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服饰

合集下载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契丹儿童的发式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契丹儿童的发式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契丹儿童的发式契丹儿童的发式
契丹儿童的发式,目前所知者,约有九式:
1、光头,在契丹白釉陶罐上,周围刻有契丹儿童拳击的场面,儿童多就是秃头小儿。

2、只在额头上方留一小撮头发,其余全部剃掉。

直到现在,在契丹故地的偏远地区
牧区,仍可见到这种俗称为“木梳背儿”式的儿童发式。

3、留存前额及两侧头发,剪回去头顶部分,再剪掉额前头发,在两侧做成缺口,构
成“木梳背儿”,然后把两侧长发挽作双揪髻,用彩带系则乌。

4、剃掉头顶发,把周围圈发拢于脑后,扎成双髻。

5、颅顶前侧正和额头两侧各领一绺长发,额头两绺分别足下耳侧,颅顶一绺以绳带
束扎,足下脑后。

6、颅顶前侧正中保留一绺长发,用绳带系扎,垂于脑后,并插饰头花。

剃掉这束长
发周围的颅顶头发,使头颅四侧形成发圈,前额两侧长发向后拢于耳侧垂下。

7、颅顶正中领一绺长发,挽成发髻,用彩带系则乌,剪回去发髻周围的颅顶播发,
剪掉脑侧和脑后余下头发,并使前额和两鬓所余长发分别足下耳侧。

8、前额两侧和正中蓄三绺长发,其余部分全部剪短,所蓄三绺长发分别垂于耳倒和
额前。

9、额前、颅后和前额两侧各白唇一绺长发,其余头发全部剪除。

契丹男女老幼的发
式特征,崇尚小巧利落,与中薄地区较为顽固的发式较之,更具备有效率多变性,彰显出
来契丹民族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耐人寻味。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第六章 辽、金、元作业 课本98页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原因何在?
补充: 1、契丹与汉两民族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 2、名词解释: (1)髡发(2)姑姑冠 (3)金锦 3、写出辽、金、元一般男子的服饰

宋代
对襟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示意图
第五节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项目 等级重视程度
汉族 重视
游牧民族 不够重视 窄小;讲究功能便利 样式少,主要有袍、 裤靴 主要是毛皮,丝、麻、 棉少。
衣服宽窄、作用 宽大;讲究地位、威 严 衣服样式多少、 样式多,有襦裙、深 种类 衣、袍、衫、履、舄 服装材料 主要是丝、麻、棉
1、官服 金初模仿辽,官也 分南北,服饰等级不 分明。深入黄河流域 之后,官服参酌宋代 汉族的服制,改动不 大。
2、女真族男子服饰
金代服制承袭辽代。
(1)袍、裤、靴、帽 多以袍为主,左衽, 圆领,窄袖,衣长到膝 或更短,着长统靴、尖 头靴。 冬天着皮衣,戴帽。 (2)富人有云肩装饰
(3)发饰
以辫发为尚,辫发垂肩,耳垂金银珠玉为 饰。一般踢去顶发,将脑后发留下,掺入丝 带,编成辫子,垂搭于肩背。
戴貂帽,髡发 编辫,穿尖头 长靴 。
3、女子服饰
(1)衣服 ①主要为:袍、裤、靴
②衣、裙、裤
一般衣左衽,下穿 裤、裙,腰部用巾带 系扎,带长垂于足下。 衣裙宽大。
③铁圈衬裙(襜chān裙) 襜裙:用铁条圈架为衬,使裙摆 扩张蓬起的裙子。裙式样为左右 各缺二尺左右,用布帛裹铁丝为 圈,使其扩展开,然后再在其外 用单裙笼覆之。
图为戴幞头、穿圆领袍的官 吏(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 元代服装样式以袍服为主。样 式较辽代的稍大。

宋辽金元服饰

宋辽金元服饰
–大带:鞓,銙,扣,铊尾
• 鞓:大带基础,前后两条,一条有孔,两 端以金银为饰一铊尾
• 束时下垂,另一条腰后,缀饰片→銙、方 型为主,间以圆型
• 銙:其数量与质地区别官职大小
宋辽金元服饰
11
宋辽金元服饰
12
• 方心曲领
–下方上圆,形如缨 络锁片
–戴于项间 –宋→明
宋辽金元服饰
13
宋辽金元服饰
14
宋辽金元服饰
106
1)男子
• 常服有四部分:皂罗巾、盘领衣、吐骼带、 乌皮靴
• 环境色、纹样:麻痹动物,保护自己
–冬:白 –春:绣“鹘捕鹅,杂花卉之饰” –熊鹿山林
宋辽金元服饰
107
宋辽金元服饰
108
2)女子
• 团衫(袍衫类)
–直领左衽 –黑、紫、绀色
• 半臂 • 襜裙
–六道折裥 –黑紫色 绣全枝花纹
宋辽金元服饰
118
宋辽金元服饰
119
宋辽金元服饰
120
3.服饰
• 长袍 样式多于辽
宋辽金元服饰
121
1)男子
• 燕居
–窄袖袍 下等人加短袖 衫
–辫线袄子 腰线袄子
• 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 以密裥
• 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阔 围腰 有时钉成排钮扣
宋辽金元服饰
122
宋辽金元服饰
123
宋辽金元服饰
86
宋辽金元服饰
87
宋辽金元服饰
88
2.冠服制度
1)辽太祖时,朝服只穿胄甲,后在重大场合 穿
2)太宗入晋后 南班 北班 • 朝服
–北班 本族 乾亨年后,三品以上,行大礼 穿红制
–南班 晚唐五代遗制

辽金元服饰 金代女真族服装特点

辽金元服饰 金代女真族服装特点

辽金元服饰金代女真族服装特点>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一直到隋唐时期,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生活,古称“靺鞨”。

公元10世纪时,女真族在辽的统治之下。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按出虎水附近的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彻底推翻辽的统治。

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

面对腐朽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

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所灭。

金俗尚白,认为白色洁净,同时也与地处冰雪寒天与衣皮而皮筒里儿多为白色有关。

富者多服貂皮和青鼠、狐、羔皮,贫者服牛、马、獐、犬、麇等毛皮。

夏天则以伫丝、锦罗为衫裳。

男子辫发垂肩,女子辫发盘髻,也有髡发,但式样与辽相异。

耳垂金银珠玉为饰。

女子着团衫、直领、左衽,下穿黑色或紫色裙,裙上绣金枝花纹。

亦着背子(习称绰子),与汉族式样稍有区别,多为对襟彩领,前齐拂地,百花绣金、银线或红线。

《续资治通鉴》载:“乾道间金主谓宰臣曰,‘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盖以备礼也,非朕心所好’。

”由此看来,民族错居之间,时而互受影响,乃使习俗杂糅,是为大势所趋,不是一两个人可以随意扭转的。

金人尚火葬,故而遗留的实物不多,从金人《文姬归汉图》中所绘服饰分析,当是按当时习尚所绘成,带有鲜明的作画者所经历的时代特色。

首戴貂帽,耳戴环,耳旁各垂一长辫,上身着半袖,内着直领,足登高筒靴,颈围云肩,当与金服接近,可供参考。

1988年,黑龙江省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金齐国王墓出土出了数十件男女丝织品服饰,做工考究,显示出浓厚的北方民族特色,是金朝女真族的服饰精品。

其中一双罗地绣花鞋,长23厘米,鞋面上下分别用驼色罗和绿色罗,绣串枝萱草纹,鞋头略尖,上翘。

辽金元服饰特点

辽金元服饰特点

左上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 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
局部)
左下图为梳髡发的契丹族男子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kun)发。早在一千多年 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 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 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 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 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 左右两绺(liu)头发修剪整理成 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男子 习俗髡发。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式。、双髻、螺髻之 外,亦有少数披发,额间以带系 扎。按辽俗,女子喜涂面以黄色, 如宋时彭如砺诗:“有女夭夭称 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 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画) 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金饰蹀躞带(辽宁辽墓出土实物)
二、金、女真族服装
时代背景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 “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 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 彻底推翻辽的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 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 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面对腐朽 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 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 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灭
髡kūn发
辽代女子 发式
妇女发式较为简单,一般好、梳高髻、双 髻、螺髻,或披发,额间以巾带扎裹,结帕 巾。
契丹妇女妆面,喜涂黄粉,俗称“佛妆”
辽初,官员服分南北,南官以汉制治汉人, 穿汉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
凡三品以上行大礼时一律用汉服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金代贵族服饰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金代贵族服饰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金代贵族服饰金代贵族服饰之一金代的装饰图案喜用禽兽,尤喜用鹿。

在松花江下游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就雕有一对赤鹿,一只公鹿长角弓背,傲然挺立;一只母鹿回眸凝望,温文闲雅。

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小树,表示鹿在林中栖息,具有游牧民族的装饰特点。

兰州中山林金墓出土的雕砖上,也雕刻着大量的鹿纹。

至于在山西稷山马村、化峪等地金墓发现的这种图案更多,鹿的形象也各不相同,或漫步缓行,或奔腾飞驰,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种装饰特点,在衣冠服饰上也得到大量的反映,《金史舆服志》中就有女真族服饰“以熊鹿山林为文”的记载。

鹿的图案大量被采用,除其本身的外形较为优美,便于用作装饰外,还有一个原因,即鹿与汉字的“禄”同音,富有吉祥的含意。

本图所绘的裙字图案,即饰有鹿纹。

明清时期,鹿的图案虽然没有被收进官员补服,但在民间仍属常用,比较多见的是将它与“福”字和“寿”字配合在一起,名谓“福、禄、寿”。

图为左衽较窄袖袍、长裙佩戴展现图金代贵族服饰之二金代服饰有所讲究,男子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分共同组成,即为头缠皂罗巾、身着盘领衣、腰系吐骼拎、脚着乌皮鞋。

他们的器形(包含样式、色彩、纹样),都存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存有一关键特征,就是多用环境色,即为穿著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游牧民族,以狩猎维生,服装颜色与环境吻合,可以起著维护的促进作用,冬天多擅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钓鹅”“卤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存有麻痺;猎物、维护自己的促进作用。

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引言辽金元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辽朝、宋朝互相交替以及后来的西夏、金朝等国家存在的时期。

这一时期,尽管男性在政治和社会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女性也在各个层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服饰、容貌、艺术形象等多个方面审视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服饰与装束在辽金元时期,女性的服饰和装束反映了当时社会地位和审美观念。

一般而言,贵族女性穿着精美华丽的衣物,如罗裙、长袍等,并佩戴丰富华丽的首饰。

而平民妇女则着装简约实用。

1.服饰风格:辽金元时期女性常穿长款衣裳,大量使用绸缎、丝绸等高档面料,并注重色彩搭配。

2.首饰配饰:陶瓷珠宝、玛瑙饰品、银冠等在贵族女性中非常流行,而平民妇女则更多使用简单的铜饰品。

容貌与美学观念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审美标准与当时社会风尚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娇小玲珑、柔美可人的外貌被广泛看作是女性的理想形象。

此外,黑色发色和红润的面部肤色也是当时女性所追求的美丽标准。

1.面容特征:当时对于女性脸型轮廓有着清晰、细腻的要求;五官端正、秀丽典雅。

2.发型和发饰:古代女性喜欢将头发梳成各种复杂的发式,并佩戴各类发饰来增加错落有致的感觉。

艺术形象辽金元时期,不仅在服饰和容貌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1.绘画艺术:在绘画中,女性通常以柔美姿态展现,如《千手观音像》等作品。

2.文学描写:很多诗歌和文学作品中描绘了女性的美丽、聪慧和善良,如辽代著名《百咏》及元代花李弥远的《金銮子·为金人妇女作》等。

结论通过对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价值观。

女性在服饰、容貌以及艺术形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展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风采。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出历史背景下女性地位和审美标准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思想。

辽金元服饰:契丹女子发型

辽金元服饰:契丹女子发型

辽金元服饰:契丹女子发型
契丹女子的发型
契丹女子的发型式样,不如契丹男子发式丰富,目前所知,大约有七种:
l、剃去前额至耳鬓沿边部分头发,其它未经剪剃的长发,在头顶用绳带结扎在一起,另外在左侧分出一小绺长发,编成发辫,绕前额再盘回头顶,压在头顶的束发上,与束发扎在一起,耳后及脑后的长发向身后下披。

2、头顶正中保留一束长发,梳成包髻,直立于头顶,剃去包髻周围头发,在头顶两侧,形成发圈,额前两绺长发,垂于耳鬓。

3、颅顶正中和额前两侧各留一绺长发,其余头发全部剃掉。

颅顶长发以彩带系扎,垂于脑后、额前两绺长发分别在耳侧挽成发髻,饰以金花。

4、剪短全部头发,如同现在的寸头。

5、剪短头颅顶部头发,使头颅四周头发下垂,额前发于眉毛处剪齐,两鬓及脑侧、脑后发在耳朵下缘剪齐。

6、将全部头发梳理下垂,前额部分齐眉剪平,其余部分齐耳剪齐,十分利落,与现代女性的齐耳短发相比较,契丹女子的短发要露出双耳。

7、保留全部头发,向后梳拢,只把头发梢部剪齐,垂于肩背之处,类似于现代女性的披肩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女真族服饰
男子服饰--男子服装窄小,左衽,着尖头

女子服饰--金女子着团衫,下穿襜裙,腰
系红黄巾带,花式颜色都承辽制

金金 代代 服穿 饰盘 领 衣 的 男 子
“ 福 、 禄 、 寿 ” —— 金 代 服 饰
——
金代贵族服饰——金代服饰 圆 领 窄 袖 袍 金 代 服 饰
——
金 代 铠 甲 及 戎 服
•辽、契丹族服饰
男子--圆领长袍,男子的本族装束为左衽圆领长袍,
袍长至膝下,袍外有围“捍腰者,袍外还要束带, 下裳为裤,穿靴 .髡(kun)发--男子发式多作髡发 女子--衫子,多为黑、紫、绀(gan)等色直领对襟 衫子,皆称为团衫,宽大,前长佛地,后长曳地尺 余,双垂红黄带。裙摆宽大,绣全枝花,下不裹足 而穿靴,钓墩也是契丹女子服饰之一
•辽代铠甲及戎服
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 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 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 腹好象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 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 圆护,是辽代特有的。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 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装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 样式没有明显不同,都是盘领、窄袖长袍,与 一般男子服饰相同,可能常服比官服略紧身一 些。这两种都可作戎服
• 常服分两式--皇帝与南班:汉
皇后与北班:辽服
穿圆领袍的契丹族骑士 — —辽代北班服饰
北圆 班领 服袍 饰
辽 代
——
北左 士穿 班衽 圆 服窄 领 饰袖 辽袍 袍 的 代 北契 班丹 辽 族 服 代 骑 饰
——
——
交 领 左 衽 辽 代 北 班 服 饰
——
代梳戴 南髻幞 班、 服穿 饰襦头 裙、 的穿 汉袍 族服 妇的 女汉 族 男 辽子 及
•元、蒙古族服饰
男子服饰--元以长袍为主,盘领、右衽,大袖, 戴舒角幞头,名唐巾,冬帽夏笠是蒙古的传统, 质孙服,形制为上衣下裳相连,衣式紧窄,下裳 较短,圆领、方领,辫线袄,比肩,比甲 女子服饰--袍服,形制宽绰,多为左衽、大袖而 小袖口,长可曳地,姑姑冠
• 元代女 子服饰
• 袍 无贵贱、 皆如之, 服章有金素 之分,处子 不得衣 –左衽窄袖 • 袍里穿套裤 • 颈间云肩
服织 饰金 锦 半 袖
——
窄袖织龙纹锦袍、瓦楞帽、 云肩、缎靴 ——元代服饰 元 代
织 金 锦 袍 —— 元 代 服 饰
交 领 织 金 锦 辫 服 饰线 袄 男 服 辫 线 袄


男 服 辫 线 袄 元 代 服 饰
——
元代蒙古服饰
元代贵族妇女
元 代 贵 妇 妇 女 服 饰
金代—金代服饰略有讲究,男子常服,通常
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 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金代服饰有一重要 特征---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 色的服装。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差异不大,样
式较辽代的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 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 制两种 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服, 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 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 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 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 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 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元 代 铠 甲 及 戎 服
元 代 妇 女 服 饰
元 代 儒 裙 、 半 壁
元 代 百 姓 服 饰
元 代 官 吏 服 饰
辽 金 元 戏 装
THE END
(fu)
——
鞍戴 马交 仆脚 从幞 头 或 辽局 代脚 南幞 班头 服、 饰穿 襦 裤 的
——
•发式
男子-髡(kun)发:头顶发剃光, 两鬓或前额留部分头发为 饰 有些 额前蓄部分短发 耳边披散鬓发 左右两绺整理成各种形状 →下垂至肩
女子-髻式:高髻、双髻、螺髻 披发:额间以带(巾带、 帕巾)系扎 圆顶小帽:如覆杯,用巾 带系扎,垂结于脑后
• 女子服饰
• 贵族 顾姑冠(姑姑、罟 罟、固姑冠等) –桦木(皮)制成骨,包以 红绢金帛(皂褐) –顶之上 用四、五尺长, 柳条或银枝,包以青毡 –应用 • 贵人:翠花,五 彩帛 饰之 • 下人:野鸡毛饰之 • 汉族人尤其是南方人 不戴
• 发饰
• 辫发 三搭辫发或 合辫为一,拖垂衣 后 男巾 帽 –幞头 官 有 脚 士庶 八字脚(唐巾式) –平民扎巾 –蒙古 冬帽夏笠 –瓦愣帽 方、圆 两式 –大笠帽
辽、金、元
-- 服饰表现
•辽、金、元服饰主要特色 •辽、契丹族服 发饰
•金、女真族服饰 •元、蒙古族服饰 发饰
•辽金元服饰的主要特色
辽代—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
同制。服装特征,一般是左衽、圆领、窄袖, 下垂至膝,长袍颜色较灰暗,有灰绿、灰蓝、 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比较朴素,贵族阶层 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绣花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