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用一片钢锯条可以进行很多实验,例如:(1)实验一: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如图甲: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用相同的力度滑动两次,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如果反映在乙图的声波图像中,这两次的图像应该是哪两幅图?。

(2)实验二: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再用力拨动锯条,这两次听到的声音的不同3.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4.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5.在学习吉演奏过程中,小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1.02C 铜100 0.76D 尼龙100(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6.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学经典习题(附详细答案)1.正确答案为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2.用纸屑“跳舞”能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是振动,同时也能说明声音能传播。

3.错误答案为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4.正确答案为B,笛子是由空气振动发声的。

5.正确答案为D,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回声。

6.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条件的是B,人们先看到闪电,过一会儿才听见远处的雷声。

7.正确答案为C,往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鼓时能看见纸屑不停的跳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8.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9.(1) 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

2) 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听到的声音更大,表明细金属丝的导电性更好,可以更有效地传递声音。

3) 如果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听不到声音,是因为棉线的振动被阻断了。

1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如果听到雷声需要3秒钟,那么离闪电发生处的距离约为1020米。

11、电影院墙壁上的凹凸不平是为了减弱回声。

12、当我们录制自己的歌声后,播放磁带时,声音好像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与经由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所不同。

13、大象比人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并不是由于双耳效应产生的结果。

1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15、XXX和XXX认为男声演唱“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人是XXX,是因为不同演员声音的音色不同。

16、要想做到钢琴与人的声音高度融合,主要依据是音色。

17、形容声音“高”指的是音调。

18、超声波的频率大于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10Hz。

19、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产生的?A. 振动B. 静止C. 移动D. 膨胀答案:A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A. 340m/sB. 1000m/sC. 3000m/sD. 30000m/s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声音的特性?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颜色答案:D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多少?A. 20Hz-20000HzB. 20Hz-20000kHzC. 20kHz-20000kHzD. 20Hz-200kHz答案:A5. 回声是声音的什么现象?A. 反射B. 折射C. 衍射D. 干涉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减弱噪声的途径?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D. 增加噪声答案:D7.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是?A. 超声波B. 次声波C. 两者都能听到D. 两者都听不到答案:D8.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怎样的?A. 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B. 气体中最快,液体次之,固体中最慢C. 固体中最快,气体次之,液体中最慢D. 液体中最快,固体次之,气体中最慢答案:A9.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A. 振幅B. 距离C. 音色D. 频率答案:A10. 以下哪个现象与声音的音色有关?A. 同一首歌由不同的人演唱B. 同一首歌由同一个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C. 同一首歌由同一个人用同一种乐器在不同时间演奏D. 同一首歌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乐器在不同时间演奏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介质12.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 m/s。

答案:34013. 音调指声音的______,响度指声音的______。

答案:高低,强弱14.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 Hz到______ Hz之间。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解析:D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2.(0分)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解析:B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0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解析:AA.不同的人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故A正确;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响度,故B错误;C.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D.授课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4.(0分)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析:D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复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4.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7.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8.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4s、026s、016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列哪个图所示()A.B.C.D.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20000HzC.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是因为音调发生了变化D.鼓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10.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11.下列声现象中,主要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超声波清洗机C.倒车雷达D. B 超检查身体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13.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上出现的波形如图所示;保持示波器不变,再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上将出现下图中的哪一个波形图()A.B.C.D.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灯的15.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初中物理声学

初中物理声学

1、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频4、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6、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吶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10、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1、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1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13、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妻地同时划桨。

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易错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B【解析】【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 正确;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3.“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故A正确;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故C错误;D.反射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又反射回来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4.山西民歌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历史的足迹代代传唱。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描述,错误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C.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D.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D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kHzB. 20Hz-200kHzC. 20Hz-2000kHzD. 20Hz-20000kHz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A. 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B. 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C. 改变发声体的材质D. 改变发声体的形状答案:A4.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A. 音调、响度、音色B. 高度、响度、音色C. 音调、高度、音色D. 高度、响度、音调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减小噪声: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D. 以上都可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介质2.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频率3.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振幅4.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答案:材质5.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Hz到______Hz。

答案:20,2000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质有关,不同材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2. 请解释为什么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递振动。

在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振动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四、实验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实验器材:音叉、水、空气、玻璃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声》综合复习
一、知识点回顾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合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耳聋和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强弱及其他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频率越低音调越。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来判定;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指。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减弱、在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的利用
1.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

2.可以利用声传递能量。

二、中考链接
透析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

透析点二:声音的特性
【例二】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声音的说法中指音调的是________;指响度的是________;指音色的是________。

A“高声大叫”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
B女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
C二胡与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同
D在山谷中说话听到回声
透析点三:噪声的防治
【例三】以下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_____,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是_______。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透析点四:声的利用
【例四】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例五】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透析点五:回声
【例六】利用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仪器,叫回声测深器.它装在海船舱底,由舱底向海下发出声音传至海底、暗礁、鱼群处,再经暗礁反射到海面,由舱底的灵敏回声接收器把回声接收下来,准确记下声音由发出到回声返回所经过的时间,可测海深及鱼群或暗礁的位置.如果接收器收到声音从海面发出到被某暗礁反射回海面共用了0.8秒,求暗礁在海中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

三、巩固与提高
1.学校联欢会上。

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产生的,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在学校的走廊里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让学生保持肃静的做法是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2.雨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那么小雨和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_____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________(“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3.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从物理角度说,他是模仿乐音三要素中的,特别是把阿宝的高音也能唱上去,其中“高音”是指高。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到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6.下列措施中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四、知识拓展
1.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 )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3.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4.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5.如图8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
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4.有时我们接起电话,彼此间只说了声“您好”,对方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他是谁,如果他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谁,这是根据________来判断的。

5.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40m/s,求山谷的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