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范文

中国机械发展史范文古代中国的机械主要分为农业和水利两个方面。
在农业方面,最早期的机械是简单的农具,如犁、耙、镐等,用于土地的开垦和种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农具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效率。
例如,中国古代发明了具有自馈装置的犁,大大提高了农田的开垦效率。
在水利方面,中国古代创造了众多的水力机械,用于灌溉、水运和排水。
早在东汉时期,中国就发明了水车,用于提取地下水和排水。
随后,水车逐渐改进为水轮,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唐代的中国继续改进水力机械,如水车、船舶等。
此外,唐代还发明了抽水机,用于从水井中提取水源。
进入宋朝时期,中国机械工艺开始蓬勃发展。
宋代的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机械发明,如齿轮传动、刻度仪、船梁制作等。
这些创新大大促进了农业和航海的发展,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繁荣。
明朝时期,中国机械工艺再度取得重大突破。
明代的中国发明了许多重要的机械装置,如渔排、泵和造船技术。
这些机械的发明和改进,大大推动了农田灌溉、渔业生产和航海交通的发展。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机械工艺进一步提高。
清代的中国在纺织和铁路等领域出现了许多创新。
例如,清朝时期,中国发明了轧机,用于纺织业的生产。
此外,清朝还在交通领域取得了突破,建设了许多重要的铁路线路。
近代中国的机械发展主要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中国于20世纪初进入了机械工业化时代,开始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在这一时期,中国发展了许多重要的机械制造企业,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南水泥公司等。
此外,中国还积极引进国外的机械技术,促进了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吸收国外的机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机械制造能力。
现在,中国机械工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机械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尤其在汽车、机床和电子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总之,中国机械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机械产业在农业、军事、水利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事世界上机械成长最早的国度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巧不只汗青悠长,同时成就十分光辉,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感化,同时对世界技巧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年夜供献。
中国机械成长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代和现代机械时代。
(一)传统机械时代这一时代是中国机械成长的第一个时代,石器的应用标记住这一时代的开端。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代,经历了三个成长时期。
第一个时期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对象重要用石料和木柴制造,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对象。
这一时期后期显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对象的外形趋于合理。
弓箭的显现注解这时的机械技巧已有了必定的程度。
第二个时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必定的要求。
这时还显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应了这一时期机械的成长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三个时期大年夜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代。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时期差不多开端应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显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对象。
商代青铜对象和器械开端获得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代,青铜冶铸技巧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显现标记住一种新的机械技巧和制造工艺的出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等逐步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应用分铸法等先辈工艺。
这一时期后期,陶范熔铸技巧获得了进一步的成长。
总的来看,这一时代在动力方面由只应用人力成长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成长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构造方面由简单对象成长为复合对象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道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道理的应用成长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道理的应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改变。
这些情形说明在这一时代中国传统机械技巧差不多形成并有了必定的成长。
从春秋时代开端,我国传统机械的成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一时代铁器开端获得应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年夜冲破。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我们都知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作为世界上发明、制造和应用机械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至少拥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记住祖先辉煌成就,努力开创灿烂未来。
我国机械按发展历程分,大致上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远古机械(二)古代机械(三)近代机械(四)现代机械(一)远古机械(百万年前〜四千多年前)工具是机械的前身,所以从广上讲,工具也可以叫做机械。
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是石器。
在距今二十到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祖先们就能够制作粗糙的石器工具。
工具有一物多用的性质,因而石器种类很少,只有砍砸器、刮削器、尖器及石球等几种。
到了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工具进步加快,种类渐多,石器已有斧、刀、铐、镰、铲、凿、镀、球等多种形式,还出现了大量的骨、角、蚌、陶器。
到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已制造出一批精品工具。
如甘肃出土的石刃骨刀,它是在坚固的兽骨上开出细长槽作为刀体,内部镶嵌坚硬、锋利的石质刀片制成,充分利用了不同材料的不同性能。
这种夹固式石刃骨刀可称得上是现代各种组合刀具的始祖。
此时中国机械史进人了一个新时期。
古代机械是中国机械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二)古代机械(四千多年前184年)1.快速发展时期一一夏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四千多年前〜约前221年)(1)运输起重方面:商初时出现的桔棒,西周时出现滑轮及辘护;战国时又出现了绞车,古代使用这些简单的起重机械成功地解决了起重问题。
春秋战国时将悬棺升置悬崖最具有神秘色彩。
在夏代己有水准很高的战车,促进了车的发展。
古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2)其他方面:打仗、狩猎用的炮(抛石机),侦察用的巢车以及灌溉用的桔梅等也已诞生。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亦在此时出现。
2.成熟时期——秦至南北朝时期(前22Γ589年)古代机械在秦汉时已趋成熟,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
这一时期以动力(弹力、畜力、风力、水力等)利用和机械结构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六个时期:①形成和积累时期,从远古到西周时期。
②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
⑧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到元代中期。
④缓慢发展时期,从元代后期到清代中期。
⑤转变时期,从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的发展时期。
⑥复兴时期,解放后的发展时期。
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机械的形成和积累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在工艺方面以石器打制工艺为主,主要是经过敲击和初步修整使石块成石器。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当时的石器工具的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尖状器、石球、石矛和石镞等,这时出现的其他材料的工具有木捧和磨制的骨针等。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在石器制造方面以磨制工艺为主,同时对石器的制造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过程。
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如锛、斧、铲、凿、磨盘、磨棒、杵臼、钻、网坠、纺轮、犁、刀、锄、耘田器等。
工具的种类不但有所增加,而且出现了不少专用工具。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古车和风帆的出现标志着新的动力出现。
商代已经开始用牛来耕地。
这一阶段已广泛使用犁来耕地。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中国机械发展史简述300字

中国机械发展史简述300字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农民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如耒耜、犁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中国人逐渐发明了更复杂的机械,如鹿鞬、丝纺机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在中国古代的机械领域,最有名的应该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张衡。
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浑天仪,以及水力驱动的丧钟。
这些发明给中国机械的历史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近代,中国机械的发展开始与西方世界接轨。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各种机械设备开始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开始兴办矿山、工矿企业和机器制造厂,这些机械设备的制造和改进,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机械工业经历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大力发展自主的机械制造业。
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的机械工业越来越壮大,涵盖了农业机械、建筑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等各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也不断提高。
从模仿到创新,中国机械产业正在逐渐走向全球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制造国家之一,许多中国的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中国机械发展史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机械工业将继续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

1楼从1840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近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步由手工业作坊式小生产,向使用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
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
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
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
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
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上海、厦门、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九千多人。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的青岛铁路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
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铁路车辆工厂3个。
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
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
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
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设大连分厂,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
中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史

中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六个时期:①形成和积累时期,从远古到西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②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⑧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到元代中期,从三国时期到元代中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其主要特点是机械的总体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古代机械得到了全面发展。
④缓慢发展时期,从元代后期到清代中期,从元代后期到清代中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四个时期。
从元代后期到清代初期。
这一阶段,传统机械仍有一定的发展。
兵器制造技术在这一阶段发展很快,出现了大量的兵器。
⑤转变时期,从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的发展时期,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五个时期,西方近代机械科学技术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使中国机械的发展进入了向近代机械转变的时期。
⑥复兴时期,解放后的发展时期,中国机械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机械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工业体系。
机械工业部门具备了研制和生产重型、大型机械以及精密产品和成套设备的能力。
全国基础工业部门的设备绝大多数都是我国自行制造的,为电力部门提供了许多大型设备,改变了重型机械一片空白的面貌。
机械工程教育在这广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自己养培了大批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随意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一个漫长发展的传统时期,并且在这一时期内很长一段时间上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后期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措施而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是中国近代机械工程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由于没有良好的基础,所以进步比较缓慢。
第三个时期是现代机械发展时期,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差异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先进分子领悟到了发展机械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对机械工业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机械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甚至超越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
传统发展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然而石器的使用、青铜器的出现以及铁器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传统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各个朝代的兴盛与灭亡,根据不同朝代的不同生产方式,人们的劳作工具也开始使用铁制品了,也意味着机械工业开始广泛的发展了。
直到后面的唐朝,我国机械进入到一个跨越的时期,尤其在水利机械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出现机械含量高的制造。
《天工开物》就是当时机械技术的见证,其记载了不少关于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及其至关重要的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的记载。
也为后期机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意近代的机械发展史尤其是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于社会经济等诸多原因其在这一时期是特别的艰难。
以至于机械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而在这一时期内,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在机械领域迅猛发展,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中国的水平。
洋务运动的兴起标志着近代机械工业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并且开设了机械制造学校和机械制造工厂。
这一系列的改革使中国的机械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自己开办的工厂也有了较好的设备,基本上也可以仿制一些技术含量高并且大型的机械,民营机械厂也迅速发展,都体现了中国机械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一)传统机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
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
这一时期锻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工具都是用锻造方法制成的。
战国早期就已出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到东汉末期,大多数铸造的机械工具都经过了柔化处理。
在动力方面,这一时期除使用前面的动力外,开始利用水力为机械的原动力,出现了一些水力机械。
在结构原理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在不少机械上出现了齿轮机构、凸轮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等复杂的传动机构。
水排、水碓、指南车以及浑天仪、地动仪等机械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机械在结构原理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发展很快,出现了三脚楼这样的重要播种机械。
还发明了高效粮食加工机械—风扇车。
磨、碓等谷物加工机械都已出现,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用了齿轮传动的连磨和用水力推动的槽碓和水碓。
西汉时期已有犁壁出现,到东汉时期犁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
在纺织机械方面出现了手摇纺车、布机和提花机等重要机械。
这一时期的造船技术已比较发达,橹、舵、帆等部件逐渐完善了起来,并且能够制造大型的楼船和战船。
在这一时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机械已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为原动力。
对机械的操作开始由直接操作向间接操作转变。
动力和运动的传输开始由机械本身来完成。
对机械的控制开始由人的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发展。
水排、水碓和马排等机械具备了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都已具有原动机、传动机。
唐末时期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
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严紧,刀痕细密,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
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
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
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
南末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
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著而留世。
这一时期天文和计时仪器发展迅速。
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的运行。
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
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钟。
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明初的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
郑和所乘宝船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
当时的机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
大者如千钧锚,是靠人工先锻成四爪,然后依次逐节锻接。
小者如制针用的冷拔钢丝,也用手工制成。
明代已有活塞风箱。
它是宋元木风扇的进一步发展,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
在明中叶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风行驶,并拥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如:扬州立帆式风轮,这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木船风帆的进一步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沿海一带多利用它推动翻车,以提取海水晒制食盐。
机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术研究。
王徵于1627年编译和出版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介绍了西方机械工程的概况。
来自西方的自鸣钟表和水铳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流传。
1634~1637年,明朝的宋应星编著和出版了《天工开物》。
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
内容涉及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千钧锚和软硬绣花针的制造方法、提花机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
(二)现代机械时期在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
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就目前而言中国机械科学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我国的机械科学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我国的机械工业和机械科技一定能够振兴,重新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经过中国不懈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八五”期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提出要把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按照这一战略要求,原机械工业部会同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纲要》,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要求用15年时间,到2010年基本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九五”期间,机械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突出表现在机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超过25%,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可靠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得到大量采用,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制造重大、精密、成套装备的能力显著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机械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机械工业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机制已在机械工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成为机械工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十五”期间是机械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迅速的时期。
整个行业发展成绩喜人,亮点频现:产出规模增长迅猛、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产业结构变化喜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多年来中国机械工业的高位运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因此,大力发展机械工业,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去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增长形势较好,投资继续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以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都对机械制造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为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另外,“十一五”将为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众所周知,国家的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涉及到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而每项工程都将率先拿出接近10%的总投资额做设备投资,其中机械设备就是最为重要的设备投资之一。
按照五年计划的一般规律,重大工程在2007年、2008年投资将会达到高潮。
由于设备投资提前进行,因此机械行业就在固定投资增长高潮到来前提前进入辉煌期,即未来若干年将是传统机械行业高速发展期。
两大行业拉动机械产品需求。
从行业关联性来看,由于汽车和航天产业是与传统机械保持最为紧密的两大行业,这两大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直接带动传统机械的大幅增长。
面对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机械企业应把握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抢占先机,制订未来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