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高考热点透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11

高中数学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11

1.(2012·山东高考)设 a>0 且 a≠1,则“函数 f(x)=ax 在 R
上是减函数”是“函数 g(x)=(2-a)x3 在 R 上是增函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必要条件与指数函数、
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教材第 26 页习题 1.4,A 组第 3 题)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x∈N,x3>x2. (2)所有可以被 5 整除的整数,末位数字都是 0. (3)∃x0∈R,x20-x0+1≤0. (4)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新课标 ·数学 选修1-1
1.(2012·湖北高考)命题“∃x0∈∁RQ,x30∈Q
新课标 ·数学 选修1-1
1.(2012·安徽高考)命题“存在实数 x,使 x>1”的否定是
A.对任意实数 x,都有 x>1 B.不存在实数 x,使 x≤1 C.对任意实数 x,都有 x≤1
()
D.存在实数 x,使 x≤1
新课标 ·数学 选修1-1
【解析】 “x>1”的否定为“x≤1”,“存在”要变为 “任意”.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充分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新课标 ·数学 选修1-1
【解析】 若一元二次方程 x2+x+m=0 有实数解. 则 Δ=1-4m≥0,因此 m≤14. 故 m<14是方程 x2+x+m=0 有实数解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答案】 A
新课标 ·数学 选修1-1
【答案】 A
新课标 ·数学 选修1-1
2.(2012·浙江高考)设 a∈R,则“a=1”是“直线 l1:ax
+2y-1=0 与直线 l2:x+2y+4=0 平行的”( )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2013· 福建高考)某工厂有25周岁以上(含25周岁)工人300 名,25周岁以下工人200名.为研究工人的日平均生产量是 否与年龄有关,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了100名 工人,先统计了他们某月的日平均生产件数,然后按工人年 龄在“25周岁以上(含25周岁)”和“25周岁以下”分为两 组,再将两组工人的日平均生产件数分成5组:[50,60)、 [60,70)、[70,80)、[80,90)、[90,100]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 1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i=1 i=1 i=1 i=1 10 10 10 100
720. (1)求家庭的月储蓄y对月收入x的线性回归方程y=bx+ a; (2)判断变量x与y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3)若该居民区某家庭月收入为7千元,预测该家庭的月 储蓄.
i=1
xiyi-n x y xi2-n x 2
n
n
附:线性回归方程y=bx+a中,b=
1n 20 y =n yi=10=2, i=1
2 2 又lxx= x2 i -n x =720-10×8 =80, i=1 n
lxy= xiyi-n x y =184-10×8×2=24,
i=1
n
lxy 24 由此得b=l =80=0.3,a= y -b x =2-0.3×8=-0.4. xx 故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y=0.3x-0.4.
13 x =3.5, y = 6 ,
6
i=1
x2 i =1+4+9+16+25+36=91,
6
13 58-6×3.5× 6 5 ^ ∴b= = , 7 91-6×3.52 13 5 13 5 1 ^ a= 6 -7×3.5= 6 -2=-3, ^<b′,a ^>a′. ∴b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3课件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3课件

【解】 (1)记 A1 表示事件“第 2 局结果为甲胜”, A2 表示事件“第 3 局甲参加比赛时,结果为甲负”, A 表示事件“第 4 局甲当裁判”. 则 A=A1·A2. P(A)=P(A1·A2)=P(A1)P(A2)=14.
(2)记 B1 表示事件“第 1 局比赛结果为乙胜”, B2 表示事件“第 2 局乙参加比赛时,结果为乙胜”, B3 表示事件“第 3 局乙参加比赛时,结果为乙胜”, B 表示事件“前 4 局中乙恰好当 1 次裁判”, 则 B= B1 ·B3+B1·B2·B3 +B1·B2 . P(B)=P( B1 ·B3+B1·B2·B3 +B1·B2 ) =P( B1 ·B3)+P(B1·B2·B3 )+P(B1·B2 ) =P( B1 )P(B3)+P(B1)P(B2)P( B3 )+P(B1)P( B2 )=14+18+14 =58.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及应用. 【解析】 (x+y)5 展开式的通项是 Tr+1=Cr5x5-ryr, 令 r=3 得 T4=C35x2y3=10x2y3, ∴二项式(x+y)5 展开式中含 x2y3 项的系数是 10. 【答案】 10
1.(2013·课标全国卷Ⅱ)已知(1+ax)(1+x)5 的展开式中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第一章 计数原理
【命题趋势】 本章高考多考查两个计数原理的应用、 排列、组合的应用,二项式定理问题,考查多以选择题、填 空题的形式出现,排列、组合的应用题也常与概率.分布列 等有关知识融合,交汇命题.
两个计数原理
(教材第 12 页习题 1.1A 组第 3 题) 用 1,5,9,13 中的任意一个数作分子,4,8,12,16 中任意一 个数作分母,可构成多少个不同的分数?可构成多少个不同 的真分数?

高中数学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2-3

高中数学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2-3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第一章 计数原理
【命题趋势】 本章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重点为排
列与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考题灵活多样,以 选择、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
计数原理作为排列、 组合的基础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往往与排列、组合交汇考查;排列与组合、及其综合应用也 是高考的热点,题型以选择、填空题为主,中等难度,在解 答题中,排列、组合常与概率、分布列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 起考查. 对于二项式的考查重点是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及通项公 式、二项式系数及特定项的系数、二项式性质的应用,题型 多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为中低档.
【解析】
写出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Tr+1,令通项中 x 的
指数为零,求出 r,即可求出 A. Tr+1=Cr 5( x)
5-r
(-
1 3 x
)
r
r =Cr ( - 1) x 5
5 5r ,令 - =0,得 r 2 6
=3,所以 A=-C3 5=-10.
【答案】 -10
第二章 概率
【命题趋势】 《概率》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及重点考查的范围.本章内容含有相互 独立事件、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离散型概率分布列及 期望、方差. 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 有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出现在解答题中与其他知识交汇 命题.在概率计算中一般是依据随机事件的含义,把随机事 件分成几个互斥的事件的和,每个小事件再分成几个独立事 件的积,然后根据相应公式计算.
法,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
法一
先把除甲、乙外的 4 个人全排列,共
4 有 A4 种方法.再把甲、乙两人插入这 4 人形成的五个空位中 2 2 的两个, 共有 A5 种不同的方法. 故所有不同的排法共有 A4 A5 4·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鲁科版选修3-2课件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鲁科版选修3-2课件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应用
由“考情透析”可以看出,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考查 是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全国和许多省份都有对该知 识点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该知识点的方法技巧: 1.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要按步骤,依据楞次定律仔细分 析. 2.阻碍思想的运用:增反减同,来拒去留;面积变化阻 碍磁通量变化. 3.右手定则在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运用.
O 时刻 Φ1=0,D 时刻 Φ2=2×10-3 Wb,则 ΔΦ=Φ2- Φ1=2×10-3 Wb,经历的时间 Δt=0.005 s,所以平均感应电 动势 E=2×0.01005-3 V=0.4 V.故 D 错.
【答案】 AB
4.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半径为 R 的 圆弧金属丝 ab,ab 的长度为周长的23,弧平面与磁场垂直, 若其以速度 v 向右运动,如图 7 所示,则 ab 两点间感应电动 势的大小为__________,a 点电势比 b 点____________.
A.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过高 C.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 D.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解析】 金属套环跳起的原因是开关 S 闭合时,套环 上产生感应电流与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相互作用而引起 的.线圈接在直流电源上,S 闭合时,金属套环也会跳起.电 压越高,线圈匝数越多,S 闭合时,金属套环跳起越剧烈.若 套环是非导体材料,则套环不会跳起.故选项 A、B、C 错误, 选项 D 正确.
【解析】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ΔΔΦt ,因为 O 时 刻和 D 时刻的感应电动势为瞬时值,而根据 E=ΔΔΦt 所求一般 为平均值,由数学知识可知,当 Δt→0 时,E 就为瞬时值, 而在图线 Φ-t 中反映瞬时值的是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模块高考热点透视ppt课件【80页】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模块高考热点透视ppt课件【80页】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 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考查学生基本运算能力,难度 适中.
SJ ·数学 · 必修5
【解】 (1)由c= 3asin C- ccos A及正弦定理得 3sin A sin C-cos A sin C=sin C. π 1 由于sin C≠0,所以sin(A-6)=2, π 又0<A<π,故A= . 3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中 大角对大边的应用. 【解析】 因为a,b,c为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A>B
>C,可得a>b>c,所以a=c+2,b=c+1. 3b 又由已知3b=20acos A,所以cos A= . 20a b2+c2-a2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 2bc
① ② ③
SJ ·数学 · 必修5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第1章 解三角形
SJ ·数学 · 必修5
【命题趋势】
本章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重点考
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既有填空题,又有解答 题,难度中档;填空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 础知识,解答题常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交汇命题(如 2012· 江苏卷第15题),考查解三角形、三角变换、几何计算 等问题,尤其涉及三角面积的问题,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SJ ·数学 · 必修5
(2012· 山东高考)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 分别为a,b,c,已知 sin B(tan A+tan C)=tan Atan C. (1)求证:a,b,c成等比数列; (2)若a=1,c=2,求△ABC的面积S.
SJ ·数学 · 必修5
【解】
(1)由已知得:
SJ ·数学 · 必修5
(教材第16页第1题) 在△ABC中,如果sin A∶ sin B∶ sin C=2∶3∶4 ,那么 cos C等于( 2 A. 3 ) 2 B.- 3 1 C.- 3 1 D.- 4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鲁科版选修3-5课件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 鲁科版选修3-5课件

(2013·新课标Ⅰ)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2173Al 上,产生 如下核反应:p+2173Al→X+n
式中 p 代表质子,n 代表中子,X 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 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 X 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 ________.
【解析】 从核反应发生时质子数和中子数守恒入手. p 为11H,n 为10n,则AZX 中 A=1+13-0=14,Z=27+1 -1=27,则中子数为 Z-A=27-14=13.
【答案】 CD
6.处于 n=3 的氢原子能够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 (1)跃迁过程中电子动能和原子能量如何变化? (2) 可 能 辐 射 的 光 子 波 长 是 多 少 ? ( 普 朗 克 常 量 h = 6.63×10-34 J·s) 【解析】 (1)由于电子从外轨道进入内轨道,半径变小, 由于kre22=mrv2,则 Ek=12mv2=k2er2,由此可知动能增大;在 此过程中,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因此原子能量减小. (2)原子的可能跃迁及相应波长 ①从 n=3 到 n=2
模块 内容
高考回顾
பைடு நூலகம்
鲁科选 修 3|5
2013·江苏 T12C(1),北京 T20
波与粒 2012·北京 T20,海南 T19(1),上海 T1,江

苏 T12(C)
2011·广东 T18,上海 T3,课标 T35(1)
碰撞与动量守恒
1.高考试题对本热点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碰 撞为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种是以生活中事例 为背景,考查规律的灵活应用,命题方式一般以选择题和计 算题的题型出现,考查点以识记、理解、列方程计算为主, 难度不大.
模块 内容
高考回顾
鲁科选 修 3|5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沪科版选修3-4课件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课件沪科版选修3-4课件

(2013·山东高考)如图 10 所示,ABCD 是一直角梯形樯镜 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 O 点垂直 AD 边 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 n= 2,AB=BC=8 cm,OA=2 cm, ∠OAB=60°.
(1)求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线的方向. (2)第一次的出射点距 C________cm.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 5°,在释放 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 时间间隔 Δt 即为单摆周期 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 5°,释放摆球, 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 5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 Δt,则单摆周期 T=5Δ0t
图3
A.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a、b 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b 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 a 点多一次 D.b 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 a 点少一次
【思路点拨】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 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后一质点总是跟着前一质点振 动.
【解析】 在横波中,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为一个 波长,选项 A 错误;相差一个波长的两质点的起振时刻刚好 相差一个周期,选项 B 错误;前一质点总是带着后一质点振 动,所以 b 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 a 点少一次,选项 D 正确、 C 错误.
【答案】 A
9.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 插好了 4 枚大头针,如图 11 甲所示.
图 11 (1)在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 折射率 n=________(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 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 8 枚大头针,如图乙所示.图 中 P1 和 P2 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 2 枚大头针,其对应出 射 光线上的 2 枚大头针是 P3 和____(选填“A”或“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形态对 2012 年·天津高考·T3 聚落及交通 2012 年·江苏地理·T19、20 线路的影响 2012 年·北京高考·T36(1) 自然资源对 2012 年·江苏地理·T15、 人类活动的 16
2012 年·天津高考·T13(3) 影响
2011 年·全国高考·T3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高考 中的考查难点。命题的频率高,命题的角度广且多变是该考 点的考查特点。注重对光照图的判读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主 要的能力考查点,因此加强对地球运动原理的理解,把握地 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突破的关键。
4.不同纬度二至日正午太阳方向及太阳高度
图中反映的是不同地点二至日太阳的方向,其中 a 表示 冬至日太阳高度和方向,b 表示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方向。
1.(2012·海南高考)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 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 6 日 0 时 20 分。据此完成(1)~(2) 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最大,为 90°,分别向南北两方 递减。
(2)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使用地方时)
(3)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这里所说的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 ①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在 66°34′至 90°之间,每年春 分日与秋分日有两次直射现象。冬至和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 度最小,为 66°34′。
(2)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示意图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 1.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如左图。 2.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可参照左图进行推 理。 3.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 4.南北极点均为半年昼、半年夜(由于公转速度的不均 匀,北极点的极昼略长,极夜略短;南极点的极夜略长,极 昼略短)。 (3)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变化规律
②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于有两次直射现象,因此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 90°,并且最小值不低于 43°08′。
③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直射现象,因此其最大值在 冬至或夏至达 90°,并且最小值等于 43°08′。
④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某地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在一年内既无直射现象,也无极昼现 象,因此其最大值小于 90°,最小值大于 0°。并且仅在冬至 或夏至时出现最大值。
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北极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北极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 0°,出现极昼,其中 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 北极圈以内。秋分至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0°,出现极夜, 其中冬至极夜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南极相反。
A.5 日 5 时 20 分
B.6 日 6 时 20 分
C.6 日 5 时 20 分
D.5 日 6 时 20 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悉尼
B.上海
C.雅加达
D.莫斯科
【解析】 第(1)题,15°E 位于东一区,比西五区时刻 早 6 小时,西五区区时为 6 日 0 时 20 分,因此甲地的时间为 6 日 6 时 20 分。第(2)题,由东一区为 6 日 6 时 20 分可知, 图中晨昏线为晨线,根据其倾斜的方向可知,此时太阳直射 北半球,全球越向北昼越长。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模块
知识体系考点
命题情况(选编)
地壳物质循 环、外力作 用与地表形态
2012 年·浙江高考·T4 2011 年·全国高考·T2 2012 年·北京高考·T10
湘 教 必 修Ⅰ
自然环境 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 量交换
大气运动、天 气与气候
2011 年·全国高考·T9、10 2012 年·福建高考·T8 2012 年·浙江高考·T2
北半球的夏半年,春分日两极地区没有极昼也没有极夜; 春分日至夏至日,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并且范围由北极点逐渐 变大至北极圈(达到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大),南极地区出现极 夜并且范围由南极点逐步扩大至南极圈(达到一年中极夜范 围最大);夏至日至秋分日,北极地区的极昼逐渐变小直至消 失,南极地区的极夜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秋分日,两极地区 没有极昼也没有极夜。北半球的冬半年反之。
2012 年·全国高考·T10、11 2012 年·山东高考·T4
水循环与洋流
2012 年·全国高考·T4、5 2012 年·广东高考·T7 2012 年·海南地理·T1、2
模块
知识体系考 点
命题情况(选编)
湘 教 必 修Ⅰ
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 体性与差
异性
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 境的差异性
2012 年·广东高考·T2 2011 年·福建高考·T37(4) 2012 年·山东高考·T1、2 2012 年·安徽高考·T26、27 2012 年·浙江高考·T7 2012 年·北京高考·T4、 52012 年·江苏地理·T1、2
模块
知识体系考 点
命题情况(选编)
湘 教 必 修Ⅰ
自然环 境对人 类活动 的影响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或极夜纬度范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此时的极昼或极夜的最大范围的纬 度数互为余角。比如,太阳直射在 10°N,则北极地区的极昼 的最大范围的纬度是 80°N,即 80°N~90°N 为极昼,南极地 区的极夜的最大范围的纬度是 80°S,即 80°S~90°S 为极夜。
1.光照图中的时间 (1)侧视图
(2)俯视图
(3)展开图
(4)变式图
1.光照图中时间的隐含条件: ①赤道上的日出时间为 6 时,日落时间为 18 时; 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 ③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24 时; ④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 2.有关时间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春、秋分日,同时看日出或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也相 同; ②其他日期,同时看日出或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不相同。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 ②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 短;南极附近有极夜;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极昼、 极夜范围最大。 ③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 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极 昼、极夜范围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