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 金 元服饰特点简析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特色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 饰略有讲究,男子的常 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 成,即头裹皂罗巾、身 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 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 制(包括样式、色彩、 纹样),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 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 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 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 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 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 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本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西夏 女供养 人壁画 穿弧形边大 翻领回鹘装, 翻领回鹘装, 头戴桃形金 凤冠 敦煌莫高窟 第109窟东窟 窟东窟
西夏( 世纪 世纪) 西夏(12世纪) 阿弥托佛接引 局部) 图(局部)绢 本。没色 高 125厘米,宽 厘米, 厘米 64厘米,穿左 厘米, 厘米 右开衩 的右衽窄袖长 袍,男性加束 革带 俄罗斯艾尔米 塔什博物馆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戴交脚幞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 头或局脚幞头、 头或局脚幞头、穿襦裤的鞍马仆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金元时契丹男子的髡发 男子的发 式,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 一千多年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 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 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 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 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 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元代 梅雀方补半臂 山东省邹县出土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 袖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 展示图。 展示图。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超过以往历代。 超过以往历代。织物 加金, 加金, 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 现。至于汉族服饰上 得到 运用, 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 主要 在宫廷中使用。 在宫廷中使用。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第六章 辽、金、元作业 课本98页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原因何在?
补充: 1、契丹与汉两民族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 2、名词解释: (1)髡发(2)姑姑冠 (3)金锦 3、写出辽、金、元一般男子的服饰
宋代
对襟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示意图
第五节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项目 等级重视程度
汉族 重视
游牧民族 不够重视 窄小;讲究功能便利 样式少,主要有袍、 裤靴 主要是毛皮,丝、麻、 棉少。
衣服宽窄、作用 宽大;讲究地位、威 严 衣服样式多少、 样式多,有襦裙、深 种类 衣、袍、衫、履、舄 服装材料 主要是丝、麻、棉
1、官服 金初模仿辽,官也 分南北,服饰等级不 分明。深入黄河流域 之后,官服参酌宋代 汉族的服制,改动不 大。
2、女真族男子服饰
金代服制承袭辽代。
(1)袍、裤、靴、帽 多以袍为主,左衽, 圆领,窄袖,衣长到膝 或更短,着长统靴、尖 头靴。 冬天着皮衣,戴帽。 (2)富人有云肩装饰
(3)发饰
以辫发为尚,辫发垂肩,耳垂金银珠玉为 饰。一般踢去顶发,将脑后发留下,掺入丝 带,编成辫子,垂搭于肩背。
戴貂帽,髡发 编辫,穿尖头 长靴 。
3、女子服饰
(1)衣服 ①主要为:袍、裤、靴
②衣、裙、裤
一般衣左衽,下穿 裤、裙,腰部用巾带 系扎,带长垂于足下。 衣裙宽大。
③铁圈衬裙(襜chān裙) 襜裙:用铁条圈架为衬,使裙摆 扩张蓬起的裙子。裙式样为左右 各缺二尺左右,用布帛裹铁丝为 圈,使其扩展开,然后再在其外 用单裙笼覆之。
图为戴幞头、穿圆领袍的官 吏(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 元代服装样式以袍服为主。样 式较辽代的稍大。
亮点迭出——金元服饰

亮点迭出——⾦元服饰⾦国的服制不仅继承了辽国和本国的传统,同时还采⽤了汉族服饰形制,但相对⽽⾔较为朴素⾃然。
元代的统治范围和统治时间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较⼴、较长,所以在服装纹样、配饰风格⽅⾯等内容就丰富得多。
传统和⾃然造就的⾦朝服饰⾦代服装纹样保留⾃⼰民族特⾊的较多。
虽然⾦朝的仪仗服饰,从纹样题材到区别官阶⾼低的⽅法,都与唐宋类似,但是最有特⾊的绣有鹘捕鹅、杂以花卉的春⽔之服,以熊⿅林为题材的⼭之服,却是⼥真族⽣活习延续下来的。
且⾦朝的仪仗服饰纹样多孔雀、对凤、鹤、对鹅、双⿅牡丹、莲荷、刍相花等为主题官位的⾼低通过⼤⼩不的宝仙花来区别,这也是颇⼥真特⾊的。
⾦⼈上⾝是圆领的窄袖左衽长袍,腰束⾰带,下⾝是裤⼦和长统⽪靴,头戴⽪帽或包裹罗⼱。
因为⾦⼈久居北⽅,天⽓寒冷,所以服装多采⽤⽑⽪制作。
有钱的⽤貂⿏⽪、青⿏⽪、狐狸⽪、貉⼦⽪、⽺羔⽪等,没钱的就⽤獐⽪、⿅⽪、麋⽪、狗⽪、猫⽪等。
随着与中原的交往,⼥真⼈也发现了绢、帛、织锦等丝织品的好处,就开始穿着⽤丝绸、纱罗、织锦和⽩细布等⾼级布料做成的服装。
不过能穿得起这种布料的都是些富贵之⼈,穷⼈只能穿些粗布⾐裳。
圆领窄袖袍⾦代男⼦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头上裹皂罗⼱,⾝上穿盘领⾐服,腰⾥系吐骼带,脚上穿着乌⽪靴。
⾦朝还有他们的拳头产品,就是⾦朝的精品鞋⼦——罗地绣花鞋。
这种绣花鞋鞋⾯上下分别⽤驼⾊罗和绿⾊罗,绣的是草纹,鞋头尖尖的,上翘。
鞋底是⿇底的,⽐较厚,鞋底还有⽶⾊的暗花绫,⼯艺精良的程度⾮同⼀般。
罗地绣花鞋·⾦和前朝妇⼥相⽐,⼥真妇⼥的服装就太过简单了,颜⾊也多采⽤⿊、紫、绀等深重的颜⾊。
⾦朝妇⼥⼀般都穿⼀种长衫,交领、窄袖、左衽,⾐裾前⽚与地齐,后⽚则⽐前⽚长出⼀尺多,拖在地上。
这款长衫在⾦朝被称为团衫。
⾦朝妇⼥常穿的裙⼦是有六个褶裥的普通裙⼦。
但⼥裙也有特殊款式的,有⼀款曳地长裙就很像欧洲宫廷流⾏过的带有裙撑的裙⼦。
制作这种裙⼦时,先⽤布帛裹上细铁丝做成裙圈,衬在裙内,然后再在外⾯罩上⼀条单裙。
辽金元服饰 金代女真族服装特点

辽金元服饰金代女真族服装特点>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生活,古称“靺鞨”。
公元10世纪时,女真族在辽的统治之下。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彻底推翻辽的统治。
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
面对腐朽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
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所灭。
金俗尚白,认为白色洁净,同时也与地处冰雪寒天与衣皮而皮筒里儿多为白色有关。
富者多服貂皮和青鼠、狐、羔皮,贫者服牛、马、獐、犬、麇等毛皮。
夏天则以伫丝、锦罗为衫裳。
男子辫发垂肩,女子辫发盘髻,也有髡发,但式样与辽相异。
耳垂金银珠玉为饰。
女子着团衫、直领、左衽,下穿黑色或紫色裙,裙上绣金枝花纹。
亦着背子(习称绰子),与汉族式样稍有区别,多为对襟彩领,前齐拂地,百花绣金、银线或红线。
《续资治通鉴》载:“乾道间金主谓宰臣曰,‘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盖以备礼也,非朕心所好’。
”由此看来,民族错居之间,时而互受影响,乃使习俗杂糅,是为大势所趋,不是一两个人可以随意扭转的。
金人尚火葬,故而遗留的实物不多,从金人《文姬归汉图》中所绘服饰分析,当是按当时习尚所绘成,带有鲜明的作画者所经历的时代特色。
首戴貂帽,耳戴环,耳旁各垂一长辫,上身着半袖,内着直领,足登高筒靴,颈围云肩,当与金服接近,可供参考。
1988年,黑龙江省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金齐国王墓出土出了数十件男女丝织品服饰,做工考究,显示出浓厚的北方民族特色,是金朝女真族的服饰精品。
其中一双罗地绣花鞋,长23厘米,鞋面上下分别用驼色罗和绿色罗,绣串枝萱草纹,鞋头略尖,上翘。
辽金元服饰特点

左上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 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
局部)
左下图为梳髡发的契丹族男子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kun)发。早在一千多年 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 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 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 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 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 左右两绺(liu)头发修剪整理成 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男子 习俗髡发。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式。、双髻、螺髻之 外,亦有少数披发,额间以带系 扎。按辽俗,女子喜涂面以黄色, 如宋时彭如砺诗:“有女夭夭称 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 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画) 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金饰蹀躞带(辽宁辽墓出土实物)
二、金、女真族服装
时代背景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 “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 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 彻底推翻辽的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 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 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面对腐朽 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 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 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灭
髡kūn发
辽代女子 发式
妇女发式较为简单,一般好、梳高髻、双 髻、螺髻,或披发,额间以巾带扎裹,结帕 巾。
契丹妇女妆面,喜涂黄粉,俗称“佛妆”
辽初,官员服分南北,南官以汉制治汉人, 穿汉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
凡三品以上行大礼时一律用汉服
辽金元服饰

中国服装史——袁仄主编第八章辽金元服饰一、元朝的中西交流与文化(1)元朝统治期间,加强了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合文化交流活动。
元初的佛道之辩佛胜道败的结果再次确定了佛教的优势地位,但仍允许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
(2)元朝推行等级制度,但并未强迫汉人接受蒙古人的习俗,士大夫阶层虽无法把持经济生活上的统治权,但仍占领着文化生活的制高点。
元曲、山水画都达到了顶峰;汉族文人兴建了书院,对汉族传统文化起到了传承作用。
汉族仍沿袭以往的宗族制度。
(3)从1240年到1340年的这100年间,是中国人和欧洲人直接接触的唯一机会。
二、辽、契丹族服装(1)宋时,契丹、女真装束在社会上相当流行,主要影响最多的是左衽。
契丹人以左衽、长袍、圆领、窄袖为主。
(2)男子服饰1.圆领长袍,男子的本族装束为左衽圆领长袍,袍长至膝下,袍外有围“捍腰”者,就是在腰间系一皮围,袍外还要束带,下裳为裤,穿靴。
2.髡发,契丹习俗男子发式多作髡(将头顶处头发剃去)发。
(3)女子服饰1.衫子,女子穿黑、紫、绀等色的直领对襟衫子,也有左衽的式样,皆称为团衫,非常宽大,前长佛地,后长曳地尺余,双垂红黄带。
裙摆宽大,绣全枝花,下不裹足而穿靴。
钓墩也是契丹女子服饰之一。
三、金、女真族服装(1)女真入燕地后,吸收了宋代官服制度,用冕服官服。
(2)男子服饰(金与辽服饰颇有相似之处)1.男子服装窄小,左衽,着尖头靴,男子发式却完全不同。
(3)女子服饰1.金女子着团衫,下穿襜裙,腰系红黄巾带,花式颜色都承辽制,特别之初是襜裙中以铁丝圈为衬,使裙摆丰满蓬起来。
虽然和汉族装束有一定差异,但从式样宽大的女服可看出女真族已逐渐失去其游牧民族的特性。
2.金建国初期,衫袍、连裤、袜都用皮制作,并通过布料的粗精、皮质的优劣来区分贵贱。
四、元蒙古族服饰(1)蒙古族入关后,除保留其固有衣冠外,也采用汉族的朝祭服饰,即冕服、朝服、公服。
戴幞头、穿圆领袍衫是汉男子主要服饰。
辽金元服饰

•金、女真族服饰
男子服饰--男子服装窄小,左衽,着尖头
靴
女子服饰--金女子着团衫,下穿襜裙,腰
系红黄巾带,花式颜色都承辽制
金金 代代 服穿 饰盘 领 衣 的 男 子
“ 福 、 禄 、 寿 ” —— 金 代 服 饰
——
金代贵族服饰——金代服饰 圆 领 窄 袖 袍 金 代 服 饰
——
金 代 铠 甲 及 戎 服
•辽、契丹族服饰
男子--圆领长袍,男子的本族装束为左衽圆领长袍,
袍长至膝下,袍外有围“捍腰者,袍外还要束带, 下裳为裤,穿靴 .髡(kun)发--男子发式多作髡发 女子--衫子,多为黑、紫、绀(gan)等色直领对襟 衫子,皆称为团衫,宽大,前长佛地,后长曳地尺 余,双垂红黄带。裙摆宽大,绣全枝花,下不裹足 而穿靴,钓墩也是契丹女子服饰之一
•辽代铠甲及戎服
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 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 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 腹好象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 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 圆护,是辽代特有的。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 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装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 样式没有明显不同,都是盘领、窄袖长袍,与 一般男子服饰相同,可能常服比官服略紧身一 些。这两种都可作戎服
• 常服分两式--皇帝与南班:汉
皇后与北班:辽服
穿圆领袍的契丹族骑士 — —辽代北班服饰
北圆 班领 服袍 饰
辽 代
——
北左 士穿 班衽 圆 服窄 领 饰袖 辽袍 袍 的 代 北契 班丹 辽 族 服 代 骑 饰
——
——
交 领 左 衽 辽 代 北 班 服 饰
——
代梳戴 南髻幞 班、 服穿 饰襦头 裙、 的穿 汉袍 族服 妇的 女汉 族 男 辽子 及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引言辽金元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辽朝、宋朝互相交替以及后来的西夏、金朝等国家存在的时期。
这一时期,尽管男性在政治和社会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女性也在各个层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服饰、容貌、艺术形象等多个方面审视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服饰与装束在辽金元时期,女性的服饰和装束反映了当时社会地位和审美观念。
一般而言,贵族女性穿着精美华丽的衣物,如罗裙、长袍等,并佩戴丰富华丽的首饰。
而平民妇女则着装简约实用。
1.服饰风格:辽金元时期女性常穿长款衣裳,大量使用绸缎、丝绸等高档面料,并注重色彩搭配。
2.首饰配饰:陶瓷珠宝、玛瑙饰品、银冠等在贵族女性中非常流行,而平民妇女则更多使用简单的铜饰品。
容貌与美学观念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审美标准与当时社会风尚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娇小玲珑、柔美可人的外貌被广泛看作是女性的理想形象。
此外,黑色发色和红润的面部肤色也是当时女性所追求的美丽标准。
1.面容特征:当时对于女性脸型轮廓有着清晰、细腻的要求;五官端正、秀丽典雅。
2.发型和发饰:古代女性喜欢将头发梳成各种复杂的发式,并佩戴各类发饰来增加错落有致的感觉。
艺术形象辽金元时期,不仅在服饰和容貌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1.绘画艺术:在绘画中,女性通常以柔美姿态展现,如《千手观音像》等作品。
2.文学描写:很多诗歌和文学作品中描绘了女性的美丽、聪慧和善良,如辽代著名《百咏》及元代花李弥远的《金銮子·为金人妇女作》等。
结论通过对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价值观。
女性在服饰、容貌以及艺术形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展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风采。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出历史背景下女性地位和审美标准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 为主,服装以质孙衣,汉人 译为一色衣。凡内廷大宴都 服之。 • 特点:上衣连下裳,衣式较 紧且下裳部分较短,并在腰 间加襞积(bì jī ), 肩背挂大珠。本为戎服,便 于乘骑。
质孙服
• 元代官民以戴帽为多,其帽槽有圆有方,或作前 圆后方,或作瓦楞状。
• 元代男女展示图 (女服)
穿左衽窄袖袍的契丹族 妇女及穿圆领袍的男子(胡
瑰的《卓歇图》局部)
二、金、女真族服装
• 据文献记载,金代服饰与辽大服饰颇有相 似之处。百官常服 ,用盘领,窄袖,在胸 膺间或者肩袖之间之处饰以金绣花纹,以 春水秋山等景物作纹饰。服饰基本保留女 真族服的特点。 • 服装主要采用兽皮制作,特别是到了冬天, 不分贵贱都穿兽皮服装,就连裤子和袜子 也都用毛皮制成,以挡风寒的侵袭
穿皮衣、戴皮帽、蹬革靴的男子
• 辽代除了皇帝好大臣可带冠帽和裹巾外,契丹那种多髡发。 • 辽代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一千多年以前, 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 作为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散着 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 垂至肩。
左图为穿袍服、着革靴的侍从; 中、右图为穿窄袖袍服的妇女
辫线袄
• 男子燕居服,窄袖袍,圆领、宽大下摆 • 腰间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或定成成排的钮扣, 下摆部折成密裥 • 辫线袄产生于金代,至于大规模使用则在元代, 最初可能是身份低卑的侍从和仪卫的服饰,后来 穿辫线袄已不限于仪卫,尤其是在元朝后期,一 般“番邦”侍臣“官吏形象,大多穿此服。这种 服饰一直沿袭到明代,不仅没有随着大规模的服 制变易而被淘汰,反而成了上层官吏的装束,连 皇帝、大臣都穿着。 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 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 宝.
• 金代男子的衣装窄小,着尖头靴,各种皮帽,衣 为左衽,男子的常服,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 乌皮鞋。 • 女服也是左衽,但极其宽大,裙式异于汉人, 左右各阙二尺许,用布帛裹铁条,为圈,使裙摆 扩大,然后外罩单裙。这一裙式为女装为女真族 独创,与西方中世纪的贵妇的撑裙有异曲同工之 妙,表现了民族张扬的个性。 • 男子辫发垂肩,女子辫发盘髻,也有髡发,但 式样与辽相异。耳垂金银珠玉为饰。
三、元 蒙古族服装
• 元人汉唐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于汉族, 衣着十分简单、朴素。入主中原以后,在 生活习俗上受汉文化的影响很大,服饰趋 于华丽。当时有仿效汉族贵族服装的,有 随意使用龙凤图案的,服制较混乱。
• 蒙古族的服装民族特征尤为突出。元代服装,以 长袍为主。样式较辽代的稍大。 • 男子长袍,圆领大摆,腰部缝以辨线,制成宽 围腰,或钉成排纽扣,下摆折成密裥。俗称“辫 线袄子”、“腰线袄子”等。男子的公服多从汉 族习俗,“制以罗,大袖,盘领,右衽”。其职 位级别,在服装的颜色及纹样上表示。公服之冠, 皆用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平日燕服,多 穿窄袖袍。地位低下的侍从仆役,常在常服之外, 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称为襦裙 半臂)。
辽、金、元时期
服饰特点
•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既沿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 民族的特色。 • 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 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
一、辽 契丹族服装
辽代服装以长袍 为主,男女皆然, 上下同制。服装 特征,一般都是 左衽、圆领、窄 袖。袍上有疙瘩 式纽襻,袍带于 胸前系结,然后 下垂至膝。
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左衽窄袖袍、长 裙穿戴展示图(女服)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 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 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 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 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捕鹅 ”“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 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金俗尚白,认为 白色洁净,同时也与地处冰雪寒天与衣皮而皮筒 里儿多为白色有关。富者多服貂皮和青鼠、狐、 羔皮,贫者服牛、马、獐、犬、麇等毛皮。夏天 则以锦罗为衫裳。
• 因为辽地寒冷,袍料大多为兽皮,如貂、 羊、狐等,其中以银貂裘衣最贵,多为辽 贵族所服。 • 1986年7月,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 镇辽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中,有单股银 丝编制的衣服和手套、鎏金银冠、琥珀鱼 形舟耳饰、项链、垂挂动物形饰物的腰带 等被发现,做工精致程度令世人震惊。
契丹族服装男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 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有带系于胸, 两端垂直膝,纹饰简朴,色彩灰暗,袍内 衬以衫袄,下穿裤,裤放靴筒之内。 女式样式不多,上穿襦衫,下穿褶裙, 而且在衫内系扎,穿长简皮靴。
• 男子公服多从汉俗,以绫罗为之,大袖盘领,下 长过膝,日常闲居多窄袖长袍地位卑下者,则在 袍外,再加罩件短袖衫子
• 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 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 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 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领型有右 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小口裤,脚穿络缝靴。 服色以白、蓝、赭为主。 • 此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 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总结
除了受到汉文化一定的影响,本民族的服装 的形式和取色,与其生活环境,文化的水平有着 密切的关系。因都为北方游牧民族,实用功能为 服装的主要内容,御寒,征战,狩猎,劳作导致 了服饰的简朴,色彩单一,造型不求装饰,而窄 衣紧袖更能体现实用的功能。在女服中顾姑冠, 撑裙的服饰现象,则表现了贵族女子不劳作的生 活状态。他们在服饰工艺上都偏后,不能从色彩, 质地,图案方面来美化服饰,便转向于外部的造 型,或加高首服,或扩大裙摆,从而形成了自我 特色的民族服饰,这种思想和途径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