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地质实习报告
湖山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测绘实习报告1:1000(江宁县湖山村陡山地区)班级:地质工程二班姓名:熊聪指导老师:侯玉宾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二〇一一年九月第一章绪论一、测区概况汤山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自南京有公共汽车直通汤山镇、湖山等地,交通方便。
汤山湖山地区位于长江以南,沪宁高速公路以北,地势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地形上有三列山组成,走向北东东。
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棒锤山。
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主要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山头,主峰孔山高341.8米。
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
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谷地。
汤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植被茂盛。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着呢地层小区。
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
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本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汤山-湖山地区因其地层出露齐全清楚,被众多高校定为重要的实习地点。
二、实习要求地质实习是在课程理论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的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与现场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并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此次地质实习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野外工作基本技能,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会判断断层走向,会测量断层的倾向、倾角。
第二章地层一、地层岩性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地层由老到新为:(一)志留系高家边组(S1g)该组地层为暗色、灰绿色页岩,其下部产出丰富笔石,该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多被植被覆盖。
坟头组(S2+3f)该组地层为土黄色砂岩,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页岩,厚度约为120米,中厚-厚层状,据资料,其产出丰富的三叶虫、腕足类化石,但未观察到,与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验时间20xx年12月17号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三.实验目的通过对实习路线附近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实习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习中遇到的具体现象。
地质学野外实习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实验任务1.观察并了解实习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五.区域概况地点一:金马河(1)金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地势平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组成。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
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平原岩层十分坚硬。
成都平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最冷月均温5℃~8℃。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
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
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
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气温约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
河海大学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地,主要针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产资源等进行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我国某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2.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流程;4. 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与地层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分布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其中,沉积岩主要为砂岩、页岩、泥岩等;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大理岩等;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等。
2. 野外地质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地质锤的敲击、岩心的采集等。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 矿产资源勘查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流程,包括地质勘查、物探、化探、钻探等。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安排。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
此外,我们还与当地地质工作者进行了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野外地质调查技能: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 矿产资源勘查流程:了解了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流程,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积累了经验。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习建议1. 加强实习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实习顺利进行;2. 提高野外地质调查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3. 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提高工作效率;4. 注重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确保实习安全有序进行。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2__x年10月8号开始到10月21号结束。
10月8号到10月19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10月20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
10月21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研究报告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研究报告————————————————————————————————作者:————————————————————————————————日期: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专业:地质工程班级:10级3班姓名:杨东兴学号:1009020323指导教师:骆祖江、赵燕容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零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绪言 (3)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及意义………………(3)第二节地质野外实习的任务及要求………………(3)第三节地质野外实习概况…………………………(7)第二章地质实习内容 (9)第一节燕子矶、汤山镇阳山地貌岩性观测………(9)第二节南京六合瓜埠地质公园考察………………(12)第三节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13)第四节安徽张八岭地区地貌岩性观测……………(14)第五节巢湖地区地貌岩性观测……………………(15)第六节苏州灵岩山、虎丘地区地貌岩性观测……(19)第七节瑶琳仙境地貌岩性观测 (21)第八节新安江水电站参观考察 (22)第九节灵隐寺飞来峰观测考察 (23)第十节西湖成因考察 (24)第三章结束语 (26)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内容概述……………………(26)第二节地质野外实习个人体会及建议……………(26)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及意义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的重要实习。
实习的目的是令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
地质野外实习是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借此使我们巩固并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野外地质实习的特殊课堂使我们开阔思维,野外实习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建立并完善地质体的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当地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一系列工作的系统训练,获得对研究区的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构造活动史的较全面认识,并为地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其他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3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三天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第二部分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河海大学地质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报告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地质三班姓名:李海学号:1109020317指导老师:杨老师,朱老师,严工实习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实习实习地点:南京市浦口某工地现场实习单位:江苏省工程地质勘察院指导老师:严工,杨凤根老师,朱旭芬老师。
进入场地,我们首先看到这是一个拆迁重建的工地,地貌单元为岗地,对于拆迁的场地,严工介绍勘察中要着重注意老基础深度,以便于提供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为岗地,要注意是否有冲沟发育。
老师讲解后,我们着重看了钻孔过程及钻孔编录,场地每2 4 米布置一钻孔,角点额外布置。
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及其曲线分析。
双桥曲线图中,纵坐标深度(m ),纵坐标为阻应力(M p a )。
实线为锥尖阻力,虚线为侧壁摩阻力。
虚线和实线偏差大一般是粉质粘土,虚线和实线较吻合,一般是淤泥质粉粘,虚线和实线相互交错,一般是粉砂,曲线规律不明显,往往是有杂质。
场地中次生土较多,上部黄色为主,下部变为灰色,原因是下部地下水的浸泡作用,使得土中有机质积累而变为灰色土。
后来到附近另一工地观察了表面看起来差不多,实际底部包括了漫滩和岗地两个地貌单元的场地,场地漫滩区钻孔较深才能见到基岩,岗地区很浅就能见到基岩。
场地植被丛生,可以根据植被的情况估判地下土的性质,如老土因为已经密实固结,植被长势一般不如新土好。
最后严工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华宁工程地质勘查软件的应用以及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
由衷的感谢!总结一个文明部落往往有必要的居住区,公共设施,必要的交通路线和枢纽,各样工厂和大量建筑物,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工民建勘察)就是在这些建筑物施工前期进行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结构以及动力地质作用等方面条件的勘察和分析评价,为施工选择合适的场地并提供相关对策和建议。
工民建勘察服务的一般是房屋建筑、高层建筑、大型公用建筑、工业厂房及1. 跨度大而复杂,一般跨度为9~12m,大者达3 0m ;2. 边墙高度大,一般可达20~30m,高的可达4 0 m ;3. 基础荷载大,承重墙、框架墙、柱和地面的静荷载都很大;4. 基础埋置较深,常设地下室,以深基础为主。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班级10级水工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杨凤根、杨保全赵燕容、骆祖江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12年11月目录第一章绪言 (1)第二章地质实习内容 (5)第一节南京汤山湖山地区 (5)第二节阳山碑材公园 (12)第三节汤山猿人洞 (15)第四节南京六合瓜埠山 (17)第五节南京地质博物馆 (21)第三章结束语 (23)参考文献 (25)第一章绪言一、工程地质野外认识实习的任务、目的和要求。
实习目的及任务: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实习目的及任务1、观察沉积岩地区岩溶地质现象。
2、观察、认识沉积岩的地层、岩性及古生物化石。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认识褶皱构造现象和断层构造。
4、观察地下水现象。
5、学会使用罗盘,包括:测量岩层的产状,并学会在地形图上定点。
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实习目的及任务1、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区(主要为玄武岩)地貌现象。
2、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层及岩性。
3、观察认识下蜀黄土、浦口组、雨花台组地层沉积物特征。
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路线1:火石峰山脚下—沿盘山公路路边观察—火石峰北坡废弃采石场主要观察泥盆系、石炭系地层的岩性及古生物化石。
观察孔山背斜在火石峰出露的特征。
学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2:火石峰脚下—沿盘山公路路边观察—中国水泥厂采石场主要观察石炭系下统的地层特征。
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3:棒锤山西小铁路边人工剖面主要观察三叠系中下统青龙群下部地层、岩性等。
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4:明文化村—大石碑—汤山雷公山猿人洞在明文化村古代废弃的采石场,观察二叠系栖霞组地层中岩性、化石特征。
考察大石碑断层,寻找该断层存在的证据,判断该断层的性质。
在汤山雷公山猿人洞中,考察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的溶洞特征,观察洞内的钟乳石特征。
在葫芦洞中考察第四系更新统堆积层特征,观察南京汤山古人类——南京直立人化石(牙齿1枚,头盖骨2件)。
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1、观看介绍瓜埠山地质公园的电视纪录片(2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业年级土木2010级学号**********姓名晏嘉兴指导教师孙英学二〇一三年六月中国南京目录第一章前言 (3)一序言 (3)二实习目的 (3)三实习要求 (3)四地区简介 (4)五实习概况 (4)第二章地层 (5)一湖山区内三叠系青龙组 (5)二湖山区内石炭系金陵组、黄龙组 (6)三阳山二叠系栖霞组 (6)四六合白垩系赤山组、新近系方山组 (7)第三章岩石 (8)一沉积岩 (8)二火成岩 (9)第四章地质构造 (10)一倾斜构造 (10)二褶皱(火石峰背斜) (10)三断层(阳山大石碑断层) (12)第五章汤山溶洞群 (13)第六章地质博物馆 (14)第七章结语 (15)第一章前言一、序言实践出真知,为了加深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形象理解,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2013年6月,我们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孙英学等老师的带领下在南京湖山区域、汤山区域、六合火山地质公园、江苏省地质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地质实习。
二、实习目的通过考察南京湖山区域、汤山区域、六合火山群等典型地质点及参观江苏省地质博物馆,突破课堂学习地质学的局限性,认识野外地质现象,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加深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形象理解,巩固扩展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习地质的热情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
三、实习要求1、认识三大岩类、南京附近地层和典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2、初步认识和了解地质作用及地貌现象;3、学习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的测量及表示方法;4、认真主动地观察、测量、记录(文字、照片、素描、信手剖面)和思考,完成各项地质观察任务。
四、地区简介汤山-湖山地区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
该地区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是,孔山背斜和陡山-大石碑向斜。
五、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2013年5月25日、26日两天。
2、实习线路第一天上午:湖山地区(三叠系青龙组剖面地层观察点、山头洼背斜剖面构造观察点)第一天下午:湖山地区(大石碑断层观察点、汤山溶洞群观察点)第二天上午:六合火山地质公园(桂子山火山观察点)第二天下午:南京地质博物馆第二章地层一、湖山区内三叠系青龙组1、青龙组主要由灰岩构成,底部为页岩、泥岩和泥质灰岩;江苏地区,从上到下,分为湖山段和沧波门段;地层厚约170m,与下伏大隆组呈整合接触。
2、湖山段下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为主的页岩、薄层泥岩,夹泥质微晶灰岩,含蛇菊石、克氏蛤、多饰正海扇等化石。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灰岩与页、泥岩间隔反复出现,由于灰岩抗风化能力强,页岩、泥岩抗风化能力弱,故灰岩突出而页岩、泥岩凹陷),层理清晰,产佛來明菊石等化石。
上部为灰黄色、灰色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为主,夹少量灰黄色、黄褐色页岩和钙质页岩。
顶部为灰色中厚层——厚层微晶灰岩。
该段厚约170m,缝合线构造发育。
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灰岩页、泥岩二、湖山区内石炭系金陵组、黄龙组1、金陵组该组地层是灰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海百合茎等化石。
底部为黄褐色铁锰质粉砂岩,本组地层厚0~6m,与下伏五通群擂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我们考察的是含珊瑚化石的灰岩)2、黄龙组该组地层为以肉红色、浅灰色厚层生物屑灰岩为主,含布克小纺锤蜓、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等化石。
可见缝合线构造。
底部为灰白色~厚层块状粗晶~巨晶灰岩,含白云质角砾、团块。
厚度为80m,与下伏老虎洞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阳山二叠系栖霞组栖霞组曾称栖霞石灰岩。
时代属中二叠系早期。
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
命名地点在南京东郊约20千米的栖霞山。
为浅海相硅质碳酸盐岩沉积,以暗蓝灰色层状灰岩为主,含不规则的燧石结核,厚110~250米。
在南京地区分为五段:碎屑岩段,为黄色、灰黄色页岩、钙质页岩夹薄层生物屑灰岩;臭灰岩段,为灰黑色中至厚层含沥青质微晶生物屑泥质灰岩,新鲜面有臭鸡蛋味,富含燧石结核,内含米斯蜓、米氏珊瑚、三叶虫等化石;下硅质岩段,为灰黄色薄层硅质岩,夹同色具层状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本部段,为灰色中厚至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因含黑色燧石结核,亦称牛粪灰岩,富含早坂珊瑚、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硅藻等化石;上硅质段,为会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
该组地层本区出露厚度约为130m,与下伏船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六合白垩系赤山组、新近系方山组1、白垩系赤山组上部段棕色粉、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棕褐、深灰色泥岩相同。
下部段棕褐色泥岩,红棕色软泥岩级浅棕色粉、细砂岩。
含介形类、植物、轮藻、孢粉、恐龙蛋化石。
2、新近系方山组由火山集块岩与火山角砾岩、下橄榄玄武岩和上橄榄玄武岩以及岩墙状辉绿岩构成,厚度0~106m,覆盖在雨花台组之上,局部侵入穿插于雨花台组内。
第三章岩石一、沉积岩1、灰岩灰岩,俗称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
主要由方解石构成,含量50%以上,通常含有少量的粘土、粉砂、白云石。
质纯者一般为浅色,有淡黄、灰白、淡红、褐红等色。
含有机质时多呈黑灰色,遇稀盐酸有泡沸现象。
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湖山区灰岩多呈灰白色,黑灰色,硬度较大。
)2、页岩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泥质结构,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含杂质不同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泥质页岩等。
3、泥岩泥岩是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厚层块状,固结程度较高,无清晰层理。
4、砂岩砂岩是一种砂砾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砂岩分布很广,仅次于粘土岩,而多于石灰岩。
根据其主要胶结物不同,可分为硅质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泥质砂岩。
根据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
(湖山地区分布有很多石英砂岩)二、火成岩1、玄武岩玄武岩属火山岩,是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岩石。
其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岩石坚硬,性脆。
在野外常见柱状裂隙极其发育。
六合方山下橄榄玄武岩呈现柱状节理,横切面呈六边形,四边形以及五边形,一般认为当熔岩溢出时,垂直其冷凝面围绕冷凝中心发生收缩而形成。
纵向发育的犹如擎天之柱,横向发育的犹如天梯,放射状恰似孔雀开屏,形成了瑰丽壮阔的自然石壁。
2、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为2~64毫米的火山角砾组成,也含有少量的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
多数具明显的棱角,分选差,大小不等。
填隙物是火山灰,火山尘。
常与火山集块岩伴生,位于火山口外侧。
“核”中含地幔包体的说明喷发的岩浆来源很深,至少5000米以下,含地幔物质对人类研究和认识地球深处的状态非常有益。
第四章地质构造一、倾斜构造地层产状:走向:65°倾向:335°倾角:46°产状量测方法三叠系青龙组剖面二、褶皱(火山峰背斜)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产生一系列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称为褶皱构造,简称为褶皱。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也对称分布。
三、断层(阳山大石碑断层)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基本类型有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而无明显的上下位移的断层。
也称平推断层。
大石碑断层位于阳山古采石场,发育于栖霞组灰岩中,断层走向与大石碑向斜枢纽垂直。
该断层构造形迹十分直观,断层两盘栖霞组薄层灰岩被错断,断层带中发育断层角砾,断层带内被梳状方解石充填,断层上有裂隙泉。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判断断层类型为正断层。
第五章汤山溶洞群1、“雷公洞”雷公洞为裂隙型溶洞。
洞内曲折崎岖。
洞中台阶顺着一条大的裂隙开挖,此裂隙上下距离较小,入口处尚能让人直立走过,而中间部分则需要弯腰才能钻过,出口处也相对开阔。
整个洞中岩石表面很不光滑,且岩石表面很湿润,洞顶一些地方还会滴水。
出口处高程较高,且比较开阔,岩石表面也相对较光滑。
2、古猿人洞(葫芦洞)古猿人洞洞口为人工开凿,在入口处放置了大量雕塑,经过一段人工隧道进入洞中。
洞中景象颇为壮观,洞顶有很多冰棱似的钟乳石,其中部分钟乳石尖端尚在滴水,而有些钟乳石则由于在地下水作用下强度下降,其端部掉落到地上。
洞壁石幔丛生,晶莹剔透,形状繁多,酷似各种动物、植物,所以人们分别给他们取上各种各样的名字。
第六章地质博物馆1、老馆老馆设置了《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4个展厅。
一层的地学摇篮展厅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地质学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的展览。
二层的中国石文化展厅,观众可以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历史。
三层的矿产资源展厅布设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展区。
地质环境展厅主要展示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与治理、保护地质遗迹等内容。
2、新馆新馆设置了《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和临时展览4个展厅。
二层的恐龙世界展厅,为一中庭,陈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
三层的行星地球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等自然奇观。
四层的生命演化展厅,采用丰富的实物标本陈列,逼真的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现等形式,展现生物进化与演变、生命发展历程、人类之旅等。
第七章结语两天的地质实习,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实习参观的内容足够丰富。
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体验到了地质工作者野外作业的艰难。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了解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形象理解。
在参观湖山区域三叠系青龙组剖面以及火石峰背斜时,每个同学都用地质罗盘测了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地质实习强化了我们对各类地层(三叠系青龙组、石炭系金陵组和黄龙组、二叠系栖霞组、白垩系赤山组、新近系方山组)、岩石(灰岩、页岩、泥岩、石英砂岩、玄武岩)、地质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断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