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刚-宏观经济学..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材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材
教材名称
作者及出版社
主要内容及评介
《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
宋承先(著)
现代经济学系列教科书
《西方经济学》
简明教程(第三版)
尹伯成(主编)
程向前等(编写人员)
上海人民出版社
教育部推荐教材,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
(第三版)
尹伯成(主编)
程向前等(编写人员)
上海市优秀教材
《宏观经济学》
袁志刚(著)
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
袁志刚、方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列入中国经济改革20年系列研究(10卷本),是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的重点图书。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和《劳动经济学》课程中使用。
《隐失业论》
袁志刚、陆铭(著)
立信会计出版社列入经济学者,在《劳动经济学》课程使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调控》
袁志刚、宋铮(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是一本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级教材,也是一本跟踪宏观经济学前沿的专著和中国经济学工作者研究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管理经济学》
袁志刚(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是一本适合MBA的西方经济学教材。
《失业经济学》
袁志刚(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列为上海三联书店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一本探讨最新失业理论的教科书。在《劳动经济学》课程中使用。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代经济学系列教科书之一,是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对中国经济运行的理论化探索与分析。
《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

复旦袁志刚宏观06--第六章总供给、总需求和价格调节(1)

复旦袁志刚宏观06--第六章总供给、总需求和价格调节(1)

6.3 AS-AD模型
古典的
AS-AD模
AS
型:
P
❖ AD不创
造就业
和产量
P1
❖ Y取决于 P2 S。
0 Y*
2021/4/4
AD2 AD1
Y
18
6.3 AS-AD模型
凯恩斯的
AS-AD模
P
AS
型:
❖ AD创造
就业和 产量;
P1
❖ Y取决于
P2
AD。
0
Y1 Y2
AD2 AD1
Y
2021/4/4
19
6.3 AS-AD模型
短期的AS-AD
模型:
P
LAS SAS
❖ E1:经济萧

P2
❖ E2:经济过
度繁荣
P1
0
E2
E1 Y1 Y* Y2
AD2 AD1
Y
2021/4/4
20
6.3 AS-AD模型
短期的AS-AD 模型:
P
❖ E1:经济繁

P2
❖ E2:经济滞

P1
0
LAS E2
SAS2 SAS1
Y
3.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1 Y2
Y
7
6.1 AD函数:
IS-LM曲线和长短期下的AD曲线
IS-LM:
Y C (Y T ) I (r ) G M / P L(Y , r )
短期(Keynesian):在P = P1水平下解出r和 Y。
❖ 既定价格水平下的IS-LM
长期(Classical):在Y = YLR水平下解出r和 P。
第 6 章 结束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参考书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参考书

参考书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
2.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3。

黄亚钧、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5。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6。

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8。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樊妮等译《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
9.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10.斯蒂格利茨:《经济学》,诺顿公司
11.尹伯成:《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2.加尔布雷斯等:《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13.黎诣远:《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4.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
15。

宏观经济学英文版 [美]迈尔·科恩(Meir Koh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6.宏观经济学英文版;第八版(美)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ch],(美)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美)理查德·斯达茨[Richard Startz]著
17.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second edition(美) David Romer[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致力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袁志刚教授访谈

致力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袁志刚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2001年第6期致力于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袁志刚教授访谈●袁 志 刚 ○范 剑 勇 袁志刚,1958年1月出生,浙江舟山人。

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经济系,获学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8年赴法国留学,师从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贝纳西,199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2HESS),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3年6月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底出站留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工作,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在各类经济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七篇,独立发表专著五部,与他人合作专著四部,教科书四部,译著两部。

主要研究领域为非均衡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和失业理论,论文和著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其中专著《非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1997年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论文《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获200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著《宏观经济学》已被引入中国台湾;“宏观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得的奖项还有:上海市优秀博士后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因成绩出色已被入选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范剑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袁教授,您是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专家,从您的求学经历来看,您在国外接受了西方经济学的系统训练,并以运用西方经济理论来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而著称。

在您的求学生涯中,您的前后两位导师是否对您的学业产生较大影响?请扼要地介绍一下您的求学轨迹。

●我是1975年高中毕业的,毕业后曾在一个汽车修理厂做过临时工,也作为知识青年下过乡,深知工人、农民的生活疾苦,对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

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

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8、教学进程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旦袁志刚宏观03--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产品市场角度

复旦袁志刚宏观03--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产品市场角度

3.2 消费函数
凯恩斯储蓄函数
收入增加,储蓄增加 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例递增
SS(Y)
S a ( 1 b )Y
某家庭储蓄表
资料来源: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第303页
(1) 收入
(2) 储蓄
(3)
(4)
边际储蓄倾向(MPS) 平均储蓄倾向(APS)
A 9000
110
假定某企业资本一产量比为10,并假 定该企业资本设备共值6000万美元,它由 20台新旧不同的机器构成,并且每年磨损 1台,因此每年要重置1台,即每年补偿折 旧的重置投资是300万美元。
3.4 乘数和加速数原理
假设:v=k/Y=10
时期
(1) 第一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二阶段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二阶段 第七年 第四阶段 第八年
1 9 8 5 4 6 7 4 . 8 4 1 4 1 . 8 0 . 8 9
1990
10176.9
8151.5
0.80
1991
11590.1
9222.0
0.796
3.3 简单模型及其扩展
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公式法:
Y=C+I C=a+bY
I=I0
1 Y 1 b (a I0 )
使用S函数决定收入 : I=S 45°线分析法
45o
o
Y*
总收入 Y
3.3 简单模型及其扩展
四部门的收入决定
进出口规律:
进口: M=M0 +mY (自发性进口、诱发性进口)
出口:取决于一国的市场竞争实力,与该国收入
水平无明显关系,故 X=X0
公式法: yai0(1G 0b (1 b0 tT )) m (X *0M 0)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袁志刚 宏观部分 CH 15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袁志刚 宏观部分 CH 15

图15.1 1956-2000年间日本的GDP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
15.1 经济增长的概念
70法那么 要计算一个国家的GDP
〔或者人均GDP〕翻一 番所需要的时间,只需 用70除以该经济百分比 增长率
图15.2 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5.2 经济增长的源泉
持续的经济增长,来自于总供给能力的增长。 总量生产函数
显然要使所有的生产投入劳动力和资本都 被充分使用的条件是图中的e1 点,即:
Kt Lt ,或 K t
Lt
K
/
e3
B
b
e2
Y3 Y2
e1
O
A
Y1 L
图 15.8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等产出曲线
15.3 经济增长理论
不考虑折旧,资本存量的变动是由投资活动引起:
Kt Kt Kt1 It
第15章:经济增长理论
本章结构
15.1 经济增长的概念 15.2 经济增长的源泉 15.3 经济增长理论 15.4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核算
15.1 经济增长的概念
我们使用两个概念来讨论国民经济活动的长期过程,即“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和“经济开展〞〔Economic Development〕
Y AF(K, N)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四类:自然资源、资本、劳动、技术进步〔也包括经济制度如产 权制度〕。这四项也被人们称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
15.2 经济增长的源泉
自然资源
包括耕地、石油和天然气、森林、水资源 和矿产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开展和快速
增长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自然资源的拥有
投资又是由国民收入的储蓄行为引起的,并且在宏观经济均衡时,我们有:

《宏观经济学》39集教学视频复旦大学

《宏观经济学》39集教学视频复旦大学

《宏观经济学》39集教学视频复旦大学第一篇:《宏观经济学》39集教学视频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39集教学视频复旦大学本课程为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主讲的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课程共39集,由壹课堂网整理免费共享。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相关的通货膨胀、失业和国际收支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在其形成之初就强调,它不是研究特定企业、特定个人的经济行为,以及特定市场的供求对比情况,而是研究所有企业、所有个人所形成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情况。

但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种寻求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趋势,推崇的方法是将宏观分析建立在微观个体的基础上,来研究宏观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在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宏观经济学还采用了其它分析方法,比如,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短期分析方法和长期分析方法。

总之,从分析方法来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已越来越“动态化”和“长期化”。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

理论分析就是研究各经济总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政策研究则是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

理论分析是政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政策研究则是理论分析成果的具体运用。

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01宏观经济学02宏观经济学03宏观经济学04宏观经济学05宏观经济学06宏观经济学07宏观经济学08宏观经济学09宏观经济学10宏观经济学11宏观经济学12宏观经济学13宏观经济学14宏观经济学15宏观经济学16宏观经济学17宏观经济学18宏观经济学19宏观经济学20宏观经济学21宏观经济学22宏观经济学23宏观经济学24宏观经济学25宏观经济学26宏观经济学27宏观经济学28宏观经济学29宏观经济学30宏观经济学31宏观经济学32宏观经济学33宏观经济学34宏观经济学35宏观经济学36宏观经济学37宏观经济学38宏观经济学39第二篇:宏观经济学(定稿)新一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现状研究摘要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型劳动者,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背景下解放的大批富余劳动力,这一群体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1992
20
849.4000
917.4000 1210.100 1487.800 1510.500 1827.900 1838.100 1949.300 2492.000 2661.00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新货币数量论
M 1 dp m f ( y, w, rm , rb , re , , ) P p dt

自然率假说

政策主张: 赞同货币政策,反对财政政策,
同时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主张单一政策规则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供给学派
理论核心:供给创造需求 本身 重点分析:供给效应 主要观点:关于边际税率 的单个基本命题 拉弗曲线 t
Slide 40
2.1 GDP和GNP
区别
GDP
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
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
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
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
国内。
Slide 41
2.1 GDP和GNP
联系
Slide 43
案例分析: 《酿酒》的故事
某人请教酿酒的方法,师傅说:“一斗米、一
两曲、两斗水混合在一起,七天便酿成酒了。”
某人回家后,用两斗水、一两曲混合在一起,恰
恰忘了放米。七天之后取来一尝,和水没有什么 区别。某人前去责备酿酒师傅,说他过于保守, 没有传授真诀。师傅说:“你肯定没有按照我说 的去做。”某人说:“我按照你说的方法,用了
税率 t
P


O
税收量 T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理性预期学派

静态预期
等于上期实际值
预期与理性预期: 概念及其类型
外推型预期 上期实际值及其变化 适应性预期 上期实际值及其误差

基本观点:自然率假说; 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 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1998 1999 2000 2001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 年平均增长率14.15%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

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 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125 120 115 3.0 110 2.5 105 100 95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2.0 4.0 3.5
1.5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International Economy)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0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
1990 620.9000 718.400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名人名语
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 、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 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政 策时,总是记着各种模型。”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重商主义
(15c 初 -17c)
古典经济学
(17c 中 -19c初) <工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初 劳动价值理论
庸俗经济学
(19c 初 -20c30 年代)
新古典综合派
(20c30 年代 - )
<工场手工业前> 前史
各种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发展
阶段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新古典宏观和新凯恩斯的差异

基本假设的分歧:市场是否出清。
对经济波动解释的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新凯恩斯主 义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扰动方面解释。

政策主张上的分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 政府干预经济,认为经济政策是无效的;新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刺激总需求。

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和劳务(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物品及服务,直接进入使用过程

中间产品和劳务(intermediate products)
在同一时期生产和提供的但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消 耗的产品及服务

现在生产和销售 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 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 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 经济的运作。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

增长源泉

劳动人口增长
增长源泉

劳动人口增长
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国 30 民 收 20 入 增 长 10 率 ( 0 )
-10 -20 -30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年份
%
00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 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 矛盾。
40
30
20
10
第2章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 国民收入核算
Slide 36
主要内容

2.1 国内生产总值( GDP)和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定义、区别和联系


名义与实际GDP(GNP)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现在生产和销售 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 GDP(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 (Business Cycle)


商业周期的不同特征
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 (Unemployment)
基本概念

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消费 货币史与货币政策
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人物简介: Robert E. Lucas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理性预期 货币中性理论 转型经济分析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早期宏观经济思想 古典方法


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 新古典和新古典综合 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Slide 37
主要内容

2.2 三种不同方式计算GDP:产出、收入和支出

产出法测算 收入法测算 支出法测算

2.3 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可支配收 入(DPI) 2.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和国民帐户体系

Slide 38
主要内容

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


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
凯恩斯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 劳动市场的均衡
AD曲线(凯恩斯的)
宏观 经济 政策 解释 经济 运行
新古典综合派
AS曲线(工资刚性)
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人物简介:Milton Friedman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格里高里.曼昆
主要内容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意义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1.6 本书的体系安排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微观经济学:
资本主义高级
阶段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看不见的手 批封建社会
1.垄断(张伯伦等)--个量问题
2.凯恩斯主义 3.序数效用价值论 和一般均衡 --总量问题 --个量问题
无政府主义,自由竞争 鼓吹资本主义社会
政府干预 三次修改
货币主义学派
萨缪尔森
组装
混 70 年代 合 经 滞 胀 济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1.3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 在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