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最新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最新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1

2

3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4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5

降低、休克等应急情况,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对血浆代用品的要求6

是:①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可在血管内保持血容量;②排泄较慢,但亦不持久蓄积体内;③无抗原性,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用制剂有不同分子量的右旋7

8

糖酐、淀粉代血浆、聚烯吡酮、氧化聚明胶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以抑制9

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可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后期弥漫性10

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类疾病。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11

血浆代用品又称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胶体12

溶液,可以代替血浆以扩充血容量。其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较长时间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也极少导致红细胞聚集、

13

14

凝血障碍及切口出血等不良反应。产品无抗原性和致敏性,对身体无害。临床15

常用的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

16

1.右旋糖酐 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是常用的多糖类血浆代用品。中分子量

17

(平均75 000)右旋糖酐的渗透压较高,能在体内维持作用6~12小时,常用于

18

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准备阶段以代替血浆。低分子(平均40 000)右旋糖酐

19

输入后在血中存留时间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仅维持 1.5小时,且具有渗透性

20

利尿作用。由于右旋糖酐有覆盖血小板和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倾向,本身又不含

21

凝血因子,故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22

2.羟乙基淀粉代血浆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血浆代用品。该制品在体内维持

23

作用的时间较长(24小时尚有60%),目前已作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治疗及

手术中扩容的常用制剂。临床上常用的有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其中电解质的24

25

组成与血浆相近似,并含碳酸氢根,因此除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外,还能补充细

26

胞外液的电解质和提供碱储备。每天最大用量为2000ml。

27

3.明胶类代血浆是由各种明胶与电解质组合的血浆代用品。含4%琥珀酰明

28

胶的血浆代用品,其胶体渗透压可达46.5mmHg,能有效地增加血浆容量、防止

29

组织水肿,因此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改善心搏出量和外周组织灌注。又因其相

对粘稠度与血浆相似,故有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并加快血液流速的效果。

30

31

32

2015年11月13日

临床药学室

33

34

参考资料:

35

1、药品说明书

2、《外科学》第八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36

37

3、《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人民卫生出版社

4、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0期)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损伤及

38

39

死亡率增加风险

40

41

42

43

人工胶体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液体反应性和容量复苏的六原则--非常好

液体反应性和容量复苏的六原则 容量反应性和液体复苏的6个指导原则重症行者翻译组绣刀在ICU中提供的高级生命支持是要为那些存在可逆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暂时的生理支持,使这些患者的稳态机制恢复到以前的功能水平。70年代后期引入的肺动脉导管开创了重症医学的新风格,它最好的特点是“积极的”;如果一些治疗是好的,更多的治疗甚至更好。通过滴定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被认为是复苏的基石。这种方法引领了严格的程序化治疗的时代,在重症和创伤患者接受大量晶体液输注,而不管他们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然而,一系列新出现的证据表明,积极的液体复苏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水肿,损害器官功能,并且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最近一项全球的队列研究评估了全球46个国家的液体复苏方法,得出的结论是:

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当前实践及评估似乎是任意的、不是循证的,并且可能有害。这篇文章呈现液体复苏的一种合理的、符合生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六个基本原则。如果你考虑给予液体输注,我会建议你用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措施,并根据下面列出的原则去评估患者。 1、液体反应性:液体复苏的基石 从根本上来说,给予患者进行补液试验的唯一理由就是增加每博量(SV);如果SV没有增加,液体治疗就没有达到目的,并且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在进行补液试验后(通常是给予500ml的晶体也=液)患者的SV 至少增加10%,被认为存在液体反应性。仅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液体治疗才可以提升SV:1、液体输注增加张力性容量导致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的增加大于

CVP的增加,从而增加静脉回流的压力梯度;2、两个心室的功能均处于Frank-Starling曲线的上升支。在重症患者不同群体、创伤患者以及那些接受手术的患者的研究中已经反复和一致提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大约有50%存在液体反应性。这是一个未被广泛认可的基本概念,并且是对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概念的挑战:液体治疗是复苏的基石。这些观察结果指出只有那些存在液体反应性的患者才能通过液体输注来复苏。这个概念代表了一个主要的思考模式的转移,并且将“液体反应性”放在了那些重症、创伤以及接受手术患者管理的中心。 2、临床症状、胸片,CVP以及超声均不能用于判定液体反应性 尽管临床症状(如低血压、心律失常、脉压差降低、皮肤低灌注以及毛细血管再充盈减慢)对提示低灌注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教学内容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应急情况,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对血浆代用品的要求是:①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可在血管内保持血容量;②排泄较慢,但亦不持久蓄积体内;③无抗原性,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用制剂有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淀粉代血浆、聚烯吡酮、氧化聚明胶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以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可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后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类疾病。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血浆代用品又称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以代替血浆以扩充血容量。其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较长时间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也极少导致红细胞聚集、凝血障碍及切口出血等不良反应。产品无抗原性和致敏性,对身体无害。临床常用的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 1.右旋糖酐 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是常用的多糖类血浆代用品。中分子量(平均75 000)右旋糖酐的渗透压较高,能在体内维持作用6~12小时,常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准备阶段以代替血浆。低分子(平均40 000)右旋糖酐输入后在血中存留时间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仅维持1.5小时,且具有渗透性

利尿作用。由于右旋糖酐有覆盖血小板和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倾向,本身又不含凝血因子,故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2.羟乙基淀粉代血浆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血浆代用品。该制品在体内维持作用的时间较长(24小时尚有60%),目前已作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治疗及手术中扩容的常用制剂。临床上常用的有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其中电解质的组成与血浆相近似,并含碳酸氢根,因此除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外,还能补充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和提供碱储备。每天最大用量为2000ml。 3.明胶类代血浆是由各种明胶与电解质组合的血浆代用品。含4%琥珀酰明胶的血浆代用品,其胶体渗透压可达46.5mmHg,能有效地增加血浆容量、防止组织水肿,因此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改善心搏出量和外周组织灌注。又因其相对粘稠度与血浆相似,故有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并加快血液流速的效果。 2015年11月13日 临床药学室参考资料: 1、药品说明书 2、《外科学》第八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3、《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人民卫生出版社 4、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0期)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加风险 人工胶体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最新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1 2 3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4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5 降低、休克等应急情况,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对血浆代用品的要求6 是:①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可在血管内保持血容量;②排泄较慢,但亦不持久蓄积体内;③无抗原性,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用制剂有不同分子量的右旋7 8 糖酐、淀粉代血浆、聚烯吡酮、氧化聚明胶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以抑制9 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可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后期弥漫性10 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类疾病。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11 血浆代用品又称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胶体12 溶液,可以代替血浆以扩充血容量。其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较长时间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也极少导致红细胞聚集、 13 14 凝血障碍及切口出血等不良反应。产品无抗原性和致敏性,对身体无害。临床15 常用的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

16 1.右旋糖酐 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是常用的多糖类血浆代用品。中分子量 17 (平均75 000)右旋糖酐的渗透压较高,能在体内维持作用6~12小时,常用于 18 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准备阶段以代替血浆。低分子(平均40 000)右旋糖酐 19 输入后在血中存留时间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仅维持 1.5小时,且具有渗透性 20 利尿作用。由于右旋糖酐有覆盖血小板和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倾向,本身又不含 21 凝血因子,故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22 2.羟乙基淀粉代血浆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血浆代用品。该制品在体内维持 23 作用的时间较长(24小时尚有60%),目前已作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治疗及 手术中扩容的常用制剂。临床上常用的有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其中电解质的24 25 组成与血浆相近似,并含碳酸氢根,因此除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外,还能补充细 26 胞外液的电解质和提供碱储备。每天最大用量为2000ml。 27 3.明胶类代血浆是由各种明胶与电解质组合的血浆代用品。含4%琥珀酰明 28 胶的血浆代用品,其胶体渗透压可达46.5mmHg,能有效地增加血浆容量、防止 29 组织水肿,因此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改善心搏出量和外周组织灌注。又因其相 对粘稠度与血浆相似,故有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并加快血液流速的效果。 30 31 32 2015年11月13日 临床药学室 33 34 参考资料: 35 1、药品说明书 2、《外科学》第八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36 37 3、《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人民卫生出版社

液体反应性和容量复苏的六原则非常好

液体反应性与容量复苏得六原则 容量反应性与液体复苏得6个指导原则重症行者翻译组绣刀在ICU中提供得高级生命支持就是要为那些存在可逆得器官功能障碍得患者提供暂时得生理支持,使这些患者得稳态机制恢复到以前得功能水平。70年代后期引入得肺动脉导管开创了重症医学得新风格,它最好得特点就是“积极得";如果一些治疗就是好得,更多得治疗甚至更好。通过滴定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进行积极得液体复苏被认为就是复苏得基石、这种方法引领了严格得程序化治疗得时代,在重症与创伤患者接受大量晶体液输注,而不管她们得血流动力学状态。然而,一系列新出现得证据表明,积极得液体复苏能导致严重得组织水肿,损害器官功能,并且导致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加。最近一项全球得队列研究评估了全球46个国家得液体复苏方法,得出得结论就是:重症患者液体管理得当前实践及评估似乎就是任意得、不就是循证得,并且可能有害。这篇文章呈现液体复苏得一种合理得、符合生理得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六个基本原则。如果您考虑给予液体输注,我会建议您用动态得而非静态得措施,并根据下面列出得原则去评估患者。 1、液体反应性:液体复苏得基石

从根本上来说,给予患者进行补液试验得唯一理由就就是增加每博量(SV);如果SV没有增加,液体治疗就没有达到目得,并且可能就是有害得。如果在进行补液试验后(通常就是给予500ml得晶体也=液)患者得SV 至少增加10%,被认为存在液体反应性、仅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液体治疗才可以提升SV:1、液体输注增加张力性容量导致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得增加大于CVP得增加,从而增加静脉回流得压力梯度;2、两个心室得功能均处于Frank-Starling曲线得上升支、 在重症患者不同群体、创伤患者以及那些接受手术得患者得研究中已经反复与一致提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大约有50%存在液体反应性。这就是一个未被广泛认可得基本概念,并且就是对已经被广泛接受得概念得挑战:液体治疗就是复苏得基石。这些观察结果指出只有那些存在液体反应性得患者才能通过液体输注来复苏。这个概念代表了一个主要得思考模式得转移,并且将“液体反应性”放在了那些重症、创伤以及接受手术患者管理得中心。 2、临床症状、胸片,CVP以及超声均不能用于判定液体反应性 尽管临床症状(如低血压、心律失常、脉压差降低、皮肤低灌注以及毛细血管再充盈减慢)对提示低灌注就

液体反应性和容量复苏的六原则--非常好

液体反应性和容量复的六原则 容量反应性和液体复的6个指导原则重症行者翻译组绣刀在ICU中提供的高级生命支持是要为那些存在可逆的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暂时的生理支持,使这些患者的稳态机制恢复到以前的功能水平。70年代后期引入的肺动脉导管开创了重症医学的新风格,它最好的特点是“积极的”;如果一些治疗是好的,更多的治疗甚至更好。通过滴定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被认为是复的基石。这种方法引领了严格的程序化治疗的时代,在重症和创伤患者接受大量晶体液输注,而不管他们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然而,一系列新出现的证据表明,积极的液体复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水肿,损害器官功能,并且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最近一项全球的队列研究评估了全球46个国家的液体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当前实践及评估似乎是任意的、不是循证的,并且可能有害。这篇文章呈现液体复的一种合理的、符合生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六个基本原则。如果你考虑给予液体输注,我会建议你用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措施,并根据下面列出的原则去评估患者。 1、液体反应性:液体复的基石

从根本上来说,给予患者进行补液试验的唯一理由就是增加每博量(SV);如果SV没有增加,液体治疗就没有达到目的,并且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在进行补液试验后(通常是给予500ml的晶体也=液)患者的SV至少增加10%,被认为存在液体反应性。仅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液体治疗才可以提升SV:1、液体输注增加力性容量导致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的增加大于CVP的增加,从而增加静脉回流的压力梯度;2、两个心室的功能均处于Frank-Starling曲线的上升支。 在重症患者不同群体、创伤患者以及那些接受手术的患者的研究中已经反复和一致提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约有50%存在液体反应性。这是一个未被广泛认可的基本概念,并且是对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概念的挑战:液体治疗是复的基石。这些观察结果指出只有那些存在液体反应性的患者才能通过液体输注来复。这个概念代表了一个主要的思考模式的转移,并且将“液体反应性”放在了那些重症、创伤以及接受手术患者管理的中心。 2、临床症状、胸片,CVP以及超声均不能用于判定液体反应性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感染性休克的诊疗常规 休克按照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基本机制为血容量的丢失如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如急性大面积心梗)、分布性休克(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血容量重新分布导致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体循环阻力降低、正常或增高如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血流受到机械性阻塞如肺栓塞所致的休克),老年人最常见的是感染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1)体温>38℃或<36℃; (2)心率>90次/min; (3)呼吸>20次/min或PaCO2<32 mmHg; (4)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0.1。 (5)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和SIRS存在并出现: ①血压低于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降低幅度超过40mmHg,尽管有足够体液或药物维持但仍有组织灌注不足; ②周围循环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 高乳酸血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有花斑,肝肾功能不全等,或急性神志障碍的表现 怀疑血源性感染时,至少留取2次血培养。适当增加采血量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应迅速采用诊断性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和可疑感染源取样。诊断手段不能在床边完成时,当感染灶的确定具有决定性价值时,在充分的监护抢救条件(如携带便携

式呼吸机、监护仪和抢救药物)和人员条件准备下,冒一定的风险将患者转运到CT 室等地进行检查,仍然是必要的。 二、治疗 (一)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一般治疗:体位头胸部及双下肢均抬高30度利于膈肌运动及回心血量;吸氧流量2-4L/m in。 1.早期液体复苏 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保持循环稳定的最好治疗是早期复苏,液体复苏的初期目标是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一旦临床诊断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应尽快积极液体复苏,6h内达到复苏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ScvO2或SvO2>70%。液体复苏并不等同于持续输入液体。在可疑低血容量的病人可以先快速补液: 30分钟内输入晶体500-1000ml或胶体300- 500ml,并判断病人对液体复苏的反应(血压增高及尿量增多)及耐受性(有无血管内容量过负荷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继续扩容。大多数病人在最初的24小时内都需要持续大量的液体复苏,入量明显多于出量,此时,不能再以入量/出量比例来判断对液体的需求。 目前关于感染性休克液体选择方面的多项研究显示,晶体胶体临床应用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没有差异。 2.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初始治疗应为积极的早期目标指导性的液体复苏,既便在容量复苏的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应急情况,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对血浆代用品的要求是:①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可在血管内保持血容量;②排泄较慢,但亦不持久蓄积体内;③无抗原性,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用制剂有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淀粉代血浆、聚烯吡酮、氧化聚明胶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以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可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后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类疾病。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血浆代用品又称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以代替血浆以扩充血容量。其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较长时间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也极少导致红细胞聚集、凝血障碍及切口出血等不良反应。产品无抗原性和致敏性,对身体无害。临床常用的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 1.右旋糖酐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是常用的多糖类血浆代用品。中分子量(平均75 000)右旋糖酐的渗透压较高,能在体内维持作用6~12小时,常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准备阶段以代替血浆。低分子(平均40 000)右旋糖酐输入后在血中存留时间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仅维持1.5小时,且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由于右旋糖酐有覆盖血小板和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倾向,本身又不含凝血因子,故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2.羟乙基淀粉代血浆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血浆代用品。该制品在体内维持作用的时间较长(24小时尚有60%),目前已作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治疗及手术中扩容的常用制剂。临床上常用的有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其中电解质的组成与血浆相近似,并含碳酸氢根,因此除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外,还能补充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和提供碱储备。每天最大用量为2000ml。 3.明胶类代血浆是由各种明胶与电解质组合的血浆代用品。含4%琥珀酰明胶的血浆代用品,其胶体渗透压可达46.5mmHg,能有效地增加血浆容量、防止组织水肿,因此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改善心搏出量和外周组织灌注。又因其相对粘稠度与血浆相似,故有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并加快血液流速的效果。 2015年11月13日 临床药学室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研究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方法对我院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治疗,统计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指标得到改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准确确定复苏目标,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液体的量和速度,选择适当的液体。 标签: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策略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死亡率较高。感染性休克一般是在身体遭受严重损伤之后,身体在外毒素或内毒素的作用下,出现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血运系统紊乱,由于整体循环量减少或者微循环血流分布异常,导致毛细血管灌注大量减少,对心脏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得人体细胞缺血缺氧,严重时可以引起人体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公认的防治感染性休克的方法是早期目标指导下的液体复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入选患者为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重症医学科外科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3~69岁,平均43.4岁。所有患者休克发生时间小于24h。 1.2方法首先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在临床确定患者为感染性休克,立即进行早期体液复苏。液体复苏目标为中心静脉压达到8~12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尿量≥0.15mL/(kg·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所有目标要求6h内到达[1]。如果血色素偏低,对患者加用多巴酚丁胺。当血压依然没有得到纠正时,对患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药物,使平均动脉压≥65mmHg。在充足液体复苏仍不能纠正低血糖时,对患者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mg/d。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使其保持在6~10mmol/L。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采用镇痛药物。对于没有抗凝聚禁忌的患者,可以配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其次,是控制感染,在临床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后1h内根据广谱、足量、联合的原则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 1.3数据采集所有患者,选择两个时间点,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时和液体复苏6h,统计患者HR、MAP、CVP、CO、Pa02、PaC02、BE、lac、PaO2/Fi02 Scv02、PvC02、Pcv-aC02、Cr数据[2]。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其中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死亡16例,28d死亡19例,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病死率26.6%,28 d病死率,31.6%。

临床知识液体复苏

【临床知识】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静脉液体复苏是急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液体复苏的根本目标就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液体复苏是一种诊断和治疗低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液体复苏的失败往往会导致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低血容量的评估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低血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1. 病史和体格检查 病史对于低血容量的诊断是有帮助的,但其作用甚微。低血容量后期表现主要有少尿、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大多数临床医师将血压、心率和尿量作为判断灌注是否充分的证据。然而很多病人处于休克代偿状态,血流分配不均而生命体征却正常,但存在组织灌注不足。此时,在血压、心率和尿量均正常时停止补液治疗,病人就可能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死亡。 2. 血容量的监测 低血容量的黄金标准就是血容量的直接检测,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稀释于血液中。然而,在绝大多数紧急治疗实施之前,这些技术并不能迅速、准确提供结果。此外,采用该方法准确评估血容量,需要在标志物分布到血循环外之前就得出结果。目前,采用一氧化碳标记红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是,

应用该方法对发生低血容量的病人进行血容量检测还很不成熟,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3.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VP)是接近右心房处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可反映右房压力及右心功能。CVP比血压、心率、尿量和组织内氧分压(PtcO2)能提供更多的血容量信息。但它也受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压力和心肌收缩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病理状态下足以影响对容量的准确判断,此时,CVP作用主要是被用来评价右心接受 容量负荷的潜力。 4. 肺动脉楔压和心输出量 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是循环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借助Swan-Ganz导管,可监测右心房压力(RAP)、肺动脉压(PAP)、PAWP、CO ,结合血压、心率等还可计算出左、右心室作功(LVW、RVW)、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每搏血量(SV)等有用的循环生理参数。 用PAWP表示左室舒张未压(LVDEP),并进一步反映左室前负荷是基于两个基本前提:①从肺动脉到左心室间无阻塞因素存在,在心脏舒张期时为一通畅的串联系统;②心脏有足够的舒张期,以使该期串联系统内的液体呈相对的“非流动”状态而取得各点压力平衡。 CO作为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生存的标志可能是有益的,而对感染性休克并非如此,没有更多的数据证实它可以作为休克复苏终点的标志。 5. 组织灌注的测定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应急情况,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对血浆代用品的要求是:①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可在血管内保持血容量;②排泄较慢,但亦不持久蓄积体内;③无抗原性,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用制剂有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淀粉代血浆、聚烯吡酮、氧化聚明胶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以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可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后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类疾病。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血浆代用品又称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以代替血浆以扩充血容量。其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较长时间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也极少导致红细胞聚集、凝血障碍及切口出血等不良反应。产品无抗原性和致敏性,对身体无害。临床常用的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

1.右旋糖酐 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是常用的多糖类血浆代用品。中分子量(平均75 000)右旋糖酐的渗透压较高,能在体内维持作用6~12小时,常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准备阶段以代替血浆。低分子(平均40 000)右旋糖酐输入后在血中存留时间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仅维持小时,且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由于右旋糖酐有覆盖血小板和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倾向,本身又不含凝血因子,故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2.羟乙基淀粉代血浆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血浆代用品。该制品在体内维持作用的时间较长(24小时尚有60%),目前已作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治疗及手术中扩容的常用制剂。临床上常用的有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其中电解质的组成与血浆相近似,并含碳酸氢根,因此除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外,还能补充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和提供碱储备。每天最大用量为2000ml。 3.明胶类代血浆是由各种明胶与电解质组合的血浆代用品。含4%琥珀酰明胶的血浆代用品,其胶体渗透压可达,能有效地增加血浆容量、防止组织水肿,因此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改善心搏出量和外周组织灌注。又因其相对粘稠度与血浆相似,故有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并加快血液流速的效果。 2015年11月13日 临床药学室参考资料: 1、药品说明书 2、《外科学》第八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3、《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人民卫生出版社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液体复苏常用液体 分类品种 晶体等渗盐水林格氏液高渗盐溶液 胶体天然胶体白蛋白 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右旋糖酐40 聚明胶肽 血及血制品全血新鲜冰冻血浆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主要用于大量失血、失血浆及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容量降低、休克等应急情况,用以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对血浆代用品的要求是:①有一定胶体渗透压,可在血管内保持血容量;②排泄较慢,但亦不持久蓄积体内;③无抗原性,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现用制剂有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淀粉代血浆、聚烯吡酮、氧化聚明胶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以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可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后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类疾病。应用本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血浆代用品又称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以代替血浆以扩充血容量。其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较长时间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也极少导致红细胞聚集、凝血障碍及切口出血等不良反应。产品无抗原性和致敏性,对身体无害。临床常用的包括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明胶制剂。1.右旋糖酐6%右旋糖酐等渗盐溶液是常用的多糖类血浆代用品。中分子量(平均75 000)右旋糖酐的渗透压较高,能在体内维持作用6~12小时,常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准备阶段以代替血浆。低分子(平均40 000)右旋糖酐输入后在血中存留时间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仅维持1.5小时,且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由于右旋糖酐有覆盖血小板和血管壁而引起出血倾向,本身又不含凝血因子,故24小时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2.羟乙基淀粉代血浆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血浆代用品。该制品在体内维持作用的时间较长(24小时尚有60%),目前已作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容量治疗及手术中扩容的常用制剂。临床上常用的有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其中电解质的组成与血浆相近似,并含碳酸氢根,因此除能维持胶体渗透压外,还能补充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和提供碱储备。每天最大用量为2000ml。 3.明胶类代血浆是由各种明胶与电解质组合的血浆代用品。含4%琥珀酰明胶的血浆代用品,其胶体渗透压可达46.5mmHg,能有效地增加血浆容量、防止组织水肿,因此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改善心搏出量和外周组织灌注。又因其相对粘稠度与血浆相似,故有血液稀释、改善微循环并加快血液流速的效果。 2015年11月13日 临床药学室参考资料: 1、药品说明书 2、《外科学》第八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3、《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人民卫生出版社 4、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60期)关注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肾损伤及死亡率增加风险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春盛顾伟 td 静脉液体复苏是急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液体复苏的根本目标就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液体复苏是一种诊断和治疗低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液体复苏的失败往往会导致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低血容量的评估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低血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1. 病史和体格检查

病史对于低血容量的诊断是有帮助的,但其作用甚微。低血容量后期表现主要有少尿、心动过速和低血压。大多数临床医师将血压、心率和尿量作为判断灌注是否充分的证据。然而很多病人处于休克代偿状态,血流分配不均而生命体征却正常,但存在组织灌注不足。此时,在血压、心率和尿量均正常时停止补液治疗,病人就可能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死亡。 2. 血容量的监测 低血容量的黄金标准就是血容量的直接检测,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稀释于血液中。然而,在绝大多数紧急治疗实施之前,这些技术并不能迅速、准确提供结果。此外,采用该方法准确评估血容量,需要在标志物分布到血循环外之前就得出结果。目前,采用一氧化碳标记红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应用该方法对发生低血容量的病人进行血容量检测还很不成熟,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3.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VP是接近右心房处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可反映右房压力及右心功能。CVP比血压、心率、尿量和组织内氧分压(PtcO2能提供更多的血容量信息。但它也受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压力和心肌收缩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病理状态下足以影响对容量的准确判断,此时,CVP作用主要是被用来评价右心接受容

休克液体复苏

休克是一种以组织灌注不足为特点的病理状态,该状态如未得到及时纠正,可引起广泛组织细胞贫氧代谢,触发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组织细胞损伤,最终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甚至衰竭(MOF)。引起休克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按其病理生理学特点,休克可分为以下4类,①低血容量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③梗阻性休克,④分布性休克[1]。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经典代表,是在创伤及其他意外事件中较短时间内大量血液丢失,导致循环前负荷急剧下降,并且超出机体本身的代偿能力而出现的循环功能障碍。 交通事故伤是引起非医源性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而在死亡原因分类中,失血性休克仅次于颅脑损伤,占总死亡人数的20%~25%。此外,失血性休克是与战、创伤救治的焦点问题。既往研究表明,50%的战伤死亡是急性失血所致,而其中20%是可以通过有效复苏得以逆转[2]。因此,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救治已成为危重病https://www.360docs.net/doc/3c9993265.html,'>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 焦点问题之一。 复苏 一、早期复苏 1.有效血容量:失血性休克救治的首要问题是尽早恢复有效血容量,维持基本组织灌流。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创伤、失血性休克15min后便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的升高。低灌流>45min可发生严重组织细胞贫氧性损伤,而重度休克>2h将发生广泛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损害;出凝血功能障碍;激发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由此可见,复苏时机是复苏效果的决定性前提。 有效扩容是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扩容治疗的基础是对失血量的正确评估。研究显示,急性失血病人在血容量丢失小于全身循环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代偿,保持循环功能的相对稳定。但〉15%时,可出现休克早期表现;>30%时,机体失代偿,出现低血压、意识障碍等 休克状态;而超过50%,病人将出现濒死状态,很难复苏,预后极差。临床上,尤其是休克救治的早期很难准确判断失血量的多少。通常采用快速扩容观察病人对容量负荷试验的反应。方法是30min至1h内快速给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