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内容及思考题
地貌学教案

地貌学教案地貌学课堂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一,地貌及地貌学1,概述固体地球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因此他可被分成多个规模不等,起伏各异,高低有别的形态单元。
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而言,是大陆与海洋的分异。
在大陆上叠加着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次一级的形态单元;而在海洋中又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海沟和岛弧等,在大陆的山地中,地表起伏又可被分为冲沟,河谷等小级别的形态单元。
地球表面上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单元就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貌。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科学。
2,地貌与地形的差异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如大陆和海洋,它们与整个地球内部物质构成和运动有关,确切的讲,与地壳组成和岩石圈运动相关联;而冲沟和河谷的形成和发展又与气候控制的流水相联系。
因此要研究地貌的成因,演化与分布,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所以说,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
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这就是地貌与地形的差异所在。
较科学地说,地貌学是研究地貌及其成因,发展和结构的科学。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2,地貌的形成不同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但概括地讲,地貌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
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所谓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
外力作用是指地壳表面以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形成一系列地表作用过程。
外力作用按外力性质主要分为如下几类:流水作用,地下水作用,波浪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
这些外力作用在地貌形成上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外力作用造成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地质地貌学思考题

1.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和分布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发展与演化规律;研究地下资源的形成,分布,勘察利用的科学。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1)特殊的时空观(2)地域性的变化(3)“将今论古”是研究地质历史的原则(4)实践性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含内哪些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室内与室外相结合(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6)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备相结合(7)“将今论古”是地质研究的指导方法4.什么是矿物?矿物的分类。
矿物是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分类:(1)自然元素矿物(2)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卤化物(5)含氧盐5.什么是岩石?岩石的分类?。
岩石:自然界中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由一种或多种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按不同的成因可分为三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矿物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矿物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物理性质。
有时也辅以简单的测试,如磁铁矿,磁黄铁矿等能被永久磁铁所吸引。
7.矿物的硬度(摩氏硬度)。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8.常见矿物有哪些?(1)正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小类)(2)石英长石云母高岭石辉石角闪石(大类)9.同质多象,类质同象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如温度,压力,介质性质等),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形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都不同的矿物,这种性质称为同质多象。
类质同象:在一定结晶条件下,矿物晶体中部分质点的位置被另一种化学性质相似的质点所替代,但不破坏本身的结晶格架,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10.什么是岩浆作用?喷发作用和侵入作用的区别。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试述控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发育的三个基本因素,并作解释。
2.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各起到什么作用?第二章构造地貌1. 试述洋底构造地貌各单元的形态,成因和物质组成,并用剖面图来表示。
2. 试述稳定的大陆边缘与活动的大陆边缘在形态和成因上的差异。
3. 陆地构造地貌与海底构造地貌在形成条件上有可主要差异?4. 试述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的分类和命名。
5. 简述断层地貌. 褶皱地貌、火山与熔岩地貌的特征。
6. 何谓新构造运动?试用地貌例子反映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7. 试述形成丹霞地貌、背斜山和向斜谷、锥形火山和盾形火山等的基本条件。
8. 大陆和洋底哪些地貌类型分布广?为何说大陆架在地形和地质构造方面实际上是大陆的一部分。
9. 试述大陆和洋底地形差异的根本原因。
试述全球三条大型活动构造地貌带的分布及其成团。
10. 简述大洋板块扩张、大洋板块俯冲、大陆板块分裂、大陆板块碰撞所形成的地形。
在这些构造活动带之间是较稳定区域,在洋底和大陆中最稳定区是哪些地貌类型区?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1. 何谓风化作用?为什么说风化是一种剥蚀作用?它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 简述理物风化的主要方式和结果。
3. 简述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和结果。
4. 何谓风化壳(或残积物)?试述风化壳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产物。
5. 什么条件下风化壳厚度大?试述风化作用与国民经济有何关系?6. 试述斜坡上岩土体运动的基本条件。
试根据岩土体稳定系数公式N tg C AkTϕ⋅+⋅=说明为何在雨季在陡坡的地方最容易产生块体运动?7. 试述影响岩土内摩擦角ϕ和粘结力C的因素。
8. 试述岩土中常见的几种常见的软弱面结构。
当斜坡上的软弱结构面稳定系数K<1时,是否就会发生块体运动?为什么?9. 试述影响滑坡形式和发展的因素。
均质土与非均质土邮滑坡面形态有何不同?10. 试用一幅地形地质剖面图尽可能表示出滑坡的各形态要素。
地貌学复习与思考剖析

《地貌学》复习与思考第1章绪论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内力和外力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并简述内力、外力的关系。
1.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1)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内营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
(泛指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运动所产生的作用。
)表现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造成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
(2)外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外营力:是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3)内、外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地貌的形成是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
内力作用促使地表起伏,增加地势高差;外力作用夷平地表,削弱地势高差。
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2-3章构造地貌(全球构造、大地构造)大洋中脊为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
全长约达80000千米。
宽度1000千米以上,高于大洋盆地约2-3KM。
洋中脊是大洋板块新生的地方,为幔源物质上涌处,顶部有拉张作用形成的中央裂谷。
大洋中脊被一系列与之走向垂直的转换断层切断错开。
转换断层是洋脊轴部海底扩张引起的特殊断层类型,又称剪切型板块边界或平错型板块边界。
1. 威尔逊从板块观点出发将大洋发展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海洋是什么?1. 胚胎期大陆地壳张裂及裂谷出现,如东非大裂谷2. 幼年期裂谷扩大,海水侵入形成早期海洋,如红海3. 成年期海底继续扩张成为大洋,如大西洋4. 衰退期大洋板块下潜时,进入衰退期,如太平洋5. 终了期洋壳消亡速度大于增生速度,大洋缩小,如古特提斯海演变为现代地中海6. 地缝合线期板块碰撞,大洋闭合形成褶皱山系,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古特提斯海消失,大洋结束。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质学与地貌学》适用课程: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相关课程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质地貌现象的实际应用。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1.1 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发展历程1.3 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地球的圈层结构2.1 地球的内部圈层2.2 地球的外部圈层2.3 地球圈层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章:岩石与矿物3.1 岩石的分类和特征3.2 矿物的分类和特征3.3 岩石与矿物的形成和变化第四章: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4.1 内力地质作用4.2 外力地质作用4.3 地质构造及其分类第五章:地貌学原理与应用5.1 地貌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5.2 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5.3 地貌分类及其应用二、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导入:通过展示地质地貌现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课堂讨论:针对某一地质地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的地质地貌案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特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整理)地质学课后思考题1.

(整理)地质学课后思考题1.第⼀章地球概述1、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门⾃然科学。
包括:固体地球表层及地球内部结构。
2、⼤陆架、⼤陆坡、⼤陆基、⼤陆边缘、岛弧、海沟、洋中脊、⼤洋盆地的概念?①⼤陆架(陆棚):是⼤陆在⽔下⾃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般⼩于0.3度;⽔深⼀般⼩于200⽶;平均宽度75千⽶。
②⼤陆坡:⼤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
是地球上最⼤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可达20度;⽔深200—3000⽶;宽度⼩,平均宽度28千⽶;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
③⼤陆基:⼤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o,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地形单元。
④⼤陆边缘:⼤陆和⼤洋盆地之间的连接地带约占海底⾯积的五分之⼀。
⑤岛弧:呈糊弧状分布的⽕⼭列岛,常发育于⼤陆架的边缘。
⑥海沟:岛弧靠⼤洋⼀侧常发育为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
⑦洋中脊:海岭顶部的中央裂⾕。
⑧⼤洋盆地:地球表⾯的最⼤洼地,约占海底⾯积的⼀般。
3、什么是地温梯度和地温深度?答: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所增加的温度。
地温深度:地温每升⾼1度所增加的深度。
4、什么是莫霍⾯和古登堡⾯?莫霍⾯: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陆上平均深度33km左右,⼤洋则为11--12km)古登堡⾯:地幔和地壳的分界⾯(深度为2898km)。
5、什么是地磁三要素?答:磁偏⾓:地理⼦午线与地磁⼦午线的交⾓。
磁倾⾓:磁⼒线与⽔平⾯的交⾓。
地磁场强度:地球上某⼀点的磁场强度。
6、什么是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某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
第⼆章地质作⽤1、地质作⽤的概念?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然作⽤。
2、地质作⽤能量来源有哪些?①内能(能量来⾃地球本⾝)重⼒能、放射能、地球旋转能、结晶能及化学能②外能(来⾃地球以外的能量)太阳辐射能、⽇⽉引⼒能3、地质作⽤的类型?①内⼒地质作⽤(由内能引起的地质作⽤)地壳运动、岩浆作⽤、地震作⽤、变质作⽤。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案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的科学。
2. 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岩石、矿物、化石等地球物质组成的研究。
地壳、地幔、地核等地球结构的研究。
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地质构造的研究。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表形态的研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质地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地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质地貌现象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质学与地貌学》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地貌现象地点。
4. 考察工具:地质锤、罗盘、测量尺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地质学与地貌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第5-8课时: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9-12课时:岩石、矿物、化石等地地球物质组成的研究。
第13-16课时:地壳、地幔、地核等地地球结构的研究。
第17-20课时: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地质构造的研究。
第21-24课时: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表形态的研究。
高中地理_专题 地质地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地质地貌专题复习课师课件展示:地质地貌部分近五年全国卷高考题统计;给学生明确今年考向预测:宏观把握复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构建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一、地壳的物质循环师回顾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并回答1、岩石成因分类2、循环过程生先识记在回答师规律总结: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生讨论回答,总结规律并结合规律做高考链接题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二、地质构造1、类型师引导学生回顾地质构造的类型,分析判读依据生讨论分析回答2、地质构造与地貌师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生讨论回答并分析内力作用的成因3、板块边界与地貌师比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形成的地貌类型,并举例说明生讨论回答,画示意图解析师指导学生总结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生探究讨论,总结规律,并做高考链接题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举一反三,结合规律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剖析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作用与地貌师分析流水作用过程及形成的地貌类型生讨论回答并分析流水作用的过程及对地貌的影响2、风力作用与地貌师分析风力作用过程及形成的地貌类型生讨论回答并分析风力作用的过程及对地貌的影响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生探究讨论,总结规律,并做高考链接题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规律,对高考题进行讲解师要求学生回扣重要知识点,并做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生讨论分析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做当堂检测生做练习并回答,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因为是复习地质地貌知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而且也比较感兴趣。
因为该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所以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研讨、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地质地貌只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不够。
因此需要经过系统复习进行知识的再现,才能夯实基础,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相信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能顺利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内容及思考题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地理专业的学生打好地表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方面的知识基础,使学生理解地壳中发生的基本地质过程和地质特征,地球表层系统的各种地貌过程的发生原因、方式和结果,以及地貌过程、地貌形态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掌握地学中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野外工作技巧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学会阅读和绘制地质地貌平面图和剖面图,以及遥感影象的地貌解译。
并为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室内实验、野外考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内容安排本课程将重点讲授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阐述地壳中发生的基本地质过程、地质特征和思维研究方法,尤其是与资源和环境研究中相关的一些地质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等的地表分布,地质构造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侧重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和分析能力;②分析地球表层系统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地貌过程)发生原因、发生方式和发生结果;③介绍地貌过程、地貌形态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④阐明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
三、思考题1.地质学和地貌学是研究什么的?主要采用哪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2.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3.矿物与非矿物的鉴别原则有哪些?并分析下列物品哪些是矿物,哪些不是矿物,为什么?有机玻璃、火山玻璃、精盐、石膏、人造金刚石、石灰、蔗糖、碧玉4.简要说明晶体的实质?5.异质同像和同质多像的实质是什么?它们在矿物学上有什么意义?6.不考虑试验方法,人们如何鉴别不同矿物?要求对鉴定矿物的形态学方法和物理性质方法有一定理解。
7.了解下列几种主要矿物的基本特征并熟练鉴别它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钙长石、钠长石、正长石、云母、石英、方解石、高岭土、白云石、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石盐、萤石、黄铜、滑石、蛇纹石、红柱石8.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9.分别从岩浆的化学成分组合规律,以及鲍文反应系列说明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组合规律?10.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指的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因素的控制?有哪些常见的构造特征?11.岩浆岩的化学、矿物成分,以及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有其规律性,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可以分别划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划分的各类常见岩浆岩在成分、产状、结构、构造方面有什么特征?12.沉积作用和岩浆作用、沉积岩和岩浆岩之间有什么差别?13.沉积岩的形成经过哪些阶段?14.沉积分异作用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15.粒度、磨圆度分别指的是碎屑沉积物的哪方面特征?16.沉积岩的显著构造特征指的是什么?17.沉积物的颜色和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通常指示何种环境?18.沈积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各类岩石有何特征?19.变质作用的概念是什么?它和岩浆作用、沉积作用之间有什么差别?20.自然界的岩石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变质作用?它们的作用原理和方式是什么?21.变质作用分哪些类型?相应地形成什么变质岩?22.变质岩有哪些常见的构造特征?各有哪些典型的岩石?23.三大类岩石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方面有什么差别和联系?24.三大类岩石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熟练鉴别下列几种常见岩石:橄榄岩、橄长岩、金伯利岩、辉长岩、苦橄玢岩、玄武岩、辉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正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粗面岩、黑曜岩、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黄土、页岩、石灰岩、白云岩、蛇纹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26.地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和构造运动在涵义上有什么联系和差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有什么相关性?27.如何确定地质时期发生的老构造运动?28.绘图说明几种主要的岩层产状?它们在地质图上是怎么表示的?29.在地质图上如何判断岩层产状?30.理解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变形的类型及变形方式。
31.绘图示意褶曲的产状要素32.背斜和向斜的区分原则是什么?33.根据枢纽、转折端、两翼产状、平面形态等可将褶皱划分为哪几种类型?34.如何根据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分析构造运动?35.绘图说明根据运动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的几种主要断层类型?各有什么特征?36.为什么断层系统有挤压逆断层而节理中没有挤压节理?37.简述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对冲式和背冲式逆断层组合、地堑、地垒、箕状构造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地貌表现?38.野外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及其相对运动方向?39.名词解释:震源、里氏地震震级、弹性回跳理论40.地震的原理是什么?41.哪些地区可能发生强震?42.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来预报地震?43.名词解释:地槽、地台、构造形迹、构造序次、构造等级、构造体系44.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他关于构造运动的力源问题提出了什么假说?45.板块构造学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有些什么主要证据?46.全球岩石圈分为哪六大板块?板块边界可划分几种类型?板块内部与边缘构造运动特点有何差异?47.全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带?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48.名词解释:地层层序率、生物层序率、化石、标准化石、指相化石、岩相古地理、岩石地层单位、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地质年代表49.如何研究地质时期的生物演化历史?50.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是什么?51.怎样确定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历史?52.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其进化有何规律性?53.简要说明地球从形成到现在的生物、地层、构造运动演化过程?54.岩石地层单位有哪些?和地质年代单位有什么关系?如何设计其符号?55.地貌的形成及其特点取决于哪些因素?56.举例说明风化作用包括哪些类型?各自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那些?57.风化壳的完整剖面具有什么特点?请绘图说明?58.风化壳的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风化壳的类型和分布与气候有什么联系?59.理解坡地块体运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60.简述崩塌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61.倒石堆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态和物质组成具有什么特点?62.滑坡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它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滑坡的哪些方面从而影响到其过程?通常采取哪些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63.从滑坡的应力场,分析滑坡体裂隙产生的部位及其力学性质。
64.滑坡发生后一般形成哪些滑坡地貌形态?65.野外如何区分滑动面和断层面?66.滑坡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67.简述坡地的发育过程,山麓剥蚀面是怎样形成的?68.什么是土屑蠕动,其形成原因有哪些?危害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69.坡面侵蚀受哪些因素影响?坡积裙是怎样形成的?其物质组成和结构与倒石堆有何区别?70.绘图说明河流流水作用的特点?71.什么是横向环流?横向环流与流水地貌过程以及地貌形态之间有什么关系?72.流水的侵蚀作用分为哪些类型?搬运作用有哪几种方式?是怎样进行碎屑物的分选?流水搬运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堆积?73.流水的物质和能量平衡原理如何影响河流中的侵蚀和堆积状况?74.名词解释:横向环流、侵蚀基准面、均衡剖面、河床纵剖面、深槽、浅滩、边滩、心滩、截弯取直、河漫滩、滨河床沙坝、迂回扇、河流阶地、洪积扇、冲积平原、泥石流、水系、分水岭迁移、河流袭夺75.深槽、浅滩、边滩、心滩等河床地貌各形成于河床的什么部位?76.在河流弯曲段可能出现哪些地貌形态?形成规律是什么?77.河床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78.河流地貌过程对港口和航运有什么影响?79.绘图说明河漫滩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物质结构特征。
80.哪些因素可以控制河漫滩的发育与否和发育程度?81.什么是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有几种类型?绘图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82.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侵蚀基准面下降如何影响到河流阶地的发育和特征?如何根据河流阶地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特征?83.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的裂点和河流阶地有什么独特特征?必要时绘图说明。
84.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泥石流的发生?85.中国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86.泥石流的地貌和沉积特征有哪些?87.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88.洪积扇是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洪积扇的形态和物质组成具有什么特点?89.如何从洪积扇的形态、结构和组合分析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90.绘图示意三角洲的沉积结构特征,并说明其实际意义。
91.分析比较冲出锥、洪积扇、三角州的异同点。
92.河流袭夺的实质是什么?河流袭夺发生之后形成哪些相应的地貌类型?93.准平原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山麓面和准平原有什么不同?94.简要阐述Davis的侵蚀轮回理论。
95.试分析流水地貌过程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96.简要说明喀斯特作用及其特点。
哪些情况可能导致喀斯特地貌正逆过程的发生?97.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有那些?并由此分析中国喀斯特的分布规律?98.绘图说明地下水的分带?这种分带性对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有什么影响?99.正向喀斯特地貌和负向喀斯特地貌各有哪些形态?它们有什么共生组合规律?原因是什么?100.说明喀斯特发育的各阶段有哪些地貌特征?101.名词解释:喀斯特地貌、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漏斗、溶蚀洼地、溶蚀盆地、溶蚀平原、干谷、盲谷、溶洞102.名词解释:冰川地貌、雪线、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悬谷、冰蚀湖、羊背石、冰碛丘陵、终碛堤、冰碛湖、侧碛堤、鼓丘、冰水扇、季候泥、冰砾阜、冰砾阜阶地、蛇行丘、锅穴103.雪线高度受哪些因素的制约?104.冰川是如何形成和运动的?冰川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105.冰川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如何从此分析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06.冰川的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107.冰川沉积物具有哪些特征?他们和泥石流堆积物有何异同之处?108.山岳冰川的地貌组合具有什么规律?试绘图说明。
109.大陆冰川的地貌组合有什么特点?试绘图说明。
110.名词解释:冻土、永冻土、冰卷泥、石海、石河、石环、石圈、石带、多边形构造土、冰楔、砂楔、冰核丘111.冻土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结构特征分析冻土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规律?112.冻融分选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形成哪些类型的地貌?113.融冻泥流是如何进行的?主要形成什么地貌形态?产生什么环境后果?114.哪些冻土地貌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标志?115.各种冻土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的形成与岩性有何关系?116.野外如何确定古冰楔的存在?117.冻土地貌的研究具有什么意义?产生什么样的灾害?在冻土地区修建交通建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18.请解释下列概念:荒漠、岩漠、砾漠(戈壁滩)、沙漠、泥漠、风蚀壁龛、风蚀蘑菇、雅丹、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纵向沙垄、横向沙垄、抛物线沙丘、金字塔沙丘、梁窝状沙地、蜂窝状沙地119.中国风沙地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哪些分区特征?120.简述风力作用的特点?121.风沙流的运动具有什么特点?其实际意义何在?122.风积物有什么特征?123.风蚀地貌主要有哪些?风积地貌和风向之间有什么关系?124.新月形沙丘是怎样形成的?绘图示意其形成过程和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