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公开课解析
2《济南的冬天》教案公开课

《济南的冬天》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济南冬天的一般特点,感受老舍散文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感受老舍散文的语言特色,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济南冬天的美。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 感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 情感体验: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济南冬天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4. 情感体验:欣赏课文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济南的冬天》文本2. 图片:济南冬天的风景照片3. 音乐:济南冬天的背景音乐4.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文本5. 笔记本和文具:供学生记录和绘画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回忆对济南冬天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描述和表达。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探讨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意图。
4. 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分享和展示,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八、课堂活动1. 描述济南冬天的美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美景,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感受。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济南的冬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济南冬天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济南的冬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济南冬天景色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句子之间的联系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让学生自主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技巧。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和讲解。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探讨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思考家乡的冬天景色和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提醒学生课后的复习和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济南的冬天》。
2. 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技巧,并结合自己的家乡进行实践。
3. 请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课件全解

小城:晒 睡 醒
—暖和舒适
小山:围 保暖 小摇篮 —可爱 充满温情
人们:含笑 不着急
—冬天慈善
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 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 处?1.妙在雪光、雪色
河真挚的爱
3、归纳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 特点。
第二部分(2-5):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6):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北平的寒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
济南的暖
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 天是没有风声的。
三
组
伦敦的暗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
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 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 别暖和。
作者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写出山 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 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 适的特点。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 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可爱 秀气 淡雅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暖
水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清亮
1善用比喻和拟人,准确而恰到好处.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甲: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
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优质教案20230103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优质教案2023010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济南的冬天》,主要围绕教材第二章节“感受自然”中的《济南的冬天》一文进行详细教学。
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帮助学生掌握。
4.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5.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造句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济南的冬天》2. 作者:老舍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4. 生字、新词:若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济南冬天的美景。
(3)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描写景物的段落。
2. 答案:例:那雪一下,世界就变得洁白无瑕,好像一件巨大的白纱笼罩在大地上。
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济南冬天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整体感知,初步培养学生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
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说一下多姿的冬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
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18年,师范毕业后在北京任教;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1930年,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
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2.积累字词①字词注音济南( ) 薄雪( )镶上( ) 着落( )宽敞( )看护( )贮蓄( ) 水藻( )澄清( ) 髻儿( )②字词解释3.整体感知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情。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那么这些景物是不是都是在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细读课文,具体分析。
三、细读课文,展开分析1.具体分析(1)①让学生朗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的?这是一种什么方法?无风声(与北平比)无浓雾(与伦敦比)无毒日(与热带比)②“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这句话“声”字能去掉吗?为什么?不能。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济南的冬天》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初中生学习散文的优美范本。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到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处于语言学习和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
但生活体验过少,小学学段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在理解散文深意和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存在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步步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通过诵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会欣赏散文语言的优美。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
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铺垫: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
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背景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作品以真实而生动的描写闻名于世。
他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中的济南描写,将城市的冬天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研读老舍的作品,不仅能够了解济南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二、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的生平和代表作品《骆驼祥子》;2.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中的济南描写,了解济南的冬天的风景和人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老舍的生平和代表作品《骆驼祥子》;2.理解《骆驼祥子》中的济南描写,体会济南的冬天的风景和人情;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老舍的《骆驼祥子》;2.多媒体设备;3.教学素材:济南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1.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老舍的生平和主要作品;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老舍和《骆驼祥子》的认知和印象;3.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预先阅读《骆驼祥子》中和济南相关的章节。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的风景描写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骆驼祥子》中济南冬天的描写的理解;2.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音乐等素材,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3.用文字和图像的结合方式,让学生描述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风景。
第三课时:济南冬天的人情描写1.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分析文本等方式,深入理解《骆驼祥子》中济南冬天的人情描写;2.通过导入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人文背景,让学生理解济南冬天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3.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济南冬天人情描写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课时: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培养1.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从文本中挑选喜欢的片段,并进行朗读和解读;2.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评价老舍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3.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济南冬天描写的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ljx公开课

《济南的冬天》教案LJX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济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兴趣。
1.2 学生自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3 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第二章:分析课文2.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分析济南冬天的景色特点。
2.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景色?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
第三章:品味语言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品味作者的写作技巧。
3.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是如何表达济南冬天的特点的?3.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精练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感悟情感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怎样的?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五章:拓展延伸5.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所在的城市或家乡的冬天是怎样的?你能否用文字描绘出来?5.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5.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珍惜家乡的美丽景色,用心去感受和表达。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济南的冬天》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课文、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和拓展延伸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感悟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六章:对比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作品中对冬天的描写,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冬天的雪花》等,进行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使用普通话 2 准确 3 流畅
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
1、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比较
满天风雪 没有声音
2、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比较
云遮雾绕 温暖响晴
3、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比较
火毒响亮 温晴舒适
济南的冬天
文章紧紧围绕“ 温晴 ” 这一特点,具体描绘济南冬 天的 山 、水 等景物,抒发 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 喜爱 之 情。
认真听课文 朗读录音, 找出这段朗 读中读错的
字词。
注 音
镶边( xiāng ) 水藻( zǎo)
贮蓄(zhù ) 澄清(chéng)
暖和( huo ) 看护 (kān )
着落(zhuó) 薄雪(báo )
着急(zháo )
发髻( jì)
朗读课文,勾画出作者描述济南冬天 的特点的词语或短语,并谈谈理由。
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精段细读,合作探究
朗读第四段,勾画出贯穿全 段的字,并给这段文字拟定 一个诗意化的小标题。
朗读提示
有助于表达情感的词语要使用重音
精段细读,合作探究
找出这段写景文字的精妙之处, 谈谈理由。
小提示: 1.语言(修辞手法、用字凝练等)、 2.写景手法(分层次、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空间 顺序
小 山上
矮松顶着白花
山 山尖 镶银边
雪 山坡 穿花衣
秀气
霁
雪 霁
山腰 露出粉色
顶、镶、穿、露四个字用词凝练,突出薄雪 覆盖下的小山的秀美动人。
写景方法
多层次描写(山上、山尖、山坡, 山腰)
动静结合(“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 吹动”)
虚实结合(“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 美的山的肌肤”)
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 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 写出来。
老舍
作者简介:
(1899-1966)现 代著名作家,“人民艺 术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 堂》、话剧《茶馆》、 《龙须沟》。
学 习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梳理文章脉络,概述 主要内容,说出表达
目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标
2.重点研读第4段,总 结写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