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审计风险成因防范论文(全文)

审计风险成因防范论文(全文)

审计风险成因防范论文[[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XX政机关、RM 团体、事业单位的XX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所负责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以及XX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签证和评价的活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我们XX 和政府为了加强干部治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XX风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实行的一种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治理制度。

近几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取得很大成果,积存了不少的有益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不长,各种评价体系还未建立,加之审计人员知识和能力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必定会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何谓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因对特定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评价意见而承担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

例如,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符合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特征,审计人员却认为具有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出具了肯定性意见;或者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基本具备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人员却认为不符合,从而表达了否定性意见。

实际上,前一种情况发生的次数要比后一种情况发生的次数要多。

当我们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加大了,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大了。

相反,如果说审计风险降低了,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减少了。

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说审计风险没有,或者说完全被消除了。

因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即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评价意见的可能性永远存在,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时刻埋伏在具体的业务事项之中。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成两大类,一是环境因素,二是自身因素。

一、环境因素从经济因素分析,当审计授权或托付人对被审计人的操纵越来越弱时,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管理层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
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得到充分支 持和配合,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决策失误
管理层决策失误,如对财务报告的错误判断或决策失误导致财务 状况恶化,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困难和风险。
管理层舞弊
管理层舞弊行为难以发现和防范,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极大 的风险。
CHAPTER 0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
内部审计风险
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特定审计事项的判断出现错误,或者审计事项存在重大错报、 漏报,而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揭示,从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风险产生原因
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认识不足、审计方法选择不当、审计职业判断失误、审计人员工作疏忽等 。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通过招聘、选拔等方式,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加强培训
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培 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奖励、晋升等方式,激励 内部审计人员积极进取,提高
自身素质。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全面识别风险
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全面识别企业面临的风 险。
CHAPTER 03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及分析
内部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审计制度不健全
01
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
有效性,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审计方落后
02
审计方法过于陈旧,未能及时更新,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

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审计风险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它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发展。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论审计风险毕业论文篇1试析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转化摘要:会计以及审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对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的关系以及转化进行探讨,以此来更好地规避风险。

关键词:会计风险,审计风险一、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关系1.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

首先,会计活动与审计活动都存在着固有风险。

财务会计被看作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是以一系列假设为前提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的,必然导致会计风险的产生。

审计固有风险可以理解为是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这些差错反映到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客体上(多数情况下是指财务报表),审计客体本身的局限性是审计人员无法克服的,因此审计风险必然产生。

其次,工作性质也会带来一定的固有风险。

由于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和经济背景及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报表只是近似地反映企业财务状态和经营成果。

而且,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在利益的追求上也存在着差异,使得他们对会计行为施加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偏离客观事实,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差错,进而存在会计风险。

同样,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也是审计工作的判断性质所决定的。

因为审计工作离不开职业判断,而审计人员受工作经验、执业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使审计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因此,对于同样的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这就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都具有潜在性。

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隐藏于会计、审计工作中,它们是否发生、发生风险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能否由潜在的风险转化为现实的风险需要一定条件。

如果会计信息存在错报或漏报的现象,但没有被发现,或虽被发现未被追究,则会计人员不会或不会全部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参考文献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旨在评估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参考文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主题。

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和防范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为了提高审计的效果和价值,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文献:1. 李晓明,王伟,刘丽.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J]. 会计研究,2018(2): 56-61.本文重点研究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

2. 张明,李红.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实证研究[J]. 会计与财务管理,2017(4): 45-52.该研究通过对多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实践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风险,并提供有价值的风险管理建议。

3. 林晓明,陈华.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讨[J]. 会计与审计研究,2016(3): 32-38.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述,探讨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和方法。

4. 王亮,刘洋.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探析[J]. 管理学刊,2015(6): 67-72.该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和防范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综述,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防范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引用以上参考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范文【摘要】注册会计师获得高收入注定背后承担者高风险,近几年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的诉讼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审计人员及审计机构在法律诉讼及赔偿方面的费用不断攀升,损失不断加大,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构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审计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提出意见,做出结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之中,尤其是在这个“诉讼爆炸”的时代,频频发生的审计诉讼,使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必须承担“深口袋”和“风险社会化”的责任。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我国审计界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一般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固有风险是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内部控制时错报、漏报财务信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防止、纠正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测试未能发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

一般的审计模型将四者的关系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造成的,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它们的水平,并不能消除这类风险。

审计人员要想控制审计总风险水平,只能通过控制检查风险的水平来进行。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2.1审计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和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抽样的确存在抽样误差,不论抽样的规模有多大,只要不是全面审查,这种误差就不会消失,同时根据部分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可靠。

同时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及财务收支都进行查实、核对,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审计结果绝对真实、可靠。

2.2审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不履行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面对迅速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复杂的审计业务,再加上自身审计技术水平不高,经验有限,造成对审计业务不能全面把握而产生审计风险。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1[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2[1]黄溶冰,段明利.公司诉讼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J/OL].南京审计大学学报:1-11[2022-10-17]./kcms/detail/32.1867.F.20221014.1711.01 0.html[2]王家华,汪晨.普惠金融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基于三维视角[J/OL].财会月刊:1-7[2022-10-17]./kcms/detail/42.1290.f.20220927.2150.020 .html[3]张夏恒,王露霖.“传统基建”到“新基建”中的审计方式沿袭与创新[J/OL].财会通讯:1-6[2022-10-17].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0927.001.[4]万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外部审计独立性分析——以U公司为例[J/OL].财会通讯:1-6[2022-10-17].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0915.001.[5]刘国城,周浥宁.云审计平台的研究态势、运行机制与保障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22(17):12-17+26.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30.[6]徐京平,朱哲茹.大数据审计: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演进路径[J].财会通讯,2022(17):18-26.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03.[7]李杉杉.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22(17):118-122.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25.[8]汪芳.大数据环境下全息交互智慧审计体系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J].财会通讯,2022(17):148-152.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17.018.[9]盛钧俣.审计监督与竞争审查的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2022(10):161-163.DOI:10.19905/ki.syjj1982.2022.10.042.[10]顾宝梅,何飞.关于加强基层审计机关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4-6.[11]李一明.“十四五”时期加强基层经济责任审计的导向与路径[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7-9.[12]虞勇.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助力审计质量提升[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10-11+38.[13]刘颖.产业引导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浅析[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9):14-16.[14]唐文杰,张顺,沈玉净.审计师更换与双审计意见购买——基于整合审计视角[J].会计之友,2022(17):141-147.[15]王颖,顾颖.“双碳”背景下碳审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2(18):87-92.[16]李学伟.领导干部考评视角下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及成果应用的策略探析[J].领导科学,2022(09):146-149.DOI:10.19572/ki.ldkx.2022.09.006.[17]张艳玲.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探析[J].时代经贸,2022,19(08):66-68.DOI:10.19463/ki.sdjm.2022.08.016.[18]葛晓萌.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以H高职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7):133-134.[19]侯新,张津铖,宋波.关于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J].对外经贸,2022(08):136-138.[20]苏秀娟.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J].财富时代,2022(08):93-95.[21]熊宇昊.国家审计本质再认识——基于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的扎根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04):59-68.[22]赵俊童.区块链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8):117-119.DOI:10.13665/ki.hzjjykj.2022.18.023.[23]张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8):120-122.DOI:10.13665/ki.hzjjykj.2022.18.026.[24]刘亚平.经济内循环视域下的国家审计制度变革与发展[J].广东经济,2022(08):68-71.[25]李娜.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6):134-136.[26]孟幸芬.新时期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6):146-148.[27]王偲如.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6):155-157.[28]尹兰香,张洋海.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智慧审计监控系统的构建[J].台州学院学报,2022,44(04):62-67.DOI:10.13853/ki.issn.1672-3708.2022.04.011.[29]禹淑凤.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优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9-101.[30]焦海霞,乔鹏翔,林萌萌.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J].安徽建筑,2022,29(08):185-186.DOI:10.16330/ki.1007-7359.2022.08.078.[31]王晓昆.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信息化环境的挑战[J].现代商业,2022(23):162-165.DOI:10.14097/ki.5392/2022.23.003.[32]马秀敏.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创新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J].现代商业,2022(23):175-177.DOI:10.14097/ki.5392/2022.23.004.[33]苗青.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责任与实施路径[J].现代商业,2022(23):178-180.DOI:10.14097/ki.5392/2022.23.009.[34]牛蒙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0-92.[35]黄玮.二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廉政风险点及管控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3-95.[36]王亚平.新常态下医院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96-98.[37]姚彦如.物资采购审计方式探究[J].中国市场,2022(23):142-144.DOI:10.13939/ki.zgsc.2022.23.142.[38]米兰萱.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对外部审计费用的影响[J].中国市场,2022(23):151-153.DOI:10.13939/ki.zgsc.2022.23.151.[39]张姝谨.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与审计风险研究——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中国市场,2022(23):154-156.DOI:10.13939/ki.zgsc.2022.23.154.[40]蔡琼.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些思考[J].中国市场,2022(23):169-171.DOI:10.13939/ki.zgsc.2022.23.169.[41]胡雅妮.浅谈企业经济合同审计[J].中国市场,2022(24):118-120.DOI:10.13939/ki.zgsc.2022.24.118.[42]王坤荣.试论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方式[J].中国市场,2022(24):159-161.DOI:10.13939/ki.zgsc.2022.24.159.[43]张宸瑞.审计信息化能力解构与提升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9):246-248.DOI:10.19311/ki.1672-3198.2022.19.110.[44]徐心艺.基于风险导向与战略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0):133-135.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0.059.[45]王宇平.审计机构执业质量提升探讨[J].财会通讯,2022(17):128-131.DOI:10.16144/ki.issn1002-8072.20220812.002.[46]付志强.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22(23):114-117.[47]钱春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22(23):121-123.[48]康雅芳.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与协调[J].产业创新研究,2022(15):175-177.[49]朱金龙,汤晓燕,刘宝财.基于精益质量管理模型的审计现场质量控制标准化路径探索——以浙江湖州审计实践为例[J].财政监督,2022(16):77-82.[50]王婷.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对策[J].技术与市场,2022,29(08):193-194.。

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论文

论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及其发展论文关键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论文提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在我国付诸实施无疑是审计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思路上有很大不同。

本文回顾了审计模式的发展,分析了风险审计方法的特征、局限性以及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针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应当采取的策略。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正式恢复,自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大体上经过了1980年至1986年的起步、1986年至1988年的创业和1988年至今的稳定发展三个不同时期。

在二十几年间,中国审计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审计的期望越高,使得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

然而近年来,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频频爆发,不断缠身的官司和高额的诉讼赔偿费用令这个行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困扰[1]。

欧洲的安永国际、毕马威、德勤和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仅在2007年一年中,收到的损害赔偿诉讼中,索要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6项,索要金额在3.5亿美元到10亿美元间的有12项;在2008年,我国大约有16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10多名注册会计师因审计诉讼失败受到了行政处罚,700多名注册会计师和16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强制培训等处理。

我国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规范。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越来越大。

一、审计模式的发展历程(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方法,主要功能在于查错防弊,其技术方法主要是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仅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_论文格式_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1:[1]成焕玲。

审计风险的形成L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9(03)。

[2]邓笑蓉。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北方经贸,2019(03)。

[3]刘全林。

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9(07)。

[4]刘小林。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2019(05)。

[5]云娜论。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fIl.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9(02)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2:[1]刘安兵。

试析审计风险。

财会月刊,2019(2)[2]李福荣。

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北方经贸,2019(8)[3]王宝平。

小议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林业财务与会计,2019(7)[4]马瑛。

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理论界,2019(3)[5]裘宗舜,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6]赵晓波,论中国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市场,2019年第48期[7]黄素芬,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金融经济,2019年第4期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3:[1]任富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系统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9(1)[2]肖文静.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规避[J].中国集体经济,2019(7)[3]李博.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J].辽宁经济,2019(4)[4]周彤.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8)[5]兰茜.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9(8)[6]徐玲玲.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中国外资,201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风险的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1:
[1]成焕玲。

审计风险的形成L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9(03)。

[2]邓笑蓉。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北方经贸,2019(03)。

[3]刘全林。

浅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9(07)。

[4]刘小林。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2019(05)。

[5]云娜论。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fIl.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9(02)
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2:
[1]刘安兵。

试析审计风险。

财会月刊,2019(2)
[2]李福荣。

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北方经贸,2019(8)
[3]王宝平。

小议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林业财务与会计,2019(7)
[4]马瑛。

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理论界,2019(3)
[5]裘宗舜,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
[6]赵晓波,论中国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市场,2019年第48期
[7]黄素芬,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金融经济,2019年第4期
审计风险论文参考文献3:
[1]任富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系统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9(1)
[2]肖文静.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规避[J].中国集体经济,2019(7)
[3]李博.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J].辽宁经济,2019(4)
[4]周彤.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8)
[5]兰茜.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9(8)
[6]徐玲玲.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中国外资,2019(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