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英语教师读书心得读龚亚夫先生《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有感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精选6篇)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亲爱的汉修先生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爱的汉修先生优秀读后感1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贝克莉·克莱瑞。
由柯倩华翻译。
既然这本书叫“亲爱的汉修先生”,那么你们是不是认为汉修先生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呢?答案是:不是。
这本书的主人公其实是鲍雷伊。
汉修先生其实是一位作家,而鲍雷伊就是他其中的一个读者。
书中的内容很简单,和我看过的其他书不同哦!内容是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的信。
在写信的时候,鲍雷伊还写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把自己对汉修先生的喜欢、崇拜、讨厌……都在信里承现了。
在书本的第一章里,汉修先生建议鲍雷伊写日记,这就又带出了下一个篇章的主题:“鲍雷伊的日记”。
这章就是这样以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信的时间顺序记叙的。
让我印像最深刻的是鲍雷伊一直有一个烦恼:自己的午餐袋里的食物几乎每天都会被人偷走一些。
结果有一次他为防万一,在上学的路上就把午饭吃完了,结果午餐饿了一顿。
鲍雷伊都恨不得把那个人找出来,狠狠地揍一顿。
在经过了几次和汉修先生的对话后,鲍雷伊成功地在午餐盒里安装了一个报警铃,可是仍然没有抓到小偷,吃饭的时候,报警铃倒把自己吓了一跳。
哈哈!汉修先生真不愧是鲍雷伊的良师,他在信中帮助鲍雷伊解决了许多烦恼,让他能够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亲爱的汉修先生优秀读后感2《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曾经在1981年的时候获得过“纽伯瑞儿童文学奖”。
这本书主要讲述主人公鲍雷伊在二年级时读到《狗儿快乐秘诀》而喜欢上汉修先生,开始以书信方式与他来往。
从开始的兴奋到了厌烦期,后来因为听从汉修先生的意见写日记,写作水平慢慢地提高,并体会到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
他慢慢地坚定自己成为作家的决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鲍雷伊。
因为他的脑袋非常的灵活,当他的午餐被偷走的时候,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一个劲地去抱怨,而是运用灵活的大脑,去书店查阅资料和亲手实践完成了“防盗报警器”。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35篇)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35篇)《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精选35篇)《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篇1《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讲的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鲍雷伊,一个安静、内向,没有特殊才艺的普通孩子,讨厌写额外的作业,不爱写作。
父母的离异给他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阴影,他内心孤独但渴望被别人注意,渴望交朋友。
通过和汉修先生不断进行书信交流,告诉汉修先生自已的喜怒哀乐,鲍雷伊不但渐渐喜欢上了写作,水平逐步提高,而且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怨恨(丢午餐)、不理解(父母离异)转变为开朗、宽容和理解,成长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读完故事,我深受感动。
鲍雷伊、汉修先生、“妈妈”都觉得非常亲切。
鲍雷伊曲折的成长经历令我感动,我为鲍雷伊的爸爸妈妈不重新结婚而感到遗憾,也为鲍雷伊能学会宽容和理解而感到欣慰。
我很喜欢故事主人公鲍雷伊,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安静、内向,但又渴望被别人注意,渴望交朋友。
我有一个完整的家,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和鲍雷伊相比,我觉得我很幸福。
我要好好尊敬和爱我的爸爸妈妈,珍惜我们这个温暖和睦的家,在快乐和幸福中成长。
在学习中,我起初也和鲍雷伊一样,不喜欢阅读和写作,甚至自认为我“不聪明”。
通过鲍雷伊的故事,我觉得写信和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我开始尝试给妈妈写“信”,起初只不过是在一些小纸条上写一句或二三句话。
有一天,我发现我的那些“信”居然被妈妈收藏起来了,旁边还有批语。
在妈妈的启发和帮助下,我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也慢慢地喜欢上了写作文。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篇2今天,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我一见到,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这本书太好了,我拿到手里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的主人翁是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鲍雷伊。
他非常喜欢汉修先生的作品,是汉修先生的忠实读者。
从喜欢到书信交流,鲍雷伊一封接一封的给汉修先生写信,及时后来转学校也没有间断他们的联系。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体会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体会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一本讲述了一个年轻男孩和一个老年男人之间交流和成长的故事。
通过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这本书揭示了年龄并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限制。
尽管汉修先生已经是个年迈的人,但他仍然能和年轻的男孩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告诉我们,在沟通中,重要的是共同的兴趣和情感连接,而不仅仅是年龄。
其次,本书也提醒了我珍惜与长辈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正如书中的年轻男孩一样,我们应该倾听长辈的经验和故事,从他们的智慧中受益。
他们的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人性。
此外,这本书也强调了坚持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汉修先生是一个坚持追求自己爱好的人,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让他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成功。
最后,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物质财富,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真挚的友谊。
通过汉修先生和年轻男孩之间的故事,我体会到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并为之付出努力。
总的来说,我对《亲爱的汉修先生》的阅读体会是: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与长辈还是与同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成长是无处不在的。
通过倾听、学习和坚持追求梦想,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实现内心的成长和成功。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努力维系人际关系,将情感连接放在生活的重要地位。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体会5篇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体会5篇《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鲍雷伊的写作成长经历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本书虽然辞藻算不上华丽,但主人公鲍雷伊的喜怒哀乐,却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书中让我喜欢的情节有许多,比如鲍雷伊和爸爸一起开着卡车去送货,一路上他爸爸灵活变换挡速,在曲折的弯路上巧妙地驾驶着又长又重的货柜车,可好玩了。
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鲍雷伊的家庭生活。
父母的离异,让鲍雷伊很伤心,很孤独。
他希望父母可以重新在一起,却没有实现。
其实,他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呢?我从那细腻质朴的文字中,读懂了鲍雷伊最想要的东西——一个完整的家庭:爸、妈、我、还有他们家的狗。
多么平凡的愿望啊,却那么难以实现。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想:假如鲍雷伊的爸爸妈妈没有离婚,那鲍雷伊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
一本好书文字不需要多么的华美,只要有真情实感,就可以打动别人!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读完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我轻轻地把书合上,情不自禁地想着书中的鲍雷伊是多么的孝顺。
他非常希望让自己的爸爸开着大卡车,带着“土匪”来家里,大家快活地生活在一起。
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读了一本课外书,很喜欢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他经常给汉修先生写信,在汉修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鲍雷伊的作文还得了奖。
鲍雷伊的妈妈也让我很感动,“不管事情有多糟,人生还可以走下去”,让我知道了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鲍雷伊还善于观察,弄各种小东西。
一天,他发现自己带的午餐不见了,他怀疑是被别人拿了,心里很不痛快。
回到家,琢磨着,做了个报警装置。
一打开盒子,警报就会响起。
午餐时,大家都围了过来,纷纷夸奖鲍雷伊呢!看完了这本书,我想:我要经常阅读和写作,把阅读和写作视为一种快乐!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3今年寒假,老师让我们阅读由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
这本书荣获了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1《亲爱的汉修先生》讲述的`是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汉修先生的书,他觉得是本好书,便写信与汉修先生联系。
到了六年级时,为了老师的作业,雷伊与汉修先生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在信中,汉修先生让雷伊写日记。
雷伊就天天写,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他写了一手的好文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多看书、多动笔就会有好的文笔,还有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2如果一个人想练就一手好文笔,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那么就要读一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
书的全部内容是一个小男孩写给汉修先生的信,从信中看出,小男孩的文笔越来越好,最后成了一个小作家。
书中的男孩名字叫雷伊,他二年级的'时读过汉修先生的一本书,非常喜欢汉修先生,便与他书信来往。
在信中雷伊说了父母离异。
午餐被偷的种种烦心事,在汉修先生的信中,他渐渐知道了如何面对生活。
书,不是仅仅写得精彩就会引起人们的共鸣,而要写的丰满。
有意义那才是好书,而《亲爱的汉修先生》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不妨大家来读一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3我十分喜欢《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
因为主人公鲍雷伊给汉修先生汉修先生的信、日记十分有趣。
这本书的情节时而令人兴高采烈,时而令人大笑不止,又时而令人焦急万分。
这丰富多彩的感情就打造出了这本书。
也让这本书百感交集。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叫鲍雷伊的男孩,父母离婚了。
一次他看了汉修先生的.书十分喜欢,写信给汉修先生。
而汉修先生让他写日记。
而鲍雷伊写日记写的是自己午餐被偷和爸爸把狗弄丢了。
一次学校评年度小作家,他报名了。
但写不好。
汉修先生让他写自己做过的。
他照做了最后得了奖。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叫《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叫鲍雷伊的男孩的故事。
他非常喜欢和亲爱的汉修先生写信,坚持不懈地请教写作方法。
记得有一次,汉修先生说自己要变成紫色怪兽,专门吃不去图书馆查资料而只会寄一长串问题给作家的小孩,目的是想让鲍雷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法兰德林先生,因为他为人厚道、助人为乐,每次在鲍雷伊发愁的时候都会帮助他,而且别人在走廊上呕吐,他打扫的时候也毫不在乎。
另外,我也非常喜欢汉修先生和鲍雷伊的妈妈。
汉修先生一直用特殊的方法在暗中鼓励着鲍雷伊,这让我感到他很大公无私。
鲍雷伊的妈妈也不甘示弱,是家里的顶梁柱,无条件地支持鲍雷伊跟汉修先生写信,也让我觉得她很伟大。
在我看来,写好作文的方法一是多看书、多观察、多思考,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是要把开头写好,即所谓“万事开头难”。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寒假中,老师让我们读《亲爱的汉修先生》。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封面上还写着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读完这本书,我被这本书的主人公鲍雷伊深深地感动了。
他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和妈妈住在一间又小又破的房子里,转学到一个陌生的学校上学,非常不适应,内心十分孤独。
如果我和他是同学的话,我一定去关心他,帮助他,和他成为好朋友,让他不感到孤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也很佩服鲍雷伊,他每天坚持给汉修先生写信,写作水平进步很大。
如果我能像他一样坚持写日记,我的写作水平肯定有很大提高,像鲍雷伊一样练就一手好文笔。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通用15篇)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通用15篇)《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叫《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讲的是鲍雷伊和汉修先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发生的故事。
主人公鲍雷伊是一个父母离婚的小学生,他最不喜欢写信了,可是老师却布置了一项作业,那就是要给他自己喜欢的作家写封信,鲍雷伊万不得已才给汉修先生写了信。
汉修先生很忙,因为他一直忙着写作,可汉修先生百忙当中还给鲍雷伊写回信,回答鲍雷伊提出的问题,并且让他坚持写日记,鲍雷伊也会把自己烦恼写给汉修先生,这样鲍雷伊不知不觉爱上了写信,并且越写越好,甚至在一次作文比赛时,还获得了奖项。
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呀!这本书其中有一封信,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读到“土匪”丢失时,让我感觉到了鲍雷伊很孤单和无奈,非常的同情鲍雷伊的处境。
事情是这样的,鲍雷伊的爸爸在开卡车的途中,带回了一条狗,起名叫“土匪”,“土匪”成了鲍蕾伊最好的玩伴,可是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土匪”失踪了,鲍雷伊非常的难过,我看着看着,也很伤心。
因为他跟“土匪”关系这么好,可是土匪,一下子不知道,跑哪儿了?唯一的伙伴没了,鲍雷伊心里该是多么焦急呀1我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情。
后来多亏他爸爸找到了“土匪”,这让我感觉到他爸爸还是爱鲍雷伊的,真希望鲍雷伊能开心快乐的成长。
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差不多写了五年的信。
他真了不起呀!竟然坚持了这么长时间。
太佩服他了,而且鲍雷伊是一个乐观,天真,善良,聪明的孩子,他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完这本书,真是获益匪浅呀!让我明白了写好作文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要多多练笔,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让我们像鲍雷伊一样,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一步一个台阶,让我们一起加油吧!《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亲爱的汉修先生》是我们班本期共读的第一本书,我觉得非常值得一读。
因为书中不仅写了小主人公鲍雷伊的日常生活,还“藏”了一些写作秘诀呢,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秘诀是从小事写起,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相关推荐到了六年级,雷伊因为父母离异转学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
在信中,他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寂寞和无助。
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手好的文笔——篇描写他和爸爸出游的文章得了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信心。
雷伊妈妈的形象是最令我感动的。
她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
她说:“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
”妈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小雷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家里,妈妈给了他充足的慈爱和尊重;在信中,汉修先生让他懂得了父母对他的爱和如何面对生活。
读完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我想到了句俗话:世界上无论是什么事都要经过磕磕绊绊,不可能帆风顺的。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暑假里,经过老师的推荐,我买了一本由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的获得国际大奖的小说——《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叫鲍蕾伊的小孩阅读了一位大作家汉修先生写的作品之后,就对他很感兴趣,很喜欢他,于是经常给汉修先生写信。
后来,等鲍蕾伊上六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写日记,他们俩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汉修先生很明确地告诉他一句话: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多看书,多写日记,这样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在汉修先生的帮助下,鲍蕾伊的作文还获了奖。
这本书中,鲍蕾伊的妈妈也让我很感动,她能够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
她说:"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可以走下去的。
”妈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鲍蕾伊产生的影响,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读完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我知道了,想要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就应该从小开始养成写爱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
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找准目标,加上百分之一的聪明才智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不懈努力,你就成功的迈出了一大步,相信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书心得英语教师读书心得读龚亚夫先生《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
程》有感
多年来,英语教学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
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少慢差费一直饱受世人诟病。
其实,教学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英语教学,其它学科又何尝不是?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人们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和学习方法,英语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太多的人把英语只当成了高考的学科而不是语言本身。
只有跳出英语教(学)英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妙。
最近,阅读龚亚夫先生所著的《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内心产生不少共鸣。
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以前,英语只被当作一门高考的学科而其它更为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被严重忽视。
碎片化的语言知识输入导致很多人在高考时英语成绩很低,有些人虽然成绩很高但却不能运用英语自由交流和表达自我,至于在英语文化中发现自己与他人更是奢望。
不错,学习英语是为了顺利通过高考和用英语交流,但这并不是英语学习的唯一目标,更不是终极目标。
除了通过高考和用英语交流这一实用目的外,英语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素质。
章兼中等英语学家呼吁“英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
情感、意志、感受、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和坚持真理反对迷信盲从,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创造意识和能力......”。
然而,就像其它学科一样,急功近利的教学使得英语教育教学的素质内涵被边缘化了。
重教轻育使英语沦落为应试的学科或者提升外部生活质量的工具。
英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英语不仅仅能够帮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而且还可以发展能力,培养思维以及磨练意志、增强修养。
当然,就像JayWalker在TED演讲中说的
“Mathematicsisthel anguageofscience,musicisthelanguageofe motionsandEnglishisbeingthelanguageofproblemsolving”,英语正在变成一种是解决问题的语言。
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目标课程的理念,看到并挖掘英语学习的多元功能,把英语教学与大脑的训练和思维以及人的发展结合起来。
英语多元目标课程理念可以用五个C来表示,即语言交流(munication)、思维认知(cognitionandthinking)、多元文化(cultures)、横向联系(connection)、和素质培养(cultivation)。
在此,不再一一展开说明。
简言之,英语学习不仅丰富学习者的知识,还有助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成长,有助于改变生活并发展他们的心智,为未来打下基础。
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与规律英语教学的少慢差费源于我们对英语学习规律认识不足,或者被应试所羁绊。
如果想提高英语学习效益,我们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所有的学习都是
体验的结果,学习的过程就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英语学习尤其如此。
而我们的做法背道而驰的,把英语学习看成了知识的死记硬背。
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用学习理科的方法来学习英语,他们喜欢刨根问底,常常问“为什么”。
他们忽略了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英语学习是一个类推的过程,而不是分析的过程。
关注“How”比关注“Why”重要。
英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习惯养成的过程,此过程是由学习者自己掌控的,而不是由教师掌控的。
汪洋先生在他的新著“那一片汪洋”所描写的英语学习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点。
他30岁上大学开始学习英语,大部分时间依靠自学。
工作后来为了通过世界联合国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华招聘官员的英语考试而将自学成为英语顶尖人才。
现在太多的孩子把希望放在老师和课外辅导身上,殊不知,英语是一种习惯。
见过太多学生在英语面前甘拜下风。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知道人类本身是具有学习语言天赋的,只不过,语言很大程度上靠习得。
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犯错过程中伴随的常态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不张嘴不动笔的人是从不犯错误的,但他们也因此掌握不了这门语言。
很多老师强求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语言形式和碎片化知识的记忆上。
语言学习需要整进整出,没有必要过多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碎片化知识。
目前教学的弊端是碎片化知识讲解太多,整体语篇输入太少。
要想学好英语,可理解的足够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
母语的干扰使得英语学习者频频犯错,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
同时,语言学习不能忽视情绪的作用。
学习的环境、如果学生过度学习者的情绪、自尊和学习动力无不对语言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接触语言的时间频度(frequency)和环境,而非长度。
忽略这些因素,输入再多的语言符号,所输入的语言也无法进入学习者头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
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
一方面,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另一方面,很多老师仍然热衷于语法的过度讲解和联系。
殊不知,但很多语法用法的掌握过程也是无意识的。
如何才能实现英语的有效学习,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
(1)学习者往往学习他们认为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learnerslearnwhatismeaningfultothem.);(2)学习者按照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方式学习(learnerslearninwaysthataremeaningfultothem.);(3)当学习者感觉他们能掌控自己的学习时学得最好(learnerslearnbetteriftheyfeelincontrolofwhattheyarelear ning.)。
总之,把语言和语言所负载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联系起来。
真实性必须与道德或社会的责任感相结合。
在课堂中,真实性还与自我实现的过程、内在的动机、在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他人、品格中的刚正不阿等联系起来,给学生表达真实思想的机会。
三、国际文化课程目标与普世美德标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好教育是具有普遍性的。
只有了解他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通过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不妨看看国际文
化课程的10项标准。
教育要培养的是探究者、博学的人、善于思考者、能与人交流的人、有原则的人、心胸开阔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敢于冒险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反思者。
揽镜自照,当下的教育,是否在培养这样的人?另外,龚亚夫先生在书中收录了六类世界通用美德,它们是(1)智慧与知识(wisdomandknowledge):包括创造性、好奇心、思想开放(有判断力和思辨能力)、热爱学习、洞察力(能为他人提供看问题的不同视角);(2)胆识与勇气(courage):包括勇气(不惧威胁、挑战、困难,敢于为真理而言、信仰坚定、即使被孤立也不随波逐流),还包括坚韧精神、不惧困难的持久力、以及刚正不阿(坦诚相见、不虚伪)、充满活力(有激情、精力充沛、不半途而废、不三心二意);(3)仁义与博爱(humanity),即个人魅力、关心他人、情商高、懂得调动他人的积极性;(4)公平与公正(justice):包括公民权利、忠诚、团队精神、公平对待所有的人、公正、对任何人不持偏见、每个人给予同等机会、领导力、能鼓励他人参与完成任务、有效进行组织与管理;(5)节制与谦让(temperance):包括原谅他人错误、谦恭、不追求出风头、处事谨慎、不鲁莽行事、自律、遵守纪律、能控制自己的欲望;(6)超凡脱俗(transcendence):包括善于发现美好事物、常怀感恩之心、憧憬未来、幽默有趣、懂得人生真谛、具有信仰。
任何学科教师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科教师。
英语教学
应该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放在首位,化应试教学为育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