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dcs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DCS和工业组态软件实验报告

DCS和工业组态软件实验报告

评分:DCS与工业组态软件实验报告学号:班别:姓名:实验一: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3、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4、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二、实验内容:硬件简介:1、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示意图通讯网分为三层:信息管理、过程控制(SCnet II)和控制站内部I/O控制总线(SBUS)。

2、控制站卡件控制站卡件位于控制站卡件机笼里,主要由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和I/O卡组成。

卡件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完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输出、控制、计算、通讯等功能。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如表1.1所示:表1.1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硬件选型:1、根据测点性质确定系统I/O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点要考虑是否进行冗余配置;2、根据I/O卡件数量和工艺要求确定控制站和操作站的个数;3、根据上述设备的数量配置其它设备,如机柜、机笼、电源、操作台等;4、对于开关量,根据其数量和性质要考虑是否选配相应的端子板、转接端子和继电器。

Scnet II网络组件地址设置:对TCP/IP协议地址采用如表1.2所示的系统约定:表1.2系统约定的参数网络码128.128.1和128.128.2代表两个互为冗余的网络。

在控制站表现为两个互为冗余的通讯口,上为128.128.1,下为128.128.2。

在操作站表现为两块网卡,每块网卡所代表的网络号由IP地址设置决定。

三、实验条件:1、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一套2、DELL工控机计算机一台3、JX-300X DCS系统组态软件包一套四、实验练习:1、参考实验四的工程项目进行硬件配置。

2、TCP/IP协议地址的系统约定。

五、思考题:1、硬件选型时,I/O卡件选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实验二: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2、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3、掌握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DCS实验报告刘金琳

DCS实验报告刘金琳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姓名刘金琳学号 10S030097 2011年4月实验一 分布式网络伺服控制系统实验目的:1. 熟悉TureTime 仿真软件的安装和基本使用操作;2. 熟悉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3. 分析网络流量和调度策略对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 设直流伺服系统的连续时间传递函数为:)1(1000)(+=s s s G ,采用四个计算机节点来实现该系统,一个时间驱动的传感器节点周期性地对过程进行采样,并通过网络把采样结果送到控制器。

控制节点计算控制信号并把结果送到执行器节点,产生连续执行结果。

还有一个节点模拟网络中的额外流量,并在控制器节点运行高优先级的任务模拟网络节点的任务分配。

实验步骤:1. 安装TrueTime 仿真软件包,设置系统环境变量,运行Matlab 初始化命令;2. 根据$DIR/examples/simple_pid/matlab 中的直流伺服过程PID 控制的实例,熟悉Truetime 的仿真操作;3. 按照试验内容建立仿真系统,给出Simulink 仿真框图;4. 首先考察没有额外网络流量,而且控制器节点也没有额外任务的情况,观察系统运行的延迟时间和控制性能,给出相关结果;5. 打开额外网络流量,而且控制器节点也增加额外任务,采用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和两种不同的调度策略,观察系统运行延迟时间和控制性能,给出相关结果并分析原因。

实验结果与分析:1分布式网络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框图如下:2 仿真结果及分析:2.1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零(BWshare=0.0),且控制器节点也没有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CSMA/AMP(CAN),调度策略为‘prioFP’,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s,超调量为2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为0.11s,控制性能好.2.2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1(BWshare=0.1),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CSMA/AMP(CAN),调度策略为‘prioFP’,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s,超调量为15%,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为0.17s,控制性能较好.2.3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2(BWshare=0.2),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CSMA/AMP(CAN),调度策略为‘prioRM’,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s,超调量为2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为0.15s,控制性能较好.2.4 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2(BWshare=0.2),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Round Robin,调度策略为‘prioFP’,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5s,超调量为5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约较长,控制性能差.2.5设额外网络流量为0.2(BWshare=0.2),且控制器节点增加额外任务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协议为:Round Robin,调度策略为‘prioRM’,其输入,输出曲线如下图所示: 延迟时间为0.035s,超调量大于50%,上升时间约为0.05s,调整时间较长,控制性能差.由以上四幅曲线图可以看出,图2.3和图2.4曲线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明显比图2.1和图2.2的数值大.因此当分布式网络伺服控制系统的网络协议选择CSMA/AMP(CAN)时,其控制性能明显比选择Round Robin网络协议的系统好.同时,比较图2.1和图2.2(或图2.3与图2.4)的曲线, 其曲线的分布相似.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网络协议的选择对系统控制性能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同一网络协议,选择不同的调度策略对系统的控制性能影响较小.实验二分布式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实验目的:1.熟悉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操作;2.熟悉电源模块的使用方法;3.分析不同网络协议和参数对分布式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DCS实训报告

DCS实训报告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题目:加热炉集散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1-5班姓名:温遂云学号:11034020525指导老师:康珏设计时间2014 年10 月8 日至2015 年11 月1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2)JX-300XP概述 (2)各操作站作用 (3)I/O卡件机笼包括卡件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 (4)JX-300X DCS系统的组态软件包各软件的作用 (5)JX-300X DCS系统通信网络的构成及其各个部分的基本特性 (5)项目的设计 (6)工艺简介 (6)加热炉控制流程图 (6)控制方案 (6)原料油罐液位控制 (6)原料加热炉烟气压力控制 (7)原料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 (7)控制站及操作站配置 (7)系统组态 (8)新建一个组态 (8)I/O组态 (8)操作小组的组态 (11)常规控制方案的组态 (12)创建数据组(区) (14)位号的区域划分 (15)光字牌设置 (16)设置网络策略 (16)操作站标准画面组态 (16)流程图的制作 (18)报表的制作 (20)下载调试 (22)组态的编译和下载 (22)手操器检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22)图形化编程 (23)基本步骤 (23)常用的图形编程模块 (25)应用举例 (26)参考文献 (27)心得 (27)附录1-卡件的选择 (28)附录2-测点清单 (30)实验十(空气压力控制实验) (30)实验目的 (30)实验设备 (30)实验原理 (30)压力基本回路控制工段 (31)实验内容与步骤 (32)实验数据处理 (34)实验心得体会 (35)摘要集散控制系统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JX-300XP集散控制系统属于浙大中控SUPCON技术有限公司WebField系列,它是在JX-100、200、300、330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一代集散控制系统。

DCS系统检修测试报告(修改稿)051219

DCS系统检修测试报告(修改稿)051219

附件3、分散控制系统检修测试(记录)报告
说明:
1、本试验报告的格式参照《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9-
1998)及《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DL/T 774-2001)的有关要求,根据2005年1月26日山东电网热工现场仪表技术研讨会纪要精神编制。

2、以下试验报告为DCS系统主要检修项目的记录格式,各电厂经充分讨论后统一报告格
式,但表格内容可根据机组情况增减。

测试表-1 双控制器切换试验
测试表-2 双电源切换试验
备注:
1、本试验仅适用于设计为双路电源并能实现自动无扰切换的控制系统,对某些虽然设计两
路电源供电但不能自动切换的控制系统,不能进行此项试验。

2、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时,应由主电源即UPS电源供电,发生电源切换至副电源后,应及时
消除故障,恢复主电源供电方式。

3、本试验仅对控制系统总电源进行切换试验,为保证试验成功进行,可在检修中提前对各
工作站单独进行电源切换试验。

测试表-3 SOE功能试验
测试表-4 历史趋势功能试验
测试表-5 I/O卡件测试报告(模拟量输入)
测试表-6 I/O卡件测试报告(模拟量输出)
测试表-7 I/O卡件测试报告(开关量输入)
测试表-8 I/O卡件测试报告(开关量输出)
测试表-9 电缆绝缘测试报告。

世格实验报告

世格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世格模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5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操作者:张三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世格模拟实验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通过模拟实验,掌握世格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世格模拟实验系统是一款集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模拟实验平台。

该系统模拟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业务流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真实、全面、可操作的实验环境。

三、实验步骤1. 登录世格模拟实验系统,选择合适的实验课程。

2. 了解实验课程的基本信息和实验目标。

3. 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

5.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实验指导老师沟通。

6.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1. 登录世格模拟实验系统,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

2. 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标和实验步骤。

3.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招聘与配置:根据企业需求,发布招聘广告,筛选应聘者,进行面试,最终确定合适人选。

(2)培训与发展: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绩效管理: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结果进行奖惩。

(4)薪酬管理:制定薪酬制度,根据员工绩效和岗位级别确定薪酬水平。

4.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实验指导老师沟通,解决问题。

5.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招聘与配置:在实验过程中,成功招聘到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 培训与发展:通过培训,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3. 绩效管理: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得到提升。

4. 薪酬管理:根据薪酬制度,员工收入水平得到合理保障,企业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六、实验结论1. 世格模拟实验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dc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dc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dc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DCS 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说起这次 DCS 实验,那可真是一次让我又爱又恨、充满曲折又收获满满的经历。

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在实验室里到处乱撞。

面对那些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密密麻麻的线路,我整个人都懵了。

心里想着:“这都是啥呀?怎么感觉比解数学难题还让人头疼!”我们小组被分配的任务是通过 DCS 系统控制一个小型的化工生产流程。

听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可真正操作起来,才知道这其中的艰辛。

首先是设备的连接,每一根线都得小心翼翼地接好,生怕一不小心接错了,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我拿着螺丝刀,手都有点发抖,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接口,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千万别接错,千万别接错……”同组的小伙伴也都紧张得不行,大家大气都不敢出,实验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我们紧张的呼吸声。

好不容易把设备连接好了,接下来就是软件的设置。

打开那复杂的操作界面,我的脑袋瞬间又大了一圈。

各种参数、图表、按钮,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时候,我们小组的“技术大神”站了出来,他一边操作一边给我们讲解,可我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他的步骤一步一步来。

在设置参数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无论怎么调整,系统的反应都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这可把我们急坏了,大家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解决方案。

“是不是这个参数设置得太大了?”“会不会是传感器出了问题?”“要不我们重新检查一下线路?”各种猜测和想法满天飞。

经过一番仔细的排查,终于发现是一个小小的参数被我们忽略了。

当把这个参数调整好之后,系统终于正常运行了,那一刻,我们小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比如说,系统突然出现了故障,报警声不停地响,吓得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还有一次,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实验数据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我们不得不重新做了一遍实验。

DCS实验报告

DCS实验报告

四.控制方案改进可考虑在现有控制方案基础上,将给水增压泵流量信号引入作为导前微分或控制器输出前馈补偿信号。

五.操作员站监控画面组态本设计要求设计关于上水箱水位的简单流程图画面(包含参数显示)、操作画面,并把有关的动态点同控制算法连接起来。

1.工艺流程画面组态在LN2000上设计简单形象的流程图,并在图中能够显示需要监视的数据。

要求:界面上显示所有的测点数值(共4个),例如水位、开度、流量等;执行机构运行时为红色,停止时为绿色;阀门手动时为绿色,自动时为红色。

2.操作器画面组态与SAMA图对应,需要设计的操作器包括增压泵及水箱水位控制DDF阀手操器:A.设备驱动器的组态过程:添加启动、停止、确认按钮(启动时为红色,停止和确认时为绿色)添加启停状态开关量显示(已启时为红色,已停时为绿色)B.M/A手操器的组态过程:PV(测量值)、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动态数据显示,标明单位,以上三个量的棒状图动态显示,设好最大填充值和最大值;手、自动按钮(手动时为1,显示绿色;自动时为0,显示红色),以及SP、OUT的增减按钮;SP(设定值)、OUT(输出值)的直接给值(用数字键盘)3.趋势画面组态趋势显示--新建实时趋势-添加三个观察数据点:上水箱水位、上水箱水位设定值和DDF电动阀开度电动阀投自动后设给定值SP,上水箱水位PV应逐渐逼近设定值SP对于趋势画面组态来说,我们可以看见图中有很多如“加长”“缩短”“放大"“缩小"等按钮,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对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曲线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期能够得到更好的观察结果。

4.SAMA图组态本图为本次实验的上水箱水位控制SAMA图组态模块介绍:主要是AI、DI、AO、DO、AM、DM、PID 控制器、M/A手操器、设备驱动器,RS触发器、比较器模块,包括模块实现的功能及其输入输出中间参数.(详见算法手册说明)本实验需要组态的有:(1)设备驱动器:电动门、增压泵(2)M/A手操器:水箱水位控制DDF阀手操器SAMA图功能说明:实现手自动无扰切换(利用跟踪),偏差大的时候切手动,增压泵流量只有在DDF电动阀有一定开度的时候才允许启动。

DCS调试报告

DCS调试报告

11概述DCS系统采用杭州优稳自控系统。

本工程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系统(DAS),顺序控制系统(SCS)和模拟量控制系统(MCS)。

DAS系统于2013年10月进入分系统调试,2013年11月进入整套启动试运;各项功能及指标符合其设计要求,满足系统运行需要。

SCS系统于2013年10月进入分系统调试,2013年11月进入整套启动试运;系统的各种测量信号和控制逻辑与一次设备参数、生产工艺操作保持一致,操作员操作方便快捷,自动控制功能正确、合理,网络通讯正常,无明显阻塞及计算机死机现象发生,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MCS系统于2012年11月进入分系统调试,2013年1月进入整套启动试运;系统的各种测量信号和控制逻辑与一次设备参数、生产工艺操作保持一致,各调节系统保护功能完整、合理、可靠且动作正确;满负生产期间自动投入率100.0%,自动调节效果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1.调试前期工作1.1编写DCS系统调试方案。

1.2DCS系统受电及软件恢复。

1.2.1熟悉杭州优稳自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结构特点。

1.2.2了解DCS系统的工作环境及安装情况。

1.2.3检查外观是否在运输途中或存贮期间有损伤。

结论:无损伤1.2.4根据DCS系统技术协议及装箱清单对设备逐一检查,数量、类型。

结论:正确1.2.5接地系统检查⏹接地要求,DCS系统系统的接地设计与安装须遵守以下限制:1)不得通过非系统设备接地;2)不得接到高压设备所用的接地点;3)非系统设备不得通过DCS系统系统接地;4)不得把接地接到结构件上。

结论:符合上述限制⏹单点接地结论:符合安装指导手册要求⏹DPU机柜的接地结论:符合安装指导手册要求,机柜与机房金属槽钢绝缘电阻:500MΩ⏹接地电阻结论:系统的接地铜排到大地的接地电阻:<1Ω1.2.6电源分配与连接检查⏹DCS系统的供电电源为两路:一路厂用UPS不间断电源和一路保安电源。

所有DCS设备接入DCS电源分配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目的
采用P3DCS系统设计完成水箱水位串级控制系统并进行参数整定和调试,包括数据库组态,SAMA图组态,流程图组态,操作器组态,设计手动和单回路自动控制,串级自动控制等控制方案,并实现手自动无扰切换和报警,设计相应的模拟量控制和逻辑控制方案并实现,进行仿真,参数整定与系统调试。

二、课程设计过程
运行P3DCS软件,首先进行I/O配置:点击系统数据库图标,进行各参数的点名与说明。

由于本次设计要求是双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所以数值量有上水箱水位PV2、下水箱水位PV1、设定值SP、控制器输出AO等,逻辑量有控制器状态DO等。

保存后关闭窗口,进行SAMA图组态的制作。

如下图所示:
点击SAMA图组态图标,打开SAMA图制作窗口。

SAMA图组态用于将系统内部定义的功能算法模块按照逻辑组合起来,编译下装到过程控制站中进行调用和执行。

由于本次课程设计是串级回路控制系统,所以我采用系统自带的2个PID功能块、1个M/A手操器功能块和若干线性功能块来构成SAMA图的基本框架。

PID1(左)用于控制下水箱水位,PID2(右)用于控制上水箱水位,M/A用于设定下水箱的目标值,线性功能块用于代表被控对象的特性。

根据串级回路的结构特点,绘制SAMA图如下所示:
将各功能块的参数设为需要的值,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点一一对应,再用输入输出功能块引出,连接到显示界面。

TR为跟踪接口,用于实现控制器的手动/自动的无扰切换。

保存后关闭窗口,接着进行图形界面组态的运用。

用矩形、棒状图和折线绘制双容水箱、进出水管,阀门等,实时曲线绘制黑色表格。

将水箱与对应的数据点连接起来,PV1对应下水箱,PV2对应上水箱,并设定上下限与填充色。

实时曲线也同样与数据点对应,设置上下限与颜色。

其效果图如下:
保存文件,接着绘制操作器显示界面。

同样用矩形和棒状图绘制操作器数值显示条,并将其与各模拟数据点一一对应,设置上
下限并填充颜色。

指示灯用于指示控制器工作状态,6个按钮用于自动控制时增减设定值,
手动控制时增减控制器输出。

将SAMA图中模块号对应到按钮上,就能实现SP值的便捷修改,
方便操作员在发现情况后直接修改参数。

手动/自动按钮用于切换控制状态,SP增/减按钮用于自动状态下设定值的增减,AO增/减按钮用于手动状态下控制器输出增减。

效果图如下:
将操作显示界面与监控界面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在操作员站的监控画面下,可以直接点击控制阀来调处操作显示界面,进行参数的调节,或实现手动自动的切换。

趋势组态用于显示现场数据点的实时/历史趋势。

为了方便读取数据,我制作了实时趋势图。

点击趋势显示按钮,新建实时趋势显示图,将曲线与数据点对应连接起来,设定上下限与填充色,如图所示:
开始运行:
系统诊断:
运行调试结果如图:
使用matlab对串级系统经行建模,运用了PI控制。

先单独调节副回路,再将副回路放进主回路一起调整。

最后得到两个回路的参数。

副回路:K=0.4 I=0.05,主回路:K=0.3 I=0.15 实时趋势如图:
超调量小于20%,系统稳定时间在3.5分钟左右,可见控制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监控显示画面效果如图所示:
无扰切换:
首先,如果将手动打到自动出现控制器输出变0的情况:
其原因在于PID控制器没有进行组态跟踪,添加2个跟踪信号编译如图:
最后在手动切到自动时控制器输出不会变化如图:
分析结果及心得:
由于之前没有学过DCS软件,不过在老师的PDF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就上手了。

在绘制SAMA 图时由于一开始使用左键连线所以在监控界面曲线没显示之后使用右键将线链接出来解决了问题。

在无扰切换的环节时,通过采用2根跟踪信号又解决问题了。

通过这次实践课,使我对在自控原理里学到的PID控制方法运用和过程控制中参数整定的加以练习,,又对P3DCS 这款软件得到了初步的熟悉。

对于今后在工作中奠定了一些契机,也能很好的与理论的知识相结合,与实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更能让我们形象生动的理解并懂得这个实验的原理和PID 的控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