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合集下载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

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

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

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

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

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

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

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

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是分层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字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系统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是软件开 发的核心步骤,在设计步骤中,建立软件主要成份之 间的关系。合理的模块划分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的复杂 度,同时也能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过程设计则是把结构成份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性描述。
•界面设计是对系统边界的描述,用户界面是用户和 系统进行交互的工具,人机接口直接影响软件的寿命。
ClientA
ClientB
ClientC
ClientD
第三级

户 机
business logic node(商业逻辑结点)
Security
(安全)
Event
(事件)
Search
(搜索)



Database management node
(数据库管理结点)
第二级 第一级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采用多层结构,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用户需求。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四、分布式对象结构(Distributed Objects Architecture)
在C/S模型中,客户和服务器在服务/请求上的差别,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采用分布式对象结构 :
“对象(Object)”——提供服务的系统组件(System Component)。
② 安全性:网络环境面临着各种威胁,如病毒、 木马、非法访问,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③ 可管理性:开放性造成异构性,造成管理困难 ④ 不可预知性:系统响应时间受网络负载等网络
环境的影响。
软件工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三、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Client/Server Architectural Model) C/S结构是一种分布式模型,采用发请求、得结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1. 概要设计:俯瞰全局的那把钥匙概要设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其实,它就像是一个厨师在准备大餐之前的菜单,先把大致的框架搞清楚,再逐步细化。

这个阶段,咱们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确定目标和范围。

就像给一幅画打底,得先画出大致的轮廓,才好慢慢添上细节。

你想啊,如果一开始就去画眼睫毛,最后可能连鼻子都没画出来,那可就闹笑话了。

1.1 确定需求:买菜清单的重要性首先,概要设计的重中之重就是需求分析。

就像逛超市前先写个买菜清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能买得心应手。

在这个阶段,团队会和客户沟通,听听他们的需求,确保咱们的产品能满足他们的期望。

这就好比和朋友商量去旅行,得先问清楚大家想去哪里,才好安排路线。

总之,需求分析就是为了把那些模糊不清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

1.2 设计架构:搭个框架,稳稳的接下来,咱们就进入了设计架构的阶段。

这部分就像搭建一个房子的框架,必须得坚固才能支撑起整个建筑。

概要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架构,还要关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房子的基础不牢固,后面再加上几层楼,那可就危险了。

所以,概要设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基础,确保后续的开发能够顺利进行。

2. 详细设计:画龙点睛的过程详细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把每个细节都给补充上去。

这个阶段就像是给刚刚搭好的房子装修,选择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甚至每一盏灯的样式。

详细设计的目标是让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更加完善,确保每个模块都能高效运行。

2.1 模块划分:分工明确,合作无间详细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模块划分。

想象一下,一个足球队,前锋、中场、后卫,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任务,大家各司其职,才能赢得比赛。

在软件设计中,模块化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划分模块,大家可以并行开发,像打篮球一样,快速传球,互相配合,效率杠杠的。

2.2 接口设计:沟通的桥梁接下来就是接口设计,这就好比是在建造桥梁,确保不同模块之间可以顺畅沟通。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模板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模板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模板一、概要设计。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新型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居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居住舒适度和生活便利性。

2. 项目目标。

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方案,节约能源成本;实现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整体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家居设备。

3. 项目范围。

本项目的范围包括硬件设备的选择、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开发、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

4. 项目成本。

本项目的预算为100万元,其中包括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开发费用、人员成本等。

5. 项目进度。

本项目计划周期为一年,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阶段。

二、详细设计。

1. 系统架构设计。

硬件选择,选择符合智能家居系统需求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灯具、智能插座、智能空调等;系统集成,设计系统整体架构,实现各个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信协议,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2. 软件开发。

应用开发,开发智能家居APP,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数据管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存储用户信息、设备信息、能源数据等;系统集成,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

3. 用户界面设计。

界面布局,设计简洁直观的界面布局,方便用户操作;功能设计,设计用户操作流程,实现用户快速上手;可视化展示,提供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等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了解家居情况。

4. 测试与上线。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用户培训,为用户提供系统使用培训,帮助用户快速上手;系统上线,将系统正式上线,投入使用。

通过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我们将完成一个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智能家居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便利、舒适的家居生活体验。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区别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区别

博客: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概要设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

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

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

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

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

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

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

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

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是分层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字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

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区别概要设计就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包括组成模块,模块的层次结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块的功能等等。

同时,还要设计该项目的应用系统的总体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结构,即应用系统要存储什么数据,这些数据就是什么样的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详细设计阶段就就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图、PAD图、伪代码等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在软件设计中,大家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概要设计应该怎样一个概要法,详细设计应该怎样一个详细法?这个问题在公司内部经常有人问。

现在陈述一下。

我们公司的研发流程就是瀑布型的,这个模型中的分析、设计阶段就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

模块的概念,与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就是对应的。

这样一来,设计可以明显地划分成两个阶段:概要(结构)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与接口。

详细设计阶段: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等。

概要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

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

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定得十分细致明确,应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

概要设计一般不就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就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

典型的调整就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

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分层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字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

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和概要设计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和概要设计主要内容

设计过程包括2个主要的规程:概要设计,详细设计.1.概要设计: 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设计目标,完成系统的架构设计。

2.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基础上,确定接口的详细规格说明。

概要设计模板引言(项目背景、系统任务、设计依据);总体设计(设计原则、总体结构、关键技术);系统功能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开发工具;系统运行环境⏹选择设计方法学:比如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方式或者结构化设计方式,并且有一个成熟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子系统分解:对系统进行分层、分区等处理,得到组成系统的子系统,降低系统复杂度。

⏹确定子系统的服务:定义子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及对其他子系统服务的使用情况。

此处的服务不需要对接口做详细地规格说明。

⏹设计对象模型:对需求分析中产生的对象模型进行整理,添加解决域实体,根据一些设计模式或者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系统中的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

⏹确定系统的构件模型:比如有哪些动态库,哪些COM组件等;确定哪些类或者文件属于这些构件;确定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确定系统硬件分布情况:比如是客户机/服务器,还是分布式系统,并且用模型建立它们的关系。

⏹确定软件和硬件的映射关系:哪些构件放到哪些机器上。

⏹确定系统的数据管理策略:确定对实体的管理是利用内存对象、文件还是数据库方式,并进行建模。

⏹设计在系统的边界处理:比如初始化、退出、异常处理等情况下系统行为规则.详细设计模板详细设计是为系统的每项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总体设计负责构建系统整体骨架,详细设计则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部件内部细节的方案。

例如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处理过程设计、网络系统设计、安全性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详细设计包括业务对象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工作.详细设计是系统实现的依据,需要考虑所有的设计细节。

(1)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

用某种图形、表格、语言等工具将每个模块处理过程的详细算法描述出来。

软件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精要

软件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精要

前段时间在项目上因为阅读某公司的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这既是自己多年来感悟的一次梳理,也作为我从事企业模型咨询工作的一次总结。

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广泛,以下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叙述。

传统的面向结构的设计,概要设计主要是给出系统整体功能菜单,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描述,还有软件系统工作环境的说明;详细设计则主要针对一个模块的算法设计,屏幕界面设计,按钮操作设计等等。

面向结构的软件设计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从业务逻辑到功能菜单的跳跃太大,导致需求及变更的追溯性难以保证;2、结构化开发方法不区分内外,不区分层次,编码语句会把信息全部平铺暴露,使用不当会形成太多的耦合点,修改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应变性很差。

软件行业发展变化太快,上世纪颁布的国家标准都不适应了现在的工程实践。

特别是从软件工程转到面向对象的设计,还有所谓的快速迭代开发方法,完全打乱了原来面向结构的设计步骤。

但是,越是变化快,就越需要理出“变中不变”的约束和规范来。

因此,如何才能划分好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界限,明确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概要到详细,首先就是要贯彻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细节,由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由业务逻辑到IT技术实现,由“做什么”的描述到“如何做”的可执行步骤,这是一个由表及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过程。

要体现企业架构的思想,既要把业务架构与应用架构平滑过渡,无缝连接,需求分析可追溯不跳跃不中断;又要整体架构可扩充,可伸缩,具有松耦合的特点,这样就便于发生需求变动进行修改。

要体现出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松耦合”和“可验收”的两大特点,就必须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变量,就是设计的提交物应该达到可检验的颗粒度,形成成果物体现出“变中不变”的抽象关系。

这样从不变量的角度讲,可以说明概要设计书的确完成了任务,作为详细设计的输入起到了约束条件的作用;从可变的角度讲,就明确了在详细设计阶段必须补充的需求调研,这也是设计者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所作为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就是 标记耦合。这个记录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 而不是简单变量。
控制耦合 (Control Coupling)
如果一个模 块通过传送开 关、标志、名 字等控制信息, 明显地控制选 择另一模块的 功能,就是控 制耦合。
外部耦合(External Coupling)
A: ………… ………… goto C1 ………… …………
C
D
C: ………… ………… C1:
…… ……
A
例2:部分代码重叠(常出现在汇
编程序中)
B
例3: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功能)
A: ……………… ……………… entry 1: ……………… ……………… entry 2: ……………… ………………
内聚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
的紧密程度。 软件工程
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越 紧密,它的内聚性就越高,对应地它与其 他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就会减低,模块独立 性就越强。相反,模块内聚性越低,模块 间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也就越弱。
在软件设计中我们要追求高内聚低耦 合的模块,尽量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
• 公共耦合的复杂程度随耦合模块的个数增 加而显著增加。若只是两模块间有公共数
据环境,则公共耦合有两种情况。松散公 共耦合和紧密公共耦合。
公共耦合 (Common coupling)
: Global : V1
Global : V1V2源自V2A:B:
A:
B:
………… ………… …………
…………
………… ………… …………
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 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
非直接耦合的 模块独立性最 强。
数据耦合 (Data Coupling)
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 是通过简单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 据结构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
标记耦合 (Stamp Coupling)
软件工程
(1).耦合
耦合是程序结构中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 的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 度、调用模块的方式以及通过接口的信息。 Myers从耦合的机制上将耦合分为非直接耦合、 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 公共耦合、内容耦合七种类型。
七种耦合类型关系图
非直接耦合(Nondirect Coupling)
1 概述
• 软件详细设计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阶段, 软 件详细设计细化了高层的体系结构设计, 将软件结构中的主要部件划分为能独立编 码、编译和测试的软件单元,并进行软件 单元的设计,并最终将影响软件实现的成 败。优秀的详细设计在提高编码质量、保 证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等各方面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软件项目成功 的关键保证。
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 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 数表传递该全局变量的信息,则称之为外 部耦合。
公共耦合(Common Coupling)
若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 境,则它们之间的耦合就称为公共耦合。 公共的数据环境可以是全局数据结构、共 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等。
目前,模块化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特别是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模式中很自然
4 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4.2 模块的独立性 模块独立性是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
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而和软件系统中 其他的模块接口是简单的。
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模块间的耦合和
模块的内聚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耦合是衡量
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
如果发生下列情形,两个模块之间就发生了内容 耦合: (1) 一个模块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 (2) 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转到另一模块内部 ; (3) 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迭(只可能出 现在汇编语言中); (4) 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
A
B
例1:A访问C的内部 数据或不通过
正常入口而转 入C的内部。
…………
A1=V1+V V1=B1 V1++
V2=B1+V1
2
………… …………
…………
………… ………… …………
…………
问题…:………公共部分的改动将影响所有调用它的模块; 公共部分的数据存取无法控制;
复杂程度随耦合模块的个数增加而增加。
内容耦合 (Content Coupling)
• 在详细设计前需要确认用例文档是否是最 终的文档。
• 保证概念的准确性的前提下,以界面为中 心。
4 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4.1 模块化 • 软件系统的模块化是指整个软件被划分成若
干单独命名和可编址的部分,称之为模块。 这些模块可以被组装起来以满足整个问题的 需求。
• 把问题/子问题的分解与软件开发中的系统 /子系统或系统/模块对应起来,就能够把 一个大而复杂的软件系统划分成易于理解的 比较单纯的模块结构。
c
内容耦合图
模块设计基础
实际上,模块之间是混合式的耦合
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 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 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在面向对象的方法学中,对象是最基本的
模块,因此耦合主要指不同对象之间相互关
联的紧密程度。一般说来,对象之间的耦合 可分为交互耦合和继承耦合两大类。
⑵.内聚
内聚是程序结构中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紧密程度的度 量。根据模块内部构成情况,可以用高、中、低把内聚分成三 类。其中高内聚有功能内聚和顺序内聚;中内聚有通信内聚、 过程内聚;低内聚有时间内聚、逻辑内聚和偶然内聚。在设计 时力争做到高内聚,并辨别出低内聚的模块,然后对其修改, 提高模块的内聚程度,从而得到高内聚独立性强的模块。
模块化是软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准则
高层模块
分解
从整体上把握 问题,隐蔽细节
复杂问题
较小问题
分解
可减小解题所需的总的工作
在软件设计阶段通常首先要确定模块的 外部特性,这就是软件总体设计需要解决的 问题。然后再确定模块的内部特性,这就是 软件详细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若干个模块, 每个模块具有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 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 实现问题的求解。
2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
• 详细设计是概要设计的进一步的具体化, 主要确定每个模块的具体执行过程,故也 称为过程设计。其基本任务有:
1.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 2.为模块内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 3.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 。 4.界面设计。 5.其它设计。 6.编写文档。 7.评审。
3 详细设计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