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中西音乐对比

中西音乐对比

中西音乐对比中西音乐对比一、引言在全球范围内,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作为两个重要的音乐体系,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乐器、调性、节奏、曲式等方面对中西音乐进行对比探讨。

二、乐器比较1.中方乐器:中方乐器以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为主要代表。

其中,二胡、琵琶、古筝是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能够通过指法和弓法表达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情感。

笛子、箫子代表了中方管乐器,能够演奏出柔和悠扬的音色。

鼓、钹等打击乐器则能够打出有力而有节奏感的声音。

2.西方乐器:西方乐器以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为主要代表。

其中,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是最具代表性的弦乐器,能够演绎出丰富多变的音响效果。

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木管乐器,喇叭、长号等铜管乐器则拥有清澈明亮的音色。

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则能够同时演奏多个音符。

3.中西乐器比较:中方乐器注重音色的表现,侧重于演奏技巧和乐曲特色的传递;而西方乐器则更注重音乐的和声效果,秉承对个体乐器的精细处理和演奏技巧的追求。

三、调性对比1.中方调性:传统的中方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每个音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相等,形成了独特的音韵体系。

中方调性常常富有内敛和稳重的特点,能够表达出沉思和思考的情感。

2.西方调性:西方音乐以七声音阶为基础,每个音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

西方调性常常充满活力和变化,能够表达出欢乐、激动和动感的情感。

四、节奏对比1.中方节奏:中方音乐通常以较为缓慢的节奏为主,强调的是整体的平衡和谐。

中方音乐注重对每个音符的准确演奏,强调节拍的精准和韵律的稳定。

2.西方节奏:西方音乐以较为明确的、明快的节奏为主,注重韵律上的变化和层次感。

西方音乐鼓励演奏者自由演绎,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曲式对比1.中方曲式:中方音乐曲式多样,例如古琴曲以即兴演奏和情感表达为特点;笛子曲以清新明快的旋律和风格多变为特点;京剧音乐以严肃庄重的曲式和扣人心弦的唱腔为特点。

比较中西洋乐器的异同

比较中西洋乐器的异同

比较中西洋乐器的异同
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和西方乐器在发音和结构上都有文化情景的差异和吸引力。

在传
统乐曲中,丰富的元素可以调和它的一般性质。

首先,在音乐发音上,中国传统乐器是从管弦乐发展而来的,流行乐器的技艺在古代
时期就已建立,大管、琵琶、古筝等乐器具有民族特色,音质柔和,典雅,比西方流行乐
器更加和缓一些,给人感觉是一种宁静、和谐。

而西方乐器,比如古典乐器—小提琴,键
盘乐器—钢琴,弦乐器—吉他等流行乐器,音色极其丰富且圆润,有一种激情,能引起人
们心中强烈的共鸣,也能把人带到快乐的世界。

其次,在结构上,中国传统乐器往往比西方乐器更为简单,比如古琴只有四根弦,而
大键琴只有22根弦,外形比较轻巧,易于携带,给乐手技法上的灵活性大大增加。

而西
方乐器往往更加复杂,比如小提琴有四根弦,但背面还有三种拨动器,一般情况下,西洋
乐器需要复杂的音高表达能力,因此,乐手需要更多的技术练习。

总的来说,中西乐器的最大区别在于技艺水平、发音类型、结构形态以及文化情景,
它们都很特别,他们可以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属于他们的音乐,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乐器更强调节奏和旋律的融汇,而西洋乐器更准确地表达音乐变化,
因此,不同乐器之间也有着明显的视觉差异。

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分析

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分析

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分析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器则是音乐的载体。

不同的乐器拥有独特的音色特点,使得它们在音乐表达中扮演着各自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演奏。

一、弦乐器弦乐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类型。

这些乐器通过琴弓与弦的摩擦和震动产生声音。

弦乐器的音色通常被形容为温暖、富有表现力和细腻的。

小提琴具有高亢而明亮的音色,适合演奏快速的音乐段落,而大提琴则拥有深沉而悠扬的音色,适合演奏激情四溢的音乐作品。

二、木管乐器木管乐器包括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等类型。

这些乐器通过演奏者的口腔和控制气流的方式产生声音。

木管乐器的音色常常被描述为柔和、清澈和悦耳。

例如,长笛的音色轻快而富有穿透力,单簧管则具有悠扬而丰富的音色,巴松的音色则宏亮而富有厚重感。

三、铜管乐器铜管乐器包括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类型。

这些乐器通过演奏者吹气和控制气流的方式产生声音。

铜管乐器的音色通常被形容为宏亮、嘹亮和充满力量。

小号具有明亮而尖锐的音色,长号则展现出浑厚而宽广的音色,大号则拥有低沉而雄浑的音色。

四、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包括钢琴、鼓、木琴、定音铃等类型。

这些乐器通过演奏者的击打、敲击或刮拨等方式产生声音。

打击乐器的音色多样且丰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如,钢琴的音色丰满而富有共鸣,木琴则产生清脆而富有节奏感的声音,鼓则融合了强烈的节奏和力量。

五、键盘乐器键盘乐器包括钢琴、电子琴、风琴等类型。

这些乐器通过演奏者按键的方式产生声音。

键盘乐器的音色种类丰富,既包含了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音色特点,也融合了打击乐器的节奏感。

钢琴的音色丰富多变、大小调均衡,电子琴拥有多种音色选择,而风琴具有庄重而雄厚的音色。

六、民族乐器民族乐器包括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类型。

这些乐器展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音色魅力。

例如,二胡的音色醇厚而富有情感,古筝的音色清澈而优美,琵琶则表现出悠扬而富有变化的音色,笛子则呈现了清脆而悦耳的音色。

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中西乐器是中国和西方两个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乐器类型,它们的音色特征与文化内涵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维方式。

中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所使用的一类乐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琴、瑟、笛、鼓等。

中乐器的音色特点主要体现在悠扬、雅致、圆润和静谧的方面。

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内敛的审美观念相契合。

例如,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其音色柔美、幽远、充满神秘感,常被比喻为“破竹之声”或“听雨声”,代表了中国文人雅士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中乐器的音色特征中,弦乐器的琴弦鸣响声音的持续和渐弱,吹奏乐器的音色悠扬而细腻,这种独特的音色特征使得中乐器在演奏古典音乐、古代诗词配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乐器则是西方音乐中使用的一类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等。

西乐器的音色特征与中乐器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响亮、明亮、鲜明、富有冲击力和动感等方面。

西乐器的音色更直接和自由,适应于西方音乐中强调个体表现和外放情感的特点。

例如,小提琴因其高音部分的音色独特而凄美,常用于西方音乐中表达高亢激情或深沉哀怨的情感。

而钢琴则被称为“乐器之王”,其丰富的音色变化和音域广阔的特点使得其可以独立演奏各种乐曲。

西乐器的音色特征使其在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各种风格的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乐器的音色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而不同”的观念,注重静谧与雅致的表现。

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则体现了西方文化中追求个体表达和情感外放的倾向。

这种音色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西方音乐审美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

总之,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展现了不同文化和审美观念下的艺术风格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中西乐器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为世界音乐文化交流和艺术创新提供更具有启发性的素材。

中外乐器概述总结

中外乐器概述总结

中外乐器概述总结1. 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器则是创造和演奏音乐的工具。

世界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乐器,包括中外乐器。

中外乐器在音色、音域、演奏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的差异。

本文将概述中外乐器的特点和分类。

2. 中乐器概述中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乐器的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在音色上,中乐器注重表现出古朴、婉转的特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乐器:2.1. 古筝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的国乐。

古筝共有21弦,演奏时以琴码和中指、食指的指甲弹弦,音色清脆悠扬。

2.2. 二胡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独奏乐器。

二胡有两根弦,演奏时用弓拨弦,音色激昂豪放,能表达丰富的情感。

2.3. 笛子笛子是一种吹奏乐器,历史悠久,在中国广为流传。

笛子有多种不同类型,包括竹笛、铜笛等。

演奏时通过吹口和指孔的控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3. 外乐器概述外乐器是指除中国传统乐器以外的其他乐器。

世界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外乐器,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乐器:3.1. 小提琴小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一员,西方古典音乐中常用的乐器之一。

小提琴有四根弦,演奏时用琴弓抚过弦,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是管弦乐队的核心乐器之一。

3.2. 钢琴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被广泛用于古典音乐和各种流派的音乐演奏。

钢琴有88个按键,演奏时通过手指按下键盘,弹奏出各种音符。

3.3. 萨克斯管萨克斯管是一种吹管乐器,被广泛用于爵士乐、摇滚乐等流行音乐中。

萨克斯管有单簧管的外形,但它是用金属制作的。

演奏时通过吹气和按制键演奏不同音符。

4. 中外乐器的区别与共同点中外乐器在音色、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乐器注重表现出古朴、婉转的特点,音色清脆悠扬。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外乐器注重表达丰富的情感,音色多样。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传统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传统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传统音乐是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艺术形式。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传统,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增进互相了解和尊重。

本文将以多个国家的音乐传统为例,探讨不同文化所孕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一、中国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艺术责任。

它以古琴、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为主要表现手段,富含情感和哲学意味。

中国古典音乐通常注重对音调和节奏的精确掌控,追求内敛、雅致的表演风格。

二、印度拉格音乐印度拉格音乐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音乐形式。

它以木琴、笛子、鼓等乐器为主,结合印度古老的音阶体系和复杂的旋律发展,创造出富有魅力的音乐景象。

印度拉格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在的情感体验,每一段演奏都充满感情和灵感。

三、西方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的瑰宝,具有宏伟、壮丽的气质。

它以交响乐、协奏曲和歌剧为代表,包含了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众多杰出作曲家的作品。

西方古典音乐注重和声和复杂的音符系统,以严肃和庄重的表演风格著称。

四、非洲鼓乐非洲鼓乐是非洲大陆上独特的音乐形式,展现出激情四溢和欢快的节奏感。

它以鼓和口哨为主要乐器,通过连续的击打和复杂的节奏组合,营造出动感十足的音乐效果。

非洲鼓乐常常伴随舞蹈和歌唱,体现出非洲文化的活力和欢愉。

五、南美探戈音乐南美探戈音乐源于阿根廷和乌拉圭,以昂扬的旋律和浓郁的情感风格而著称。

它结合了西班牙芭蕾舞音乐和非洲的鼓乐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

南美探戈音乐通常采用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等乐器,以热情、浪漫的旋律演绎爱情和生活的喜怒哀乐。

六、日本雅乐日本雅乐是日本古典音乐的代表之一,有着严谨和典雅的特点。

它以箏、琵琶、尺八等传统乐器为主,通过简洁而平静的演奏风格表达日本文化的内敛和深沉。

日本雅乐注重对音色的追求和控制,通过细腻的演绎传达出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传统,我们能够领略到每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乐器的声音特点与情感表达

乐器的声音特点与情感表达

乐器的声音特点与情感表达乐器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

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声音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

一、钢琴:深情而纯净的声音钢琴是一种弹拨乐器,以其深情而纯净的声音而闻名。

钢琴音域宽广,可以轻灵婉转地演奏旋律,也可以激情四溢地打击琴弦。

其声音丰富多变,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情感,如浪漫、忧愁、欢乐等。

同时,钢琴的音色纯净而平衡,具有高度的音乐表现力,能够通过音乐将情感传递给听众。

二、小提琴:悠扬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小提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其声音悠扬而富有感染力。

小提琴的音色柔美细腻,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能力。

它能够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弓法,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悲伤、欢快、温暖等。

小提琴的音色优雅而富有穿透力,能够深深触动听众的心灵,引发共鸣。

三、吉他:热情洋溢的声音吉他是一种弹拨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吉他音色明亮而丰满,给人以热情洋溢的感觉。

吉他能够通过弹奏的方式表达出各种情感,如忧郁、欢乐、自由等。

通过弹奏手法的不同,吉他可以发出激昂的乐音,也可以演奏出柔美的旋律。

其音色的丰富性使得吉他成为了流行音乐、民谣音乐、爵士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四、萨克斯风:感情丰富的声音萨克斯风是一种吹管乐器,以其感情丰富的声音而著称。

萨克斯风的音色温暖而柔和,充满了人情味。

它能够通过吹奏的方式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浪漫、忧郁、激昂等。

萨克斯风的音色独特,可以模仿人声,具有很高的表现力。

它常被用于演奏情歌、蓝调音乐等,能够将情感深情地传递给听众。

五、大提琴:沉稳而深情的声音大提琴是一种弓弦乐器,以其沉稳而深情的声音而著名。

大提琴的音色浑厚而醇美,给人以沉思和深情的感觉。

它能够通过演奏技巧和弓弦的运动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悲伤、快乐、庄重等。

大提琴的音色厚重而具有穿透力,能够在演奏中流露出音乐家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

六、鼓:激昂而有力的声音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其激昂而有力的声音而受到青睐。

东西方器乐差异

东西方器乐差异

Liuqin 柳叶琴

Ruan/Moon Guitar 阮咸
• Sanxian 三弦
Wind Instrument (管乐)
•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 Trumpet (小号), Cornet(短号), Trombone(长号), French Horn(圆号), Tuba (大号)。 • Flute (长笛)、 Piccolo (短笛);Clarinet (单 簧管)、 Oboe(双簧 管)、English Horn(英 国管)、 Bassoon (大 管)、 Saxophone (萨 克斯管)。 • Chinese Instrument: • Suona/Shanai 唢吶 • Di/Chinese Bamboo Flute 曲笛 • Sheng 笙 • Xiao/Chinese Vertical Bamboo Flute 萧
Importance
• 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差异早已为人 们所共识中西音乐的差异在很大程度 上还来自它们各自的物质载体──乐 器。在音乐活动中,乐器对各自所表 现的音乐特征始终是起着催化、强化 和特化的作用。所以,如果不掌握中 西乐器的不同特征,那么,对中西音 乐的任何阐释都不可能全面、透彻, 对中西音乐的不同神韵也不可能感受 得非常清晰、深入和切实。

Violin 小提琴:A stringed instrument played with a bow, having four strings tuned at intervals of a fifth, an unfretted fingerboard, and a shallower body than the viol and capable of great flexibility in range, tone, and dynamics. 用 弓演奏的一种弦乐器,四根弦,按五度音程调音,指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乐器的音色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一、音质:近人声与远人声
中国乐器的音色与西洋乐器音色的一个最明显的不同,是西洋乐器在音质上倾向于远离人声,而中国乐器则接近人声。

西洋乐器在很早就完成了自身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工作,很早就将音乐处理成具有相当抽象性的形式体系,这就决定了西洋乐器在发音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倾向:使音质尽量地远离“人”声,而接近“器”声,以便使音色效果获得一种共通性。

所谓“人”声,是指乐器音响的品质类似于、接近于人的嗓音;而所谓“器”声,则是指乐器的音响品质远离人的嗓音,而趋向于和任何一种自然声响都不相同,都保持相当距离的“物”声。

因为这种物声不属于任何自然声响,并且是人为制造的产物,故而称之为“器”声,因为“器”本来就是指那种人工制造的物品、工具。

西洋乐器在发声上正是通过远离“人”声来获得对“器”声的接近的。

与此不同,中国乐器从来没有对自身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工作,也从未将自己的音乐抽象成单纯的形式体系,所以,中国乐器的音质也从来没有将自身从人的嗓音中超越出来,进入一般性的“器”声;而是始终停留在“人”声的层面,始终以接近“人”声为自己的最高旨趣。

中国音乐有着一个以人声为贵的传统,这个传统在先秦时便基本确立。

《礼记•郊特牲》曰:“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

”《尚书大传》亦曰:“古者帝王升歌《清庙》,大琴练弦达越,大瑟朱弦达越,以韦为鼓,不以竽瑟之声乱人声。

”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代,用人声歌唱,其地位是高于器乐的。

这个现象直到唐
代都未发生根本变化。

段安节《乐府杂录》说:“歌者,乐之声也。

故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诸乐之上。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原因,或如陈旸所说,是“以无所因为上,以有所待为下。

”人声,即“无所因”者,故贵之;匏竹,则“有所待”者,故贱之。

(《乐书》)
实际上,在中国音乐的音响观念中,不仅声乐的地位高于器乐,即连乐器本身的品位,也常常由同人声的远近来衡量,乐器的发音,也总是模拟着人声韵味的。

中国乐器中的琴、瑟、筝、箫、笛、管,乃至二胡、板胡、坠胡等最常用的乐器,就都是以接近“人”声为贵;中国乐器演奏中的最高旨趣,亦在如何充分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来加强乐器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甚至连乐器自身的发展似乎也是受着“近人声”这一意识支配的。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既是一种价值观,同时也是一种乐器发展的动力。

在这句话中,“丝”是指弹拨乐器,“竹”指吹管乐器。

比较而言,吹管乐器比弹拨乐器更接近人声。

之后,拉弦乐器得到发展,并逐渐成为乐器大家庭的主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拉弦乐器的音质更接近人声,更富有表现力。

所以,在宋代,当拉弦乐器奚琴刚刚登上音乐舞台时,就有人在咏奚琴(胡琴的前身)的诗中发出“谁道丝声不如竹”(刘敞)的反诘。

这里的“丝”,无疑是指拉弦乐器。

事实正是如此,拉弦乐器确实比吹管乐器更具人声韵味。

不用说能够维妙维肖地模仿人的说话声、哭笑声,动物喊叫声的特殊的地方乐器坠胡、雷琴(它的模拟人声的效果几可乱真),就拿使用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二胡来说,也是极富人声韵味。

特别是当它与西洋小提琴相比较时,这一点尤为突出。

中西乐器音质的这种不同,实际上在双方声乐原理中亦可见出。

西方声乐的音质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美声唱法中的发音,这种发音的原则是:以发声器官与共鸣器官的充分运用为基础,以改变嗓音的自然状态为枢纽,来获得一种远离日常人声的、经过美化了的、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的音色。

这种音色就是我们所说的“器”声。

相反,中国声乐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民族唱法。

这种唱法的发音原则则是:以同地方语言(语音、声调)相结合的发声为基础,以风格化的吐字运腔为中心,以保持嗓音的自然状态为枢纽,来获得一种真实、朴实且丰富多样、富于地方风味的、具有独特性的音色。

这种音色就是人的肉质的自然的嗓音,就是真正的“人”声。

可见,即在声乐领域,也同样体现了西洋音乐的音色是远离人声,接近器声,中国音乐的音色则是避免器声,而接近人声。

接近器声和接近人声在音乐表现中各有不同的作用,并各自均为自己的音乐活动增加魅力。

接近器声是与西方音乐的形式体系相一致的。

西方音乐很早就将音乐的手段由具体的音响抽象、上升为纯粹的形式体系,使之获得了音乐过程中逻辑体系的完备与严密。

西方音乐主要就是靠这种逻辑关系来运展乐思,组织乐章的。

远离人声、接近器声使自身的音色摆脱了个别性、特殊性、具体性的羁绊,从而能够直接地、完美地为这抽象的音乐逻辑服务。

与之不同,接近人声则与中国音乐的生命体验相一致。

中国音乐从来没有将自己抽象上升为一个纯粹的形式体系,从来没有将自己与感性的生命体验,与直接的生活情味相分离,而是始终与具体的生命形态,与直接的生活感受紧密相联,始终与音乐乃至整个
艺术的本源状态──生命律动相接通,因而也就自然与具体的感受方式、表现方式融为一体。

要想表现某种独特的生命感受和生活情味,就必须借助这种感受和情味得以产生的独特的材料和方法,如江南人表达自己的生命感受和生活情味的最完满的方式,无疑就是那个地方的音色声调和运腔吐字;而陕北人则无疑只有用陕北地区的音色声调、运腔吐字才能把自己的感受妥贴地表达出来。

在这里,独特的音色(包括乐器和歌喉),无疑对乐曲情味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归根到底,中西乐器的近器声与近人声,还是受着双方不同的文化意识支配的。

前面说过,西方文化以理性、以知识为本体,所以必然重视逻辑,追求体系。

这影响到音乐方面,便有立足逻辑的、超越具体的形式体系,再由这种体系来要求它属下的乐音必须也要超越具体,超越独特,以获得一种普遍与共通。

所以西方乐器是以远离人声,接近器声为其旨归。

与之不同,中国文化是以感性、以生命为本体,所以必然重视人的肉体,尽力捕捉人的内在的感受、体验。

这影响到音乐上,便自然不会远离自己的嗓音,相反,倒是会特别地重视自己的嗓音,特别地重视这个嗓音确实是自己的真实的嗓音。

因为只有是自己的嗓音,才能完满地表达心中的感受。

中国音乐尤重情味,而这种情味往往不是通过固定的逻辑运展所能制造的,而就是由这种“近人声”的音色所引动、所激发的,因为只有“近人声”,才能唤起一种直接的感受,才能一下子使你进入一种生命状态,才能使音乐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