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潮间带生物PPT课件
潮间带生物

“五界”系统
4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
基本阶元:界、门、纲、目、科、属、 种。附加阶元:亚、超、总等。 在有些分类系统中还采用股、群、族、 组或类等阶元。 动物分类中只设亚种,很少提及变种, 在植物分类中,除亚种外,还有变种及 变型等单元,而细菌则设品系、菌株等 单元。
4分类阶元表达法
类似于生物的家谱。如:钝顶螺旋藻 植物界plantae(也属原核生物界)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纲Cyanophyceae 藻殖段目Hormogonales 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 螺旋藻属Spirulina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什么叫鱼?”
3生物分类
第一里程碑: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384--322B.C) ,他 总结了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得来的动物学知识,并对各 种动物作了细致深入的观察,记述了450种动物,并 建立了分类系统,给后来的学者留下了宝贵的财产。 第二个里程碑: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35),他不仅提出了动植物的系统分类规则,并 确立了“种”的双名法,即林奈双名法(延用至今)。 1959年,R.Whittaker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把 生物分为5个界。
2海洋生物的种类
据粗略估计,全世界海洋中共有生物 20余万种。其中海洋动物 16~20万种, 植物 1 万种(主要是低等的海洋藻类, 高等的海洋种子植物仅有 100 多种), 动物中鱼类 2 万 5 千余种,哺乳动物 125 种。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 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 20278种海洋生物(截止98年)。
珊瑚藻 Corallina officinalis
小石花菜 Gelidium divaricatum
潮间带生物

绿海葵
Sagartia troglodytes
五彩缤纷的海葵
沙 蚕
龟
Pollicipes mitella
足
藤壶 Balanus
海蟑螂 Ligia exotica
用具:
▲标本盘 ▲吸水纸:毛边纸,规格 42×31CM。 ▲标本纸:100—130磅的道林纸。1号纸39×27CM ▲纱布、镊子、标本夹等。
2 浸制标本
藻类用:
1、 5%福尔马林+ 5%甘油海水溶液。 2、 4%福尔马林+ 36%酒精海水溶液。
动物用: 1、5—6 %福尔马林海水溶液。
2、70酒精海水溶液。 ◑有些标本需经硫酸镁水溶液再进行固定。
海藻类
石莼 Ulva conglobata
扁浒苔 Enteromorpha compressa
刺松藻 Codium fragile
日本刚毛藻 Cloadophora japonica
羽藻 Bryopsis plumosa
条斑紫菜 Prophyra yezoensis
海萝 Gloiopeltis furcata
泥 Tegillarca granos
蚶
毛蚶 Scapharca subcrenata
缢 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褶牡蛎Ostrea plicatul
栉孔扇贝Pinna pectinate
泥螺 Bullacta exarata
海 兔 Nota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us sp.
第7章潮间带生物 ppt课件

PPT课件
29
潮间带的生物分布
• 潮间带分为:
高潮带(暴露 时间长)中潮 带和低潮带 (暴露时间 短)。
PPT课件
30
潮间带的生物分布
• 竞争在低潮带较为激烈,因为这里比上部
潮间带暴露少,更适宜生存。
• 出于同样的原因,低潮带始终物种丰富度
最大的(虽然物种会因地点而差异很大)。
PPT课件
31
Competition
用尽。
• 在许多生物寻求避难的潮池。氧气也
可能被耗尽。二氧化碳也可能积累到 有毒水平。
• 有些生物进化了呼吸能力,以交换在
空气和水的气体(如许多螃蟹)。
PPT课件
28
空间的限制
• 在潮间带群落,空间可能是有限的。
在岩石表面积有限的潮间带环境,尤 其是这样。
• 但是,很多生物喜欢坚硬底质,如
“牡蛎礁” ,因为它们不会被海浪冲 走。
第七章 潮间带生物
PPT课件
1
什么是潮间带?
• 潮间带是平均低潮和
平均高潮之间的面积。
• 相比之下,潮下带的
是,总是淹没区。因 此,潮间带边界的潮 下带。
• 潮间带在退潮后将暴
露在空气中。
PPT课件
2
Figure 11_17
PPT课件
3
基质
• 基质是指“底”的类型。 • 在潮间带,基质类型可为岩石或软底。 • 软底可以有所不同,从沙淤泥或混合物
Figure 11_20
PPT课件
34
Figure 11_23
PPT课件
35
Figure 11_24
PPT课件
36
软底潮间带的底质
• 在软底的潮间带,砂,
潮间带生物名词解释

潮间带生物名词解释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东西——潮间带生物!你们知道潮间带是什么吗?潮间带就像是大海和陆地之间的一个神奇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的“表演”。
那潮间带生物呢,就是在这个舞台上活跃着的“演员”们!想象一下,涨潮的时候,海水涌上来,把这个地方淹没;退潮的时候,水又退下去,露出一片湿漉漉的世界。
在这一涨一退之间,生活着好多好多特别的生物呢!比如说螃蟹,它们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石头缝里、沙滩上到处乱跑。
有的螃蟹壳是红红的,就像燃烧的火焰;有的螃蟹壳上有好看的花纹,就像穿着一件华丽的衣服。
它们横着走路的样子可滑稽啦,难道你们不觉得吗?还有海星,它们安静地趴在那里,就像天上掉下来的星星。
有的海星是紫色的,有的是橙色的,漂亮极了!我就想啊,它们是不是从遥远的星空来到这里的呢?贝类也是潮间带的常见生物。
它们紧紧地贴在石头上,或者藏在沙子里,就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当你好不容易找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却紧闭着壳,好像在说:“哼,别想打扰我!”这难道不可爱吗?潮间带还有海葵呢,它们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随着海水轻轻摇摆。
可别小瞧它们,要是不小心碰到,会被它们刺到的哟!潮间带的生物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
就像螃蟹有坚硬的壳来保护自己,海星能再生断掉的“胳膊”,贝类用紧闭的壳来防御敌人。
它们在潮间带这个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努力生活着,这不就跟我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一样吗?同学们,潮间带生物是不是特别神奇?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潮间带,让这些可爱的“演员”们能一直在这个舞台上快乐地生活下去,难道不是吗?我的观点是:潮间带生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和保护它们,让这个神奇的世界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潮间带是世界上特殊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潮间带生活着的生物以其特殊的位置、形状和功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互相协作,在这特殊的环境中共同生存。
考虑到潮间带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保护潮间带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潮间带生物一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渔业向潮间带发展,人类开垦活动也在不断地破坏这些特殊环境中的生态系统,使潮间带生物处在危险之中,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来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
首先,在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方面,应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开展有效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以确保潮间带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加强对潮间带生物的保护,对潮间带内活动的管控,以防止潮间带生物因过度开发而受到破坏。
其次,应建立具有多功能性的保护区。
保护区可以提供合理的保护环境,以使潮间带生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保护,降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还可以促进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
另外,应充分发挥潮间带的生物的社会经济价值,可以将潮间带生物开发为旅游景点,以促进潮间带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保护潮间带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
最后,应加强社会教育。
为了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人们应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使人们认识到潮间带生物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而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
综上所述,保护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非常重要,要想让这个特殊的环境能够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充分的管理措施,积极的教育宣传活动,并且建立多功能的保护区,发挥潮间带生物的社会经济价值,才能确保潮间带生物的生存。
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为保护潮间带生物生存之道筑起坚实的防御线。
潮间带及泥质潮间带的典型生物

潮间带及泥质潮间带的典型生物◆教学目标1.概述潮间带的涵义。
2.介绍潮间带的环境特征,例举潮间带的典型生物。
3.关注潮间带的开发前景。
◆教学内容一、沿岸潮间带概述潮间带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潮到最高位和退潮时退至最低位之间会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
海涂是潮间带中由泥沙构成的海岸滩地。
图1 潮间带潮间带最显着的特点是潮汐的规律性涨落,涨潮时,潮间带被水淹没;退潮时,潮间带露出水,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
潮间带也是我们亲近海洋时,最先接触的地方,它也是最容易受到人类破坏的地方,海边废土及垃圾的倾倒,污水、废水污染,都让潮间带生物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活动:选一天到海边去,先查查当天的潮汐表,什么时间是最佳观察时刻,观察涨潮、退潮。
思考与讨论: 潮间带的生活环境恶劣,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应具备怎样的特征以适应环境? 二、潮间带的环境特征和典型生物1.环境特征(1)退潮时水份丧失:潮间带昼夜有节奏地受潮汐规律变化的影响,生活在潮间带的动物随着潮汐的规律变化能间歇地暴露在空气中维持生命,这是长期适应发展的结果。
涨潮时潮间带被海水淹没,生物生活在海水中有充足的水份,当潮水退去时,潮间带暴露在空气中,栖息在潮间带的生物面临水份丧失的问题,对栖息在潮间带的生物,在生存上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2)温度的变化:潮间带的温度在有海水淹没时变化不大,但海水退潮后,气温的变化又快又大,尤其在夏季与冬季的温度变化更大。
(3)盐份的变动:大多数的潮间带生物都能适应小的盐份变动,但是大雨过后河水冲入盐份变化就非常的大,有些潮间带生物不能适应盐份的突然变化而死亡。
盐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低潮时下大雨,使潮间带海水盐度下降;二是白天低潮时间,水份蒸发快而使潮池中之海水盐度增加。
(4)海浪的冲击:影响海洋生物的冲击可剥离或冲走许多固生或栖身在潮间带的生物,在沙石海岸甚至可改变其地形与生物分布。
潮间带生物特征

潮间带生物特征
潮间带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位于海洋沿岸的浅水区域,介于潮汐的两个极端,即潮
汐高潮和低潮之间。
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特征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如海藻、藻类、贝类、软体动物、硬体动物、鱼类等,还包括植物和鸟类等。
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是由它的特殊环境条件决定的,这些条件包括水深、温度、光照、潮汐、悬浮物等。
这些条件的变化使潮间带具有较强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
同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加其生物多样性。
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结构也受到潮汐的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对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
要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导致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潮汐的变化可以影响潮间带
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空间分布,这些变化可以影响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潮间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也非常重要,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潮间带的生态服务包括水质净化、水体活性物质的生产、气候调节、食物链的维护等。
这些服务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
定至关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的保护,以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生物地理学教学第7章

28
A. Chinese Palearctic
区系成分代表类群:
a)残存的前全北界成分:蛙(Rana)、蟾蜍 (Bufo)、雨蛙(Hyla)
b)白令陆桥时期的全北界成份:鹊鸭、角鸊
鷉、雷鸟(Lagapus spp.)、小天鹅、红背鼠
(平)、雪兔、驯鹿、驼鹿、狼、狐、棕熊 C)分布广泛、具有代表性的种类:极北小鲵、
1.第三纪晚期(上新世,5.3-2.5 mybp),气候带可以 分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总体上温和。
2.第三纪后期开始,印巴次大陆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但是,上新世青藏高原海拔仅 1000m,高原面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3. 上新世末期(2.5-2.8 mybp),青藏高原开始强烈 抬升,更新世早(2.5-1.8 mybp)、中(1.8-1.0 mybp)、晚期(1 mybp-1万1千年前)各抬升了1000m, 升至目前的平均4700m。
15
16
大
阿尔泰植物地区
兴
安
岭
植
物
地
区 天山植物地区
17
中亚西部 中亚东部
18
蒙古草原植物地区
19
帕米尔、昆仑、西藏植物地区 唐古特植物地区
西喜马拉雅植物地区
20
Sub-kingdom Sino-Japanese Forests
东北植物地区 华北植物地区
华中植物地区
华东植物地区
滇、黔、桂植物地区 华南植物地区
13
1. Marine Faunas 2. Evolutionary background of Terrestrial Faunas and Floras 3. Terrestrial Flora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8
空间的限制
• 在潮间带群落,空间可能是有限的。
在岩石表面积有限的潮间带环境,尤 其是这样。
• 但是,很多生物喜欢坚硬底质,如
“牡蛎礁” ,因为它们不会被海浪冲 走。
.
29
潮间带的生物分布
• 潮间带分为:
高潮带(暴露 时间长)中潮 带和低潮带 (暴露时间 短)。
第七章 潮间带生物
.
1
什么是潮间带?
• 潮间带是平均低潮和
平均高潮之间的面积。
• 相比之下,潮下带的
是,总是淹没区。因 此,潮间带边界的潮 下带。
• 潮间带在退潮后将暴
露在空气中。
.
2
Figure 11_17
.
3
基质
• 基质是指“底”的类型。 • 在潮间带,基质类型可为岩石或软底。 • 软底可以有所不同,从沙淤泥或混合物
• 盐度由于温度或天气急剧变化。 • 正常海水盐度是33-35。 • 河口盐度一般变化在5到30之间。 • 在潮间带的生物通常是广盐性的(可
以容忍各种各样的盐度);相反的潮下 带的生物通常为狭盐性的(容忍的盐 度变化范围非常低)
.
15
Changing Salinity
• 白天因失水时暴露的潮间带盐度从20-25开
.
7
干燥失水
• 隐藏包括移动到一个
水池或更多的水分的 地方(运动型生物 体) ;
• 隐藏也可能意味着,
一些生物居住地区水 分在落潮时仍能潮湿 (如在岩石缝里或洼 地软泥)
.
8
Figure 11_02
.
9
干燥失水
• 关闭贝壳以涵养水分(如牡蛎关闭其外壳
或蜗牛关闭它的厣)。
• 虽然可以在这样保守的水分,也有不利的
• 由于在潮间带经常被暴晒,生物体面对各
种各样的挑战,包括: --干燥(水分流失) --温度变化(可以是极端) --盐度变化(可以是极端) --摄食中断 --波浪和潮汐 --氧气供应和积聚的二氧化碳 --有限的空间
.
6
干燥失水
• 当干露时,生物体必须处理潜在的水分流
失。
• 失水在炎热、干燥天或刮风天更明显。 • 生物可以隐藏或关闭贝壳来应对水的损失。
.
39
软底潮间带的生物
• 以碎屑和生产者为
基础的形成的食物 网
.
40
岩石潮间带的食物网
• 在自养海草、
藻类等基础上 的岩石潮间带 食物网
.
41
(泥浆)。
• 岩石基质可以有所变化,包括岩石类型和
坡度。
.
4
潮间带生物的类型?
• 底上动物 - 生物基质表面上的生活(如:软
底,硬基质上的藤壶)
• 底内动物 - 生物体生活在基质内(例如:在
软底挖洞的文蛤)
• 小型动物 - 生物体很小,他们生活在沙粒之
间
• 微生物-可以固着或运动。
.
5
潮间带的挑战
• 尺寸越小,在这些场
所可以容纳氧气越少。
.
37
软底潮间带的底质
• 在软底潮间带底质晶粒尺寸小,除表
层几公分外,都处于缺氧状态。
• 因此,小型动物是通常仅限于含氧区。
底内生活动物必须通过管道或延长洞 穴与含氧区的连接。
• 在缺氧区,许多厌氧菌及有机物存在。
.
38
软底潮间带的生物
• 潮间带群落
的生物。
.
17
Wave Action
• 波浪是生活在潮间带生物必须面对的
问题。波浪可能会将从它们的栖息地 生物撞出去。
• 岩石的海岸线的波作用更为明显。 • 在软底群落,开放的潮间带海滩也受
到波浪的影响。
.
18
Figure 11_06
.
19
Figure 11_07
.
20
Figure 11_08
.
21
一面 - 没有气体交换或不能摄食。
.
10
Figure 11_19
.
11
温度的变化
• 潮间带生物必须耐受温度的急剧变化。 • 试想,早晨海水的温度可能只有20度,但
中午落潮时地表温度可能超过30度。
• 有些生物具有相应的机制,以帮助保持较
低温度。
.
12
.
13
.
14
Changing Salinity
.
30
潮间带的生物分布
• 竞争在低潮带较为激烈,因为这里比上部
潮间带暴露少,更适宜生存。
• 出于同样的原因,低潮带始终物种丰富度
最大的(虽然物种会因地点而差异很大)。
.
31
Competition
• 如果群落不受干扰,
有些生物竞争力强, 它将排除其他生物体。
• 如果群落受到干扰,
一种生物体被移动, 然后排除其它生物, 这种可预测的模式称 为称为演替。
• 顶极群落(最终结
果),最终将形成的 群落在相当长的时间 时期内不易改变 (见右图)。
.
32
Text Art 11_01
.
33
Figure 11_20
.
34
Figure 11_23
.
35
Figure 11_24
.
36
软底潮间带的底质
• 在软底的潮间带,砂,
淤泥,黏土或混合物 (泥浆)之间可以相 差很大。
始大幅攀升。
• 如果恰逢下雨,淡水突然涌入,盐度会急
剧下降。
• 现在,想象盐度的变化可能是20或40或更
多,同时温度也大幅变化。生物体必须非 常适应或灭亡。
.
16
中断摄食
• 如果关闭贝壳,摄食将停止。 • 有的生物体,如蜗牛在退潮时仍然可以摄食藻
类。
• 请注意,在潮间带生物可能有近一半时间暴露
在空气中不能摄食。
Figure 11_09
.
22
Figure 11_10
.
23
Figure 11_13
.
24
.
25
.
26
Figure 11_16
.
27
氧气的限制
• 在退潮时如果贝壳关闭,氧气可能会
用尽。
• 在许多生物寻求避难的潮池。氧气也
可能被耗尽。二氧化碳也可能积累到 有毒水平。
• 有些生物进化了呼吸能力,以交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