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包钢接地极施工工法
接地工程施工主要作业流程

接地工程施工主要作业流程
接地工程施工的主要作业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开挖接地槽:在开挖前对土质的电阻率进行测定,确保符合设计土质的电阻率的值。
开挖深度一
般大于0.8米,且应避免道路、地下光缆、地下管道等。
2.接地线及接地电极的敷设:接地线和接地电极通常选用镀锌圆钢。
在敷设接地电极前,确保地槽
底部干净整洁,无影响接地电极与大地接触的杂质。
3.接地体焊接:接地铜排、接地铜管、地铁接地引出装置之间采用高温热熔焊接方式连接,配用不
同的放热焊接模具和放热焊粉,根据焊接形状的不同进行选择。
4.接地沟回填:在接地体焊接完成后,对接地沟进行回填。
5.接地电阻测量: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在接地工程施工中,可能还包括铺设综合贯通地线、分支引接及横向连接线的埋设、人工夯实、保护层施工等步骤。
具体施工流程可能因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接地极安装施工工艺 -完整版

接地极安装施工工艺1、从巷道瓦斯管路起始端开始,作业人员根据瓦斯管路根数计算巷道长度(瓦斯管路5米/根),瓦斯管路每隔100m安装一处接地装置,接地点选择在管路连接法兰的紧固螺栓上。
2、接地极打设在瓦斯管路的下方,使用风锤钻孔。
因接地极孔垂直打入底板,风锤的伸缩腿应拆除。
3、确认好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后,作业人员从第一个接地装置至最后一个接地装置逐个施工,防止中间遗漏未施工。
4、作业前将临时风水胶管接好,胶管接头插接时必须用合格的U型卡,严禁使用铁丝等物代替U型卡。
5、风锤最少由2人操作,一人操作风锤、另一人手扶钻杆点眼(操作人员严禁戴手套)。
钻孔前,先空运转,检查马达旋转,水路关闭,待全部正常,才能正式作业。
6、开眼位时,钻杆转速不宜过快,风锤的气阀阀门要开小一些。
当钻进孔眼50mm左右时,方可逐步加快转速,进入正常孔作业。
7、钻孔钻进至1.6m~1.7m深后,调小出水量,减慢钻杆转速,人工扶起风锤,使钻机平稳地带着钻杆退出钻孔。
8、用扫眼器将孔内的杂物吹出。
9、将φ35mm×1.6m镀锌钢管(接地极)插入孔内,确保接地极伸入孔内1.5米,外露100mm。
10、接地极插入孔内,外露100mm,然后使用混凝土将接地极砌实,确保接地极稳固,不被拔出孔内。
11、接地极镀锌钢管内插入φ10mm×1.6m钢筋探杆(探杆上端焊接φ50mm ×6mm钢板的圆形探帽),接地镀锌钢管内严禁杂物掉入,探杆伸入畅通、灵活,探帽正好盖住接地钢管上端。
探帽与钢管之间严禁有明显的间隙,防止杂物进入钢管内。
12、接地线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镀锌钢管制成,管上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埋入底板。
13、接地连接线用截面不小于25mm²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²的镀锌铁线,接地线与接地极、管路的连接处必须全部使用镀锌螺栓、镀锌螺母、镀锌垫圈、镀锌弹垫等紧固装置。
接地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所需材料,如镀锌钢材、镀锌辅料、接地模块、接地线等。
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做好材料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2. 工具准备:准备焊接设备、切割工具、测量工具、打孔设备等施工所需工具。
3.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接地工程的施工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二、施工步骤1. 地质勘察: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土壤电阻率、地质结构等信息,为接地工程提供依据。
2. 接地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接地体(如镀锌圆钢、扁钢等)埋设于地下。
接地体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少于0.5米。
3. 接地模块安装:在接地体周围埋设接地模块,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4. 接地干线连接:将接地模块与接地体连接,形成接地干线。
连接处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5. 引下线安装:在建筑物或设施上安装引下线,将接地干线与引下线连接。
引下线应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或螺栓连接。
6. 避雷带安装:在建筑物或设施顶部安装避雷带,将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
避雷带应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或螺栓连接。
7. 接地电阻测试:完成接地工程后,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接地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接地体、接地模块等材料,避免损坏。
3. 焊接时应注意焊接质量,确保焊接处饱满、无夹渣、无虚焊等缺陷。
4. 接地电阻测试应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
5. 施工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防止触电、坠落等事故发生。
6. 施工完成后,做好接地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总之,接地工程施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接地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细节,确保工程质量,为建筑物或设施提供安全保障。
屋面金属体接地、设备接地施工标准做法

23 屋面金属体接地、设备接地施工标准做法
1 工艺原理
利用屋面预留接地线或屋面接闪带,与屋面金属体或屋面设备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
2 工艺流程
3 施工要点
3.1 屋面金属体接地
(1)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自屋面避雷网焊接引出至屋面金属体根部。
(2)镀锌扁钢与不可焊接的金属管道采用抱箍固定,抱箍与扁钢接地可靠连接。
(3)可焊接金属管道或金属体预留Φ10接地螺栓,镀锌扁钢与接地螺栓采用16mm²铜线做接地线连接。
(4)伸出地面的镀锌扁铁应刷黄绿相间油漆,涂刷做法同配电房接地母线做法。
3.2屋面设备接地
(1)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从就近接闪网引至设备基础附近。
(2)引出接地线应高于设备基础100~200mm。
(3)无振动设备在设备金属体上用40mm×4mm镀锌扁钢直接与接地线焊接连接。
(4)有振动设备和非碳钢金属体应用编织软铜线两端压端子跨接,伸出地面的接地线应刷黄绿相间油漆,涂刷做法同配电房接地母线做法。
图23-1 无振动设备接地示意图图23-2 有振动设备接地示意图
图23-3 屋面金属体接地实例图
图23-4 屋面桥架接地实例图
图23-5 有振动设备接地实例图(一)
图23-6 有振动设备接地实例图(二)。
接地极施工方法(两篇)

接地极施工方法(二)引言概述接地极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流的回路,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接地极的基本概念及施工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接地极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主要从选择接地方式、施工材料、接地极的埋深、接地极间距和接地极的测试方法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选择接地方式(1)单个接地极:适用于小型电力系统或单个设备的接地。
可以是垂直接地极、水平接地极或混合接地极。
(2)多个接地极:适用于大型电力系统或需要更高的接地电阻的情况。
可以采用网状接地极、环状接地极或并联接地极等方式。
选择接地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接地电阻、空间条件和施工成本等因素。
2.施工材料(1)接地极材料:常用的接地极材料有铜、铜镍合金和镀锌钢等。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导电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成本等方面。
(2)接地极与电缆连接材料:通常使用镀锌钢或铜制的连接夹,确保连接可靠性和导电性能。
3.接地极的埋深(1)根据不同场所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接地极的埋深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埋深应超过冻土层,以确保接地极的稳定性。
(2)对于垂直接地极,其埋深应大于其长度的2倍;对于水平接地极,其埋深应大于其宽度的2倍。
4.接地极间距(1)根据接地极的尺寸和施工环境,确定其间距。
一般来说,接地极间距应保证相邻接地极之间的电位差小于指定值,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
(2)在多个接地极并联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增加接地极的数量或调整间距,以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
5.接地极的测试方法(1)接地电阻测试:使用地电阻仪等测试仪器,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测试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接地极材料检测:对接地极材料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确保其达到要求。
总结接地极施工方法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
合理选择接地方式、施工材料以及正确的施工方法,能够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镀锌扁钢接地施工工艺指南

镀锌扁钢接地施工工艺指南2012-12-18发布2012-12-18实施浙江华业电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 言本标准根据有关国家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施工经验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HYDB 109348-2005《镀锌扁钢接地施工工艺指南》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进行修改;——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修改;——将标准号修改为Q/HYDB 104304-2012;本标准修订人:王迪峰。
本标准审核人:徐志平、徐勇、徐浩。
本标准批准人:沈银根。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HYDB 109348-2005《镀锌扁钢接地施工工艺指南》。
镀锌扁钢接地施工工艺指南1 范围本工艺指南适用于接地体为镀锌扁钢的接地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5161.6-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六部分:接地装置施工质量检验3 人员及机工具配备3.1 人员配备电气安装工 焊工 普工3.2 施工用机工具砂轮切割机 交流焊机 50米卷尺 漆刷 10磅榔头4 作业条件4.1 接地材料到货齐全并通过质量验收合格。
4.2 接地加工件制作完成。
4.3 主接地网施工区土建开挖、回填工作已完成,主网施工后,严禁挖土机、推土机工作。
5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图6 工艺描述 6.1 准备工作包括人、材、机等,具体参见前第3、4条内容。
6.2 主接地网施工 6.2.1 接地装置的一般规定接地体的材料与截面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GB 50169-2006第3.2.6条中的规定; 接地体的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米;接地施工宜配合土建工作进度随时进行,以便减少挖土工作量。
接地极施工方法

接地极施工方法
概述
接地极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设备,用于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地电位上的危害。
它将电气设备安全地连接到大地,以便将电流导入地下。
接地极的施工方法至关重要,能够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果。
本文将介绍接地极施工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接地极种类
接地极主要有人工接地极和化学接地极两种类型。
1. 人工接地极
人工接地极适用于一般的接地场所,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镀锌钢或铜材。
施工时,需将接地极埋入地下一定深度,确保与地面接触良好。
2. 化学接地极
化学接地极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
它通常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由高导电性的物质如铜制成,外
层由化学介质固化而成。
化学接地极施工时,需要特殊的施工工具
和材料,确保接地极的质量和性能。
二、接地极施工步骤
1. 场地准备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接地场地进行准备。
首先,通过勘测确定
接地极的位置,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清理场地上的杂物和
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挖掘接地井
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挖掘机或手工工具挖掘接地井。
井的尺寸
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确保井壁平整,以确保接地极的稳定性。
3. 安装接地极
将接地极放置在接地井中,确保接地极与井底和井壁紧密贴合。
在安装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接地极与井壁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杂物
进入。
4. 填充接地井。
屋面金属体接地、设备接地施工标准做法 (2)

23 屋面金属体接地、设备接地施工标准做法
1 工艺原理
利用屋面预留接地线或屋面接闪带,与屋面金属体或屋面设备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
2 工艺流程
3 施工要点
屋面金属体接地
(1)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自屋面避雷网焊接引出至屋面金属体根部。
(2)镀锌扁钢与不可焊接的金属管道采用抱箍固定,抱箍与扁钢接地可靠连接。
(3)可焊接金属管道或金属体预留Φ10接地螺栓,镀锌扁钢与接地螺栓采用16mm2铜线做接地线连接。
(4)伸出地面的镀锌扁铁应刷黄绿相间油漆,涂刷做法同配电房接地母线做法。
屋面设备接地
(1)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从就近接闪网引至设备基础附近。
(2)引出接地线应高于设备基础100~200mm。
(3)无振动设备在设备金属体上用40mm×4mm镀锌扁钢直接与接地线焊接连接。
(4)有振动设备和非碳钢金属体应用编织软铜线两端压端子跨
接,伸出地面的接地线应刷黄绿相间油漆,涂刷做法同配电房接地母线做法。
接地干线
金属体
型钢支座
金属体
软管
100~200
风机金属底座
图23-1 无振动设备接地示意图 图23-2 有振动设备接地示意图
图23-3 屋面金属体接地实例图
图23-4 屋面桥架接地实例图
图23-5 有振动设备接地实例图(一)
图23-6 有振动设备接地实例图(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包钢接地极施工工法
一、前言:
本项目(关中环线与西商线连接线安村清管站场站工程)电气接地网采用锌包钢接地极、锌包钢圆线制作安装:利用放热焊接施工工艺,结合焊接模具进行施工,是利用金属的热溶液焊接金属的新方法。
二、工法特点:
1、无需外加热源(如瓦斯或电);
2、设备轻便,熔接速度快捷,作业方法简易;
3、无需技术性焊接工人;
4、总热量比其他熔接法少很多,对绝缘物的破坏、影响甚少;
5、焊接点的载流能力与导线的载流能力相等;
6、焊接点是一种永久性的分子结合,不会老化,不会松脱,不
腐蚀。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的铸造熔底接头形状划一,品质管制容易(仅凭视检即可),可用于焊接铜、铜合金、锌铜钢、各种合金钢(包括不锈钢)。
四、工艺原理:
焊接点采用放热焊接施工工艺,利用金属的热溶液焊接金属。
五、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1、模具选型:选择与焊接形式相对应的模具并选择好对应的焊粉;
2、操作流程:
①、用模具夹夹紧模具,以便开合模具;
②、烘烤模具,去除水分;
③、烘烤待焊接材料,出去水份和油污;
④、将待焊接材料放入模具,夹紧模具(在无应力下水平夹住焊接材料);
⑤、用工具夹将隔离垫片放入模具,封住导流槽;
⑥、将焊粉放入模具中,放入引火粉覆盖在焊粉上,并在模具口处留少许;
⑦、使用点火枪点燃引火粉,人必须站在模具口侧面;
⑧、20~30秒后,开启模具,清理焊接点表面残渣(一次焊接完成后,必须清理模具)。
注:在操作中必须做好劳动保护,穿戴手套及防护服装,不正对模具排气口!
六、安全注意事项:
放热焊接的着火点非常高,但不会由于摩擦或打击而着火,燃烧时不会产生急速膨胀气体,因此没有爆炸性,储存运输方便。
1、焊接前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2、首次(或冷却后)焊接前,须进行清理及烘烤,除掉模具内部的污渍及水份。
对所要焊接的材料在焊接前须进行清理及烘烤,除掉表面污渍及水份;
3、焊接材料放入模具的部分必须平直,且模具夹紧后,主、副材料与模具之间不能有应力,以防模具损坏;
4、在使用模具夹及辅助夹具过程中,螺栓的扭紧力度不可过大,以防模具损坏;
5、如模具无法完全闭合,可用封火泥封堵缝隙(缝隙较小时适用),避免焊接时漏液;
6、点燃引火粉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模具口侧面,同时模具口所对方向不能有人或易燃易爆物品;
7、焊药反应完成后不得立即打开模具,自然冷却30秒后,打开上面的盖子观察熔接情况,熔接固定后打开模具,避免焊点开裂;
8、每次焊接完成后(或焊接前)须彻底清理模具,清理时须将模具内各腔体均清理干净,以免影响焊接质量。
七、施工要点提示:
1、接地极/棒在深打后如顶端发生变形,须切除或打磨变形部位,以免影响模具关合效果;
2、切割铜绞线/镀铜绞线时,需在切口两端捆扎后再切割,并保证切口平整;
3、焊接完成后自然冷却模具,不可用水强迫降温;
4、焊接不同材质的材料,点火后释放模具的时间会有所不同。
八、效益分析:
本工法在施工作业上无需外加热源,设备轻便,溶解速度快捷,作业方法简单,对材料破坏影响甚少。
九、工程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