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截骨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V o o s ] 指出, S P O手术截骨可以用于小于 7 O 。 脊柱侧凸的局
2 . 1 . 1 手术发展 后路截骨手术中, 最早 的经典术式是 1 9 4 5年 S m i t h — P e t e r s o n l 2 报告的用于治疗强直性 脊柱炎
部松解 , 以及重度脊柱侧凸截骨矫形后对冠状面平衡的修
*本 文 通 讯 作 者 : 吴 继 功
方结构纠正后凸畸形达 3 0 。 时, 往往伴有前方结构的张开和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通过改良型 S P O手术即可获得
中图分类号 : R6 8 2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 后路截骨应用最为普遍, 可应用 于多种常见的脊柱侧后凸畸形, 如强直性脊柱炎、 先天性脊 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以及严重的后凸畸形等。本 文就近年来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进 展进行综述。
后方关节突, 借助前方椎间隙的张开, 以椎体 中柱为支点, 闭 合后柱而达到矫形目的。此种方法操作手法简单, 但有明显
凸获得了 8 0 %的矫正率。B a k a l o u d i s 等口 。 通过总结文献资 料并结合临床实验 , 提出了一个针对脊柱侧凸患者的根据侧 凸灵活度选择术式的指标, 其指出, 脊柱柔韧性大于 4 0 / o / 0 的
正。 S h u f f l e b a r g e r 等 报道了运用后路 S P O截骨方法行广 泛地松解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 a n k y l o s i n g s p o n d y l i t i s , A S ) 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脊柱截骨
( s m i t h — p e t e r s e n o s t e o t o my , S P O 路松解及矫形效果更大。 2 . 1 . 2 临床应用 此类手术最初主要适用于以后凸为主的

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分析

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分析

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分析【摘耍】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矫治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2或L3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固定矫形。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1~5年随访,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双下肢肌力及感觉无损害,大小便功能均正常,截骨处均融合,无假关节形成。

结论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有效手段,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并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标签: 腰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截骨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固定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胸椎、腰椎呈大圆背畸形,还会造成腰背部疼痛,脊柱矢状面正常生理曲线丢失,导致脊柱出现后凸畸形[1~2]。

晚期出现神经受损、重心前移、视野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手术矫形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经椎弓根进行脊柱截骨矫正术,已成为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最常用的手术方法,现探讨这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矫形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1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患者,平均年龄36岁(27~44岁)脊柱后凸coob角45~70°,平均56.5°。

患者术前不能平视行走和(或)仰卧睡眠。

1.2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取俯卧位,将适当高度海绵垫置于患者胸腹部,注意避免腹部受压,取腰椎后正中切口,骨膜下显露将要固定融合椎体的后路结构,于拟截骨L2或L3上下各2椎体经椎弓根置人定位针,并在C形臂透视下确认,采用徒手置钉技术,在拟截骨L2或L3上下各2椎体经椎弓根置人椎弓根螺钉使之尽可能平行椎体终板。

以L3椎体为例,切除L3椎体棘突、椎板和上下关节突等后部结构,使用椎板咬骨钳潜行咬除截骨间隙上。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后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

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术中损伤、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做好围术期护理与院外指导。

关键词:脊柱畸形;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手术;脊柱截骨矫形术脊柱后凸畸形是常见的脊柱畸形,近年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以腰背部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截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

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病情常呈渐进性加重,常见病因为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陈旧性故障、脊柱结核病、椎体肿瘤等,无自愈可能,一般需矫形治疗。

既往,本院以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收治于2009年2月~2013年9月,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0~61岁、平均(38.4±10.3)岁。

陈旧性结核病3例,损伤节段T12-L13例。

陈旧性故障10例,损伤节段T12-L17例、L1-22例、T11-121例。

强直性脊柱炎1例,损伤节段T11-L11例。

11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与体重,其中腰背痛10例、腰背痛伴下肢疼痛3例、腰痛伴下肢疼痛1例、无痛1例。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38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多节段截骨组行多节段楔形截骨,单椎体截骨组行椎弓根V型截骨,术后随诊1~3年,观察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

结果多节段截骨组平均增高(7.4±1.2)cm,手术时间平均(4.2±0.5)h,术中出血平均(2108±106)mL,明显优于单椎体截骨组;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无一例感染、瘫痪、死亡等。

结论多节段截骨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后凸畸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rotrusion deformity after. Methods Choice of protrusion deformity afte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orthopaedic 38 cases,according to the wishe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with multiple segmental bone cutting group s line wedge bone cutting,single vertebral body bone cutting line group pedicle v-shaped cut bone,postoperative follow-up of 1 to 3 years,and observe all patients with a recent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Segmental bone cutting groups more increased an average of 7.4+/-1.2 cm,operation time on average 4.2+/-0.5 h,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 average of 2108+/-106 ml,is superior to single vertebral body bone cutting groups,follow-up of all patients to achieve bony fusion,and no infection,paralysis,and death. Conclusion Multiple segmental bone cutting convex deformity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curative effec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trusion deformity.[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After the protrusion deformity;Pedicle vertebral wedge-shaped bone cutting;Surgical treatment強直性脊柱炎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骶髂、腰、背、颈疼痛,晚期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导致患者不能平视,内科保守治疗疗效欠佳。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病人治疗后Cobb角调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指标皆强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手术的治疗方式,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Cobb角,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且不易复发,具体较高的应用价值。另外,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期间,还需对以下几点进行注意:其一,术前要精心设计与选用锥横突、椎板等;其二,术中动作要轻柔、精确,以免损伤病人的硬膜囊、神经根等;其三,术后要强化病人的护理工作,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对其进行生活及康复指导。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截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共计4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比较组与研究组(各20例),前者应用常规手术,后者应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病人术后Cobb角、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治疗以后Cobb角明显小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概率5.00%,小于比较组15.00%,研究组病人复发率5.00%,小于比较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病人Cobb角得到较大改善,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参考。
综上,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临床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并发症、复发率得到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柳立民.后路脊椎Ⅴ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8,31(12):110-111.
[2]赵博.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1):46-47.

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

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

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2-07-26T09:48:35.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崔辰[导读] 做好患者的用药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

崔辰(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医院骨五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中图分类号】R68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16-02【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本实验选取了96例在2009年9月份到2011年5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48例实验组(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理组)和48例对照组(经椎弓根截骨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患者的矫正度、矫正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矫正度、矫正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应用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建议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效果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也是一种主要以中轴关节病变的结缔组织疾病,早期可用药物进行治疗, 腰椎和胸椎后凸畸形是晚期出现的症状[1]。

继发性姿势改变就是因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病变后所造成的,可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

本实验我们就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究,现将所得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实验选取了96例在2009年9月份到2011年5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48例实验组(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理组)和48例对照组(经椎弓根截骨组)。

48例实验组(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理组)患者里,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18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35.4±8.2)岁。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可行性探讨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可行性探讨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可行性探讨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可行性。

方法选择锦州市传染病医院、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陈旧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后凸角度70°多椎体融合18例(B组)行后凸融合节段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前柱重建,患者术后每6个月随访1次,均完成2年随访。

观察患者脊柱后凸角度改变情况及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采用Frankel 分级评定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满意指数(PSI)评价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后随访显示全部患者脊柱后凸角度和腰椎前凸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根据后凸程度不同选择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效果良好,矫正率高,可有效改善生活功能障碍情况及神经功能,临床可行。

标签:结核;脊柱后凸;矫形;截骨手术脊柱结核常脊椎畸形,主要为结核杆菌侵袭破坏造成椎体间形态结构改变所致,颈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以后凸畸形多见,多为角型后凸,是脊柱结核的晚期并发症,患者有明显腰背部疼痛,弯腰受限,严重时会出现脊髓受压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2]。

由于患者脊柱局部后凸畸形且僵硬,手术矫形的难度较大,容易损伤神经。

本文笔者根据不同后凸程度对患者经后凸顶点截骨或节段截骨,配合矫形,效果良好,临床可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锦州市传染病医院、北京胸科医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结核性致脊柱后凸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2~52岁,平均(36.5±4.2)岁,其中腰背部疼痛4例,下肢神经功能障碍13例,腰背疼痛合并下肢神经症状5例,上述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4个月无明显缓解,具有手术指征,另外8例患者仅外观畸形欲行手术矫正。

本组全部患者后凸畸形顶点位于第11胸椎~第3腰椎18例,位于第5胸椎~第8胸椎2例,第9胸椎~第10胸椎10例,后凸顶点均为2个以上椎体融合。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手术方法的不断创新,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这种手术方法在校正脊柱畸形、维持脊柱稳定性、减轻症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目前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后的康复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有必要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侧凸形变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后路手术作为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和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决策依据,同时探讨手术后的康复情况,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

通过对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操作步骤、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效果评价的详细分析,我们旨在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深入的认识,有望为进一步改进手术技术、减少并发症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不断提高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为这一领域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2. 正文2.1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适应症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手术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患者年龄在10到45岁之间。

2. 脊柱侧凸曲度大于40度。

3. 脊柱侧凸曲度进展迅速。

4. 出现脊柱侧凸引起的严重疼痛或影响生活质量。

5. 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对于手术适应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曲度大小和进展速度等因素,综合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手术禁忌症则是导致患者不适合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的原因。

常见的手术禁忌症包括:1. 患有明显的心肺功能不全。

2. 多种系统性疾病合并存在,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进展, 2015, 5(4), 212-218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5 in Hans. /journal/acm/10.12677/acm.2015.54034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SpinalOsteotomy for Correction of Spine KyphosisYunfei Ouyang1, Yan Wang2, Yonggang Zhang2, Xuesong Zhang2, Peng Huang2,Guoquan Zheng212011 Doctor Class,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Received: Dec. 5th, 2015; accepted: Dec. 28th, 2015; published: Dec. 31st,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Severe spinal deformity often requires surgical corre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inal osteoto-my is indispensable. Traditional osteotomies can be divided into: Smith-Petersen Osteotomy (SPO),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 and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VCR). Different de-formities use different osteotomies. Severe deformity may use two or more osteotomies. The spine corrective surgery of severe deformity is difficult.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nerve damage is high. Proper osteotomy and the doctor’s surgical experience are the keys to successful operation. Professor Wang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has created a new osteotomy named 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 (VCD) in recent years which obtains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correction of the severe spinal deformity.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steotomy in correc-tion of spinal deformity from the history,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new progress of the osteotomy.KeywordsSpinal Deformity, Osteotomy, Kyphosis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截骨临床研究进展欧阳云飞1,王岩2,张永刚2,张雪松2,黄鹏2,郑国权21解放军总医院2011级博士队,北京2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欧阳云飞等收稿日期:2015年12月5日;录用日期:2015年12月28日;发布日期:2015年12月31日摘要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往往需要手术矫正,脊柱截骨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

传统截骨术可分为:SPO、PSO、以及VCR等截骨术式,不同的畸形采用不同的截骨术,严重的畸形可能会采用两种以上截骨术式。

重度脊柱畸形的截骨矫正手术难度大,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恰当的截骨术式和医生的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王岩教授近年来开创的新术式(VCD)截骨在矫正重度脊柱畸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本文从截骨术的历史到截骨术的分类,以及当前截骨术的新进展全面介绍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脊柱畸形,截骨术,后凸畸形1. 引言重度脊柱畸形往往被认为是多平面复杂性脊柱畸形,伴有侧凸、后凸及前凸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椎体间柔韧性明显下降,脊柱严重不平衡,只有手术才能较好的恢复生理上整体性和局部性的平衡。

对于脊椎破坏性病变形成的角状畸形、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形成的僵硬畸形等,脊柱截骨可能是唯一可矫形的途径[1]。

为了全面系统地向读者介绍脊柱截骨技术,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脊柱截骨术的历史:2. 检索策略英文主要资料库包括: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Web of science。

检索策略:pyogenic granuloma and burns,语种为英语的文章。

中文资料库包括: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策略:脊柱后凸畸形和截骨术,检索时间段至2014年12月,无发表类型限制。

纳入标准:脊柱后凸畸形,并有截骨截骨矫形技术。

检索结果:中文:6篇,英文:24篇。

3. 历史1922年MacLennan首次提出了全椎体切除的脊柱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VCR) [2],他采用后路顶椎VCR配合支具治疗严重脊柱侧凸;1945年Smith-Petersen等率先描述了后路一到两个节段的椎板截骨矫正Scheuermann病的后凸畸形和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后被命名为(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 [3],其以椎间盘后缘为支点,缩短了脊柱后柱而延长了脊柱前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畸形的柔韧性和手术矫正率;1984年Ponte报告了Ponte截骨术[4],其在单一水平的SPO截骨基础上发展了多水平的SPO截骨矫正严重的Scheuermann病后凸畸形,主要在矫正节段进行了更广泛的脊柱松解,多水平的SPO 截骨又被称作SPOs截骨;20世纪40年代,Michele和Krueger从脊柱后方通过椎弓根进行椎体病变的活检和椎体感染的引流[5]。

80年代经椎弓根脊柱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 [6]、蛋壳截骨技术(Transpedicular eggshell osteotomy) [7]同时出现,这些技术统归PSO截骨,它们在矫正较大脊柱畸形上优于SPO截骨;欧阳云飞等研究表明:SPO或PSO在轻、中度僵硬脊柱畸形或脊柱侧凸翻修手术中可取得较好疗效,而在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治疗中,由于截骨范围有限,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畸形矫正和躯干平衡恢复。

1987年Bradford等报告了应用椎体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VCR)治疗26例特发性脊柱畸形患者[8],随后又报告了应用前后路联合VCR治疗严重僵硬型脊柱畸形[9]。

以后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单纯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VCR)逐渐流行,2002年Suk等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10],与前后路联合VCR相比,PVCR所需手术时间缩短,失血录大大减少,该手术方式主要是结合了脊柱肿瘤切除方式,首先去除后路结构,通过向两侧咬除肋横突关节和部分肋骨近端,由两侧进行骨膜下剥离,显露前方椎体并将其全部咬除,再通过器械加压实现脊柱短缩矫形。

目前该术式被泛应用于[11]-[13]:1) 严重僵硬型侧后凸畸形;2) 僵硬型冠状而或矢状而失代偿的严重结构性脊柱畸形;3) 胸椎角状后畸形等。

虽有大量应用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获得满意矫形效果的报告,但是其常见的神经并发症不容忽视[14]-[19]。

后路VCR截骨被业界公认为能够获得最大矫正的截骨技术同时手术难度也很具挑战性。

为了寻求更安全的截骨方式,2006年到2009年间,王岩等融合了VCR与PSO技术发展出一种改良的后路全椎体截骨术(multilevel modified vertebral columnresection,MVCR) [20]-[22]在治疗成人严重的僵硬先天性后凸畸形、Pott’s畸形获得满意疗效;2010年他们又在大量临床工作的基础上首创了新式的脊柱去松质骨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 VCD) [23][24],该技术在去松质骨的前提下巧妙地保留部分松质骨充当“Bony cage”,有效地避免了畸形过程中脊柱过度短缩带来的不良影响,脊柱截骨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脊柱截骨术前评估有助于术者选择合适的截骨方法,然而截骨范围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许多复杂的因素,首要因素是脊柱畸形的类型(侧凸、后凸、前凸以及任何与脊柱冠状面、矢状面失衡相关的因素),其它因素还包括脊柱曲度、柔韧性、骨密度、手术预期目标以及术者的经验和手术保障水平等[25]。

关于脊柱截骨术的术式,有学者按照截骨矫形后的三柱变化把临床常用的截骨方法概括为:开张型、闭合型和闭合-开张型截骨。

本章节主要延续截骨术发展的历史将其总结为:SPO、PSO、VCR以及VCD 等截骨术式。

4. 结果4.1. SPO截骨术4.1.1. 适应症SPO截骨术最初被建议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后凸畸形。

因为前方骨化可通过折骨术来进行前方的张开。

这允许通过单水平截骨获得较大的矫正度数。

截骨的支点是椎体后缘和后纵韧带。

矫正度数取决于前方张开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