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从狮子的角度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1)遇事要冷静,不要冲动,要学会控 制自己的情绪。 (2)再强大也有弱点,不能忘了自己的 短处。 (3)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
合作探究
从蜘蛛的角度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1)做事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 (2)坚持就是胜利。 (3)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4)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 毫不畏惧智取强敌,打了胜仗得意洋 洋的模样。
合作探究
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含义有什么不
同?
第一次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必胜 的信心。
第二次是得意忘形,借喇叭声炫耀 自己的胜利。
文中前后两次引用蚊子的话,而标点 符号、人称却不同,为什么?
知识链接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 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 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描写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幽默),语言简 洁朴素(平易近人),富有哲理的特点,对 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古罗马民间流 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 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到几千年后的 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 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童话集 之一。阅读量仅次于《圣经》。
整体把握
朗读课文,概括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
赫尔墨斯到人间问自己受到多大 尊重,最后发现自己一文不值。
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用一句话点明寓意(爱慕虚荣而 不被人重视的人一文不值),耐人寻 味。
合作探究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 么?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赫 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 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 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 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提示:揣摩墨斯的内心世界,分析“笑”的含义。)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自学检测一(7分钟)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 出他此刻的心理?
两则寓言的寓意你掌握了吗?
当堂训练(10分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及其家穿井 等到 挖掘 (2)有闻而传之者曰 “听说”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使知道(使动用法) 2.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 君知道了这件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归纳《穿井得一人》的寓意。
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_态__度___进 行分析、甄(zhēn)别,不要_轻__信__传__闻__, 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点拨运用(2分钟)
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
1.看寓言的题目
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 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2)大部分以动物为主人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例如《蚊子和狮子》。
课后反思
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_狂__妄__自__大__, _自__以__为__是____的人。告诉了我们,不要总是爱慕虚荣,
要有自知之明。
4.选做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谈谈寓言的特点。(一 点即可)
(1)篇幅短小,寓意富有哲理。这两则都是寥寥数语, 用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狂妄自大或者要正确听 取别人的意见的道理。
七上22课寓言四则笔记

七上22课寓言四则笔记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
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
2.《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
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那些盲目自信、骄傲自大的人最终会走向失败。
3.《智子疑邻》的寓意是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告诫人们待人处
事要公正客观、不偏私。
4.《塞翁失马》告诫人们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坏事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这四则寓言故事都短小精悍,含义深刻,都以生动鲜明的情节和形象来反映生活、寓意深远。
学习本课后要认真体会它们的寓意。
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

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
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包括:《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的形象,讽刺了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描绘了蚊子战胜狮子但最终被蜘蛛消灭的场景。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蚊子的经历揭示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在寓言中,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这展示了蚊子的机智灵活以及它能够扬长避短的能力。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宋国富人的表现,讽刺了那些因对事物的看法、态度不同而产生的错误结论。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事物的好坏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坏事可能转化为好事。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的大致内容。
这些寓言故事都以假托的故事寄寓了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栏目导航
塞翁失马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 家思想集大成者。出身韩家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卿。韩非 所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韩非 眼见韩国政治腐败,改革不力,在强秦进攻面前一再割地 受辱,多次上书韩王,提出修明法度等富国强兵的建议, 但不为韩王所采纳,于是退而著书,写成《孤愤》《五蠹》 《说难》等五十五篇十余万言,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 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滑稽意义的结尾。这与赫耳墨 斯的想象截然相反,给予了盲目自大者以强有力的讽刺。
栏目导航
4.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 蛛网粘住了。 【品析】
“又吹着喇叭”的蚊子在炫耀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因为骄傲而忘乎所以,结果粘在蜘蛛网上。
5. “不筑,必将有盗。” 【品析】
栏目导航
蚊子和狮子
本文选自《伊索寓言》,尽管也有讽刺意味,但更侧重 在引起人们的深思。该寓言通过大起大落的情节,借蚊子因 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因而在与狮子交战中取胜。却因被 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终被蜘蛛捕食的故事,从一个极 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实在发人思考。这篇文章分为两部 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蚊子战胜了狮子,以及得胜后忘乎所以, 但最终落在蜘蛛网中。第二部分点明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 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大胆妄为。
栏目导航
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编者加的。 《塞翁失马》这则有名的寓言主要通过运用一连串的事实来 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的关系,教育人们看待事物要持辩 证的态度,懂得努力将坏事变为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总结:《寓言四则》学习的重点是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 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学习的难点是联系 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22 寓言四则

22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

寓言四则注音版原文摘要: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2.蚊子和狮子3.智子疑邻4.塞翁失马正文: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希腊神话中的信使神,一日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两个银元。
”赫耳墨斯不解,为何自己的雕像价格反而低于赫拉。
雕像者解释道:“因为赫拉是女神,而你是个男同性恋者,人们更喜欢女性。
”赫耳墨斯听后,默默离开了店。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尊敬的并非真实价值,而是表面的光鲜。
二、蚊子和狮子一只蚊子叮咬了一只狮子,狮子觉得疼痛,便去抓蚊子。
可是蚊子轻盈敏捷,始终躲过狮子的攻击。
最后,狮子累了,放弃了追逐。
蚊子得意的说:“看,我战胜了狮子。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以小博大,有时候胜利并非真实实力,而是借助敌人的弱点。
三、智子疑邻有一个智者,怀疑自己的邻居偷了他的斧头。
于是,他观察邻居的行为,却发现邻居并无偷窃之举。
最后,智者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他的斧头其实就在家里。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疑心生暗鬼,不要因为怀疑而影响人际关系。
四、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老人失去马匹的故事。
虽然起初他为此感到忧虑,但后来马匹回来了,还带来了另一匹良驹。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其因果,有时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其实暗藏幸运。
通过这四则寓言,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人生哲理。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七年级上册22课《寓言四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22课《寓言四则》的笔记一、主题:这四则寓言分别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产生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
二、主要情节: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问雕像者自己的价值。
雕像者说:“如果你当宙斯的一半,一个银圆;如果你当普罗米修斯,定价两银圆。
”赫尔墨斯听后,十分不快,觉得自己被低估了。
2.《蚊子和狮子》:蚊子向狮子挑战,它吹着喇叭飞到狮子面前,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蚊子战胜了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临死前它感叹:“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3.《智子疑邻》:宋国有一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必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来了盗贼,富人十分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4.《塞翁失马》: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老翁不小心骑马摔断了腿,邻居们都来慰问。
老翁却说:“这未必是坏事。
”过了不久,老翁的儿子得到一匹好马,但不久在野外死去。
邻居都来安慰老翁,老翁却说:“这也许是好事。
”后来长城一带爆发战争,其他人都死了,只有老翁幸免于难。
三、寓意: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自大和骄傲自满。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可能过高,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
2.《蚊子和狮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
3.《智子疑邻》: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偏见而失去客观判断力。
我们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偏见而影响我们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导入新课在本单元,我们已经阅读到文章有童话、诗歌、神话,今天,我们要阅读到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寓言。
寓言有何特点?说说看。
示例:(1)故事很短;(2)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3)多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4)具有讽刺意味;(5)说明了一个道理;(6)目的是给人们某种警示;(7)用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讲一个深刻的道理;等等。
寓言即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篇幅简短,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哲理性和劝喻性。
简言之,寓言即寓“意”于“言”。
“意”就是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而“言”则是那个假托的故事。
二、简介伊索和《伊索寓言》1.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2.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1.人物介绍宙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妇女的保护神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雕像者:凡间的商人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财神爷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故事(言):赫尔墨斯——问自己雕像的价格寓意(意):讽刺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3.在文中圈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赫尔墨斯为什么要问自己雕像价格?——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如何问价?——化作凡人、先问宙斯、再问赫拉、最后问自己(3)他问价的结果如何?——算饶头,白送。
过渡:这则寓言非常短小,统共不足两百字,没有阔大的篇幅,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没有众多的人物,但一些细节的生动点染却让讽刺的效果达到极致。
四、品读细节,感受讽刺1.整个故事中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请你试着找一找。
(1)品析赫尔墨斯的“想”:对比第1想:原文: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改文:想知道他在人间是否受到尊重。
第2想:原文: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改文:心想……人们对他也许会更尊重些吧通过对比阅读,就会发现赫尔墨斯一开始就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他似乎对于自己的受尊重毫不怀疑,只是不确定这种尊重大到何种程度,因而要到人间做一次验证,一个“想知道”让他的人间之行充满了目的性,“多大的尊重”则大大拔高了他的自我期许,将其内心的自视甚高渲染到极致,一个自负者的形象豁然而出。
第2处的“想”,改文与原文相较,推测代替了确定,原文中的“会更尊重些”将赫尔墨斯的极高的自我认定表达得斩钉截铁:我是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没有丝毫的理由不尊重我!将他的盲目自大渲染到极致。
(2)品析赫尔墨斯的“问”、“笑”:第1问: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第2问: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第3问:这个值多少钱?第1问:先问价众神之王更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同时不直接问自己的价格也是为了避免不合己意的尴尬。
第2问:为宙斯的价格不过尔尔而有轻慢意,为自己的价格将有极大的机会超过宙斯而窃喜。
接下来问价赫拉更是颇具野心:众神之王的价格不过一个银元,那么他的老婆的价格应该也不会高,这样自己的价格就更有可能远超他们。
于是不禁而“笑”。
一个“笑”字,赫尔墨斯的虚荣自负之心自然而出。
第3问:增加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想”的内容。
等着瞧吧!看看我的雕像的价格!肯定比宙斯他们的高得多呀!似乎胜券在握,狂妄至极!三次发问,一问宙斯,二问赫拉,三问自己——所参照者均为重量级之神,自视甚高;曲折铺垫,自我期许愈来愈高。
2.小结:综上所述,这一则寓言看似短小,然而从细节处玩味,韵味颇丰。
二“想”三“问”一“笑”,几个细节活画出一个极为自负、盲目自信、自视甚高、虚荣无比的赫尔墨斯。
而赫尔墨斯无限膨胀的自我期许和自我认定在最后与雕像者漫不经心的回答形成巨大反差,自视甚高对应的却是一钱不值!抬得愈高,跌得愈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
五、多元思考,丰富寓意伊索寓言的特点:在寓言的最后言明寓意,这是编者添加的,是编者对寓意的解读,那么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删除寓言结尾的寓意,根据自己的理解,模仿结尾“这个故事适用于的人”,或者运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句式,重新拟写寓意。
明确: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1.人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地位和价值2.过高地看待自己,往往失望更大3.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蚊子和狮子一、整体感知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明确:故事由两部分组成:先写蚊子进攻并战胜了狮子及其获胜的原因;后写蚊子误触蜘蛛网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二、探究质疑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
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不料”。
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至死不悟。
3.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智者必胜4.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
——骄兵必败三、归纳总结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哪些道理?教师引导: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懂得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现在,大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从中又得到了怎样的启发?(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自信勇敢,用智慧战胜对方;在胜利面前,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四、发挥联想和想象,编写寓言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2.千钧一发之际,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死里逃生,这之后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发挥想象,续写这个寓言故事以上两题内容,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要求:(1)寓言故事要与寓意吻合;(2)通过细节、用词等凸显讽刺效果;(3)对人们有警示、劝喻的力量。
穿井得一人一、新课导入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选自《吕氏春秋》的文章《穿井得一人》。
二、作者介绍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撰写的。
全书26卷,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
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
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
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三、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
由故事部分和议论部分组成。
开端: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
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发展: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结局: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四、再读课文,讨论质疑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布,说话、用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五、深入探究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由这句俗语,让人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成语故事——杞人忧天二、作家作品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翻译课文1.学生小组合作翻译。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故事起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故事发展: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故事结尾: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如何开导他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1)晓之者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晓之者曰: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4.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四、深入探究1.“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本文的寓意是什么?比喻那些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本文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2.《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示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