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分类标准
危化品危险辨识表

危化品危险辨识表危化品危险辨识表是用于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管理和储存的基础工作,本文将介绍危化品危险辨识表,包括危化品的分类、标识、危险性评估、控制措施等方面。
一、危化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常被分为6个类别,分别是:1.爆炸品:具有爆炸或自燃的危险性,如火药、炸药等。
2.氧化剂:能引起自身及其他物质燃烧的化学物质,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3.毒害品: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铅等。
4.腐蚀品:能侵蚀并破坏其他物质的化学物质,如硫酸、盐酸等。
5.易燃液体:能在常温下燃烧的液体,如汽油、酒精等。
6.可燃固体:能自燃或燃烧的固体,如碳、鱼粉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在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要进行标识,以便于识别及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标识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标志,一个是标签。
1.标志是用于标识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地方及其类别,可分为六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和黑色。
每种颜色对应着一类危险化学品。
2.标签是详细说明该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及储存要求,标签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商、危险品编号、化学品成分、危害性质、储存条件等。
三、危化品的危险性评估在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评估这些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危险性评估要考虑危化品的种类、性质、储存环境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评估危险性的主要方法是对该危险化学品进行危险性实验、定性和定量评估。
四、危险化学品的控制措施在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防范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贮存:储存区应与其他场地隔离,并在进入前喷洒消毒剂。
根据化学品危险等级设置相应的储存设施,储存物品要按规定摆放,分类储存,避免混放。
2.包装与标识:以正确的方式包装危险化学品,并注明正确的警示标识。
注意标识和包装在运输和储存时的保护。
3.操作: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检验,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穿戴保护装备、遵循规程、开展防护措施等。
危化品分类标准

危化品分类标准危化品是指具有毒、腐蚀、易燃、易爆、放射性等性质,可能对人体、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
为了对危化品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国家对危化品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危化品分类标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法规,下面将详细介绍危化品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危化品根据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被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剧毒品,即对人体具有极强毒性的化学品,如氰化氢、砒霜等。
第二类是高毒品,对人体具有较强毒性的化学品,如氯化氰、硫酸等。
第三类是中毒品,对人体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品,如苯、甲醛等。
第四类是低毒品,对人体具有轻微毒性的化学品,如酒精、丙酮等。
第五类是氧化剂,即具有氧化性质的化学品,如硝酸、过氧化氢等。
第六类是腐蚀品,即具有腐蚀性质的化学品,如硫酸、氢氟酸等。
其次,危化品还根据其易燃性和易爆性被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易燃液体,即能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液体,如汽油、酒精等。
第二类是易燃固体,即在空气中易燃烧的固体,如木炭、硫粉等。
第三类是自燃物,即在空气中能够自行燃烧的物质,如白磷、硫化铁等。
第四类是遇水放出易燃气体,即与水接触能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钠、钾等。
再次,危化品还根据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环境危害大的化学品,即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具有较大危害的化学品,如重金属盐类、氰化物等。
第二类是环境危害中的化学品,即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具有一定危害的化学品,如氨、硝酸盐等。
第三类是环境危害小的化学品,即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危害较小的化学品,如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
最后,危化品还根据其放射性被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放射性物质,即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品,如铀、钚等。
第二类是放射性污染物,即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污染物,如放射性废水、废气等。
综上所述,危化品分类标准是对危化品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危化品的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危化品分类

常见的为: 汽油,乙醛,丙酮,二硫化 碳,溶剂油,苯,甲醇,乙 醇8~< 23℃],纤维素漆,聚氨酯漆 稀释剂,红丹油性防锈漆, 鞋用光亮剂,印刷油墨,煤 油,松节油,塑料油墨. . .
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
•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 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 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 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 志
第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
常见为: 常见为: 氢[压缩的],氢[液化的], 乙炔[溶于介质的],石油 气[液化的]
不燃气体
常见为: 常见为: 氧[液化的],氮[液化的], 氩[液化的],空气[压缩 的],二氧化碳[压缩的],
易燃液体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第3项 有毒气体 该类气体有毒,毒性指标与第6类毒性指标相同。对人畜有强 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燃、 氧化、腐蚀等性质。 所有压缩气体都有危害性, 所有压缩气体都有危害性,因为它们是在高压之下 有些气体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 ,有些气体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 在受热、撞击等情况下, 在受热、撞击等情况下,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 故。
氧化剂
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 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 基的有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 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 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 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常见有: 过氧化氢,高氯酸钙,氯酸钠,次 氯酸钡,高锰酸钾,硝酸钠,硝酸 银,重铬酸钠,
有机过氧化物
分类
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
国际通用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
危化品管理分类

危化品管理分类一、引言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对危化品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对危化品管理分类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遵守相关规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化品分类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危化品分为8大类,包括:1.爆炸品:如炸药、烟花爆竹等;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石油气、天然气等;3.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等;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硫磺、金属钠等;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甲基过氧化物等;6. 有毒物品:如氰化物、汞等;7.腐蚀物品:如硫酸、硝酸等;8.放射性物品:如放射性同位素等。
三、危化品管理分类1.储存管理:根据《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管理规定》,企业应按照危化品的类别、性质、数量等因素,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确保储存场所安全可靠。
同时,要对储存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运输管理:运输过程中,危化品可能面临泄漏、火灾、爆炸等风险。
因此,运输企业要具备相应的资质,驾驶员和押运员要接受专业培训。
在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速度限制、路线规划等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 使用管理:企业应在使用危化品前,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使用过程安全可控。
使用过程中,要遵循操作规程,确保人员配备、应急设备齐全。
同时,要加强废弃物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4.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安全风险防控。
要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5.监管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同时,要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语危化品管理分类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从储存到使用的全过程安全可控。
危化品分类——精选推荐

危化品分类1.危险品是指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伤亡和财产损毁⽽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即为3点特征)2.⼋⼤类:爆炸品/压缩⽓体和液化⽓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杂类)(分类原则-择重归类)3.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下(受热撞击等),能发⽣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量⽓体和热量,是周围压⼒急剧增⼤,发⽣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质。
衡量标准—热感度试验爆发点在350℃以下,撞击感度试验爆炸率在2%以上,爆速在3000m/s以上。
《爆炸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4.爆炸品特性:敏感易爆性、⾃燃危险性、遇热易爆性、机械作⽤危险性、带静电危险性、爆炸破坏性、着⽕危险性、毒害性4.1能栅:炸药从E1状态激发到E2状态所需能量E12越⼩,敏感性越强,危险性越⼤。
4.1影响炸药敏感性因素:内在因素:1键能↓,破坏越易—敏感性↑危险性↑ 2分⼦结构原⼦团稳定性↓数量↑敏感性↑3活化能(能栅)↑敏感度↓4爆热热容量导热性外在因素:1结晶晶格缺陷、晶体位错使炸药处于介稳状态,对机械或外界能量表现出敏感性。
结晶颗粒⼤敏感度↑ 2密度↑敏感度↓3温度↑炸药本⾝的能量激增,敏感度↑4杂质尤其硬度⾼有尖棱杂质能使炸药敏感度↑,⽽⽯蜡沥青⽔等松软或液态物质掺⼊会降低敏感性4.3炸药的热感度指炸药在热作⽤下发⽣爆炸的难易程度 --加热感度和⽕焰感度爆发点-炸药在热作⽤下,其反应⾃⾏加速⽽导致爆炸的最低环境温度爆温>爆发点>分解温度4.4机械作⽤爆炸激发的机理:热点学说认为,在机械作⽤下,机械能会转变为热能,这些热能来不及均匀地分布到全部试样上⽽聚集在⼩的局部范围内形成热点,在热点处发⽣热分解。
由于分解放热促使分解反应速度急剧增加,在热点内部形成强烈反应,从⽽使热点的温度⾼于爆发点。
爆炸就在这些热点处开始,然后扩展到整个炸药。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八类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八类: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度,或在50度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 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在21.1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度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其闭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度。
4、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然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要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化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危化品界定标准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界定标准主要根据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 爆炸品:这类化学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这类化学品在受热、遇水或遇潮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从而引起燃烧或爆炸。
3. 易燃液体:这类化学品是指闪点较低,易燃、易爆的液体。
4.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化学品是指易燃、易爆的固体、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的物品。
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化学品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6. 有毒品:这类化学品是指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如氰化物、有机磷农药等。
7. 放射性物品:这类化学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 Bq/kg的物品。
8. 腐蚀品:这类化学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
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网站。
危化品分类标准

危化品分类标准危化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等特性,对人体、动植物、环境或财产造成危害的化学品。
为了有效管理和监管危化品,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危化品分类标准。
在中国,危化品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目录》进行规定。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化品主要分为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自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毒性气体、其他危险化学品等14类。
每一类危化品都有相应的管理要求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其安全使用和储存。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危化品还分为A1、A2、A3、B1、B2、C1、C2、D、E、F、G共11类。
A1类包括极易燃物质,A2类包括易燃物质,A3类包括可燃液体,B1类包括易燃固体,B2类包括自燃物品,C1类包括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C2类包括易爆炸物质,D类包括毒性物质,E类包括腐蚀性物质,F类包括危险化学品,G类包括其他危险化学品。
每一类危化品都有相应的标识和包装要求,以确保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危化品的分类标准不仅是为了规范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更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严格按照分类标准进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危化品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企业要严格按照危化品分类标准进行管理,加强对危化品的监测和监管,做好危化品的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工作。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总之,危化品分类标准是保障危化品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危化品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
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第1类 爆炸品(explosives)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ompressed gases and liquefied gases) 第3类 易燃液体 (flammable liquids)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flammable solids substances liable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substances emitting flammable gases when wet)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oxidizing substances and organic peroxides)
该类气体有毒,毒性指标与第6类毒性指标相同。对人畜有强 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燃、 氧化、腐蚀等性质。 所有压缩气体都有危害性,因为它们是在高压之下 ,有些气体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 在受热、撞击等情况下,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 故。
第3类 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 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 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 按闪点高低分为以下三项: 第1项 低闪点液体 指闭杯闪点低于-18℃的液体 ; 第2项 中闪点液体 指闭杯闪点在-18℃至23℃的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 3项 遇湿易燃物品
本项化学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 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遇湿易燃物质除遇水反应外,遇到酸或氧化剂也能发生反 应,而且比遇到水发生的反应更为强烈,危险性也更大。因 此,储存、运输和使用时,注意防水、防潮,严禁火种接近 ,与其它性质相抵触的物质隔离存放。
第1类 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 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 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 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 物品。 有以下主要特性: 爆炸性——是一切爆炸品的主要特性
敏感性——对撞击、摩擦、温度等非常敏感
毒性——有的爆炸品还有一定的毒性 反应活性——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
由于爆炸品具有以上特性,因此在储运中要避免摩擦 、撞击、颠簸、震荡,严禁与氧化剂、酸、碱、盐类 、金属粉末和钢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 种情况之一者: 1) 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 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 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 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第 8类
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 的表面均匀年腐蚀超过6.25 mm的固体或液体。该类化学品分为三项:
第1项 酸性腐蚀品 第2项 碱性腐蚀品
第3项 其它腐蚀品 主要特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烈的腐蚀性 易燃性 一定的毒性 氧化性
遇湿易燃物质起火时,
严禁用水、酸碱泡沫、化学泡沫扑救!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 1项 氧化剂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 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不一 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 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
•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 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 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 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常见有:
红磷,火柴,硫磺,镁,铝粉,萘,生松香
自燃物品
•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 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第2项 有机过氧化剂 。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 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 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能力,有较强的氧化 性,遇酸碱、高温、震动、摩擦、撞击、受潮或 与易燃物品、还原剂等接触能迅速分解,有引起 燃烧、爆炸的危险。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
国际通用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
——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联合国危 险货物运输建议书》(橙皮书) 规定了九类危险货物的鉴别指标 —— 化学品分类和标志全球协调系统(简称 GHS ) 规定了 26 类化学品的鉴别分类指标和测定方 法,这一体系为先进工业国家接受,但尚未 形成全球共识,全球采纳只是时间问题。
常见有: 过氧化氢,高氯酸钙,氯酸钠,次 氯酸钡,高锰酸钾,硝酸钠,硝酸 银,重铬酸钠,
有机过氧化物
本项货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 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 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有毒品
腐蚀品
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 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 体
常见:
•
硝酸,盐酸,氢氟酸,硫酸,氢氧化 钠,甲醛溶液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
第1项 易燃气体 此类气体极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 性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遇明火、高温即会 发生燃烧或爆炸。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2项 不燃气体
不燃气体系指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但 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助燃气体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遇油脂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第3项 有毒气体
第3项 高闪点液体
指闭杯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及安全防护要求
1、高度的易燃性——闪点低、点火能量小、热值大,温度高、 挥发性大 2、强烈的爆炸性 3、 沸点低,容易挥发 具流动性和扩散性
4、受热膨胀性
5、 容易产生静电 和积聚静电
6、 一定的毒害性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poisons and infectious substances)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radioactive substances) 第8类 腐蚀品 (corrosives)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第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气体
常见为: 氢[压缩的],氢[液化的], 乙炔[溶于介质的],石油 气[液化的]
第 1项 毒害品
具 体 指 标
经口
LD50≤500 (固体)
mg/kg
LD50≤2000 mg/kg (液体)
经 皮 (24h 接触)
LD50≤1000mg/kg
LC50≤10mg/L ( 粉 尘、烟雾)
吸入
本项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 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 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第2项 感染性物品
不燃气体
常见为:
氧[液化的],氮[液化的], 氩[液化的],空气[压缩 的],二氧化碳[压缩的],
易燃液体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常见的为: 汽油,乙醛,丙酮,二硫化 碳,溶剂油,苯,甲醇,乙 醇,乙酸乙酯,含一级易燃 溶剂的胶粘剂[闪点-18~< 23℃],纤维素漆,聚氨酯漆 稀释剂,红丹油性防锈漆, 鞋用光亮剂,印刷油墨,煤 油,松节油,塑料油墨. . .
(4)许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腐蚀性。
对于易燃固体应特别注意粉尘爆炸!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2项 自燃物品 本项化学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 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主要特性:燃烧性——是自燃物品的主要特性 .自燃物品
在化学结构上无规律性,因此自燃物质就有各自不同的自燃特性: (1)黄磷性质活泼,极易氧化,燃点又特别低,一经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引 起自燃。但黄磷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通常放置在水中保存。另外 黄磷本身极毒,其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也为有毒物质,遇水还能生成 剧毒的偏磷酸。所以遇有磷燃烧时,在扑救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中毒。 2)二乙基锌、三乙基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不但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水 还会强烈分解,产生易燃的氢气,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储存和运输必 须用充有惰性气体或特定的容器包装,失火时亦不可用水扑救。 据自燃物品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见有:
甲醇钠等
遇湿易燃物品
•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 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常见有:
金属锂,金属钠,金属钾,氢化钙等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
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 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 基的有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 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 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 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第1项 易燃固体 本项化学品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 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 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主要特性: (1)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 明火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 (2)与氧化剂、酸类等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 (3)对摩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
本项化学品系指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 亡的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Bq/kg的物品。 。 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α射线(甲种射线),β射线(乙种射 线)γ射线(丙种射线),还有中子流。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都大。 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 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使其不放出射线,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 适当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