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生产与加工
肥料研发工作流程

肥料研发工作流程
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即原料配料→搅拌混合→粉碎结块→造粒·一级筛分→颗粒烘干→颗粒冷却一二级筛分一成品颗粒包膜→成品定量包装。
1、原料的配料:一般可选用尿素、硝铵、氯化铵、硫铵、磷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普钙)、氯化钾(硫酸钾)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备(主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当地土壤检测结果决定):
2、混合授拌:将配好的原料搅拌均匀提高肥料颗粒整体的均匀肥效含量,采用卧式搅拌机或盘式搅拌机进行混合授拌:
3、结块粉碎:将混合搅拌均匀的原料大块结块等粉碎,便于后续造粒加工,主要采用链式粉碎机等:
4、物料造粒:将搅拌均匀、粉碎好后的物料通过皮带输送机送入造粒机进行造粒(可用转转鼓造粒机,也可选用对辊挤压造粒机、圆盘造粒机等),这个步骤是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中必不可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5、一级筛分:初步筛分颗粒半成品,不合格的颗粒返回混合搅拌环节再加工,一般用滚筒筛分机:
6、颗粒耕干:将造粒机造好的并经过一级筛分的颗粒送入烘干机,将颗粒内含的水分烘干,增加颗粒强度,便于保存,一般用转筒烘干机:
7、颗粒冷却:烘干后的肥料颗粒温度过高,易结块,经过冷却后的,便于装袋保存,和运输,采用冷却机进行冷却:
8、颗粒二级分级:将冷却过后的颗粒分级,不合格的颗粒经粉碎重新造粒,把合格的产品筛分出来,可用二级滚筒筛分机来进行筛分:
9、成品颗粒包膜:将合格的产品进行涂衣包膜增加颗粒的亮度与圆润度,
使外表史更加漂亮,一般用包膜机进行包膜:
10、成品颗粒定量包装:包过膜的颗粒也就是成品颗粒通过皮带输送机送入料仓暂时储存,再连接电子定量包装秤、缝包机等自动定量包装封袋,放置通凤处保存,实现全自动化。
复合肥生产方法与主要生产工艺

复合肥生产方法1、团粒法:粉状的基础肥料借助于液相(水+蒸汽+肥料溶液)粘聚成粒,再借助于外力的挤压成型。
该法是我国目前复混肥料加工的主要方法。
2、料浆法:在这种工艺中,要造粒的物料是料浆形式,一般是由硫酸、硝酸、磷酸与氨、磷矿粉(或这两种物料以某种形式的结合)进行反应得到的。
3、掺全法:把颗粒度和强度接近的基础肥料(基本彼此间无化学反应)进行一定比例的掺拌混合。
4、流体法:分为液体(清液)肥料和悬浮流体肥料两种。
5、熔融法:氮素肥料尿素或硝氨和磷铵钾盐一起熔融后用塔式或油冷方式进行生产NP或NPK颗粒状复合肥。
6、浓液造粒法:该法是团粒法和料浆法的改进,尿素、硝氨以90%以上的浓溶液进入造粒系统,改善了造粒和性能和产品的质量。
本法可以直接利用尿素,硝铵系统的浓缩液时行联产NPK复混肥。
7、挤压法:利用机械外力的作用便粉体基础化肥成粒的一种方法。
热稳定性差的基础化肥,如碳酸氢铵和基础肥制NPK时,都采取此法。
复混肥的主要生产工艺技术1、掺混法生产工艺:对基础肥料的总的要求是粒度均匀,水份含量低,颗粒强度好,贮藏时不结块。
2、物理团粒法:是用物理的方法便非颗粒状的或粉末状的物料加工成为符合要求的粒径大小,并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的肥料技术。
我国常用的技术有团聚造粒(无机、有机-无机复混肥)、挤压造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喷浆造粒(磷酸铵类产品)三种类型。
3、料浆法生产工艺:料浆是用硫酸、硝酸、磷酸或一些混合酸与氨反应的产物,有时也用酸与磷矿粉反应的产物。
在料浆中加入钾盐或直接把钾盐加至造粒机内,可制提NPK 三元复混肥。
料浆造粒的机理主要依靠料浆的涂布作用而使颗粒逐渐增大,并得到强度坚硬和流程性优良的颗粒肥料。
4、熔体造粒法:可分为造粒塔喷淋造粒工艺(高塔)、油冷造粒工艺、双轴造粒工艺、转鼓造粒工艺、喷浆造粒工艺、盘式造粒工艺、钢带造粒工艺。
5、挤压法生产工艺:是固体物料依靠外部压力进行团聚的干法造粒过程。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
这些原料在生产之前需要进行处理,如清洗、破碎和混合等,以提高堆肥发酵的效果。
二、堆肥发酵原料准备好后,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调节剂。
调节剂主要是为了提供合适的碳氮比和湿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混合好的原料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堆肥场地上,形成适当大小的堆体。
堆体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平堆、窖池或发酵堆等。
然后,通过控制堆体的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过程。
三、翻堆堆肥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翻堆以提供更好的通气条件和均匀发酵。
翻堆的频率和时间根据堆体的温度、湿度和堆内微生物的活动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每隔一定时间(如7-10天)进行一次翻堆,使堆体内外的温度和湿度更加均匀,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
四、腐熟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堆肥发酵和翻堆后,原料逐渐转化为腐熟有机肥。
腐熟处理是为了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去除有害物质和提高有机肥的稳定性。
常见的腐熟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腐熟、沤肥和厌氧腐熟等。
腐熟后的有机肥具有较低的水分含量、较高的养分含量和较好的稳定性,适合作为农用有机肥料使用。
五、包装腐熟后的有机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运输。
常见的包装形式有袋装、散装和桶装等。
包装时需要注意保持有机肥的质量和养分含量,避免受潮、受热和暴晒等损失。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堆肥发酵、翻堆、腐熟处理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条件,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肥新型生产加工工艺介绍

有机肥新型生产加工工艺介绍有机肥是指通过生物质颗粒物质和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通过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农用肥料。
相比于化肥,有机肥具有营养全面、持久释放、改良土壤、增强植物抗逆性等优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有机肥的生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发酵过程、破碎粉碎、均质化以及包装储存五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原料处理。
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城市生活垃圾等,为了提高有机肥的品质和利用率,在原料处理环节需要对原料进行分类、堆放和预处理等工作。
对于畜禽粪便,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将固体部分进行粉碎,液体部分进行处理后作为发酵调节剂使用。
接下来是发酵过程。
原料经过处理后,需要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是有机肥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发酵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有机肥的品质和利用率。
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发酵温度、湿度、通气量等参数,通过调节菌群组成和发酵时间,可使有机肥中的有机质迅速降解,并转化为植物营养需要的元素,从而形成高效的有机肥。
破碎粉碎是将发酵好的物料进行研磨,以便更好地利用。
破碎可以将有机肥物料打碎成所需的颗粒度,使其具备更好的施用性和溶解性。
破碎粉碎过程还可以使有机肥的成分更加均匀,提高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
均质化是将破碎好的物料进行混合和搅拌,使其组分更加均一,达到更好的施用效果。
均质化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辅助物质,如微生物菌剂、水溶性肥料等,以增加肥料的养分含量和改良植物的生长环境。
最后是包装储存。
有机肥加工完毕后,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通常采用塑料袋、编织袋等不透气材料进行包装,以免水分和氧气对有机肥产生损害。
储存过程中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确保有机肥的质量。
综上所述,有机肥生产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发酵过程、破碎粉碎、均质化以及包装储存五个主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控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化肥生产工艺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最终转化成适合作物生长需求的肥料的过程。
化肥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提高化肥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肥生产的工艺流程。
首先,化肥生产的原料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氮肥的原料主要有天然气、氨水等,磷肥的原料主要有磷矿石、硫酸等,钾肥的原料主要有钾矿石、氯化钾等。
这些原料经过原料处理系统的接收、储存、配料等环节,进入到生产线的下一步工艺流程。
其次,原料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到化肥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氮肥的生产主要包括氨的合成、尿素的生产等环节;磷肥的生产主要包括磷酸的生产、磷肥的制造等环节;钾肥的生产主要包括氯化钾的生产、硫酸钾的生产等环节。
在这些工艺流程中,需要进行物料的混合、反应、结晶、干燥等一系列的操作,以完成化肥的生产。
然后,化肥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进行产品的加工和包装。
经过主要工艺流程后,生产出的化肥产品需要进行粉碎、筛分、包装等环节,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化肥产品的包装主要有袋装、散装等形式,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最后,化肥生产工艺流程中还需要进行废气、废水的处理。
在化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需要通过废气处理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保护环境。
总的来说,化肥生产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工艺环节的协调配合,以保证化肥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不断的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化肥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化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化肥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重视环保工作,加强废气、废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生产。
希望本文对化肥生产工艺流程有所帮助。
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的制作

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的制作一、利用畜禽粪便发酵有机肥用鸡粪、猪粪、羊粪等畜禽粪便做原料,水分控制在40%左右,约含1.6吨左右原料+5公斤百益宝EM原液+2-3公斤玉米粉混合拌均倒碎。
堆成宽2米、高0.5米、长度不限的条形堆,用旧麻袋片或草帘盖好,一般在24小时内,堆温可升至50℃左右。
48小时内,堆温可升至60℃以上,甚至高达70℃以上,这样的温度春、夏、秋季节一般5-7天即可使堆中原料全部腐熟,恶臭消失,原料中的病源菌、虫卵、草籽等全部杀死。
用这种方法发酵成的肥料可称为生态有机肥,也可称为无公害有机肥料,这种肥料可直接使用于农作物,也可稍加晾干过筛,装袋作为商品肥销售。
二、利用作物秸秆等发酵有机肥用作物秸秆、树叶、杂草、锯末、酒糟、糠醛渣等有机废弃物做原料。
先将原料水分控制在70%左右,如原料中水分较少,要用水浇湿浇透,保证水分适当。
较长的作物秸秆如玉米秆、高梁杆需进行粉碎,(因原料太长,不便拌种和翻倒。
)每1000公斤干基原料用水浇湿浇透后可用5公斤百益宝EM原液+1%的豆饼或尿素拌均,撒在原料中翻倒混匀,然后堆成宽2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条形堆,用塑料布盖好即可。
经过24小时堆内温度可达50℃左右,48小时温度可上升至70℃左右,经过几天的持续高温,堆温逐步下降,大约二周左右时间,发酵后的原料全部腐熟,原料中的虫卵、草籽及病源菌全被杀死,秸秆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堆体比刚堆时塌陷1/3或1/2。
发酵后的原料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
此时秸秆等原料发酵过程全部完成,用这种方法发酵成的有机肥,可直接用于农作物做基肥使用,也可倒碎过筛,装袋作为商品肥出售。
三、利用畜禽粪便及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混合发酵有机肥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废弃原料,因各种原料复杂,养分含量各有差异。
各种畜禽粪便养分含量也不尽相同,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单项制作方法。
如:用作物秸秆等原料发酵为主时,可填加20%左右的畜禽粪便,用畜禽粪便为主做原料时可填加20%左右的秸秆粉,发酵方法同上所述。
化肥的制造工艺流程

化肥的制造工艺流程:
化肥的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根据所需的化肥类型,选择合适的原料。
常用的原料包括氮、磷和钾等元素的化合物。
2.反应制造:将选定的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转化为化肥的主要成分。
例如,氮肥通常是通过氨的合成反应制得,磷肥可以通过磷酸盐的加工制造,钾肥则可以从矿石中提取。
在某些情况下,会利用燃料煤通过锅炉产生水蒸气,再通过煤发气生炉与焦炭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半水煤气。
经过脱去硫化氢后,在高温、高压、纯度的条件下,实现其化学反应后,生成液态氨。
然后利用氨水在脱除二氧化碳过程中,得到最终产品,如碳酸氢铵。
3.精炼和处理:经过反应制造后得到的产物可能需要精炼和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4.配方和混合: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需求,将不同类型的化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方和混合,以制备出特定营养成分的复合肥料。
5.包装和存储:将生产好的化肥产品进行包装,通常以袋装或散装形式进行。
然后,将其储存在干燥、通风和安全的环境中,以保持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肥料生产加工运作流程

肥料生产加工运作流程英文回答:Fertilize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peration Workflow.The fertilize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peration workflow involves several key stages, each contributing to the creation of a final fertilizer product that meets specific agricultural needs. The process general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1. Raw Material Acquisition:Fertilizer production begins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essential raw materials, such as phosphate rock, sulfur,and nitrogen. These materials are typically extracted from mines or natural deposits.2. Material Preparation:The raw materials are then prepared for further processing. This involves crushing, grinding, and screening to obtain the desired particle size and consistency.3. Chemical Reaction:The prepared raw materials undergo chemical reactions to create the desired fertilizer compounds. This may involve reactions with acids, bases, or other reagents.4. Granulation:The fertilizer compounds are transformed into granules to enhance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This process involves agglomer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spray granulation or compaction.5. Drying:The granulated fertilizer is dried to remove excess moisture.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various drying methods, such as hot air drying or rotary dryers.6. Cooling:After drying, the fertilizer is cooled to prevent caking and ensure proper storage and handling.7. Screening and Classification:The cooled fertilizer is screened and classified based on size and shape. This process separates the desired fertilizer particles from any oversized or undersized material.8. Packaging:The classified fertilizer is packaged in various forms, such as bags, bulk containers, or specialized applicators. The packaging protects the fertilizer during storage and facilitates its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9. Storage:Packaged fertilizers are stored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to maintain their quality and prevent degradation.10.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Fertilizers are distributed to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 who apply them to crops to enhance soil fertility and improve plant growth.中文回答:肥料生产加工运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生产与加工》课程课程综述专业:xxxx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x姓名:xxxx学号:xxxxxxx序号: xxxxx目录1复混肥的概念和发展 (3)1.1复混肥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1.2复混肥的发展 (4)2 复混肥的特点、分类和发展趋势 (4)2.1复合肥的特点和作用 (4)2.1.1复合肥的特点 (4)2.1.2复合肥的作用 (5)2.2复混肥分类和发展趋势 (5)2.2.1复混肥的分类 (5)2.2.2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 (6)3复混肥的生产工艺 (6)3.1复混肥的生产工艺 (6)3.1.1生产原料 (6)3.1.2生产方法 (7)4复混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科学施用的方法 (7)4.1存在问题 (7)4.2科学施肥方法 (8)4.2.1复混肥料的施用的原则 (8)4.2.2施用方法 (8)4.2.3施肥量(配方)的确定 (8)4.2.4料施用量 (8)复混肥的生产和加工技术xxxxx(长江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摘要]:复合肥料是由化学方法或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
其作用是满足不同生产条件下农业需要的多种养分的综合需要和维持生长平,大量用于现代农业。
本文系统论述了复合肥料的概念、分类、科学施肥方法、复合工艺及作用机理。
讨论了复合肥料发展和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我国复合肥料在生产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而施用方法。
[关键词]:复合肥料;评价方法;施肥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中,增产粮食的55%归功于化肥的使用[1] 。
然而,肥料在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
如2004年全国生产合成氨42222 万吨,全国吨氨平均工艺综合能耗标煤7613 万吨,但是用这么多的能源生产的化肥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利用率最高才40%,在大棚蔬菜区及露地冲施肥化肥利用率甚至低于10%[2]。
同时,化肥的利用率低下不仅仅对能源造成严重浪费和巨大的损失,还极大的污染境。
传统意义上的肥料由于营养元素的可溶性,在其施入土壤后在作物尚未利用之前就会发生严重流失或固定,这种施肥方式将造成土壤板结或沙化,造成水源富营养化,严重污染水源,严重危害自然环境。
另外,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约有1/3 进入大气圈, 其生成的N2O 破坏臭氧层产生温室效应;约有1/3 的肥料经土壤淋溶进入水圈 [3~5],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食物(尤其蔬菜)中NO3—N 含量严重超标, 在人畜体内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因此,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更进一步使粮食增产,减少因大量施用化肥而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发展可持续高效农业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
1复混肥的概念和发展1.1复混肥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同时具有氮、磷、钾三种养分或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
复合肥料是由化学方法或(和)混合方法制成的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
其作用是满足不同生产条件下农业需要的多种养分的综合需要和平衡。
大量用于现代农业。
它们的规格按N-P2O5-K2O的含量百分比进行标记,如15-15-15表示该复合肥料含有N、P2O5、K2O各15%。
复合肥料也可含有一种或几种中量和(或)微量营养元素,如12-12-12-5(S)表示复合肥料含有N、P2O5、K2O 各12%,还含有S5%。
1.2复混肥的发展由于农业的需要,复合肥料特别是高浓度复合肥料是化肥品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数国家的早期化肥工业以生产单元肥料(含一种营养元素的肥料)为主。
美国在20世纪早期,就以过磷酸钙为基础,与秘鲁鸟粪、智利硝石、钾盐和一些有机废物一起混合(有时造粒)使用。
现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肥总消费量中的40%~50%的N、80%~85%的P2O5和85%~90%的K2O是以复合肥料的形式提供的。
随着土壤肥料学和农业施肥技术的发展,农业已走向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须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性质、肥力水平、作物种类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施肥品种和数量,这样就可以避免土壤中过量施用或短缺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而造成浪费。
2 复混肥的特点、分类和发展趋势2.1复合肥的特点和作用2.1.1复合肥的特点复合肥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比较均衡地、长时间地同时供给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
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肥料颗粒一般比较坚实、无尘, 粒度大小均匀, 吸湿性小, 便于贮存和施用, 既适合于机械化施肥, 同时也便于人工撒施。
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复混肥料所含养分几乎全部或大部分是作物所需要的。
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复混肥料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特点和作物的营养特性,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二次加工制成。
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如生产1吨20-20-0的硝酸磷肥比生产同样成分的硝酸铵和过磷酸钙可降低成本10%左右;1公斤磷酸铵相当于0.9公斤硫酸铵和2.5公斤过磷酸钙中所含的养分,而体积上却缩小了3/4。
这样可节省贮存、运输、施用费用。
但是复合肥料养分比例相对固定的二元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要求:而且难以满足不同养分最佳施肥技术的要求。
2.1.2复合肥的作用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
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另外也要注意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土壤缺素的现象已经表现出来,现在农民开始更多地选用多元复合肥。
2.2复混肥分类和发展趋势2.2.1复混肥的分类无机—无机复混肥料这类是纯无机的复合肥料,其正式的商品名称为复混肥料,执行国家标标准GB15063-2001。
通常是含作物需要的三大元素氮、磷、钾,以及部分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不包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肥料。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这一类是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混合制造的肥料,其正式的名称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执行国家标准为GB18877-2002。
这类肥料不但包含氮、磷、钾三种元素,而且还包含有机质,国家标准规定,这类肥料的有机质必须大于等于20%。
掺混肥料属于配方肥料,也称之为BB型肥料,其正式的名称为掺混肥料,这类肥料执行GB21633-2008掺混肥料(BB肥)国家标准。
这类肥料特点是交叉包含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的肥料,区别在于是每种元素是分别造粒,再进行掺混。
这样很容易实再对特殊含量的肥料进行小批量的定制生产,主要是配合测土配方施肥为主。
这三大类肥料每一款肥料都要有相应的肥料登记证,方可在市场流通。
这大类肥料中,不同的养份含量及养份配比,就形成了一种具体的复合肥料品种。
所以就具体的复合肥料品种而言,可以是有几千种。
化合复合肥料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的复合肥料。
一般属二元型复肥,无副成分。
如磷酸铵、硝酸磷肥、硝酸钾和磷酸钾等是典型的化合复肥。
混合复合肥料通过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合复肥简单的机械混合,有时经二次加工造粒而制成的复合肥料,叫混合复合肥料。
如:尿素磷铵钾、硫磷铵钾、氯磷铵钾、硝磷铵钾等三元复肥。
掺合复合肥料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复肥作基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的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的配方,经称量配料和简单的机械混合而成。
如由磷酸铵与硫酸钾及尿素固体散装掺混的三元复肥等。
2.2.2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复合肥料的发展趋势具体是:高效化、液体化、多成分和多功能化、缓效化、专用化[6]。
复合肥的发展具有三大趋势:第一是多品种专用化。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专用肥,专用肥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吸肥量研制生产的。
农民在选用复合肥时,要根据不同作物选择相应的专用肥。
如果不是专用就违背了作物吸肥规律,使作物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发挥,同时造成某些营养元素浪费。
第二是多功能药用化。
将农药和化肥结合到一起,免去药剂拌种程序,一次施用既能保证作物所需养分又能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可起到多重效果。
第三是高浓度长效化。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高浓度长效化的复合肥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这种类型肥料的应用减少了施肥用量,方便耕作,免去追肥环节,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时,提质增效3复混肥的生产工艺3.1复混肥的生产工艺3.1.1生产原料生产复合肥料的原料是一些基础肥料和中间产品。
主要有硝酸铵、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铵类肥料、氯化钾、硫酸钾、氨、各种含氮溶液和磷酸等。
3.1.2生产方法一般都包含有造粒过程,可大体分三类:①干粉状物料混合造粒工艺此过程有化学反应或无显著化学反应,根据需要选择几种肥料原料干粉进行计量和混合,在造粒机内成粒。
干粉混合料的造粒需加热,并用加水或加蒸汽的方法增加液相量,然后在滚动情况下团聚成粒。
目前,这类工艺中通常采用加酸(特别是加磷酸)和氨来增加液相量,并借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提供热量,磷酸和氨反应生成的磷酸铵就成为复合肥料中的组分。
造粒机内的物料应控制最佳的温度 (50~80℃)和最佳的含水量(2.5%~7.5%),以达到合适的成粒条件。
氨化造粒机能同时进行氨化反应和造粒,是最广泛采用的设备。
它是一台略带倾斜的卧式转筒。
造粒的工艺过程(见图)为:原料和后系统返回的干物料从氨化造粒机一端进入,在筒体旋转下形成物料的半流化床。
在床层的上面喷洒磷酸,由床层下面喷入氨。
从造粒机流出的湿颗粒进入干燥机内干燥,干颗粒物料进行筛分,合格颗粒经冷却后入库,细颗粒返回造粒机,大颗粒经破碎后返回筛子。
容易结块的复合肥料,在需要长途运输和贮存较长时间时,要经过处理,通常是在滚筒内用硅藻土粉包裹颗粒的表面,或同时使用油和硅藻土粉包裹。
②料浆造粒工艺磷酸、硝酸或这些酸的混合酸与氨反应生成料浆,喷入造粒机,与其他肥料原料干粉以及后系统返回的返料一起造粒,然后进行干燥、筛分和冷却。
这实际上是与磷酸铵类肥料结合起来的复合肥料生产工艺。
③熔融造粒工艺把混合肥料的全部或大部变成热熔融体,喷洒在空气流或油流中冷却、固化成颗粒。
这类生产工艺并不普遍。
流体复合肥料生产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领域4复混肥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科学施用的方法4.1存在问题体制与机制尚不完善,企业为主体的服务技术含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参与农化服务的力度不够,作为物质载体的肥料生产技术尚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BB肥生产适宜配套原料很不齐全,农民主动参与农化服务的热情不高等。
4.2科学施肥方法4.2.1复混肥料的施用的原则结合作物营养需求状况合理使用,结合土壤状况合理施用南方:缺钾,宜施高氮、高钾、低磷三元复混肥北方:缺磷,宜施氮磷二元复混肥4.2.2施用方法一般用作基肥使用,根据复合肥中养分的比例计算施用计算原则:1.养分比例接近或相等的,一般按含氮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