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则北冥有鱼
《庄子》一则-古诗文内容及评析

《庄子》一则-古诗文内容及评析《庄子》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品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之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传说他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之手。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评析这段文字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是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
“逍遥”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为了阐述如何才能达到这种“逍遥”境界,庄子打了许多比方,鲲鹏展翅九万里是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一个例子。
在幽暗无边的北海中,有一种名叫鲲的鱼,它很大很大,大到说不清楚有几千里。
它化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
这只鹏很大很大,仅仅它的脊背,就说不清有几千里。
它展翅飞翔时,双翼像巨大的云团遮蔽天空。
当海水运动,海上起了大风,它就将乘风飞到南海去。
专门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中说:大鹏迁徙到南海时,展开翅膀,拍击起的浪头高达三千里,它在旋风的托送下,升上九万里的高空。
北冥有鱼古诗文

北冥有鱼古诗文先秦: 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参考资料:1、陈振鹏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02-109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4-1063、李乃龙.庄子分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16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冥有鱼》原文: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北冥有鱼翻译、解析

北冥有鱼先秦: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注释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庄⼦是思想家、哲学家、⽂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1课《庄⼦⼆则》课⽂原⽂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
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鱼,安知鱼之乐?”庄⼦⽈:“⼦⾮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我⾮⼦,固不知⼦矣;⼦固⾮鱼也,⼦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请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1课《庄⼦⼆则》知识点 ⼀、作者简介 庄⼦(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的思想,和⽼⼦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为⽽治”。
庄⼦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书中。
《庄⼦》中的⽂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作品之中,鲁迅先⽣说:“其⽂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晚周诸⼦之作,莫能先也。
” ⼆、课⽂翻译 北冥有鱼 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
下⽂的“南冥”指南海。
鲲:⼤鱼名。
鹏:⼤鸟名。
怒:振奋,这⾥指⽤⼒⿎动翅膀。
垂:悬挂。
译⽂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不知道有⼏千⾥;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千⾥;当它振翅⽽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逍遥游原文及简短翻译

逍遥游原文及简短翻译1.《逍遥游》原文,翻译和内容【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
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枪榆枋(24)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⑦也。
《齐谐》者⑧,志怪⑨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⑩三千里,抟扶摇⑪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⑫。
”野马也⑬,尘埃也⑭,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⑮,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家: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注释:①冥: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垂挂⑥海运:大海动荡。
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情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⑪抟(tuán):环绕而上。
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
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⑫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息:气息,这里指风。
⑬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⑭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⑮苍苍:深蓝色。
⑯极:尽。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赏析:《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
“北冥”,指北海。
“冥”同“溟”。
北面的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从文字训诂讲,“鲲”在古代指鱼卵,可庄子在这篇文章中却把它借作为大鱼。
它的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而且鲲会变化,变成一只鸟,叫做“鹏”。
鹏也相当大,它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应当说,这样的大鹏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也是人不曾见过的,但浪漫主义的庄子却似乎偏要使你深信不疑,还对它进行了一番形象描写:这只大鹏岂止是大,而且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游,由北海直飞到南海天边。
这只其大无比的鹏鸟腾空而起时,“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而飞”,是说积满力气,怒张毛羽,一跃而起。
“怒而飞”三字,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地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起飞时突飞迅猛的样子,非常传神。
到凌空后,“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天之云”,旧注解释为“若云垂天旁”,像一块云彩垂挂天边,现在的注释亦多沿袭旧说“像悬挂在天边的一大块云”。
这并未表达出庄子的原意。
笔者认为这一句是说巨鹏凌空,就好像云行中天一样,垂阴布影其下。
天空是非常辽阔的,在漫漫无际的天幕上,可以说任何东西都不会显得大,只有垂下的云影,会给人一种遮天盖地的感觉。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常以虚构形象、描写幻想为特征,但虚构、幻想并不能完全脱离人们的实际经验,否则就会变成荒诞无稽,让人不可理解。
因此,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在整个作品的构思上、形象的塑造上是虚构的、夸张的、幻想的,但却不排斥细节描写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的想象,造成虽然不是事实但又不失一种真实的气氛。
下面,庄子假借所谓“齐谐”的话,并加以发挥,对于鹏飞刺天的这种情景又做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十分生动的形容(“齐谐”是一本记载各种怪异事物的书)。
说大鹏往南冥(天池)迁徙的时候,“水击三千里”,首先拍击水面斜着往上滑行有三千里地之遥。
然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的意思。
“扶摇”,指一种自下而上的狂风,即旋风。
说经过三千里的滑行,然后盘旋而上,一直高到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飞去以后,半年才一止息。
它飞起来不容易,飞的时间也长久。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指天空中浮游的大气奔腾如野马。
“尘埃”,细小的尘土。
这句说,细小的尘埃微粒在空中游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说,生物的气息把它们吹动,使它们不断的浮游,不断的奔腾。
这几句都是形容大鹏飞在空中时大气层的景象。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意思是,天发出苍苍的颜色,深蓝深蓝的,“其正色邪”?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不是因为太高远了,看不到它的尽头,而才把它看成这样的颜色的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
是因为天太高了,人们看不到天的真正的本色,可是大鹏在高空往下看时,也是这样,也看不到大地真正的本色,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这里对大鹏起飞南徙、凌摩霄汉的描写,真所谓是绘声绘色之极了。
先写大鹏起飞,不能很快的飞起来,而是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之远,然后再盘旋宛转,接着风气相扶,直冲高天之上,以至有九万里之远。
而既已飞起来以后,要历时半年才能止息。
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先用高空中只见游气奔驰,尘埃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们仰视苍穹的一种经验加以比况,说鹏在碧远的高空俯视下界的时候,犹如下界的人仰视高空一样,只见茫茫苍苍,不辨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比况、形容,无形中联系了人的经验(因为古代人没有从高空往下看的经验,但从大地往天空看的经验每人都有),就调动了人的想象力,把似乎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也变得比较容易想象和理解了。
读到这里,不能不为庄子文笔的巧妙所惊服。
巩固练习: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深青,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正色邪“邪”通“耶”语气词呢、吗词类活用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