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地层简表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https://img.taocdn.com/s3/m/d554f4225901020207409c9d.png)
类次生孔隙主要为粒内溶孔 、铸模孔 、超大孔 。从高 岭石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地证实这一 点 。在 1600~2500 m 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范围 , 高岭石含量异常高 ,在 2000 m 附近 ,高岭石的含量 可达 70 %~90 % ,而超过 2600 m 以后 ,高岭石的含 量很快下降 ,平均只有 30 %左右 。说明在 1600 ~ 2500 m 深度范围有相当部分的长石发生了溶蚀作 用 ,尔后转化为自生高岭石 。
表 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和特征
Table 1 Pore classif ication of Paleogene in the Jiyang sag
孔隙类型
成
因
特征
原始粒间孔隙经
压缩原生粒间孔
颗粒点线接触
压实收缩而成
原始粒间孔隙经胶结 碳酸盐胶结 原生孔隙 胶结剩余粒间孔
后剩余的粒间孔隙 物充填粒间
2 次生孔隙成因和发育规律
由于济阳坳陷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古成岩场 、古
第 2 期 朱筱敏等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
199
图 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隙类型及垂向分布演化 (数字为深度 ,m) Fig. 2 Pores and t heir evolution of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 he Jiyang sag (number means dept h , m)
沾化地区古近系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长石溶 蚀有关 ,从 2000 m 至 3500 m 可以见到大量的长石 溶蚀 ,同时出现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沉淀 ,而碳酸 盐胶结物溶蚀较少 。如孤南 138 井 2100 m 和孤北 105 井 2900 m 处 ,同一个样品中长石溶蚀非常严重 而粒间充填的白云石胶结物却保持有良好的晶形 ,
济阳坳陷反射层代号

地层含义
常用标色
颜色
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底深黄(1来自)T1’上第三系馆陶组上部底(块状砂岩顶)
柠檬黄(17)
T1
上第三系馆陶组底(不整合面)
橘黄(4)
T2’
下第三系东营组底
桃红(2)
T2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特殊岩性顶)
朱红(1)
T2下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底
朱红(1)
T3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底(假整合面)
绿色(8)
T4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上部底(泥岩段顶)
果绿(22)
T5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中部高压油层附近
墨绿(21)
T6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下部(特殊岩性顶)
深蓝(6)
T6下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底(假整合面,沙四特殊岩性顶)
深蓝(6)
T7’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下部
T7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下部
紫色(11)
火成岩
特殊波(断面波、绕射波、回转波)
玫瑰红(14)
深红(13)
淡黄(5)
地震時間剖面反射層代號及著色
纯碱Na2CO3烧碱NaOH聚丙稀酰胺PAM水解聚丙稀腈铵盐NPAM
褐煤树脂KFT
磺化酚醛树脂SMP-1
磺甲基酚醛树脂SMP-11
抗盐抗温降失水剂SJ-1
抗盐聚合物降失水剂FBJ-5
改性沥青降滤失剂HQ-5
T8’
下第三系孔店组一段砂岩顶
T8
下第三系孔店组二段上部(碳质页岩顶)
群青(20)
TR
新生界底(不整合面)
淡棕(10)
TK
中生界白垩系内部
天蓝(18)
31-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

威
海
隆
起
区
Ⅳ
※
东部Ⅳa
海阳-青岛断陷Ⅳa1
留格庄凹陷Ⅳa11、王村凹陷Ⅳa12、崂山凹陷Ⅳa13、黄岛凹陷Ⅳa14
五莲-莒南断陷Ⅳa2
桃林-马耳山凹陷Ⅳa21、桑园凸起Ⅳa22、中楼凹陷Ⅳa23成山卫凸起Ⅳb11、俚岛凹陷Ⅳb12
乳山-荣城断隆Ⅳb2
威海-荣成凸起Ⅳb21、昆嵛山-乳山凸起Ⅳb22、豹山凹陷Ⅳb23
赵戈庄凸起Ⅲb11、高密-景芝凹陷Ⅲb12、诸城凹陷Ⅲb13
平度-胶州断陷Ⅲb2
三堤凹陷Ⅲb21、平度凹陷Ⅲb22、胶州-兰底凹陷Ⅲb23
莱西-即墨断陷Ⅲb3
荆山凸起Ⅲb31、夏格庄凹陷Ⅲb32、即墨凹陷Ⅳa33
莱阳断陷Ⅲb4
莱阳凹陷Ⅲb41、桃村凹陷Ⅳb42、晶山凸起Ⅳb43、发城凹陷Ⅳb44
胶
南
惠民潜断陷Ⅰa4
临邑潜凹陷Ⅰa41、惠民潜凹陷Ⅰa42、高青潜凸起Ⅰa43
沾化潜断陷Ⅰa5
沾化潜凹陷Ⅰa51、孤岛潜凸起Ⅰa52、陈庄潜凸起Ⅰa53、
滨州潜凸起Ⅰa54
东营潜断陷Ⅰa6
青坨潜凸起Ⅰa61、东营潜凹陷Ⅰa62
博兴潜断陷Ⅰa7
博兴潜凹陷Ⅰa71
牛头-维北潜断陷Ⅰa8
广饶潜凸起Ⅰa81、牛头潜凹陷Ⅰa82、潍北潜凹陷Ⅰa83、
汞丹山凸起Ⅱc21、夏庄凹陷Ⅱc22
马站-苏村断陷Ⅱc3
大盛-马站凹陷Ⅱc31、沂水凸起Ⅱc32、苏村凹陷Ⅱc33
安丘-莒县断陷Ⅱc4
朱里潜凹陷Ⅱc41、金冢子凹陷Ⅱc42、莒县凹陷Ⅱc43、南古凹陷Ⅱc44
郯城断陷Ⅱc5
曲坊-大哨凸起Ⅱc51、郯城凹陷Ⅱc52
(续表)
济阳坳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讨论

图3 ㊀ 济阳坳陷 5 2 9 . 1 ( a ) 和6 1 6 . 0 ( b ) 地震剖面图 F i g . 3 ㊀5 2 9 . 1( a )a n d6 1 6 . 0( b )s e i s mi cs e c t i o n s o f J i y a n gd e p r e s s i o n
图2 ㊀ 惠民凹陷 4 6 8 . 5线构造剖面图
1-新近系 -第四系 -孔店组; 5-前古近系
F i g . 2 ㊀S t r u c t u r es e c t i o na l o n gt h e 4 6 8 . 5l i n ei nHu i mi nd e p r e s s i o n
2 ㊀ 断裂构造特征
济阳 坳 陷 的 构 造 主 要 以 正 断 层 为 主, 也有少量 的平移断层、 逆 冲 断 层 和 褶 皱 构 造。 按 其 分 布 方 向 可划为三组, 即N E 、 N W 和近 E W 向。 N E向构 造 主 要分布在济阳坳 陷 的 西 北 部, 如 埕 南 断 裂。 断 层 走 向4 5 ʎ 7 5 ʎ , 倾向南 东, 倾 角 变 化 较 大, 并从浅层向 深部逐渐变小, 形成铲式正断层。 N E向断层在区内 比较 复 杂, 一级 N E向 断 层 是 整 个 济 阳 坳 陷 的 控 盆 断层, 次一级的 N E向 断 层 是 济 阳 坳 陷 中 凹 陷 和 凸 起的控制断层。区内形成的北断南超的半地堑盆地 主要受这些断层控制。 E W 向断层在东营凹陷中表 现较为明显, 特别是 对 区 内 几 个 主 要 凸 起 的 形 成 和 分布起到了重 要 作 用。 部 分 E W 向断裂可能是 N E 和N W 向断裂追踪连接的结果。 N W 向构造 主要 分 布在坳陷东南部, 对沾化凹陷和济阳坳陷东部影响 较大。向西部, 这种 现 象 由 于 受 后 期 构 造 的 改 造 而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与对比

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与对比张文化(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研究解释中心山东·东营257000)摘要2003年以前,胜利油田对于上古生界一般不进行细分,统称石炭-二叠系,2003年后,录井资料才开始实现上古生界系、统、组、段的划分,但也主要是依据后期的孢粉资料进行。
前人对济阳坳陷的上古生界做过研究工作,并对其地层特征进行过总结。
目前有关上古生界地层的划分对比缺乏一个统一的方案,地层的岩石矿物学特征较少有人涉及,给上古生界的录井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本文对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上古生界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关键词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对比中图分类号:TE121.3文献标识码:A1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地层分布特征上古生界在济阳坳陷范围内分布广泛,各凹陷中均有其存在,由于剥蚀作用,坳陷周边的隆起区、各凹陷间的部分凸起区缺失上古生界,第三系直接覆盖在下古生界甚至太古界之上。
惠民凹陷的上古生界保存比较完整,其上覆盖中生界。
东营、沾化、车镇凹陷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在陈家庄、义和庄、广饶等凸起的侧翼,由凸起到凹陷区的缓坡地带,地层残存状况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地层保存越来越全、地层顶面越来越新;而在凸起的陡坡地带以及凹陷的中心地带,由于剥蚀作用影响小,上古生界一般均能得以保存,甚至其上的中生界也得到良好的保存。
据研究,华北地台石炭系、二叠系原始沉积厚度分别可达2500米、2000米。
从济阳坳陷范围内上古生界残存厚度来看,一般不大于800米,只在惠民凹陷南部的曲堤、钱官屯,沾化凹陷东部和西部,残存厚度达到1000米以上。
目前,钻遇上古生界超过800米的只有渤930、齐1等9口井(表1)。
4、梁古1、禹古1、聊古2、堂古1、堂古2、康古1、康古2、康古3、康古4等11口井钻遇上古生界。
2上古生界地层划分2.1地层划分标志地层划分标志包括以下几方面:地震反射标志、层序地层学标志、环境标志、岩性组合标志、标准层及标志层标志、电性标志、古生物标志。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

济阳坳陷地层特征渤海湾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早第三纪发育多套生油层系。
为便于研究胜利油区油气生成一运移一聚集规律,本书将其前第三纪地层统称为基底岩层。
油区第三系下伏的基底岩层几乎已经改造,构成背斜及向斜。
背斜即所称的凸起,向斜即所称的凹陷。
(一)、太古界太古界泰山群是胜利油区最古者的基底岩层,它常组成凸起的核部,如呈子口凸起、无棣凸起、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等)。
泰山群在陈家庄凸起及其以北的呈子口凸起和无棣凸起埋覆较浅,为580~1450m。
滨县凸起、广饶凸起等其埋藏较深,均在1500m以下。
本区泰山群岩性较复杂.以多种片麻岩为主,其次为闪长角闪岩、角闪岩,局部为黑云母石英片岩及黑云斜长变粒岩。
郑家地区泰山群揭露厚达360m以上,岩性主要为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偶夹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
片麻岩的原岩为砂、砾岩,变粒岩的原岩为泥、页岩,经过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普遍遭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属角闪岩相,肉眼观察常误定为花岗片麻岩。
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呈高阻尖峰状,自然电位曲线变化幅度较大,微电极曲线形态或与块状渗透砂岩相似,或多呈锯齿状,表明高、低渗透层间互。
(二)、下古生界胜利油区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和下、中奥陶统。
寒武系与下伏太古界泰山群呈不整合接触,含7个组,自下而上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风山组。
下、中奥陶统含5个组,自下而上为;冶里—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八陡组”.各组之间均为连续沉积。
其生物化石主要有牙形石、介形类、腕足类、棘皮类及三叶虫等,以牙形石研究较详。
总厚度约为1400m,临清坳陷下古生界分布广泛,厚度较大。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在凹陷部位埋藏较深,在凸起部位分布不均,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种为大面积遭剥蚀,如呈于口凸起、庆云凸起、无棣凸起和宁津凸起仅在凸起边缘有其分布,例如五号桩一桩西,郭局子、车西等处;第二种为局部遭剥蚀,如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和广饶凸起侧部均有其分布,例如垦东、罗镇、平方王、草桥和八面河地区;第三种为保存完整,如孤岛凸起和义和庄凸起。
济阳坳陷早古生代层序划分与石油地质条件

济阳坳陷早古生代层序划分与石油地质条件谭俊敏;李明娟【摘要】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整体表现为两大基准面旋回,即寒武系馒头组至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和奥陶系下马家沟组至八陡组,两大旋回对应2个超层序8个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生储盖配置关系研究表明,超层序A烃源岩总体不发育,而其顶部亮甲山组白云岩是重要的潜山油气藏储集层;超层序B顶部的风化壳发育多期岩溶作用,储集层条件优越,是潜山油气藏的主要储集层,马家沟组沉积期的泥灰岩和厚层灰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是潜在的烃源岩.该区上古生界下部的厚层暗色泥岩是一套优质的区域性盖层,与下伏的寒武系和奥陶系可构成优越的生储盖组合,对形成原生油气藏十分有利.【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028)003【总页数】5页(P307-311)【关键词】济阳坳陷;早古生代;地层层序;油气勘探;油气远景【作者】谭俊敏;李明娟【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00;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济阳坳陷位于华北地台的东部、渤海湾盆地南部(图1)。
在古生代沉积期,为华北地台的一部分,东部以郯城-庐江断裂中段与鲁东隆起相隔,南部以齐河-广饶断裂与鲁西隆起相连,西部和北部以埕宁隆起、渤南凸起与渤海湾盆地的黄骅坳陷、渤中坳陷相临,西南部与临清坳陷相连。
其东部处于渤海海域,陆上面积约为2.65×104km2.目前,在下古生界已发现20余个“新生古储”式的潜山油气藏,但在原生油气藏勘探方面还未有突破,最近在位于研究区西南部的曲古1井于奥陶系见到了油斑显示,油源分析认为可能来自下古生界。
因此,研究下古生界是否具有原生油气藏潜能,对探索新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2],以沉积学研究为基础,分层序对下古生界进行成藏组合条件系统研究,分析其石油地质条件。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以一套黄绿、灰褐、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底部为一套薄层的黄灰色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灰色灰岩
以紫红、紫灰色砂质页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等。 砂质页岩富含云母片,为主要标志层。
上部灰色灰岩、鲕状灰岩与暗紫红色页岩互层。下部为紫红 色、棕红色页岩与同色白云岩、灰岩互层。底部有一层深灰 色含燧石结核灰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深变质的片麻岩。
上部:褐灰色灰质泥岩,劣质油页岩夹薄层灰岩及泥岩。局 部地 区见块状砂岩和礁灰岩。 中部: 灰色、褐灰色泥岩,灰质页岩夹砂岩、碎屑灰岩、鲕状灰 岩 等。 下部:蓝灰色 泥岩为主夹薄层白云岩,砂岩,泥岩中出现石膏。 有蓝灰色 泥岩标志层。是本区的生油层系,也是含油层系之一。与下 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部:红泥岩段。在东营中央隆起带为一套膏岩层。 下部:红泥岩、红砂岩互层。潍北红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含 油层系
孔二段 50-650 孔三段 150-270
150-600
300-600
300-850
奎山段68
万山段107
160
58
140
54
61-190
50-290
94-207
80-130
100-157
40-60
45-75
118-190
60-100
20-50
105-238
(未 穿)Z
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岩性组合特征 土黄色粘土和流砂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含煤层系。主要为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煤层与炭质 泥岩。中生界地层中砂岩均含有火山喷出岩岩块,以此为标 志和上古生界地层相区别。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红色砂泥岩沉积,夹有少量灰色泥岩。顶部奎山石英 砂岩是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层。 为一套泥岩为主夹砂岩的砂泥岩剖面。泥岩以红色为主。顶 部有铝土矿,是控制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古 生界 PZ1
240
100-110 50-100
寒 武 系 ∈
1、注意灰岩(有石英 自形晶)裂缝岩屑油 40-60 浅灰黄、绿色页岩夹灰质结核及薄层竹叶状灰岩,灰岩为透镜体。 气显示; 2、兼探 由灰褐色、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和灰色致密隐晶灰岩、结晶灰岩夹薄层 地层软硬间互,防井斜、防掉 太古界地层含油性 180-280 黄绿色页岩,有煌斑岩侵入体、鲕状灰岩等区域标志层。 牙轮;防页岩坍塌扩径;防裂 时,要卡准界面,按 缝性渗漏。 设计取准太古界风化 紫灰、绿灰色砂质白云母页岩夹不纯的浅灰色灰岩和具交错层理的海绿 80-100 淋蚀带岩心,落实岩 石砂岩和粉细砂岩,底部有灰紫色鲕状灰岩。 性、裂缝发育情况及 紫色页岩(易碎)、紫灰色、暗紫色砂质云母页岩,夹薄层灰色鲕状灰岩 30-60 含油性。 、灰岩透镜体,有煌斑岩侵入体。 鲜红色页岩(易碎),紫绿色页岩、灰质页岩夹蓝灰色、灰黄色薄层灰岩 ∈1 馒头 90-150 (府君山灰岩)、泥质灰岩,底部为薄层的蓝灰色砂质灰岩,含燧石结构 组 。与下伏泰山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馒头组页岩顶为Tg2反射层 馒头组页岩顶为T 馒头组页岩顶为 反射层。 >660 浅棕红色片麻岩(岩性破裂状混合岩化黑云二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变粒 油质轻,深层可能为 岩石坚硬,注意选好钻头类 岩),局部地区夹有煌斑岩岩脉。顶部风化淋蚀带裂缝、溶洞、溶孔发 凝析油气藏。注意观 型,易掉牙轮及扭断钻具。注 育。由油源断层和不整合面与第三系生油层沟通形成新生古储油气田。 察油气显示和岩屑, 意井漏井喷。 是王庄油田以及埕北30区块桩古23区块古潜山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 必、棕红、灰绿色泥岩与棕红色、灰紫色长石石英砂岩互层。 峰组 奎山段 浅灰、灰色厚层状石英砂岩与灰紫、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顶部 上统 上石 30-50 有灰白、浅灰色粗粒石英砂岩。 P2 盒子 二 灰紫色、深灰色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夹灰色黄绿色中颗粒石英砂岩,顶 万山段 组 迭 部有鲕状铝土矿,含泥质、铁质多,是地层对比标志层,大王庄地区有 1、防蹩跳钻,防煤层坍塌、 40-60 系 油层。 扩径。 2、注意钻达风化壳 P 下石 的岩性及钻时,必要时停钻循 灰色、灰绿色泥岩和灰色、灰白色粉砂岩、砂岩互层,向下颜色较深, 环观察。防钻开古风化壳发生 下统 盒子 70-160 夹黑灰色碳质泥岩、薄煤层及铝土矿。 组 恶性井漏。 3、凡设计钻 上古 P1 山西 上部以灰色砂岩和灰质砂岩为主,中部黑灰色碳质泥岩和2~3层煤层夹 探下古生界(或太古界)底层, 生界 60-90 钻入灰岩或片麻岩,必须下技 组 云煌岩,下部灰色泥岩与碳质页岩互层。 PZ2 深灰、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与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 术套管坐入灰岩或片麻岩1~2 上统 太原 3--4层煤层,韵律明显,上中部含三层厚2~3米的深灰色灰岩,富含蜓 米,防上部地层坍塌,可以用 160-180 组 科化石,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分布稳定,底部厚层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与 小于1.05的钻井液钻开下部地 C3 层,减少油污污染,及时发现 下伏地层分界。 石 油层。 碳 上中部深灰色泥岩、灰岩夹煤线;下部紫红色、黄褐色、灰色铁铝质粘 系 土岩、砂质粘土岩;底部为灰色、灰白色铝土矿。上部有厚约3米的灰 C 中统 本溪 色南定灰岩;中部有褐黄色徐家庄灰岩厚3~6米,含蜓科化石、燧石结 40-60 核条带;下部有厚1--2米浅灰色草埠沟灰岩,含海相化石及黄铁矿晶 C2 组 粒,距风化壳8--10米,这三套灰岩为区域对比标志。风化壳为G层铝土 矿、高岭土矿,厚约2--4米。本层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层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层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1、油质轻,多以 防井漏,注意溶洞放空, 裂缝含油,灰岩岩 快钻时观察油气显示,注 屑见石英自形晶; 意卡准取心层位,及时落 2、地层变厚可能 实含油性、岩性。需要加 是地层变陡,岩性 重时,用青石粉。 重复可能有逆掩断
防井漏和油气侵入。 注意白云岩、灰岩裂 缝的油气显示,卡准 层位,见快钻时取心 。
1、防风化壳之下裂缝、溶
(灰岩粉)加重。
深灰、褐灰色厚层灰岩和豹皮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含燧石 条带(结核)灰岩,局部有角砾状泥灰岩和云煌岩。裂缝发育,局部有溶 马家 150-600 沟组 洞,本层若与油源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则可能含油。为义和庄、桩西、 埕岛等古潜山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 冶里 下统 -亮 O1 甲山 组 风山 组 上统 长山 ∈3 组 崮山 组 张夏 中统 组 ∈2 徐庄 组 毛庄 下统 组 上部为灰色、灰黄色含砾含泥质白云岩和灰岩夹煌斑岩,中部为中厚层 灰色、浅灰色含燧石结构(条带)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 白云质灰岩和粗晶白云岩、后者为对比标志层,裂缝发育。是桩西、义 和庄等地区古潜山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 灰色、深灰色泥质白云岩、结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蓝灰色灰岩。 灰色、灰白色结晶状灰岩,中部有绿色页岩夹结核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对比标志层),底部赤褐色灰岩、含海绿石碎粒。
上统 蒙阴 组 J3 中统 三台 侏 组 罗 J2 系 J 下统 坊子 J1 组
0-200 350
上部浅灰、灰色、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砂岩、含砾砂岩。下 部为杂色含砾砂岩与灰色砂质泥岩互层。 上部灰色、灰紫色泥岩和砂质泥岩夹厚层灰色煌斑岩。下部紫色泥岩与 注意有无煤气层,在 灰色白云质泥岩、砂岩、含砾砂岩互层。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防煤层 油源断层附近砂岩可 坍塌。 上部灰色砂岩及紫色泥岩夹灰黑色碳质泥岩,局部含煤层;中部灰紫色 能含油。 泥质砂岩为主夹灰黑色碳质页岩及煤层。下部灰绿色泥岩与碳质泥岩互 层夹灰色砂岩、闪长斑岩。坊子组顶为TJ地震反射层。侏罗系与古生界 坊子组顶为T 坊子组顶为 地震反射层。 地震反射层。 (或太古界)之间的剥蚀面为Tg地震反射层 或太古界)
济阳坳陷中生界至太古界地层综合状况、 济阳坳陷中生界至太古界地层综合状况、钻井工程故障及地质录井工作提示大表
界 系 统 段 组 (阶) 厚度(m) 0-270 岩性组合特征及地震反射层 上部紫红色、棕红色泥岩,紫红色中粒砂岩、硬砂岩(成分主要为安山 岩粗碎屑);下部紫红色、杂色砾岩、含砾砂岩(砾石成分为正长斑岩、 安山岩、凝灰岩等岩石的岩块,杂基胶结)和紫红色页岩、灰绿色粉砂 质页岩互层。 工程故障提示 地质录井工作提示
上统 王氏 组 K2 白 垩 系 K 下统 青山 组 K1 中生 界MZ
>700
观察裂缝中有无油气 防掉牙轮、扭断钻具,防裂缝 显示。肉眼难以确定 上部灰色暗紫色中--酸性喷发岩(安山岩、玄武岩,致密坚硬,钾长石 岩性时,以镜下鉴定 性井漏。 斑晶结构,具小气孔),夹灰色泥岩(性脆、微含砂),顶部夹一层暗紫 岩性为准。 色中粒硬砂岩。下部灰色、暗紫色安山质凝灰岩夹紫红色泥岩(微含砂) 。沾化见深灰、灰黑色玄武岩,惠民凹陷见杂色流纹岩。在广利东风6 井喷出岩裂隙中见油迹。白垩系青山组顶为TK地震反射层。 白垩系青山组顶为 地震反射层
奥 陶 系 O
中统 O2
上部为深灰色、褐灰色砂屑灰岩、隐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及白云质灰 洞发生恶性井漏、卡钻、 观察岩屑、岩心的裂 岩;下部为浅灰色、灰黄色中厚层隐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局部夹角 八陡 井喷; 2、有放空时摘 缝含油情况,卡准风 100-200 砾状灰岩。本层淋蚀风化严重,裂缝、溶洞发育,为古潜山油藏的储集 组 转盘实测溶洞高度; 3、 化壳,注意井漏,防 层。是垦利、义和庄、埕岛、草桥等古潜山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当上 漏取岩屑。 多储备钻井液,用青石粉 中奥陶顶为T 覆有石碳系--二迭系地层时,中奥陶顶为Tg1地震反射层 中奥陶顶为 地震反射层。
1、在油源断层附近 储集层砂岩可能含 油,注意观察油气显 示; 2、钻下古生 界井卡准风化壳,捞 准三层灰岩(即南定 灰岩、徐家庄灰岩、 草埠沟灰岩),向下 追索见G层铝土矿, 见灰岩钻进1米观 察,取心2-3米,落 实层位、岩性、含油 性,确定技术套管下 深; 3、卡准风化 壳,注意区别灰岩地 层和灰岩砾石层,若 难以区分,则取心证 实。
太古 生界
Ar
泰山 群 Arst
本表是根据胜利油田广大地质工作者几十年积累的大量钻探和研究成果,在《胜利油气区钻井地质标准设计》一书和前人
制表人:陈寿康
制表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