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科学《肌肉》教案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骨骼

第一单元《骨骼》4、骨骼、肌肉的xx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4课。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肌肉等所组成,它们构成人体的轮廓,并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
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尤其应该做到这一点。
保持膳食平衡及长期锻炼身体并注意运动的安全,都将使学生步入拥有健康骨骼和肌肉的人生。
本单元前3课分别以独立的章节介绍了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可以条分缕析、清晰割裂,而在实际的生活、运动中,人体各部分的器官与组织是紧密联系、协同工作的。
本课以着眼整体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人体运动系统各主要部件的卫生保健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本课题中所指的“骨骼”同时包括骨骼和关节两个方面,关节属于骨骼的一个部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多种方式揭示了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首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说说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了解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作用的认识,接着以专题介绍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经常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柔软性、耐力、体力等,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各种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各方面能力的不同效果,对学生平时的体育运动训练提供指导性建议。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明确丰富的食物营养与保持骨骼、肌肉健康之间的关系。
知道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同时通过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明确哪些事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以利于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在运动中保持骨骼、肌肉的安全。
教材利用图片介绍了运动中穿戴适当的保护性装备、在运动前做一下热身运动等的保护措施。
要预防身体的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穿戴适当的保护性装备”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相关产品的缺乏使得它在实际的运用中远没有认识中那么广泛。
四年级科学下册《肌肉》教案范文(2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肌肉》教案范文一、借助助学提纲回顾旧知,进行复习:1、在开学的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骨骼和关节的知识,好,下面共同回忆一下这两节课的知识。
1、人体共有__块骨头。
2、骨骼具有__、__、__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的地方叫做___。
4、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_,它能制造___。
以上四道题,同学们都做对了吗?我们来看第五题:5、如果想让我们的全身都运动起来的话,靠什么来完成呢?(学生回答)缺少其中的一项,可不可以,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肌肉是如何帮助我们运动的。
(板书课题)【评析】回顾旧知这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二、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其中的关键词。
PPT(看完没有,都清楚了吗?)1、在助学提纲中,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两道预习题,现在我们就这两道题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之后,由小组派出代表来进行汇报。
2、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
1、你吃的肉的纤维是什么样子的?(不同动物的肉,或同一动物不同部位的肉。
)2、体验一:自己身上都有哪些地方有肌肉,哪的地方肌肉多,哪些地方的肌肉少,总结并板书: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体验二:学生边做动作边汇报,加上教师指导的体验活动,(弯腰屈臂敲桌面…)当我们感觉肌肉硬硬的,我们就说,肌肉收缩了。
强调“收缩”这一概念并板书。
【评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三、教师精讲:1、我们刚才说了这么多有关肌肉的话题,但我们也知道肌肉在皮肤的下面,虽然我们能摸得到,但是却不能直接看到,有些人的肌肉是非常发达的,比如说专业的健美运动或喜爱运动的人,但大多数人的肌肉并不是这么发达而明显的。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人体的肌肉图,我们来看一下:出示PPT,提问:看图,仔细地看这个图,有什么发现:从大小上看,从颜色上来看,从形状上来看,从纹理的走向来看,肌肉的两端是肌腱,是白色而强韧的,附着在骨的上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第二单元;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通过一些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的;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技能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等。
四、教学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020年科学(四下)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教案1.骨骼

科学(四下)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教案1.骨骼1.骨骼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1课。
人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例如垒球运动员能用棒击球,厨师能揉捏生面团,艺术家能用泥塑造出一尊雕像。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筑工地是一个 __地方,建筑工人筑好地基后,开始搭建钢筋骨架。
人们发现,由于钢筋框架的搭建,大楼有了一个坚固的框架,这样才能安全地建造。
大楼竣工了,但是建筑物的框架却看不见了。
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
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
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就像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框架就不能安全地建造一样,如果人体没有骨骼,就会站不起来。
骨骼有五个主要的功能: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
人体的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组成。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
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
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
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
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
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软骨与骨是构成身体支架的器官,它们分别以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为主要结构成分。
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组织尤其是骨组织能不断更新和改建,从而适应成年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机体支持功能的变化需求。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本。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分析全书的结构。
生命世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2单元《养蚕》: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物质世界: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第4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研究事物的性质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第5单元调查与预测过程与技能训练:在各单元学习中均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渗透在各单元的教学活动之中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单元总体说明本单元围人体运动系统中——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和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构建而成。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由四课组成1、骨骼:感受骨骼的存在,认识骨骼的作用,初步了解骨的构成以及功能。
2、关节:在第一课认识骨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人体骨与骨的连接——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知道常见的关节的类型和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3、肌肉:初步认识肌肉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存在部位。
结合前两课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作用使人体运动起来的,让学生对人体的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骨骼、肌肉的保健:在前三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运动、营养、安全对骨骼、肌肉的保健,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保健知识,增进学生的运动保健意识。
第二单元养蚕单元总体说明《养蚕》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里有关“常见的动物”和“动植物的一生”的具体内容标准编写的。
在去年,孩子们种植了大豆,亲历了植物生长的完整周期。
这学期的养蚕活动,重在观看教学碟“养”,让学生在观看中经历养蚕的过程中,了解动物(昆虫)生长的完整周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观看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科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导学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导学案十堰市人民小学科学教研组一、《科学》课程基本目标:1、保护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动态、关心生活现实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兴趣与热情。
2、了解并理解科学常识,建立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3、学习并初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4、尝试STEAM教育形式,发展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发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分享个人见解的能力。
二、四年级下册单元内容(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苏教版):1、《骨骼与肌肉》(探究关于人体骨骼、肌肉、关节三大组织的基本常识。
)2、《养蚕》(认识蚕及养蚕历史与技术、亲身养蚕、热爱小生命。
)3、《物体的运动》(探究参照物、运动、静止及其相对性等问题。
)4、《无处不在的力》(探究力、重力、摩擦力等简单的力学问题。
)5、《调查与预测》(学习调查和预测这两种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学习内容分析:(一)第一课《骨骼》1、学习内容:电子课本第2面—第4面(详见电子课本)2、学习目标:初步认识人体骨骼的特征、数量、结构及作用,参与“拼接人体骨骼”活动,加深对人体骨骼的认识。
3、学习重难点:观察真骨头活动、拼人体骨骼活动。
4、学具准备:动物骨头、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拼图等。
5、学习建议:⑴和家长一起交流、讨论关于人体骨骼方面的问题,相互分享与学习。
⑵摸一摸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家长自己的或者家长的),建立初步的外在的认识。
⑶亲身观察骨骼(动物骨头),建立较直观的、深入的、切身的认知。
我们很多知识观念,都是来自于“道听途说”,自己根本没有见过真东西。
我们的学习资源很匮乏。
观察方法:眼睛看、用放大镜看、鼻子闻、用手摸一摸和掂一掂、敲打敲打等等。
⑷拼人体骨骼活动。
可以是打印骨骼图,再剪开,再拼;更可以是拼骨骼模型。
(本文最后页,有“人体骨骼图”供打印、剪拼。
)⑸看电子书,或者收集更多关于骨骼方面的资源,比如骨骼模型及相关视频等。
《肌肉》教案15篇

《肌肉》教案15篇《肌肉》教案1教学目标:1、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想知道,爱提问;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肌肉的作用,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煅炼,注重个人保健。
教学重点:识记五大肌肉名称;理解肌肉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肌肉影响骨运动的作用。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做运动,现在,让我们一起随音乐来运动一下!(放音乐《健康课》,师生一起运动!)师:你觉得他身上哪里最引人注目?(肌肉)为什么?(因为他的肌肉发达) 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肌肉发达,肌肉很美。
板书:肌肉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猜想假设(一)研究身体五大肌肉。
1、出示人体肌肉图,引导学生猜想:我们的身体有多少块肌肉?肌肉长在哪里?让学生结合图示进行猜想、交流,可以随意给肌肉命名。
2、认识身体五大肌肉。
对照《肌肉图》让学生识记五大肌肉的名称和部位。
(每块肌肉都有自己的名字,看一看,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肌肉叫什么名字?)生说,并把“肱”、“腓”等字注音点评:能针对人体肌肉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3、综合练习。
通过同桌间、小组活动等各种方式说肌肉名称,找肌肉位置,巩固新知。
三、制订方案研究肌肉的作用。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体每一个部位都有肌肉,肌肉几乎占去了人体体重的40℅,那么肌肉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让我们来活动活动找一找答案吧。
点评:知道肌肉的作用,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煅炼,注重个人保健。
四、实施探究3、探究肌肉的作用。
师: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示范)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屈臂,伸臂,试一试,哪几块肌肉参与了活动,它们有什么变化?反复试一试。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课题1、骨骼过程和方法:· 能经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达成骨骼拼图;· 能够经过察看图片推断骨骼作用;科学知识:· 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 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教课目的·知道手骨由27 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色和生物特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表面研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脚踏实地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课重难点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色。
教课准备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课环节师生互动成效简析一、导入1、我们平常吃鱼的时候一不当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成立骨骼1、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看法里面也有骨头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合有多少块骨头吗?(它们在身体里面构成了身体的支架——骨骼)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好的人体骨骼吗?6、跟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能够经过X 光片来看见骨骼,经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由多少块骨头构成?三、认识骨骼1、在人的身体中间有206 块骨头,这些骨头都是如出一辙作用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登台来制模型举例说。
四、认识骨的1、好多动物和人是同样的,身体里面也拥有骨骼,你们在结构平常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察看过吗?谈谈看。
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类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肉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四、制作手臂活动模型(体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教案
课题:
肌肉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的第3课。
人体所进行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维持正常运动功能的条件:
1、"骨骼肌肉系统—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2、"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肉的正常的神经支配;
【说明】科学教材上没有涉及到肌肉的作用、肌肉的类型这几方面知识的介绍,这是教者增添的部分内容。作为知识的介绍,本人认为这些内容对学生正确建构有关肌肉的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
5、小结:
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其它)硬卡纸、绳子或气球皮、铆钉、剪刀、笔、小橡皮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小结:
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3、揭示课题。
【说明】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初步感知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使教材上文字的介绍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真切的体验。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
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小组交流。
3、看PPT图片,了解人体的骨骼肌。
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说明】使骨骼产生运动的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研究重点——骨骼肌。通过观察挂图、触摸等多种方式感知的骨骼肌的存在与分布。
三、观察体验:
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
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2、活动体验: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说明】课堂的环境很有限,学校的科学活动必须越出学校的围墙,把科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了解科学、对于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会起很大作用。
2、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3、观看微视频“制作手臂肌肉的活动模型”。
4、讨论:
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负责呼吸的肌肉、消化的肌肉、心脏跳动的肌肉仍在运动。
五、总结拓展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作业:
参照课本第九页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膝关节活动模型。
5、观察教学插图,说说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说明】人体日常所做的许多看似平常的举动其实是身体多部分关节和肌肉的配合,身体的“暗盒”结构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身体内部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方式。借助于一定的模型和直观的教学插图,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肌肉在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肌肉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3、"心肺血管系统—为运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本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骨骼与关节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了解人体内肌肉的分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肌肉的工作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科学认识,为养成正确的运动方式、科学的生活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交流体验。
【说明】对学取的主要做法。教师要提供机会把在课堂上、在户外、或者在实验室里的探究活动大都集中在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上,让学生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