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时深关系表

合集下载

第十九次课: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特点

第十九次课: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特点

BZ26-2-1
40
BZ25-1-1
45 BZ35-2-1BZ36-2-1
PL14-3-1 25 35
ZC1 ZC1
BZ34-7-1
50
80 75 70
55
ZC1
BZ6
60
滨浅湖相
曲流河平原
辫状河平原
渤中地区馆陶组砂岩百分含量与沉积相分布图(据技术部,2006)
渤中凹陷各地区孔隙度对比
渤西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图
地层 深 310度0
组 段 (m)
SP
240 20
GR
30 80
岩性剖面 ILD
1 40
DT
61020

泛河 沉滥积相
旋回
备注
平 决亚口相 原扇 相 长期 中期 短期
3200 3300
泛滥平原 三角洲 平原
三角洲 前缘 三
MSC7
3400
3500
东 东 一 段 3600 东
营二
3700

3800

3900
1.5
1.0
0.5
0.0 0.0

II A
2.0
东二下段
1.5
II B
1.0
III
0.5
Ro=1.0%
0.1
0.2

II A
Ro=0.5%
0.3
0.4
沙一段
II
B
III
0.0 0.0
2.0
1.5
1.0
Ro=1.0% Ro=0.5%
0.1
0.2
0.3
0.5
0.4
0.0
O/C原子比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1]
古近系部分次生孔隙是由长石 (包括斜长石和 钾长石) 、中基性火山喷出岩屑和杂基溶蚀形成 。这
类次生孔隙主要为粒内溶孔 、铸模孔 、超大孔 。从高 岭石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地证实这一 点 。在 1600~2500 m 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范围 , 高岭石含量异常高 ,在 2000 m 附近 ,高岭石的含量 可达 70 %~90 % ,而超过 2600 m 以后 ,高岭石的含 量很快下降 ,平均只有 30 %左右 。说明在 1600 ~ 2500 m 深度范围有相当部分的长石发生了溶蚀作 用 ,尔后转化为自生高岭石 。
表 1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和特征
Table 1 Pore classif ication of Paleogene in the Jiyang sag
孔隙类型


特征
原始粒间孔隙经
压缩原生粒间孔
颗粒点线接触
压实收缩而成
原始粒间孔隙经胶结 碳酸盐胶结 原生孔隙 胶结剩余粒间孔
后剩余的粒间孔隙 物充填粒间
2 次生孔隙成因和发育规律
由于济阳坳陷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古成岩场 、古
第 2 期 朱筱敏等 :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
199
图 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隙类型及垂向分布演化 (数字为深度 ,m) Fig. 2 Pores and t heir evolution of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 he Jiyang sag (number means dept h , m)
沾化地区古近系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长石溶 蚀有关 ,从 2000 m 至 3500 m 可以见到大量的长石 溶蚀 ,同时出现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沉淀 ,而碳酸 盐胶结物溶蚀较少 。如孤南 138 井 2100 m 和孤北 105 井 2900 m 处 ,同一个样品中长石溶蚀非常严重 而粒间充填的白云石胶结物却保持有良好的晶形 ,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一、东营凹陷地层及层序地层特征

东营凹陷底层及层序地层特征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属于济阳凹陷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凹陷内古今系地层沉积厚度超过五千米,主要由湖泊成因的砂岩和泥岩组成。

东营凹陷古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孔店组(Ek)、沙河街组(Es)、东营组(Ed);新近系由深到浅依次发育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第四系发育有平原组(Qp)。

一、古近系东营凹陷在古近纪构造演化中发育了5个较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或局部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相当于地震标准层TR(前古近系基底与古近系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7(沙河街组四段与孔店组之间的不整合面)、T6'(沙河街组四段与三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2(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与下亚段之间的不整合面)、T1(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图1),由此将东营凹陷古近系分为4个二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孔店组、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东营组。

(一)孔店组(Ek)孔店组呈角度不整合主要覆盖在中生界之上地层年龄65Ma,其中凹陷西部的临商地区孔店组之下是下白垩统,凹陷北部是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凹陷中部以及与东营凹陷的过渡地区,孔店组主要覆盖在古生界之上,局部地区在太古界之上。

处于盆地初始缓慢沉降时期,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相均有发育,凹陷中央发育烃源岩和大套膏盐岩;形成于早期初始裂陷构造演化阶段,处于湖泊、河流冲积扇沉积环境。

其中,孔店组二段以砾岩、泥岩互层分布为主,发育湖相暗色泥岩沉积,夹杂轴页岩和碳质泥岩,目前认为孔店组地层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的深层,;孔店组一段砂岩和碳质泥岩广泛分布。

孔店组层序在东营凹陷分布范围较广,在地震剖面上较易识别初次湖泛面与最大湖泛面,这两个面将孔店层序划分为地震反射特征明显不同的三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二)沙河街组(Es)沙河街组又进一步细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

其中,沙四段主要分布膏岩、泥岩和少量白云岩,地质年龄50.5Ma。

最新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的环境分-精品

最新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的环境分-精品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的环境分0引言中国低孔低渗油气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

目前,对低孔低渗和致密储层等非常规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前人建立了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13],指出储层低渗特征具有沉积作用主控、压实作用主导、溶蚀作用改善、胶结作用强化的特征[14]。

低渗储层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科技文献中,至今尚无统一定义。

大多数研究者依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及技术水平,将低渗储层的物性下限定为1×10-3 μm2[15],认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比如早期快速的压实作用、中期石英次生加大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以及后期微弱的溶蚀作用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发育陆相断陷湖盆,这类湖盆的陡坡带因具有坡度陡、物源近、古地形起伏大和构造活动强烈的特点而发育多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这些扇体临近烃源岩区并与其呈指状接触,可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23]。

近年来,在中国东部断陷盆地中,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油气藏成功勘探便是典型实例。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位于埕南断层的下降盘,从东营组至沙河街组发育了大量的近岸水下扇扇体,这些扇体规模大,沉积物粒度较粗,油源条件好,勘探潜力大[24]。

据第3次石油资源评价,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油藏拥有剩余资源量约2×108 t,是胜利油区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25]。

近年来,完钻的车66、车660井在车镇凹陷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扇体中(对应次生孔隙发育带或“储层甜点”)获得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油气流,标志着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巨大勘探潜力。

但由于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构造背景特殊,近物源,沉积速率快,沉积分异差,内部结构及沉积规律复杂,加之对低孔低渗储层成岩序列和储层质量认识程度较低,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异常高压特征分析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异常高压特征分析
收稿 日期 :0 5 0 2 ; 订 日期 :0 6 5 1 。 20 —1 — 1 修 20 —0 — 3
图 1 渤 海 湾 盆 地 东 营 凹 陷构 造 演 化 剖 面
Fi 。 S r c u a v l t n o h n yn g1 t u t r le o u i ft e Do g i g o S g h o awa a i a ,t e B h i n B sn
中图分类号: TE11 1 2 . 文 献标 识 码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渤海 湾盆地 济 阳坳 陷 东 营 凹 陷 和沾 化 凹 陷 均
有异 常高 压发 育 , 人 已对济 阳坳 陷压 力场特 征及 前 异常 高 压 形 成 机 制 做 了 大 量 研 究 。东 营 凹 陷 从 22 0r以下 开始 发 育 异 常 高压 , 三段 地 层 主要 0 n 沙 处于该 超 压体 系之 中 , 三段 烃源岩 由于压实 和欠 沙 压 实 作 用 以及 生 烃 作 用 , 成 了 异 常 高 流 体 压 形 力口 。沽化 凹 陷压力 纵 向上也 呈 两段 式 分 布 , ] 异 常 高压开 始 深度 为 2 5 0m_ 。但 是 , 于济 阳坳 0 5 ] 对 陷异 常高 压形成 的地 质 时代并 没有 详 细论述 , 而异 常 高压形 成 的时 间与 油 气 大 规模 二 次运 移 的 时 间
V o128, . No. 4
A u ., 06 g 20
渤海 湾 盆 地 济 阳坳 陷异 常 高压 特 征 分 析
许 晓 明 刘 震 , , 谢启 超 。 张 善 文。 赵 阳 , , , 蔡进 功。
(. 1 石油 大学 石 油 天 然 气 成 藏 机 理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2 4 ;2 中 国 石油 天 然气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长 庆 油 田 北 029 . 分公 司 勘探 开发 研 究 院 , 安 西 7 0 2 ; . 国石 油化 工 股 份 有 限公 司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 , 101 3 中 山东 东 营 275) 50 1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22
古地理学报
第 4卷
较窄的条带环绕扇三角洲前缘分布 , 与半深湖或浅湖亚相毗邻( 图 2A) 。 辫状河三角洲相分布于研究区东侧和西侧( 图 2A) , 以东侧为主。其中以三角洲前缘 亚相最发育 , 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主体 ; 三角洲平原亚相仅见于义 121 井以东, 前三角 洲亚相以较窄的条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前缘周围, 与半深湖亚相毗邻( 图 2A) 。 近岸水下扇相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 , 是由于受埕东断裂带的控制 , 坡度陡, 碎屑物质 直接进入湖底而形成。以内扇和中扇沉积为主, 外扇呈狭窄带状围绕中扇周缘展布 , 与半 深湖亚相过渡( 图 2A) 。 湖泊相主要分布于洼陷中西部 , 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湖、 浅湖、 半深湖亚相, 而湖泊较深 部位则发育盐湖相。其中以半深湖亚相最发育, 分布于洼陷中部, 主要由深灰色泥岩、 膏 质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和膏岩组成。在盆地沉积中心的新义深 9 井、 新渤深 1 井、 义东 36 井一带及局部深洼地区沉积了一套盐湖相的膏岩。浅湖亚相呈条带状沿研究区的西部分 布, 东部局部也有分布 ( 图 2A) , 主要为灰岩与泥岩互层沉积。而滨湖亚相仅见于西南部 的邵 56 和罗 58 井一带。
第 4卷
第4 期
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Vol 4 Nov
No 4 2 0 0 2
2 00 2 年 1 1 月
文章编号 : 1671 -1505( 2002) 04 -0019 -11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康仁华1 彭德堂
1
刘魁元1 罗顺社
2
赵翠霞1 李维锋
经历了若干次加深 湖最为发育。
在以下各节中将依次论述各个时期沉积相的展布与演化情况。为叙述方便, 沙四段 沉积时期称为 沙四期 , 沙三段沉积时期称为 沙三期 , 依此类推。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
断层受张力作用拉开,下盘地层因重力塌落,形成逆牵引背斜。 断层受张力作用拉开,下盘地层因重力塌落,形成逆牵引背斜。 胜利、杨二庄和海四井等。 如:胜利、杨二庄和海四井等。
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和同生断层底劈隆起油气藏类型
5、 断鼻带:1)一般分布于凹陷斜坡部位。2)有些在基岩隆起背景上发育 、 断鼻带: 一般分布于凹陷斜坡部位 有些在基岩隆起背景上发育 一般分布于凹陷斜坡部位。
1955年开展了大规模油气普查; 年开展了大规模油气普查; 年开展了大规模油气普查 1964年开始全面石油地质勘探, 年开始全面石油地质勘探, 年开始全面石油地质勘探 目前已经找到100多个油气田, 目前已经找到 多个油气田, 多个油气田 建成了胜利 辽河、华北、 胜利、 建成了胜利、辽河、华北、 大港、中原等油气田区 等油气田区。 大港、中原等油气田区。
渤海湾盆地
一、概况
盆地类型:华北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盆地类型:华北地台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是中朝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支、 是中朝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支、燕山期 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 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 面 积: 近20×104km2。 ×
单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双断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断裂发育较晚, 双断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断裂发育较晚,两 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陷。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如辽河 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陷。多分布于盆地边缘, 东部凹陷。 东部凹陷。
双断构造与二级构造带的关系
7、 斜坡带:发育于坳陷周边斜坡上,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尖灭,超 、 斜坡带:发育于坳陷周边斜坡上,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尖灭,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圈闭类型共有四类八种型式(图13)
1.构造圈闭油气藏
①穹隆型圈闭。位于二级构造带轴部。有时呈披覆构造,有 时呈挤压背斜。
油气层在构造顶部厚、边部薄,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如王徐庄 油田和濮城油田等。
②逆牵引型圈闭(滚动背斜)。位于凹陷或二级构造带主断层 下降盘。圈闭由同生断层下降时的重力塌扭作用所形成。常沿 着主断层下降盘成串分布。油气藏受构造高点控制,深部高点 依次向断层面下倾方向偏移。上下油藏各有独立的油水界面。 如胜坨油田和港东油田等。 ③断块型圈闭。构造被一系列断层所复杂化。油藏分布在断 层两侧,靠断层愈近,油藏厚度愈大。油水界面比较复杂。各 断块之间,含油层位不同,油层厚度不等,油水界面不一致, 甚至原油性质也有差异。如东辛油田和临盘油田等。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由三条大断裂呈羽状排列, 走向北北东,构成渤海湾盆地 区的西部边界。 7.黄河深断裂带,走向北西西,延伸200km,为内黄 隆起与开封拗陷的分界断层,是盆地的南界,
上述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边界及盆地内大型沉 积拗陷区和隆区,使盆地内构造呈 现东西分带 南北成块的格局.
1.郯庐断裂带
2.齐河_广绕深断裂带 3.聊兰_埕西深断裂带 4.沧东深断裂带 5.宝坻_昌黎深断裂带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 7.黄河深断裂带
凹陷是拗陷内次一级的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较厚的 下第三系沉积。全区共划分了50 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在 拗陷内多呈雁行排列。如冀中拗陷内就有四排呈北北东 雁行排列的 凹陷, 下第三纪凹陷的基本型式有两种,即单断型凹陷和双断 型凹型(图3—5)。 1.单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 下掉另一侧台升的箕状凹陷. 它们一般分布在拗陷腰部。 单断式凹陷是常见的凹陷形式。 2.双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 断裂发育稍晚。两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 陷,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如辽河东部凹陷。 上第三纪形成的凹陷,断裂活动一般较弱,在凹陷中 心部位沉积厚度最大,如渤中凹 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