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教案 教案课程

合集下载

童声合唱教案教案课程

童声合唱教案教案课程

童声合唱教案教案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育与童声合唱》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童声合唱的基础知识、合唱技巧训练、团队协作与表现力培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掌握合唱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声合唱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增强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2. 通过合唱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音准、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表现。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音乐表现力和舞台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合唱中的音准、节奏、音色统一,以及团队协作的默契。

教学重点:正确的发声方法、合唱技巧训练、团队协作与音乐表现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乐教材、合唱谱、音响设备、指挥棒。

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笔、合唱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钢琴演奏一段童声合唱曲目,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童声合唱的定义、特点、分类,让学生对童声合唱有全面的认识。

3. 合唱技巧训练(20分钟)(1)发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共鸣、咬字等发声技巧。

(2)音准、节奏、音色训练:通过钢琴伴奏,进行视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和音色表现。

4. 团队协作与表现力培养(10分钟)(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舞台表现:指导学生进行舞台动作、表情练习,提高音乐表现力。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选取一首童声合唱曲目,进行例题讲解,分析合唱中的难点和技巧。

(2)学生跟随钢琴伴奏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童声合唱的定义、特点、分类。

2. 正确的发声方法。

3. 合唱技巧训练要点。

4. 团队协作与音乐表现力培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童声合唱曲目,进行家庭练习。

幼儿园音乐教案——童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幼儿园音乐教案——童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幼儿园音乐教案——童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教学主题童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 完成一首童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2. 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3. 增强幼儿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歌曲的发音;2. 歌曲的节奏;3. 歌曲的动作;4. 意见的表达。

教育原则1. 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2. 鼓励幼儿的多样性和创新性;3. 联想幼儿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1. 唱一个好听的民族唱《我和我的祖国》,引起幼儿的兴趣;2. 借助图片、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猎奇心。

第二步:学习歌曲(15分钟)1. 播放歌曲,让幼儿跟着唱;2. 教授歌曲的发音和节奏;3. 指导幼儿进行简单动作并练习。

第三步:分组实践(15分钟)1. 把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协作;2. 指导他们以团队的形式练习歌曲;3.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合声和节奏方式。

第四步:分享展示(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表演他们的歌曲版本;2.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表达他们的自我;3. 提供反馈和肯定,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 问幼儿他们对这首歌曲的看法;2. 总结幼儿学习的成果和创造力;3. 引导幼儿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

教学方式1. 演唱 + 动作;2. 小组讨论 + 表演;3. 师生互动 + 自我表达。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演效果;2. 案例练习和演唱效果;3. 班级讨论和表述效果。

教学延伸1. 推荐其他国歌唱法,鼓励幼儿多样化音乐表达;2. 制作图文轮播,展现祖国的各种风貌、人物、文化等;3. 邀请当地的民族音乐家为班级进行讲座和演讲。

教学资源1. 《我和我的祖国》试听录音;2. 图片、视频、图表等多媒体资源;3. 乐器、麦克风、音响设备等场所设备。

教学反馈1. 幼儿的表演和创造效果;2. 幼儿的反馈和回应效果;3. 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效果。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材》的第三章“节奏与音准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节奏的识别与练习、音阶的认识与演唱、合唱歌曲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节奏的识别与运用,提高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准确演唱音阶的能力,增强音乐音准感。

3. 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2. 教学重点:合唱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学具:合唱歌曲乐谱、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奏。

2. 节奏训练(10分钟)a. 讲解基础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敲击卡片。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c. 选取一首简短的歌曲,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音阶训练(10分钟)a. 讲解音阶,引导学生认识音名、唱名。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c. 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合唱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合唱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音准、情感。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c. 全班合唱,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合唱歌曲。

b.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c. 全班合唱,展示成果。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c. 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基础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黑板右侧:合唱歌曲乐谱、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合唱歌曲《童年》。

2. 答案:完成歌曲的演唱,注意节奏、音准、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童声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

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歌唱与表达”单元,具体涉及第三章第二节“合唱艺术”。

详细内容包括童声合唱的基础知识,如音域、音色、声部的认知,以及合唱技巧的初步掌握。

着重学习《童年》与《我们的田野》两首歌曲,分析其旋律、节奏与和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了解合唱的声部组成。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合唱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音乐审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声合唱的基础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等。

难点:声部之间的协调与融合,以及音色的统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合唱谱。

学具:音乐课本、笔、合唱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童声合唱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童声合唱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放牛班的春天》片段,让学生谈谈感受。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音域、音色等,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

解释童声合唱的定义,阐述音域、音色等要素。

3. 歌曲学习(10分钟):学习《童年》与《我们的田野》,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

分组讨论歌曲的旋律走向,进行节奏练习。

教唱歌曲,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呼吸等技巧。

4. 合唱实践(10分钟):将学生分成高低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习。

分别练习两个声部,注意音准、音色的统一。

合并练习,引导学生注意声部间的协调与融合。

学生代表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给出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音域、音色等。

2. 《童年》与《我们的田野》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

3. 合唱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节奏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童年》与《我们的田野》,注意声部间的协调与音色统一。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注意合唱技巧的运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童声合唱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童声合唱《新编“九一八”小调》-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童声合唱《新编“九一八”小调》-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童声合唱《新编“九一八”小调》-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新编“九一八”小调》的歌曲背景和含义。

2.掌握曲调和歌词,能够清晰、准确地唱出歌曲。

3.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发掘学生音乐素养。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演唱时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演出。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常识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演唱。

2.学生合作和配合能力的强化,以确保演出的成功完成。

三、教学方法1.讲授和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课堂内容。

2.声乐教学和团队演唱的练习,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组织演出。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歌曲背景1.老师通过简要讲述,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其背景。

2.介绍歌曲的含义和时代背景,以便提高学生唱歌的情感。

3.介绍曲调和歌词,并让学生跟唱DEMO,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音乐性。

第二步:声乐教学和练习1.教师可以为学生演唱整首歌曲,并逐字逐句地解释歌词的含义和发音的注意点。

2.演示每个音调的唱法,并让学生跟唱,以加强声乐的练习和技巧的掌握。

3.让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唱歌,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配合,增强各个小组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第三步:集体演唱和评估1.让每个小组进行一次集体演唱,并由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估。

2.在演唱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并互相鼓励和激励,强化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后续1.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演唱作品上传到网络上,并发表评论和反馈,以便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中选出优秀的演唱团队,并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个人和团队能力。

2024年童声合唱教案教案课程

2024年童声合唱教案教案课程

2024年童声合唱教案教案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教学指导》教材第四章《和声之美》,详细内容包括:和声的基础理论知识,童声合唱中的和声应用,经典和声案例分析,以及合唱中的音色融合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和声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分辨和声中的各个声部。

2. 培养学生运用和声进行合唱的能力,提高合唱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声的运用和音色融合技巧。

教学重点:和声基础理论知识,合唱中的声部协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合唱谱、多媒体设备。

学具:合唱谱、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经典童声合唱视频,让学生感受和声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和声的基础知识,如和声的构成、各个声部的特点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经典和声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声在实际合唱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和声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声部协调。

5. 合唱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教师现场指导,纠正合唱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和声基础理论知识框架2. 经典和声案例分析3. 合唱中的声部协调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童声合唱作品中的和声运用,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童声合唱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推荐学生观看和声教学视频,深入学习和声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和声的运用和音色融合技巧。

2.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和声案例。

3. 合唱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

4. 作业设计:分析童声合唱作品中的和声运用。

一、和声的运用和音色融合技巧1. 和声基础知识:教师应详细讲解和声的构成、各个声部的特点,使学生掌握和声的基本原理。

2. 声部协调:在合唱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各声部的音量、音色平衡,指导学生进行调整,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童声合唱教案

童声合唱教案

童声合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习童声合唱的基本唱法和技巧;3.掌握童声合唱的基本演唱方法和表现技巧;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童声合唱是指由儿童组成的合唱团体演唱的音乐作品。

童声合唱的特点是声音纯净、清澈、明亮,具有天真、纯洁、活泼、灵动的特点,能够表现出儿童的天性和特点。

2. 童声合唱的基本唱法和技巧童声合唱的基本唱法和技巧包括:1.声音的发声和控制:要求儿童唱出纯净、清澈、明亮的声音,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2.声音的调节和协调:要求儿童能够掌握音高、音色、音量等方面的调节和协调技巧;3.声音的表现和情感:要求儿童能够通过声音表现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童声合唱的基本演唱方法和表现技巧童声合唱的基本演唱方法和表现技巧包括:1.合唱的基本技巧:要求儿童能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如节奏、和声、合唱的分声部等;2.音乐的表现技巧:要求儿童能够通过音乐的表现技巧,如音乐的速度、音量、音色、音高等方面的变化,表现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舞台表现技巧:要求儿童能够在舞台上掌握基本的舞台表现技巧,如站姿、动作、面部表情等,以提高演唱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过程1. 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教师简要介绍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播放一些童声合唱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声合唱的特点和魅力。

2. 童声合唱的基本唱法和技巧1.教师讲解童声合唱的基本唱法和技巧;2.给学生演示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3.让学生练习发声和呼吸技巧,纠正不正确的唱法。

3. 童声合唱的基本演唱方法和表现技巧1.教师讲解童声合唱的基本演唱方法和表现技巧;2.给学生演示合唱的基本技巧,如节奏、和声、合唱的分声部等;3.让学生练习合唱的基本技巧,纠正不正确的唱法;4.教师讲解音乐的表现技巧,如音乐的速度、音量、音色、音高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5.让学生练习音乐的表现技巧,提高演唱的艺术效果;6.教师讲解舞台表现技巧,如站姿、动作、面部表情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台表现技巧。

童声合唱教案 教案课程

童声合唱教案 教案课程

童声合唱教案 教案课程《童声合唱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发声、呼吸、共鸣等。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包括节奏感、音准感、和声感等。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合唱中保持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对合唱有初步的了解。

演示法:通过演示合唱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合唱的要领。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合唱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合唱的能力。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合唱音乐,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提问学生对合唱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合唱的特点和意义。

讲授新课讲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合唱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介绍合唱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发声、呼吸、共鸣、音准、节奏感等。

让学生进行发声和呼吸的练习,掌握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方法。

让学生进行音准和节奏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演示法教师示范合唱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合唱的要领。

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合唱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合唱的能力。

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分析优秀合唱作品的特点和优点,学习借鉴优秀合唱作品的经验和方法。

1. 2. 3. 1. 2. 1. 2. 3. 4. 1. ◦ ◦ 2. ◦ ◦ ◦ ◦ 3. ◦ ◦ 4. ◦ ◦ 5. ◦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及合唱的能力和表现力。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 呼吸及发声训练:
1、慢吸慢呼
吸气时,口鼻同时打开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 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2、快吸慢呼
鼻和嘴同时快速把气吸进来,好像闻到 香甜可口的美味一样,然后享受美味佳肴一 样缓缓呼出。
3、快吸快呼
鼻和嘴并用,快速把气吸进来,快速呼出。
15 55 ︱ 54 32 ︱ 10 0 ‖ lili lili lili lili li
期待
童声合唱的训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且环
环相扣,用一节课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展示
的只是童声合唱训练的一个过程。童声合唱的使命
不仅在于声乐的训练和声部的和谐,更重要的是要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思,加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
童声合唱将会被更多的同学接受和喜欢,童声合唱
之花定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童声发声的原则
第一、“头声发声”。
第二、 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第一位。
第三、 训练儿童歌唱发声,采用大致从小字二组D 音开始的下行音阶,这是掌握头声发声要领的捷径 。
二、儿童歌唱的两种状态
纯净、优美、轻松,不费劲,显得轻松自如。
使劲喊叫,声音难听,不统一,杂、乱,没有美感。
三、呼吸
记住发声三要素:呼吸是基础,打 开喉咙是关键,共鸣是灵魂。下面进行几
“小天使”合唱团
童声合唱与展示 于振国
前言
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 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 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童声合唱训练能培 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所以合唱训练不仅要求声部清晰、均衡,而且要 求各声部之间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童声合唱 训练的真正目的。今天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童声 合唱的训练方法。
四、起音
开始发出声音时没有任何杂音,气流的
呼出与发出声音完全同时进行,因而它的音
质是明亮的、稳定的和柔和的,必要时还可Biblioteka 以带一点重音。口型
方向
共鸣
五、美好的声音
童声训练的第一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 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
作品训练:《铃儿响叮当》
铃儿响叮当(经典歌曲)
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出,学生 们请邻居皮尔彭特写了一首新歌,轻快的旋律让孩子们马上就学会了, 这首名为“One Horse Open Sleigh”的歌一经演唱就引起了轰动,并 很快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两年后,这首歌再度公开发 表,正式命名为Jingle Bells(The One Horse Open Slei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