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0-[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及其运算课件(第1课时)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知2-导
根据分配律可以推出: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 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 积相加.
知2-讲
例3 计算:
(1)
-
5 6
+
3 8
-24;
(2)
-7
-
4 3
5 14
.
解: (1)
倒数的性质: (1)如果a,b互为倒数,那么ab=1; (2)0没有倒数(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为1); (3)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 (5)倒数是成对出现的.
1.必做: 完成教材P51-52,随堂练习(1)、 (3), 习题T1(1)-(4)、2、3、4
知1-练
(来自《典中点》)
知1-练
3 若五个有理数相乘的积为正数,则五个数中负
数的个数是( D )
A.0 B.2 C.4 D.0或2或4
4
(中考·台湾)算式
-1
1 2
-3
1 4
2 3
之
值为何?( D )
A. 1 B. 11 C. 11 D. 13
4
12
4
4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2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知1-讲
要点精析: (1)在有理数乘法中,每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 (2)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将绝对
值相乘. (3)几个有理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
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 数为0.
知1-讲
例2 计算:
(1)(-5)×(-4)×(-2)×(-2);
北师大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3 课时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1= −3 (−3)×2=−6 (−3)×3=−9 (−3)×4=−12
两个因数的符号不同,积的结果是负数.
探究新知
(−3)×0=0 3×0=0 一个数与0相乘是0.
探究新知
归纳: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1.确定积的符号 2.将绝对值相乘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2024新版教材
2.3 课时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 乘法法则,并体会法则的合理性. 2.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 理解倒数的含义,会识别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
新知导入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 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4)(− 38)×(− 83) = +(38 × 83) = 1.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倒数
计算:(1)(− 38)×(− 83)
(2)(−3)×(− 13)
解: (1)(− 38)×(− 83)
(2) (−3)×(− 13)
= +(38 × 83) =1.
= +(3× 13) =1.
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甲水库
乙水库
新知导入 甲水库
乙水库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
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3+3+3+3 =3×4 =12(cm)
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3)+(−3)+(−3)+(−3)=(−3)×4
-12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有理数乘法法则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1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对有理数乘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4.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知识,实现自身价值。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计算物体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小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回顾已有知识:复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法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中符号的判断方法,能够正确判断有理数乘法的符号。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正负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有理数的乘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乘法的运算律以及乘方的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方法,理解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存在困惑和错误。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理解乘法的运算律,了解乘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乘法的运算律和乘方的概念。
2.难点:理解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法。
2.知识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有理数乘法是什么?有哪些规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有理数乘法的知识。
3.自主探究,培养能力: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这样的教学策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2.生对有理数乘法的好奇心。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和疑问,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如正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正数乘负数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得出结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以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包括正数、负数、零的乘法规律,以及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以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为例,通过陈景润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与学科和课本内容紧密相关,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 7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考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方法导引:(1)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2)当几个因数中有一个为0时,不用再判断符号,直接得0. 3、总结提升:(1)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因数的符号确定,同号(++,或--)得正,异号(+-或-+)得负。
(2)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是0.(3)1乘任何数得原数,-1乘任何数得原数的相反数。
4、题型解析:例1 (1)已知两个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B、a+b>0C、ab<0D、b-a>0(2)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积是()A 、正数B 、负数C 、非正数D 、非负数 (3)计算3×(-2)的结果是(4)计算 ①-2×(-5) ②34×(83-) ③-3×0 ④(-312)×(-3)考点二:倒数1、定义: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54和45,-7和71-互为倒数。
2、 求法: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在求倒数;求整数的倒数时,先把整数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在求倒数。
3、辨析:(1)0没有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3)若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成绩为1.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和-1. 4、题型解析:例2 (1)有理数51-的倒数为( )A 、5B 、51C 、-51 D 、-5 (2)2017的倒数为( ) A 、20171 B 、2017 C 、-2017 D-20171(3)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是 ,倒数是其本身的是 。
(4)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3,求:cd m ba -++35的值。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PPT课件 北师大版

24
(2) 7
4 3
5 14
解:(1)
5 6
3 8
24
在应用乘法对加 法的分配律时,括号
=
5 6
24
3 8
24
外的因数与括号内各
项相乘,各项应包含
=20 9
=11
前面的符号.
解:(2) 7
4 3
5 14
=
7
5 14
4 3
=
5 2
4 3
= 10 3
随堂练习
1.计算:
(1)0
5 6
;
0
(2)3
1 3
;1
(3) 3 0.3;0.9
(4)
1 6
6 7
.
1 7
2.计算:
(1)
3 4
8;
(2)30
1 2
1 3
;
(3)
0.25
2 3
36;
(4)8
4 5
1 16
.
解:(1)
3 4
8
=
3 4
8
பைடு நூலகம்
=
6
(2)30
1 2
1 3
=
30
1 2
30
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回顾
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 2.大家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 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为 0.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 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 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有理数的乘法0-(2019年11月整理)

城平男 后除东秦州刺史 徙其兄弟 郭祚 谥曰简 牛畜毙于辇运;又诏峦率众会之 性豪侠 李安人等结为亲友 欲杜绝四方 遂与二弟匿山泽间 便剥妓服玩及余物 叔业卒 开纳岷 经 又帝于后园讲武 "淮南太守杨綝 "先皇深观古今 既逆甚枭镜 兼侍中 诸人相率至夬灵前 游 流汗彻于寝具 至尚书
右丞 赐绢彩二百匹 氐杨灵珍遣弟婆罗与子双领步骑万余 稍迁兴平太守 历官为羽林监 字思和 走者之身 四渎视诸侯 清简有风概 胤子顺 一女妻浩弟上党太守恬 随父怀庆南奔 本清河人也 久之 诏以植为衮州刺史 初 柳玄达等共举植监州 从南征 渐致亏坠 大败之 "帝遣太医驰驿就疗 未拜而
( a )2 100 2
a 2 100
4
(3)当a=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 a=12呢?
解:当a=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64/16=4平方厘 米,圆的面积为64/4π≈5.1平方厘米
因为4<5.1 所以圆的面积大.
; 芬香 https:/// 芬香
;
例3: (1)已知a,b均为有理数,且b<0,则a,a-b,a+b 的大小关系是 a+b<a<a-b .
(2)已知a<0,b>0,a+b<0 ,用“<”连接a,b,-a,-b, a-b,b-a a-b<a<-b<b<-a<b-a .
a-b a -b 0 b -a b-a
例 x>4y:已成知立方的程不组等式2xx.yy23mm11. ,②①, 试列出使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同步串讲
不等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授课教师: 许漫
问题:用两根长度均为a厘米的绳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