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的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的渗透策略杨红卫(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四实验小学山东·德州253500)摘要生命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品质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体会生命的真谛,逐步加强生命意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并活出自己独有的人生。
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教材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学生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知识,体会生命的内涵,因此,在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依托小学语文教材渗透生命教育1.1基本概念分析语文科目可以承载一个名族的整体文化,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辑人员精挑细选出来的古今中外的名篇。
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有对人间社会中德育进行体现,同样也有对于人生中存在的哲理进行感悟。
而对于教师来说,其需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确保学生们在完成文章理解之外,还要对于生命的本质产生全新的认知,并对其予以珍惜,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现实问题的处理。
为此,教师理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以此为基础,为学生们提供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
1.2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在进行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的过程中,文中讲述一名父亲为了挽救自己的孩子,不惜一切,拼命挖掘,最终拯救了孩子生命的故事。
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是如此的弱小,但是即便只有微弱的希望,都要坚持到最后。
父亲为了拯救孩子的性命,奋不顾身,孩子为了等待希望的曙光,坚持到了最后。
通过学习之后,学生们便会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未来的人生中,即便遇到了挫折,也会坚持到最后。
同时,对于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同样需要及时伸出援手,自己小小的一份力,或许就是他人救命的稻草。
2依靠实践活动感知生命价值2.1基本概念分析对于生命教育而言,其需要体现出震撼心灵的基础作用,让心灵有所感悟。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存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保护生命的过程。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更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生命教育与文学欣赏相结合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和道德情感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领略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获得对生命的感悟,以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在《红楼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宝玉对黛玉的情感,营造对生命珍贵的思考氛围;在《荷塘月色》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于生命的关怀和敬畏有更深刻的认识。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对于生命的感悟和情感。
在语文写作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比如写一篇对生命的感悟,写一篇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吁等等。
通过这些写作任务,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话语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让生命教育与语文写作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在语文阅读中也可以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
可以选择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或者纪实文学让学生阅读,比如《格林童话》中的一些寓言故事,或者一些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通过这些阅读,让学生获得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启发,培养出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在语文阅读中也可以设置一些关于生态环境和生命保护的内容,通过这些阅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对于生命的保护意识。
语文教学中也包含了口头表达和语言交际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也可以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小 学语 文 的生 命情 感教 学应 突 出情 感取 向 ,开展 主 题
( 二) 语 文教 学与生 命情 感 的关 系
生命 教 育是 一种 生 命情 感教 育 ,旨在使 学生 认 识生 命
年 级 《 小 河与青草》
《 奶奶的 白发》
《 看 菊花》
二年 级 《 一株紫 丁香》 三年 级 《 蒲公英》
《 送给盲婆婆的蛐蛐》 《 夕阳真美》 《 拉萨的天空》 《 卧薪 尝胆》
认知。 小 学 语文教 学 具备 丰 富的 人文 精神 内涵 , 对小 学 生生 命意 识 的培 养具 有 重要 的作 用 。小 学语 文教 材 包含 了广 泛
篇 目。如下 图所 示
册数
一
、
语 文 教学 与 生命 教育 的关 联性
认 识与珍 惜生命
尊重与爱护 生命
享受与超越 生命
( 一) 语 文教 学与 生命认 知 的 关 系
生 命教 育是 一 种生 命意 识 的教 育 ,旨在使 学生 了解生 命特征 , 认 识 生 命 现象 , 熟 悉 生命 法 则 , 建立 对 生 命 的基 本
学语 文 教学 为学 生 提供 了生 命认 知 的重 要 资源 ,通 过对 不 同生 命 的呈 现 , 帮 助学 生加 深 对生 命 的理 解 , 激发 学 生对 生
命 的敬 畏之 心 。
教 师在构 建 小学 生生 命 认知 内容 时 , 可 将其 划 分为 “ 认 识 与珍 惜 生 命 ” 、 “ 尊 重 与爱 护 生命 ” 、 “ 享 受 与超 越 生 命 ” 三
的对 多 元化 生命 存 在的 解读 。 比如 , 以 自然 界生 命为 对象 的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不熟悉,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无法有效地将生命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学生的思维和价值取向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生命教育的接受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
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融合路径,探讨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生道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生观和积极人生态度。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将生命教育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研究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综合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探讨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字数:205】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机制,探讨生命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分析具体的生命教育案例,总结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以及针对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提出应对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定义目的,接着探讨了生命教育如何融入语文教学,并通过文学作品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情绪管理能力。
最后总结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启示和生命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实践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拓展他们的人生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方式,能够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困难与挫折、情感管理、成长、思考、启示、意义1. 引言1.1 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生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和思考他人的生活经历和处境,学生可以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理解,培养出一颗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灵。
生命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和挑战是常有的事情,通过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情绪管理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念。
生命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生命教育的定义和目的生命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关爱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其人性的光辉,塑造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品格,使其具备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能够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坚强,做一个健康、快乐、有益社会的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缺乏关爱生命终极意义的教育,无疑只能让生命停留于生物的层次。
语文的人文性赋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指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的、人文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个体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一、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篇,有描写大自然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客观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
漫步园间,我们要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馈赠给学生。
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就是在描述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
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被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
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这些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们顽强的毅力,是那位可敬的父亲给予他们的希望……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去与死神抗争。
它带给学生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尊重。
借机我又让学生说说在汶川大地震中同样感人的故事,让我和学生一起感悟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
二、让学生通过感悟来体味生命价值我在教课文《江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江凡为什么由恐惧害怕变得勇敢起来,你有什么体会?”同学们通过激烈的讨论、交流,说出了各自独特的感悟、体验:“我觉得,虽然我们很少会碰到象江凡那样的险情,但我们有时也会碰到复杂、危险的环境,我们只有勇敢地接受锻炼,才能坚强起来”;“我体会到,人在生活中总是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而要在困难中锻炼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生命礼赞——论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趣、 爱好 、 能 力 便 也 有 了差 异 . 生 活是 丰 富 多 彩 的 , 文 化
更 多 的 呈现 出 了 一 种 多元 倾 向 .面 对 丰富 的 多 元 的 文 化. 我 们 怎 能 否定 所 有 而 只 求唯 一呢 ?在这 种 “ 大一 统 ”
我 们 的 教 学所 追 求 和 期 待 的吗 ? “ 好风凭借力 . 送 我 上 青云 。” 希 望 借 着新 课 改 的 东 风. 让 我 们 共 同 走近 教 育 的 真 正 殿堂 !
话 作 业 。象 《 木兰诗》 等, 用 一 句话 来评 价 “ 花木兰” “ 愚 公 ~孔 乙 己 ” : “ 假如我是千里马……” , “ 我看 欧 阳 修 “ 。
理化建议 . 潜移默化地 引导学生学会 生活学会做 人 , 而
且老 师 的 极 为 平 凡 的 发 现 . 极平常 的赞语 . 往 往 会 点 燃 孩 子 自尊 自信 的 热 情 , 点 亮 指 引他 前进 的 灯 塔 。 试 想 , : 塞 样充满灵气的平等 . 民主的作业机制 . 不 正 是 学 生 人
丈素 养 形成 的重 要 方 式 吗 ? 四、 科 学 的 学 生 观— — 尊重 学 生 正 确认 识学 生 .是 实 现 语 文 教 学 人 文 性 的先 决 条
— —
生 命 礼 聱
论 生命教 育在 高中语 文教 学 中的 实施
画 张 建岭
教 育 是培 育生 命 的 事业 , 要关 注和 呵 护 生 命 。泰 戈
尔曾说过 : 教 育 的 目的是 应 当向 人 类 传 递 生 命 的气 息 。
的氛 围 、 平 等 的 交 往 和进 步 的快 乐 。这种 蕴 含 着 学 生个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的成长和健康。
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社交能力和思维素质。
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加强对生命和环境的关注,特别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入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涉及物种分类、人类生理结构、环境保护等。
同时,还可以引入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周期等知识,借此来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健康观念。
其次,在课程形式方面,语文教学教材可以注重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如故事、诗歌、小说、游戏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感知、理解和表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古诗文时,可以加入赏析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物种,在课堂上进行欣赏和感性体会。
最后,在课时管理方面,可以注重平衡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业量和课外活动时间,并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知、理解和体验生命的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自觉地探索生命的奥秘。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加强对生命和环境的关注,注重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平衡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内容摘要:文章阐述了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畅谈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前言
生命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关注人的自然健康还关注人的人文健康。
在社会现象中集中体现为,功利主义、金钱本位主义思想和意识弥漫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生的每个阶段。
另外,严重的社会失信、失德行为以及对生命缺乏珍惜、尊重和敬畏意识的现象笼罩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二、生命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尊重生命,关注构建生命活力的课堂,已成为最被推崇的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是引导生命走向
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提升生命的质量。
人的生命意识不是与生俱来,是后天的生活或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命意识有强弱之分,是需要一个教育过程才能实现的。
“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不同于政治理论与解读,它必须渗透到一篇篇具体生动的作品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品思想情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生命,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既是时代的课题,又是教师的历史使命。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简单处理文本的人文性
很多老师的确注意到了文本的人文性,但具体的教法依然值得商榷。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不可偏废其一,这一点正是体现了阅读教学应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注重文本的知识性,也要在乎文本的人文性。
让学生寻找文章的美点进而赏析品悟是当下很多老师惯用的教学方法。
(二)目中无人,重授业而轻解惑
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会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
学重点,设计好问题和教学思路。
这样就会把学生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下,出现“意外”也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
这样一节课下来有惊无险,甚至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三)主导变成了主控
教师为主导,强调的是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学记》中说道:“道而弗牵”,就是说要谆谆诱导而不要直接“牵”着学生的思路走。
可是,在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变成了“权威”的“发布者”,不仅自己不去引导学生思考,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直接将标准答案塞给学生背诵,学生只得低头猛记答案,以此备考。
教师,你从主导者变成了主控者。
四、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有关情境,导入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注意学生生命个体的积极参与,使其生命化,它时刻需要学生的情感投入,也要有个性体验,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
体验的发生需要情境的再现,因而恰当的营造氛围,创设有关情境,诱发学生的生命直觉,唤醒他们的生命体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有经验的教师很善于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增设情感环节,给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
如朗诵时配上背景音乐,小说阅读教学时如有影片可节选最精彩的片段,使学生如临其境,置身
其中进行阅读会更好把握主题。
(二)将生命进行比较阅读
在分析烛之武与荆轲人物形象时,我们对其生命形态进行比较。
同是国家危难,烛之武不计较个人恩怨,临危受命,荆轲挺身而出,毅然前往,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同样面对强秦压境,烛之武选择游说的方式智退秦师,是位智者,而荆轲却带着匕首踏上行刺的不归路,是位侠客;烛之武活着完成了任务,荆轲虽死却没完成任务。
(三)品味有生命气息的语言,感悟生命的真谛
“文字负载着充满生命力的意象和灵动的思想、丰富的情感”。
我们的教材所选的课文中有许多蕴含生命哲思的语言,我们可以认真去体会,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儒学家讲求的是“立德、立功”,留名于后世,道学家则是炼丹学道求长生,而佛学家是生死轮回神不灭;清谈家是醉生梦死生死同,陶渊明是顺应自然,乐天知命超生死。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沙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