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09132 杨玉敏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生物化学实验:维生素C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二、材料 卷心菜等
三、器材 锥形瓶(100ml),组织捣碎器,吸量管(10ml),漏斗,
滤纸,微量滴定管(5ml),容量瓶(100ml,250ml)。
【取10ml 1%草酸作空白对照 【用微量滴定管以0.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 保持15s不褪色即达终点,得到V2
V1 - V2相当于0.1mg抗坏血酸
四、 样品抗坏血酸液的滴定V3
【取滤液10ml(相当于样品Vc的1/10)置100ml锥形瓶中
【 用微量滴定管以0.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 保持15s不褪色即达终点,得到V3。
•棉花过滤,滤液避光下保存备用。
注意:维生素C在光下容易分解
二、 标准抗坏血酸液的滴定V1
【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0.1mg)置100ml锥形瓶中,加9ml 1%草酸
【 用微量滴定管以0.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淡红色,并 保持15s不褪色即达终点,得到V1。
三、1%草酸的滴定V2
【 2%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而1% 草酸无此作用。
【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可用白 陶土脱色,或加1ml氯仿,到达终点时,氯仿层呈现淡红 色
ʺ注意事项
【某些பைடு நூலகம்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等)浆状物泡沫太多,可 加数滴丁醇或辛醇
【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滴定过 程一般不超过2min。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小于1ml或多于4ml, 如果样品含维生素C太高或太低时,可酌情增减样液用量或改 变提取液稀释度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二氯靛酚滴定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实验三 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一、原理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2,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三、实验试剂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 NaHCO 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
(4℃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实验步骤(一)提取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100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滴定1、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
实验七_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_6-二氯酚靛酚法

实验七_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_6-二氯酚靛酚法一、实验目的2. 掌握 2,6-二氯酚靛酚法的实验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2,6-二氯酚靛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维生素 C 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维生素 C 对氧化剂的还原能力,在酸性条件下,与氧化剂溶液中的氧气直接发生反应,生成2,6-二氯酚靛酚,这是一种带有天蓝色色素的化合物。
其反应方程式为:C6H8O6 + 2C12H6Cl2O2 → C12H5Cl2O2(indophenol)+ 2HCl在测定中,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法,通过测量反应产物(2,6-二氯酚靛酚)的吸收光谱进行维生素 C 的浓度计算。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范围为 0.1-2.0mg/mL。
三、实验操作A. 试剂和仪器1. 空白维生素 C 溶液:将 0.1 g 维生素 C 溶于 10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pH=2.0),称取 1 mL 溶液,加入 1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当作空白维生素 C 溶液。
3. 柠檬酸铁铵溶液:称取 1 g 柠檬酸铁铵,加入 100 mL 的去离子水溶解得到 1%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4. 改良液:将5.5 g 的硫酸钾加入 100 mL 的 85% 磷酸(V/V),搅拌至溶解,加入 1 g 2,6-二氯酚靛酚,摇匀后吸入液面,加入水至 1 L。
B. 实验步骤1. 分别取 6 个试管,标号:1,2,3 为空白对比组,4,5,6 为实验组。
2. 将实验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 C 标准溶液(10 μg/mL,20 μg/mL,30 μg/mL),各加 2 mL,加入 2 mL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3. 将实验组试管加到热浴肢中,调节温度至37℃。
4. 在 1 分钟内,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 0.5 mL 的改良液,同时加入 1 mL 的硫酸(V/V = 4:1)。
5. 摇匀实验组试管,放置于常温下 20 分钟,直至颜色稳定。
2_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目的和要求掌握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维生素C (V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最初于1928年从牛的肾上腺皮质中提取出结晶物,证明对治疗和预防坏血病有特殊功效。
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无色。
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Vc的酸性溶液时,在Vc 未全部氧化前,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淀中的Vc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显示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表示溶液中的Vc刚刚被氧化完全,从滴定时2,6一二氯酚靛酚标准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被检物质中Vc的含量。
操作步骤1. 样液制备称取苹果和青椒各5g,分别加少量2%草酸(1%草酸因浓度太低而不能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作用)用研钵磨成浆,漏斗(+脱脂药棉)过滤,滤液转入25ml容量瓶后用2%草酸定容。
2. 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0.1mg/ml的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各1.0ml,分置两个100ml锥形瓶中,加入1%草酸9.0ml,用微量滴定管以0.1%的2,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s即为终点。
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T值(平均值),即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的Vc。
3. 样液滴定准确吸取已制备的样品滤液各两份,每份10.0ml分别放入两个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注意:1. 滴定过程宜迅速,一般不超过2min,因为样品中某些杂质亦能还原二氯酚靛酚,尽管其还原能力较弱且还原速度较Vc更慢2. 滴定所用染料宜控制于1~4ml,如果样品含Vc含量过高/低,可酌量增/减样液3. 样品提取液应避免日光直射,否则会加速Vc氧化计算m = VT /m0 × 100式中m:100g样品中含Vc的质量(mg)V:滴定时所用去染料体积(ml)T:每毫升染料能氧化Vc质量数(mg/ml)m0:10ml样液含样品之质量数(g)试剂和器材试剂1. 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 (2)研钵1(3)容量瓶(50mL) (7)漏斗(4)刻度吸管(5mL,10mL) (8)脱脂纱布(9)滤纸 (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3(试剂:(1)2, HCl)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 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维生素C的测定 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测定 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维生素c的测定-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实验六、维生素c的测定――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就是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圆形蓝色),被还原成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水解成过氧化氢抗坏血酸。
在没杂质阻碍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成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2)试剂①1%草酸溶液(m/v)②2%草酸溶液(m/v)③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精确称取20mg抗坏血酸,溶1%草酸溶液,并吸收至100ml,复置冰箱中留存。
用时抽出5ml,放在5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硝酸锶0.02mg/ml的标准采用液。
标定吸取标准使用液5ml于三角瓶中,加入6%碘化钾溶液0.5ml、1%淀粉溶液3滴,以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终点为淡蓝色。
v1?0.088v排序c=2式中c――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v1―一滴定时消耗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一滴定时所挑抗坏血酸的体积,ml;0.088―一1ml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mg/ml④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200ml所含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待冷,置于冰箱中过夜。
次日过滤于25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在冰箱中保存。
每星期标定一次。
标定挑5ml未知浓度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重新加入1%草酸溶液5rnl,容器,用2,6-二氯靛酚溶液电解至溶液呈圆形粉红色,在15s不退色为终点。
c?v1计算:t=v2式中t―一每毫升染料溶液相等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mg/ml;c―一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v1-一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消耗2,6-二氯靛酚的体积,ml。
⑤0.000167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潮湿的碘酸钾0.3567g,用水吸收至100ml,抽出lml,用水吸收至100ml,此溶液lml相等于抗坏血酸0.088mg。
实验十六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3)熟悉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
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
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
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多种蔬果(西红柿、尖椒、绿豆芽等)2.主要仪器:(1)天平(2)研钵(3)容量瓶(50mL)(4)刻度吸管(5mL,10mL)(5)锥形瓶(100mL)(6)微量滴定管(3mL)(7)漏斗(8)脱脂纱布(9)滤纸3.试剂:(1)2% HCl(2)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量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25mg,溶于25ml 4%HCl中,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贮于棕色瓶中,冷藏,最好临用前配制,此溶液每ml 中含抗坏血酸0.5mg,。
Vc含量测定_2,6-二氯靛酚滴定法

Vc含量测定_2,6-二氯靛酚滴定法实验十五抗坏血酸含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一、目的学习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和性质,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维生素 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人体缺乏维生素 C时会出现坏血病,因此它又被称为抗坏血酸。
此外维生素 C还具有预防和治疗感冒以及抑制致癌物质产生的作用。
维生素C的分布很广,尤其在水果(如弥猴桃、橘子、柠檬、山植、袖子、草莓等)和蔬菜(觅菜、芹菜、青椒、菠菜、黄瓜、番茄等)中的含量更为丰富。
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
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 C在金属铜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存在下极易氧化,因此,在用铜制品做食品时,维生素 C易丢失。
此外在碱性溶液中,维生素 C也易被破坏,而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
利用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测定其含量。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被染料2,6-二氯酚靛酚氧化为脱氢型,该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用 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维生素 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淡红色。
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1)天平(2)组织捣碎机(3)微量滴定管(5ml)(4)容量瓶(50ml)(5)刻度吸管(5ml,10ml)(6)锥形瓶(100ml)2(试剂(1)l,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 100ml蒸馏水中(2)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0.1 mg,ml):精确称取10mg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用1,草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姓名:杨玉敏学号:130109132 组号:4组
实验日期:2016年/4月/7日实验地点:逸夫楼食品营养实验室7D302
一、测定原理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
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公用仪器
①组织捣碎机;水果刀;②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③1000ml烧
杯;250ml烧杯;500ml、1000ml量筒;④20cm镊子;⑤蒸馏水,蒸馏水洗瓶;
⑥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
(2)分组及仪器:(12人一组,共4组)
每组仪器包括:
①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100mL棕色容量瓶,250mL棕色容量瓶;②10ml 量筒;③5ml、10ml移液管;
④(微量)酸式滴定管;⑤50ml、500ml烧杯;⑥50ml或100ml三角烧瓶;⑦漏斗;漏斗架;
⑧台式离心机;⑨电炉;⑩吸耳球;玻璃棒。
2.原料及试剂
本实验材料是橙子、草酸、抗坏血酸、2,6-二氯酚靛酚、碳酸氢钠,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原料:橙子。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
(以上全班统一配制)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精确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最好临用前配制,冰箱中保存。
1mL 含0.2mg抗坏血酸。
(4)0.02%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称取碳酸氢钠5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
再称取2,6-二氯酚靛酚50mg,溶于上述碳酸氢钠溶液中。
冷后,过滤于2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于冰箱中保存。
临用前按下法标定:
取2mL浓度为0.2m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于三角瓶中,加1%草酸5mL,摇匀,用配制的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微红色,15s不褪色即为终点,并计算如下:
每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滴定度(T)=C×V
1/V
2。
式中:C----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V
1----抗坏血酸的量(ml);V
2
----消
耗染料溶液的量(ml)。
三、实验步骤
1.取300~500g新鲜橙子(去皮、去核),置于1000ml烧杯内,称重,精确至0.01g。
2.将样品倒入组织捣碎机,加入等量2%草酸(W∶V),加盖旋紧,匀浆2~5min。
3.取出匀浆物质。
(以上统一进行)
4.称取10-30g匀浆物质(使其含有V
C
1-5mg)于50ml小烧杯中,精确度1%,编号,记录。
(第一组取10g,第二组取20g,第三、四组取30g)。
5.用少量1%草酸将称取的匀浆物质倒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1%草酸反复洗涤烧杯(3次),其洗涤液一并移入,并用1%草酸定容到100ml。
6.加塞后将匀浆物质与1%草酸充分混合,静置10min。
7.取上述溶液过滤或离心。
8.用移液管吸取5-10ml滤液置于三角烧瓶内,加入10ml1%草酸(2个平行样品);用移液管吸取5-10ml蒸馏水,加入10ml1%草酸(空白对照)。
(第1-3组取10ml,第4组取5ml)
9.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至终点(淡粉红色,15s不褪色),记录染料消耗量。
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可加1ml氯仿,到达终点时,氯仿层呈现淡红色。
10.计算每100g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ml)及平行样品误差范围,公式如下:
维生素C含量(ml/100g)=[(V`
1-V`
2
)×T/W]×100
式中:V`
1
----滴定样品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V`
2
----滴定空白时耗去的染料溶液的量(ml);
T----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W----滴定时所取的滤液中,含样品的量(g)。
四、实验结果、数据计算与分析
《食物成分表》(全国平均值)中橙子的VC含量约33mg/100g。
与测定值比较。
实验数据:橙子:300.10g、草酸:20g、抗坏血酸:0.0225g、橙汁:30g、2,6-二氯酚靛酚染料:0.0510g。
V
1
=20ml
V
2
=21.77ml
C=0.225mg/ml
计算得出:每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
=滴定度(T)
=C×V
1/V
2
=(0.225*20/21.77)mg/ml
=0.207 mg/ml
样本一:7.12ml 样本二:7.25ml
V`
1
=7.185ml
V`
2
=0.25ml
W=0.75g 4.35
计算得出:维生素C含量(ml/100g)
=[(V`
1-V`
2
)×T/W]×100
=
五、注意事项及说明
(1)某些水果、蔬菜(如橘子、西红柿等)浆状物定容时泡沫太多,可加数滴丁
醇或辛醇消泡。
(2)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
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2%草酸溶液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素C。
(3)样品的提取液制备和滴定过程,要避免阳光照射和与铜、铁器具接触,以免
抗坏血酸被破坏。
(4)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防止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
滴定过程一般不超过
2min。
滴定所用的染料不应小于1ml或多于4ml,如果样品含维生素C太高或太低时,可酌情增减样液用量或改变提取液稀释度。
(5)本实验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在此条件下,干扰物反应进行得很慢。
2%草酸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作用。
(6)干扰滴定因素有:样品中可能有其它杂质还原二氯酚靛酚,但反应速度均较
抗坏血酸慢,因而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而后尽可能一点一点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三角瓶,直至呈粉红色,于15s内不消退为终点。
(7)提取的浆状物如不易过滤,亦可离心,留取上清液进行滴定。
(8)市售2,6-二氯酚靛酚质量不一,以标定0.4mg抗坏血酸消耗2mL左右的染料为宜,可根据标定结果调整染料溶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