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讲义

广播电视概论讲义
广播电视概论讲义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讲义

本讲义仅供新闻学系内部教学使用,因涉及版权问题,任何个人或机构请勿擅自引用或复制,请同学们不要将本讲义上传到网上。

导学

课程性质:广播电视概论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广播电视学科发展简介:

导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学概念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第一节广播的定义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和网络广播。从讯息形式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第二节广播电视学的学科体系

广播电视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属于应用学科;二是综合性强,是边缘学科。

广播电视学与诸多学科都有结缘的关系,并在传统学科的结合部形成了新的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

史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发展史

有线传播→无线传播——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立体传播方式

近地传播→卫星传播

模拟传播→数字传播

第一节从有线传播到无线传播

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斯把布达佩斯市700多条电话线连接起来,定时报告新闻,被称为“电话报纸”,有线广播从此诞生。

1906年12月24日,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

1910年,美国人李·德·福斯特通过广播播送报纸要闻,出现了最早的广播简讯。

1918年,苏俄建立无线电广播实验室。

1920年,美国底特律建立一家实验性电台,播送州长竞选新闻,被称为首次广播新闻。

1920年11月,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呼号为KDKA的商业无线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市开播,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诞

次示范了能以无线电播放电影的机器,它被称为电视。

1927年,美国的法恩斯沃思成功用电子技术把图像从摄像机传输到接收器上,这是公认的电视诞生的标志。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于11月2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这是世界电视事业的正式开端。

美国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

第三节从近地传播到卫星传播

一、广播的传播方式:

(一)无线传播

(二)有线传播

(三)卫星传播

二、近地传播指的是无线电波沿地表传导的模式,主要是指中短波段及调频波的无线电广播模式。这种传播方式受到技术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信号覆盖。

无线传播的基本途径:

1、无线传播有三种基本途径:地波、空间波、天波。

2、地波--- 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它可以传得很远,遇到障碍物时,它可以绕射。但是也会因为被障碍物吸收一部分而减弱。

3、空间波---包括超短波、合称微波。它是在空气中传播的。空间波是直线传播,传播距离接近于目视,一般在50至100公里以外就很弱了;没有绕射能力;遇高山或高大的建筑就受阻。因此,在远距离接收首先就要把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建在高山或很高的电视塔上同时,空间波的远距离传送还要借助若干个中继站(如微波站)。每个中继站接收到前面发来的电波后,再转发到后面的中继站,即接力传送。同时,每个中继站也将收到的电波发转给本地域的用户。

4、天波---是用短波。它也是直线传播。但它是直接射向高空,到达大气层外层的电离层。因此不受高山等障碍物的影响。到达电离层的电波会被折射和反射到地面。天波的发射距离远,而且发射频率越高,传的就越远。但是,天波的传播不够稳定。太阳黑子活动、昼夜和气候等因素都会引起电离层位置和密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接收。

1、有线传播的电波是沿着导线传送出去的。

2、有线传播的特点:区域的封闭性,信息的针对性,受众的稳定性,易于普及。

3、有线电视,也称电缆电视。最早出现在4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为了提高偏远地区的收看效果,人们在山头竖起接收装置,将收到的电视信号用电缆传送到用户家中。由于它图象清晰,抗干扰

性强,频道多,因而很受观众欢迎。现在这种电视通常同卫星传播结合起来,将卫星传送来的各种电视信号转送给用户。

卫星传播

卫星传送是卫星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发给地面的转播台,作为地面转播台的信号源,再由地面转播台转发给各个用户的卫星传播

方式。

第四节从模拟传播到数字传播

数字电视

传统的电视是采用模拟的方式,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电视信号的。新兴的数字技术则把模拟电视信号转变为数字电视信号并进行处理、传输、接收和记录。数字技术能够大大压缩电视节目,使得原来传输一套节目的频道可以传输多套节目,从而大大增加受众可收看的节目数量。数字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信号处理和传输的质量,从而极大地改进接收效果,电视画面会比模拟电视清晰一倍以上(成为高清晰度电视),音响效果可以同电影院和剧场媲美。2

网络电视

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

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

第二章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史

第一节美国广播电视事业

20世纪初,美国就有一些科学家和无线电爱好者开始从事无线电广播的试验。1906年圣诞节前夕,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一个实验室里进行简短广播取得成功。

1910年李·德福雷斯特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转播了歌唱家的演出。

1919年威斯康辛大学WHA广播台试播了市场行情及气象情况。

1920年8月20日,《底特律新闻》报社楼上的电台开始每天播送音乐、讲话和新闻。这是德福雷斯特的名为8MK的实验台,1921年改称WWJ电台。

在随后的发展中,美国的广播电视经历了与报纸的市场竞争,寻求在商业体制与公共体制之间的平衡,建立了节目供求体制,理顺了地面、卫星和有线的关系。美国广播电视发展的突出特点应该看作是一部公共广播电视平抑商业广播电视弊端的历史,我们按照美国广播电视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其分为八个发展阶段。

(一)广播的初创时期

1920年11月2日,西屋电气公司的KDKA电台开播。

由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组建的新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NBC,其前身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建立的WEAF台),于1926年11月15日开始播出。

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于1927年9月18日开始播音,第二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

(二)广播的辉煌时期

1934年,继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红色、蓝色广播网之后,第四个广播网——相互广播公司成立。

1.节目形式丰富——30年代是广播节目成熟的时期。广

播网普遍采用了后来被电视所仿效的节目形式:

1)新闻节目:新闻节目中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

的结构形式被视为最具时效性

2)板块节目

3)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一方面导致了广播公

司公信力的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广播的巨大影响

力。它促使美国政府修订了广播政策:在广播剧中不允许插

入虚构的简明新闻,并把这作为一条戒律。

4)现场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

5)新闻评论节目——对重要的事件进行评述并完善了新

闻的播出形式,使简要新闻发展成为一种新闻形式。

2.报纸和电台的关系从合作到竞争——1933年,美国三

大通讯社即美联、合众和国际新闻社停止了向电台出售新闻。

但是,向电台出售新闻毕竟是赚钱的生意。于是,一些报纸

联合成立了专门为电台提供新闻的电台社。由电台社向电台

每天提供两次5分钟的新闻。这样一来,电台社发展起来了,其中著名的穆尔电台社向230家电台提供新闻,并向几家报

纸提供新闻。当通讯社看到利益被电台社占有时,便不再承

担同报纸达成的协议,也开始向电台出售新闻。经过一番周

折,电台终于站住了脚。

3.“炉边谈话”

(三)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战争使广播电视的发展停留在1940年以前的水平。到1945年,调频台的数量仅在940个左右,全国仅有6个电视台,不到l万个电视接收机。除纽约的电视台在战时播放了大量的戏剧实况外,其余电视台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播放。战争还使调频台与调幅台的竞争向后推延了10年左右的时间。

成立“战时情报局”,对广播节目作出的调整,包括取消《街头采访》节目;

在沿海城市停止播放气象消息;

对大功率电台实行警戒。

在战时,广播的第一功能被定义为:动员大众支持战争,其次才是提供信息和娱乐等。

爱得华·默罗和《这里是伦敦》

美国电视业的诞生

1)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电视播映的试验,30

年代已有二、三十家实验性电视台,一些大的电气制造公司是电视实验的重要推动者。

2)美国无线电公司所属的全国广播公司1936年开始电

视播放,1939年4月又播映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式以及罗斯福总统的讲话,以后还多次播映体育比赛。

3)1941年6月,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纽

约的电视台分别获得联邦通信委员会签发的执照,成为美国第一批商业电视台,从而宣告了美国电视业的正式诞生。

4)1943年,NBC的“蓝色网”分离为“美国广播公司”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ABC)。1948年4月19日,正式以电视台的方式出现在公众眼前。从此出现了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四)战后过渡时期(1946——1952)

解除了严酷的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电视和调频台的迅猛发展。

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晚间新闻节目。

1949年2月14日,NBC创办了电视新闻节目《骆驼新闻大篷车》。

20世纪50年代初,电视开始创办时事新闻专题节目。

1951年,CBS的默罗和弗兰德利创办了CBS的第一个带有评论性质的电视新闻时事专题节目《现在请看》。

1952年NBC的董事长韦弗提出了“电视杂志”的概念,创办《今天》、《今晚》、《监督》等杂志型节目。

CBS在电视领域也与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全国广播公司(NBC)展开了激烈的竞争。CBS聘用好莱坞的演员开办了许多出色的大众

娱乐电视节目,如喜剧《我爱露茜》和《爱德·萨利万节目》等。在CBS大挖人才的同时,许多电台和电视台也改变了股份划归到这个公司麾下。CBS在这个时期取得的巨大发展,就得益于大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特别是三位著名媒介人物给CBS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形成了它的三个历史阶段:默罗时代、克朗凯特时代和丹·拉瑟时代。

(五)满足市场的细分化时期(1953一1960)

1953年起,电视取代广播成为主要的娱乐媒介。

广播成为“伴侣媒介”,收音机找到新的听众群——移动的人群和特殊的群体(带有怀旧情感、孤独心境、自我意识等),广播率先向“狭播”转化,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纷纷针对各自的听众群来办,经营趋于地方化、小型化。广播则向社区延伸和渗透,节目更有地方特色,这使得广告特色更加地方化,以招徕地方商家的广告为主。

电视开始朝着大范围的覆盖发展。

1953年,默罗主持每周名人访谈《面对面》(Person to Person)。他总是在节目中和各界名流讨论生活中较为轻松愉快的话题内容,很少有争论性的问题。这与他在《现在请看》中咄咄逼人的评论风格是大相径庭的。所以,《面对面》和1952年至1955年的电视纪录片《现在请看》被认为是开创了电视新闻的新风格。

(六)稳定发展的成熟时期(1961—1980)

从1963年开始,除了美国广播公司外,所有的电视新闻都扩展到了30分钟。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由沃尔特·克朗凯特主持的新闻报道成为

电视新闻的榜样。自克朗凯特开始,晚间新闻的播音员成为"新闻主持人",他们对新闻报道选题和制作过程的参与程度和决策作用越来越大。

CBS多个新闻节目的创立

1976年,CBS开始尝试在晚间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中插播一分钟的新闻,称为"新闻胶囊"(news capsule)。一分钟的"胶囊"实

际上是42秒的新闻报道、8秒钟的口播新闻和10秒钟的广告时间组成。由于这一分钟的新闻是插播在收视率很高的娱乐节目中的,所以这个小新闻时段节目吸引了很多本来热衷娱乐节目的观众,并把他们逐渐吸引到固定收看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中。

全国广播公司在上个时期开办的《亨特利和布林克利报道》,以其机敏的问答形式继续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电视对肯尼迪暗杀事件持续三天半的报道创造了连续报道的纪录。

196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由制片人唐.休伊特策划的《60分钟》节目带来了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上的革命性变化,这个节目直到今天仍然占据收视率的榜首。

《60分钟》不设固定的栏目主持人,只让本期节目的出镜记者在演播室做简短述评。它的主持人都是记者,记者同时也是主持人,这是它的要求,也是它的特色。后来《60分钟》开辟了专门的新闻评论版块。

每期的《60分钟》基本由3个独立的新闻深度报道和1个新闻评论版块组成,深度报道各13分钟左右,评论版块4分钟左右,加上片头导视、片花和广告,总共60分钟整。

除了各个广播网播出的常规晚间电视新闻外,这个时期出现的比较著名的早间新闻有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今日》和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你好,美国》等。最著名的深夜新闻则是NBC的《今夜》。

(七)市场竞争加剧媒体兼并(198l—1990)

联邦通信委员会放宽了对有线电视和独立电视台的限制直接

导致了媒介购买、兼并或联合的行动热潮。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80年代的标志性成果是杂志型电视新闻,如《急救9ll》、《20/20》、《我们的世界》

电视娱乐节目上,仍然是以情景喜剧为主

1987年成立的福克斯广播公司是美国全国性商业电视广播公司

拉瑟时代CBS新闻观的改变

电视新闻发展到主持人明星制时代,丹·拉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继任克朗凯特的位置成为CBS新闻部第三位台标式的代表人物。拉瑟的新闻工作经历体现了美国传统电视新闻标准和原则在后工业社会的变迁和异化,不可避免地被浓重的商业味所感染。

1)瞬间原则

拉瑟时代CBS晚间新闻的新闻价值取向也与克朗凯特时期有所不同。拉瑟曾说过:电视新闻需要"瞬间"(moment),一条电视新闻中至少应该有两到三个"瞬间"。

何谓"瞬间"?拉瑟解释说就是让电视观众看到新闻事件的同时,能感觉到它,嗅到它,知道它。而我们记得,克朗凯特时代的晚间新闻中多数是事件型硬新闻报道,一般来说,风格平直而朴素。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吸引观众注意的正是拉瑟所谓的"瞬间"原则。新闻报道中的感情因素和细枝末节被大肆渲染。

比如,常常可以看到灾难新闻中,电视画面上充斥着那些被灾难袭击的人们的表情和神态,很多时候采用大特写镜头捕捉人物的痛苦表情;在报道罢工或抗议活动的新闻中,电视画面上突出表现被警方的警戒线挡住的示威者的愤怒,突出表现双方的身体和行动冲突。

2)后院篱笆原则

拉瑟就电视新闻价值提出的另一主张是"后院篱笆原则"。(back-fence principle)80年代,电视新闻关注最多的是这样三件事: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伦敦狄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电视新闻应该对哪件事更关注,更多报道呢?拉瑟说,去报道皇太子的新闻。原因就是"后院篱笆原则"。

什么是"后院篱笆原则"呢?按照拉瑟的解释,就是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一个问另一个:今天的重要新闻是什么?那么她们多半会谈论王妃的新生婴儿。

我们再看看前任新闻部总裁萨朗特给CBS新闻部定下的准则是"我们做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人不能、不应该、也不可以把我们的新闻价值判断建立在我们认为受众最感兴趣的事情上……"CBS的新闻价值观在拉瑟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八)世纪之交的美国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正在加速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多媒体。

从节目的播出和盈利模式到广告的营销方式,再到受众的服务方式都发生转变

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全国广播公司)

1926年11月建立,几十年来依靠它的母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财政实力和技术设备的优势,一直在广播电视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并把业务扩展到图书出版、唱片磁带等领域。198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合并,更增强了它的经济后盾。1995年有直属电视台6座,附属电视台208座,直属电台8座,以及少量附属电台。1996年该公司同美国微软公司联手创办一套24小时播出的新闻频道(MS/NBC),同时在因特网上播出;继而又开设有线电视频道CNBC。该公司还积极发展国外业务,创办了对亚洲的商业新闻频道ANBC和对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新闻频道,这些都通过卫星传送。按照总收入排名,NBC这些年一直居于美国各电视公司的榜首。

电视网每周向各地电视台提供一定数量的节目,在固定、统一的时段播出,双方各自经营一定的广告时间。

四大电视网各自拥有2OO多个affiliate stations,即附属台,其中有10——30家是owned—and—operated stations,即电视网拥有并运营的直属台。

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927年2月建立,几十年来实力不断壮大,现在兼营广播电视、唱片和出版业务,向来以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和出色的节目主持人称誉美国电视界。1995年有直属电视台7座,附属电视台200座,直属电台14座,以及少量附属电台。1995年8月,西屋电气公司将它收购,1999年美国大传媒集团维阿柯姆(Viacom)又购买了它,成为它新的主人。

默罗时代

克朗凯特时代

唐·休伊特迈克·华莱士

丹拉瑟时代

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美国广播公司)

1943年在NBC分出来的蓝色广播网基础上建立,1945年6月正式用现名。1953年同联合派拉蒙剧院公司合并,增加了节目制作能力。1985年为大都市媒介公司收购,组成大都市/美国广播公司。1995年7月又为著名的传媒集团沃尔特·迪斯尼公司买下。1995年拥有直属电视台8座,附属电视台220座,直属电台13座,以及少量附属电台。

FBC( Fox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福克斯广播公司)成立于1986年10月,国际传播巨头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媒介集团将他当年购买的六家电视台联合组建而成。几年间发展迅速,1993年已有直属电视台8座,附属电视台128座。1996年6月该公司同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经营商美国电信公司(TCI)合办全日夜有线电视新闻节目。1997年1月购买了新世纪通信集团的全部股权;1997年9月又部分控制了另一家拥有大量电影和电视剧资料的公司,实力不断壮大。

CNN(Cable News Network,有线新闻网)

CNN开创了“24小时滚动播出”、“热线电话”、“卫星传递”、“数字图像”等崭新的新闻传播模式以及呈现方式: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实况,经由通讯卫星天衣无缝地连接,再由主播贯穿全场。

CNN新闻特点:主播兼主编;现场报道;“braking news”插播。

PBS(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公共电视网)

是美国的一个公共电视机构,由349个加盟电视台组成,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维吉尼亚州阿灵顿县;旨在运用非商业电视、因特网与其它媒体所提供的高质量节目与教育服务,去丰富人民生活,并达到媒体告知(inform)、启发(inspire)与愉悦(delight)的社会责任。

在公共电视的发展中,两大基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特基金会成立了电视工作室,为全国的教育电视台无偿生产、提供节目。

在卡耐基基金会的赞助下,针对教育电视台的发展状况及资金来源,经过历时三年的研究,完成了“卡耐基l号报告”。在报告中,他们提出建立介于商业电视与教育电视之间的“公共电视”:“它将是文艺财富的视觉化,旨在参与重大事件,解决社会困境以及政治难题”。这份报告的重大意义在于:改变了美国非商业电视的名称,同时倡议建立全国制作中心,把整个体系联结在一起。

组织构架:PBS不是一个完全中心化的网络。它是由各地公共电视台组成的成员组织,没有电视制作团队,主要负责节目在各电视台之间的流通、发行。节目来源于7家主要地方电视台,以及独立制片人。

经费来源:政府、基金会和个人募捐;企业赞助

第二节英国广播电视历史概况

1922年12月,马可尼公司联合其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揭开了英国广播事业的历史。

1927年元旦英王颁发“皇家特许证书”,将已建的民营公司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授予它在全国经营无线电广播的特权。

独家垄断时期(1936年——1954年)

1936年BBC建立了电视台,11月在全世界率先定时播放电视节目。1937年进行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实行战时体制,BBC改归政府宣传部领导,国内外广播坚持进行,但电视播映暂时中断。

战后BBC恢复原有机制,广播事业进一步发展,1946年6月恢复电视播映,至1957年底初步形成全国电视网。

BBC和IBA的“双头垄断”时期(1954年——1992年)

1954年6月议会决定允许开办商业电视,并组建独立电视局(ITA)负责管理。

1955年9月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伦敦电视台)开播。

1964年,BBC开设电视二台。

1967年用PAL制式开播彩色电视。

1972年,议会又决定开放商业广播,并将独立电视局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

1973年第一家私营电台(伦敦广播公司)开播。

公私并存的新时期(1992年之后)

1988年11月,英国政府发表了有关变革广播电视体制的白皮书。1989年12月向议会提交了新的广播电视法案

新广播法的基本意图是要放开广播电视市场,创设更为自由的竞争环境,以促进广电事业的繁荣,同时也要求切实保证节目质量。根据这一法案,原有的独立广播局和有线电视局均被撤销,代之以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 , ITC)和无线广播局(Radio Authority ,RA)。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坚,也是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BBC是个国有公营的机构,关于它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法律文件加以规定。一个是国王颁布的“皇家特许证书”,另一个是每次“皇家特许证书”发出后,该公司与政府主管部门订立并经议会批准的“执照协定”。

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

早期有线电视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专门的有线电视行业则在80年代才有发展,发展缓慢。

卫星电视——1983年默多克集团的空中电视频道开播。1989年改称空中电视台(Sky TV)。1990年11月兼并了英国卫星广播公司,组成英国空中广播公司(B Sky B)。

法国广播电视事业史

1922年法国邮电部正式在艾菲尔铁塔设立电台,定期播放节目,从而开始了法国广播事业的历史。

(一)国营为主、允许私营时期(1922一1944年)

1923年实行广播特许经营,扶植公共广播,限制私人电台数量。1935年法国开始电视试播。

1938年定时播放少量的电视节目。

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电视停办。

(二)国家垄断时期(1945一1981年)

40年代末广播业就已超过战前水平,50年代广播网已覆盖全国。1945年恢复电视播放,1964年开办电视二台,1972年增设电视三台。

1967年议会同意开放电视广告。

(三)国营私营并存发展时期(1982年以后)

1982年7月《视听传播法》允许民办广播存在。

1985年1月政府宣布开放商业电视。

1986年《传播自由法》确认了公共广播电视和商业广播电视并存的体制。

日本广播电视发展史

政府控制的垄断事业——

日本于1925年3月22日无线电台试播成功,开创了广播事业。1926年,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家合并成立“日本广播协会”,成为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机构。日本广播协会成立两年后就形成了全国广播网。

1928年形成全国广播网,二战期间成为战争宣传的重要工具。

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

战后,日本广播协会在盟军监督下改组。

1950年““电波三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和广播自由的原则,确立了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轨体制。

1951年出现了以广告收入为主要财源的民间广播,第一批私营电台获准营业,并组成了“日本民间广播联盟”。

1939年实验电视播映。

1953年2月,东京电视台开播;

1953年8月私营的“日本电视广播网”(NTV)在东京开播。1960年9月第一批彩色电视开播,1975年彩色电视在全国普及。1963年日本首次利用通信卫星转播了美国的电视,不久又实现了双向互转。1964年10月东京奥运会的卫星转播盛况空前,随后卫星转播趋于经常化。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一、民国政府时期广播电视事业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上海出现了一批由外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由美国人奥斯邦于1922年12月在上海创办的

1923年,美商开孚洋行在上海设立广播电台

1926年10月1日,中国人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1927年3月18日,我国第一座私营商业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1927年5—9月,就在“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开播后不久,天津、北京等地的广播电台也相继建立。自此以后,我国的广播事业蓬勃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宣告成立,它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二、人民广播电视事业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在延安创立。自此,人民广播事业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1940年12月,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开播,电台的发射机房和播音室设在延安王皮湾。这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开端。

1947年3月14日,延安台秘密转移到瓦窑堡继续播音。3月21日起,延安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3月25日,进入北平,陕北台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成为具有中央台性质的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5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台改名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接管、改造旧中国的广播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建设人民广播电台,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广播事业奠定基础的历史阶段。

(三)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1958年4月7日,广播事业局召开了第五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广播有三个任务:宣传政治、普及知识、文化娱乐。

1958年春,中国第一套黑白电视广播设备试制成功。

1958年5月1日,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继北京电视台之后,许多省、市也纷纷建立了电视台。1958年10月上海电视台成立,同年12月哈尔滨电视台开始播出。这是中国最早的三个电视台,他们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早期播出的电视节目非常简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是电视台长期的、经常的和大量的新闻节目来源。故事影片和喜剧转播在早期电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试拨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

(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年,粉碎“四人帮”,中国电视业迎来了两年的拨乱反正时期。

1976年12月21日,以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和《东方红》为标志,文艺领域开始解冻。

1977年10月开办的《世界各地》和《外国文艺》,开始向观众展示外部世界丰富多彩的生活。

北京电视台可以和全国的部分省级电台互传节目,一个全国性的电视广播网逐步成立。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

为了应对节目荒的困难,1979年8月,广播事业局召开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电视台大办电视剧。同时,立即从海外进口影视片。这次电视节目会议,标志着中国电视开始走出等节目的状况,走向独立自主办节目。

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史上,商业广告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上海电视台屏幕出现了“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的内容,随机播出了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1.5分钟的《参茸补酒》。

新时期中国自制电视剧出现在1978年。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19部各地制作的电视剧。上海电视台的三集侦破电视剧《玫瑰香奇案》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先驱。

1986年开始,中国电视剧生产实行“制作许可证”制度。电视剧的质量开始提高,形式日趋多样,数量更是迅速增加。

新闻的发展使电视的地位空前提高。1980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内容的在英美的两个主要来源——维新新闻社和合众国际电视新闻社同时改航寄影片和录像带为通过卫星传送新闻图像,使国际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跌宕起伏。

1983年3月31日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方针的同时,对事业建设其他方面的一些方针、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六)中国电视的全面发展

90年代是传播业的高科技频频出现的年代。中国电视又迎来一个大步进入市场的新高潮。

这一时期,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电视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更加繁荣。

进入90年代以后,央视的新闻节目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 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 第二章 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 取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 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各国的广播电台迅速及时地报道战争消息,有的广播电台派出记者(默罗)到前线采访,播出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报道。一些国家元首(丘吉尔、罗斯福)多次到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动员鼓舞人民同法西斯斗争到底。 4)、调频广播的诞生:1923年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开始研究调频广播,1933年达到实际应用地步,1935年建立了最早的调频广播。因为战争,政府暂停发放执照。战后,美国于40年代建立了一批调频电台。50年代,英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办起调频广播。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 5)、数字广播:80年代,出现了数字广播,90年代出现网络广播NJ (Net Jockey)。 6、调频广播的优点:(1)、频带宽,容纳的电台数量多; (2)、音质好,广播质量高; (3)、抗干扰能力强,调频广播工作于超短波频段,超短波是直接波,电波传播稳定,可稳定收听。(4)、发射距离与地理条件有关,可控制、调节,既解决了覆盖问题又不“外溢”; (5)、建设维护费用低,不需要大功率发射机。 7、1884年,德国23岁的保罗·尼普科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尼普科圆盘)。保罗·尼普科被誉为“电视鼻祖”。 8、1925年第一次显示出一个木偶的眼睛和鼻子;1926年1月26日在伦敦为英皇室作了公开示范表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9、贝尔德也由于第一次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相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帕尔制、塞康制。 2、广播电视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着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中流动。采用数字技术后,家庭电视机不仅能看到几百套电视频道,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还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子商务、即使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大量的资讯信息和服务。 3、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4、文化的维模原理:文化的维模原理是指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当所传播的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让容易被接受,并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中;而如果外来的文化对原有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作用时,便会竭力阻止。 5、文化优势扩散原理:是指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相对优越性的文化其核心是创意,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也就说优势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反之亦然。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6、广播电视语言: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等,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元素的存在,准确地表达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使广播电视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集散地。 7、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队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有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 8、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以及代表媒介经常出外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 9、一体化采访:一体化采访是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即完成幕后采访的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一体化采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采访方式,它适应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尤其突发性事件新闻的采访。 10、分期式采访: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这一采访方式适合于非事件性新闻及新闻专题报道。他的优点是:报到时间上较为宽裕,能对新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有利于新闻向深度开掘。 11、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 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 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 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 13、深入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并不是新闻体裁; 14、广播语言的三大元素音乐(渲染气氛),音响(营造真实环境),人声语言。 15、广播电视人声语言的要求有口语化,规范化(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优美化。 16、景别有远景(场面),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表现情绪)。 17、电视画面的特性与功能有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电视画面具有现场感;电视画面具有客观性,电视画面具有主观性,电视画面具有表意不确定性(纪实和形象传播)。 18、蒙太奇:它原是一个建筑业的一个术语,它又称镜头语言,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义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广播电视概论 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系统:通过无线点播、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域或一定区域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 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2.彩色电视制式:即彩色电视图像扫描、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制式,具体是根据发送、接收 端对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标准。 3.电视真人秀:主要指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电视制作机构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到 一个竞技类的活动当中并根据规则完成这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剧本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和目标自由发挥和表现,电视治国机构则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 4.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 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为“杂志型节目”。 5.(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 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2)对象集约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内容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板块式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4)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专业化:指的是广播电视机构以频率和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 分,以满足特定的市场和受众需要。 6.广播电视新闻:作为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 息,则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义的结果。 7.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8.视听率(Rating):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 总人数的百分比。 9.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x AI):是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喜好与评价的一项指标,测 量出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满意程度。 10.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 CATV):也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光光缆组成的分配系 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一填空题。 1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 2细节包括哪两个方面:(情节细节),(动作细节) 3用(最简练、最归纳、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来刻画角色造型。 4角色设计需要在组合关系中获得形象的(节奏变化与和谐)。 5(内容形式)和(画面形式)需要设计风格相协调,这样沟通营造出来的作品,才是为主题服务的。 6在镜头剪辑蒙太奇中很重要的原则是(轴线原则)。 7 1926年1月26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举行第一次电视公开示范表演,映出了一个办公室勤杂工的活动影像。由于他的的贡献,英国人自豪地称他为“电视之父”。同样被美国人誉为电视之父的是(法恩斯沃思)。 8 1980年,美国(国际卫视)的成立,对其传统的三大网,即NBC, (ABC ) 和CBS 构成了巨大冲击。 9目前各国的彩色电视主要采用(nast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 10 声音与画面的组合方式有三种(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 12“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最早提出的是清初()。 13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制度大体有三种类型(私营商业制、公共服务制、公共国有制.. 14世界上第一座公认的广播电台是(KDKA电台),第一座公认的电视台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36年建立的。 16(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说:“所以的戏剧就是一个冲突。” 17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法有(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18内容形式从故事框架上来讲,分两种形式(情景剧和非情景剧)。 19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包括(前期创作),(拍摄采访),(后期制作)。 20以接受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广播电视的受众划分为(网络),(纸媒),(手机),(广播)。 二判断题。 1电影是细节的艺术。动画片是细节的艺术 2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是不可以同步进行的。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可以是同步进行的 3角色造型设计越复杂就好。简练、归纳 4画面分镜头是对未来动画片基础画面蓝图逐步深入和完善的过程。 5情节的内部节奏与镜头衔接的外部节奏是相辅相成的。 三名词解释。 1文字分镜 文字分镜的要求: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是画面分镜创作的依据,~不用像画面分镜一样将镜头组织得很细腻,考虑到每个镜头间的组织关系或设计镜头的具体位置和运动。“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是~的首要任务 二文字分镜的基本格式:A场地B内容 C镜头描述 2性格刻画 性格刻画: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往往是非常类型化的.”类型化”指具备典型的性格和外型.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就像故事片的选演员.角色的形象设计就是需要造型是设计出一

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广播电视的社会性质 (一)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 1、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在由政府控制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2、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本质在国际政治宣传和斗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3、战争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胜利目的,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也是手段之一。 (二)广播电视的公共性 1、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起源 ①无线电频道资源的有限性,使广播电视被视为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的公共资源。 ②欧洲主流观点认为,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广播,但可以通过发放执照的形式间接控制。 2、公众利益和公共服务 ①公共广播电视所追求的公众利益包括独立、平等、全面服务和不迎合的原则。 ②公共广播电视由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机构负责经营与管理,在经济上公共广播电视既不依附于政府,也独立于财团,政治上不为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左右。 3、公共广播电视的典范——BBC BBC 的四个基本原则: (1)保证资金来源独立性; (2)确保主流地位; (3)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4)提倡道义责任感。 4、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 ①美国广播电视采取的是公众委托模式,广播电视运营者是公共受托人,政府对广播机构实行直接的内容规制和间接的结构规制。

②《1934年通讯法》授权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颁发许可证的刚性标准之下,对广播电视进行结构规制与内容规制,以确保广播电视在“公共利益、便利、必需”的原则下运行。 ③许可证的颁发、结构规制和内容规制三位一体,打造了美国广播电视政府规制的基本框架。 (三)广播电视的商业性 广播电视的商业性体现于: (1)企业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是生产广播电视产品的企业; 市场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实现广播电视产品的价值。 1、美国作为商业广播电视的起源 (1)美国早期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中体现了明显的商业性质 (2)美国崇尚自由的社会意识形态最终促成了美国广播电视商业性质的确立 2、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媒介的特征 (1)美国的广播电视由私人投资、私人所有,它们既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附于政党;(独立性) (2)美国私营商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完全遵循利润第一的基本原则,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商业性) (3)作为国家私营企业体系的一个分支,美国商业性的广播电视也遵循“自由竞争→垄断→更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发展规律,高度竞争成为商业广播电视的突出特征。(市场性)3、广播电视的商业化浪潮原因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自己总结)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1、印刷媒介:优点:(1)读者拥有主动权。(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 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2、广播媒介:优点:(1)跨时空性。(2)即时性。(3)较强的亲和力。(4)他可以真 实而逼真的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声音传播。(5)声音传比一听就懂,易于沟通,因而也就较能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受众。(6)多功能性。不足:过耳不留,稍纵即逝,无法重复,不容细想,受众较为被动。 3、电视媒介:优点: (1)声像并茂,视听兼容。(2)电视媒介的覆盖范围广,公众的接触面 高。(3)画面传播,一看就懂。(4)形象生动,优美感人。缺点:不变重复,影响逻辑思维,已造成负面效果。 4、网络媒介(新媒体): 优点: 1.互动性强,受众可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2.媒体个性 化突出3.受众选择性增多4.表现形式多样5.信息发布实时。缺点:(1)信息的选择困难。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3)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媒介发展方向 1、互联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数字视频新媒体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在内的各种视频媒体。未来,视频新媒体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信息服务形式变革,带动整个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进程。 3、媒介融合由浅入深,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注重多种传播手段并列应用的全媒体新闻将发展为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融合新闻;各种媒体机构的简单叠加、组合将发展为真正的有利于融合媒介运作的新型机构组织;全媒体记者将与细分专业记者分工合作;媒介机构也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寻找自身新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构建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 4、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在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介形态、终端及其生产也更加专业、细分。一方面表现在媒介形态的分化。单一的印刷报纸已经分化成了印刷报纸、手机报纸、数字报纸等多种产品形态,广播电视分化成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更丰富的产品形态。此外,媒体终端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传播网络的分化,如手机媒体、电子阅读器、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分别依赖不同的传输网络。另一方面是媒介生产流程的专业化细分。在媒介融合时代,由于生产复杂度的提高,更有可能导致产业流程的专业分工和再造,出现信息的包装及平台提供者走向专业化的趋向。现在,在数字报纸、电子杂志、手机媒体领域,专业化的趋向已经显现。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产生的影响 1、新媒体的开拓创新给广播电视带来压力。 2、新媒体与广播电视争夺受众优势明显。 3、新媒体抢夺广播电视广告市场加剧。 4、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更能吸引投资商。 5、新媒体多方挤压迫使广播电视改革应对。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 1.发扬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简答题 1.简述现场直播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 答: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在传播的内容上越来越广泛,而且在传播的手段上也有了新的提升,特别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更使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从另一面看,新闻宣传在局部范围内也出现了偏离方向、脱离群众的倾向。所以这也群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因而,现场直播作为一种尊重受众知情权的有效的形式,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重视。 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报道、采访等转换为广播或电视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 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对于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要求公开信息的权利,以及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不受妨害地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首先,满足了观众的参与性。这种参与性也可以说是互动性。在所有节目中现场直播是最能体现传收双方互动的形式之一。电视现场直播气氛浓烈,真实感强,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现在谈话节目、游戏节目、竞赛节目火爆,既是观众踊跃参与的成果,也体现观众对电视节目参与的热情。其次,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在现场直播中,除了进行视频的转播外,还有记者在现场的报道,记者把在现场通过五官体验到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也能获得在现场一样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所有的经验积累进行提取和综合,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由于现场直播的真实感比较强,因此与其他媒体和其他播出方式相比,观众更倾向于通过现场直播来修正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甚至对社会的刻板印象。然后,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激发了集体想象力和集体情绪。现场直播的内容一般比较重大,观众注意程度高,收看人数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集体行为,有某种集体凝聚力。最后,满足了受众迅速获得信息的需要。而现场直播传递信息的快速、准确,成为这种人群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切实把尊重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放在首位,及时报道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情况、重要活动及其它新闻信息,把实际情况和事实真相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同时,生动、多样地阐述党的意图和主张,从而让百姓明事实之巨细,解问题之深浅,辨传言之真假,知事态之缓急。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以及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的宣传报道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谣言止于公开、阳光化解疑惑。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各大媒体快速反应,将真实、具体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或全程直播、或多側面展示,有效地消除了各种“杂音”、“噪音”,国家也显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强大。 2.从张越和张绍刚看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答:在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因为其低成本和深度,广受业界重视与观众欢迎。但是在目前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不少,优秀人才却一直属于“稀缺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成功地主持一档谈话节目已经成为衡量一位主持人“含金量”多少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一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半边天:张越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她本人是观众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她还获得了播音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然而,张越不像其他主持人那样有着甜美的笑容、苗条的身材,受过严格的播音训练,可她非常受欢迎。首先,亲切、平和、机智,以及与众多女主持人相比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平民生活的热切关注,是张越成功的重要原因。看她主持的节目,她的

广播电视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 武装警察部队兵种包括( )。参考答案:消防部队黄金部队内卫部队 篮球的发明人是()。参考答案:詹姆斯.奈史密斯 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关于《巴黎手稿》的研究主要包括()参考答案:《手稿》评价问题“美的规律”问题实践与美学问题 秦法的基本特色是?参考答案:法治重刑 下列关于晶状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创伤后变混浊,称为青光眼 武装警察部队的主体力量是()部队参考答案:内卫 机会型创业与问题型创业分类是基于什么原因?参考答案:市场缺陷 中国大学MOOC: 经过若干年努力,定将造就一批____的具有较高科技理论的高层次民族科技人才。参考答案:留得住 用得上

干得好 ( )是信息化战争的开端。参考答案:海湾战争 篮球的发源地是()。参考答案:B 按设备的安装地点,广播系统可分为两部分:()参考答案:地面广播车载广播 天使投资发源于()参考答案:纽约百老汇 简述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参考答案:洛伊德将人格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2~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成年)。 轴测图是沿着不平行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到单一投影面P上得到的投影视图参考答案:对 有关骨半规管的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三个半规管共有六个孔与前庭相通

如果按照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来分类,军事思想可以分类为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以及()军事思想。参考答案:当代 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参考答案:对 “泪箸遗珠”表示怎样的错误的筷子使用行为()参考答案: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日伪军合计约()万人。参考答案:170 和成人相比,不是幼儿耳特点的是()参考答案:检查鼓膜时,将耳郭向后上方牵拉 “云”提供3 个层面的服务,分别为、、。参考答案:基础设施即服务 平台即服务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 一、填空题(10x2'=20分) 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 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 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 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 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 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 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 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 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 ~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 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 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 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 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 1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类别:①策划、制片、编辑、导演、导播 ②撰稿③技术人员④媒介人员 19、策划的五要素:策划者、策划依据、策划方法、策划对象、策划效果测定和评估。 20、策划七大原则:喉舌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原则、集体原则。 21.现场摄录(新闻摄录)有三种手段:挑选、等待、抢录。 22.受众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基本受众、参照受众、特约受众、潜在受众。 二、名词解释(6x5'=30分) 1、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播音语言——是专职播音员语言,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贯穿于各个新闻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自己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4、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1)广播系统的内涵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2)广播的分类 ①按照传播信号区分,只传送音频信号的,称为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

而同时传送音频(声音)及视频(图像)信号的,则称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 ②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开放式传送的,称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封闭式传播的,则称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信号的,则称卫星广播电视;通过因特网传送的,称为网上广播(online broadcasting或webcasting)。 ③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④按照技术标准则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内容,与简单的手势、简单音节等传播符号相比,语言更适合表达更为丰富、精确、复杂的内容,人类的语言形成与使用因此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①文字传播极大地克服了口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有了文明史、历史记载,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 ②相较于语言,文字也便于长久保留,如过去只能保存在记忆中的知识与口头文学作品等。 ③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 (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着的革命。 ①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广播电视概论试题集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导论思考题: ?1. 1979年我国电台、电视台的数量分别是99和38座。到1997年,电台。电视台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分别是1363和923座,但是到1999年反而分别下降到了352 和290座。2008 分别为267和283这种起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979年我国电台、电视台的数量分别是99和38座。到1997年,电台。电视台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分别是1363和923座,但是到1999年反而分别下降到了352 和290座。2008 分别为267和283座。这种起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1.我国自改革开放时,广播电视事业规模小,分别只有99和38座。 ?2.自改革开放后,广播电视迅速发展。直接原因是四级办广播电视: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 ?目的:加速发展广播电视,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大的需求。 ?结果:全国广播电视台的数量大幅增长。分别达到是1363和923座 ?但高速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过滥过散,节目资源不足,盗版严重,影响我国加入WTO的进程。 ?3.为纠正以上负面影响,国家出台了.三级办广播电视的新方针: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广播电视总局有关文件,要求停止四级办广播电视,即取消县级广播电视台编制,取而代之的市实行中央、省、市(地)三级办广播电视的方针。全国广播电视台数量大幅减少,留存下来的广播电视台平均实力大大加强,影响力更大,增强了抵御国际传媒冲击的能力。。 第1章思考题 ?1. 广播发明过程中三次主要技术进步的发明人分别是谁?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苏联发展广播事业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3. 电视诞生及其关键技术发明是什么? ?1.21、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办的? ?2、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情况如何? ?3、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广播事业发展是何种情形?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经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5、中国电视诞生之初的发事业发展情况如何? 1、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广播事业在发展上有何特点? 2、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电视在新闻报道方面有何新的作法? 3、“文革”对当时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广播电视在“文革”结束以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5、中国的对外广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1.怎样看待广播电视的影响力? ?2.列举广播电视负面影响的实例并说明对广播电视的负面影响人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3.为什么说广播电视是改造社会的全新文化力量? ?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概况

广播电视概论讲义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讲义 本讲义仅供新闻学系内部教学使用,因涉及版权问题,任何个人或机构请勿擅自引用或复制,请同学们不要将本讲义上传到网上。 导学 课程性质:广播电视概论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广播电视学科发展简介: 导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学概念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第一节广播的定义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和网络广播。从讯息形式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第二节广播电视学的学科体系 广播电视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属于应用学科;二是综合性强,是边缘学科。 广播电视学与诸多学科都有结缘的关系,并在传统学科的结合部形成了新的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 史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发展史 有线传播→无线传播——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立体传播方式 近地传播→卫星传播 模拟传播→数字传播 第一节从有线传播到无线传播

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斯把布达佩斯市700多条电话线连接起来,定时报告新闻,被称为“电话报纸”,有线广播从此诞生。 1906年12月24日,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 1910年,美国人李·德·福斯特通过广播播送报纸要闻,出现了最早的广播简讯。 1918年,苏俄建立无线电广播实验室。 1920年,美国底特律建立一家实验性电台,播送州长竞选新闻,被称为首次广播新闻。 1920年11月,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呼号为KDKA的商业无线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市开播,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诞

广播电视概论2018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1.人类第一次用无限电波听到自己声音: 1906年,圣诞节前夕,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的实验电台 ,世界最早广播,美国KDKA电台。 ,世界最早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 4.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时期分别是? (1)初步发展时期(1920年至“二战”结束前) (2)飞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 (3)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5.电视的普及对广播造成的冲击该如何解决?(差异化战略)(1)是细节节目内容,按照节目类别设置不同的频率,如综合台、音乐台、新闻台、宗教台以及文艺台等 (2)是细分受众群体,按照不同的对象设置名称不同的频率,如老年台、青年台等; (3)是利用收音机便携易带等特点,拓展服务范围,开办交通台,气象台等。

6.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 (1)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 (2)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7.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有哪几种体制类型?其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特点:向民间开放,允许自由经营、转让。广播电视机构的言论自由受到美国法律保护。 (2)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特点:承认广播电视可以由人民以商业方式经营,又主张广播电视事业应以公营为主,以商营为辅。 (3)以中国为代表的国有国营体制。 特点:势体现在节目的品位高、严肃,很少或根本没有刺激性内容;而广播电视在公共教育、文化普及等方面的社会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弊端则体现在由于不能按市场规律运作,未出现“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结果。 8.举例说明目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试题B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一学期)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B卷(A/C卷)系别:专业: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 考试时间:120分钟 3. 本试卷满分:100分 4. 试卷适用班级:2017级播音与主持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我国大陆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是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被称为“电视之父”。 3. 广播电视节目管理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 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是______________。 5. 我国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广播语言 2. 广播电视节目 3. 三位一体 4. 景别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广播电视的特点有哪些? 2. 广播电视体制模式有哪几种? 3. 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有哪些?

4.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有哪些社会功能? 四、思维拓展题(共1小题,每小题24分,共24分) 假如让你策划一个校园广播电视节目,说说你的具体想法和实施方案。(节目名称、简介、播出时长、播出频率等)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B卷答案 一、填空题 1.北京电视台 2.约翰·贝尔德 3.事前限制事后惩罚强制近用 4.《东方直播室》 5.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服务受众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广播语言是口头语言的一种,一般被称为“规范化的口语”,具有口语表达通俗易懂、明快简洁的基本特性,但是比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在遣词造句上更加符合语法规范。在我国,广播语言一般是普通话,也有少量使用方言的广播节目。 2.广播电视节目指的是广播电视机构播出内容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播出形式和构成单元。由于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特征,广播电视节目也必须根据线性传播的逻辑和规律,不仅要按照时间段来划分节目单位,也要按照时间顺序来播出节目内容。 3.1997年8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肯定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广播电视体制。 4.景别指的是被摄体在影像画面中所占的范围的大小,也可以被叫做成像面积,是由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及镜头的焦距决定的。景别大体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三、简答题 1.(1)传播对象的广泛性;(2)传播速度迅速及时;(3)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4)接受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5)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6)转瞬即逝,难以保留。 2.(1)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2)公共机构经营型广播电视机构;(3)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