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中应用
房建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应用

房建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近年来,房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屡屡出现,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所以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已经成为房屋建设行业的首要任务。
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房建工程;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物的强度、抗渗能力,而且会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因此研究混凝土裂缝非常必要。
一、房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形式1、荷载裂缝:该种裂缝又被称之为建筑物结构应力裂缝,是结构受到外在荷载作用而形成的,其裂缝形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多数情况下,能够计算和分析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态:第一、简支梁受力裂缝;第二、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在受压荷载下出现的裂缝形态表现为沿着柱轴呈纵向不均匀分布,中间部位稍微密集;第三、牛腿受力裂缝;第四、大偏心受压柱裂缝;第五、转角阳台裂缝;第六、屋面板张拉裂缝;第七、现浇楼盖裂缝。
2、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裂缝,一般物质都有着热胀冷缩的性质,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因热胀冷缩而发生结构温度变形,如果此时又有各种约束的作用,便会形成温度应力,结构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超过了抗裂强度范围,裂缝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3、干缩裂缝:混凝土结硬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存在多余水分,水分蒸发促进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而促使水泥骨架不断地紧密,直接造成体积的减少,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干缩,也叫收缩。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早期未能及时进行养护,致使混凝土的表面过快的干燥,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二、房建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1、设计构造控制措施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结构计算的模型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状态贴近,同时应采取相适应的结构措施。
控制混凝土中裂缝的技术及应用效果

控制混凝土中裂缝的技术及应用效果标题:控制混凝土中裂缝的技术及应用效果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材料。
然而,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裂缝的出现一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结构的损坏和性能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系列控制混凝土中裂缝的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方面介绍这些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一、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应力,可以抵消混凝土受到的外部载荷引起的应力,从而减小裂缝的产生。
预应力技术有两种常见的应用形式: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简称PC)和预张混凝土(Pre-tensioned Concrete,简称PT)。
PC的预应力是通过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拉伸或压缩钢束,然后固定在模板上;而PT则是通过先在混凝土模板上拉伸或压缩钢束,再浇注混凝土。
这些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小混凝土中的裂缝,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掺加纤维材料掺加纤维材料是另一种有效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
纤维材料可以分散在混凝土中,并起到增加其韧性和抵抗裂缝扩展的作用。
常见的纤维材料包括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等。
通过掺加纤维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减小裂缝的发生和扩展。
三、应用膨胀剂膨胀剂是一种能够改变混凝土体积的材料,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不均匀的膨胀应力,可以减小裂缝的发生。
常见的膨胀剂包括硝酸盐类、磷酸盐类和氧化物等。
这些膨胀剂在混凝土中形成微细的气孔,使混凝土在收缩过程中产生内部应力,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四、应用混凝土硬化剂混凝土硬化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化学物质。
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硬化剂,可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形成致密的水化产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常见的混凝土硬化剂包括硅酸盐水泥、矿物掺合料、钢渣等。
这些硬化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小混凝土中的裂缝,并提高其整体性能。
论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

论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摘要:路桥施工中由于没有充分的了解混凝土的一些主要性能,所以施工结束后,其结构便会出现裂缝等一些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不便,虽然在施工当中会应用各种不同的措施进行预防,但这种现象仍会时有出现,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文阐明分析了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研究了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路桥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路桥的施工过程当中,产生混凝土裂缝因素会存在很多,并且错综复杂,而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就是质量的通病,要从施工工艺、原材料、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加强控制,并提高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从而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一、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1、表面龟裂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缝,呈小的六角花纹状,深3mm-10mm.宽0.05mm 左右,这类裂缝就是表面龟裂,它的危害较轻,不影响使用功能。
表面龟裂形成原因一是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条件下混凝土浇注后.没有及时覆盖,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
二是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水灰比太大,表面游离水分蒸发后,体积收缩较大,导致开裂。
三是混凝土表面过度震捣,使水泥砂浆过厚,导致缩裂。
四是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2、温差裂缝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裂缝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5 天.初期出现的裂缝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情况,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水泥水化热在1-3 天可放出热量的50%,由于热量的传递、积存,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约发生在浇筑后的3-5 天,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低,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
温度应力和温差成正比,温度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

裂 。
(二 )温 差 变 形 原 因 。 这种 温 差 变形 裂 缝 较 为普 遍 且 典
型 ,主要表现为项层两端纵墙存在的斜裂缝 ,呈现X型或八字
型 的形状 ,具有对称 性 ,有时只有一端存在斜裂缝。若较 为
轻微 ,则只 出现在 1—2个开端 问,若较为严 重 ,则波 及范 围
在 1,2的纵 墙 , 自顶 层 往 下 发展 。 在 未 设 隔热 层 和 变 形 缝 的 刚
也 没有 将其 最 大值 控 制 在 0.6以 内。
(五 )水泥水化热原 因。混凝土初期硬化就 是 混 凝 土 裂 缝 ,混凝 土 的裂 缝 多 大 量 的 水 化 热 ,使 混 凝 土 内部 温 度 不 断 上 升 ,而 外 表 面 温 度
种多样、形态各异 ,如建筑工程的混凝 土楼板 沿电管预埋部 较 低 ,因 而在 混凝 土 内部 会 产 生 压 应 力 ,表 面 形 成 拉 应 力 ,
工不规范 ,造成钢筋片尾、管线集 中 ,对混凝土 的养护不到 位 ,没 有 及 时 抹 压 和 覆 盖 ,没 有控 制好 混凝 土 养 护 的 温 度 和 湿 度 条 件 等 ,都 会 使 混凝 土产 生 裂缝 。另 外 ,在 混凝 土 未 达 到规定强度的情况下 ,过早拆模 ,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 间就集 中堆放荷载或产生冲击振动荷载 ,甚至在浇注后不到 24;J\Bl,l ̄1]开始上人施工 ,直接造成 楼板 弹性 变形 ,致使混凝 土 早 期 强 度 低 或 无 强 度 时 ,承 受 弯 、压 、拉 应 力 ,导 致 楼 板 混 凝 土 裂缝 。
害 。 因此 ,建筑 工程 混凝 土 存 在 裂 缝 时 ,要 寻 找 其 原 因 ,在 成 的。 毛 细 管 孔 隙 在 干燥 过 程 中逐 步 失水 ,产 生 很 大 的毛 细
房建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应用摘要:裂缝的形成除直接受到荷载的作用外,还与材料性质、施工工艺、施工质量、设计因素等密切相关,裂缝的形成也是应力的增长过程,当应力达到材料强度极限时,裂缝出现并迅速发展。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房建工程;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而混凝土作为建筑业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近年来,房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屡屡出现,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所以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已经成为房屋建设行业的首要任务。
一、房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混凝土结构在形成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到材料的质量、施工的工艺和施工的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裂缝,要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首先要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
1、混凝土的收缩所有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混凝土也不例外,当混凝土构件所在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产生变形,因此产生附加应力,如果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的强度,就会出现裂缝。
在房屋建设工程中,这种裂缝比较多见,例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和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的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危害比较大,特别是对暴露在空气中的建筑物的影响更大。
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和变形。
2、混凝土材料和配比由于材料的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的原因中比较常见的是砂石和水泥的质量不合格。
如果施工中使用了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问题轻微的会出现蜂窝麻面,严重的就会导致豆腐渣工程。
配比的设计不仅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的强度,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配比不当主要是指水泥的用量过大,含砂率不合适,骨料种类不合适,外加剂选择不恰当等。
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的。
建筑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应用

本工程 为某地区一 高档住 宅项 目,进人楼层 粗装修 阶段 ,在做楼 层厨房 、卫生间 、阳台和花池处 防水层之 前 ,先做结构 闭水试验 。在 做结构 闭水试验 时,发现上述部位 不 同程 度地存在渗 漏水现象 。所 谓 渗水 ,就是 在渗水部位 只能看 到巴掌大 的水 印,却看 不到水滴 ;所 谓 漏水 ,就是在渗水部位能 看到较大范围 的水 印,甚 至能看 到水滴 形成 ,
题 。裂缝产生并持 续一段 的时间后会使 混凝 土结构的承载力 降低 ,对 建筑的使 用性能及 用户的安 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 ,对建筑工程 混凝土的 施工技 术进行探讨 ,从 而更好的 防止裂缝 的发生。本文分析 了混凝 土裂缝产生的原 因,总结 了混凝 土裂缝的修补 ,探讨 了建筑工程 中 控 制混凝土
建筑论 坛
J ( on 7hu L u n T an
建 筑 与发展
J i a nZ h uY u F aZ h a n ・1 8 5・
建筑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技术的应用
梁新杰
新 疆三星建设 工程有 限公 司 新 疆奎 屯 8 3 3 2 0 0
【 摘 要 】 裂缝 问题是 混凝土施 工过程 中最为常见 的问题 ,因为施 工技术 、管理 及材料等 的 因素 ,楼板 裂缝导致渗 漏是值得重视 的建筑 问
一
这种方法 比较适 合于修补 宽度大 于0 . 5 a r m的裂缝。 材 料 的 具 体 配 合 比 为 :环 氧 树 脂 : 水泥 : 砂 :聚 硫 橡 胶 1 0 :3 :2 8 :1 2 . 5 ,先用人工 的方法把 晒干的砂和水 泥按 照 比例搅 拌 均匀后 ,把环 氧树脂 聚硫橡胶按 照规定 的配 比拌匀 ;再掺 入 已经拌 好 的砂和水 泥中继续搅拌 ;最后用丙 酮把 已经拌 好的砂浆稀 释到合适 的稠 度 ;及 时的把拌好 的环氧树脂砂浆 装到 已经 凿好并且洗 净吹干 的
基于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张磊

基于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张磊发布时间:2023-04-27T01:20:49.683Z 来源:《建筑创作》2023年4期作者:张磊[导读]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建材,在房屋建筑过程中不可或缺。
本文从常见的裂缝类型、原因及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入手,重点介绍了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以及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等方面。
旨在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13摘要: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建材,在房屋建筑过程中不可或缺。
本文从常见的裂缝类型、原因及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入手,重点介绍了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施工管理以及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等方面。
旨在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房屋建筑;施工引言: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施工人员在房屋建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施工问题,对建筑的寿命和安全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成为了各项目负责人与施工人员重点研讨的话题。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同时受到内外部的压力作用,或受一方较为严重的压力作用而产生的。
另外,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也会影响裂缝的形成。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较低层建筑而言更为普遍。
为此,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各种控制技术也应运而生。
1 常见的裂缝类型、原因及对房屋建筑的影响1.1 收缩裂纹收缩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变形。
水泥的水化反应将热量进行充分释放,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被蒸发出去,体积逐渐变小,从而导致变形的现象。
这种变形的特征是建筑物表面出现裂纹。
通常情况下,收缩裂纹的宽度很小,一般小于0.3毫米,但其长度却会比较长。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一、引言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裂缝。
裂缝的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度,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因此,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裂缝控制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方法包括: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掺合材料,控制水灰比,采用适当的骨料粒径和配合比等。
2.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应力,可以使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产生一定的压应力,从而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常用于桥梁、水利水电工程等大型工程中。
3. 混凝土加筋技术混凝土加筋技术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等加筋材料,可以使混凝土在受力时具有更好的抗拉性能,从而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加筋技术常用于建筑物、桥梁等结构的加固和修复中。
4. 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具有更好的密实性和耐久性,从而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具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涂防水涂料、施加防水胶、铺设防水层等。
三、混凝土裂缝控制应用效果分析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别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混凝土加筋技术和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四个方面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应用效果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经济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但由于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住宅工程不断出现质量问题,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楼板裂缝导致渗漏是目前最为严重的建筑问题之一,不但解决难度大,而且引发的后果严重。
裂缝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当持续到一定程度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破坏建筑的使用性能及用户的安全。
结合工作经验,对防止裂缝的发生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并列出有关房屋混凝土的几种施工技术。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问题;工程施工;技术要点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real estate economics driv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materials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cause residential project appear constantly quality problem, people life affected. floor cracks cause leakage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architecture problems, not only solve difficult, and the consequences are serious, but brought. crack not only influe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ding, as one continues to some degree will also reduc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troy architectural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the safety of users. combining theworking experienc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rack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carry on the summary, the house for a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everal.key words: concrete; the crack proble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key points中图分类号:tv5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在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混凝土的使用方案在施工前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最好采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范围为最佳,尽量避免使用高强混凝土。
为了能够在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
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适当改善,通过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这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此外,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决定抗温度筋的设置,尤其是凹角处、阳角处、屋面板、楼扳等部位,最好使用小直径、密间距布置,其间距应小于100mm。
2. 建筑材料选择的技术要点在施工过程中选择建筑材料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还要材料满足建筑需要。
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2.1 对水泥选择水化热是水泥材料中的常见问题,是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到的水泥应当选择大厂生产的水泥,为确保水泥的质量完整,应当积极选用低热水泥。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派专业人员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符合施工要求。
2.2 对骨料选择房屋建设中使用的骨料(砂、石)要求比较严格,所选骨料应当满足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无有机杂质的要求。
粗骨料最好采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
细骨料最好采用中粗砂。
根据相关的建筑材料试验得出:每立方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降低1℃。
2.3 对外加剂选择为减少混凝土开裂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加剂,这是避免裂缝的有效措施。
在所有的外加剂中,粉煤灰对于混凝土的防裂效果是最好的。
粉煤灰的使用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而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会产生分散效应,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即木质素磺酸钙),就可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少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
2.4 对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制的混凝土将无法满足房屋施工的要求。
配合比的设计应当首先要满足强度等级、混凝土性能等基本要求。
在到达泵送混凝土流动性标注后,采用少量水泥,以及水灰比小的配合比,可以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
3. 引起房屋裂缝原因的具体分析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其次还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
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
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
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
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给房屋带来过大的承载,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还有一些细小的事情也会引起裂缝,例如:缺少养护、干湿转化、干缩形变等等。
对于钢筋混凝土而言,钢筋承担了拉应力,压应力由混凝土承受。
如果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土周边出现了拉应力,则完全由混凝土承担。
按照标准的建筑设计,对于拉应力是应该避免的。
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导致拉应力很难避免,尤其是温度原因引起的拉应力几乎无法消除,给施工技术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不均,水灰比不定,离析现象等因素的存在,加上同一块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存在差异,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让裂缝很容易形成。
做好建筑施工工作,必须要弄清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展开施工。
4. 处理裂缝的施工技术要点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房屋建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
施工技术的实施,重要意义在于对裂缝的产生有着控制作用,提升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避免房屋形成裂缝。
4.1 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
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
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有效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
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4.2 混凝土振捣方法的技术要点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
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
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4.3 在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的技术要点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较多,目前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来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具体做法为: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除此措施外,在拌和混凝土时,采取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准备好温度散发,创造更多的散热途径控制混凝土温度。
例如:减少浇筑厚度,借助浇筑层面散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等等。
4.4 改善混凝土约束的技术要点如果混凝土温度大于气温,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拆模时间,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散发会在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就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如果将模板拆除,就会大大降低表面的温度,让混凝土的表面附加拉应力,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后就会出现裂缝,这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
为了使模板的周转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的施工中通常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可能较早的拆模。
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泡沫海绵等保温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
4.5 加强施工管理的要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护筋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板筋的位移、松绑、踩筋,避免出现踩筋现象。
而加强施工管理又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施工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施工管理还要对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工作进行加强,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强度、钢筋高度和锚固长度能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
楼板找平层厚度也要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厚度不能过大。
当混凝土浇注结束后,应该压平磨光,且一次性完成,这样能使混凝土表面抗裂性能增强。
4.6 敷设线管的技术要点对于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使用放射形分布,最好不要采用紧密平行排列,这样对于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起到帮助作用。
预埋线管铺设的同时一定要采取相关的固定措施,尽量使其从板件中部穿过,防止立体交叉穿越,采用行定期养护,让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在养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屋面线盒安装于交叉布线处。
在实施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其进的养护,由于屋面板的表体比大,位置高,风速过大会加快水分蒸发,增大了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