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复习参考题

合集下载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课后练习和习题汇总(附答案)目录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小结复习参考题1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练习1.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与定点A,B等距离的点;【答案解析】:是集合,因为这些点有确定性.(2)高中学生中的游泳能手.【答案解析】:不是,因为是否能手没有客观性,不好确定.2.用符号“∈”或“∉”填空:0___ N; -3___ N; 0.5__Z; √2__z; ⅓__Q; π__R.【答案解析】:根据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即可判断.0是自然数,则0∈N ;-3不是自然数,则-3∉N ; 0.5,√2 不是整数,则0.5∉Z,√2∉Z;⅓是有理数,则⅓∈Q ;π 是无理数,则π∈R故答案为:(1)∈;(2)∉ ;(3)∉ ;(4)∉ ;(5)∈ ;(6)∈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x²-9=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3, 3}.(2)一次函数y=x+3与y=-2x+6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 {(1, 4)}.(3)不等式4x- 5<3的解集.【答案解析】:{x | x<2}.习题1.1一、复习巩固1.用符号“∈”或“∉”填空:(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 A,美国____A,印度____A,英国____ A;【答案解析】: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2)若A={x|x²=x},则-1____A;【答案解析】:A={x|x²=x}={0, 1},则-1∉A.(3)若B={x|x²+x-6=0},则3____B;【答案解析】:若B={x|x²+x-6=0}={x|(x+3)(x-2)=0}={-3,2},则3∉B; (4)若C={x∈N|1≤x≤10},则8____C, 9.1____C.【答案解析】:若C={x∈N|1≤x≤10}={1, 2, 3,4,5, 6,7, 8,9,10},则8∈C, 9.1∉C.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答案解析】: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有4个:2,3,4,5,所以集合为{2,3,4,5}.(2) A={x|(x-1)(x +2)=0};【答案解析】:(x- 1)(x+2)=0的解为x=1或x=-2,所以集合为{1, -2}.(3) B={x∈Z|-3<2x-1<3}.【答案解析】:由-3<2x-1<3,得-1<x<2.又因为x∈Z,所以x=0.或x=1,所以集合为{0,1}.二、综合运用3.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1) {2,4,6,8, 10};【答案解析】:{x |x=2k, k=1, 2, 3, 4, 5}.(2)由1,2,3这三个数字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一切自然数;【答案解析】:{1, 2, 3, 12, 21, 13, 31, 23, 32, 123, 132, 213, 231, 312, 321}.(3) {x∈N|3<x<7};【答案解析】:{4, 5, 6}.(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答案解析】:{指南针,活字印刷,造纸术,火药}.4.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y=x²-4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 {y | y≥-4}.(2)反比例函数y=2/x的自变量组成的集合;【答案解析】:{x | x≠0}.(3)不等式3x≥4- 2x的解集.【答案解析】:{x |x≥4/5}.三、拓广探索5.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于19 世纪末创立的.当时,康托尔在解决涉及无限量研究的数学问题时,越过“数集”限制,提出了一般性的“集合”概念.关于集合论,希尔伯特赞誉其为“数学思想的惊人的产物,在纯粹理性的范畴中人类活动的最美的表现之一”,罗素描述其为“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伟大的工作”.请你查阅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报告阐述你对这些评价的认识.【答案解析】:略.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1.写出集合{a, b,c}的所有子集.【答案解析】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a}, {b}, {c};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a, b}, {a,c}, {b, c};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 {a, b, c};综上,可得集合{a,b, c}的所有子集有: 0, {a}, {b}, {c}, {a, b}, {a,c}, {b, c}, {a, b, c}.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a__ {a,b,c}; (2) 0__ {x|x²=0};(3) B___ {x∈R|x²+1=0}; (4) {0,1}___N(5) {0}___ {x|x²=x}; (6) {2, 1}___{x|x²-3x+2=0}.【答案解析】:(1)∈;(2)=;(3)=;(4)⊆;(5)⊆;(6)=.3.判断下列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 A={x|x<0}, B={x|x<l};(2) A={x|x=3k,k∈N},B={x|x=6z,z∈N};(3) A={x∈N₋|x是4与10的公倍数},B={x|x=20m, m∈N₊}.【答案解析】:⫋A B B A A=B习题1.2一、复习巩固1.选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若集合A={x|2x-3<3x}, B={x|x≥2},则-4___B,-3___ A, {2}___B,B___ A;【答案解析】:∵集合A= {x|2x-3< 3x}= {x|x>-3},B = {x|x≥2},则∴-4∉B,-3∉A,{2}B,B A.故答案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典型习题——第二部分-函数(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典型习题——第二部分-函数(含答案)

2015-2016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与典型例题人教数学必修一 第二部分 函数1、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判断相同函数3、分段函数4、奇偶性5、单调性1.定义域 值域(最值) 1.函数()()3log 3f x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2()log (23)f x x x 的定义域是( )(A) [3,1] (B) (3,1) (C) (,3][1,)-∞-+∞ (D) (,3)(1,)-∞-+∞3.2()23,(1,3]f x x x x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函数21()2f x x x a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1,](1)b b >,求a 、b 的值.2.函数相等步骤:1、看定义域是否相等; 2、看对应关系(解析式)能否化简到相同1.下列哪组是相同函数?2(1)(),()x f x x g x x ==(2)()()f x x g x ==,2(3)()2lg ,()lg f x x g x x ==(4)(),()f x x g x ==3.分段函数基本思路:分段讨论 (1)求值问题1.24(),(5)(1)4xx f x f f x x ⎧<==⎨-≥⎩已知函数则_______________ 2.设函数211()21x x f x x x⎧+≤⎪=⎨>⎪⎩,则=))3((f f ______________(2)解方程1.2log ,11(),()1,12x x f x f x x x >⎧==⎨-≤⎩已知函数则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2.已知⎩⎨⎧>-≤+=)0(2)0(1)(2x x x x x f ,若()10f x =,则x = .(3)解不等式1.21,0(),()1,0x f x f x x x x ⎧>⎪=>⎨⎪≤⎩已知函数则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2.2log ,0(),()023,0x x f x f x x x >⎧=>⎨+≤⎩已知函数则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4)作图、求取值范围(最值)1.24-x ,0()2,012,0x f x x x x ⎧>⎪==⎨⎪-<⎩已知函数.(1)作()f x 的图象;(2)求2(1)f a +,((3))f f 的值;(3)当43x -≤<,求()f x 的取值集合(5)应用题(列式、求最值)1.为方便旅客出行,某旅游点有50辆自行车供租赁使用,管理这些自行车的费用是每日115元.根据经验,若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不超过6元,则自行车可以全部租出;若超过6元,则每超过1元,租不出去的自行车就增加3辆,为了便于结算,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x(元)只取整数,并且要求出租自行车一日的总收入必须高于这一日的管理费用,用y (元)表示出租自行车的日净收入(即一日中出租自行车的总收入减去管理费用后的所得),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及其定义域;(2)试问当每辆自行车的日租金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一日的净收入最多?4.函数的单调性(1)根据图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单调递增:图像上升 单调递减:图像下降 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A .ln(2)y x =+ B.y =.1()2xy = D .1y x x=+2.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为减函数的是( )A .3y x =- B .12y x = C .2y x = D .2log y x =(2)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步骤——取值、作差12()()f x f x -、变形、定号、下结论 1.已知函数11()(0,0)f x a x a x=->>. (1)求证:()f x 在(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2)若()f x 在1[,2]2上的值域是1[,2]2,求a 的值.(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1.2()2(1)2(2]f x x a x =+-+-∞在,上是减函数,则a 的范围是________2.若函数⎪⎩⎪⎨⎧<-≥-=2,1)21(,2,)2()(x x x a x f x 是R 上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2,(-∞B .]813,(-∞ C .)2,0( D .)2,813[3.讨论函数223f(x)x ax =-+在(2,2)-内的单调性(4)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1.()f x 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递增函数,且满足(32)(1)f x f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 B . 2(,1)3 C .2(,)3+∞ D . (1,)+∞ 2.2()[1,1](1)(1)f x f m f m m --<-若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且,求的范围(5)奇偶性、单调性的综合1.奇函数f(x)在[1,3]上为增函数,且有最小值7,则它在[-3,-1]上是____函数,有最___值___. 2.212()(11)()125ax b f x f x +=-=+函数是,上的奇函数,且. (1)确定()f x 的解析式;(2)用定义法证明()f x 在(1,1)-上递增;(3)解不等式(1)()0f t f t -+>.3.f(x)是定义在( 0,+∞)上的增函数,且()()()xf f x f y y=-(1)求f (1)的值.(2)若f (6)= 1,解不等式 f ( x +3 )-f (x1) <2 .5.函数的奇偶性(1)根据图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关于y 轴对称 例: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① y=x ³ ② y=|x|(2)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一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二看()f x -与()f x 的关系1.设函数)(x f 和)(x g 分别是R 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 A .)()(x g x f +是偶函数 B .)()(x g x f -是奇函数 C .)()(x g x f +是偶函数 D .)()(x g x f -是奇函数 2.已知函数()log (1)log (1)(01)a a f x x x a a =+-->≠且 (1)求()f x 的定义域;(2)判断()f x 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期中复习【过关测试】解析版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期中复习【过关测试】解析版

期中复习过关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2题,满分54分,第1∙6题每题4分,第7∙12题每题5分)考生应在答题 纸的相应位置直接填写结果.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全集U = {1,2,3,4,5,6}, A = {2,4,5}, B = {l,2,5},则G(AUB)=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6}【分析】先计算出AU 再利用补集的定义可求出集合C(AUB).【详解】由题意可得AUB = {1,2,4,5},因此,Q r (AUB) = {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并集与补集的运算,解题的关键就是集合并集与补集的定义,考查 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Z 、 ax 2+x-∖(x>2) 2. 函数f(x) = ∖ I Z "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R 上的单调递减函数,则实数Q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x + l(x≤2)1【答案】【分析】根据函数单调性定义,即可求得实数d 的取值范围.Z Xax 2 +x-l(x > 2)【详解】因为函数/(χ) = i Ir 是R 匕的单调递减函数-x + ∖(x≤2) a <0 -丄≤22a4d + 2-l≤-2 + l解不等式组可的≤冷1BIJ a ∈ Y),—一2」所以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根据函数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丁-中档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等式√+6∕Λ-+l≥0对一切Xe(O,I恒成立,则d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分离参数,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X) = -X-丄最大值的问题,则问题得解.[详解】不等式X2 +ax + ∖≥0对一切* 4°弓成立» 等价X—丄対「•一切兀』0丄成立.设fW = -X—丄,则α ≥ /(^)maχ ・X∣λ]为函数/(Λ∙)在区间(°,# I ••是増函数,/ 1A 5 5 S所ma=f - =_亍所以α≥--,所以α的最小值为-巳•\ 2 7 2 2 2故答案为:一一・2【点睛】本题考查由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的问题,属基础题.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正数x,y满足x÷3y = 5x)∖则3x + 4y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答案】51 3试题分析:∙∙∙X + 3y = 5ΛJ ∖x>O.y >0,Λ-+ —= 1,Jy JX3 V 1? V 仲仅际二盏即Z 円时取等号.考点:基本不等式5若不等式曲+&—訂。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练习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练习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练习题高中数学必修1练习题集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例1.用符号和填空。

⑴设集合A是正整数的集合,则0_______A,________A,______A;⑵设集合B是小于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则2______B,1+______B;⑶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A,美国_____A,印度_____A,英国____A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⑴某个单位里的年轻人组成一个集合;⑵1,,,,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⑶由a,b,c组成的集合与b,a,c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例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⑴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A;⑵方程x=x的所有实根组成的集合B;⑶由1~20中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C。

例4.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方程组的解集。

典型例题精析题型一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例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③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的近似值得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A.2B.3C.4D.5题型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与无序性例2.已知x{1,0,x},求实数x的值。

题型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问题1.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集合内例3.设集合A={x∣x=2k,kZ},B={x∣x=2k+1,kZ}。

若aA,bB,试判断a+b与A,B的关系。

2.求集合中的元素例4.数集A满足条件,若aA,则A,(a≠1),若A,求集合中的其他元素。

3.利用元素个数求参数取值问题例5.已知集合A={x∣ax+2x+1=0,aR},⑴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

⑵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题型四列举法表示集合例6.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⑴A={x∣≤2,xZ};⑵B={x∣=0}⑶M={x+y=4,xN,yN}.题型五描述法表示集合例7.⑴已知集合M={xN∣Z},求M;⑵已知集合C={Z∣xN},求C.例8.用描述发表示图(图-8)中阴影部分(含边界)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一练习题(4)函数(含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练习题(4)函数(含详细答案)

• 高中数学必修一复习练习(四)函数班 号 姓名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下列函数中指数函数的个数为( )①y =(12)x -1; ②y =2·3x ; ③y =a x (a >0且a ≠1,x ≥0); ④y =1x ; ⑤y =(12)2x -1.A .1个B .2个C .4个D .5个2.函数y =3x 与y =3-x 的图象关于下列哪条直线对称( )A .x 轴B .y 轴C .直线y =xD .直线y =-x3.若集合M ={y |y =2x ,x ∈R },N ={y |y =x 2,x ∈R },则集合M ,N 的关系为( ) A .M NB . M ⊆NC .N MD .M =N4.已知1>n >m >0,则指数函数①y =m x ,②y =n x 的图象为( )5.若函数y =(2a -1)x 为指数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函数y =a x +1(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________(填点的坐标). 7.已知函数f (x )=a x -1(x ≥0)的图象经过点(2,12),其中a >0且a ≠1.(1)求a 的值; (2)求函数y =f (x )(x ≥0)的值域.8.已知指数函数f (x )=a x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a2,求a 的值.1.若2x +1<1,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1,+∞)C .(0,1)∪(1,+∞)D .(-∞,-1)2.函数y =⎝⎛⎭⎫121-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B .(0,+∞)C .(1,+∞)D .(0,1)3.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12)23<1<(12)13B .(12)13<(12)23<1C .1<(12)13<(12)23D .(12)23<(12)13<14.函数f (x )=2|x |,则f (x )( )A .在R 上是减函数B .在(-∞,0]上是减函数C .在[0,+∞)上是减函数D .在(-∞,+∞)上是增函数 5.方程3x -1=19的解是________.6.已知函数y =(13)x 在[-2,-1]上的最小值是m ,最大值是n ,则m +n 的值为________.7.已知2x ≤(14)x -3,求函数y =(12)x 的值域.8.已知函数f (x )=a 2-3x(a >0,且a ≠1).(1)求该函数的图象恒过的定点坐标; (2)指出该函数的单调性.1.使式子log (x -1)(x 2-1)有意义的x 的值是( ) A .x <-1或x >1 B .x >1且x ≠2 C .x >1D .x ≠22.方程2log 3x =14的解是( )A.33B.3C.19D .93.化简:2lg (lg a 100)2+lg (lg a )的结果是( )A.12B .1C .2D .44.已知2x =3,log 483=y ,则x +2y 的值为( )A .3B .8C .4D .log 485.若log a x =2,log b x =3,log c x =6,则log abc x 的值为________.6.已知x ,y ∈(0,1),若lg x +lg y =lg(x +y ),则lg(1-x )+lg(1-y )=________. 7.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lg12.5-lg 58+lg 12; (2)12lg25+lg2+lg 10+lg(0.01)-1; (3)log 2(log 264).8.方程lg 2x +(lg2+lg3)lg x +lg2lg3=0的两根之积为x 1x 2,求x 1x 2的值.1.下列函数中,定义域相同的一组是( ) A .y =a x 与y =log a x (a >0,a ≠1) B .y =x 与y =x C .y =lg x 与y =lg xD .y =x 2与y =lg x 22.函数y =2+log 2x (x ≥1)的值域为( )A .(2,+∞)B .(-∞,2)C .[2,+∞)D .[3,+∞) 3.函数y =log 12(3x -2)的定义域是( )A .[1,∞)B .(23,+∞)C .[23,1]D .(23,1]4.函数y =lg(x +1)的图象大致是( )5.函数y =log x (2-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6.若a >0且a ≠1,则函数y =log a (x -1)+1的图象恒过定点________. 7.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log 2(4x -3); (2)y =log 5-x (2x -2).8.已知f (x )=log 3x .(1)作出这个函数的图象;(2)当0<a <2时,有f (a )>f (2),利用图象求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选A 由指数函数的定义可判定,只有③正确. 2.B3.选A x ∈R ,y =2x >0,y =x 2≥0,即M ={y |y >0},N ={y |y ≥0},所以M N. 4.选C 由0<m <n <1可知①②应为两条递减曲线,故只可能是选项C 或D , 进而再判断①②与n 和m 的对应关系,判断方法很多,不妨选择特殊点,令x =1, 则①②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m 和n ,由m <n 知选C.5.解析:函数y =(2a -1)x 为指数函数,则2a -1>0且2a -1≠1,∴a >12且a ≠1. 答案:a >12且a ≠16.∵指数函数y =a x 恒过定点(0,1).∴y =a x +1的图象必过点(0,2).答案:(0,2) 7.解:(1)函数图象过点(2,12),所以a 2-1=12,则a =12.(2)f (x )=(12)x -1(x ≥0),由x ≥0得,x -1≥-1,于是0<(12)x -1≤(12)-1=2.所以函数的值域为(0,2]. 8.解:由指数函数的概念知a >0,a ≠1.当a >1时,函数f (x )=a x 在区间[1,2]上是增函数,所以当x =2时,f (x )取最大值a 2,当x =1时,f (x )取最小值a , 由题意得a 2=a +a 2,即a 2=32a ,因为a >1,所以a =32;当0<a <1时,函数f (x )=a x 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同理可以求得a =12.综上可知,a 的值为32或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1.选D 不等式2x +1<1=20,∵y =2x 是增函数,∴x +1<0,即x <-1.2.选A 定义域为R.设u =1-x ,y =⎝⎛⎭⎫12u,∵u =1-x 在R 上为减函数,又∵y =⎝⎛⎭⎫12u在(-∞,+∞)上为减函数,∴y =⎝⎛⎭⎫121-x在(-∞,+∞)上是增函数.3.选D ∵函数y =(12)x 在R 上是减函数,而0<13<23,∴(12)23<(12)13<(12)0,即(12)23<(12)13<1.4.选B ∵y =2x 在R 上递增,而|x |在(-∞,0]上递减,在[0,+∞)是递增,∴f (x )=2|x |在(-∞,0]上递减,在[0,+∞)上递增.5.解析:∵3x -1=19,∴3x -1=3-2,∴x -1=-2,∴x =-1. 答案:-16.解析:函数y =(13)x 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m =(13)-1=3,n =(13)-2=9, ∴m +n =12. 答案:127.解:∵2x ≤(14)x -3,即2x ≤26-2x ,∴x ≤6-2x ,∴x ≤2,∴y = (12)x ≥ (12)2=14,∴函数值域是[14,+∞).8.解:(1)当2-3x =0,即x =23时,a 2-3x =a 0=1. 所以,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23,1)(2)∵u =2-3x 是减函数,∴当0<a <1时,f (x )在R 上是增函数;当a >1时,f (x )在R 上是减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1.选B 由⎩⎪⎨⎪⎧x -1>0,x 2-1>0,x -1≠1,解得x >1且x ≠2.2.选C 由已知得log 3x =-2 ,∴ x =3-2=19.3.选C 由对数运算可知:lg(lg a 100)=lg(100lg a )=2+lg(lg a ),∴原式=2. 4.选A 由2x =3得:x =log 23.∴x +2y =log 23+2log 483=log 23+2log 283log 24=log 23+(3log 22-log 23)=3.5.解析:log a x =1log x a =2,∴log x a =12. 同理log x b =13,log x c =16.log abc x =1log x abc =1log x a +log x b +log x c =1. 答案:16.解析:lg(x +y )=lg x +lg y =lg(xy )⇒x +y =xy ,lg(1-x )+lg(1-y )=lg[(1-x )(1-y )]=lg(1-x -y +xy )=lg1=0. 答案:0 7.解:(1)原式=lg(252×85×12)=lg10=1.(2)原式=lg[2512×2×1012×(10-2)-1]=lg(5×2×1012×102)=lg1072=72.(3)原式=log 2(log 226)=log 26=1+log 23.8.解:因为lg2x +(lg2+lg3)lg x +lg2lg3=(lg x +lg2)(lg x +lg3),所以lg x =-lg2=lg2-1或lg x =-lg3=lg3-1,即x 1=12,x 2=13,所以x 1x 2=16.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C2.选C 当x ≥1时,log 2x ≥0,所以y =2+log 2x ≥2.3.选D 由函数的解析式得log 12(3x -2)≥0=log 121.∴0<3x -2≤1,解得:23<x ≤1.4.选C 当x =0时y =0,而且函数为增函数,可见只有C 符合.5.解析:由对数函数的意义可得⎩⎪⎨⎪⎧2-x >0x >0x ≠1⇒⎩⎪⎨⎪⎧x <2x >0且x ≠1⇒0<x <2且x≠1. 答案:(0,1)∪(1,2)6.解析:当x =2时y =1. 答案:(2,1)7.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须满足:log 2(4x -3)≥0=log 21,⇒1≤ 4x -3⇒x ≥1,∴函数的定义域为[1,+∞).(2)要使函数有意义,须满足⎩⎪⎨⎪⎧2x -2>05-x >05-x ≠1⇒1<x <5且x ≠4. ∴函数的定义域为(1,4)∪(4,5).8.解:(1)作出函数y =log 3x 的图象如图所示.(2)令f (x )=f (2),即log 3x =log 32,解得x =2. 由如图所示的图象知:当0<a <2时,恒有f (a )<f (2). 故当0<a <2时,不存在满足f (a )>f (2)的a 的值.。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检测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检测含答案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复习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2012北京)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A.0B.1C.2D.3考查目的:考查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和数形结合思想.答案:B.解析:(方法1):令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图象,可知它们只有一个交点,∴函数的零点只有一个.(方法2):∵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且,∴函数的零点只有一个.答案选B.2.(2010天津)函数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2,-1)B.(-1,0)C.(0,1)D.(1,2)考查目的:考查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答案:B解析:∵,,∴答案选B.3.(2009福建)若函数的零点与的零点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5,则可以是( ).A. B.C. D.考查目的:考查函数零点的概念和零点存在性定理.答案:A.解析:的零点为,的零点为,的零点为,的零点为.下面估算的零点. ∵,,∴的零点.依题意,函数的零点与的零点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5,∴只有的零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4.在研制某种新型材料过程中,实验人员获得了下列一组实验数据,现准备用下列四个函数中的一个近似地表示这些数据的规律,其中最接近的一个是( ).1.95 3.00 3.94 5.10 6.120.97 1.59 1.98 2.35 2.61A. B. C.D .考查目的:考查几类不同增长类型函数模型与实际问题的拟合程度.答案:D.解析:通过检验可知,只有函数较为接近,故答案选D.5.已知函数,,的零点分别为,,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C. D.考查目的:考查函数零点的定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答案:C.解析:由已知得,,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故答案选C.6.(2010陕西)某学校要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与该班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A. B. C.D.考查目的:考查函数的建模及其实际应用,意在考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B.解析:(方法1):当除以的余数0,1,2,3,4,5,6时,由题设知,且易验证,此时.当除以10的余数为7,8,9时,由题设知,易验证,此时.综上得,必有,故选B.(方法2):依题意知:若,则,由此检验知选项C,D错误.若,则,由此检验知选项A错误.故由排除法知,本题答案应选B.二、填空题7.(2009浙江)某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分为高峰和低谷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时计价.该地区的电网销售电价表如下:高峰时间段用电价格表低谷时间段用电价格表高峰月用电量(单位:千瓦时)高峰电价(单位:元/千瓦时)低谷月用电量(单位:千瓦时)低谷电价(单位:元/千瓦时)50及以下的部分0.56850及以下的部分0.288超过50至200的部分0.598超过50至200的部分0.318超过200的部分0.668超过200的部分0.388若某家庭5月份的高峰时间段用电量为千瓦时,低谷时间段用电量为千瓦时,则按这种计费方式,该家庭本月应付的电费为元(用数字作答).考查目的:考查分段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答案:.解析:该家庭本月应付电费由两部分构成:高峰部分为,低谷部分为,这两部分电费之和为(元).8.(2009山东)若函数有两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考查目的:考查函数零点的定义,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的思想.答案:.解析:设函数和函数,则函数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时,两个函数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题意;当时,∵函数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所过的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定有两个交点,∴实数的取值范围是.9.某电脑公司2012年的各项经营收入中,经营电脑配件的收入为400万元,占全年经营总收入的40%.该公司预计2014年经营总收入要达到1690万元,且计划从2012年到2014年,每年经营总收入的年增长率相同,则2013年预计经营总收入为________万元.考查目的:考查增长率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读题审题能力.答案:1300.解析:设年平均增长率为,则,∴,∴2013年预计经营总收入为×=1300(万元).10.(2010全国I理15改编)若函数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考查目的:考查函数零点的定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和数形结合思想.答案:.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先画函数的图象.当时,,图象的顶点为,与轴交于点(0,-1);当时,,图象的顶点为,与轴交于点(0,-1).是一条与轴平行的直线.当时,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4个交点,即当,函数有四个零点.11.为了预防流感,某段时间学校对教室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设药物开始释放后第小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为毫克.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毫克)与时间(小时)成正比.药物释放完毕后,与的函数关系式为(为常数).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从药物释放开始,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毫克)与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考查目的: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分类讨论思想.答案:.解析:函数图象由一条线段与一段指数函数图象组成,它们的交点为(0.1,1).当时,由(毫克)与时间(小时)成正比设,∴,解得,∴.当时,将(0.1,1)代入得,∴,,∴函数关系式为.。

高中数学必修一练习题(一)集合(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练习题(一)集合(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复习练习(一)班号姓名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Q ,则a∈NB .a∈Z,则a∈NC.x2 -1=0 的解集是{ -1,1} D .以上结论均不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班中年龄较小的同学能够形成一个集合B .由1,2,3 和9,1,4组成的集合不相等C.不超过20 的非负数组成一个集合D .方程x2-4=0 和方程|x-1|=1 的解构成了一个四元集3.用列举法表示{( x,y)|x∈N+,y∈N+,x+y=4} 应为( )A .{(1 ,3),(3,1)}B .{(2 ,2)}C.{(1 ,3),(3,1),(2,2)} D .{(4 ,0),(0,4)}4. 下列命题:(1) 方程x-2+|y+2|=0 的解集为{2 ,-2} ;(2) 集合{ y|y=x2-1,x∈R} 与{ y|y=x-1,x∈R}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是{0 ,1} ;(3) 集合{ x|x-1<0} 与集合{ x|x>a,a∈R} 没有公共元素.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0B .1 C.2 D.35. 对于集合A={ 2,4,6,8},若a∈A,则8-a∈A,则a 的取值构成的集合是.6.定义集合A*B={ x|x=a-b,a∈A,b∈B} ,若A={1 ,2} ,B={0 ,2} ,则A* B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7.若集合A={ -1,2} ,集合B={ x|x2+ax+b=0} ,且A=B,则求实数a,b 的值.8.已知集合A={ a-3,2a-1,a2+1} ,a∈R .(1) 若-3∈A,求实数 a 的值;(2) 当a 为何值时,集合 A 的表示不正确.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0∈{0} ;②? {0} ;③{(0 ,1)} ? {(0 ,1)} ;④{( a,b)} ={( b,a)} .A .1B .2 C.3 D .42.已知集合A={ x|-1<x<2} ,B={ x|0<x<1} ,则( )A .A>B B .A B C.B A D.A? B3.已知{1 ,2} ? M {1 ,2,3,4} ,则符合条件的集合M 的个数是( )A .3 B.4 C.6 D .84.集合M={1 ,2,a,a2-3a-1} ,N={ -1,3} ,若3∈M 且N M,则 a 的取值为( )A .-1B .4 C.-1 或-4 D.- 4 或15. 集合 A 中有m 个元素,若在 A 中增加一个元素,则它的子集增加的个数是.6.已知M={ y|y=x2-2x-1,x∈R} ,N={ x|-2≤x≤4} ,则集合M 与N 之间的关系是.7.若集合M={ x|x2+x-6=0} ,N={ x|(x-2)( x-a)=0} ,且N? M,求实数 a 的值.8.设集合A={ x|a-2<x<a+2} ,B={ x|-2<x<3} ,(1) 若A B,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 a 使B? A?并集与交集1.A∩B=A,B∪C=C,则A,C 之间的关系必有( )A .A? CB .C? A C.A=CD .以上都不对2.A={0 ,2,a} ,B={1 ,a2} ,A∪B={0 ,1,2,4,16} ,则 a 的值为( )A .0B .1 C.2 D .43.已知全集U =R ,集合M={ x|-2≤x-1≤2}和N={ x|x=2k-1,k∈N*} 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A .2 个B .3 个C.1 个 D .无穷多个4.设集合M={ x|-3≤x<7} ,N={ x|2x+k≤0} ,若M∩N≠?,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3B .k≥-3 C.k>6 D.k≤65.已知集合M={ x|-3<x≤5} ,N={ x|-5< x<-2 或x>5} ,则M∪N=,M∩N=.6.已知集合A={( x,y)|y=x2,x∈R} ,B={( x,y)|y=x,x∈R } ,则A∩B 中的元素个数为.7.已知集合A={ x|x2+px+q=0} ,B={ x|x2-px-2q=0} ,且A∩B={ -1} ,求A∪B.8.已知A={ x|x<-2 或x>3} ,B={ x|4x+m<0 ,m∈R} ,当A∩B=B 时,求m 的取值范围.集合的补集运算1.已知全集U ={1 ,2,3,4,5,6,7,8} ,M={1 ,3,5,7} ,N={5 ,6,7} ,则?U (M∪N)=( )A .{5 ,7}B .{2 ,4} C.{2 ,4,8} D.{1 ,3,5,6,7}2.已知全集U ={2 ,3,5} ,集合A={2 ,|a-5|} ,若?U A={3} ,则 a 的值为( )A .0B .10 C.0 或10 D .0 或-103.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2≤x≤3} ,B={ x|x<-1 或x>4} ,那么集合A∩(?U B)等于( )A .{ x|-2≤x<4} B.{ x|x≤3 或x≥4}C.{ x|-2≤x<-1} D.{ x|-1≤x≤3}4.如图所示,U 是全集,A,B 是U 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A∩B B .A∪B C.B∩(?U A) D .A∩(?U B)5.已知全集S=R,A={ x|x≤1} ,B={ x|0≤x≤5} ,则(?S A)∩B=.6.定义集合A*B={ x|x∈A,且x?B} ,若A={1 ,2,3,4,5} ,B={2 ,4,5} ,则A* B 的子集的个数是.5} ,7.已知全集U =R ,A={ x|-4≤x≤2} ,B={ x|-1< x≤3} ,P={ x|x≤0 或x≥2(1) 求A∩B;(2)求(?U B)∪P;(3)求(A∩B)∩(?U P).8.已知集合A={ x|2a-2<x<a} ,B={ x|1<x<2} ,且 A ?R B,求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选 C 对于 A ,a 属于有理数,则 a 属于自然数,显然是错误的,对于B,a 属于整数,则a 属于自然数当然也是错的,对于 C 的解集用列举法可用它来表示.故 C 正确.2.选 C A 项中元素不确定; B 项中两个集合元素相同,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两个集合相等; D 项中两个方程的解分别是±2,0,2,由互异性知,可构成一个三元集.3.选 C x=1 时,y=3;x=2 时,y=2;x=3 时,y=1.4.选 A (1)?x-2=0,?x=2,故解集为{(2 ,-2)} ,而不是{2 ,-2} ;|y+2|=0 y=-2.(2) 集合{ y|y=x2-1,x∈R} 表示使y=x2-1 有意义的因变量y 的范围,而y=x2-1≥-1,故{ y|y=x2-1,x∈R} ={ y|y≥-1} .同理集合{ y|y=x-1,x∈R} =R .结合数轴(图1)知,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为{ y|y≥-1} ;(3) 集合{ x|x-1<0} 表示不等式x-1<0 的解集,即{ x|x<1} .而{ x|x>a,a∈R } 就是x>a 的解集.结合图2,当a≥1时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当a<1 时,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形成的集合为{ x|a<x<1} .5.解析:当a=2 时,8-a=6∈A ;a=4 时,8-a=4∈A ;a=6 时,8-a=2∈A;a=8 时,8-a=0? A.∴所求集合为{2 ,4,6} .答案:{2 ,4,6}6.解析:A*B ={1 ,-1,2,0} ,∴A*B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1-1+2+0=2. 答案:27.解:由题意知-1,2 是方程2+ax+b=0 的两个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有1-a+b=0,4+2a+b=0,故有a=-1,b=-2.8.解:(1)由题意知,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有等于- 3 的可能,所以需要讨论.当a-3=-3 时,a=0,集合A={ -3,-1,1} ,满足题意;当2a-1=-3 时,a=-1,集合A={ -4,-3,2} ,满足题意;x当a2+1=-3 时,a 无解.综上所述,a=0 或a=-1.(2)若元素不互异,则集合 A 的表示不正确若a-3=2a-1,则a=-2;若a-3=a2+1,则方程无解;若2a-1=a2+1,则方程无解.综上所述,a=-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选 C ①、②、③均正确;④不正确.a≠b时,(a,b)与( b,a)是不同的元素.2. C3.选 A 符合条件的集合M 有{1 ,2} ,{1 ,2,3} ,{1 ,2,4} 共3 个.4.选 B (1) 若a=3,则a2-3a-1=-1,即M={1 ,2,3,-1} ,显然N? M ,不合题意.(2)若a2-3a-1=3,即a=4 或a=-1(舍去),当a=4 时,M={1 ,2,4,3} ,满足要求.5.解析:由2m+1-2m=2·2m-2m=2m. 答案:2m6.解析:∵y=(x -1)2-2≥-2,∴M ={y|y ≥-2} ,∴N M. 答案:N M7.解:由x2+x-6=0,得x=2 或x=-3. 因此,M ={2 ,-3} .若a=2,则N={2} ,此时N? M;若a=-3,则N={2 ,-3} ,此时N=M;若a≠2且a≠-3,则N={2 ,a} ,此时N 不是M 的子集,故所求实数 a 的值为 2 或-3.8.解:(1)借助数轴可得, a 应满足的条件为a-2 >-2,或a+2 ≤3,a-2 ≥-2,a+2 < 3,解得0≤a ≤1.(2)同理可得 a 应满足的条件为a-2 ≤-2,a+2 ≥3,得a 无解,所以不存在实数 a 使B? A.并集与交集1.选 A A ∩B= A ? A ? B ,B ∪ C = C? B ? C ,∴ A ? C.2.选 D ∵ A = {0 , 2, a} , B = {1 ,a 2} , A ∪ B ={0 ,1, 2, 4, 16} ,则a =4,∴ a = 4. a 2= 16. 3.选 A M = {x| - 1≤ x ≤ ,3} N = {x|x = 2k -1, k ∈N*} ,∴ M ∩N ={1 , 3} .4.选 D 因为 N = {x|2x + k ≤ 0=} {x|x ≤- k } ,且 M ∩ N ≠? ,所以- k≥- 3? k ≤6. 2 25.解析:借助数轴可知: M ∪N = {x|x> - 5} ,M ∩N = { x |- 3<x<- 2} .答案: { x|x>-5}{ x|- 3<x<-2}6.解析:由 y = x2, 得 y = x , x = 0, 或 y = 0x = 1, y =1.答案: 27.解:因为 A ∩B= { - 1} ,所以- 1∈A 且- 1∈ B ,将 x =- 1 分别代入两个方程,得1-p + q = 01+p - 2q =0,解得 p = 3. 所以 A ={ x|x 2+3x + 2=0} ={ - 1,- 2} , q = 2B = { x|x 2- 3x - 4=0} ={ - 1, 4} ,所以 A ∪ B = { -1,- 2, 4} .m8. 解:由题知, B = {x|x< - 4,m ∈ R} ,因为 A ∩B= B ,所以 A ? B ,所以由数轴 (如图 )可得- m42,所以 m ≥8,即 m 的取值范围是 m ≥ 8.集合的补集运算≤-21.选 C M ∪ N = {1 ,3, 5, 6, 7} .∴ ?U (M ∪ N) = {2 ,4, 8} .2.选 C 由?U A = {3} ,知 3? A , 3∈ U. ∴ |a - 5|= 5,∴ a =0 或 a = 10.3.选 D 由题意可得, ?U B = {x| - 1≤x ≤ 4},A ={ x|- 2≤x ≤ 3,}所以 A ∩(? U B)= { x|- 1≤x ≤3} .端点处的取舍易出错.4.选 C 阴影部分表示集合 B 与集合 A 的补集的交集.因此,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B ∩(? U A).5.解析:由已知可得 ?S A = { x|x>1} ,∴ (?S A) ∩B = { x|x>1} ∩{x|0 ≤x ≤ 5=} { x|1<x ≤ 5.}答案: { x|1<x ≤5}6.解析:由题意知 A*B = {1 , 3} .则 A*B 的子集有 22= 4 个.答案: 47.解:借助数轴,如图.(1) A ∩B = { x|- 1< x ≤2} ,5(2) ∵ ?U B = { x|x ≤- 1 或 x>3} , ∴ (?U B)∪P = { x|x ≤0 或 x ≥ } .5 (3) ?U P = { x|0<x<2} . (A ∩B) ∩?(U P)= { x|- 1<x ≤ 2} ∩x {|0< x < 5} = { x|0<x ≤2} .8.解: ?R B = {x|x ≤或1 x ≥ 2} ?≠,∵ A ?R B ,∴分 A =? 和 A ≠? 两种情况讨论.(1)若 A = ?,此时有 2a - 2≥a , ∴ a ≥2.2(2)若A≠?,则有2a-2<a或a≤12a-2<a2a-2≥2. ∴a≤1.综上所述,a≤1 或a≥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知识架构第一讲集合★知识梳理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①两个集合的交集:= ;A B {}x x A x B ∈∈且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③设全集是U,集合,则A U ⊆U C A ={}x x U x A ∈∉且{|B x x ={|B x x =★重、难点突破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难点:正确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进行集合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进行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概念的关键是把握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易被忽视,因此要对结果进行检验;2.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要注意元素的三个特性;(2)描述法要紧紧抓住代表元素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如、、等的差别,如果对集合中代表元素认识不清,将导致求解错误:{})(x f y x ={})(x f y y ={})(),(x f y y x =问题:已知集合( ) 221,1,9432x y x y M x N y ⎧⎫⎧⎫=+==+=⋂⎨⎬⎨⎬⎩⎭⎩⎭则M N= A. ;B.;C. ;D. Φ{})2,0(),0,3([]3,3-{}3,2[错解]误以为集合表示椭圆,集合表示直线,由于这直线过椭圆的两个顶点,于是错选B M 14922=+y x N 123=+y x [正解] C ; 显然,,故{}33≤≤-=x x M R N =]3,3[-=N M(3)Venn 图是直观展示集合的很好方法,在解决集合间元素的有关问题和集合的运算时常用Venn 图。

3.集合间的关系的几个重要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φ(2)任何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3)子集、真子集都有传递性,即若,,则B A ⊆C B ⊆C 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交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φφ= A A B A ⊆ B B A ⊆ B A A B A ⊆⇔=(2)并集:①;②;③;④,⑤;A B B A =A A A = A A =φ A B A ⊇ B B A ⊇ A B A B A ⊆⇔=(3)交、并、补集的关系①;φ=A C A U U A C A U =②;)()()(B C A C B A C U U U =)()()(B C A C B A C U U U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题型1: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例1](2008年江西理)定义集合运算:.设{}|,,A B z z xy x A y B *==∈∈{}{}1,2,0,2A B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 B *A .0;B .2;C .3;D .6[解题思路]根据的定义,让在中逐一取值,让在中逐一取值,在值就是的元素A B *x A y B xy A B *[解析]:正确解答本题,必需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显然,根据题中定义的集合运算知=,故应选择D A B *A B *{}4,2,0【名师指引】这类将新定义的运算引入集合的问题因为背景公平,所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这时要充分理解所定义的运算即可,但要特别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参考题
A 组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2
{|9}A x x ==; (2){|12}B x N x =∈≤≤; (3)2{|320}C x x x =-+=.
2.设P 表示平面内的动点,属于下列集合的点组成什么图形? (1){|}P PA PB =(,)A B 是两个定点; (2){|3}P PO cm =()O 是定点.
3.设平面内有ABC ∆,且P 表示这个平面内的动点,指出属于集合
{|}{|}P PA PB P PA PC ==的点是什么.
4.已知集合2
{|1}A x x ==,{|1}B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的值.
5.已知集合{(,)|20}A x y x y =-=,{(,)|30}B x y x y =+=,{(,)|23}C x y x y =-=,求A
B ,A
C ,()()A B B C .
6.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

(2)y =.
7.已知函数1()1x
f x x
-=
+,求: (1)()1(1)f a a +≠-; (2)(1)(2)f a a +≠-.
8.设221()1x f x x +=-,求证:(1)()()f x f x -=; (2)
1
()()f f x x
=-.
9.已知函数2
()48f x x kx =--在[5,20]上具有单调性,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函数2
y x -=,
(1)它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2)它的图象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3)它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4)它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B 组
1.学校举办运动会时,高一(1)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有15人参加游泳比赛,有8人参加田径比赛,有14人参加球类比赛,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田径比赛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比赛和球类比赛的有3人,没有人同时参加三项比赛.问同时参加田径和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只参加游泳一项比赛的有多少人?
2.已知非空集合2
{|}A x R x a =∈=,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设全集{1,2,3,4,5,6,7,8,9}U =,}{
3,1)(=B A C U ,}{4,2)(=B C A U ,求集合B .
4.已知函数(4),0
()(4),0x x x f x x x x +≥⎧=⎨-<⎩
.求(1)f ,(3)f -,(1)f a +的值.
5.证明:
(1)若()f x ax b =+,则1212()()
()22x x f x f x f ++=
; (2)若2
()g x x ax b =++,则1212()()()22
x x g x g x g ++≤
.
6.(1)已知奇函数()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b a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2)已知偶函数()g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试问:它在[,]b a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规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3500元的部分
不必纳税,超过35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计计算:
某人一月份应交纳此项税款为303元,那么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是多少?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复习参考题
A组
B组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复习参考题
A组
B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