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学部分
物理初中教材第七章声学与声音的特性

物理初中教材第七章声学与声音的特性声学与声音的特性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声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就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在物理初中教材的第七章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声学和声音的相关知识。
一、声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自物体的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气体、液体或固体介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的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介质的传递,最终到达我们的耳中,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二、声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并且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空气是最常见的介质,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的相互碰撞和振动传递的。
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在水、固体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对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三、声的特性声音有一些特性,包括声音的强度、音调、音色和音速。
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指的是声音的能量大小,单位是分贝(dB)。
人耳能够感受到的最小声音强度是约20微帕,而且声音强度是呈现对数关系的。
2.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音调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的声音在相同音调、相同音量下的区别。
不同的音乐乐器、不同的音源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特性。
4. 音速音速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它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音速约为343米/秒。
四、应用领域声学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在科学、工程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声学技术声学技术应用于音响、录音、放音、唱歌等领域,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影视作品和其他声音的娱乐内容。
2. 医学影像声学在医学领域中也有重要应用,如超声波检查和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能够通过人体组织的反射和折射,获取内部器官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3. 噪声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噪声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声学的研究也用于噪声控制,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静。
4. 通讯技术声学技术还应用于通讯技术中,如声纳、水声通讯等。
初中物理声学部分声音的强度和声压级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声学部分声音的强度和声压级的计算方法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向空间传播的能量,它是人耳感知声音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声压级则是用来描述声音在空间中传播时的强度,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
声音的强度与声压级的计算方法是声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对环境中的声音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声音的强度和声压级的计算方法。
一、声音的强度计算方法声音的强度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I = P / A其中,I表示声音的强度(单位为瓦特/平方米,W/m²),P表示声音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A表示声音传播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往往无法直接测量声音的功率和传播的面积,因此需要借助其他参数来计算声音的强度。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声压级和声音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二、声压级的计算方法声压级是声音强度的一种量化表示方式,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
声压级的计算方法如下:L = 20log(P/P₀)其中,L表示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P表示实际声压,P₀表示参考声压(一般取为最低可听声音的声压,约为2×10⁻⁵帕)。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将声压转化为分贝单位的声压级。
需要注意的是,声压级是采用对数尺度来表示的,因此它与实际声压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三、声音强度与声压级的关系声音的强度与声压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转化:L₁ - L₂ = 10log(I₁/I₂)其中,L₁和L₂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声源的声压级,I₁和I₂分别表示对应声源的声音强度。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不同声源的声压级之差。
这个差值通常被用来表示两个声源之间的响度差异,越大的差值代表声音的差异越大。
四、示例计算假设有一个声音源产生的声音强度为10W/m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其声压级:1. 确定参考声压P₀的数值,一般为2×10⁻⁵帕。
初中物理多项选择题声学部分

声学部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弱噪声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蝉是靠翅膀摩擦发声的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是为了美观
C.“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参考答案
题
号
答
案ABDADACD 123。
初中物理 实验题 声学部分

实验题声学部分1.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乒乓球(系细线)、橡皮筋、鼓、纸张、小锤。
请你任选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器材:主要步骤:探究结论:2.依据下图所示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的方法是.(2)作出猜想:鼓声的响度可能与鼓面的振幅有关.(3)设计实验:将一些轻小物体比如纸屑、泡沫等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比较来比较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4)得出结论: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5)歌词“我在高声唱,你在低声和”中的“高声”、“低声”是指(填“音调”或“响度”)的不同.3.(8分)小明课余时间利用薄钢尺、桌子、硬纸片、自行车等器材,探究音调高低跟振动快慢(频率)的关系,他的探究过程如下:(1)如上图甲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使其伸出桌边少许;(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3)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前后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一样);(4)如上图乙所示,将硬纸片接触自行车车轮的辐条,先慢慢转再快些转,听一听发出声音的音调有何变化?请你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帮他进行分析论证:①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②自行车辐条转得越快,频率,音调。
4.(1)(6分)将钢锯条以如下图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________而发出声音。
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
(2)(3分)如上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听到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参考答案:1、提出问题:音调与什么有关?(1分)猜想或假设: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1分)器材:钢尺一把,木梳. (1分)主要步骤:用钢尺拨动木梳齿,先慢后快,比较声音的高低. (3分)探究结论:振动快(或频率高)音调高,振动慢(或频率低)音调低. (2分)(提示:探究的结论与提出的问题相符即可)2.更用力,泡沫跳起的高度,越响,响度。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声学是研究声音如何产生、传输和接收的科学。
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声学是由一系列基础知识构成的。
初中阶段物理学中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这些震动会使周围的分子振动,从而在周围介质中产生短暂的压力波。
这些压力波沿着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在人耳中引起听觉反应。
初中生应该了解引起声音的物体运动的本质,如弦乐器是通过弦的震动、木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的震动等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各种形式的介质传播,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是最常见的,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是由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决定的。
初中生也应该了解声音传播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其最基本的性质。
频率指的是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幅则是声波中最大的压力差,也可称为声音的响度。
初中生应该学习到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如何影响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四、声音对人类的影响声音对人类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中。
高音量的声音会损伤听觉系统,导致听力损伤。
此外,声音对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优美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而嘈杂的环境会增加焦虑和压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的简要概述。
初中生应该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声学(共10张PPT)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例7.在长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
端能听到____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____铸传来铁的,
第二次是由_____传来空的气.管长931m,两次响声
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 显然妈妈的回答解决不了小虎的疑惑,你能帮助他解释吗?
初中物理声学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于__物__体__振__动__产生的 (2)声源 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
固体 液体 气体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传__声__物__质_ (2)声音在真空中__不__能__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3_4_0_m/s
(4)回声:
(1)音调(高) (2)响度(大)
(3)音色(品)
频率 (高) 振幅(大)
声音的品质
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心烦意乱
危害 神经紧张
控制
影响工作和学习
消声
隔声 吸声
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只有气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C.只有固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着的声振动碰到障碍物时要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振动传到耳朵里
发
障
声
碍
体
物
例:拍手后0.5s听到对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回 声,人与墙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8_5。m
已知:t=1/2×0.5s=0.25s v=340m/s 求s=?
解:s=vt=340m/s×0.25s=85m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概述一、声音的基本概念1. 声音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传播并能被人耳捕捉到的现象。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3. 声音的接收:人耳通过接收空气中的声波振动来感知声音。
二、声音的物理属性1. 音调(Pitch):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的声音音调高,频率低的声音音调低。
2. 响度(Loudness):响度是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振幅大、距离近的声音响度大。
3. 音色(Timbre):音色是声音的特征,由声源的振动模式和声音的频谱组成决定。
不同声源的音色各异。
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源振动: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形成声波。
2. 声波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中的粒子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 声速: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影响。
在标准大气压和20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
四、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2. 折射:声波在不同介质或介质密度变化的环境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3.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包括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五、声音的应用1. 通讯:电话、广播、声纳等。
2. 医疗:超声波检查、治疗等。
3. 工业:声波清洗、焊接等。
4. 娱乐:音乐、电影声音效果等。
六、声音的控制和保护1. 隔音:通过隔音材料减少声音传播。
2. 吸音:使用吸音材料减少声音反射。
3. 消声:通过消声器降低声源的噪声。
4. 听力保护:佩戴耳塞、耳罩等保护听力。
七、声学实验1. 音调实验: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研究音调的变化。
2. 响度实验:探究声波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3. 音色实验:分析不同乐器和声源的音色特点。
4. 声速测量:通过实验测定声速。
初中物理声学之声音的传播与反射解析

初中物理声学之声音的传播与反射解析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是初中物理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声音的传播与反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的反射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常见的媒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分子振动,从而形成声波,传播到人类耳朵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依次经历压缩和稀疏的过程。
当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会被推压到一起,形成密集的地方,称为声波的纵波峰;而振动远离物体的分子则会形成稀疏的地方,称为声波的纵波谷。
这种由峰和谷组成的声波传播形式,使声音得以传递。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音高、音量和音色。
1. 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低,也就是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频率越低,音高越低。
我们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声音的频率,如1000Hz表示1000次振动每秒。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振幅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轻柔。
音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如80dB表示相对于参考声音的大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的声音在听起来上的区别。
相同的音高和音量,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这就是音色的差异。
音色取决于声音中各个频率分量的相对强弱和谐波成分的多少。
三、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反射遵循与光线反射相似的原理,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声波遇到平整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漫反射,即反射波在各个方向上均匀地扩散。
当声波遇到光滑的障碍物表面时,则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波以与入射波相同的角度返回。
声音的反射不仅在开放的场地中常见,也广泛应用于封闭的场所,如办公室、教室和音乐厅等。
合理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改善听音效果,提高声音的传播效率。
总结:通过对声音的传播与反射的解析,我们了解到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内容提要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注意: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4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5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4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5真空不能传声
注意: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注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3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
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1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2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3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疑点: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5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
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4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6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三:音色
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
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3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2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拓展:
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
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
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三: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1 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 消声(从声源出);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 回声定位
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
3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5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光”
二:声与能量
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
2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典型例题
例1.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
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题中所描述的实验是改变了伸出桌面的钢尺的长度,保持振幅大致相同,发声体长度越长,发声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这是研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因此选项C正确.本题考查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的实验,本题实验装置既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也可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关键是看改变的是长度(频率)还是用力的大小(振幅).
答案:C
例3.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析:车辆产生的噪声无法防止,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控制或者减弱,如在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司机带上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题图中道路的设计是使噪声传播到竖直墙壁上被反射回来,减弱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答案:D
例4.下列说法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探测海深 B.敲瓶底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声音携带了物体的某些信息,可以根据声音对物体的某些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声向外传播时实质就是将能量传递出去,所以声波能传递能量.A是利用回声测距离,C是回声定位,都是声波传递信息的应用,而“B超”是回声定位的应用.B选项中,火焰摇动说明其获得了能量,因此选B.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