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2、通过聆听、体验、演唱、自主学习等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唱能力,感受二声部的均衡和和谐。

3、把握歌曲中的力度,并能用歌声表现不同力度,可以有感情的、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卢沟谣》。

教学重、难点:1、把握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中力度和速度的变化。

2、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二声部,并保持两个声部的和谐和均衡。

教学过程:发声训练一、导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为了让我们的歌声听起来更加悦耳动听,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训练!身坐正,腰挺直,肩膀打开,深呼吸从哪里叹气就从哪里吸气,感受腰腹部控制的力量。

接下来请用“u”来模唱!(生模唱)。

保持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一样松弛,轻声,位置要高一点,仿佛从眉心处发出来,气息保持,稳定,延长8拍半。

你们知道吗?这两句旋律啊合在一起就是合唱的两个声部。

现在我们分为两个小组,一起来试着合唱一下,一定要看清楚老师的手势。

(生模仿体验、演唱。

)二、新授歌曲1、大家不仅齐唱得好,合唱的也很好,下面咱们来听一首歌曲,你来判断一下这是一首齐唱歌曲还是合唱歌曲呢?生:聆听(回答)师:对,这首歌曲是一首童声合唱曲(板书),它的名字叫《卢沟谣》(板书),同学们,你们去过卢沟桥吗?下面让我们走进卢沟桥,一睹它的风采。

师解说:卢沟桥位于北京丰台区的永定河上,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我们的战士们奋起抵抗,抗日军队在这里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这在我国的历史当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这里还是燕京八大景色之一,古时乾隆皇帝于秋日路过此地,遇此美景曾赋诗一首,并题名“卢沟晓月”四字立于桥头。

2、师:感受了卢沟桥别样的魅力,以后有机会大家可以去那里更深入的了解它。

请大家再次用心聆听歌曲,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它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生:聆听(回答)师:大家的音乐感受能力真强。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感受其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2. 学会演唱《卢沟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卢沟谣》,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卢沟谣》的词曲特点及历史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分析。

3. 学唱《卢沟谣》,包括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指导。

4.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音乐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卢沟谣》,了解其历史背景,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表情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词曲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演唱《卢沟谣》,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纠正发音、音准、节奏等问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卢沟谣》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卢沟谣》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词曲特点,分析旋律、节奏、歌词。

3. 学唱歌曲:从简单旋律开始,逐步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表情。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观摩、交流、纠正。

5. 集体练习: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6.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下演唱《卢沟谣》,感受爱国主义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卢沟谣》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卢沟谣》,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练习、表演等。

2. 歌唱技巧:评估学生在学唱《卢沟谣》过程中的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课堂表现等,评价其对《卢沟谣》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卢沟谣》歌咏比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3

小学音乐《卢沟谣》教案3

《卢沟谣》教案【课程分析】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

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

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学情分析】合唱队员选的都是3-6年级的学生,在合唱的前三节课,已经教了他们认识简谱,并且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发声。

在音乐的节奏和音准上,学生是没有问题的。

《卢沟谣》是一首F 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

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

曲调清新、悠扬。

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学法设计】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然后播放音乐3-4遍,让学生拿着简谱一边听一边读歌词,慢慢进行哼唱,然后跟着老师逐句逐句唱,连起来,最后,在部分歌词的地方加上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划一。

【学习目标】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童声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范文

童声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范文

童声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童声合唱《卢沟谣》的曲调和歌词;2.了解《卢沟谣》的背景故事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童声合唱《卢沟谣》的歌曲;2.了解《卢沟谣》的背景故事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2.教学课件;3.小黑板;4.《卢沟谣》歌曲和歌词。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小提琴演奏《卢沟谣》的曲调,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卢沟谣》是什么吗?请大胆猜测。

”让学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步骤二:介绍《卢沟谣》(10分钟)1.通过课件和故事背景简介,向学生介绍《卢沟谣》的背景故事: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西郊卢沟桥曾经流传的一首童谣,这首童谣很快流行开来,成为了那个时代孩子们儿时的记忆;2.向学生解释《卢沟谣》的意义:通过这首童谣,我们了解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对生活、对爱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步骤三:学习《卢沟谣》歌曲(20分钟)1.向学生展示《卢沟谣》的歌词,并逐句解释每句歌词的含义;2.播放《卢沟谣》的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唱歌;3.分角色学唱: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通过模仿录音中的不同角色,练习童声合唱的技巧和表现力;4.合唱演练:让学生整体合唱《卢沟谣》,并指导学生注意节奏、音准、声音的饱满和悦耳程度。

步骤四:表演和反馈(15分钟)1.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班级表演形式,例如,诗朗诵、舞蹈、乐器伴奏等;2.每个小组或个人表演结束后,进行现场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肯定。

步骤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反馈,以及对于音乐和美的理解;3.展示其他类似主题的合唱作品,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童声合唱《卢沟谣》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和意义,并通过合唱演练和班级表演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儿童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

儿童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

儿童合唱《卢沟谣》教学设计导语:《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 会唱并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能够为歌曲分段,了解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1. 用不同的情绪表现歌曲不同的段落。

2. 能运用“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高音比较多,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竖笛。

教学过程一、音乐律动进教室随音乐《卢沟谣》进教室,同时播放“卢沟桥”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导入刚才我们看到的地方是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卢沟桥的歌曲《卢沟谣》。

三、新授1、初听歌曲(视频1)歌曲情绪如何?歌中描写的卢沟桥是什么看样子的?2、认识卢沟桥(现实中的卢沟桥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视频2)3、复听歌曲就让我们再来聆听一次歌曲,你是否听出了卢沟桥的秘密呢?(歌曲录音)根据故事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4、配音乐朗读歌词(伴奏音乐)第一段5、填词演唱先找音乐符号——板书总结力度、速度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听听老师在音乐符号的地方怎么唱的,生轻声跟唱。

6、生演唱第一段,先发声练习——渐强师画旋律线“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7、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8、你们的歌声真美,卢沟桥的美被大家完全展现出来了。

但,就是这么美的卢沟桥,在1937年的7月7日,彻底的变了。

(视频2)看了这段历史,你的心情怎样?所以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第二段?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生跟唱9、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

唱之前理顺音乐记号,力度、速度,并让生掌握反复记号(板书)比较两段的结束句: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10、讲解结束句并整理歌曲结构:A——B——B——结束句11、完整演唱四、音乐拓展1、了解《卢沟谣》这首作品。

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卢沟谣》,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2、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唱传达出对历史的铭记和对祖国的热爱。

2、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度音程的音准把握。

歌曲中强弱变化的处理,以及如何通过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感起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音乐要素等。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演唱水平。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卢沟桥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提问学生对卢沟桥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2、歌曲欣赏播放歌曲《卢沟谣》,让学生初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边听边看歌词,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歌曲学唱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注意倾听教师的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

逐句教唱歌曲,重点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特别是八度音程的音准。

让学生跟随钢琴轻声哼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歌曲处理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强弱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声音表现出这种变化。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感的变化。

强调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来演唱歌曲。

5、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卢沟谣》,如舞蹈、朗诵等。

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表现,其他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对卢沟桥历史的了解。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卢沟谣》的歌词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卢沟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介绍。

2. 《卢沟谣》的歌词和旋律学习。

3. 合唱《卢沟谣》的技巧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卢沟谣》的歌词和旋律,能够进行合唱。

2. 难点:合唱时的音准、节奏和团结协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卢沟谣》的歌词和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3.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卢沟谣》的歌词和旋律,加强音准和节奏的练习。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

3. 家长教育孩子珍惜和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合唱效果:评估学生在合唱《卢沟谣》时的音准、节奏和整体表现。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复习和实践情况,了解家长参与度。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

2. 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卢沟谣》的历史背景、歌词、旋律等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卢沟谣》歌曲,帮助学生学习合唱。

3.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回家后的复习和实践。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学习歌词和旋律。

2. 第二周: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范文

小学《卢沟谣》音乐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卢沟谣》的歌词,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通过学习《卢沟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卢沟谣》的歌词,掌握唱歌技巧,了解歌曲背景。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旋律的把握,情感的融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卢沟谣》歌谱、音响设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水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卢沟谣》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卢沟谣》的歌词,注意音准、节奏的把握。

3. 分析歌曲:教师讲解《卢沟谣》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4. 唱歌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唱歌练习,重点关注音准、节奏、旋律的准确性。

5. 情感融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唱歌《卢沟谣》,加强音准、节奏、旋律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3. 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卢沟谣》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以及唱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唱歌视频、家长签字和感悟文章。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互相学习、进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卢沟谣》的歌唱比赛,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

2. 邀请家长参加歌唱比赛,增进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开展《卢沟谣》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谣》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

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

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学法设计】
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在描述什么历史故事和背景,然后播放音乐3-4遍,让学生拿着简谱一边听一边读歌词,慢慢进行哼唱,然后跟着老师逐句逐句唱,连起来,最后,在部分歌词的地方加上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划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流程】
1.导课:讲故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很好听的很特别的歌曲,但是呢,学这首歌之前,让我们来听一段历史故事。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
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聆听,来了解我国七七事变历史,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简要实录:同学们个个严肃认真,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有个别同学向我提问关于日本侵华的事情。


2.欣赏歌曲《卢沟谣》(播放三遍)
第一遍:不带任何问题的欣赏
第二遍:
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看着你们手中的谱子,可以跟着念歌词。

通过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体会一下这首歌曲的内容。

第三遍:试着跟着音乐唱
(设计意图:学习唱歌必须得完整的欣赏一遍,并且能够理解歌词,读懂歌词,因此让学生重复听,对学这首曲子有很大帮助。


(简要实录: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并且学得很快,第二遍就有人能跟着哼唱了。


3.发声训练
① 1 - 3 -- /5 - 3 - / 1 - - - //
哼鸣
② 1 - 7 6 / 5 4 3 2 / 1 - 3 5 / 1 - - -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
(设计意图:听完了大家就该开始唱了,在唱歌之前一定要开开嗓,热热身,进行准备训练。


(简要实录:在发声训练中,同学们一个个逐渐进入状态,声音越来越整齐悠扬。


4. 学唱卢沟谣
学唱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以及刚开始音的跨度很大,从5到高一个八度的5,注意真假声的转换,这些在教师教唱的过程中穿插进行。

5. 同学们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那么我们要在唱这首歌的基础上,加上几个动作。

①歌词:写江山
②歌词:浴血战
③歌词:中国人,意志坚
这三个地方,我们要加上三个动作。

6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卢沟桥代表了中国精神,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文明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代的中国人,坚韧不屈,奋勇前进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