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因素
生存环境及社会环境 宗教信仰
风Hale Waihona Puke 习惯历史典故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与农业相关的习惯用语很 多。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熟蒂落。
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喜欢航海,源于航海 和水的用语很多。
如: at sea意为“不知所措” to go with the stream意为“随波逐流”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典故。 • 汉语中的成语大多来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 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班门弄斧” • “说曹操曹操到” • 英语中的许多俗语来源于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传说以及 莎士比亚的戏剧。 • 如: to eat no fish (不吃鱼)表示“忠诚”的意思。 • to throw one 's hat into the ring • 指古时候角斗士在赛前先把帽子丢进竞技圈内,表示 • 一争高低的决心。
结束语
告别属于谈话的结束语。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 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 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 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 步”,主人最后要说:“慢走”、“再来啊” 等等。 英美人的习惯是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 说:“Good-bye”,“See you later.”、 “Take


色彩—黄色(Yellow)
• 在中国古代,黄色被确定为权威authority的象征。 • 汉民族的发源地是“黄土高原”(Yellow River Plateau) • • 在英语中,yellow有“淫秽的、卑鄙的、胆小的”之意。 • 如: a yellow dog(卑鄙小人) • a yellow journalism(黄色新闻)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一、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和
人际关系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人际关系差异让人们产生
了种族偏见、婚姻观念、教育观念的不同。

在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上,中式
思维偏重于整体把握,强调综合性和关联性,而西式思维偏重于个体分析,注重逻辑性和独立性。

二、言谈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言谈礼仪的差异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大表现。

在西方国家,
人们通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直率的沟通方式较为接受。

而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面子和礼貌,并且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以避免伤害他人的面子。

三、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差异
中西文化在生活方式和习俗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饮食习惯方面,中西方有诸多差异。

与中国人倾向于米饭、面条相比,西方国家更倾向于
面包、马铃薯等主食。

在礼仪方面,西方人常常习惯使用刀、叉等工具,
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使用筷子。

此外,在庆祝活动和节假日方面,中西方的
习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与中国的春节、中
秋节等传统节日有着明显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文化背景。

总而言之,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言谈礼仪以及生活方式和习俗等方
面存在许多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三、社会关系的差异四、社会礼仪的差异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对女性的态度六、结语综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体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

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是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

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外语学习主要是学习语法规则,学习语言形式。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应该围绕语言形式的学习来组织。

特别是外语写作方面,了解其语篇结构特点和母语的不同是很必要的(沈昌芬,2004)。

卡普兰(Kaplan)认为,与运用其他语言写成的段落相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出的段落以线型模式为主。

而我国中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通常只是一段式,无主次之分,条理不清楚。

这些都是不了解英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母语与目标语写作的不同而造成的。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外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内容的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导入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为交际服务的原则和通过多样化手段导入文化内容的原则。

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导入适当的外语文化内容具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作出一定的总体规划,设计目标语文化的教学,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对文化内容进行逐步的扩展和深化。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之一。

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中西文化的差异资料,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

中西方文化差异模板如下:
1.问候语的差异:在中国,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常说“你吃了吗?”
“干吗去?”等。

在英语中,通常以时间进行问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
简单问候。

2.隐私观念的差异:中国人初次见面常会问询对方的年龄、职业、
婚姻状况,甚至收入。

在西方,人们则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3.时间观的差异:在西方国家拜访某人,必须提前邀约,需要说明
拜访的时间、地点和目的。

在中国,人们无提前邀约的观念,随便串门,扰乱别人的生活秩序的行为较为常见。

4.餐饮习俗的差异:在西方,主人会提前发出邀请函,客人们会提
前答复。

在就餐时,主人不会多说劝酒话,常说“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然后转移到谈话的主题上。

在中国,人们会讲几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话。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驻马店市委党校胡志翔摘要: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正确审视它们各自的特色和差异,是维护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需要。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语言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念差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西文化有融合趋势。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

基督教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一条主脉,儒家的伦理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条主脉。

中国文化在古代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曾占据重要地位,而源于希腊、盛行于欧洲的西方文化(主要是指欧美文化)则与中国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

正确审视中西文化各自的特色和差异,积极地促使中国文化融入全球化的潮流,这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需要。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语言文化差异在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含义相差甚远。

如dragon(龙),在中国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是权利、吉祥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的化身,炎黄子孙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

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贬义词,在西方神话中,它是使人恐惧的妖魔、怪兽;在《圣经》故事里,它是罪恶的化身。

比利时蒙斯市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被传说中的保护神圣•米歇尔杀掉,故设打龙节庆贺除灾并感谢米歇尔。

所以,中国的“龙头企业”会把老外吓一跳,他们纳闷中国怎么会有生产怪兽头的企业?还有汉语成语“望子成龙”,也会使他们目瞪口呆,中国人怎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魔鬼”“怪兽”呢?因此,“亚洲四小龙”在译成英文时就要把“龙”转译成“虎”,因为虎在西方人的眼里才是“朝气蓬勃、坚忍不拔、努力奋斗、充满希望”的人。

特定的地理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生态文化,给相同的词汇带来不同的含义。

例如东风(east wind)和西风(west wind),在汉语中东风是温暖的,明朝蓝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支开";唐代韩愈有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可以见证;西风是寒冷的,毛泽东的“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韦昕怡 0801130107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 随着全世界正在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更加密切。

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体会英语语言以及某种行为的深意和微妙,而很多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恰恰取决于你对这种微妙之处的理解和应对。

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和精通商务往来目标国的语言,更要掌握和精通它的文化。

因为语言和文化向来是不可分的。

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应首先找到多个恰当的角度和切入点,然后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表象进行深入分析,这些切入点也应该是商务活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英语异同能力
广告不单纯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甚至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

随着世界各国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广告是不容忽视的。

那么广告词作为广告的载体,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把我们推向世界的产品的广告译得合乎西方的文化背景。

相反,如果没有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很难体会英文广告的深意和微妙。

比如:汉语的广告语言中最常见的就是谐音和双关。

我国黄河冰箱的广告词“黄河冰箱,领鲜一步”中的“鲜”就与“先”谐音。

另外,我国的茅台酒的广告词“国酒茅台,世界之醉”中的“醉”也用了“最”的谐音。

台湾一家钟表店的广告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这里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非买不可的购物欲。

英文广告比较洗练、含蓄,也经常运用比喻、象征、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其中最难理解的也是最难翻译的是双关。

广告英语还经常采用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押韵(rhyme)、假韵(consonance)等韵类增加广告词的音韵美。

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文广告,下面就一条英文本土广告做一分析。

这是一则“PORSCHE”“保时捷”汽车的广告。

Its sound is as unique as its shape./Its brakes are as unique asits engine./It’s not built to be s omething to everyone./But everythingto someone. 这则广告词中前两句运用了Parallelism 结构(“平行”,汉语中叫“排比”)。

这一结构使用的规则就是用相似的语法形式来表达相近的意义, 作用就是使句子本身更有韵味。

那么借助于这一结构,表达了保时捷汽车的声音、外形、制动和引擎都是独特的。

另外,这则广告词中的前三句,还运用了头韵(alliteration)“Its”,读起来琅琅上口。

这则广告词中后两句运用了复合词的调换,第三句中的“something”和“everyone”在第四句中换成了“everything”和“someone”。

通过这一微妙的复合词的调换,传达了保时捷汽车与众不同、精益求精的技术。

这两对复合词是这则广告词的亮点。

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提供另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

前些年有这样一则报道:某电池厂生产的“白象”电池,在国内产销两旺,但相同的产品,包装上英文名为“white elephant”出口到国外销路并不看好。

究其原因,原来产品英文名处理不当。

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喻
指“庞大,但无用的东西”。

这种比喻有一个典故。

原来暹罗国(古泰国)盛产白象,由于其体形庞大,性情温顺,毛色好看,又数量不多,被看成一种稀罕之物,仅供养于宫中,作为国王的宠物。

国王为了处罚大臣,就把食量惊人的白象赏赐给大臣,很快大臣的家当被吃了个精光,但因为大象是国王的赐物,大臣又不敢随意处置,只得硬撑着,直到一贫如洗。

所以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喻指“庞大,但无用的东西”,也难怪以此命名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不受欢迎。

如果弄清了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就不会造成如此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在表达数字方面,中国人常用食指表示一;食指和中指表示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表示三;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表示四;五个手指表示表示五;大拇指和小拇指表示六;食指和中指与大拇指捏在一起表示七;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食指弯曲表示九;一个拳头表示十。

英国人在表达一至五时,和中国人的手势是一样的。

在表达六至十时,他们用两只手。

比如:他们用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和另一只手的食指表示六,其他依次类推。

而美国人却用大拇指表示一;大拇指和食指表示二;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表示三。

在篮球比赛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美国人用这样的手势表示“三分球”。

四和五依次类推;从六到十他们也是借助于两只手来表达。

由此,我们知道中、英、美三国在用手势表达数字时是完全不同的。

中西文化在体态语言方面还有其他的不同。

中国人常常用“翘直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表示赞赏之意,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游者常用“大拇指竖起,余指握拳朝上,大姆指朝向手体右方”表示搭便车。

但是在希腊,此种手势则有污辱和轻视对方之意。

中国人通常用“双手掌心朝外,举至头部位置”表示投降,而英国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让观众安静,希腊人认为这种手势含有侮辱人之意;要想确认:您是在叫我吗?中国人常用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而美国人用手心指向自己的胸口;要表示“到这儿来”英国人和美国人通常是伸出食指,手掌朝着自己的脸,将食指向内屈伸;中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掌心朝上或朝下,然后屈伸手指;希腊人用手和前臂形成一个弓形,然后前后摆动整个手臂;而大多数欧洲人认为希腊人的这个手势表示让人离开。

中西文化在体态语言方面的冲突更是屡次发生。

几年前,欧洲的水手下船游泳,他们游到了东地中海的禁区。

这时,由于语言不通,站岗的希腊士兵用“手和前臂形成一个弓形,然后前后摆动整个手臂”这个手势示意他们过来接受检查与盘问。

水手们以为是让他们赶快离开。

于是,士兵们越是摆动手臂,水手们越是使劲往远处游。

最后,士兵们以为这些人一定是偷渡者或不法之徒,只好开枪射击了。

如果多了解一些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这幕惨剧完全可以避免。

不同文化中的成员时间观念有所不同。

总体说来,北美和欧洲的德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而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时间观念则较弱。

美国人视时间为一项重要的资源,他们经常会说“时间就是金钱”;德国人非常守时,他们对于预约不迟到亦不早到,迟到和早到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对于美国人和德国人来说,如果确因有事让人等了 5 分钟,做出解释。

欧洲的意大利人时间观念不强,赴约常常迟到,认为这是“风度”。

迟到者往往以交通拥挤等为理由,无须多做解释;在英国,如果是一种社交场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礼貌的,因为女主人要为客人做准备,客人去早了,她还没有准备好,会使她难堪,最好是晚到10 分
钟;非洲的埃及人的时间观念也不强。

如果埃及人说:“稍等,5分钟”,就意味着要等半小时;在南美洲的巴西迟到1小时,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中东一些国家,预约都是大概时间,按约定时间前往,常常要等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对阿拉伯人来说,他们对时间的感觉是“看上帝的安排”;俄罗斯人在时间安排上也比较随心所欲。

中西文化受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诸多差异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其他诸多方面都有可比性。

所以教师应通过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为学生在将来的国际商务活动中排除语言及文化障碍,为顺利实施商务活动奠定良好的语言及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辜正坤:难以相融的中西文化,《北大访谈录》,2001.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2003年1月,航空工业出版社
[3]赵林: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2004年,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