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机制实训教案

合集下载

分娩机制_实验报告

分娩机制_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了解骨产道的大小、形状与分娩的关系。

2. 准确理解分娩机制每个动作的名称及意义。

3. 以枕左前位为例,演示分娩机制,提高综合助产技能。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医学院助产实验室实验对象:模拟产妇实验器材:分娩模型、分娩机制模型、胎儿模型、助产工具等。

实验方法:1. 实验前,教师简要介绍分娩机制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2. 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模拟产妇、一名助产士和一名观察员组成。

3. 模拟产妇穿戴分娩模型,助产士负责模拟分娩过程,观察员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

4. 助产士按照分娩机制的理论,模拟枕左前位的分娩过程,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等动作。

5. 观察员详细记录每个动作的名称、意义以及胎头、胎儿各部位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1. 衔接阶段:-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的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 胎头呈半俯屈状态进入骨盆入口,以枕额径衔接。

- 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 ~2周内衔接,经产妇多在临产后才衔接。

2. 下降阶段:-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 下降贯穿于分娩全过程,并与其他动作同时进行。

- 促使胎头下降的因素有: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压力经胎轴传至胎头;宫缩时宫底直接压迫胎臀;胎体伸直伸长;腹肌收缩使腹压增加。

3. 俯屈阶段:- 当胎头继续下降至骨盆底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遇到肛提肌阻力,进一步俯屈。

- 使胎儿下颏更加接近胸部,使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径变为枕下前囟径,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4. 内旋转阶段:- 当胎头下降至骨盆底遇到阻力时,胎头为适应前后径长、横径短的特点,枕部向母体中线方向旋转45度达耻骨联合后方。

- 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5. 仰伸阶段:- 当胎头完成内旋转后,俯屈的胎头即达到阴道口。

- 宫缩、腹压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使胎头仰伸。

6. 复位及外旋转阶段:- 胎头仰伸后,胎儿双肩径沿着骨盆入口平面哪条径线继续下降。

妊娠与分娩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妊娠与分娩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对胎儿的影响
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窒息等,影响胎 儿健康。
对分娩的影响
可能导致难产、产后出血等,增加分娩难度和风 险。
05
分娩期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常见分娩期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产后出血
羊水栓塞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休 克甚至死亡。
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 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
04
妊娠期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常见妊娠期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 等,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 等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糖耐量异常或糖 尿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等症 状。
贫血
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血容量增加,容 易出现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心 悸等症状。
妊娠与分娩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
汇报人:XX 2024-01-24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妊娠生理及解剖基础 • 分娩机制及影响因素 • 妊娠期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分娩期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 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与考核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妊娠与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 重要过程,对于母婴健康具有 深远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产科服 务理念的更新,妊娠与分娩的 教学与实践需要与时俱进。
本课程旨在培养医学生和医护 人员对妊娠与分娩的全面认识 ,提高临床技能和
知识目标
掌握妊娠与分娩的基本理 论、生理和病理变化。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产前检查、 正常分娩接生及常见产科 手术操作。
子宫破裂
胎儿窘迫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说课稿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说课稿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教学设计,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授课过程和评价、反思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采用2007年5月教育部行指委审定的最新的教学大纲,本大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

教材分析:《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是人卫出版社第二版中职妇护教材第四章“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影响分娩的因素”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正常分娩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对后面学习“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打下基础,所以分娩机制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内容:枕先露的分娩机制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枕先露分娩机制能力目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顺产接生任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尊重生命,热爱母亲的传统美德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枕先露分娩的七个步骤;难点是内旋转和外旋转的区别四、学情分析:优点: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轻松的学习方式缺点:底子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善总结五、教法和学法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结合本校学生特点,我以传统LBL教学模式为基础,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参考PBL的优点,做了些探索和创新。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②启发引导,分组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③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关键点,再理论与多媒体视频相结合,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④临床实景,仿真演示:理论与临床实践相、与仿真模型演示相结合,帮助学生完成任务⑤自编动作,模拟分娩: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正常分娩见习教案

正常分娩见习教案
2.教学模型不是很配套,建议教育处提供最新、再形象一些的教学模型。
5.熟悉正常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6.熟悉正常产褥期的处理及保健。
见习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1、首先和同学复习有关正常分娩及正常产褥期的相关内容,然后带领学生观看正常分娩的录像,到产房观察产妇正常分娩的过程。
2、找一个典型的正常产褥的典型病例,分析病例,并带学生床头查房。
3、集中复习讨论正常分娩及正常产褥期的定义、临床表现。
1.先让同学们了解将要查房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入院情况、分娩过程,分娩后处理等。
2.带领同学对该患者进行床头查房,讲解产褥期应该注意患者哪些临床表现,如生命体征,产后宫缩痛,恶露情况,乳房泌乳情况,大小便情况等。
3.讲解产褥期的处理:产后2小时内应在产房严密观察产妇,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并注意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否;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质或清淡半流质,以后可进普通饭,产后注意排尿及排便情况;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注意会阴切口愈合情况;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乳房护理。
课间休息:(10min)
四、讨论:先提问同学,然后总结讲解。(20min)
1、什么是正常分娩?产褥期定义?
2.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3.正常产褥期应观察什么内容?
总结本次带教的内容,询问同学们有哪些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
实施情况及修改意见
1.正常分娩的教学视频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过于陈旧,建议教育处提供最新的关于正常分娩的教学视频。
二、带领同学们到产房观看正常分娩的真实过程(60min)
1.进产房之前先给同学们讲解如何穿戴无菌参观衣,正确的戴帽子、口罩,强调在产房内需要有无菌观念,保持安静,不要随便讲话及发问,有问题等到结束产房参观后统一提问,以免引起产妇家属不满。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实验难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模型演示,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正常分娩接生及新生儿护理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实验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实验方法后(重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
实验用品
分娩机制模型、接生模型、接生包、骨盆、布娃娃、冲洗器具、敷料缸、纱布、脐带帽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课程名称
妇产科护理
实验题目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实验时数
2学时
实验类型
综合
教学
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要求
1.了解分娩机制的全过程.
2.熟练掌握接生准备、外阴冲洗、外阴消毒、接生包的用物准备。
3.学会正常分娩接生及新生儿护理的全过程.
4.对产妇具有关爱、体贴、呵护之情。
实验重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模型演示,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准备、外阴冲洗、外阴消毒、接生包的用物准备。让学生亲自参与,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1)观看并演示分娩机制模型。
(2)演示接生的准备、外阴准备、接生包准备。
(3)观看铺巾、穿无菌衣、正常接生,学会接生技术,演练达到会做程度。
(4)观看新生儿护理技能的示教,能熟练地操作清理呼吸道、脐带处理、新生儿标记、打襁褓等.
(5)以上内容均由教师先示教.
(6)以上实验内容分四组进行,每组练习10分钟后交换,约40分钟。
教材和参考资料
《妇产科护理学》郑修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参考书:1.《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刘新民主译,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3.《妇产科学》丰有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

分娩机制的实训报告

分娩机制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分娩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娩机制,提高护理质量,本次实训以妇产科分娩机制为主题,通过理论学习、模型操作和临床实践等方式,对分娩机制进行了系统学习和实践。

二、实训目的1. 理解分娩机制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分娩机制的四个阶段及动作原理;3. 学会运用模型演示分娩机制;4. 提高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分娩机制的概念: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2)分娩机制的四个阶段及动作原理:第一阶段:衔接。

胎儿以枕先露或臀先露进入骨盆入口,与母体骨盆边缘相接触,此时胎儿头部下降,使胎儿与骨盆入口紧密衔接。

第二阶段:下降。

胎儿头部继续下降,使胎儿颅骨与母体骨盆边缘紧密接触,直至胎儿头部通过骨盆出口。

第三阶段:俯屈。

胎儿头部向前弯曲,使胎儿头部与母体骨盆边缘相接触,此时胎儿头部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进入骨盆。

第四阶段:内旋转。

胎儿头部继续下降,胎儿头部逐渐转向枕前位,使胎儿头部与母体骨盆入口相吻合。

2. 模型操作(1)模型选择:选用标准的分娩模型,包括母体骨盆和胎儿模型。

(2)操作步骤:①将胎儿模型放置在母体骨盆模型上,使胎儿头部与母体骨盆入口相接触。

②操作者手持胎儿模型,按照分娩机制的四个阶段,依次进行衔接、下降、俯屈和内旋转等动作。

③观察胎儿模型在分娩机制过程中的变化,记录每个阶段胎儿的位置和动作。

3. 临床实践(1)四步触诊法:通过四步触诊法,观察胎儿先露部、胎方位、胎心音等,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态。

(2)宫高、腹围测量:准确测量孕妇的宫高和腹围,判断胎儿发育情况。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分娩机制的概念、四个阶段及动作原理,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模型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模型演示分娩机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医学生分娩机制实训报告

医学生分娩机制实训报告

医学生分娩机制实训报告简介本次实训旨在让医学生深入了解和熟悉分娩机制,掌握分娩过程中相关技术操作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通过模拟实际分娩情景,提升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对能力和专业素养。

任务1. 了解分娩机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环节。

2. 学习使用分娩仪器设备和相关器械。

3. 掌握分娩中常见的紧急情况及处理方法。

4. 在实训中实践操作分娩过程,并进行反馈和总结。

分娩机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环节分娩是指孕妇将胎儿从子宫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分娩机制分为三个阶段:开宫、排胎、胎盘娩出。

开宫期是指子宫颈口扩张至全开的过程,通常持续6-12小时;排胎期是指胎儿从子宫颈口排出的过程,通常持续几十分钟到数小时;胎盘娩出期是指胎盘及其附属物排出的过程,通常持续5-30分钟。

开宫期的关键是子宫颈的扩张,子宫收缩推动胎儿下降并顺利通过子宫颈口。

排胎期的关键是胎儿自身的下降、旋转和伸展,以及宫缩的协助。

而胎盘娩出则需要胎盘、脐带等组织自行分离及通过宫缩排出。

使用分娩仪器设备和相关器械的学习在分娩中,医生需要使用一系列仪器设备和器械来辅助操作和监测孕妇及胎儿的情况。

如:先兆分娩监护仪、产程图仪、分娩床(产床)、测胎心仪、引产器等。

医学生需要学习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了解其原理和功能,以便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应用。

分娩中常见的紧急情况及处理方法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医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紧急情况包括胎儿窒息、难产、子宫破裂等。

处理这些情况需要医学生快速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紧急剖宫产、采取胎头吸引器等。

实训过程和反馈总结在实训过程中,医学生通过模拟分娩情境进行操作和实践,教师和专业人员对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估。

实训结束后,进行反馈和总结,从医学生的操作技巧、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改进。

结语通过本次分娩机制实训,医学生得到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掌握了分娩过程和相关技术操作。

卫管实验:正常分娩(医学院教案)

卫管实验:正常分娩(医学院教案)
4、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5、小结
5分钟
5分钟
65分钟
5分钟
教学目的
1.熟悉决定分娩的因素。
2.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方法
录像教学
教学重点
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难点
分娩机转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妇产科学》(王泽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参考书:《中华妇产科学》(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和径线而被坳地发生一系列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枕左前位分娩时,除间断地贯穿于全过程的下降动作外,伴随进行还有衔接、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分娩期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产程主要是观察产程,如宫缩、胎心、破膜等。
第二产程主要是做好接生、会阴保护和新生儿处理。
思考题
1、第一产程主要哪些临床表现?
2、什么是潜伏期、活跃期?其正常时限为多少?
3、第一产程中主要观察内容是什么?
4、如何判断胎盘已剥离?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复习:
决定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
子宫收缩力是主要的产力。
产道分骨产道和软产道,前者为主要因素。
胎儿的大小、胎位也是分娩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之一。
第三产程主要是协助娩出胎盘和产后观察。
观看正常分娩录象
教师引导,与学生共同复习。
观看录像
小结:通过观看录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深对正常分娩的认识。
预习: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
授课记录:
授课教师职称授课日期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授课类型教学手段讲师2014年10月13日临床疾病概论卫生管理131班实验录像教学授课内容正常分娩录像学时数2学时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和讲授提纲时间安排1决定分娩的因素2临产诊断3分娩机制4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5小结5分钟5分钟65分钟5分钟教学目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分娩机制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熟悉分娩机制,掌握新生儿脐带结扎技能,并学习正常分娩接生及新生儿护理。课程首先复习了分娩机制的理论知识,随后通过操作演示和学生分组练习,深入实践了分娩的各个步骤,包括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直至胎儿娩出。同时,课程还重点讲解了新生儿脐带结扎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强调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体贴、关爱与呵护。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分娩机制的关键知识点和实操技能,还加深了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课程最后还布置了相关的复习思考题,以巩固所学内容,并为下次课程做好预习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