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 建筑史:指的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轨迹。

建筑史研究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形式、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变化,还涉及到建筑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关系。

2. 古代建筑:指的是在古代时期所兴建的建筑物,其形式和风格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古代建筑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多种类型,展示了古代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艺。

3. 仿古建筑:指的是后世人在古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恢复的建筑物。

仿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艺术。

4. 木构建筑:指的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物。

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结构灵活、造型多样、工艺精湛。

5. 砖木结构:指的是在建筑中同时使用砖和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的建筑系统。

砖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能够满足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需求,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

6. 笔架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物的出檐部分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笔架。

笔架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以拱券式为主的形式,丰富了建筑风格。

7. 曲尺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建筑的平面呈曲线形状。

曲尺式建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空间感和景观效果,常用于庭院、园林等场所。

8. 园林建筑:指的是以园林为主题的建筑群体。

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9. 角楼:指的是城墙或城门的两侧建造的突出物,其形状通常为四角形或多角形。

角楼不仅起到城防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10. 抱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建筑物的上层伸出并支撑在下层之上,形成了一种抱着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和造型艺术价值。

仿古工程名词解释

仿古工程名词解释

1戗角:歇山或四合舍房屋转角处之屋面结构。

2硬木千斤销
硬木斤销是用较硬木质材料做成的,贯穿老嫩戗、菱角木的加固木销,使相互间紧固而不能动摇。

套定额时,在仿古建筑定额中有相关项目。

3 枕头木
北方的枕头木即定额中的戗山木,是屋角檐桁上,为使翼角椽头部翘起,承接摔网椽的
底座木,按摔网椽的间距挖成若干椽槽,钉在梓桁和廊桁上面用以承放椽子。

南方的枕头木是指屋脊回顶上的鳖壳弯椽,它是支持鳖角壳板的弧形木,为矩形截面。

4 梁垫
垫梁又称梁垫,是指大梁支承于砖墙上时,为了增加梁支座处砖墙的承压面积,在大梁与砖墙的接触面处设置的一个横向短梁。

垫梁又称梁垫,是指大梁支承于砖墙上时,为了增加梁支座处砖墙的承压面积,在大梁与砖墙的接触面处设置的一个横向短梁。

梁垫配筋一般为:2片φ8-100x100钢筋网片。

仿古建筑和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仿古建筑和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仿古建筑项目1、一斗三升:牌科之一,位于桁底与斗盘枋之间,下坐斗一,上架拱及三升。

2、一斗六升:牌科之一,即于一斗三升上,再加拱及三升。

3、丁字科:牌科之一种,仅一面出参者。

4、十字科:牌科之一种,其内外均出参者。

5、大梁:架于两步柱上之横木,为最长柁梁之简称。

6、土衬石:基础出土处,四周所砌之石。

7、三飞砖:用砖三皮,逐皮挑出作为装饰,常用于墙门及垛头上。

8、三飞砖墙门:墙门上不用牌科,而代以三皮逐层挑出之砖者。

9、川(抱头梁):长一界之柁梁,一端承桁,一端连于柱。

位于廊者为廊川;位于双步者称短川,或简称川。

10、川夹底(穿插枋):位于川下之短梁,断面长方形,以增强联系,仅用于边贴。

11、山界梁(三架梁):位于大梁之上,山尖处,进深二界之柁梁。

12、山墙:建筑物两端山形之墙。

13、山花板(山花):歇山式殿庭山尖内;以及厅堂边贴山尖内,所钉之板。

14、山雾云:屋顶山界梁上空处,斗六升牌科两旁之木板,刻流云仙鹤装饰者。

15、弓形轩:轩式之一种,其轩梁弯曲若弓形者。

16、飞椽:钉于出檐椽之上,椽端伸出,稍翘起,以增屋檐伸出之长度。

17、飞罩:与挂落相似,花纹较为精致,两端下垂似拱门,悬装于内部者。

18、门楼:凡门头上施数重砖砌之枋;或加牌科等装饰,上复以屋面,而其高度超出两旁之塞口墙者。

19、门当户对(门框):将军门两旁,直立之木框。

20、天王:殿庭屋顶竖带下端之人形饰物。

21、天花:屋内上部用木板制成的吊顶,板下施彩画称天花。

22、五山屏风墙:山墙高起若屏风状而成五级者。

23、五间两落翼:即七开间之歇山建筑物。

24、斗:牌科中其较大形似斗之立方木块,其上承拱及昂。

25、斗口:斗之开口处。

26、斗盘枋(平板枋):枋子之上,承托坐斗之枋。

斗盘枋上不置斗者则称定盘枋。

27、月台:楼上作平台,露天者。

28、月洞:墙垣上辟有空宕,而不装窗之空洞。

29、月兔墙:将军门下槛之下,高门槛两端,所砌之半墙。

仿古名词解释

仿古名词解释

[带刀缝]俗称“糙砌”。即随砌随用瓦刀划缝,灰缝5-8毫米。
[糙砌城砖墙]以不同加工的城砖,用掺灰泥或白灰砌筑,中间填馅的墙。
[堵抹燕窝(椽档)]用碎砖及灰漿堵抹椽子与椽子之间的空档。
[单独砌沟嘴]在平顶屋面或带檐沟屋面砌排水孔。 [愽缝头]愽缝砖的最前端。
[梢子]墀头上挑出部分,由几层形状特殊的砖件组成,从下而上分别为荷叶墩、半
[象眼石]在垂带踏
跺两侧垂带石之下的三角形石件。
[角柱石]墙体转角部位立置之石。
[圧砖板]是圧在角柱石之上的条石。
[腰线石]墙体裙肩最上一层,以石代砖,多用于山墙圧砖板之间。[挑檐石]山墙墀
头梢子部位,以石代砖,橫着伸出檐外之石。
[门窗旋石]置于门窗口上部拱形的石件。
[旋脸石]拱券石露明者。
[石雕菱花窗]用石料制作雕刻仿木窗的菱花孔状的窗子。
[平板枋]大额枋之上,承托斗拱的横向的垫托材,又称“坐斗枋”。
[梁]主要承受与轴不平行荷载的长条形构件。古建筑中带桁(檩)椀,截面多为矩
形的为梁。
[挑尖梁]柱头科斗拱之上的短梁,即大式大木柱头科上与金柱间联络之梁。
[挑尖假梁头]角金柱之间另外几根柱上的桃尖梁,其后无须做顺梁,但必须做挑尖
梁头,使外与挑尖顺梁一致。
房屋修缮工程定额仿古名词解释
一《石构件部分》
[台基]砖石砌成之平台,在其上修筑物。
[台明]古建筑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
[月台]高大建筑台基之外,修筑的宽大的高台[高台建筑]修筑在高台之上的建筑物。
[城台建筑]城坪平区上修建的建筑物,如城楼等。

[磉墩]柱顶石之下用砖
砌成的独立基础。
[柱顶石]柱下之石。即置于磉墩之上,直接承受柱子的石构件有无鼓径、方、圆鼓

仿古古建筑名词解释

仿古古建筑名词解释

枋f āng 椽chu án 戗qi āng 桷j u é 檩l ǐn 杙y ì 欹q ī 桁h éng 榫s ǔn 卯m ǎo桷:方形的椽子。

指平直如桷的树枝。

细木为桷。

又如:桷杙(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 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子。

~笔。

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又如:八架椽宋代房屋的进深以椽数呼之,如“四架椽”即四椽之深。

“八架椽”即八椽之深。

清代则以檩数称呼,如“五檩”即宋代的四架椽,“九檩”即宋代的八架椽。

飞檐椽附着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挑出部分的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1/3,加尾长(如三尾或二尾半),再乘举架系数三五举增高加斜为长度,椽径同檐椽。

罗锅椽在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长按顶步架,再加桁金盘一份,高厚同檐椽,下垫木条为机枋条。

枋,横架在柱头上连贯两柱的横木,称为枋。

中国传统建筑的枋以其位置之不同分为四种:1.在檐柱上的称为额枋。

2.在金柱上的称为老檐枋。

3.在五架梁上的称为上金枋。

4.在脊瓜柱上的称为脊枋。

椽的作用与分类椽是按垂直与桁檩的方向,置放与桁檩之上,用于承受望板(屋面板)和瓦的构件。

一、椽的分类(一)、脑椽:最顶上一排屋脊处的椽子叫“脑椽”。

(二)、罗锅椽:又叫“蝼蝈椽”“顶椽”。

它是卷棚式屋顶位于两根顶金桁(即脊檩)之间的椽子。

(三)、花架椽:位于金步上的椽子。

花架椽按位置不同有上中下之分。

(四)、檐椽:一端位于金桁上(或重檐建筑的承椽枋上),另一端伸出在檐桁之外的椽子叫“檐椽“。

伸出檐桁之外的部分叫“出檐”。

(五)、飞椽(也叫“飞子”):附着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的椽子。

飞椽后尾呈楔形,钉附在檐椽之上。

椽子一般为圆形断面,而飞椽用矩形断面。

(六)、板椽(又称“连瓣椽”):用于圆形椽尖顶檐步架以上部位。

因圆形椽尖式建筑檐步以上部位越来越小,已不能使用单根椽子,故将各间椽子合并为几块梯形或三角形板块,以板代椽。

仿古古建筑名词解释

仿古古建筑名词解释

仿古古建筑名词解释枋fāng 椽chun 戗qiāng 桷ju 檩lǐn 杙y 欹q ī 桁hng 榫sǔn 卯mǎo 桷:方形的椽子。

指平直如桷的树枝。

细木为桷。

又如:桷杙(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子。

~笔。

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又如:椽杙(椽子和小木桩);椽桷(承屋瓦用的圆木与方木。

圆的叫椽,方的叫桷。

泛指椽子);椽笔(大笔);椽栋(椽子与正梁)常用词组有:椽子,椽条,飞檐椽等。

椽条 chuntio 〖wattle〗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椽子 chunzi 〖rafter〗屋顶斜木中的一种古代的椽子是以木刨成圆柱形装配于檐底。

使单调平淡的檐底增加立体和华实的视觉感可是,天后宫的椽子由于是用水泥铸成,要采用圆柱形。

1/ 4在施工上增加不少麻烦。

因此。

索性就用方柱形了。

看起来倒也错。

在每条上椽的顶端都雕以万字彩画。

下椽顶端则雕以弯月形彩画。

椽柱中文词条名:椽柱(椽子)英文词条名:jack timber rafter spar 椽(chun)子:它是屋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垂直安放在檩木之上。

屋面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它由椽子、望板、飞椽、连檐、瓦口等构件所组成。

房屋的木构架由柱、梁、檩、构架连接件和屋面基层等五部分组成。

棌椽以柞木作屋椽。

相传上古帝王宫室以此构建,后作为俭约的典实。

八架椽宋代房屋的进深以椽数呼之,如四架椽即四椽之深。

八架椽即八椽之深。

清代则以檩数称呼,如五檩即宋代的四架椽,九檩即宋代的八架椽。

飞檐椽附着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挑出部分的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 1/3,加尾长(如三尾或二尾半),再乘举架系数三五举增高加斜为长度,椽径同檐椽。

罗锅椽在双桁卷棚屋面顶步架侧面成弧形的椽子,长按顶步架,再加桁金盘一份,高厚同檐椽,下垫木条为机枋条。

枋,横架在柱头上连贯两柱的横木,称为枋。

中国传统建筑的枋以其位置之不同分为四种:1. 在檐柱上的称为额枋。

仿古建筑营造法一些名词解释

仿古建筑营造法一些名词解释

营造法一些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

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

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5.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15.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仿古工程名词解释

仿古工程名词解释

1戗角:歇山或四合舍房屋转角处之屋面结构。

2硬木千斤销
硬木斤销是用较硬木质材料做成的,贯穿老嫩戗、菱角木的加固木销,使相互间紧固而不能动摇。

套定额时,在仿古建筑定额中有相关项目。

3 枕头木
北方的枕头木即定额中的戗山木,是屋角檐桁上,为使翼角椽头部翘起,承接摔网椽的
底座木,按摔网椽的间距挖成若干椽槽,钉在梓桁和廊桁上面用以承放椽子。

南方的枕头木是指屋脊回顶上的鳖壳弯椽,它是支持鳖角壳板的弧形木,为矩形截面。

4 梁垫
垫梁又称梁垫,是指大梁支承于砖墙上时,为了增加梁支座处砖墙的承压面积,在大梁与砖墙的接触面处设置的一个横向短梁。

垫梁又称梁垫,是指大梁支承于砖墙上时,为了增加梁支座处砖墙的承压面积,在大梁与砖墙的接触面处设置的一个横向短梁。

梁垫配筋一般为:2片φ8-100x100钢筋网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工程是我国悠久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结晶。

这些建筑具有合理的结构型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巧思多变的设计手法,其辉煌成就久享盛名。

过去沿用至今的较难理解的古建筑工程的名词、术语大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词汇,目前的十建筑施工中还在广泛使用,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为此特予以注释说明(仅限于定额中出现的词汇)。

仿古建筑面积计算规则1、台明: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

清式又把小型基座叫做台明。

2、廊柱:柱之用于廊下前列,承支屋檐者。

3、月台:①高大尊崇的主要建筑,除了使用小于上出檐的台基外,台基周围又建有宽大的月台,有的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栏杆,最崇贵的建筑造成三层叠的须弥座形式。

在殿堂等建筑中,特别是皇家园林中的主要殿堂前常建有宽敞的月台,上陈设着铜制的兽、缸、鼎等,成为建筑与庭园之间的过渡。

②楼上作平台、露者。

4、环丘台:是一种平地上垒起来的圆形高台,多为三层,台面逐层向上收缩,是封建社会中一种祭礼拜用的建筑物。

5、构架:单体的平面,一般是以柱子的布置来划分空间的,是建筑构架的一个反映。

表示梁架系统的平面图叫做“构架平面图”。

第一册《通用项目》1、砖屏风2、莲花头:莲柱上部,雕莲花形之部分。

3、插解:用于纱隔内心仔边条与宕间,转角处之回纺装饰。

4、老嫩戗5、椽望板;6、戗翼板7、古式栏板8、古式栏板9、吴五靠10、斗拱11、梁垫、蒲鞋头、云头12、弯形椽13、挂落14、虾弓梁15、预制栏杆件16、预制吴王靠件第二册《营造法原作法项目》第一章砖细工程1、字碑:正脊或墙门上留备题字之部分。

正脊字碑部分,亦称过脊枋。

2、全张瓦片漏窗3、软景式漏窗第二章石作工程1、阶沿石:沿阶台四周之石,包括踏步。

2、侧塘石:以塘石侧砌,用于阶台及驳岸者。

(驳岸:凡滨河房屋,以石条逐皮驳砌成墙岸者。

)3、锁口石:石栏杆下之石条,或驳岸顶上一皮石料。

4、菱角石:踏步两旁,垂带石之下三角部分。

5、地坪石:铺于露台、石牌坊地面之石板。

6、石柱7、石栏板8、石磴脚9、鼓磴:柱底与磉石间之石础,因其有花纹与否面有花、素鼓磴之分(即鼓状之柱础)。

10、11、10、磉石:鼓磴下所填之方石,与阶沿石平。

12、13、11、抱鼓石14、15、12、砷台:将军门旁所置之石鼓,上如鼓形,下有基座之饰物,亦用于牌坊及露台阶沿旁。

16、17、第三章屋面工程18、19、1、煤胶:轻煤,黑色颜料,刷黑用。

20、21、2、厅堂,较普通平房构造复杂,深约六、七界,其构造材料用扁方者,称为扁作厅,用圆料者则称圆堂。

22、23、3、游脊:正脊用瓦相叠而斜铺者。

24、25、4、黄瓜环:瓦之一种,弯形如黄瓜状,盖于回顶建筑屋脊处,以代脊用。

26、27、5、瓦条:脊面以砖砌出之方形起线,厚约一寸。

一瓦条筑脊、二瓦条筑脊。

28、29、6、滚筒脊:正脊下部分成圆弧形之底座,用两筒瓦对合筑成者。

二瓦条滚筒筑脊、三瓦条滚筒筑脊。

30、31、7、亮花筒:屋脊漏空部分,中以五寸筒对砌成金钱形。

四瓦条暗亮花筒、五瓦条暗亮花筒。

32、33、8、七瓦条暗亮花筒、九瓦条暗亮花筒。

34、35、9、竖带:殿庭自脊处沿屋面下垂之脊。

四瓦条竖带。

36、37、10、三瓦条干塘38、39、11、环包脊40、41、12、花砖脊42、43、13、单面花砖博脊44、45、14、围墙瓦顶46、47、15、排山:歇山侧面,竖带之下,博风板之上,所筑之一排屋檐。

48、49、16、花边:盖瓦用于檐口,其边缘作曲折花纹者。

50、51、17、滴水:底瓦用于檐口,底瓦端有如意形舌片下垂者。

52、53、18、砖砌泛水54、55、19、龙吻屋脊头:龙吻殿庭正脊两端,龙头形翘起之饰物。

56、57、20、哺龙屋脊头:筑脊两端有龙首形之饰物,称其脊为哺龙脊。

58、59、21、哺鸡屋脊头:筑脊两端作鸡形之饰物,有此哺鸡者称哺鸡脊。

60、61、22、预制留孔纹头屋脊头62、63、23、纹头屋脊64、65、24、雌毛脊屋脊头:正脊之两端如鸱尾之上翘者,又名鸱尾脊。

66、67、25、甘蔗脊屋脊头:平房正脊式样之一,筑脊两端,作简单方形回纹者。

68、69、26、吞头:水戗根之兽头形筛物,张口作各物状。

70、71、27、宝顶72、73、第五章木作工程74、75、1、椽子:桁上,与桁成正角排列,以承望砖或望板及屋顶之木材,横断面或圆或方。

76、77、2、弯椽:轩深以轩桁分作三界,其顶界较小,顶界安椽,上弯,称作弯椽,亦名顶椽。

78、79、3、茶壶档轩:轩式之一种,其轩椽弯曲似茶壶档者,多用于廊轩。

80、81、4、飞椽:钉于出檐椽之上,椽端伸出,稍翘起,以增屋檐伸出之长度。

82、83、5、戗角:歇山或四合舍房屋转角处之屋面结构。

6、老戗木:房屋转解处,设角梁,置于廊桁与步桁之上者。

7、8、7、嫩戗木:竖立于老戗上之角梁。

9、10、8、戗山木:摔网椽下所填之齿形斜木。

11、12、9、摔网椽:出椽及飞椽,至翼角处,其上端以步柱为中心,下端依次分布,逐根伸长成曲弧,与戗端相平者,似摔网状,称摔网椽。

椽数成单,自九、十一以至十三根。

13、14、10、立脚飞椽:戗解处之飞椽,作摔网状,其上端逐根立起,与嫩戗之端相平者。

15、16、11、里口木:位于出檐椽与椽间之木条,以补椽间之空隙者。

17、18、12、眠檐:俗称面沿,钉出檐椽及飞椽尽头,厚同望砖之扁方木条,以防望砖下泻。

19、20、13、一斗三升:牌科之一。

位于桁底与斗盘枋之间,下坐斗一,上架拱及三升。

21、22、14、一斗六升:牌科之一,即于一斗三升上,再加拱及三升。

(牌科:北方谓之斗拱,其功用为承屋檐之重量,使之传递分布于柱及枋之上。

牌科之构造,简言之,为联合斗、升、拱、昂而成,不失为中国建筑之特征。

斗:牌科中其较大形似斗之立方木块,其上承拱及昂。

升:类似升之小立方木块,以承拱昂及连机以增进字放之平稳。

拱:版科上似弓形之短木,断面作长方形,介于头号或升品之上。

)23、24、15、丁字科:牌科之一种,公一面参者。

25、26、16、十字科:牌科之一种,其内外均出参者。

(牌科逐层挑出以承檐重,称谓出参,即北方所谓出跳。

坐斗斗面开十字口,拱向内处出参。

)27、28、17、昂:牌科向前伸出之拱,拱端下垂,作靴脚或凤头状。

29、30、18、五七寸式:牌科以尺寸分类、制度之一。

其坐斗宽七寸,高五寸。

常用于华丽之厅堂或祠堂之门第。

31、32、19、四六寸式:牌科以尺寸分类、制度之一。

其坐斗宽六寸,高四寸,比五七寸式为小,适按五七式之八式,故名四六式,以其式样较为小巧,常用于亭阁牌坊等建筑。

33、34、20、双四六式:牌科式样之一种,较四六寸式大一倍,故名双四六式,此式比例较巨,常用于殿、庭等大弄建筑物。

35、36、21、枕头木:南方回顶建筑,异于北方之卷棚建筑,在北方卷棚则于顶椽之上覆瓦,南方回机,则于顶缘之上放枕头木,安草脊桁,再列椽铺瓦,其结构称为鳖壳,又名抄界。

37、38、22、梁垫梁端之下垫木材,搁于柱或坐斗。

39、40、23、山雾云:牌科两旁依山尖之形式,左右捧以木板,刻流云飞鹤等装饰。

41、42、24、棹木:架于大梁底两旁蒲鞋头上之雕花木板,微倾斜,似抱梁云。

有时升口前后架棹木,形似枫拱,以为装饰。

43、44、25、水浪机:机常雕以花纹,如水浪,即称机为水浪机。

45、46、26、蒲鞋头:梁垫之下,复有拱状之垫木,以增梁端搁置之稳固。

47、48、27、抱梁云:梁之两旁,架于升口,抱于桁两边之雕刻花板。

49、50、28、瓦口板:锯成瓦楞起伏状之木板,钉于檐口,以稳瓦间空隙。

里口木、瓦口板俱能一锯二用,借以节省物力。

29、勒望:钉于界椽上,以防望砖下泻之通长木条,形同眠檐。

30、31、30、闸椽:椽与桁间空隙处所钉之间断木板。

32、33、31、椽稳板:椽与桁间空隙处所钉之通长木板。

34、35、32、关刀面36、37、33、垫拱板:两牌科间所垫雕刻漏空花卉之木板。

38、39、34、夹樘板:连机与枋子间之木板,厚约半寸,中置蜀柱分隔之。

窗两横头料间之木板,亦称夹堂板。

40、41、35、望板:椽上所铺以承屋瓦之木板,代望砖之用。

42、43、36、裙板:装于窗下栏杆内之木板;又长窗中夹堂及下夹堂横头料间之木板。

44、45、37、长窗:窗之通长落地,装于上槛与下槛之间。

46、47、38、宫式、葵式:装修中,用于花纹之木条,其合角处直解相接,无环形花纹者,谓之宫式;反之谓之环式,亦名葵式。

48、49、39、万字式长窗50、51、40、乱纹式长窗:(整纹、乱纹:用于装饰之木条,其花纹式样,系通长相连者为整纹,断续者为乱纹。

整纹者其内心仔构成之花纹,相连似葵式面多扭曲,空间常饰结子,雕各式花卉,乱纹则似整纹,唯花纹间断,粗细不一。

)52、53、41、短窗(半窗):常用于次间、厢房、过道及亭阁之柱间,较长窗为短,分上夹堂、内心仔、裙板三部,窗下半墙。

(半墙:矮墙,砌于半窗或从槛之下。

)54、55、42、纱窗:亦名纱隔,与长窗相似,但内心仔不用明瓦,钉以表纱或钉书画,装于内部,作为分隔内外之用。

(明瓦:装于窗上之蜊壳,用以采光。

)56、57、43、摇梗:门窗之旋转轴。

58、59、44、楹条:凡门窗裙板等四周所虚隙之处,钉一小木条,使其坚固,此木条即名楹条。

60、61、45、次:两和合窗之间,垂直之木框。

又门窗宕装于墙壁者,两旁垂直之框亦称次。

(和合窗:窗之装于捺槛与上槛或中槛之间,成长方形向上下开关者。

捺槛:装置和合窗之下槛。

)62、63、46、连楹:门楹之相连者,其外缘作连续之曲线形。

64、65、47、库门:装于墙门上之木门。

66、67、48、屏门:装于厅堂后双少柱间或屏列之门。

68、69、49、将军门:门之装于门第正间脊桁之下者。

70、71、50、杠档:以木料作杠,镶钉木板,宜用为大门及屏门。

72、73、51、光子:大门及屏门,中间之横料凡二、三道,称光子。

门框除两横料处,中间所用横料名为光子。

又板壁除上下槛,中间所用横料,亦名光子。

裙板所用横料亦同。

74、75、52、灯景式:葵式万川、葵式乱纹古式栏杆。

76、77、53、雨挞:墙外伸出部分以避雨者,又地坪窗栏杆外所钉之木板。

78、79、54、吴王靠(美人靠):外缘设短术,以双摘钩系于柱,拦成半圆形,高约尺许,花纹流空,称吴王靠。

80、81、55、持落:柱间枋下之木制似网格漏空之装饰品。

82、83、56、结子:用于栏杆及窗之空档,雕成花卉之木块。

飞罩:与挂落相似,花纹较为精致,两端下垂似拱门,县装于内部者。

58、落地罩:与飞罩同,惟两端下垂及地,内缘作方、圆、八解形等式。

59、硬木斤销60、卷戗板:即摘檐弯板。

第六章油漆工程1、海棠式长、短窗2、书条式长、短窗3、龟六角式长、短窗4、冰纹式长、短窗5、云头:梁首伸出廊桁外雕云形装饰,以承桁条者,或十字科之拱头作云头装饰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