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澄清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影响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影响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复方制剂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灭菌制剂,是临床中治疗急重症的一种较好的速效制剂。
它改变了以往中医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结合了注射剂剂量准确、疗效迅速独特的剂型优点,给临床使用中草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品种日益增多,使用范围愈加广泛,在其制备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所发展与提高。
但由于中药材原料品种、产地、成分本身的复杂性,中药注射剂的组分、剂量的特殊性及制备工艺、分析技术的限制等原因,近年来在临床用药中发现中药注射剂灭菌后或在贮存过程中产生色泽变深、浑浊、沉淀、乳光、澄明度降低,甚至降低药物疗效、影响临床使用等现象。
澄明度是中药注射剂稳定性考核项目之一,也是评价其质量的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现试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
1、影响中药注射剂澄明度的主要原因1.1 杂质的存在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按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组方投料的注射液,澄明度比较好,用净药组方、总提取物投料的注射液由于是多种成分的混合液,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树胶、果胶、黏液质、树脂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
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具热力学不稳定性及动力学不稳定性,致使中药注射液在加热灭菌时的高温下及放置过程中,会因胶粒凝结而产生药液浑浊或沉淀。
例如:鞣质为多元酚的衍生物,溶于水和乙醇,具有还原性,其水溶液因加热或长时间放置,会氧化、聚合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鞣质具收敛性,能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鞣酸蛋白,肌注含鞣质的注射液,局部组织能产生硬结,并有牵引痛和压迫痛。
乳光的产生常由于含挥发油成分的水溶性较差及成分复杂,或该成分含酚、醛活性基团,遇光及空气易被氧化聚合引起,同时尚可出现沉淀及药液色泽变深。
中药制剂澄清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中药制剂澄清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张红卫有机化学专业030070271 中药常以水为溶酶煎煮提取,其水煎液多存在着杂质较多,体积较大等弱点,常需要进一步精制。
醇沉法是中药水煎液常用的精制方法,2000版药典收载的口服液有80%、颗粒剂有3l %的品种使用水提醇沉法,但该法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
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在除去药液中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并使药液澄清,成品稳定,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l 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5O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
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醇含量在80%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
该法具有澄清药液,减少服用量等优点。
但成品稳定性较差,生产周期长,耗醇量大,有时成品中含一定量的乙醇也可能对药效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醇沉处理的液体制剂在保存期间易发生沉淀和粘壁,疗效也不如未经醇处理的全面。
研究表明,中药的疗效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水提液中的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抗癌、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鞣质也被人们认识到是一种药用有效成分,因此把无机成分、多糖、鞣质当作杂质除去是欠缺的。
何况许多中药所含成分具有双向作用。
此外,醇沉法造成了已知活性成分的大量流失,据报道各类成分损失率为:麻黄碱54.85 %、黄苓苷16.11 %、甘草酸11.99 %、桔梗皂苷42.52 %。
但也有实验表明,与大孔树脂吸附法和超滤法相比,醇沉法所得抗感颗粒中芍药甙含量最高。
2 高速离心法高速离心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主要通过高速离心将大分子的杂质从小分子的有效成分中分离出去,是固液分离的理想方法。
该法可使药液基本澄清.在其分离过程中能有效地防止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遗失,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药物的活性成分,而且使工艺流程大为缩短、成本降低、更趋安全,是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的方法。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澄清度检查法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

在溶液澄清度检查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同实 验室间或同一实验室在不同实验日间,同一批次样品与按规 定随行配制的浊度标准液相比较时,会得出截然相反的检查 结论。特别是使用仪器法时,此类问题更为明显。
本文旨在找出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尝试给出适宜的 解决方案。文献报道,采用标准化的操作,通过与浊度标准溶 液进行比对的方式,利用浊度仪进行准确测量,可最大程度 上避免实验偏差[10-15]。因此,本研究采用统一的作业指导书对 全部实验过程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 式,探讨 ChP 四部通则澄清度检查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托品)共计 6 个来源单位,见表 1。上述试剂均为分析纯。 1.4 方法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摘要】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艺不规范、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和生产设备老化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更新和维护生产设备等对策。
通过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推动中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工艺、问题分析、对策分析、规范、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原材料质量、更新生产设备、维护生产设备、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药制剂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形式,它是将中药炮制成适宜的剂型,便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涉及繁琐的加工流程和较多的操作环节,工艺流程不规范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药效和安全性。
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也是一个常见问题,因为中药材的品质往往受天气、地域等因素影响,导致同种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老化严重,设备性能下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影响产品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例如建立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及时更新和维护生产设备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
1.2 研究意义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生产质量,保障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更有助于促进中药工业的发展和国民健康事业的进步。
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能够确保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科学、规范,避免出现生产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因原材料质量不稳定而导致的产品质量波动和安全隐患;更新和维护生产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和事故发生,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常见的问题与分析

*3、处方中有多味药材并且所含成分都比较明确
的,在建立含量测定指标时,应首选君药、贵重 药、毒性药的已知有效成分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 成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不是这样选择测定指 标,往往是选择方法简单、含量较高的指标来测 定。
*五、关于含量测定
*4、标准中专属性不强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数不少。
如测定总黄酮、总蒽醌、总生物碱含量等。此类 方法建议尽量不采用,研究建立专属性强的含量 测定方法。
*五、关于含量测定
*5、急救药、毒性药、易挥散药、化学药以及注
明了被测成分标示量的药品应规定上限和下限。
*五、关于含量测定
*6、含量限度书写格式不规范,计量单位不统一。
书写格式要求在被测成分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其 分子式,例如:本品含连翘以连翘苷(C29H36015) 计,不得少于2.0mg。必须标出药材名称、化学 成分名称以及分子式。含量限度的计量单位: 100mg以上的(含100mg)以“g”为单位,100µg以上 的(含100µg)以“mg”为单位。如:100mg应写成 0.10g;100µg应写成0.10mg。
*性状项内容应依次描述制剂的颜色、外观形状、
气和味。颜色和外观形状的描述与气味的描述之 间用分号分开 。
*规定药品的性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应尽量避免使用不规范用词对颜色进行描述,如
米黄色、豆青色、土黄色等
*二、关于性状
*量明制给,订出明质一确量个颜标范 色准围的时,描,并述发且及现在规性起定状草判有说断不明标确中准定加时以,说尽 *改改用新的包衣材料时,性状项也应相应的修 *内气装雾药剂液和的喷性雾状剂进品行种描应述先;说对明于其外剂用型药,和再毒对
*中药材质量标准排列顺序为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化学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摘要】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包括原料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老化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改进原料采购渠道、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更新设备设施等对策。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采取有效的对策,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
结论中指出,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只要有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对策,可以改善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可以提升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工艺,问题,对策,分析,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的中药大国,中药制剂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也日益重要。
目前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诸多问题,如原料质量不稳定、工艺流程繁琐、技术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制剂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解决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急需制定合理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才能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1. 原料质量不稳定:由于中药材来自于自然植物,收获季节、地域、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原料的质量,导致制剂生产过程中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性,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工艺参数难以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包括药材的研磨、混合、提取、蒸馏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参数,否则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效。
3. 污染问题: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由于涉及多种原料和加工步骤,容易受到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影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缺乏标准化生产流程:目前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多为传统工艺和经验积累,缺乏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规范,导致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偏差和错误。
制剂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制剂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在制剂生产中,由于涉及到众多环节和复杂的工艺流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可能导致生产延误、成本增加甚至安全事故。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原材料质量问题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制剂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的问题包括原材料的纯度不达标、含水量过高、杂质含量超标等。
处理方法:1、加强原材料的采购管理,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并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
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外观、纯度、含水量、杂质含量等指标,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2、对于纯度不达标或杂质含量超标的原材料,应进行进一步的提纯或去除杂质处理。
如果无法处理,应坚决予以退货。
3、控制原材料的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受污染等情况。
对于易吸湿的原材料,应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对于易氧化的原材料,应采取密封、避光等措施。
二、设备故障问题制剂生产需要依靠各种设备,如混合机、粉碎机、压片机、灌装机等。
设备故障会导致生产中断,影响生产效率。
处理方法:1、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调试等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
2、配备专业的设备维修人员,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
3、储备必要的设备备件,以便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4、对于关键设备,可以采用双机备份或备用生产线的方式,以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三、工艺参数控制问题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收率降低等问题。
处理方法:1、在生产前,对工艺参数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验证,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范围。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控制工艺参数,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药制剂是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备成的药物剂型,是中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认识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中药制剂的生产与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也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艺流程复杂、质量控制不到位、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中药制剂生产的难度和成本,也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等风险。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1. 促进中药制剂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解决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3. 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药制剂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步骤。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制剂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问题一:工艺流程复杂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流程通常比较复杂,需要控制多个参数和条件。
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问题二:质量控制不到位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产品的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质量问题。
问题三: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中药制剂的质量直接受原材料的影响,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
如果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将影响整个制剂的质量和功效。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着复杂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不到位和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澄清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张红卫有机化学专业 030070271
中药常以水为溶酶煎煮提取,其水煎液多存在着杂质较多,体积较大等弱点,常需要进一步精制。
醇沉法是中药水煎液常用的精制方法,2000版药典收载的口服液有80%、颗粒剂有3l%的品种使用水提醇沉法,但该法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
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在除去药液中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并使药液澄清,成品稳定,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l 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5O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
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醇含量在80%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
该法具有澄清药液,减少服用量等优点。
但成品稳定性较差,生产周期长,耗醇量大,有时成品中含一定量的乙醇也可能对药效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醇沉处理的液体制剂在保存期间易发生沉淀和粘壁,疗效也不如未经醇处理的全面。
研究表明,中药的疗效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水提液中的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抗癌、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鞣质也被人们认识到是一种药用有效成分,因此把无机成分、多糖、鞣质当作杂质除去是欠缺的。
何况许多中药所含成分具有双向作用。
此外,醇沉法造成了已知活性成分的大量流失,据报道各类成分损失率为:麻黄碱54.85%、黄芩苷l6.1l%、甘草酸l1.99%、桔梗皂苷42.52%。
但也有实验表明,与大孔树脂吸附法和超滤法相比,醇沉法所得抗感颗粒中芍药甙含量最高。
2 高速离心法
高速离心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主要通过高速离心将大分子的杂质从小分子的有效成分中分离出去,是固液分离的理想方法。
该法可使药液基本澄清.在其分离过程中能有效地防止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遗失,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药物的活性成分,而且使工艺流程大为缩短、成本降低、更趋安全,是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的方法。
离心速度对药物成分的影响视成分不同而异,有些药物成分因离心转速加快而造成损失,有些药液则转速越快澄清效果越好,成分含量不减少。
因此,离心条件的选择要视具体品种而定。
3 超滤法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成分间分子量差异为分离原理,主要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等。
由于其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有效膜面积大,分离效率高,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对分离热敏性、保味性和对化学物质有反应的药物尤为适用。
与传统方法相比,超滤法有利于保存中药的生理活性及理化稳定性,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但中草药成分复杂,特别是许多复方制剂,有效成分还未完全清楚,因此广泛应用超滤技术制备中草药制剂还需深入研究。
4 絮凝法(吸附澄清法)
絮凝法主要是通过“吸附桥梁”和“电荷中和”作用除去药液中较大的悬浮颗粒,利用天然胶体保护作用使制剂澄明并较多地保留药液中的成分。
4.1 101果汁澄清剂
101果汁澄清剂是一种新型食用果汁澄清剂,其成分属于食用级原料,即水溶性胶状物质,它无味、无毒,可随处理后形成的絮状沉淀物一并滤去。
因其属水溶性胶状物质,故在水中分散速度较慢。
101果汁澄清剂的作用主要是去除中药提取液中的蛋白质、鞣质、色素及果胶等有机大分子不定杂质。
该工艺可有效地保留中药总固体物含量及有效成分,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4.2 甲壳素絮凝澄清剂
甲壳素是自然界生物(甲壳类的蟹、虾、昆虫)的外壳等所含的氨基多糖,经酸处理后得到的物质,可去除药液中的较大颗粒、.具有沉淀趋势的悬浮颗粒,提高制剂稳定性。
对药物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提示,壳聚糖絮凝剂对多种药材提取液均能起到一定的澄清作用,与水提法相比,壳聚糖对麻黄碱、伪麻黄碱、芍药甙、绿原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对黄酮等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高,对原儿茶醛及多糖有一定增加,但对紫菀石油醚提取物中某些成分,大青叶靛玉红等脂溶性成分影响较大,在絮凝液中含量偏低。
另外,有报道壳聚糖含有游离胺基,有较强赘和作用,对重金属元素铝有较好的去除力,特别是对铝含量较高的水提取效果显著,而与钙元素赘合力弱,能较好保留钙元素,与水醇法相比,壳聚糖澄清工艺能明显提高锌、锰、钙等元素的转移率。
壳聚糖澄清工艺和对成分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4.3 Z T C 1+1天然澄清剂
Z T C 1+1天然澄清剂:分为A、B两组分,为食品添加剂,安全、无毒。
是一种新型精制中草药液的澄清剂,可较好的保留中草药有效成分,且耗时短,效率高,经济方便。
在中草药制剂中可代替水醇法。
4.4 其他絮凝剂
明胶—鞣酸、蛋清絮凝剂用于药液澄清,亦收到较好的效果。
5 几种方法联用
有人采用高速离心—超滤联用、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联用等力‘法代替原生产工艺中的醇沉法,收到较好效果。
6 从临床疗效角度看澄清技术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及中药复方研究的不断发展,许多曾被认为是杂质的中药成分其药理活性逐渐被发现,如多糖、鞣质、果胶等,目前被认为是杂质的一些成分,若干年后也可能被发现是影响药效的重要物质。
各种澄清方法在中药提取液中澄清去除的蛋白质、鞣质、色素及果胶成分,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这些成分可能是有效成分;在另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就是无用的成分,可被视为杂质。
如天花粉中的天花粉蛋白具引产作用,可以使胎盘绒毛膜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引起胎儿流产。
鞣质是地榆中的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属于鞣质类,是大黄中的止血成分。
乳香、没药的活性成分是树脂和树胶。
果胶已证明有杀菌、止痛作用,并可减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含量。
在任何一个复方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是相对而言,许多中药所含成分具有双向作用更难以机械地划分为有效与无效成分。
这与某一成分在单味药或复方中的含量高低有关,也与所治疗的病证有关,当它的含量达到一定剂量或针对某种病证时就表现出了它特有的药理作用。
制剂工艺中任何环节的处理方法都应是为了缩小服药量,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选择最佳剂型,使成品疗效更加突出,不可轻易丢弃某些部位或某些成分而使成品疗效降低,否则就失去剂改的意义。
澄清度作为中药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是否合理;除醇沉外的其他澄清技术产生的沉淀物有无药理活性;能否在尽量保留提取物的情况下,减少辅料的用量从而减少服药量;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安全的前提下,疗效是制剂的终极目的,而中药的疗效不能单纯看动物实验的效果,对中药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套以西药研究的方法进行,这一点亦已为很多西医药院校从事中草药研究的人士所共识。
对中药制剂的纯化,力图达到西药的高效,其结果有可能同时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的提升。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否应有别于西药的标准?中药国际化是否应首先尊重中医药的特色? “接轨”应是谁与谁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特色的东西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愿中药的特色不要被制剂工艺现代化所湮没。
参考文献
1 莫国强.对水提醇沉工艺的一点浅见,中成药研究.1986,(5):l
2 曹治权.微量元素与中医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3 闫滨,张秋红,刘秀芳.植物中鞣质类化合物的化学研究进展,山东医药T 业.2003,(1)
4 韩桂茹,等.水提醇沉对中药各类有效成分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3,18(5):286
5 臧琛,聂其霞,赵小妹等.不同精制方法对抗感颗粒剂中芍药甙含量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2):1-3
6 谢秀娟,等.高速离心法与水醇法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比较研究.中成药.1997, 19(8):3
7 娄如菊.中成药生产中溶液澄清方法的研究.中成药,1990,12(4):3
8 奉建芳,罗杰英.高速离心法制备归脾口服液工作条件选择.中成药,1997,19(1):1
9 白海生,张凤珍,张长海.中药复方制剂工艺中澄清技术对有效成分影响探讨.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64—66
10 谢字梅,濮德林,欧阳庆.超滤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50—54
11 陈友鸿,等.超滤法在脑神宁胶囊中的应用.中药材1997,20(7):3l l
l2 崔元璐,等.吸附澄清一高速离心一微滤法制备菖蒲口服液.中草药1999,30f1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