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生平简介
巴赫个人简介

巴赫个人简介巴赫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Sebastian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
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
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巴赫人物生平家族渊源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
爱森纳赫因为依山势而建,所以地势是高低起伏不平,而且地面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所以是德国中部一个富有童话气息小山城,这个地方拥有着很深的音乐渊源,在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宫廷乐手都是在爱森纳赫进行表演和比赛的,可以说它是德国音乐的发源地。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城镇,可市民却酷爱音乐。
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
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
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
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
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
巴赫德国巴洛克音乐的伟大作曲家

巴赫德国巴洛克音乐的伟大作曲家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德国巴洛克音乐的伟大作曲家之一。
他对音乐的贡献和影响力在历史上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介绍巴赫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他对音乐界的重要影响。
一、生平事迹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图林根州的爱森纳赫。
他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接触音乐,并通过他的家庭成员获得了音乐教育。
巴赫年轻时在多个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和合唱指挥,积极参与演奏和创作。
巴赫的事业达到高峰是在他担任莱比锡圣多玛斯教堂音乐总监期间。
在那里,他作曲、指挥合唱团,并编写了许多宗教音乐作品。
这个岗位为巴赫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意的机会。
二、创作风格巴赫的作曲风格独特而多样化。
他才华横溢,涉猎广泛,创作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宗教音乐、器乐曲和声乐曲等。
巴赫的音乐风格深受当时的巴洛克时期影响。
他的作品呈现出复杂而精致的旋律线条,以及丰富的和声层次。
他也善于运用对位法,通过多个声部之间的对话,创造出富有韵律感的音乐。
巴赫的音乐作品饱含情感,能够打动人们的心灵。
三、对音乐界的影响巴赫的音乐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作品被广泛演奏和传承至今。
首先,巴赫的音乐对后世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启发了许多后来的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
他的音乐风格开创了新的可能性,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巴赫的音乐对乐器演奏技巧的发展也有关键影响。
他的作品对键盘演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等乐器都提出了挑战。
巴赫的音乐要求演奏者准确、富有技巧并具备情感表达能力。
这些要求促进了乐器演奏技艺的进步。
另外,巴赫的宗教音乐作品极具影响力。
他的合唱作品深入人心,赋予信仰以音乐表达。
巴赫的音乐通过宗教场合的演出,让人们对音乐与信仰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而言之,巴赫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通过他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贡献,在音乐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演奏,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

古典音乐家巴赫的介绍中文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外文名:JohannSebastianBach别名:JSBACH/J·S·巴赫国籍:德国民族:德意志人出生地:爱森纳赫出生日期:1685年3月21日(儒略历);3月31日(格里历)逝世日期:1750年7月28日职业: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作曲家主题风格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
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
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
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但也还没存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
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
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他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
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
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
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
[3]声乐作品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
巴赫的声乐作品中以康塔塔最为丰富多彩。
巴赫的康塔塔一方面继承了接近歌剧的世俗“康路塔”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接近复调合唱的宗教康塔塔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声乐器乐综合的新型的康塔塔。
它无论在内容上和风格上都比旧的康塔塔要深刻、丰富多了。
法国音乐评论家保罗·朗杜尔所言:“巴赫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
巴赫的名词解释

巴赫的名词解释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是德国巴洛克音乐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古典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教堂音乐、室内乐、管弦乐和键盘音乐等。
1. 作曲家巴赫的生平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
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家族中有多位职业音乐家。
巴赫从小就展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父亲早早地教他弹奏键盘乐器。
巴赫的职业生涯始于小地方教堂的音乐家,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宫廷乐团的键盘手和作曲家。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辗转于德国的不同城市,为教堂和贵族提供音乐服务。
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和推崇。
2. 巴赫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巴赫的音乐风格独特而丰富,被视为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他的音乐结构严谨而精确,同时又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他的作品常常以复杂的对位法(Counterpoint)和复调(Polyphony)为特点,通过多个声部的交织和结构上的呼应来展现其音乐想象力。
巴赫的作品涉及了多种音乐形式和类型。
他的教堂音乐包括宗教合唱曲、清唱剧和受难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圣约翰受难曲”和“圣马太受难曲”。
他的室内乐作品包括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和大提琴组曲等,这些作品既具有技术性的挑战,又展现了他对于音乐表达的深情与细腻。
巴赫的键盘音乐也是他最为人熟知和推崇的作品之一,特别是他的《赋格曲集》和《平均律钢琴曲集》。
3. 巴赫对音乐的影响巴赫的音乐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音乐风格在当时被认为是过时和衰退的,然而,他的作品却成为了后世音乐的重要来源。
巴赫的音乐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具创新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地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音乐家甚至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
巴赫的作品在19世纪开始受到广泛的赞赏和演奏,尤其是在浪漫主义时期。
他的音乐被认为具有宗教性、抒情性和智慧性的特点,这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之一。
西方音乐史论文——巴赫的生平、艺术成就及其艺术创作

西方音乐史与名曲鉴赏论文-—巴赫的生平、艺术成就及其艺术创作巴赫的生平、艺术成就及其艺术创作1、巴赫简介及时代背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及羽管键琴家,虽然终身未出国门,但却是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融为一体的开山大师。
在人们对音乐史上的代表人物进行评价与概括的时候,巴赫的伟大贡献以及在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是逐渐被认识到的,其称谓从管风琴师到近代西方音乐的开山始祖、音乐发展的里程碑,乃至西方音乐之父,这样至高无上的评价既说明了人们的肯定与敬重,也说明巴赫的确具有令人叹服的才华与音乐成就。
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1685年出生于德国,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所以巴赫从小就展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对音乐的热爱接近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
他曾向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请教,后来,在吕奈堡的教会里担任歌手的时期,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著名的音乐作品,大大开阔了视野。
中学毕业后,巴赫就开始了自己艰难的艺术创作生涯。
巴赫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当时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风貌与特点.他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复调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
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技巧高超,内容深刻,并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巴赫的音乐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德国人民的思想和感情,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市民阶层的人文主义先进思想。
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是巴赫作品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巴赫的音乐思维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每部作品结构严谨、形式完美,密切地将哲学伦理、心理描述与抒情、写景结合起来。
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哲理,被奉为西洋音乐史中的经典。
作曲家巴赫是谁

作曲家巴赫是谁巴赫是一位超越时空的作曲家,是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作曲家巴赫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六,仅次于第五伟大的西德维利;勃兰特。
作曲家巴赫的生平早年自学音乐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带的爱森纳赫。
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
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
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
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
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
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
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
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
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巴赫作品资料

02
• 学习唱歌、管风琴和宗教音 乐 • 成为唱诗班成员,开始音乐 生涯
1703年在魏玛 担任管风琴师
03
• 为当地教堂创作宗教音乐 • 开始为各种场合创作器乐作 品
巴赫的音乐创作生涯
01
• 创作了大量宗教音乐和器乐作品 • 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结婚
1707年在 穆尔哈峰
任职
1708年在 魏玛任职
02
• 为当地的宫廷和教堂创作音乐 • 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结婚
03
• 创作了一部歌剧 • 与他的第三任妻子结婚
1717年在 康茨沃
(Köthen) 任职
1723年成 为莱比锡 圣托马教 堂的康托
尔
04
• 在这里度过了余生 • 创作了大量宗教音乐和器乐作品
巴赫在国际音乐史上的地位
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大师之师” -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许多音乐家
• 强调对比和夸张的表现手法 • 丰富的和声和丰富的音色
宗教音乐风格
• 强调宗教的庄严肃穆 • 深入人心的旋律和和声
巴赫的宗教音乐作品特点
强烈的宗教氛围
• 通过音乐表现对神的敬畏和敬仰 • 传达基督教的教义和信仰
独特的音乐形式
• 采用合唱、独唱、管弦乐等多种表现形式 • 结构严谨,富有逻辑性
巴赫的器乐作品特点
DOCS SMART CREATE
巴赫作品欣赏与分析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巴赫的生平与音乐成就
巴赫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1685年出生于 德国的艾森纳 赫 -的父亲是 当地一位著名 的音乐家和教 堂管风琴师
01
• 从小受到音乐熏陶,学习乐 器和音乐理论
1699年进入吕 讷堡的教会唱
巴赫的生平事迹材料

巴赫的生平事迹材料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巴赫生平事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早年自学音乐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今日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地带的爱森纳赫。
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
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竟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
并且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
瓦格纳曾据此写了著名歌剧《唐豪塞》。
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
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
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
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
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青年时代离家出走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
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
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
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
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毕业担任演奏员1720xx年他从圣米歇尔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
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鋼琴曲集
• 這套作品也被稱為巴哈的「四十八首前奏曲與賦格」 • 巴哈的賦格曲寫作手法,更是達到了顛峰造極的境界。 • 舒曼曾說:「將『平均律鋼琴曲集』作為每日必備的
課業,你必能成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
巴赫的音樂作品
• 1721年寫作「布蘭登保協奏曲」 • 1722年寫作「平均律鋼琴曲集」 • 1723年寫作「約翰受難曲」 • 1729年寫作「馬太受難曲」 • 1735年寫作「義大利協奏曲」 • 1742年寫作「戈爾德堡變奏曲」
鍵盤樂曲
• 這首觸技曲開始時戲劇性的幾小節是所有管風琴
作品中最為有名
• 樂曲前奏(即觸技曲部分)之後隨以賦格曲然後以
終止型之尾奏結束
• 譜例:
• 這首賦格最為精彩的是它的鍵盤句型
巴赫J.S.Bach十二平均律
• 許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曾認真研究這套曲集 • 被喻為鍵盤音樂作品的”舊約聖經”大作 • 以二十四個大小調寫成 • 巴哈的「平均律」卻是第一部完整且具有全部調性的
巴赫生平簡介
第三組組員 培亨.佩涵.瑋廷 陳琳.捷宜.芃均
2003.10.15
巴赫J.S.Bach
• 史上最偉大音樂家之一 • 尊稱為音樂之父 • 同期音樂家韓德爾.韋瓦第.泰雷曼等 • 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是史上最登峰造極的作品 • 曾花了二十幾天行走,為了欣賞帕克斯特胡德的管風琴演
奏
• 著有十二平均律曲集.聖馬太受難曲.郭德堡變奏曲.小提琴.
大鍵琴的協奏曲.組曲等
• 巴赫生前未被受肯定,死後以鍵盤作品最引人注目 • 孟德爾頌是第一個發現巴赫作品並公開演奏的人 • 分成三個時期:威瑪時期、柯登時期,萊此錫時期。 • 創定鋼琴指法, 運用大姆指彈琴,註(在他以前,只用四
個手指彈occata)意味著是一首炫技性樂曲而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