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飞机发动机教学案例

飞机发动机教学案例

飞机发动机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飞机的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对于飞机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研究飞机发动机教学案例,可以深入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维护保养等知识,提高他们对飞机发动机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飞机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飞机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其对飞行性能的影响;3. 研究飞机发动机的维护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飞机发动机故障时进行简单维修。

三、教学内容1. 飞机发动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2. 飞机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其对飞行性能的影响;3. 飞机发动机的维护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4. 飞机发动机故障排查与简单维修。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飞机发动机的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理论知识;2. 实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解读飞机发动机故障的排查与修复过程;3. 实操训练:进行模拟的飞机发动机故障排查与简单维修的实操训练;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索更高级的发动机故障排查与修复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资料,包括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内容;2. 案例:准备一些真实的飞机发动机故障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3. 模拟教学设备:准备模拟飞机发动机故障排查与维修的训练设备。

六、教学评估1. 选择题测试:通过选择题测试学生对于飞机发动机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2. 实操训练评估:对学生在实操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估;3.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和答辩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教学案例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飞机发动机的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相关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于实际排查和维修飞机发动机故障的场景中。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操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飞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查方法。

航空发动机教学设计方案资料

航空发动机教学设计方案资料
2.压缩冲程进气冲程完毕后,开始了第二冲程,即“压缩冲程”。这时曲轴靠惯性作用继续旋转,把活塞由下死点向上推动。这时进气门也同排气门一样严密关闭。气缸内容积逐渐减少,混合气体受到活塞的强烈压缩。当活塞运动到上死点时,混合气体被压缩在上死点和气缸头之间的小空间内。这个小空间叫作“燃烧室”。这时混合气体的压强加到十个大气压。温度也增加到摄氏400度左右。压缩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汽油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限制在燃烧室这个小小空间里的混合气体的压强大大提高,以便增加它燃烧后的做功能力。
教学重点
1.航空发动机的分类
2.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活塞式发动机的四个工作过程,需学生结合动画图像,理清每个过程的特点才能掌握。
教学内容
1.简要复习飞机飞行原理,了解航空发动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介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3.说明航空发动机的分类原理,让学生牢记具体的分类情况。
(3)概要介绍发动机制造过程中的几大难点。
7分钟
3.说明航空发动机的分类原理,让学生牢记具体的分类情况。
(1)引入此章节,介绍航空发动机常见的分类原则有两种:按空气是否参加发动机工作和发动机产生推进动力的原理。
(2)详细讲解分类情况:
按是否需要空气分类
按产生推力的原理
13分钟
4.重点讲解活塞式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民航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航空发动机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教材内容本源自授课内容为:1.航空器推进装置背景知识介绍
2. 6.1推进装置分类及特点
3. 6.2活塞式发动机
教学目标

V2500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范文

V2500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范文
图1.2 V2500发动机压气机级数划分图
图1.3V2500发动机支承结构图
1.3
V2500-A1和V2500-A5发动机的技术参数分别见表1.1和表1.2。
表1.1 V2500-A1发动机技术参数表
起飞推力(daN)
11130
总增压比
29.4
巡航耗油率kg/(daN.h)]
0.592
质量(kg)
2303
图3.2第7级和第10级放气活门结构图
3.2
因为7级和10级放气活门由EEC通过电磁阀控制,所以当高压引气活门关闭控制电磁阀故障时就说明7级和10级引气活门只能开不能关闭。也就是说7级和10级放气活门可能开在开位,使一部分的高压空气排到外涵道,让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流量减少从而使发动机的性能降低。
高压引气活门关闭控制电磁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高压电磁引气阀关闭控制故障;从高压引气活门关闭控制电磁阀(4029KS)到EEC(4000KS)的接线故障;EEC故障。引气活门和电磁活门部件位置如图3.3所示,功能结构图见图3.4。
1.1 V2500
每个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V2500发动机是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研制生产的双转子,轴流式,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IAE是由五家公司合资而成,包括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W),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R·R),日本航空发动机公司(JAZC),联邦德国的MTU公司,意大利菲亚特。V2500发动机适用于中短程客机,推力在22000lbf~33000lbf之间,为空客公司的A319、A320、A321以及麦道公司的MD-90飞机设计。型号编号中V表示五家公司合作生产,2500表示101klbf为单位的推力级。其中V2500-A1和V2500-A5应用在空客A320系列上,V2500-D5应用在MD-90上[1]。此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

航空发动机构造(南航)

航空发动机构造(南航)
民用:大流量比 WS Boeing777——GE90 34.25-44.5 吨
流量比 9.0 增压比 45 风扇直径 3.124 米
PW4048 32.3-40.0 吨 流量比 7.0 增压比 36 风扇直径 2.844 米
湍达(Trent)882(R&R) 31.7-37.5 吨 流量比 6.01 增压比 39.3
思考题: (1)收敛喷管的受力向后,问去掉喷管后发动机推力是不是就要加大? (2)加力后加力燃烧室前的气流参数不变,那么发动机的推力为什么增大?
2.3.2 叶栅通道
对于压气机而言:(下标 z———转子,下标 j——静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构造》教案 编写人:能源与动力学院 宋迎东
轴向(下标 0)
1.4 基本设计要求
(1) 先进性(战技指标) (2) 安全可靠性(以保护人与机为前提) (3)工艺性—— 针对客观条件,正确权衡先进性与可行性间的关系。 (4)使用维护性——注意单元体设计、检查窗口设计与维护检测设计,降低 维护费用。
(5) 继承性 (6) 经济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构造》教案 编写人:能源与动力学院 宋迎东
2.3 气体力计算
2.3.1 动量定律
在定常流动中,管内流体在单位时间流出的动量与流入的动量之差,等于 作用在管内流体上的体积力与表面力的矢量和。
m v 1-m v 0= R 体+ R 面
把面力分为两部分:(1)管壁反力 R 壁和截面 0-0、1-1 处管外流体压力 R 截,因此:
R 壁=(m v 1-m v 0)+(- R 体- R 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构造》教案
1 绪论
编写人:能源与动力学院 宋迎东

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

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

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航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航空发动机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掌握相关里程碑事件及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现状。

3. 帮助学生掌握航空发动机性能参数,如推力、燃油消耗率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航空发动机故障原因及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航空发动机模型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航空发动机相关资料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增强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提高对工程技术的尊重和敬业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相互尊重、沟通协作的精神。

本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年级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航空发动机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航空发动机基本原理: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压缩、涡轮、喷气等基本过程,对应教材第一章。

2. 航空发动机结构及分类: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等,并讲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特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航空发动机性能参数:学习推力、燃油消耗率、效率等性能参数,并进行实际计算,对应教材第三章。

4. 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回顾发动机的发展历史,了解国内外重要里程碑事件及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现状,对应教材第四章。

5. 航空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改进:分析典型发动机故障案例,探讨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对应教材第五章。

6. 航空发动机模型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发动机模型,培养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六章。

航发结构课程设计

航发结构课程设计

航发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航空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包括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等关键部件。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如涡扇、涡桨、涡轴和冲压发动机,并了解它们的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解释影响航空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如空气动力学、热力学和材料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或图表分析航空发动机的构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工作过程。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或模拟,以验证发动机某一性能参数的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术语准确讨论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航空发动机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航空领域的热情。

2.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相互尊重和倾听的沟通技巧。

3. 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认识到发展航空发动机技术对国家科技进步和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假设学生为高中二年级理科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航空科技感兴趣,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动手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航空发动机概述:介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航空发动机基本结构:- 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等关键部件的构造与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

- 不同类型航空发动机的结构特点与应用,如涡扇、涡桨、涡轴和冲压发动机,涉及教材第三章。

3. 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 空气动力学、热力学基础原理,包括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等过程,对应教材第四章。

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讲解

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讲解

航空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综合课程设计题目Loss of the Thrust Reverser Indication on Engine 1 or 2 1号或2号发动机反推显示丢失作者姓名专业名称2010级热能与动力工程指导教师魏武国提交日期答辩日期目录第1章 CFM56-5B发动机介绍 (4)1.1 概述 (4)1.2 发动机特点 (5)第2章反推系统 (6)2.1 概述 (6)2.2 反推控制系统 (7)2.3 反推显示系统 (8)2.4 反推装置 (9)2.4.1 阻流门锁扣 (11)2.4.2 阻流门液压作动筒 (12)2.4.3阻流门位置开关 (13)2.4.4 液压控制组件(HCU) (16)第3章反推系统分析 (18)3.1 反推系统结构框图 (18)3.2 反推系统功能框图 (19)第4章故障分析 (20)4.1 故障描述 (20)4.2 可能原因 (20)4.2.1 DMC-1故障 (21)4.2.2 阻流门锁扣故障 (21)4.2.3 阻流门作动筒故障 (21)4.2.4 阻流门位置开关故障 (21)4.2.5 反推器HCU故障 (21)4.3 故障树 (23)4.4 排故流程图 (24)参考文献 (25)缩写英文缩写英文及中文含义ECU Engine Control Unit 发动机控制组件CPU Control Processing Unit 控制处理组件DAC Double Annular Combustor 双环腔燃烧室EIU Electronic Interface Unit 电子接口组件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组件HCU Hydraulic Control Unit 液压控制组件SEC Spoiler Elevator Computer 扰流板升降舵计算机SOV Shut Off Valve 关断活门ECAM Electronic Centralized Aircraft Monitoring飞机电子中央监控TLA Throttle Lever Angle 油门杆角度DMC Display Management Computer 显示管理计算机第1章 CFM56-5B发动机介绍1.1 概述CFM56-5B发动机是CFM公司生产的一款双转子,可调静子叶片,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发动机教学设计方案

发动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3)熟悉发动机的运行过程和维修保养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发动机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介绍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

2. 发动机基本结构:讲解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如气缸、活塞、曲轴、连杆、凸轮轴、配气机构等。

3. 发动机工作原理:阐述发动机的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4. 发动机维修保养:介绍发动机的维修保养方法、注意事项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发动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发动机故障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验,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个部件的拆装技巧。

4.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发动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发动机学习的兴趣。

2. 讲解发动机基本知识:系统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

3. 讲解发动机基本结构:介绍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如气缸、活塞、曲轴、连杆、凸轮轴、配气机构等。

4. 讲解发动机工作原理:阐述发动机的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5. 发动机维修保养:介绍发动机的维修保养方法、注意事项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6. 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实验,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各个部件的拆装技巧。

7.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发动机故障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航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航空发动机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
方法
讲授
教材内容本次授课内容为:1.航空器推进装置背景知识介绍
2. 6.1 推进装置分类及特点
3. 6.2活塞式发动机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了解到航空器推进装置的作用、发展现状以及航空发动机的分类。

并能掌握活塞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航空发动机的分类
2.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
难点
活塞式发动机的四个工作过程,需学生结合动画图像,理清每个过程的特点才能掌握。

教学内容1. 简要复习飞机飞行原理,了解航空发动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 介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3. 说明航空发动机的分类原理,让学生牢记具体的分类情况。

4. 重点讲解活塞式发动机的特点、原理、性能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达成教学设计及表达时间
1.简要复习飞机飞行原
理,进行简单的力学分
析,让学生知道发动机在
飞机飞行过程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明白我们
学习此章节的意义。

(1)引入课题,回顾以前学习的飞机飞行原理,进行受力
分析,让学生体会发动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到底扮演什么样
的角色。

(2)进行分析:综合来看,飞机共受到4种类型的力。


机要飞起来,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和空气的阻力,引力由升
力克服,机翼是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而阻力就是由发动机
推力来克服。

5分钟
2.在以前学习了飞机发
展历史的基础上,学习航
(1)航空发动机百年发展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1.第一个
时期从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
7分钟
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发动机的发展现状,知道我国与世界其他航空强国的差距。

止。

活塞式发动机统治可40年左右;
2.第二个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60年来航空燃气轮机取代了活塞式发动机,航空燃气轮机开创了喷气时代,居航空动力的主导地位。

(2)以歼十战机为例,提问:歼十战机是我国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机,那它的发动机是否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否,采用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

)介绍航空发动机技术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指导美军21世纪联合作战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联合设想》中,提到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九大优势技术,其中航空发动机排在第二位,位于核技术之前。

中国的航空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然而,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航空发动机领域仍是我们的“软肋”。

(3)概要介绍发动机制造过程中的几大难点。

3. 说明航空发动机的分类原理,让学生牢记具体的分类情况。

(1)引入此章节,介绍航空发动机常见的分类原则有两种:
按空气是否参加发动机工作和发动机产生推进动力的原理。

(2)详细讲解分类情况:
按是否需要空气分类
按产生推力的原理
13分钟
4. 重点讲解活塞式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1)向学生展示活塞式发动机的外形图和机构图,做适当
的组成结构讲解。

(2)结合动画来介绍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
的工作过程表现得生动而清楚。

配合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
工作的4个过程各自的特点。

1.进气冲程发动机开始工作时,首先进入“进气冲程”,气
缸头上的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死点向下滑动
到下死点为止,气缸内的容积逐渐增大,气压降低——低于
外面的大气压。

于是新鲜的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打
开的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内。

混合气体中汽油和空气的比例,
一般是1比15即燃烧一公斤的汽油需要15公斤的空气。

2.压缩冲程进气冲程完毕后,开始了第二冲程,即“压缩冲
程”。

这时曲轴靠惯性作用继续旋转,把活塞由下死点向上
推动。

这时进气门也同排气门一样严密关闭。

气缸内容积逐
渐减少,混合气体受到活塞的强烈压缩。

当活塞运动到上死
点时,混合气体被压缩在上死点和气缸头之间的小空间内。

这个小空间叫作“燃烧室”。

这时混合气体的压强加到十个大
气压。

温度也增加到摄氏400度左右。

压缩是为了更好地利
用汽油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限制在燃烧室这个小小空间里
2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