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形,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透彻的观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

在"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这一章中,主要内容是柱、锥、台、球四种体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对立体图形分析与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我们运用我校的计算机设备,与专职电脑编程人员密切合作,设计编制了图形软件来辅助教学。我们先根据讲解的需要设计出基本图形,再配合编程人员利用计算机先进的绘图系统进行绘制。在绘制过程中,我们利用画面的连续移动构成动画来体现切割、旋转、移动等动态动作。在讲解祖原理时,其主要内容为: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截得的两个截面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为了体现其中的关键点:两个几何体任意位置的平行截面相等,我们绘制了多幅不同位置截面的图形,并将截面涂上鲜明的色彩,按顺序编排好,连续播放时即形成了截面上下移动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同位置的平行截面处处相等。又如在讲解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时,由于要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图形变化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们将切割过程从头至尾展现给学生,在讲解时又将所要比较的两个三棱锥逐步恢复到切割前的状态,再分开。随着分开一复原一再分开的移动过程,学生们清楚自然地得出了所要推证的结论,同时也使得教师的讲解轻松而且顺理成章。有了锥的体积公式,我们又进一步依据大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截去一小锥得到台体的思路,利用已推导出的锥体体积公式去推导台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利用动画效果使一平面进行移动呈现出动割大锥的过程,即让平面从大锥锥体某处以平行于底的方式插入,从另一侧抽出,留下切割的痕迹,进而将截得的小锥移到其它位置,将剩下的台体展现给学生。这一过程的加入,在学生的头脑中非常深刻地留下了台体与锥体的联系,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多功能的优越性,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立体图形,解决平面立体图形与真实立体图形在视觉上的差异。

我们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就要考虑到视觉差异的问题。比如,在纸上画一个立方体,它的某些面就必须呈平行四边形,才给人一种"体"的感觉,而实际上立方体的各个面均为正方形。为了不使学生把直观感觉当作概念,我们设计了一些旋转变形动作。在讲球的体积公式时,应用祖原理,找到了一个与半球体积相等的几何体,即与半球等高的圆柱中间挖去一个圆锥,证明的关键是推导出二者在等高处的平行截面面积相等。从图上看,这两个截面分别为椭圆和椭圆环,而实际形状应为圆和圆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我们将这两个截面设计为从原位置水平移动出来,再水平旋转90度使其成为竖直放置,这样两个截面就恢复了实际形状。同时我们又让环形截面中的小圆逐渐缩小至一点,使圆环变成与另一截面大小一样的圆,通过二者色彩的互换闪烁,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到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截面,然后通过理论证明它们的面积相等。这样,从直观到理论两方面的配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得这个难点顺利解决。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主动积极地去寻找解题思路。

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核心是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会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中,为了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我们将课上的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根据题意设计成动画情景。一个正方体依次被切去了四个角,把切去的部分放到屏幕的四角,中间剩下一个三棱锥,求三棱锥的体积。学生根据画面的演示,立即想到剩余部分是由整体减去切掉的。有了思路后,再从画面中清晰地推导出每个角的体积是

整体的1/6,进而得出所求体积为整体的1/3。这样,通过画面的演示,不需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可以找到求解方法,同时在无形中途立了间接求体积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发现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多媒体教学使课上教学省力;它能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其次,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容量,加强了知识间的连贯性。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浅化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进度加快,并且节省了教师反复讲解的时间,节省了课时,相对增大了课容量,突出了各部分知识的连贯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首先对空间思维的定义进行介绍,就目前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培养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以及意义进行介绍,然后介绍数形结合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应用.最后通过例题分析介绍培养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空间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

1空间思维的相关概述

“维”是一种度量,如几何平面即二维.长、宽、高便构成“三维空间”.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中,加上时间,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空间连续区.现在科学家已承认十一维空间.空间维数愈高,说明其愈难以想象.

1.1空间思维的定义

空间思维能力是一种普遍的思维能力,是所有人在任何背景下都或多或少具备的一种能力.空间思维由三大要素组成:空间概念、呈现工具以及推理过程.

空间思维能力涉及到对空间意义的理解,利用空间的各种性质形成问题,寻找答案,并呈现解决方案.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空间思维能够通过学习得到提高,也能够在各个年级教授.特别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辅助下,开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训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1.2中学生目前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素养在当今的信息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报告指出,空间思维“在中学课程中没有得到系统教授,

尽管它非常重要”.中学生目前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其空间思维水平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因此教育教学手段对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起着关键性的做用.

1.3培养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标和意义

具备空间素养的学生应该掌握相当水平的空间知识和技能,具有以下的特征:

(1)具有空间思维的心理准备和思维习惯——他们知道何时、何地、怎样以及为什么进行空间思维.

(2)具有在获取足够信息的情况下运用空间思维的能力——对空间概念和空间呈现方式有广泛且深入的了解,掌握空间推理方法,以及利用辅助工具和技术进行空间思维.

(3)批判地利用空间思维的能力——能根据空间数据的来源及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空间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在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时,能够利用空间数据提出、表达或支持自己的推理或观点;能根据空间信息评价观点的合理性.

通过系统的教学与训练,中学生不仅要熟练应用空间思维,还应明白要领,具备和掌握:

更多的知识;更聪慧的眼睛;更灵敏的耳朵;更准确的感觉;更督智的嗅觉;更全面的自我;更英勇的作风;更丰富的经验.要熟练应用空间思维,应牢固建立空间思维思想意识.应不断地探索、摸索,常用多用,养成应用的好习惯.只要善于总结和分析,成为空间思维的应用高手.

2培养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理论和步骤

正确建立或应用空间思维能力应分五个步骤:确立空间;信息搜索和提取;分析判断;决策实施;应对实施.

2.1空间的确立

空间的确立是正确建立或进行空间思维的第一步,也是正确建立或进行空间思维的关键所在.所谓空间是指范围和大小的整体构成,客观存在的空间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空间无处不在.可以说某一事物是由一个点构成的,而我们这个世界绝对是由空间构成,而严格地说,点也是由一个很小的空间构成.这里所讲的空间是指思维空间,是指因思维而确立、由所处理事物决定并范围和大小的整体构成.虽然思维空间是由主观思维产生的,但思维空间本身是客观的.每个人都不应忽略思维空间主观的一面,但每个人都必须牢牢地尊重思维空间的客观性,并严格实现思维主观向客观的统一,遵从事物本来的要素和属性,避免建立过大或过小的思维空间.

2.2 空间信息搜索和提取

对空间信息分类并全部搜取是正确建立或进行空间思维的第二步.简而言之,空间信息分动、静两类.动信息是指在空间里处于活跃的事物及状态,静信息是指在空间里相对稳定的事物及状态.处于活跃的事物及状态并非不可以把握,相对稳定的事物及状态也并非固定不变,动、静信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发展的变化的,都是相对的,甚至有时还可以互相转化.信息事物和状态对决策项目的影响由事物及状态本身而定,但信息没有轻重好坏之分.对信息全部而快速的搜取并且分类分析是确保空间思维正确也是之所以优秀的要素之一.

2.3确认判断及要则

对所有搜取信息进行确认判断,是正确建立或进行空间思维的第三步.确认判断是对搜取信息首先进行再确认和同步分析加工——过滤与加工同步进行的过程,一经发现有错误信息应立即纠正,然后再行分析加工.再确认和分析加工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确认判断的正确性,一改空间思维的结局.所以,确认判断对能否正确建立或进行空间思维是关键的.

为确保确认判断的正确性,应做到:

(1)确认判断应做到认真.对搜取信息的再确认和分析加工应认真进行,应为确认判断树立严格的思维要求,创造可靠的心态保证,养成一向严谨的习惯.决不能轻看小视、掉以轻心,酿成千古恨.

(2)确认判断应做到彻底.对搜取信息的过滤加工应做到不错不偏不漏.只有做到不错不偏不漏,才可能把最影响决策实施的因素挖掘出来,保证目标或目

的的正确实现.将错误信息一错再错,把正确信息、关键信息偏掉和漏掉,错用、误判、漏判等,同样都会给空间思维埋下失败的祸根.

(3)确认判断应做到科学.对搜取信息的过滤加工应遵循规律、尊重客观、尊重事实,应杜绝主观臆断、主观武断和个人好恶,甚至漫不经心、马虎大意.只要充分运用各种知识,人类不仅可以做到对有规律事物的客观分析,对无规律的客观事物同样也可以进行把握分析.思维对搜取信息的全面扫描和诸多分析,不仅包括对客观动、静两方面信息的加工处理,尤其是对意识层面的主观信息及客观动信息的延展分析应特别进行加工处理.对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或目的,主客观条件同样重要.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同备同契,是人类谋事的必要准则.

(4)确认判断应以谋事为中心.中心标定全局、中心决定一切,确立了中心,其它与后续即可序顺位定、方清案明,思维工作自然有条不紊.思维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与中心比对,也会很容易分出轻重缓急.中心是分析判断的方向,是一切思维比对的最终标准.中心对思维工作的制约、指导、过滤、摈弃、优选等作用不言而喻.

(5)确认判断应多种思维手段并用.实际中的确认判断可能是条块格局、多面多点、多方向多角度、同步异步、分列并行等,于异常繁杂中完成的多手段并用的综合的复杂思维.没有人限制或阻碍你采用哪一种思维形式,你所学的未学的都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其它思维形式纳入并在空间思维里自由而广泛应用——这正是空间思维的特点之一.只要对谋事有利的,只要是行之有效的,你都可以尽情应用.空间思维才是人之思维应用的伟大天地

(6)确认判断应做到快速.对搜取信息的分析加工应一针见血瞬间完成.迟则生变,变则生死.速度是空间思维优秀的标志之一,优秀的空间思维决定了其一系列的确认判断应快捷高速.实践证明,比光速还快的思维是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某些目标实现的本身需要快速,没有了速度,实现目标的最佳契机将转瞬即失、不复存在,目标和目的向分析判断提出了苛刻的速度要求.失却快速或高效的空间思维都是毫无意义的.

2.4决策实施及注意事项

适时而果断的决策实施是正确建立或进行空间思维的第四步.通过确认判

断,对于同时具备了主客观条件的目标或目的,应不失时机地动作实施:(1)实施应全力以赴.调动起自身力量是保证实施预期完成的主力,自身需要调动的优秀部;实施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地调度周遍的力量.

(2)实施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既然决定了的实施,就不要再犹豫和怀疑,即便是错了也应坚定直往.拖泥带水是实施出现偏差和差错的主要原因,拖泥带水影响了实施的速度,延缓了实施的时限,从而导致错失良机.干脆利落一向是实施的风格,也是对实施这一动作过程的基本要求.长远看,此种作风也必将对其它养成产生积极影响.

(3)实施应全神贯注、大气沉稳.失败的可能并不是没有,但应信心必胜.既要想到成功以后的应对,也要摆平失败以后的心态.“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是金”等等都是对挫折失败最好的面对,但应竭力避免失败.全神贯注、大气沉稳不仅是实施的需要,同时正可把代价和损失降到最低.

2.5实施中的应对

实施中的应对是实施空间思维的第五步,也是完成本次空间思维的最后一步,同时它也是正确建立或进行空间思维不可忽略的一步.经过了严密分析判断实施的空间思维虽然大多数都能成功,但每一次实施不一定都如期顺利,突发情况常会造成功亏一篑.可能需要你多次小小而英明的调整、纠正和改正,需要你获取实施中最细微的信息动态,做出最灵敏的判断,并以最机智最迅速最恰当做出动态应对,完成实施的最后一笔.

3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仅要从教学中进行培养,还要从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结合主观和客观因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更好的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1教育手段举例

听老师讲课是空间思维的重要应用、典型应用,当然也是空间思维无数应用之一.之所以说是典型应用,是因为空间思维在听课中的应用有相当大一部分是

在人的记忆和思想意识领域里,在所谓微空间或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双空间里进行的,牵涉到人的自我管理部分以及更多更为复杂的内在技能,并不象过马路、行进等那样通过脑处理后主要在宏观下完成.中学生应努力掌握空间思维在微空间下的应用,应努力掌握空间思维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空间思维在微空间下如何进行其它管理和其它更多更为复杂思维活动的技能.

听课的目标设置是:一、新;二、会.一堂课的时间一般是45分钟,其空间思维的应用过程是:一、依据授课的门类、章节、内容,教案的设置、方略、步骤,授课的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授课人富含理解、强调、加重等各种信息的讲述,显示新内容的黑板、投影、幻灯,听课的备件、布局,听课人的状态和要求建立思维空间.二、按已学内容为静信息,预学内容、相关内容和老师授课中涉猎的其它内容及动作的教具、模具、板示、映示、投示、展示、演示、实验等为动信息分类,充分运用人的视、听、嗅、感四大输入功能,通过眼、耳、手等,俱搜整堂授课过程中的动、静信息,可以用写记、录音、拍照、摄像等其它备存手段,确保信息搜取的即时性、全面性、系统性、连贯性和可靠性.三、充分运用各种思维手段,同步地对搜取信息进行确认判断和过滤加工,分门别类地归档到人的记忆、分析处理系统等大脑中去,对少量错误的、有疑问的标识隔离.对老师新讲授内容分门别类、过滤加工和标识存提的过程,实际是空间思维对人脑完成知识输入、应用安装、归整标识的过程,此过程是空间思维第三、四、五步的综合.对于标识有错误、有疑问的,应立即利用老师原文、举例中的各种讲述、同学提问、直接发问、课下询问等机会解决,做到当堂消化、不留后患.因故尚未解决的,事后处理.作业练习,实际是空间思维依照所学完成启动应用、检查纠正、知识输出的过程,此过程也是空间思维第三、四、五步的综合,但此过程前两项空间建立和信息搜取两步与知识输入的内容有所不同:其空间的确立是依据作业的时间、地点、位子、作业人、作业用品、作业用具、练习题目、课本资料、授课印记、解析预案以及随机调用的脑处理系统等;其调用信息以必用知识为动信息、待用知识及相关知识,充分运用视、听、嗅、感四大输入功能,通过眼、耳、手等,搜索来自于题卷、书本、资料、笔记、脑海中相关记忆、工作状态的预案、经验等信息,尤其暗含于字间、行间、段间、章节间、图间、数间、意间、理间、逻辑间的信息,以确保问清答明.作业完成后检查,重复的空

间思维可更大程度地保证问题的发现与纠正.多次的空间思维运行中又把刚做完的题卷纳入了信息搜取的范围一并进行确认判断,尤其空间思维的第五步,自然地加重和突出了“实施中调整”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空间思维能更大程度地确保学业的质量.

3.2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时,由数思形,以形思数,数形结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对于沟通代数、三角与几何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理解并掌握数形结合法,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数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运用代数、三角知识,通过对数量关系的讨论,去处理几何图形问题;而二是运用几何知识,通过对图形性质的研究,去解决数量关系的问题.就具体方法而言,数形结合法有:解析法、三角法、复数法、向量法、图解法等.

3.3 教学手段举例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讲解几何问题,并且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依此来发展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的几何问题:

例: 如图1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

ABCD A B C D

中,E、F分别是B C、

''

A D的

中点.

(1)求证:四边形'B EDF是菱形.

(2)求直线'A C与D E所成的角;

图1

(1)证明:由题目中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得, 'B E=E D=D F=F'B= 下证'B、E、D、F四点共面,取A D中点,连结'A G、E G,由

E

G A

B'

AB知,

''

B EGA是平行四边形.

∴'B E ∥'A G ,又'A F D G

∴四边形'A GDF 为平行四边形.

∴'A G ∥F D ,

∴'B 、E 、D 、F 四点共面

∴四边形'B DEF 是菱形.

(2)解:如图所示,在平面A B C D 内,过C 作C P ∥E D ,交直线A D 于P ,

则 (或补角)为异面直线'A C 与E D 所成的角.

在 中,易得'A C = , 2C P D E ==

, '2A P =

由余弦定理得'cos 15A C P ∠=,故'A C 与E D 所成角为arc cos 15.

4 小结

空间思维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非

常重要.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时

期,改善教育和教学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培养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慧.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思考[J]. 科技信息. 2007年1月

[2].余希望.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年1月

[3].孙风军.利用数形结合法求解几类代数问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06月

[4].王永红.数学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 2006年12月

高中数学新教材所营造的思维空间及其教学价值

陈 镔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变厚了。变厚了的教材究竟增加了什么?是扩充了知识的广度还是增强了知识体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教材拓展的是一个“充满活力、更为宽泛的思维空间”!

一、新教材着力营造出有利于师生活动的思维空间

就知识结构与内容而言,新教材的确做了较大调整。在“有用的数学”、“身边的数学”的思想指导下,改进了识结构的严谨性、深刻性的不足,更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知识的内在规律;突出数学知识与社会时代发展重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需求与选择。整套实验教材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尤其能反映和新课程理念的还是它给广大师生营造的宽泛生动的思维空间。

1.用“问题与矛盾”来激发思维

旧教材与新教材编写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性的描述。前者的理念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例举用”,重心在知识的传授,问题解决则是知识应用的载体。其基本格式一般是:数学结论的表述———数学结论的验用举例———巩固练习。师生在教学上往往照本宣科,思维的重心局限于知识传授、记忆和验证上。因此,学生对数间是相当有限的。而后者的理念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与思考”,重心在知识的探究,问题解究与应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基本格式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理解———动手实践———问题解决———思考抽象概括。这样师生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结论的合理与验证,而是知识的内在规律、知识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表明,教材用“问题激发思维”“问题解决训练思维”“抽象概括升华思维”的编写意图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2.用科学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诱导思维

教学中笔者发现,自主阅读教材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每节课前后,学生一般都要利用半小时学习研究教材,这种情形与旧教材教学时形成了极大反差。是什么因素使教材如此吸引学生呢?显然,教材语言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问题与知识结构之间,教材使用了大量的富有启发性的思维语言,就像是一名富有经验的专家娓娓燥”的数学不再枯燥,深奥的数学变得浅显,像小说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思维的语言不仅使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个偌大的思维空间变得清楚明白了。概括起来,教材中,引导思维的语言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是“启发性”语言,主要是对问题提出的描述。

例如,教材《必修3》中对算法基本思想的引入,在描述“物品价格竞猜”问题背景后,一句“如果你是参与者,怎么猜?”就将学习者的思维引到对竞猜规律的探索上来。又例如,教材《必修1》对对数函数概念的引入,以细胞指出由x﹙分裂次数﹚、y﹙细胞个数﹚的指数关系转化为对数关系后,一句“对于一般的指数函数y=ax(a>1,a≠变量,能不能把y当作自变量,使得x是y的函数呢?”使得对数函数的概念这一难点在学习者的头脑中有了很深刻第二是“分析性”语言,主要是对问题解决思路的描述。

例如,《必修3》对问题“求100个数中的最大数,试设计算法流程图”的解决,教材做了精辟的分析:为什么要构?循环变量是什么?起始和终止条件怎样设计?循环体是什么?怎样设计?其效果是使整个算法流程图(这是很难自如流畅,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第三是“概括性”语言,主要是对方法、规律、结论的描述。

例如,必修3《算法初步》中对变量与赋值概念的归纳描述十分精当:“将变量比喻成一个盒子,赋值就相当于往

西……”这样的描述既形象又生动,而且很好地突出了变量与赋值的特点。又例如《算法初步》中对循环结构的归纳好三件事:“确定循环变量;确定循环体;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从方法上给学习者提供指导。再如必修4在对《积运算》归纳时指出:“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是研究空间图形度量问题和位置关系问题的有力工具……”,在知识的应予明确的指导和思维升华。

3.用现实的存在需求启发思维

一套好的教材,固然要为教学提供思维的大空间,但这个空间必须是现实的,是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否则,要要么深不可测,学习者无处可思,无维可思。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新教材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贯彻“身边的数学”数学”的理念,用大量的篇幅,坚持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提出问题,提炼观点、然后又回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反复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是你的朋友、数学能帮你解决问题!

用现实的存在与需求启发思维,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在《函数》一章中体现尤为突出。众所周知,函数一直是学的难点,也是核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具有统领意义。在以往的教学和考试中人们往往热衷于挖掘其理论纵深,比函数”“函数方程的迭代”“反函数”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加深,乐此不疲,从而使大部分学生的认识走进“函数难学新教材则彻底放弃了这些陈旧、繁难的知识,立足现实的函数,这正是函数的本质。概括起来,这一章的编写有三个突出生活中的变量,自然形成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立足实际,强调函数在生产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所编大多是具有鲜明的实际背景和意义,难易适中,个个精彩;第三,重视在二维图形中对函数问题的思考,形数结合思体现。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材营造了一个宽泛的、现实的思维空间。

二、用好新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是静态的,而教学是动态的。教学中如何实现由静态的思维空间向动态的思维能力的转化,是广大数学教师考的重大课题,也是课改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下面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激活思维空间

教材蕴涵的思维空间如何向学生施放出来,这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由于教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理念,因此吃透《课程标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一问题的必然途径。《课程标准》在突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的同时,特别突出以下几点: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不仅为教学指明了是思维能力培养取得实效的保证。例如,提倡“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力要求上把握好层次性和选择性。由于教材是静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同的学生对其思维的感悟和总量需求也是学上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在这个“度”中将教材的思维空间转化为活跃的课堂思维空间,惟此才能让每个学生的大释放与训练。

2.用开放的教学手段开启思维空间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需要教师把教材的思维空间巧妙地向学生展现出来。怎样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材需要开放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开放”是最好的策略。笔者建议做好三点。

第一,开放“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Paul Halmos)的名言已为广大师生所知晓。强调“问题性和新教材的一个重大变化。问题是思考的结果,又是深人思考的开始,“有问题”也是创造的开始。所谓“开放问题将问题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问题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揭示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开启思维空间。

例如在教学《分段函数》时,笔者并不急于引出分段函数的概念,而是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分析得出一个“新函来的教学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函数?”

生:“因为两个变量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师:“你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这类函数并加以描述吗?”

……

师:“你还能以学过的函数为基础构造这类函数吗?”

……

师:“你能给这类函数取个名字吗?”

……

师:“你能画出它们的图像吗?”

……

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致后来学习《算法选择结构》时,学生自然与分段函数进行类比,思维得到深第二,开放“过程”。

围绕问题的解决,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生动的环节,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可能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讲得很生动,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开放”,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思维之后进得到根本性的训练。要做到真正意义的“开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探究!坚持“探索———发现———反思”的题解决的过程放手交给学生,让其思维触及数学的灵魂。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重要的数学结论的教学中,尤其要做到笔者在进行立体几何定理教学时,对每种垂直与平行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编写一个定理,“定理”与定理有差异,但经过教师的点拨,思维很快指向和认可定理,并且对定理内涵和价值的理解更为深刻。

第三,“课后”开放。

思维空间的开启与延拓,课后是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课后一般是完成教材相应的习题(作业)。

调查与分析认为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偏难,思维跳跃性太大,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接受。面对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办法予笔者认为变封闭的课后作业为开放的课后探讨。为此,笔者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一方面,将教材上的习题进行整合,另外添加一些问题,形成数量适当的“习题链”,要求学生选做三分之二,选择;另一方面,编写一些有利于知识巩固、扩散思维的阅读辅导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有关材料),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或是寻求规律,得出结论;或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小论文,每周一次,每半月讨论交流一次。

3.用鲜活的现实去促进和调控思维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新教材正是将数学置于这一背景之中,与此同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识,了解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将教材的思维空间的土壤,也是教师的必然选择。那么,怎样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真实的情感氛围。良好的情感氛围是使学生走进思维空间的原动力。影响情感的因素有很教师对待生活、事业、学生、数学、教材等的态度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又比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影响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再比如,通过揭示数学的内在美、展示数学家的发现美、身边同学的学习美,完全可以引数学的积极态度。

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鲜活的现实情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最肥沃的土壤就是生活”,因此,把数学融入现实的生活的情景之中,最能引材、学生之间思维的共鸣。新教材中处处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气息,教师要善于捕捉,精心打造,为学生编绘数学与生的美丽图画。例如,在引入函数的概念时,笔者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围绕“生活中的变量”,展开教学,先向学生读材料,主要是通过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变量、生活中的变量、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建整理现实生活里的变量对子,并探索其关系,尝试用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均可)给予描述,最后1结。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克服函数概念这一难点,更重要的是为函数后续知识的学习,给学生带来

参考文献:

彭上观.高中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数学教育学报 2005,(4).

(作者单位广州开发区中学本文学科编辑许世红)

选自《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11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推理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推理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当注意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加以引导和培养。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思维品质,以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发展。

(一)创设矛盾情境

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先复习把“5”扩大10倍、100倍、1000 倍……各得多少?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回答说:把一个整数扩10倍,就在这个数未尾添一个“0”,把一个整数扩大100倍,就在这个数未尾添两个“0”,把一个整数扩大1000倍,就在这个数的未尾添上三个“0”……然后把“5”改为“0.5”,要学生把0.5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问:是不是也可以在0.5的未尾添上一个、两个、三个………“0”呢?学生中有两种意见:一种因受到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认为可以这样做。另外一些同学看到,若这样做,得到0.50、0.500、0.5000……,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0.50=0.500=0.5000=0.5,因此,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0”,这个数并未扩大。由此激起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冲突,教师设问:“是什么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继而写出1.234、12.34、 123.4,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中的“1、2、3、4”四个数字一样,小数点位置不同,然后大小不同,悟出是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进而积极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达到了激发思维的目的。

(二)重视分析说理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过应用题理解、掌握的程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应用题中的数量主要指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以及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如“王师傅计划8 天做完24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5个,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如果用分析法来分析,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若想求出实际的工作效率,前者是已知的,若想求出实际几天完成任务,需要知道实际做多少个零件和实际每天做多少个,前者是已知的,若想求出实际工作效率,就应求出分计划每天做多少个零件?………一直推向已知条件为止。如果用综合法分析,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划8天”和“做240个零件”两个条件,可先求出计划的工作效率……一直推向所求问题。总之,应用题教学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有理,掌握方法、把握规律,保证学生思维有序。

(三)教给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有比较法、归纳整理、分析综合法、抽象概括法等,这里只谈谈比较法。

1.学生对数学概念定律、性质、公式、结论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是不会深刻的。如果能将有关的

基础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其内在的各种特性,就能使学生真正深刻理解它们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将整数应用题中的“倍数”与分数应用题中的“分率”进行类似比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理。如:①科技书有100 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3倍,文艺书有多少本?②科技书有100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1.2倍,文艺书有多少本?③科技书有100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1 倍,文艺书有多少本?通过上述题中“倍数”与“分率”的比较,学生能体会到“分率”是“倍数”的扩充,一般适用于倍数小于1的情况,“倍数”一般指分率大于1的情形。

2.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清其本质的不同。如:“求比值”和“化简比”,学生常因为把比写成分数形式后,比值和比有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造成概念混淆,出现诸如用3/1表示求的比值,或用“ 1 ”表示化简比等错误。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定义、方法、结果三个方面去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尤其要把两者的结果的区别作为重点,使学生明白,求比值的结果是数,化简比的结果是比。

(四)精心设计练习

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设计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的内容要按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分层次,探索问题要一环接一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1.通过比较、判断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比较、判断性练习,有意识地将内容、形式和数量关系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应用题安排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判断,从中比较出本质问题。这种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和判断过程中加深对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的理解和掌握,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2.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式练习有助于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加深对问题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变换数量关系中分辨出问题的实质,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逐步把握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变化,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十分有利的。

空间关系能力测试

空间关系能力测试 本次测试主要用来测试你的空间关系能力,请一定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本次测试,谢谢您的配合! 一、空间判断能力测试 测试指导:本测试主要用来测试你的空间判断能力,请根据自己真实的情况进行选择。 1、中学时代,你的立体几何学的挺好()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难以回答 D、不太符合 E、很不符合 2、你能很快画出一幅三维立体图形()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难以回答 D、不太符合 E、很不符合 3、面对一个盒子,你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展开后的平面形状()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难以回答 D、不太符合 E、很不符合 4、我能制作复杂的机械图形()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难以回答 D、不太符合 E、很不符合 5、我平时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脑中的图像()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难以回答 D、不太符合 E、很不符合 6、我能很快地概括出某一玩具的本质特征()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难以回答 D、不太符合 E、很不符合 二、空间想象能力测验 测试指导:本测验测查空间想象能力,分三部分,每部分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定,请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完每部分题目。 (一)在空格上写出每个物体各有几个方面。为了使你能更好地理解解题,请先看例题。

例:以下的物体A 一共有6个面,所以在虚线上写6。下边的物体B有一个项,3个地面, 4个外平面和2个内平面,共10个面,所以在空格中写上10。 BT0… 共10小题,要求在1分钟内作完。 题目 仔细研究下列图形,你觉得有把握回答时,再作题。时间1分钟。 8 9 10 (二)仔细观察下列各对骰子。按骰子的点所标示的范围来判断一对骰子中的第一个能够转 成第二个所处的方位。如果能,请在“是”上画圈;如果不能请在“否”上花圈。不要猜答案,对本测题来说,答不出也比答错强,共5小题,要求在2分钟内作完。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空间思维能力测试

空间思维能力测试 对空间思维能力是可以测试的。 下面是整理的空间思维能力测试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空间思维能力测试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这样一个测验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受试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四边形都不行。 这时,心理学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 这些受试的学生考虑了那样长的时间却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总会受过去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 对于这些受试者来说,平面几何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知识。 于是,当他们碰到几何问题的时候,也往往先从平面几何而不是立体几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这时,为他们所牢固掌握的平面几何也就成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框,于是也就想不出正确的结果来。 从大的来说有立体网箱养鱼技术、大型立交桥等。 杭州市青少年业余发明学校的学生利用立体思维发明了立体文具盒、立体工具箱、立体报刊架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科学家在研制飞机、导弹和卫星时需要运用非常复杂的电于设备,装配这些设备往往需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个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这样的设备体积十分庞大,携带和使用也不方便。 后来,他们将各种电子元件由平面式的接线方式改为立体式的连接,充分利用真空扩散、表面处理等方法,制成了平面型的晶体管、电阻、电容。 这些很薄很薄的元件通过层层重叠的方式组装起来,就构成了微型组合电路,再在一个单晶硅片上做成集成电路。 这样,一个5平方毫米的硅片上可集成27000个元件。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集成电路才有了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等袖珍电子产品。 1、早期人类直观、浑沌的整体性思维早期人类的思维,表现为一种直观的、浑沌性的整体思维,这一时期包括了整个前逻辑思维(亦称“原始思维)和前逻辑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漫长的历史发展。 所谓思维的直观性,是指思维具有的感性具体性,即思维还没有从感性具体中分离出来,一切思想意识的发生,都是由从某种具体的刺激物所引起,一切“思想经验的交流,都要借助某种具体的或形象的实物、坐标、手势等媒介,才可实现。 例如,他们没有抽象的“头的概念。 而只说“你的头,我的头等等,或者运用形象的“会意,表示事物的某些属性,如“硬就说“象石头,“长的就说“象大腿等等。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在教学过程中,上课伊始就利用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探索所学内容,促进思维的活跃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针对重难点内容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并通过做数学练习题目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小松鼠和小白兔约好了第二天一起玩耍,并说好7时在森林的小河边见面。第二天早上,小松鼠7时准时到了河边,可它等啊等,直等到太阳落山了小白兔才来。小松鼠气愤地对小白兔说:“你真是一个不守时的家伙,我在河边等了你一整天。”小白兔小声地辩解:“对不起啊,我以为是晚上7时。”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意识到用12时计时法有时会对所说的时间造成误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引出24时计时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设计探究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

考动力,让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要怎么办呢?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掌握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公式,知道要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需要测量出操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开展分层教学,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快,有的学生则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把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A组;学习进度中等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B组;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分成一组,规定为C组。分好组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个组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完成学习内容。随着掌握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思维也成梯度式发展。在布置以后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加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分层学习取得有效的进步。例如,在教学“画角”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在布置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A组学生用两个小棒任意摆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测量所摆角的度数,并用量角器画出角。让B组学生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掌握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画出给出度数的角。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让C组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规定度数的锐角,掌握了画角的方法后,再学习画钝角。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每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

思维训练空间题库

思维训练题库 1.小丽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7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 2.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要几分钟吃完? 3.小康同样的钱,可以买3支铅笔和2本练习本,是铅笔贵还是练习本贵? 4.“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小华、小明、小刚买了3种不同的礼品,分别是:魔方、智力拼图、洋娃娃。现在知道小刚拿不是智力拼图,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礼物。 5.小丽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只有7名同学,那么现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 6.桌上有10支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2支蜡烛,过了一会儿,又有一支蜡烛被吹灭。把窗关起来,再没有蜡烛被吹灭,第二天早上还剩几支蜡烛? 8.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志吃6只同样大小的老鼠,要几分钟吃完? 9.小朋友,张开手,五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看一看?10.小朋友在一段马路的一边种树。每隔1米种一棵,共种了11棵,问这段马路有多

长? 1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用3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12.小林家住在三楼,他每上一层楼要走14级台阶,小林从一楼走到三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13.时钟5点打5下,一共需要4秒钟。问中午12钟打12下需要几秒钟? 14.有13名学生,他们的身高两两不等。如下图所示排成了“十字形”。现知甲同学是横行8位同学中个子最矫者,乙是纵列6位学生中个子最高者,请你想一想,甲的个子 高还是乙的个子高? 15.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16.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17.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的措施 清水县白沙乡中心小学王兴国 摘要: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构成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和判断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其重点应当是正确判断,准确推理。 关键词: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优化比较,引导思维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矗”,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在教学中,引导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面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既有智慧的火花,也有错误的泥沙,教师应当随时捕捉这一信息,巧妙地引导学生的认识,加以对比,在教师的引导比较中,让学生从表面上的“同”或“错”中悟出实质的“异”或“对”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学会了解辩证思维的方法-----比较。 二、设立机会,发展思维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

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主要措施应当是:首先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不断的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努力引导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思维度,让学生积极思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 比如: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你们可以想一想,说一说。有些学生不一会就概括出画圆的方法。我按照学生总结出的画圆的方法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我见时机成熟,急忙请学生再一次画圆。通过我的巡视和学生的互相检查,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然后我又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归纳总结画圆的方法,把刚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又在交流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方法。光讲不行,还要让学生有实践纠正的机会,于是我又给了学生再一次画圆的机会,这样一来,不明白的也充分理解了方法,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只有这样,在理角画圆的方法的同时,感受到图形的形成过程大大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迈入知识的殿堂。 三、教师出错、学生质疑,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时也可以故意出现错误,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我随手出了一道练习(660+60)÷6,目的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题目

浅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客观物质世界中绝大部分物体的结构和运动都是三维的,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个三维空间里。但高中物理教学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都限制在一维或二维的范围内,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不利的。我们认为应重视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下面我浅谈几点做法。 1.再现生活经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 如在教学平行线教学时,教师除了举出学生熟悉的事物:如练习本上的横线,马路上的横道线,双杠的两根直杠以外,重点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知识经验,引导他们看一看横线、横道线、两根直杠的位置和方向,组织他们量一量两线之间的距离,再启发他们想一想,如果沿着横线、横道线、直杠的两端延长成直线,这两条直线会不会产生相交的情况。在观察、实践和想象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同一平面”、“不相交”的空间知觉,建立具有这种特点的两条直线的表象,为理解平行线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2.借助实物模型,在认真的观察中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实物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借助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将牙膏盒(长方体),化妆品盒(正方体)、可乐罐(圆柱体)、蛋筒冰淇淋(圆锥体)和乒乓球(球)逐一展示,请学生想象一下,这些形体分别可以与哪些平面图形有关。通过不断感知,积累丰富的表象,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3.以趣激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要概括世界的一切。”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往往和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后,呈现用这些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孩子们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让孩子们用学过的图形画物体,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我个人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看法。 一、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愉快、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因为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老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去思考他所喜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 二、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 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余地,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看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急着帮学生说出答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机会。我国小学的教学形式绝大多数是班级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多数都是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较少,比较被动,他们的思维不能充分开放,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够,不容易达到预定的要求,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比较慢。所以,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这也是与“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相对立的。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把教学过程都设计成问题,单纯的一问一答,这样的做法仍然是由教师牵着走,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是指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在可能的范围内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抽象概括。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通过训练,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所要提供的启发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摘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好象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才能得到发展。本文从指导审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加强对比,培养思维灵活性;训练“三多”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分层指导,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综合素质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发展,就好象掌握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自然增长,还必须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才能得到发展。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1 指导审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迅速地解题,审题是关键。为了提高审题能力,我注重从指导正确的读题方法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1.1 指导正确的读题方法。总结多年的教学,我体会到,要准确读懂题意必须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而正确的读题方法应该是初读、再读、细读三个步骤。初读就是要学生通过默读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读完后不看书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中的意思;再读就是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情节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细读就是要学生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从而明确解题思路的指向。 1.2 合理想象多向探求。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迅速找到解题的方法,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例如:从“一本书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经过指导学生思考后得出: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红第一天读书的页数;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红第二天读的页数;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1)两天共看56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第一天看的是第二天的4/3 。4、从以上三个条件可知:(1)两天共看56页,(2)还剩24页没看;(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4)两天看的页数的比是4:3,……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会了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中学数学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米文德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中心小学校618100)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进行合理联想,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具有当机立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运算过程的正确迅速,观察问题的避繁就简,思维过程的简洁敏捷。因此,我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办法有以下两点: 1、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始终有速度。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应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同时,狠抓速率训练,每天用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速算练习。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题,”“一人计算,全班注视”,发现错误,立即更正或“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乘法口诀,全班同学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诀,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速算比赛,如: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题的数量,比完成规定习题所需时间,使全班学生人人都能正确迅速地思考问题。 2、计算过程中传授一些速算方法。 例如:在学习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借鉴珠算的长处,教给学生“互补法”使学生知道1和9,2和8,3和7,4和6等互为补数。如计算9+2时,因为9和1互为补数,就能见9想10,得11

谈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形,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透彻的观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 在"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这一章中,主要内容是柱、锥、台、球四种体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对立体图形分析与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我们运用我校的计算机设备,与专职电脑编程人员密切合作,设计编制了图形软件来辅助教学。我们先根据讲解的需要设计出基本图形,再配合编程人员利用计算机先进的绘图系统进行绘制。在绘制过程中,我们利用画面的连续移动构成动画来体现切割、旋转、移动等动态动作。在讲解祖原理时,其主要内容为: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截得的两个截面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为了体现其中的关键点:两个几何体任意位置的平行截面相等,我们绘制了多幅不同位置截面的图形,并将截面涂上鲜明的色彩,按顺序编排好,连续播放时即形成了截面上下移动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同位置的平行截面处处相等。又如在讲解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时,由于要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图形变化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们将切割过程从头至尾展现给学生,在讲解时又将所要比较的两个三棱锥逐步恢复到切割前的状态,再分开。随着分开一复原一再分开的移动过程,学生们清楚自然地得出了所要推证的结论,同时也使得教师的讲解轻松而且顺理成章。有了锥的体积公式,我们又进一步依据大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截去一小锥得到台体的思路,利用已推导出的锥体体积公式去推导台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利用动画效果使一平面进行移动呈现出动割大锥的过程,即让平面从大锥锥体某处以平行于底的方式插入,从另一侧抽出,留下切割的痕迹,进而将截得的小锥移到其它位置,将剩下的台体展现给学生。这一过程的加入,在学生的头脑中非常深刻地留下了台体与锥体的联系,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多功能的优越性,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立体图形,解决平面立体图形与真实立体图形在视觉上的差异。 我们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就要考虑到视觉差异的问题。比如,在纸上画一个立方体,它的某些面就必须呈平行四边形,才给人一种"体"的感觉,而实际上立方体的各个面均为正方形。为了不使学生把直观感觉当作概念,我们设计了一些旋转变形动作。在讲球的体积公式时,应用祖原理,找到了一个与半球体积相等的几何体,即与半球等高的圆柱中间挖去一个圆锥,证明的关键是推导出二者在等高处的平行截面面积相等。从图上看,这两个截面分别为椭圆和椭圆环,而实际形状应为圆和圆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我们将这两个截面设计为从原位置水平移动出来,再水平旋转90度使其成为竖直放置,这样两个截面就恢复了实际形状。同时我们又让环形截面中的小圆逐渐缩小至一点,使圆环变成与另一截面大小一样的圆,通过二者色彩的互换闪烁,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到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截面,然后通过理论证明它们的面积相等。这样,从直观到理论两方面的配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得这个难点顺利解决。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主动积极地去寻找解题思路。 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核心是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会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中,为了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我们将课上的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根据题意设计成动画情景。一个正方体依次被切去了四个角,把切去的部分放到屏幕的四角,中间剩下一个三棱锥,求三棱锥的体积。学生根据画面的演示,立即想到剩余部分是由整体减去切掉的。有了思路后,再从画面中清晰地推导出每个角的体积是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完整版)浅谈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21世纪需要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教育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通过数学领域中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独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从而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力。 为此,我在各种数学教育途径中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与做法,在实践中探索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教法。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一)营造家庭和谐氛围,让孩子在宽松环境中成长 家庭是孩子接受第一教育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的方方面面。家长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等因素控制和主导着家庭成员的情感行为,他们的喜怒哀乐,会在家

庭中表现和宣泄,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宽容接纳态度,这种消极情绪就会转嫁给孩子。因此,家长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谦抑的态度,便能从内心传导出一种饱和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也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中的一种和谐,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触及到孩子学习能力的根部,并加以培养。 (二)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习惯 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时候是靠培养获得的,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给予孩子的积极的影响。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并最终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终生受益,永远都喜欢并乐于做的事。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孩子无意中获取知识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并且把它安排在日常生活的例事日程中,只要能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好学、会学、能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自然形成。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二、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打好知识基础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准确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基础。 2.构建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主要涉及到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海水的运动及影响,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线)等。由于许多地理事物本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视觉感知范围而具有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把地理事物“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以便在头脑中构建基本的空间地理概念。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地理直观教具与现实地理事物相比较小,能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容易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教具主要包括教学挂图、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模具等。其中,教学挂图可以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能自己把握的虚拟空间,为想象提供场地;示意图主要利于理解某些具有动态发展的地理现象;图片资料、模型、模具主要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其独有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巨大无比的事物也同样能以其真实而又玲珑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地球、台风、喜马拉雅山和南极冰盖这些庞然大物,借助卫星的“眼睛”,人们已能真实地感知其形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这些“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的神奇功能,对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3)引导学生读图、绘图。中学地理的图像系统包括各类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地理学科的特性决定,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理图像表示的信息比用文字更直观、更丰富,更有利于形成表象、建立空间概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可重文轻图,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图,从读图中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4)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教师利用边讲边画的示意性草图,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讲世界洋流的分布,就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把抽象的洋流化为直观的“彩色粉笔线”,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想象的直观素材。从某个角度讲,这种草图比挂图效果更为有用,因为它的信息量要少得多,不易产生干扰,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不但可以突破难点,而且是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的桥梁。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学生数学思维受阻的原因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以及参考有关资料,分析学生思维受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法差异造成衔接不当。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培养,但在各年级段的教学中教者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材因素导致数学知识点脱节。据调查,38.5%的教师只对本年级段的教材深入钻研,38.5%的教师对上、下年级 段的教材所要教的内容了解,15.4%的教师对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知识点了解。 ②教学方法的差异。有48.07%的学生认为数学课大部分由老师讲解,小部分由 学生练习,认为重视学生讨论与合作的仅占9.2%。这表明学生讨论与合作的这 一学习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没有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节奏变化。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低年级远比不上中、高年级,因而在讲解中就

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日期:

浅谈小学生数学几何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如何在教学 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感知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运用 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几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积累水平;并 展开发散思维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字】几何初步,表象,空间观念,空间思维 引言 数学通常概括来说可以分成数和形,小学数学的内容同样也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主要学习简单的几何基础知识,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并学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求积的计算教学,重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 一、通过丰富的感知活动,让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 小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是离开了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通过丰富的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简单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的介绍并不容易让学生对此形成直观

【2018最新】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8最新】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如何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于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我觉得最好的培养方法是让孩子充分地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建立空间思维的直观概念。 孩子的空间思维培养,很早就可以开始的。孩子最早发现空间的不同,是 在几个月的时候,那个时候第一次意识到妈妈跟他(她)不是一体的,这时孩子 会通过扔东西的游戏来体验空间的不同。相信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记忆,孩子 指着要什么东西,拿到手里,就扔地上,然后再让家长捡起来,然后再扔,乐 此不疲,而很多家长的反应,则是生气,甚至暴怒,捡个两次就不耐烦了,以 不能惯着他(她)为由,不再配合,有时候甚至会对孩子上演全武行。这其实是 孩子探索空间的第一步,他忽然发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空间这个概念,东西扔 下去会掉在地上,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课,理解了这一点,家长应该耐心 地陪孩子玩这个游戏吧? 孩子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2岁左右,开始喜欢开关抽屉、门,喜欢钻到某 个空间里面去,喜欢把桌上的东西扫到地上去。这同样是孩子学习空间探视的 方式。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可以到处跑,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而对于危险几 乎没有认识,家长在保护孩子探索空间的同事,也需要建立起行为规范,并对 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准备好可以连续扔掷的玩具,需要跟孩子明确家里 的那些东西是不能扔的,哪些是他(她)可以扔的,这个规则的明确需要有耐心,孩子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建立规则意识,所以,还要家长把贵重物品放好。万一 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记住,你养的是孩子,贵重物品没有放好是你的错, 规则没有建起起来的时候,家长仍然需要陪他建立规则,孩子没有错。所以, 继续跟孩子明确这是不可以扔的东西,就像他(她)扔的只是个水杯一样,然后 默默去收拾残局去吧。 给孩子准备可以扔的海洋球、纸团等玩具,搭建可以爬行的游戏房子,帐 篷等,满足孩子探索空间的需要,孩子的躲猫猫游戏也是空间探索学习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提醒孩子,家里的衣柜和储物柜是不能进去玩躲猫猫的,在定 这个规则的时候,家长应该陪着他(她)看看这里面有什么,为什么小朋友不可 以自己到这里玩,可以避免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禁止的地方更有探索的 兴趣,而发生危险。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有其关键期,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关键期,不是学不会,而是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狼孩的案例:被野兽养大,也会丧失直立行走能力,后天很难纠正。 发音的案例:学习某些方言长大的人,对于普通话中的很多音发不了,如“n”和“l”区分。 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案例:有些小朋友到了6岁后,点数能力不行,纠正起来非常困难。 其次人的思维发展是有其系统的,思维的每一个细节是环环相扣的,对于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要顺应不同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进行系统的引导,不能纯灌输。 最后,优秀是一种习惯。学前帮助孩子养成优秀的习惯。从起跑线的每一步,让孩子从思考方式,到思维的速度都远远领先于同龄的孩子。未来的学习中,孩子会有自发的动力,不断前进,保持在同龄人前列。 什么是优秀的思维方式呢? 第一是深度思考看到一个东西,多问“为什么呢?”。伟大的发现都来自对于貌似平常的事物能做超出常人的思考。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万有引力。 第二多角度思考是遇到一个问题,多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同样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论是问题还是时间,看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能更快地想到办法,对于事情也更加包容。 第三是创造性思维,一些幼儿常常蹦出一个好点子,问“可不可以这么办呢?”

这个世界最缺乏的就是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的价值远高于追随。 第四是独立思维碰到一个难题,常想“我自己先想想办法”。对于同一件事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不盲目跟从权威。 第五是思维敏捷。遇到一个难题,快速思考,尝试各种可能的办法。 在同一个问题中,思维反应敏捷,也能让孩子处于同龄人中的前列,占据极大的心理优势。 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在于: 1.注意力集中; 2.敢于挑战难题; 3.深度思考问题; 4.多角度看待问题。 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思考。 核心的思考方法有: 1.瞎蒙大法。 鼓励孩子尝试——瞎蒙其实是一种尝试,蒙错了再蒙——鼓励孩子多思考。 2.动手操作法孩子认知——具体——形象——抽象。 我们从本源解决孩子在学习抽象时学不会的问题:立方体中,判断谁是谁对面;画正方体的时候,总把边上这条线画成直线。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动作思维占90%以上,什么东西都让孩子摆一摆,在学前把动作的基础打好了,未来理解抽象就会更加容易。3.逆向思考的方法。 举例:倒着数数;()-2=3培养孩子: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2=3用编故事的方法,动手摆一摆的方法来做。 4.一张纸,对折四次,有多少层,多少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