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水运网>> 科教>> 行业知识>> 正文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周俊安中国水运报更新时间:2009-7-28航道是水运的三大要素之一。
航道是水运赖以发展的基础,有“航运之母”之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航道概念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
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
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
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
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
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
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
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
航区分类

航区分为:无限航区、近洋航区、沿海航区和近岸航区,但GMDSS适任证书的航区分为:A1、A2、A3和A4海区。
-“无限航区”系指海上任何通航水域,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开放港口和国际通航运河及河流。
-“近洋航区”系指北纬5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与东经142度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与东经99度以东、东经130度以西所包括的太平洋水域。
-“沿海航区”系指包括中国的近岸航区、黄海、东海、南海和中国各沿海港口的水域。
-“近岸航区”系指距中国海岸不超过50海里或按习惯航线航行在中国沿海各港口间的通航水域。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系指经修正的《无线电规则》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的全球海上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
-“A1海区”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数字选择呼叫(即DSC)报警能力的甚高频(VH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A2海区”系指除A1海区以外,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中频(M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A3海区”系指A1和A2海区以外,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静止卫星覆盖的区域。
-“A4海区”指A1、A2和A3海区以外的海区。
摘自:CCS内河船舶入级规则航区:根据内河水域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划分的船舶航行区域。
航区划分为A、B、C 三级,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急流航段:系指在峡谷河流中,滩上流速超过3.5m/s的航段。
急流航段按滩上流速大小划分为J1、J2两级。
急流航段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A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2.5m ×30m,波高范围1.5m以上至2.5mB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1.5m ×15m,波高范围0.5m以上至1.5mC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0.5m ×5.0m,波高范围0.5m及以下J1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5m/s以上但不超过6.5m/s的航段J2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3.5m/s以上但不超过5m/s的航段。
中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净载重量、载客量及集装箱箱位分析

中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净载重量、载客量及集装箱箱位分析一、基本定义及分类内河船(Riverboat)是船的一种,是航行于内陆的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库的船,主要用于在内河行驶,一般不再海上行驶。
根据水文和气象条件,内河船舶航行区域划分为A、B、C三级。
对于有急流湍流的水域,又划分为急流航段。
在不同航区中航行的内河船,有不同的稳性和抗沉性要求。
内河船舶大小,类型、机构各有不同,由于船型更替的速度十分迅速,因分类方式的不同,同一条内河船舶可有不同的称呼。
多数内河船舶是按船舶的用途分类称呼的。
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二、内河运输船舶行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各类商业船舶的数量不断增多。
内河航运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形式,内河航运具有低成本、大运量及低能耗等优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深受行业的青睐。
内河航运在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是内河航运发展中,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内河航运环境的变化,比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等。
现在航运的污染物排放仅次于道路交通排放,已成为港口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如绿色船舶的金融支持策略,对排放量大的老旧船只,一方面应采取措施,引导淘汰报废;另一方面鼓励进行排放改造,加装后处理装置等,同时大力推广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船舶”,鼓励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动力船、混合动力船、新能源化“纯电动船”的推广应用。
因此,近年来,中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呈下降趋势,2020年底,中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11.5万艘,同比下降3.77%。
《2021-2027年中国内河运输船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内河运输船舶净载重量12494.01万吨,至2020年中国内河运输船舶净载重量13673.02万吨,较2015年中国内河运输船舶净载重量增长1179.01万吨。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2010-09-10 10:00:56| 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Ⅰ类——远海航区:系指超过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Ⅱ类——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0n mile、台湾海峡以及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I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Ⅲ类——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海岸、台湾海峡的东海岸及西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1.海洋运输1)远海航区:系指非国际航行超出近海航区的海域。
2)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 mile1的海域;台湾海峡;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海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海域。
3)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岸、台湾海峡东西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南海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距有避风条件且有施救能力的沿海岛屿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但对距海岸超过20n mile的上述岛屿,船检局将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该岛屿周围海域的距岸范围。
4)遮蔽航区:系指在沿海航区内,由海岸与岛屿、岛屿与岛屿围成的遮蔽条件较好、波浪较小的海域。
在该海域内岛屿之间、岛屿与海岸之间的横跨距离应不超过10n mile。
2.内河运输1)广东省内航线:A级航区——珠江水系自虎门(沙角)至淇澳岛大王角灯标孖洲岛灯标联线以内的水域,以及至香港、澳门距岸不超过5公里的水域;自磨刀门经洪湾水道至澳门航区;B级航区——自梧州至珠江三角洲各口门;自石龙至东江口;新丰江水库;自榕城以下至汕头港航区;C级航区——北江;东江石龙以上;韩江;广东省内河凡未列入的其他水域。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海法规[2003]489号)规定:内河船舶航行区域划分为A、B、C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J级航段。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2010-09-10 10:00:56| 分类:船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Ⅰ类——远海航区:系指超过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Ⅱ类——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0n mile、台湾海峡以及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I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Ⅲ类——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海岸、台湾海峡的东海岸及西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1.海洋运输1)远海航区:系指非国际航行超出近海航区的海域。
2)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 mile1的海域;台湾海峡;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海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海域。
3)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岸、台湾海峡东西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南海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距有避风条件且有施救能力的沿海岛屿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但对距海岸超过20n mile的上述岛屿,船检局将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该岛屿周围海域的距岸范围。
4)遮蔽航区:系指在沿海航区内,由海岸与岛屿、岛屿与岛屿围成的遮蔽条件较好、波浪较小的海域。
在该海域内岛屿之间、岛屿与海岸之间的横跨距离应不超过10nmile。
2.内河运输1)广东省内航线:A级航区——珠江水系自虎门(沙角)至淇澳岛大王角灯标孖洲岛灯标联线以内的水域,以及至香港、澳门距岸不超过5公里的水域;自磨刀门经洪湾水道至澳门航区;B级航区——自梧州至珠江三角洲各口门;自石龙至东江口;新丰江水库;自榕城以下至汕头港航区;C级航区——北江;东江石龙以上;韩江;广东省内河凡未列入的其他水域。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海法规[2003]489号)规定:内河船舶航行区域划分为A、B、C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J级航段。
内河航道分级标准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内河航道分级标准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水深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
70-125米,弯曲半径670-1200米;
二级航道:可通航2000吨水深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
40-100米,弯曲半径550-81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4米,直线段双线底宽60米,弯曲半径540米;
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水深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55米,弯曲半径480-72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米,直线段双线底宽45米,弯曲半径480米;
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水深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45米,弯曲半径330-50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米,直线段双线底宽40米,弯曲半径320米;
五级航道:可通航300吨,水深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22-35米,弯曲半径270-2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米,直线段双线底宽35米,弯曲半径250米;
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弯曲半径110米;
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航区划分是指根据不同的航行要求和条件,将水域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便于船舶的安全航行和管理。
常见的航区划分包括国际航区、近海航区、沿海航区、内河航区等。
国际航区是指跨越国界,包括国际海洋和国际内河水域的航区。
该航区通常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法规来进行管理,航行规则一般由国际海事组织制定。
近海航区是指距离陆地较远,但距离沿岸较近的海域,一般包括水域范围到200海里。
该航区也有一定的管理规定,包括船舶报告、交通分流、航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沿海航区是指以陆地为基准,向海扩展出一定范围的水域,包括沿岸水域和港口水域。
沿岸水域通常受到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和国内法律法规的管理,而港口水域则由港务局等管理部门负责。
内河航区是指位于内陆的河流、湖泊、运河等水域。
内河航道相对较窄,通常船舶交通较为密集,船舶运营和航行管理存在一些特殊需求和规定。
因此,内河船舶参数也有一些特殊要求。
首先,内河船舶的尺寸要适应内河航道的宽度和深度。
内河航道通常较窄,船舶必须具备一定的机动性,能够在狭窄的航道中航行。
另外,内河航道的深度有限,因此船舶的吃水深度也需要符合要求,以保证船舶在内河航道上的通航安全。
其次,内河船舶的结构和设计要符合内河航行的特殊要求。
由于内河航道的障碍物比较多,船舶的抗撞击能力、操纵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较高。
同时,内河船舶的排污和噪音控制要求也比较严格,以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
另外,内河船舶的船载设备和通讯设备也需要适应内河航行的特点。
通常内河航道上的航标、维护、救援等设施比较少,因此船舶的导航和通讯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强实用性,以保证船舶在内河航道上的安全航行。
总之,航区划分和内河船舶参数的规定是为了保障船舶在不同水域的安全航行和管理。
船舶的尺寸、结构、设备等方面的参数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并根据航区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操作中,船舶运营者和船舶设计者都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航区的划分

内河船舶航区的划分为了内河船艇航行的安全,我国的海事法规及规范对内河的水域按风浪等级进行了划分。
分别是内河船舶A级航区,B和C级航区。
一般来说,内河船舶可按A级可航行B级的原则进行行驶。
除ABC三个内河船舶行区外,还划定了二个J级航区,主要是考虑到区域的风浪虽然较小,但水流很急,同样危害到船舶的安全。
内河船舶A级航区相对较少,我国三大水系各有一段,分别是:长江水系的江阴至吴淞口,包括横沙岛,黄河水系的龙羊峡水库,珠江水系的磨刀门到澳门水域,其中典型的B级航区为长江水系的宜昌至江阴一段我国内河船舶的海事法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大部分水域航区进行了区分。
该规范系国家海事局进行编制。
根据水文和气象条件,将渔业船舶的内河航区由高向低划分成A、B、C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J级航段。
1.2.1.2 航区级别规定的浪高h的范围为:A级:1.5m<h≤2.5m;B级:0.5m<h≤1.5m;C级:h≤0.5m。
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包括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
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发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二)布局方案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2010-09-10 10:00:56| 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Ⅰ类——远海航区:系指超过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Ⅱ类——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0n mile、台湾海峡以及南海距岸不超过
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I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Ⅲ类——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海岸、台湾海峡的东海岸及西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1.海洋运输
1)远海航区:系指非国际航行超出近海航区的海域。
2)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 mile1的海
域;台湾海峡;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海距岸不超过50n mile)
的海域。
3)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岸、台湾海峡东西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
南海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距有避风条件且有施救能力的沿海岛屿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但对距海岸超过20n mile的上述岛屿,船检局将按实
际情况适当缩小该岛屿周围海域的距岸范围。
4)遮蔽航区:系指在沿海航区内,由海岸与岛屿、岛屿与岛屿围成的
遮蔽条件较好、波浪较小的海域。
在该海域内岛屿之间、岛屿与海岸之间的横跨距离应不超过10n
mile。
2.内河运输
1)广东省内航线:
A级航区——珠江水系自虎门(沙角)至淇澳岛大王角灯标孖洲岛灯标联线以内的水域,以及至香港、澳门距岸不超过5公里的水域;自磨刀门经洪湾水道至澳门航区;
B级航区——自梧州至珠江三角洲各口门;自石龙至东江口;新丰江水库;自榕城以下至汕头
港航区;
C级航区——北江;东江石龙以上;韩江;广东省内河凡未列入的其他水域。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海法规[2003]489号)规定:内河船舶航行区域划分为A、B、C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J级航段。
航区级别按A级、B级、C级高低顺序排列,
不同的J级航段分别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级别。
船舶航行于A级航区的较航行于B、C级航区为高级航区。
因此,一般A级航区的船舶能够到B、C级航区航行。
因为,高级航区覆盖低级航区。
但是三峡库区对船舶航行另有特别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长江A级航区是指江阴以下至吴淞口,包括横沙岛以内水域;
长江B级航区是指宜昌至江阴段水域;
长江C级航区是指宜昌以上水域;
航区:根据内河水域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划分的船舶航行区域。
航区划分为A、B、C 三级,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急流航段:系指在峡谷河流中,滩上流速超过/s的航段。
急流航段按滩上流速大小划分为J1、J2两级。
急流航段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
A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 ×30m,波高范围以上至,对应蒲氏风级5级。
B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 ×15m,波高范围以上至,对应蒲氏风级4级。
C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 ×,波高范围及以下
J1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5m/s以上但不超过/s的航段
J2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s以上但不超过5m/s的航段
航区的划分依据是——“风浪的大小”和“船舶的情况”。
载重线公约,将全世界的海域、以及与海相通而可供海船航行的水域划分为热带淡水(TF)、夏季淡水(F)、热带(T)、夏季(S)、冬季(W)、北大西洋冬季(WNA)六个海域。
夏季,是指出现蒲氏8级(34节)或8级以上的风力不超过10%的区域。
热带,是指出现蒲氏8级(34节)或8级以上的风力不超过1%,于10年中任何一单独日历月份内在5°平方区域内,
热带风暴不得多于一次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