芍100.31肝0.310.31血中之气当归100.63肝0.630.63血中气药川芎10 1.00肝11气中之血药
合计 2.190.25 2.190.9410.25
肝气单位=1
肝津单位=0.94
肝血单位=2.19
肝液单位=0.25
肝精单位=0.25
肝物质层,肝血单位最大,为重点。
5、重点物质的三级方剂单位——肝血的功能层面:
四物汤肝血中功能物质分布表
四物汤
用量
当量归经物质
功能
药名行散补敛降
熟地100.25肝血0.25
白芍100.31肝血0.310.31
当归100.63肝血0.630.630.63
川芎10 1.00肝血11
合计 2.19 1.631 1.190.310.63肝血功能层面,行功能单位最大,为重点;补居第二为次重点。
6、方剂寒热值
熟地寒热值=2*2*0.25=1;熟地一级方剂单位数=2*0.25=0.5
白芍寒热值=-1*2*0.31=-0.62;白芍一级方剂单位数=2*0.31=0.62
当归寒热值=2*3*0.63=3.78;当归一级方剂单位数=3*0.63=1.89
川芎寒热值=2*2*1=4;川芎一级方剂单位数=2*1=2
寒热值代数和/一级方剂单位总数=8.16/5.01=1.629。
属于温性方剂。
(二)导赤散
1、方剂作用:泻心火
2、累计步骤:
(1)列出方剂药物一般情况分布表;
(2)根据用量算出药物当量;
(3)累计各层面方剂单位当量的和。
导赤散归经单位分布表
导赤散最小
用量最大
用量
现在
用量
现在
当量
归经
药名肝心脾肺肾生地103030.01肝心肾木通3630.11肝心肾生甘草21030.27心脾肺
竹叶61530.02心脾肺
3、一级方剂单位
肝经单位=0.12
心经单位=0.41
脾经单位=0.29
肺经单位=0.29
肾经单位=0.12
层面的重点是心经单位。
4、二级方剂单位
导赤散心经内物质单位分布表
导赤散
当量归
经
物质
药名气津血液精
生地0.01心0.010.010.01
木通0.11心0.110.11
生甘草0.27心0.270.270.270.270.27
竹叶0.02心0.02
合计0.270.40.390.280.28
由合计的得数可见,二级方剂单位的重点是津。
5、三级方剂单位
导赤散重点层面:心津内功能单位分布表
导赤散当
量脏
腑
物
质
功能
药名行散补敛降
木通0.11心津0.110.11
生甘草0.27心津0.270.270.27
竹叶0.02心津0.020.02
合计0.110.020.270.270.4
由合计的得数可见,三级方剂单位的重点是降。
6、方剂寒热值的计算
a)列出方剂的药性情况表。
b)累计一级方剂单位数:
木通归心肾二经,一级方剂单位数为:2*0.11=0.22。
甘草归心脾肺三经,一级方剂单位数为:3*0.27=0.81。
竹叶归心脾肺三经,一级方剂单位数为:3*0.02=0.06。
生地归心脾肺三经,一级方剂单位
数=3*0.01=0.03。
一级方剂单位总数=1.12
导赤散药性情况表
药名药性当量归经单位寒热值木通-30.110.11*2-3*0.11*2甘草-10.270.27*3-1*0.27*3竹叶-30.020.02*3-3*0.02*3生地-30.010.01*3-3*0.01*3合计 1.12-1.74
c)算出各药的寒热值:
木通寒热值=-3*2*0.11=-0.66
生甘草寒热值=-1*3*0.27=-0.81
竹叶寒热值=-3*3*0.02=-0.18
生地寒热值=-3*3*0.01=-0.09
寒热值的代数和=-1.74
方剂的寒热值=-1.74/1.12=-1.55
导赤散为凉性方剂,其寒热值是-1.55。
7、病邪属性的累计
象累计方剂寒热值那样,按组方药物具有的病邪属性(能够治疗病邪的属性),累计相同病邪属性的一级方剂单位。
中药治疗病邪的属性谱很广,一般累计的范围仅限于一个层面。
如内邪,外邪,不内外邪,再生邪类等等。
a)列出方剂的一级方剂单位数及病邪属性表。
b)累计同类病邪属性的一级方剂单位。
导赤散病邪属性情况表
药名当量归经单位风火湿(水)燥寒
木通0.110.11*20.11*20.11*2
甘草0.270.27*30.27*30.27*3
竹叶0.020.02*30.02*30.02*3
生地0.010.01*30.01*30.01*3
合计0 1.120.280.840
或许认为,病邪在人体内有居住场所的不同,则累计方剂治疗病邪的属性,当分出不同的归经单位,深入的累计方法也是可以的,只是我们暂时忽略它。
此方所累计的病邪是以内邪群为对象的。
通过对古方剂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有在治疗甲邪致病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治疗乙邪、丙邪,兼顾丁邪、戊邪;虽然,这是中药多重性的不得已,但孰轻孰重、生克乘侮必须心中有数。
应用方剂单位的属性累计方法,我们基本可以像认识个体中药那样认识个体方剂的属性。
自然雕琢中药,其属性特点是环境的镜像;疗效打造方剂,效法的是生命模板,这是不容置疑的。
那么有效方剂的人体镜像,是生理还是病理?是弥补还是纠偏?如何看其相似度?探寻此类问题,还有待我们对方剂中的属性数据作更深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