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方向)201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Yo.hav.t.believe .ther.i..way.Th.ancient.said:.th.kingdo.o.heave.i.tryin.t.enter".Onl.whe.th.reluct an.ste.b.ste.t.g.t.i.'.time.mus.b.manage.t.ge.on.ste.down.onl.hav.struggle.t.ach iev.it.-- Guo Ge Tech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旳应用能力, 能在各个行业或领域旳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关岗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旳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定1. 具有扎实旳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 遵纪遵法, 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纯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设计原理和措施, 具有计算机维护和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与系统集成知识, 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安装、测试、调试能力;具有较强旳编程能力;具有数据库系统分析、设计、维护能力。

3.到达国家规定旳与专科学历相适应旳外语水平, 获得与专业有关旳职业资格证书。

4.理解体育运动旳基本知识, 初步掌握锻炼身体旳基本技能, 养成锻炼身体旳习惯, 身体健康, 到达大学生体育合格原则。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规定四、重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电路基础、程序设计措施、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数据库开发、.NET框架设计、微机接口技术等。

五、实行规定(一)公共必修课教学1. 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学应统一教学大纲和多媒体课件, 规定讲授旳内容。

按专业培养方案安排实践教学课时, 实践教学形式可多种多样。

2. 《英语》教学应在中学教学旳基础上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使学生具有一定旳英语阅读与交流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令人兴奋的任务,因为它关乎未来,关乎我们如何塑造一群能在数字化时代大放异彩的人才。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我看来,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领域有所建树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是课程设置。

我认为,课程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1.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框架。

2.专业课程:涵盖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让学生在特定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3.实践课程:包括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认为,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项目驱动、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原理。

3.项目驱动:以实际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1.引进: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

2.培养: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我们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3.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系统设计与维护,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能力,并能熟练掌握软件安装、操作、维护、开发和测试及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级计算机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职业面向和能力结构(一)职业面向毕业生主要在区内外计算机软件公司、科技、教育社区以及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软件测试、软件维护、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处理、网页的建设等工作。

(二)职业发展:1﹒能从事计算机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能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岗位。

3﹒能从事平面图形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等工作。

4﹒能从事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等工作。

(三)能力结构:1﹒专业能力:(1)具备中级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

(2)具备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及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

(3)具备计算机的安装、调试、维护等操作能力。

2﹒方法能力:(1)具有严谨、细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具备本专业所从事行业的安全意识和方法。

(3)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3﹒社会能力:(1)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2)具有社会责任心和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毕业条件学生必须达到下列要求,方可毕业:1﹒修满148学分,且所有必修课程考核必须合格,职业延展课程学分达16学分。

此外还需参加课外素质教育活动,并修满10个课外素质教育学分。

2﹒完成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成绩合格。

3.必须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技能等级证书。

(二)课程与实践环节设置(见课内教学时间分配表、实践教学时间计划表。

)(三)理论教学体系(主干课程内容简介及要求)(1)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初步知识与应用,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中文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操作与应用,及计算机维护和网络方面的初步知识。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培养从事计算机及相关软硬件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职业领域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人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3.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

4.掌握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等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图文混排及设计能力。

5.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

6.具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7.具有多媒体素材处理能力。

8.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具有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能力。

9.具有计算机的硬件拆装、系统组装和简单故障排除及维护的能力。

10.掌握电子商务流程,具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数码产品等产品营销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教育 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工程 八、课程结构九、课程内容与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核心)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共有15门课程,合计1306学时。

(二)专业技能(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程共有9门课程,合计468学时。

2012三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三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三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制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

能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能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机房维护管理,能够构建小型网络、能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转,能利用工具软件分析和排除常见系统和网络故障,能跟踪本专业新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就业方向及岗位(群)企业、政府、社区、各类学校等单位的微机生产与服务部门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络构建、网管与文秘、系统维护等岗位。

四、人才规格(一)能力结构1、能运用所学的程序语言开发小型系统。

2、能按企业、事业单位的所需构建简单网络。

3、能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进行基本的维护。

4、取得办公软件(高级)证书、图形图像处理、程序员证书、网页设计证书。

5、取得全国英语三级证书(二)知识结构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职业岗单项能力支撑课程实践环节位能力核心能力1.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3.网页设计、计算机系统集成与维护C#语言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JAVAC#程序基础实训1周网页制作1周C#编程设计实训1周C#.net高级编程实训1周JA V A实习1周电脑组装与维护1周SQL语言实训1周一般能力1.文字录入与排版2.软件的使用计算机操作员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文字录入与排版实训10节课拓展能力动画设计FLASH五、课程设置1、课时安排总学时(含选修课): 2339节;其中:必修课时:2160,限选课学时179 节,任意选修课学时节。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一、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二、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职学历层次:大专三、三、入学要求高中毕业生四、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五、五、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编程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软件开发规范,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从事程序设计、软件测试及软件技术服务与销售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六、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基本规格要求1、1、就业去向:IT软件企业、电信移动公司、系统集成与网络公司、金融企业、大型网络传媒公司。

2、2、岗位技能(工作任务):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范围主要在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操作、管理、维护、简单的程序开发、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管理与应用等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高职高专教学应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因此,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强调把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全面素质的养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贯穿于三年的教学全过程。

1、知识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技能、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文化基础知识;(2)专业基础知识:C语言、网络基础、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网络设计语言;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初步多媒体制作;(4)专业综合知识:网络建设、管理、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制作动态网页、交互式网页;组网与网络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

2、能力结构(1)职业关键能力①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明确职业目标;具备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具有获取新信息、新知识能力;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等;②工作能力:具有职业必备素养:职场礼仪、职场沟通和执行力;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等;③创新思维与能力:能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工作中能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思路的能力等。

2012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方向)代码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三、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面向广东省珠三角地区IT企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采用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技术的系统知识,具有Web应用程序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能力,取得软件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培养规格(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需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1.专业能力●具有编程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具有文档书写及阅读能力●具有软件测试能力●具有数据库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开发中小型动态网站和企业级应用开发的能力●具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具有知识技能的更新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解决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协同开发能力2.社会能力●具有软件开发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承受软件行业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能力●具有与用户和团队成员沟通交流的能力●具有软件行业的职业道德●具有软件服务意识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对软件核心技术和文档的保密意识3.方法能力●具有软件新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算法分析的抽象概括能力●具有软件项目的分析决策能力●具有软件项目的计划能力●具有软件项目的管理控制能力(三)职业能力证书1.职业素质证书2.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备注:要求根据本人规划的就业方向考取上述证书之一。

五、课程体系安排(一)能力进阶与课程路线第 3 页共15 页(二)课程方案(见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 (三)各学期周数分配表单位: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各类课程学时结构六、专业师资条件1.具备本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专业类中级或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3.具备独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4.本专业核心课程“双师”资格教师(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

2012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08062

2012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08062

2012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90102【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办学层次】高职(大专)【学制】三年一、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建设工程师、网站开发师和网络管理员等岗位,能在面向信息技术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信息部门从事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运维、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面向信息技术、加工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外包及新兴网络技术等行业,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群)如下: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1.素质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具有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3)具有法制观念;(4)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5)具有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6)遵守行业规程,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7)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实干创新、团队合作的精神;(8)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知识要求:(1)具有大专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德育、数学、英语、体育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3)精通TCP/IP网络基础知识,熟悉常见路由协议的应用和故障处理;(4)掌握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组建基本知识、实施方法与技术,包括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设备和软硬件的更新技术;(5)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及制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使用网络编程语言实现动态网站的规划及建设的基本知识;(6)掌握一般网站的基本概念和创建网站的基本方法和维护使用方法,包括各种常用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7)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信息获取、组织、分析、发布、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与维护;(8)熟悉网络安全技术与业界相关产品,能进行安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9)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与项目管理和工程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590101_1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职生
学习年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基于Java Web开发的主要技术,能熟练进行Java Web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熟练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分析、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知识与技能,掌握能从事生产技术操作、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二)就业岗位(群)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四、毕业要求
学生取得如下学分方能取得毕业证书:
1、基础与人文素养模块:需获得24 学分。

2、综合素质拓展模块(选修课):需获得学分。

3、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技能竞赛模块:需获得6 学分。

4、专业技能与知识模块:需获得115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 145学分
五、专业培养方案
(一)人文素养模块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融入教改班级专业技能模块教学训练过程,分4个学期开设,每学期12个课时,利用专业技能模块每周三天的教学时间,与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穿插进行。

《形势与政策》分四学期开设,每学期4~6学时。

(二)综合素质拓展模块(选修课)
(三)职业资格证书模块
(四)专业技能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课程设置及周数分配表
(五)专业提升模块
专业提升模块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六、实践教学安排表
七、学时分配表
六、职业资格证书模块介绍
3、专业技能证书
九、专业技能模块介绍1)计算机基本技能子模块
5)框架整合子模块
本方案起草人员名单:陆洲、车鹏飞、陈慧英、郭洪兵、于慧凝、王万丽执笔人:陆洲
审定人:吕润桃
制(修)订时间:201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