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名词解释外国文学史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名词解释:《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一部,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悲剧名词解释:父王被叔父杀害,母亲改嫁叔父,父王的灵魂要求王子哈姆雷特替他报仇;王子考虑到整个社会和时代,决定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但他寡不敌众,最后失败。
《奥赛罗》的主人公为人坦率,嫉恶如仇,是作者创造的理想人物;他误中阴谋家的诡计,杀死了心爱的妻子。
《李尔王》写一个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人”的过程。
它概括了权威与爱的矛盾,权威与社会正义的矛盾,将真诚的爱与虚伪的爱作了对比,这出剧触及了人性与大自然的善恶问题,最富于哲学意义。
《麦克白》的主人公是苏格兰大将,由于野心的驱使杀死了慈祥的国王,这出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探索人性的善转变为恶的过程。
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对他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的重大成果,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最生动的形象的再现。
这些悲剧是“时代的缩影”,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而且语汇丰富,语言感人,台词、剧诗富丽、隽永,是悲剧形式的诗章,在悲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并足以使它们属于一切的时代。
从上下文看,本句的意思是“有些人是全职进修,有些人是兼职进修,有些人是半工半读”。
后半句“半工半读”的表达中,with 介宾补结构(with+宾语+宾补)是状语。
with 后的宾补用非谓语动词形式,根据上下文alternate (轮流,交替)该用现在分词形式alternating。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冲突与破碎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冲突与破碎介绍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指莎士比亚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最出色的四个悲剧作品,它们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这些戏剧涉及到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个人欲望与命运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破碎。
爱情与权力的冲突在这四大悲剧中,爱情和权力是两个重要的主题。
著名的角色如哈姆雷特、奥赛罗和麦克白都因为对爱情和权力的追求而陷入矛盾和冲突。
他们经历了复杂的情感困惑,同时也被外部势力所影响,最终导致了他们自己的毁灭。
哈姆雷特中的爱情与权力《哈姆雷特》是一部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中心的悲剧。
哈姆雷特因为对父亲的死和母亲的再婚感到愤怒和绝望,他的追求真相和复仇之路与他对女神欲望奥菲利亚的爱情以及权力之间发生了冲突。
奥赛罗中的爱情与权力《奥赛罗》是一部关于嫉妒、背叛和命运的悲剧。
这部剧集中讨论了奥赛罗将军在他对自己妻子德萨蒙娜的误解和他手下卢奇恩斯所散布的谎言之间产生的矛盾。
奥赛罗困在权力争夺和个人疑惑之间,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以及身边其他人的毁灭。
命运与破碎除了爱情与权力,命运也是四大悲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这些戏剧中,人物们被宿命论所推动或被不可抗力所摧毁。
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最终还是被命运所击败。
李尔王中的命运与破碎《李尔王》是一部讲述冲突与变化的悲剧。
主角李尔王是一个年迈的国王,他在分配财产和权力时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结果导致了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破碎。
这个故事揭示了命运对于人类行动的限制以及无法逆转的后果。
麦克白中的命运与破碎《麦克白》是一部描写野心、背叛和嗜血欲望的悲剧。
主角麦克白渴望成为苏格兰国王,并为此而不择手段。
然而,命运却开始对他不利,逐渐推动他走向毁灭。
总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深入人心的情感和永恒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通过深入探讨爱情、权力与命运之间复杂纠葛及由此带来的冲突与破碎,这些作品引发读者或观众对人性、道德和宿命等重要议题的思考。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抉择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爱情、权力与命运的抉择概述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欢迎,如今依然深受全球读者和观众喜爱。
其中,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以其深刻而引人思考的主题而闻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悲剧中关于爱情、权力与命运抉择的论点和表现。
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
故事描述了两个年轻人因为族群间的仇恨而被迫进行秘密恋情,并最终选择了死亡来证明他们对彼此的真爱。
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通过描绘少年热烈而冲动的恋情,展现了命运对于个人选择所带来的无可逆转的后果。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具讽刺和深度的悲剧之一。
故事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中心,探讨了权力、背叛和复仇的主题。
哈姆雷特在面对众多困境时,一直在思考自己是否应该报仇,或者是否接受命运安排的结局。
他最终选择了面对命运并作出决定,尽管结果是悲惨的。
奥赛罗《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在戏剧中涉及种族和权力关系的经典之作。
故事讲述了一个黑人将军奥赛罗与他的白皮肤妻子德斯得蒙娜之间发生的嫉妒和背叛。
这部悲剧展现了爱情如何被外界势力否定、政治权谋和种族歧视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李尔王《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为黑暗和残酷的悲剧之一。
故事以英国君主李尔王为中心,描述了权力欲望、家庭纷争和疯狂对于个人命运的毁灭性影响。
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通过描绘王子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关系,呈现了个人在面对残酷命运时的挣扎和抉择。
总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从不同角度切入,通过爱情、权力和命运这些深刻而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主题,引发了读者和观众们对于人性、道德和命运不可回避的思考。
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富有启示性的故事内容,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以上就是我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关于爱情、权力与命运抉择的论点和表现所做的简述。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并使他们对这些经典戏剧产生更多兴趣。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哈姆雷特》故事简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丹麦王宫里,四具王公贵族的尸体躺在血泊中,满面悲伤的霍拉旭向人们讲述了那惊心动魄的故事。
事情还得回到几个月以前,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
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狄斯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狄斯。
邻国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王子乘机发兵,想报杀父之仇,并夺回割让的土地。
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亲的死使他痛不欲生,而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就匆匆改嫁,他感到屈辱,气愤地喊道:“就是畜生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哈姆雷特从好友霍拉旭那听说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一个阴森可怖的夜晚登上了露台。
原来那鬼魂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
鬼魂把他引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向他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原来,克劳狄斯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
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
知道真相后,怒火中烧的哈姆雷特从此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
哈姆雷特疯狂地爱上了首相的女儿奥菲利亚,而世故的波洛涅斯阻止女儿和他来往。
一天,哈姆雷特突然找到奥菲利娅,在她面前做出了许多癫狂怪诞的举动。
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波洛涅斯,波洛涅斯又报告了克劳狄斯。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概况(简短)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概况(简短)导语:《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土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也是最淋漓地表现其伟大之处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莱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1、《哈姆雷特》(英语: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作品,著名悲剧之一,是他最负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剧本之一。
习惯上将本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在《哈姆雷特》(Hamlet)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
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
后有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和越剧、京剧等艺术作品。
《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是最长的一出,也是英国文学中最富震撼力、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并似乎“不停地被他人讲述、改编着。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自于阿姆雷特传奇(Amleth),出自十三世纪的萨克斯·格勒麦蒂克斯的作品《格斯塔·达诺拉姆》2、《奥赛罗》(Othello:TheMoorofVenice)是莎士比亚大约于1603年所写作的一出悲剧。
目前所知这出戏最早于1604年11月1日在伦敦的WhitehallPalace首演。
《奥赛罗》与《麦克白》、《李尔王》和《哈姆雷特》一起,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一员勇将。
他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
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
两人只好私下成婚。
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
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
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
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3、《李尔王》(KingLear)是威廉·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之一,它可能于1605年写成,剧情基于一位传说中罗马人时代之前,不列颠国王李尔的故事,关于这位国王的史记、诗歌和剧作在莎士比亚时代前便已存在。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浪漫与悲壮的完美结合引言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
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剧作品,其中包括四部被公认为他最伟大的悲剧:《哈姆雷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 Lear)和《麦克白》(Macbeth)。
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离奇而令人难忘的情节而闻名于世。
一、浪漫元素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体现1.爱情与痛苦:在这些悲剧中,爱情往往成为主角们命运不幸的根源。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以及《奥赛罗》中奥赛罗和德斯代蒙娜之间受到妒忌和背叛所引发的悲惨结局。
2.梦幻与幻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经常出现幻觉、梦境以及虚构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具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例如,《李尔王》中的瓦乔家族预言的梦魇,以及《麦克白》中的女巫预言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宗教色彩。
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物通常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却被残酷无情的现实击败。
他们面临着权谋斗争、背叛和破碎的家庭关系等问题,这种冲突在剧情发展中不断升级,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悲壮元素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体现1.英雄与命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塑造了许多英勇坚定但最终被命运所击败的主人公。
他们不断地挣扎和战斗,但命运对他们来说却是不可逾越的难关。
他们的悲剧命运使得观众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类存在感产生深思。
2.深刻的道德问题: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探讨了许多复杂而深刻的道德问题,如权力与腐败、欺诈与背叛以及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斗争。
这些问题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道德矛盾和困惑。
3.悲壮结局: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以悲剧性的结局告终,主人公多数情况下都遭到厄运和死亡。
这种残酷却真实的结局使得故事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
结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将浪漫元素与悲壮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令人陶醉和难以忘怀的戏剧世界。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欢迎阅读!《奥赛罗》内容简介黑脸的摩尔人奥赛罗是威尼斯城邦雇佣的一个将军,受种族限制而显得地位卑微的他爱上了贵族元老院元老勃罗班修聪明、美丽、大方的女儿苔丝狄蒙娜,明知婚事将不被允许,他们瞒着父母秘密结婚。
作为统帅的奥赛罗有一个看起来很忠勇的旗官伊阿古,他嫉妒奥赛罗提拔了卡西奥任副将而未关注自己,同时他也觊觎苔丝狄蒙娜的美貌,从而嫉妒奥赛罗娶妻成功。
这个外表忠厚、内心奸猾的小人伊阿古,想方设法制造令奥赛罗误以为卡西奥与其妻子苔丝狄蒙娜私通的假象和证据,让已经被伊阿古谗陷之言所引起的妒恨迷惑了心智的奥赛罗看到。
破坏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幸福婚姻,成为伊阿古最大的满足。
于是他想尽办法利用暗恋苔丝狄蒙娜的小贵族罗德里戈的急迫以及自己的妻子艾米利亚不明就里,苔丝狄蒙娜不贞的“证据”被奥赛罗信以为真,他任“怀疑”这种毒药在心间像硫黄一样燃烧,把伊阿古所提供的“间接证据”链条之间的断裂带用自己的联想填补并发酵、放大,最后妒恨令他几近发疯。
在新婚的床上,亲手掐死了忠贞而单纯的妻子苔丝狄蒙娜。
但当伊阿古的妻子揭穿这一谎言与骗局的时候,奥赛罗如梦初醒,拔剑自刎。
作品评价理论家斯泰斯:《奥赛罗》一剧不是表现嫉妒,而是表现奥赛罗的嫉妒,一个与威尼斯姑娘联姻的摩尔人可能感觉到的那种特殊的嫉妒。
英国戏剧作家兼理论批评家托马斯·利墨:“这个故事的道德意义当然是富有教益的。
它教导贤良的主妇要好好保管自己的手绢。
”“观众不能从中得到什么有启迪性的有益的印象,这种诗除了使人们良知迷途、思想混乱、头脑不安、本性堕落、想象分裂、口味败坏,并且使我们头脑里塞满虚荣、混乱、喧嚣和暧昧之外,并无用处。
”《李尔王》内容简介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
主线索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要根据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共同主题探析》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共同主题探析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探讨了人类的复杂情感和心理。
其中,他创作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誉为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对这四部悲剧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它们所共同具备的主题。
主题一:权力与野心在四部悲剧中,权力与野心是一个重要主题。
无论是哈姆雷特中兄弟之间的争夺王位,还是麦克白因为妻子怂恿而谋杀国王,都反映了人们为了追求权力而不择手段的心态。
同时,这些角色也不可避免地陷入自身欲望和疯狂之中。
主题二:命运与自由意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
角色们常常发现他们无法逃避他们所注定的命运,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改变结局。
然而,在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也展示了坚持自己意志和抗拒命运的力量。
主题三:背叛与欺骗背叛与欺骗是四大悲剧中共同存在的主题。
在《李尔王》中,女儿甘纳利尔和雷根对父亲进行背叛;在《奥赛罗》中,艾果向奥赛罗撒谎并导致其误解真相;在《麦克白》中,麦克白被妻子催促下屈服于诅咒等。
这些背叛和欺骗引发了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主题四:人性与道德人性与道德也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重要的探讨主题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人类面临各种道德困境和抉择。
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犹豫是否为了复仇而杀害克劳迪斯;在奥赛罗中,奥赛罗对自己的妻子是否出轨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这些角色面临着道德抉择,并为其选择付出沉重代价。
结论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间存在着权力与野心、命运与自由意志、背叛与欺骗以及人性与道德等共同主题。
这些主题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复杂性和挣扎,在戏剧形式中展现了极致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考。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因此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是伊丽莎白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父亲是伦敦附近史特拉福的一名地主,而童年的莎士比亚在家乡的学习文学及拉丁语。
直至1582年后,他移居伦敦当演员及剧作人,并于1589年左右发表他的第一部剧作《亨利六世第一部》(Henry VI, Part 1)。
1594年莎士比亚成为宫内大臣剧团(Lord Chamberlain's Company)(即以后的国王剧团)的股东及演员,1599年他获得环球剧院的主权,令他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剧坛人物。
莎士比亚共写了38个剧本,他的戏剧大致可分为三种:历史剧、喜剧和悲剧。
他在历史剧中呈现英国的历史,尤其是蔷薇战争时期,这类剧本显示他能使庞大复杂的历史资料在舞台出现;他的喜剧所采文体颇广,有的着重闹剧成分,有的是浪漫喜剧,也有些内容较为严肃,称为阴沉喜剧;但莎士比亚最伟大的还是在于他的悲剧,而他在悲剧上也采用了广泛的题材和手法。
在我看来从某个角度而言,莎士比亚是当时最成功,最富商业价值的剧作家,而属于他的伟大天才表现在他的悲剧上。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压迫与无奈,或许更甚至是我们内心中邪恶与善良的战争。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其中,《哈姆雷特》在莎翁37个剧本中,最受剧场与学术界的厚爱;《奥瑟罗》是莎翁悲剧中结构最严谨的剧本;《李尔王》被20世纪评论家认为是莎翁最伟大的悲剧;《麦克白斯》则是四大悲剧中节奏最紧凑凝练的作品。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我们看到其特点是允许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交叉,悲剧中也可以有喜剧成分,是一种平民艺术,没有古典悲剧的清规戒律,让人可以更深切地感受悲剧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命运安排,人性的复杂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点,没有人可以消灭悲剧,我们只能从悲剧中看到未来的光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四大悲剧中的一出讲述天伦相残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莎翁作品。
在作品中,哈姆雷特有着年轻人的热血沸腾、踌躇满志、放荡不羁,又怀着孝顺与叛逆,正义与偏激,宽容与仇恨的矛盾人性。
在作品中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发现自己的叔叔是毒害生父国王的凶手,而自己的母亲则在父亲过世不到两个月,便与国王的弟弟结婚。
羞耻与哀悼,仇恨与宽容正在他的心中激荡着,他为叔叔的恶毒而愤怒,为母亲的婚姻而感到羞耻,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悲伤,为世间的明争暗斗而感到疯狂,这些都把他推向不能自拔的困境,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复仇之路,不惜装疯卖傻、抛弃爱情、甚至到最后牺牲生命。
仇,是复了;亡灵,是安息了,但深爱他的女子却永远离他而去;自己的性命也在这场复仇的战争中牺牲了。
我们或许还不能理解,是什么样的仇恨才会把一个人逼到如此地步,甚至致使一个人陷入疯狂与绝望;我们或许不能明白,为什么亲如手足的兄弟会为了权力与金钱而手足相残;我们或许不知道,是怎样强烈的爱可以使人付出一切,包括生命与灵魂;我们或许……但我们知道在莎翁的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总有现实的模板,文学的作用便是将现实反映出来。
人性的弱点与光辉都融入了哈姆雷特之中,我们看到的哈姆雷特是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
哈姆雷特是虚构的、是夸张的,但却让我们知道掩藏在灵长动物的躯壳之下我们都有着一扇黑暗之门,一旦潘多拉的宝盒打开了,毁灭的不仅是我们自己本身也会是我们身边原本的美好生活。
悲剧是人类掌握的最美妙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艺术的结晶,它在虚构中为我们的现实敲响了警钟,人性是复杂的,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但人性的光辉却是我们终其一生追寻的梦想。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在1604年所写的四大悲剧之一,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在《奥瑟罗》中莎士比亚更注重描写的是人性的嫉妒这一弱点。
莎士比亚在《奥瑟罗》中创造出奥瑟罗与埃古全然不同的两种人物典型,全剧并围绕在家庭﹑嫉妒两大主题中发展,在莎翁的笔下,嫉妒便是人心最大的弱点。
生性直爽﹑品格高尚的奥瑟罗将军,与威尼斯小姐苔丝梦娜结婚后,却因为大胆、狡诈、全无道德观的军官埃古,对奥瑟罗的煽动教唆,而使原本幸福的婚姻,蒙上了嫉妒的阴影,奥瑟罗的猜忌使婚姻走上了毁灭之途,更甚而杀死了无辜的妻子,留下了令人悲愤的结局。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男权在社会上的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况不论是我们的女主宣言有多么的伟大和激烈,男权处于统治地位这是个不变的事实。
妻子的贞洁与否似乎成为一个男人的面子和尊严的标志。
军官埃古嫉妒奥瑟罗拥有美丽的妻子,他渴望能够得到苔丝梦娜,嫉妒使泯灭自己的良心和诚实;奥瑟罗误以为苔丝梦娜背叛了自己,对于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将军来说,无论他的品格有多么高尚、生性有多么直爽,一旦牵涉了男权社会的面子和尊严,嫉妒与怀疑就会爆发,他嫉妒着那个被自己深爱的人爱着的男人,嫉妒使他的双眼蒙蔽了,更使他失去了深爱自己的妻子。
嫉妒,在莎翁的笔下是如此的丑陋与不堪,是万恶之源,现实,也是如此。
嫉妒使人的良心泯灭,铸下大错方觉后悔不已,失去挚爱,这个来自嫉妒的惩罚,我想没有任何其他的惩罚来得比这个更加痛苦。
换一个场面来讲,如果死的人不是苔丝梦娜而是奥瑟罗,我想奥瑟罗会带着微笑死去,因为,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嫉妒而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波及无辜。
嫉妒是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罪恶的产生因为我们拥有了嫉妒,我们会嫉妒,因为他人拥有了我们得不到的幸福,但同时我们也忘记了原来幸福是由自己创造的,有了失去才会有得到,何必为了那个遥远得不得了的梦而把自己苦苦地困在沙漠中?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这部作品中将人性的小岛,以及儿女的贪婪完全表现出来,是一部充满讽刺的悲剧经典。
《李尔王》的悲剧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少见到,毕竟我们认为亲情是最温暖的也是最牢固的。
可是我们要注意戏剧的背景一个充满谋求权力和财富的宫廷政治斗争,政治可以让一切变的肮脏,对触手可及的权力和财富的谋求可以让人变成魔鬼。
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讨论人性的,有一个善良的牧羊人,他绝对是一个正直的人,可是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枚戒指,戴上它之后可以隐身。
于是这个牧羊人可以做一些他以前不能做的事情,终于有一天他进入了王宫,勾引了王后并密谋杀死了国王,从此他和以前的自己判若两人,成了一个十足的暴君。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没有得到那枚充满魔力的戒指,他一定还是一位善良的人。
叔本华说过,人每时每刻都是有作恶的想法的,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关键是人有时候没有作恶的能力而已。
里亚王的悲剧的根源也许就在这里。
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力作《乱》就是根据《李尔王》改编的,故事的背景是日本的战国时代,这让我们感觉更加真实了,如果是太平盛世,毫无权力的寻常百姓中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呢?。
其实我们翻一翻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为权力而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里亚王的悲剧就在于人性的沦落,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也时刻反思着人性的本质。
《李尔王》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我们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结局,那么悲剧就能够马上变成喜剧。
如果最后,里亚王的小女儿考黛丽亚活着,李尔王也没有死,那么这就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悲剧就能够成为喜剧。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悲剧和喜剧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场景,如果是因为人性而产生的悲剧我们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为之作弥补,让悲剧转换成喜剧,悲剧的发生是为了下一刻的喜剧。
《麦克白斯》是莎士比亚在忧郁时期所写下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不知满足的人,由于他的野心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个故事颇似古希腊悲剧,其中很强调命运对人嘲弄。
麦克白斯原本功成名就,可是他却相信三女巫的预言,最终预言一一应验,但是麦克白斯也身败名裂。
这让我想起索福克勒斯的《俄底甫斯王》以及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王》,人的举动都受到神的干涉,当然其中也体现着主人公性格的缺陷。
可是《俄底甫斯王》中几乎没有表现出俄底甫斯王的人格或者是性格带来必然的毁灭,可以说俄底甫斯是一个生性善良的人,当必然的命运来袭却无力逃避。
也许悲剧的悲就体现在人的无辜和无助上,悲剧的美表现为主
人公的抗争上,虽然看起来是徒劳的。
麦克白的悲剧是因为自己不满足的野心,这种野心如果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可以促使麦克白功成名就,一旦失控,就犹如爆发的洪水猛兽,把人毁灭。
麦克白最后的结局就是这种永不满足的贪婪欲望致使的,就一如现在我们社会上的人一样,物欲纵横的时代,贪婪、欲望、权力、金钱成了人们追逐的东西,满足的物语却失去了我们的本性,最后就是犯罪、贪污、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在我的眼里,与其说是戏剧不如说是人性的写照,四大悲剧给我们揭示的就是人性的弱点与丑陋在和人性的光辉作拉锯战的时候,如果潘多拉的宝盒一旦打开了,人性的丑恶就会把我们推向毁灭,悲剧应运而生。
悲剧中必然会出现痛苦和死亡,人们喜欢悲剧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因为同悲剧一样,人的一生也要以死亡作为结局而谢幕。
但是悲剧并不是悲观,我们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短暂的悲剧中却表达了一种不妥协的永恒的精神。
因此,明知理想遥不可及我们还是执著追求,明知人无完人但还是要不断完善自我,明知命运无常可是一点也不畏惧,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不是生命存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