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教案【10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教案【10篇】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教案【优秀10篇】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篇一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2、教师小结。

(种植、采摘、杀青、揉捻、焙干)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2)谈感受、说体会。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表情感。

(你想对家乡的这些茶人说些什么?)小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

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

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板书:我爱。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二活动目的:1、让学生主动了解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做关心世界的有心人。

2、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媒体、网络等)获取并筛选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科技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搜集科技资料,了解科技成果,制作一份手抄报。

2、或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科技小发明,并确立一人作为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写好发言稿。

3、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专家和记者等角色。

(专家可由学生邀请与发明有关的物理、化学等科任教师)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包括电脑、互联网等)活动过程:1、展示幻灯片一:标题“人类没有他们,世界将会怎样?”图片:伽利略、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蔡伦、毕升、丁肇中、李政道……(图片自选,兼顾中外古今,六至八张为宜)2、问:仰望这些科学巨匠,你能否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和主要贡献?(生答略)3、幻灯片二:活动主题“科学引领未来”总结: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人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正是这些科学巨匠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才使得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们想要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必然要依靠更多的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

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贵州版集合多篇

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贵州版集合多篇

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贵州版集合多篇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贵州版4篇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贵州版篇1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交通安全教育教案【教学对象】:七年级1、2班【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目标】:1、通过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潜能,丰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意义。

进而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4、为加强对学生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这法、知法、守未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5、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难点】: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求】: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交通安全不安全的行为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觉悟方面:认识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必要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讲解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一、导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共5篇)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共5篇)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共5篇)第一篇: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迈好初中第一步【设计思路】1、目的意义。

从小学到初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开学第一个主题旨在引领学生熟悉新环境、熟悉新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活动增强自律,增加自信,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初中生活学习,更快地渡过适应期。

2、主题解读。

主题以主动了解新环境为第一次主题,自省自律为第二次主题,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地熟悉研究的过程,学会访谈的基本方法。

主题从了解学校和自我适应性两个次主题进行,不是一种全覆盖式的分解,但是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第二个次主题在第一个次主题的基础上进行。

这一主题很容易与学校的军训活动、校史教育等结合,可组织任课教师见面会,教师、学生做自我介绍,学生可开展破冰活动等加快相互了解。

对于住宿生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生活自理,所以,要增加这方面的活动,住宿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访谈师哥师姐,了解宿舍、食堂的条件、制度等,并在汇报时做专题汇报。

该主题活动完成时间为3课时。

【目标设定】知识与能力:了解新环境,适应新的学校人际关系。

能够做到顺利完成一周的学习,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课、做操、就餐、就寝等,友好地和同学、老师相处。

过程与方法:掌握访谈法,初步形成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访谈,明确在小组中的任务,配合工作,参与访谈和资料整理工作。

对方谈法不做更深更高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新的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这是一个情感目标,需要观察学生的言行表现,同桌关系,舍友关系,师生关系等都表现出学生的情感。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网络、访谈工具,如:记录本、录音笔等。

2、知识准备:活动计划的组成,访谈法注意事项。

研究方法为访谈,这里对访谈的要求更多地指向礼貌、胆量、语言、记录等执行因素,对科学性的要求不高,因为访谈只是了解一般性的知识,这些知识不用于科学结论,而是用于认识和感受等。

2024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2/29
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问 卷结果和展示内容,互相了解 并交流看法。
5. 反思与总结
学生个人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 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并制 定改进计划。
20
活动评价与反思
评价标准
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 合作精神和反思能力等。
2024/2/29
评价方式
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 评相结合的方式。
25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 结评价,肯定学生的表 现和成果,指出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 意见和建议。
活动评价与反思
1. 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 精神、创意水平、制作技能和成
果质量等方面。
2. 评价方式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 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
客观性和公正性。
3. 反思与改进
5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2/29
内容概述
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多个主题单元,如“探索 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生活”等,每个单元包含若 干具体的活动项目。
结构安排
课程采用“主题引领—项目驱动”的结构,以主题为导向, 通过项目化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实践探究。同时,注重课程 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
5. 成果展示
学生将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探 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6. 总结评价
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 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10
活动评价与反思
评价
通过小组报告、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反思
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 方向。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实践活动的不断完善和提 高。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一、第一章:学会交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如问候、介绍、礼貌用语等。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交往的重要性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主动交往与团队协作尊重与理解他人1.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交往情景,让学生学会应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

二、第二章:学会学习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 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自主学习与时间管理学习计划与目标设定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互学习。

学习计划制定: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

时间管理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保护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习惯。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环保知识与行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环保活动与志愿服务3.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纪录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保知识竞答:测试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四、第四章:安全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逃生法律法规与自我保护4.3 教学活动交通安全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火灾逃生演练:模拟火灾现场,教授学生正确的逃生方法。

地震逃生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地震逃生的知识和技巧。

五、第五章:健康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

5.2 教学内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合理饮食与运动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5.3 教学活动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
活动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对本次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团队进行表彰和鼓励,激发学 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实施效果总结
实践活动丰富多样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如社会调查、科学实验、 手工制作等,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情况展示
参与人数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不同班级的数 十名学生积极参与,涵盖了文艺
、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
参与形式
学生们通过自愿报名、班级推荐 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担 任比赛选手,有的担任志愿者,
有的则负责组织和策划工作。
参与效果
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自己 的才华和创意,不仅提高了自己 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也为校 园文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活动计划与步骤
活动计划
本次实践活动计划分为筹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筹备阶段包括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等;实施阶段包括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和比赛等;总结阶段包括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等。
活动步骤
首先,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商讨确定活动主题和方案;其次,通过校内宣传、班级组 织等方式广泛动员学生参与;接着,按照方案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和比赛;最后,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 和评价,并对优秀参与者进行表彰。
0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应能够制定实践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学会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养成勇于探索、敢于 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篇)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篇)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灾的危害。

2、懂得最基本的防火常识,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火象征着温暖、吉祥,象征着喜庆。

火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它可以毁坏物质财富,危害环境,使人伤残甚至夺人生命,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

2、火灾是无情的,火灾的危害是惊人的。

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珍爱生命,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才能远离火灾。

二、教学内容1、了解火灾的引起。

火灾的引起一般可以分为:生产和生活违章引起的火灾;物质自然和雷击引起的火灾;违法犯罪和人为故意纵火引起的火灾。

2、火灾虽然可怕,但有的火灾是可以避免的。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从小事中注意,就可以做到:分别从家庭防火、校园防火、公共场所防火、森林防火四个方面和学生具体探讨。

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1)家庭防火要做到:正确使用液化灶、煤球炉;小孩在家不准玩火;正确燃放烟花炮竹;吸烟也是引发火灾的一大隐患。

(2)校园防火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到校园;不随便乱动学校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完实验要及时清理药品,清洗仪器,离开实验室不忘关掉电源。

(3)公共场所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和火种;不随便乱动公共场所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4)森林防火要做到:不带火种进入森林,不在森林里野炊;看到有人在森林里吸烟要及时制止。

3、学会火灾报警议一议:如果你发现火灾该怎么做?A、立即离开火灾现场B、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清地址、起火原因、火势及报警人和联系电话。

4、逃生与自救常识:如果你困于火海,你该怎样进行自救与逃生呢?A、学生先主动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逃生与自救知识。

B、师小结逃生与自救常识。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誓词篇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公益活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如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等。

2024年度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民出版社

2024年度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民出版社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实践活动一:社会调查与观察•实践活动二:科技创新与制作•实践活动三:文化艺术体验与创作•实践活动四:体育运动与健身训练•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课程介绍与目标0102 0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七年级上册内容与要求内容与主题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社会实践、艺术创作等多个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世界。

活动形式课程采用小组合作、实地考察、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

学习要求学生需要按照课程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实践活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教学目标通过七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基本的实践方法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评价标准学生的实践成果、活动过程表现、小组合作情况等都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其自我反思和不断进步。

实践活动一:社会调查与观察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如“校园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计划分组与分工明确调查目的、对象、时间、地点等,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根据主题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工作。

030201调查主题选择与计划制定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包括看、听、问、记等方面。

观察技巧介绍定点观察、追踪观察、比较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情境下的观察策略。

观察方法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观察所得,包括文字、图片、音频等,为后续分析提供素材。

记录与整理现场观察技巧和方法指导数据整理、分析及报告撰写数据整理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形成可供分析的数据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一:《迷失野外如何来辨别方向》活动方案一、设想: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中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其实用性很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地理知识,如气象、水文、建筑等。

方位的辨别也是地理知识的范畴、同时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当迷失野外该如何来辨别方向呢?二、活动目的:1、通过“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对地理这门课程的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体会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的习惯。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待定)四、活动形式:以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的形式五、参与人员:全体同学六、活动流程:1、活动的前一节地理课,向学生提出“当你迷失野外,你该如何来辨别方向”这一问题,让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等各类方式收集有关方法。

2.把学生分成4组,以小组的形式派代表发言。

3、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进行指导并作最后的课堂总结附:野外辨别方向常用的几种方法:1、平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同时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

2、利用太阳冬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南,日落位置是西偏南;夏季日出位置是东偏北,日落位置是西偏北;春分、秋分前后,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只要有太阳,就可以使用手表来辨别方向。

按24小时制读出当时的时刻,将小时数除以二,将得到一个小时数。

把手表水平放在手上或者地上,让手表的这个时刻对准太阳所在的方位,这时手表表面12点所指的方向是北方,6点所指的方向是南方。

立竿见影,在地上垂直树立一根杆子,上午影子指向西北,下午影子指向东北,影子最短时是正中午,这时影子指向正北方。

利用星星以北极星为目标。

首先找勺状的北斗七星,以勺丙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5倍,就能再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4、利用地物判断方位。

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树枝稀疏树皮粗糙。

其南面,通常青草茂密,北面叫潮湿,长有青苔。

建筑物和土堆等,北面积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则相反。

中国北方较大的庙宇,宝塔的正门和农村独立的房屋的门窗多向南开放。

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

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

在中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西北风较多,在草丛附近常形成许多雪龙,沙龙,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草原上蒙古包的门多向南开放。

教案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明确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季风气候及成因。

•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梅雨的诗,搜集季风气候带来的寒潮,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现象及影响。

可以上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

设计思路: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全班分成 A 、 B 、 C 、 D 四个小组学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讲故事,生细心听)相传有这么一个笑话。

两位秀才闲聊,一位说黄梅时节多雨,所以古人有句诗“黄梅时节家家雨”。

一位说,不然,古人也有句诗“梅子黄时日日睛”。

两人争执不已,只好请官府判断。

县太爷颇有才情。

他说,你们两人不要再争,都对,也都不对,因为古人还有句诗“熟梅天气半阴晴”。

课前热身:请同学们体会这三首,说说产生三种不同天气的原因是什么?(投影展示: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曾纾的《三衢道中》诗;戴复古《夏月》诗。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充分利用地图及气温降水图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冬季与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通过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得出我国气候的特点为复杂多样。

•四边互动互动 1 :师:黄梅时切家雨”指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区的降水?生:分析汇报。

师:评价与纠正。

生明确:黄梅时节一般是指六月中旬,江淮地区梅子成熟之期。

互动 2 :为什么三首诗对梅雨时的天气有不同的看法?“明确”三位诗人是在不同的地点或是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写的诗。

互动 3 :师:梅雨季节时,经常下雨,而且持续时间长,这种降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师评价与交流。

生明确: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季风带来的,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亚欧大陆的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的热力差异及纬度位置使我国深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互动 4 :师:读图: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图,分析夏季风与冬季风的特点。

互动 5 :师;江南的梅雨从降水形成来讲是什么雨?生:自主回答。

师:评价与补充。

生明确:当北方的冷气团从南方业的暖气团交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就会被台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地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去致雨,这种雨就叫锋面雨。

夏季风每年 4 、 5 月份到达东南沿海,形成雨还, 5 、 6 月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7 、 8 月份再向北移动,到 9 、 10 月份开始逐渐退回海洋。

所以在 6 月时,东部地区的各地天气状况也不相同。

互动 6 :师:这几位诗人描写的会不会是西北地区呢?生讨论,师指导,得出结论,师评价。

明确: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句诗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西北部地区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互动 7 :师:我国季风气候最为显著,季风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生:讨论后汇报结果,师评价并交流。

生明确:有利方面:在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我国气候的一大特征:雨同期。

即同时满足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

不利方面:季风来临的早、晚或是太强、太弱都会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洪涝,干旱。

这些自然灾害虽然防不胜防,但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还是能降低灾害程度。

互动 8 :师:我国除了季风气候外,还有没有其他气候类型呢?学生读图,比赛说出结果,师评价补充。

生明确: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互动 9 :师: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生: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师:评价与补充。

生明确;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达标反馈:(小组竞赛形式分四组)•必答题。

A 组:影响我国夏季风的风主要是()•西南季风( 2 )西北季风( 3 )东南季风( 4 )东北季风B 组: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复杂多样。

•面积大,所跨纬度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C 组: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云贵高原•藏北高原•塔里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地D 组: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南涝北旱•北涝南旱•西涝东旱•东涝西旱•抢答题•位于我国季风区的盆地是()•每年 6 月份,一般发生的现象是()•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个地区气候湿润全年皆夏()•吐鲁番盆地•海南岛•云贵高原•南方沿海地区。

•风险题。

A 组:阿位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但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B 组:说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特点。

C 组: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的天气?D 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天是指?学习小结:我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热力差异使我国深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我国复杂的地形特点,更加使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延伸拓展:•链接生活:你还能找到反映梅雨的诗吗?•实践探索:调查:季风对你的家长有什么影响?(农业产业及人们的生活)。

教师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1 、季风气候的成因2 、冬夏季风的特点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4 、季风气候的利与弊四、气候复杂多样教案三:“统计人口数量”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

初中地理课程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二、案例描述上课时,全班同学按学习小组,讨论如何调查统计学校及所住小区人口数量。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⒈确定要统计人口数量的范围(校园为主)。

⒉用什么方法统计。

⒊统计人口数量时会遇到的问题及预解决方案⒋确定工作计划:(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校园、所居住社区人口数量的统计。

(二)统计数据: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使所得统计数据尽量精确。

(三)最后上网查询保定市人口总数量。

师生共同讨论统计数据中几个易出现的问题:统计学校人口时注意将教师及后勤人员进行统计;统计小区人口时最好采用向小区物业询问的方式统计;所住没有物业小区人口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如需上门统计,一定要在白天,并要结伴而行,且尽量统计自家邻居及熟识之人,注意安全;最后可利用网络查询保定市总人口数量。

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有的说:我以前对人口数量没有概念,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人口数量在目前还是很多的,基数很大;有的说:我爷爷奶奶说之前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都鼓励生育,人口增长的特别快;有的说,我查数据是还知道了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呢!有的同学不住感慨怪不得上下学人多车多,就是保定的人太多了!地理原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