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戏剧戏曲学专业介绍_人大考研网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有哪些,肯定许多考研的同学们都会想到这些问题,今天凯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老师今天给大家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以及一些复习方法,希望通过以下内容同学们可以更好的做出考研计划。

凯程就是王牌的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机构!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各招收专业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招生专业如下: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上专业初试科目是一样的: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1-汉语言基础0501Z1-古典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46-古典学基础0501Z3-创造性写作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23-小说写作1303Z1-戏剧戏曲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2-中外戏剧史1303Z2-电影学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13-电影史与电影评论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很火,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名校。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共录取47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考试科目里,中国文学基础和汉语言基础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文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中国戏曲学院必背知识点

中国戏曲学院必背知识点

中国戏曲学院必背知识点中国戏曲学院必背知识点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

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

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

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中戏考研-------2017年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

中戏考研-------2017年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
潜台词和内心独白:
戏剧术语。 潜台词是潜藏在台词下面的人物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是台词的真实含义。潜台词存在于 一切台词之中。当人物采取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时,他的台词与潜台词是一致的。当人物 采取曲折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时,他的话中就有了“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潜台词和语言行动密切相关,它是为影响对手而存在的。潜台词影响对手时,常常伴随着 内心形象的画面视像。被斯坦尼称之为“插画式的潜台词”。演员应充分运用语言技巧,使对 手和观众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台词中的“言外之意”。 内心独白是规定情境中人物行动过程的思想活动。演员运用“内心独白”规范人物的思考, 并组织成不断的线。不论在说出台词时,或停顿时,还是在倾听对手台词时,都在自己内心里 即兴地产生出无声的内部语言,这种内部语言具有片段的不完整的性质,有时是一个短的词组, 有时甚至是一个词、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并非有完整的语句形式,并非要防止事先写好大段独 白,在表演时无声的背诵,而应当即兴创造,相对固定,在演出中生活灵或地再现这些思考判 断过程。人的思想活动虽然是在内心进行,但却都能从外部的各方面反映出来。演员在进行创 造时,要积极寻找各种外部表现手段和机会把体验到的内心独白鲜明地体现出来,使人物的内 心生活充分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潜台词与内心独白都是人物行动于规定情境中的内心活动。前者属于心里行动范畴,是必 须作用于对手的;后者是人物接受客观刺激时的感受、判断和决定的思考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而构成人物的内在精神生活。它是演员进行创造的重要课题。
2
【育明教育提示出自:导演系】
3、一颗菜
【育明教育提示出自:京剧系】
4、剪辑点 冲刺背诵资料和押题卷二原题命中
【育明教育提示出自:电影电视系】
5、肖像权 冲刺参考资料和押题卷一原题命中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戏剧和戏曲的区别狭义的戏剧专职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载欧洲各国发展起来既而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在中国称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传统的以及现当代的各种戏剧形式。

戏剧的划分西方:戏剧学类单指话剧,歌剧(音乐)、舞剧(舞蹈)都被排除在外;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虚,指的是动作中所要操作或附着的东西并不存在,如开门的门,上马的马;拟,是仿照、模拟生活动作,开门、上马的动作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用真实的生活动作来引起观众的幻觉。

1. 戏剧表演的动作具有变形、强化、美化的性质,以及程式化的特点,有统一的规范。

2. 戏曲时空随剧中人的叙述,根据人物的身份、动作而随意确立。

3. 戏曲表演脱形求神,用经过提炼的、美化的抽象的表演来揭示生活现象的底蕴。

宋元南戏--以南方方言、南方曲调所组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1. 南戏之祖:《琵琶记》。

2. 《琵琶记》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史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已经成型;3. 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代南戏剧本;4. 最成功的南戏--《琵琶记》(元末,高明),昆曲常演的《吃糠》、《描容》、《上路》、《扫松》、《坠马》均出自《琵琶记》。

元杂剧1.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2.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悲剧《窦娥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

△喜剧《望江亭》,川剧《谭记儿》、京剧《望江亭》均改编于此,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取自三国题材。

3. 元杂剧常识:1) 结构一般以一本四折为单位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四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起、承、转、合四个过程。

所谓“折”,即现在戏剧中的“幕”,每一折都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段落。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23
10
北京
1079
376
北京
926
74
26
苏州
94
40
北京
10
25
北京
626
50
6
苏州
213
27
8
合计 70 78 39 34 42 30 13 6 21 179 62 91 67 31 20 25 33 376 100 40 25 56 35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中国古典文 献学 中国古代文 学(含中国古 代文论) 中国现当代 文学
出版社
汉语言基础: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 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欧美当代文 学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沈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古典学
626-中国文 学基础 846-古典学 基础
创造性写 作
王家新:《创造性写作课件》。
《中外戏剧史》,刘彦君,廖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戏剧史》,徐慕云,上 海古籍出版社
戏剧戏曲学
《西方戏剧史通Biblioteka 》,周慧华,宋宝珍,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 李少白 高教
出版社 2006
电影学基础
《西方电影简明教程》 潘天强
专注中国人民大学考研辅导
局 1999 年
《古典语文学常谈》, 克拉夫
特,华夏出版社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萧
华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启古典诗学》,刘小枫,
古典诗学史
华夏出版社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
中华书局
杰里•克利弗:《小说写作教
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罗扎基斯:《创造性写作》,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是我国具有国际声誉的研究生教育机构之一。

其坚持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培养了大量社会各界急需的高层次
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
生招生专业目录:
1.经济学类
经济学(一般、国际、应用和实践)、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
政与税收、保险、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2.法学类
法学、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法、中国法、比较法、诉讼法与法
律实务、刑事司法
3.管理学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
4.社会学类
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心理学、民族学
5.心理学类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6.教育学类
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心理学
7.统计学类
统计学、应用统计、人口、资源与环境统计、量化经济学
8.新闻学类
新闻与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
9.社会工作类
社会工作
10.艺术学类
艺术史学、艺术设计学、声乐、音乐表演
11.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
以上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我们相信,在这里,每一个有志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专业,得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培养。

戏曲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之一。

戏曲考研是研究戏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涉及戏曲的历史、剧种、剧目、表演、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戏曲考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 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独有的戏剧形式,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富有表演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戏剧形式。

2. 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包括古代的祭祀戏、宗教戏、宫廷戏,以及近现代的地方戏、豫剧、京剧等阶段。

3. 戏曲的传统价值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戏曲剧种1. 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它以在清朝北京的戏曲艺人为主要表演对象,以其生动、激烈、富有表现力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2. 评剧评剧是中国北方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艺术表现和剧情表演而闻名。

3. 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演风格而著称。

4. 梅花山戏梅花山戏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曲艺表演和剧情发展而著名。

5. 其他剧种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戏曲剧种外,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戏曲剧种,如越剧、豫剧、粤剧等。

三、戏曲剧目1. 经典剧目经典剧目是指在戏曲表演中广泛传承的一些著名的剧目,以其经典的剧情、美妙的唱腔、优美的音乐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著称。

2. 现代剧目现代剧目是指在戏曲表演中广泛传承的一些新近创作的剧目,它们的题材、表现形式和表演方式相对较新,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元素。

3. 本地剧目本地剧目是指在一些地方戏曲表演中广泛传承的一些本地特色的剧目,代表了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戏曲表演1. 唱腔唱腔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特殊音乐形式,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唱腔表演风格,如高腔、穿堂腔、徽戏腔等。

2. 表演技巧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如身段、眼神、手势、舞蹈等,这些表演技巧对于展现角色形象和传达情感非常重要。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简介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代码:130304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合格人才,使培养对象具备扎实的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综合素质优良的文学艺术学科视野和素养,能够独立从事戏剧、电影和电视剧本的创作、评论以及理论研究等的过硬的专业技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能力及戏剧影视评论能力的基本训练,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熟悉国家文艺政策。

2.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康高尚的职业道德,并有为发展社会主义戏剧影视文学事业服务的敬业精神。

3.系统掌握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4.具备较深厚的中外文学素养和戏剧影视文学修养,具备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5.具有坚实的文字表达能力,有较强的戏剧影视文学剧本创作与评论能力。

6.掌握英语、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具备现代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戏剧影视文学工作的职业重任。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五、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条件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2学分,方能毕业。

授予学位条件: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六、主要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中国戏剧史课程代码:2B010301课程内容:中国戏剧史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戏剧发展轨迹,整体感知中国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戏剧戏曲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

其特色在于利用学校的地域(北京)优势、人才优势、清史-国学-文史哲复合基础优势,力求文献文本研究与国剧艺术实践研究相结合。

本专业所在的国剧研究中心还聘请钮骠、余从、周育德、周华斌、廖奔等海内戏曲学界知名专家担任学术顾问。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艺术创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戏剧戏曲学科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国剧史论研究
本方向研究内容:主要是侧重于研究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与相关理论。

研究现状:中国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是经过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乱弹诸腔艺术嬗变之后的戏曲艺术的典型代表。

对中国京剧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把握中国戏曲的艺术整体特征。

长期以来,对中国戏曲的研究在古代戏曲文本研究方面已有很多成果,但在舞台演出的研究上,还有许多亟待开掘的空间,如近二百年的京剧艺术发展史,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解答;卷帙浩繁的清宫演剧档案,还当进行进一步专业、系统的整理;博大精深的表演艺术,究竟有哪些内在的特有规律(而不是西方戏剧艺术的特有规律),全面、科学的归纳总结还很不够。

研究侧重:对京剧舞台演出艺术史的研究,是本研究方向的一个特色,在学术上已有一些积累。

主要学术带头人梁燕教授,长期从事戏曲史论、京剧史论的研究,尤其是有关国剧大师齐如山的研究在国内首屈一指。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梁燕教授发表了有关齐如山的编剧艺术、导演艺术、国际戏剧文化交流、国剧表演理论体系等一系列专题论文几十篇,出版专著《寒窗三叠》,取得了齐如山研究的开拓性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目前由她主编的《齐如山全集》(十一卷)已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她还主持北京市教委立项的《齐如山剧学研究》。

梁燕教授以其在国剧艺术理论研究的突出成就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王政尧教授的《清代戏剧文化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以少为人所注意的清宫档案为对象,也是国内广受好评的学术著作。

本研究方向在京剧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郑志良老师的昆曲研究源自曲学大师吴梅先生的再传,曾获南京大学“光华”一等奖学金、韩国“由泉奖学金”、日本“岸根奖学金”、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读者奖。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有《昆曲艺术大典》(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重点项目)、《徽商与明清文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朱万曙教授主持)、《清代古典戏曲总目》(台湾中央研究院华玮研究员主持)、《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戏曲的发展》(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艺术类,独立承担)、《清史·文苑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蒋寅研究员主持)。

本研究方向还注重对中国京剧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

从本土出发,为京剧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将其推动纳入世界戏剧理论中(而非简单搬用西方戏剧理论研究京剧),将会为京剧的传承延续和对外推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提出更广阔的平台。

培养方向:本研究方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史、哲多学科雄厚实力支持下,以国学本位的国际视野,将着力培养以京剧为主要着眼点的专业戏曲史论研究人才,充实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专业研究、管理、教育队伍。

2.剧场艺术研究
本方向研究内容:剧场(theatre/theater)艺术研究方向,其特色主要是对戏剧舞台艺术的全面研究,这是一门国际通行学科。

中心特色是针对京剧表演体系、戏曲美学、观演关系做复合式、比较式的立体研究,是对传统戏剧艺术研究方法的拓展。

研究现状:戏剧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布景、服装、道具、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欲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戏剧对社会生活的广泛真实的反映,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大量的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经验和信息,对人们知识的积累,思想境界的陶冶,性格品质的形成,完美人性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戏剧的各种操作训练及风趣、睿智的语言,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思维方法,启迪智慧;戏剧的娱乐功能还能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剧场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表演艺术、剧本创作艺术、戏剧音乐的结构和伴奏艺术、戏剧舞台人物造型与景物造型、剧场建筑的发展等。

研究侧重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孙萍教授是世界知名的戏剧活动家,她在匈牙利的戏剧艺术创作,被欧洲国际戏剧家协会在德国命名为一个新的戏剧流派——“动作戏剧”。

她与匈牙利裴多菲剧院合作的第一部动作戏剧是《圣·拉兹洛国王》。

她把中国戏曲的旋律和唱法以及京剧的表演程式、武打技巧引入该剧,大大丰富了角色的表现力。

她于1994年执导的《西游记》还荣获了当年度欧洲国际戏剧节最佳导演奖,在海内外艺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8年开始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剧海外推广工程”。

另外,该方向还将聘请本校外国语学院的相关教师授课,其中,谢江南副教授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并为该校学生讲授东西方戏剧戏曲比较。

她对于英国戏剧有深刻的见解,其学术成果“萧伯纳创作主题嬗变”(刊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期)、“萧伯纳喜剧创作探魅”(刊于《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2年1期)都在业内具有领先地位。

赵蕾莲副教授的《论克莱斯特悲剧“彭忒西里亚”的现代危机意识》(2006年9月1日,在韩国首尔“第三届日耳曼语言文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2006年10月1日,在德国魏玛参加“中德视角下的典范、标准与模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预计2007年6月出版)都是在境外发表的,目前正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论克莱斯特戏剧的现代性》。

范方俊副教授的研究成果《洪深论中国戏剧的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在学界也有较大影响。

培养方向:目前国外一流大学的剧场艺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美术等领域。

本研究方向重视中西戏剧比较,目前可以与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法国等国家的戏剧艺术进行比较研究。

3.戏曲文化传播研究
本方向研究内容:其特点在于其跨学科的意义。

它将依托人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雄厚实力,与外国语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汉语推广研究中心等校内学术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研究现状:戏曲不仅仅是翻译成文本,而更重要的是注重立体的表演及戏曲教育的双向传播,因而在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影响下,中国本土文化的深化研究与对外推广就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目前,口述历史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工作中,开始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对外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远不如西方文化;由于戏曲文化的特殊性,口述历史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绝不亚于文本研究,但相关的工作还缺少系统化和专业化。

研究侧重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孙萍教授具有近二十年的对外戏曲文化交流的经验。

2000年初,孙萍同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尝试用纯粹的交响乐伴奏京剧清唱,开创了中西经典艺术交融的先河。

基辛格、黑格等美国前政要、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悉数到场,陶醉在交响之声同神秘的东方古老艺术结合的奇特旋律中。

2000年秋,孙萍同费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交响乐团商定排练交响乐伴奏京剧清唱。

次年3月,即将访问中国的宾大交响乐团举办汇报演出,孙萍以美妙的嗓音演唱了《红灯记》和《杜鹃山》选段,再次征服了美国观众。

也是在同一年,孙萍在宾大排演《白蛇传》,宾大音乐系主任创作了“水漫金山”一折的交响音乐,20多场演出都获得了台下观众强烈的共鸣。

2008年奥运前夕,孙萍教授还和华旗爱国者集团共同合作,主编妙笔版《京剧中国》,这是第一部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妙笔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的有声普及读物。

培养方向:戏曲人才的培养实践教育理论由来已久,京剧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还并没有像我们研究其他人才教育理论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文化对外传播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文化传播研究是近年来的新兴学科,本研究方向将尝试二者的结合,希望有助于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这对于向全世界弘扬和推广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中国戏曲教育的研究,既包括
对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包括对于戏曲受众的培养,还包括对全世界的传播与推广,具有多层含义。

中心致力于培养对外推广戏曲文化、翻译中西戏剧文本及理论、戏曲教育理论研究、采访口述历史的专业人才。

四、开设的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有:中国京剧史、国学概论、中国戏曲通论、国剧经典剧目研究、中国戏曲史、中西戏剧比较、戏曲美学、剧场史、口述历史理论与实务、京剧名家研究、剧学人物研究、戏曲教育概论、戏曲艺术翻译研究;选修课有:昆曲艺术研究、京剧唱腔音乐研究、京剧伴奏音乐研究、西方戏剧选讲、现当代戏剧史论、戏曲文物研究、影视戏曲研究、地方戏研究专题等。

五、毕业生去向: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史学基本理论、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和批评能力,能够从事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创作、评论、理论研究和教育和文化传播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够在文化出版、新闻报刊、文化经纪、影视、网络传播等部门进行策划、编辑、制作、营销、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地宣传部、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电视台、影视传播公司、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群众艺术馆、剧团、出版社、报社以及学校等单位。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