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阅读专题
苏教版中考名著阅读内容提要及练习.doc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阅读“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也不断得到落实,以下就近几年部分省市和地区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试题的总结,以供同学们参考。
《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施耐庵)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苏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名著阅读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备课时间】2015年3月9日【授课时间】【复习内容】:综合性实践——信息提取与概括【复习目标】:(1)了解掌握信息提取与概括类的基本题型。
(2)掌握这类题的基本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复习难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课时安排】:一课时【编号】:【复习方法与步骤】: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语文阅读能力、思维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考查时,以主观题为主,要求考生在理解所给文字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提取、筛选相关信息,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要点。
【方法指导】一、信息提取题1.摘录法。
不少选段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比较概括的,有的甚至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
如果遇上这种情况,只要把其中概括性的语句摘录出来,并适当加以组织就能得到答案。
2.删除法。
即删除与语段的中心关系不大或比较具体的内容。
这就需要对语段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提取,最后确定应该删除的内容。
3.概括法。
所给材料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可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进行概括;如果所给材料是说明性材料,那就找出说明对象,概括其主要特征;如果所给材料是议论性材料,可概括其中心论点。
4.合并法。
对于一则材料而言,可以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对于多则材料而言,先概括每则材料的信息,然后进行归纳合并。
5.替换法。
在读懂语段之后,设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语段内容,如果觉得这个概括恰当,就把它作为备选答案。
二、如何拟定新闻标题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醒目、概括。
在具体拟写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抓住关键句、特征句。
即抓住新闻中概括性。
判断性较强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结的开头或结尾部分。
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判断性、概括性的句子。
2.注意限制条件。
拟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其他限制条件,也要审清题目,按要求去落笔。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语⽂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说阅读专题复习中考语⽂⼩说阅读专题复习——以莫⾔《卖⽩菜》为例[教学⽬标]1、了解中考语⽂中⼩说阅读的常见考点,帮助学⽣熟悉各类常考题型。
2、以分析莫⾔《卖⽩菜》为例,指导学⽣分析⼩说阅读的⼀般⽅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物描写⽅法的分析,掌握⼩说中塑造的⼈物形象。
2、了解⼩说的⼈物、情节、环境与主题四元素之间彼此的互相联系。
[教学⽅法]讲读与训练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回顾导⼊,分析考点。
引导学⽣回顾⼩说三要素,进⽽提出中考中⼩说阅读中常见的五⼤考点。
考点1:理清情节,归纳事件考点2:分析描写⽅法,把握⼈物形象考点3:环境描写、表现⼿法的分析考点4:重要词语、优美语句及有关语段的品味和赏析考点5:对情感、主题的理解把握⼆、以莫⾔卖⽩菜为例,各个考点击破。
(⼀)考点1:理清情节,归纳事件⼩说阅读的第⼀步。
所谓情节,是指⼩说中表现⼈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系列⽣活事件。
(⼈物、时间、地点、事件——开端、发展、⾼潮、结局)如果故事较复杂,要理清⾏⽂线索,从同⼀个⾓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常见题型:(1)⽤箭头图或表格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
(2)简答题:什么⼈在什么地⽅⼲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1、⼩说《猫婆》⽂中我对猫的情感发⽣了哪些变化?讨厌——视猫如命——开始关切所有猫的命运2、⼩说《⼀平⽅⽶的爱》请⽤简洁的语⾔概括⼩说的主要情节。
冬⼦想在城⾥买婚房但是钱不够,回乡和⽗母商量,但看到⽗母⽣活不易,始终开不了⼝,回城时,母亲将⾟苦攒下的钱塞给冬⼦,冬⼦感动⽽愧疚。
塑造⼈物形象是⼩说的核⼼任务,所以把握任务形象,是考察重点。
刻画⼈物常见的⽅法:外貌、语⾔、动作、神态、⼼理描写及细节描写、侧⾯烘托常见题型:(1)分析归纳⼈物形象(⾔之有据;不同⾓度;合适词语)(2)指出⽂中所运⽤的⼈物描写⽅法及作⽤(3)根据⼈物性格和上下⽂语境、情节,合理想象⼈物⾔⾏、⼼理等,推测故事结局。
(苏教版)中考专题复习:名著导读 doc

(苏教版)中考专题复习:名著导读名著导读【考点解读】文学名著是文学艺术殿堂中的珍奇瑰宝。
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文学名著导读是新课改以来在中考语文命题中新出现的一种考试内容。
它有别于文学常识,也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名家名篇阅读。
2009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故事片段、主要人物及性格;②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③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④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⑤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⑥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文学名著导读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的阅读状态,其篇目主要是教育部推荐的文学名著。
【题型分析】2009年全国中考文学名著导读的题型主要有:①概述题: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某一片段的故事情节。
②推荐题:从作家、作品及推荐理由三个方面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在指定的文学名著中选一部用备选词语写一段话进行介绍;从文学名著名称、内容、理由三个方面给同学推荐一部文学名著。
③填空题:以某一部文学名著为范围,从备选人物中选填与某一情节相关的人物。
【解题策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专项练习】一、名著阅读。
(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情节:(2)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苏教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名著阅读复习

苏教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名著阅读复习一、《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
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二、相关练习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2、“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
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5、《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6、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复习提纲一、故事梗概汤姆·索亚是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住在严厉但也十分疼他的包莉姨妈家里。
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出办法来躲避惩罚。
一天,姨妈罚汤姆刷围墙,汤姆却设法让伙伴们主动替他干活,而他自己则一边休息,一边用刷墙的机会换来了一件又一件物品。
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蓓姬·撒切尔,她是撒切尔法官的女儿。
汤姆一见到她“爱”上了她,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汤姆厌倦学校生活,一天逃学后,产生了当海盗的念头,在林间小径上与好友乔•哈泼照着书上的打斗场景扮演了一回海盗。
镇上有一个孩子叫哈克贝利·费恩。
他的父亲总是酗酒,父母一直打架,因此他跑出来自己生活。
七年级语文 复习资料名著阅读 苏教版

名著阅读1、除了课文节选部分之外,你认为《西游记》中的哪个情节最为精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10个字以内),并简要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2、请从西游记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人物,概括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示例:猪八戒,大战流沙河),并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点评。
人物姓名及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对人物的点评:孙悟空勇敢机智、意志坚定、爱憎分明人物姓名及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对人物的点评:孙悟空本领高强、具有反抗精神3、请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4、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我认为,5、近年来,市面上像《水煮三国》和《八戒日记》这类把名著改得面目全非的书很多。
《八戒日记》中的猪八戒变得温柔体贴、多情明理。
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1)《西游记》原著中猪八戒是怎样的形象?答:憨厚淳朴、好吃贪睡、爱占小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搬弄是非等,猪八戒是一个缺点很多,但却讨人喜欢的形象。
(2)谈谈你对乱改名著想象的看法。
答:对于乱改名著持否定态度,阅读名著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名著具有一般文学作品所无法取代的魅力,乱改名著是一种不尊重,一种亵渎。
诗歌鉴赏《孤雁》1、诗的颔联采用何种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意思?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孤雁是一个不饮不啄悲伤执着的追寻自己的同伴失群者的形象。
4、尾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作者用反衬的手法,以野鸭反衬孤雁,孤雁念群之情是那么强烈,心中是那么悲痛,追求是那么迫切,但一群野鸭全然不知,纷纷鸣噪不停,表达作者爱憎之情。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项复习题精选A. 虎妞大胆泼辣而又有些心理扭曲,缺少中国妇女常见的懦弱和顺从。
B. 全书以祥子为中心,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主要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法塑造人物。
C. 小福子自杀使祥子的希望彻底破灭,祥子开始走向堕落,甚至出卖别人。
D. 祥子第三次买车用的是虎妞的私房钱,买的是刘四的二手车。
7. 名著阅读。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8. 名著阅读。
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下,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个部分。
选文中写的是“他”初到北京拉车时的情景,当时“他”(填形象特点),令人喜爱。
后来,“他”屡受打击,变得(填形象特点),前后判若两人,令人叹息。
9. 名著阅读。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
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1)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2)B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1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曾说:“老舍的作品,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美与丑。
”请仿照示例,从《骆驼祥子》中再选择一位人物作介绍。
【初中】苏教版2018-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专题十名著阅读(试题部分)课件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著内容的熟悉和把握。平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中人物的
关联和事 情的关联。(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三言两语 就概括了
内容,例如有学生写“宋江稳住何涛,拖延时间”,没有注意分步骤。首先要划分层
次,根据赋 分点划分四个部分,学生能找到原句“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本官发放一早晨 事务,倦怠 了少歇”“分拨了些家务”“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衙 时,便可去 茶坊里安抚那公人”,再分别概括。(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类综述能力,题目新而 灵活。平时 训练点很多是反映“官逼民反”的主题,容易忽略梁山人员的复杂性。所以我们要 强调通读
答案 (1)在黄泥冈劫走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
(2)用谎言骗取何涛的信任,表明协力办差的决心;以知县未“坐厅”为由,拖延何涛 与知县相 见;以分拨家务为由,脱身去给晁盖报信;安排直司见机行事稳住何涛,拖延时间。
(3)(示例)第一种:因吃了官司或逃避官司而被逼上梁山的。如林冲(宋江、武松、晁
盖、鲁智 深、杨志、柴进、雷横、解珍、解宝、石勇、裴宣、杨雄、石秀等)。 第二种:原来就分散在各山头做寨主强人,自愿加入的。如王矮虎(郭盛、燕顺、孔 明、孔 亮、李忠、王通、吕方、郑天寿、朱武、陈达、杨春、欧鹏、蒋敬、马麟、陶宗 旺、邓 飞、孟康、裴宣、樊瑞、项充、李衮、鲍旭、焦挺、杨林等)。 第三种:本就在江湖上作偷盗打劫勾当,主动投奔的。如孙二娘(张青、时迁、张顺 、张横、
2.(2018深圳,19—21,4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 子的命。睡 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中中考语文总复习
(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
一、考查范围及要求: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所列的6本书。
七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七下:《西游记》
八上:《汤姆•索亚历险记》八下:《水浒传》
九上:《格列佛游记》九下:《朝花夕拾》
主要考查学生:
1、有没有阅读原著?
2、是否落实了课文阅读的要求?因此,课外阅读完成有可能涉及到课本所选片段以外的内容。
二、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
(一)识记辨别题
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即填人物又填故事等几种。
如《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二)理解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
如: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几部文学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作介绍。
(三)感悟评析题
这类题一般是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
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说明。
语言要简洁。
(四)渗透迁移类
这类题目一般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
如: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他走到哪里去了?他在那里又做了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五台山___________大闹五台山。
三、训练题
《格列佛游记》
1.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他游历了哪些国家?
格列佛,小人国,大人国,智马国,慧驷国。
2.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
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
3.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
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你喜欢这部小说吗?阐述理由)
如:格列佛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对救他于危难的船长都憎恨鄙视。
人要谦虚,要学会感恩。
4.读了这部作品后,你对书中的哪一个情节有很深的印象?请谈谈你对这一情节的感悟和理解。
如《语言的妙用》,作者本来是反对设计家废除口语,以物示意的办法的,但是他却以愤慨的心情谈到妇女怎样和俗人、文盲联合起来反对取消日常的语言。
他分明是在批评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却偏偏要声明这和大不列颠民族无关。
作者巧妙地用反语进行讽刺,使读者能更深刻地体味到作者的本意。
5.这部作品通过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和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但这部作品也有其缺点和保守思想,读了作品后,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吗?结合作品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第一卷中谈到利立浦特的学校男女有别,贵族和平民的制度不同,农民的孩子和社会关系不大,可以留家自养,说明斯威夫特有封建的尊卑等级观念。
第三卷中他曾赞扬过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表现了他的复古主义的倾向,是一部爱憎分明的杰出讽刺文学作品,他虽然揭露资产阶级的某些丑恶本质,却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因则产生一些消极的、保守的,甚至是悲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