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农业、工矿、交通运输、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指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演化。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农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农用地面积减少了约10%,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2.城市用地的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0%,城市化对土地利用造成了较大影响。
3.工矿用地的增加近年来,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导致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15%,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约5%和10%,但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研究和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导致农用地被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衰退,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主流,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
3.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土地被拿来建设工矿用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矿用地增加。
地块现状利用情况分析报告

地块现状利用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块的现状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地块未来的开发利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通过详细调查和研究,本报告将对地块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情况、交通状况、环境条件以及附近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地块概况1. 地理位置该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东部,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
周边主要道路包括A街、B路和C路,距离公交站、地铁站仅步行10分钟的路程。
2. 土地利用情况该地块目前主要为一片荒地,无明确的土地利用功能。
根据初始调查,该地块的土地质量属于中等水平,无任何地质隐患。
土地利用率较低,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3. 交通状况该地块附近道路密集,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主要道路上有公交车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方便居民和商业活动的出行。
此外,距离地铁站也非常近,可方便快捷地前往城市其他地区。
4. 环境条件该地块周边环境整体良好,空气清新,无明显污染源。
水源供应充足,可满足日常生活和商业用水需求。
5. 附近配套设施该地块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包括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厅等生活和商业设施。
附近还有公园和运动场所,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利用情况分析1. 商业开发潜力由于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东部,交通便利,附近有大量商业设施的存在,因此该地块具有开发商业用途的潜力。
可以考虑建设购物中心、写字楼或酒店等商业项目,以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
2. 住宅建设可行性该地块周边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适合开发住宅项目。
可以考虑建设高层住宅小区,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住房的需求。
3. 农业利用前景尽管该地块的土地利用率较低,但考虑到持续城市化进程中对食品供应的需求,可以考虑将该地块用于农业开发。
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满足城市居民对本地绿色食品的需求。
4. 其他利用方式除了商业、住宅和农业利用外,该地块还可以作为公共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开发项目。
可以建设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或体育馆等,提供城市居民的休闲和文化活动空间。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用地的情况。
农业用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
在我国,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优质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同时,部分耕地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如土壤肥力不足、水土流失等,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并加大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土壤改良措施。
园地主要用于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
在一些地区,园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品种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需要优化园地的种植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园地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但一些地区仍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现象,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前林地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任务。
牧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在一些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原退化、沙化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合理控制载畜量,推广科学的放牧方式,加强草原的建设和管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建设用地的情况。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在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也出现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盲目扩张等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2. 方法2.1 数据收集本次研究采用了以下数据来源:•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土地规划文件•统计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2.2 数据处理针对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进行了以下处理: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缺失值处理等。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土地利用信息。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土地利用现状概述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当前土地利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农用地利用农用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占据了大部分的土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用地主要用于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和养殖业。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用地逐渐受到压缩,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亟待解决。
3.2 工业用地利用工业用地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
工业用地的利用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确保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3 建设用地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等。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建设用地的规划和利用应该更加注重合理布局和节约利用。
3.4 生态用地利用生态用地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生态用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和湿地等。
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问题与挑战在当前土地利用现状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1.土地资源短缺: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亟待加强。
2.生态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平衡失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林口县去年土地出让金收缴过亿元

留四啦啮越 驻日 勉
加了 此次培训。
全 局在岗 干部职工1 余人参f 林、 2 0 水、 路综合规划和土地平整等工
( 张先会) I 程措施, 将净增加耕地4. 公顷, 41 3 占
述 了加强 廉 政 建设 、预 防 职 务 犯 罪
接受各用 地单位 及矿 山企业 安排 的高
赌博 , 禁以各种形式谋取 私利 , 严 严格
辆 极易发 通事 实际, 求各l 生交 故的 要 挂牌出 8 协议出 < 让1宗、 让2 有 单 与 公 签 公 用 i地, 地总 积41公 车 位 局办 室 订 务 车宗 土 面 19 .
职工度过一个安全和谐、 、 节俭 廉洁、 l 实现了 历史性的突破。其中旧 城区改
要求, 召开 了党风廉 政建设 动员会 。 工要严格 遵守廉洁 自律各项 规定 。特 头脑 , 自觉抵 制各种不正 之风 , 严禁 收 受 红包 、 品 、 金及 有价证 券 , 礼 礼 严禁
出让 工 作 。 节”期 间党 风廉 政建 设工 作 的通知 》 到 基 层 所 和 用地 户进 行 不 定 期 检 查 会议 强调“ 两节” 期间全体: 部 职 腐 倡廉 工作 摆上 日程 , 出 现的 问题 2 0 F 对 县 0 9年 供 地 计 划 》 《 和 林
钚 口刁 I 综 合 新 ' ' lJ 阁 q
第3 版
本报讯 20 年以来, 3 09
林 口县 国 土资 源 局认 真 落 三
实 《 标 拍 卖 挂 牌 出让 国有 招 格 按 照 法 定 程 序 , 实抓 好 切
铁局 开风 政 设 力召党廉建动
本报讯 1 1 月 8日 ,铁 市 国 7 了
真抓实干 不辱使命 努力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可 很 信 任 林 口 国土 局 。 他 们 觉 得 在 以 往 现 场 时 双 方 面 红 定 了全 省 优 秀 的作 业 队伍 省华 睿 公 司 。 该 公 司抽 调 精 兵 强 耳 赤 针 锋 相 对 的 工 作 过 程 中 ,林 口县 国 土 局 不 仅 很 主 将 , 规范作业 , 重质 量 讲 效 率 , 多 次 受 到 上 级 的好 评 。
动 , 很热情 , 还 很公 正 , 很 原则 , 很实 事求 是 , 看 不 出 来 有
七、 千 方 百 计 筹 集 资 金 确 保 项 目正 常 实 施
众 所周 知 , 林 口县 属 省 级 贫 困 县 , 经济不 发 达 , 财 力 任何 偏袒 乡镇 和村 里 的现象 , 相 反 对 森 工 部 门过 去 的 划 界 工 作 表 示 了 相 当程 度 的 理 解 。 正 是 由于 方 正 森 工 局 内 十 分 紧 张 。但 县 政 府 为 国 土 事 业 却 竭 尽 全 力 舍 得 投 入 , 心深 处 的这种 认识 , 在 后 来 处 理 和 解 决 我 县 地 方 与 方 正 农 村 集 体 所 有 权 与 宅 基 地 两 项 9 7 1 Z i " 元 的项 目资金 现 森工 局之 间 的林农 矛盾 时 。 方 正森 工局 最终 非常 尊重 林 已到 位 5 0 0万 元 ( 已 支 付 项 目单 位 3 0 0万 元 , 另 2 0 0也
求 和部署 , 集 中Y F 展 了全 县 集 体 土 地 所 有 权 确 权 登 记 发 证 大 , 作用 也很 大 。 工作 。在省厅 、 市 局 的大 力 指 导 帮助 下 , 在县委 、 县 政 府 的 四、 将本次 划入 森工 境 内的地 方原有 村 庄和 老地 板 直 接 领 导 和 各 相 关 单 位 的共 同努 力 下 , 我 县 农 村 集 体 土 地 耕 地 列 为 “ 争议 地 ” 处理 确 权 登 记 工作 取 得 了较 好成 效 , 整 体 进 度 已近 尾声 。 本次 全县共 有 3 21 宗 地被 列为 “ 争议地 ” 。 这 样解 决 到 目前 为 止 , 全县村 与村之 间 、 境 内 3个 森 工 局 1个 问题 , 可 以防止地 方村 屯原有 建设 用地 和耕 地莫 名 丢失 , 地 方 林 业局 与 地 方 各 村 屯 之 间接 边 的所 有 边 界 勘 查认 定 、 还 可 以先记 录在册 有利 于森工 局认 可签字 盖章 。 权 属 协 议 拟 定 、盖 章 签 字 确 认 等 各 项 工 作 均 已 全部 完 成 ; 全 县应发所 有权证 2 0 2 5宗 地 , 已发 1 9 5 9宗 地 , 发 证 率 为 9 7 %; 数 据库 建 立工 作 也 已基 本 结 束 。主 要 做 法 如 下 : 紧紧依 靠县 政府 的坚 强领导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利用现状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优化土地利用,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用地方面。
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耕地是农业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耕地碎片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和土地分配方式,许多耕地被分割成小块,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部分耕地质量下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来说说建设用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
城市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工业园区不断扩张。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比如,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导致土地闲置和浪费。
一些新建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由于规划不合理或招商引资不力,大量土地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长期荒芜。
同时,城市建设中还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失调,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居民生活不便。
在生态用地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等,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不仅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造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土地的规划、审批、监管等环节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土地利用的无序和混乱。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不惜牺牲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公众的土地保护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土地资源的珍贵和有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意破坏和浪费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口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林口县是黑龙江省资源富县,矿产资源大县之一,201国道从县城内通过,交通位置较优越。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林口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归纳总结出我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林口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林口县概况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牡丹江市管辖,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接处,介于东经129°17′~130°46′,北纬44°38′~45°58′之间。
东毗鸡西、鸡东,西连方正、海林,南交牡丹江、穆棱,北接依兰、勃利。
县城所在地林口镇位于县域中心,距省城哈尔滨市495公里,距牡丹江市110公里。
林口县是黑龙江省资源富县,矿产资源大县之一,201国道从县城内通过,交通位置较优越。
林口县辖12个乡镇,其中9个建制镇、3个乡,200个行政村。
2005年,全县总人口43.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0.03%,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6.13亿元,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83亿元、7.11亿元、10.1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8:27.2:39.0。
2 土地利用现狀及土地开发程度
2.1 土地利用现状
2009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为712905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672625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5033公顷;未利用地面积25247公顷。
2009年林口县属面积391027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为356136公顷,占总面积的91.08%;建设用地面积为13692公顷,占总面积的3.50%;未利用地面积为21199公顷,占总面积的5.42%。
牡丹江林业管理局和松花江林业管理局在林口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为321878公顷。
农用地总面积316489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1341公顷,未利用地面积4047公顷。
本次论文课题只对县属部分做出分析,森工局部分暂不做分析。
2.2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反映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历史过程,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水平的指标。
土地开发程度高,则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小;反之,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低,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大。
2.2.1 土地垦殖率
它反映土地的开发程度以及种植业的发展程度,林口县土地垦殖率34.84%,高于牡丹江市的16.8%。
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较高,种植业
比较发达。
2009年全县土地利用率高达96.5%,比全省土地利用率86.7%高9.8个百分点,比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率95.3%还高出1.2个百分点。
从广度上看,我县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从深度上看,林口县地处山区,坡度大于10度的超坡瘠薄中低产田耕地面积约为81010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9.4%,而且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生产力水平低,整体效益差。
由于我县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开发潜力小,全县今后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方向应以集约用地为主,向内部挖潜方向发展。
2.2.2 森林覆盖率
林口县森林覆盖率为58.7%,远远高于全国24.5%的水平。
县内因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界处,牡丹江中游,四面环山,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以山地为主,因此各乡镇森林覆盖率均比较高。
3 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利用的特点
综合分析林口县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分布,可以看到全县土地资源利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3.1.1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各类农用地分布错综复杂
林口县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界处,牡丹江中游,四面环山,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以山地为主,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耕地多分布在山间沟谷之中,呈“鸡爪式”分布。
3.1.2 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0.1%,森林资源集中分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小气候,生态环境良好。
3.1.3 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垦殖率相对较高
2009年全县土地利用率高达96.5%,比全省土地利用率86.7%高9.8个百分点,比牡丹江市土地利用率95.3%还高出1.2个百分点。
土地垦殖率34.84%,高于牡丹江市的16.8%。
3.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问题,总的说来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与限制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诸因素间存在的矛盾关系,林口县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2.1 耕地生产力水平低,整体效益较差
林口县地处山区,坡度大于10度的超坡瘠薄中低产田耕地面积约为81010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9.4%,而且不利于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地生产力水平低,整体效益差。
3.2.2 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质量下降
林口县矿山较多,矿产开采中,砍伐山林,造成山石裸露,破坏了原有地貌结构,加重了水土流失和耕地破坏。
环境污染得不到彻底治理,致使土地环境日趋恶化、土壤肥力下降。
3.2.3 城乡建设用地资源配置不合理
工矿用地增长迅速,但以生产性原则自由分布,布局不合理。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占林口县总人口69.97%的农村人口,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6.98%。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261.72平方米/人,人均用地严重超标且布局零散,集约利用度偏低。
3.2.4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到2005年底,林口县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5064公顷,占总林口县面积的2.11%,但大多分布零散,不宜开发为耕地。
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上述讨论表明,林口县土地资源的特点、问题及优势非常明显,具有一定的潜力,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兼顾土地近期、远期、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4.1 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
林口县是一个农业县,土地资源优势、特点和区域差异明显,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根据区域差异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光温潜力、土地生产潜力和区位的优势作用,发展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施以农业为基础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4.2 切实保护耕地,实施农业结构合理调整
由于林口县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优质地类比重不大,土地利用率不高,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宜农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因此,必须切实保护耕地、实施农业结构合理调整,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首先保证粮食生产,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其次是坚持发展我县的林地优势,把调整结构的重点放在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切实保护耕地。
4.3 切实搞好土地的治理与改造,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由于林口县坡耕地面积占一定比例,丘陵漫岗地较多,加之近些年来县内森林、草原、湿地破坏较为严重,导致我县耕地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土地资源的潜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应在土地上加大投入,改善土地质量和土地生态环境。
开展以兴修水利和植树造林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对大于25°的陡坡耕地,应逐步退耕还林或还牧;同时,还应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以便及时掌握情况采取对策,保持土地利用的良好状态。
5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林口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归纳总结出我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县要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同时注意处理好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关系,为实现由农业大县转变为农业强县和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