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中杂质和控制及案例分析
原料药中杂质的控制与案例分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药品质控RP-HPLC方法
上市后(仿制)药品
–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 分析方法的最优化 – 分析方法的耐用性 新药研发 – 如何确定分离对象
抗生素室
基于实验设计理念的HPLC方法优化理论
JPBA,2009, 49(5): 1192–1202
抗生素室
洛伐他定和辛伐他定有关物质HPLC分析方法的优化
抗生素室
杂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方法互补原则
– 了解不同方法间的相关性
所有的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验证
(validation)
抗生素室
药品质控RP-HPLC方法
上市后(仿制)药品
–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 分析方法的最优化 – 分析方法的耐用性 新药研发 – 如何确定分离对象
抗生素室
所有的杂质在所选择的RP-HPLC
抗生素室
5. 发生在R3取代基的反应
O R1 HN N O O S CH2OCOCH3 COOH R1 HN N O S CH2OH COOH O R1 HN N O O S CH2 O
当3位碳上的取代基为乙酰氧甲基时,易脱去乙酰基,形成 脱乙酰基降解物。在加热、酸性等条件下,可进一步进行分 子内部环和,此时生成的主要降解产物为内酯。
8
0.100%
U2 9 10 8 U2 9 10
0.050%
杂质2、杂质4是与光照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杂质
抗生素室
如何合理的对原料药中的杂质 进行报告和控制?
依据合成/降解反应机理,鉴别可能杂质!
全过程跟踪杂质在合成工艺中的变化!
抗生素室
杂质控制方法
直接测定
– 色谱法 »HPLC »TLC »HPCE »GC 间接测定 »溶液的颜色检查
CDE培训课件杂质研究及案例分析课程

限度实验:至少应关注和验证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
充分的方法验证
专属性研究
原料药合成中间体、粗品等的分离度考察 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强制破坏实验 制剂的辅料干扰实验 杂质加入实验 和药典方法或经论证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 峰纯度检查(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检测)
前提:被仿品的杂质已得到充分研究,安全性已得到
论证
仿制药杂质研究的特点
杂质对比研究结果分析
杂质谱与被仿品一致或杂质种类较被仿品少,无超过鉴定 限度的新杂质;各杂质含量不超过被仿品
——试制品的杂质控制达到了研究目标 杂质谱与被仿品一致或杂质种类较被仿品少,无超过鉴定
限度的新杂质;但已知杂质含量超过了被仿品 ——改进工艺,降低杂质含量
..\..\化学药品指导原则\化学药物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pdf
例:盐酸帕罗西汀
F
O
O
N , HCl , 1/2H2O
O
EP、USP收载,列出7个已知杂质A-G
HPLC法:控制杂质A(去氟物)0.3%,其它单一杂 质0.1%,总杂质不得过0.5%
手性HPLC控制杂质D(对映异构体)不得过0.2%
以EP标准中的检验方法及限度为参考依据,进行必要的方法 验证
试制样品杂质检查结果符合EP标准要求,无超过鉴定限度的 其它杂质——达到研究目标
若杂质谱与EP标准一致,但杂质量超过限度要求——完善工 艺(精制:优化工艺参数;控制起始原料及中间体质量)
出现超过鉴定限度(0.1%)的新杂质——鉴定结构,分析原 因,修改完善工艺,降低杂质量至0.1%以下。
HPLC法实验结果
杂质达7%以上
方法的比较研究显示,TLC法不适于本品的有关物质检查
ICHM7致突变杂质专题上:分类、控制策略、调查案例

ICHM7致突变杂质专题上:分类、控制策略、调查案例杂质分类2006年文献报道的杂质分类2017年ICH M7文件杂质分类ICH M7文件翻译稿两个文件非常相似:把需要评估的杂质分成5类,ICH M7翻译稿更直观,包含了拟定的控制策略。
两个文件的最大区别是(红色方框):早期采用Genotoxic(遗传毒性),后期ICH M7采用Mutagenic(致突变性)。
细读上述分类,随着毒性杂质的研究,一些分类的细节问题随之暴露,例如:有致突变性无致癌性?有致癌性无致突变性?无警示结构,致突变性未知,致癌性未知,定为5类有风险吗?1:遗传毒性杂质(GTIs)和致突变杂质(MI)有什么区别?遗传毒性杂质(Genotoxic Impurities,GTIs),包含致突变杂质和致染色体畸变的非致突变杂质。
致突变杂质(Mutagenic Impurities)指在较低水平时也能直接引起DNA损伤,导致DNA突变,从而可能引发癌症的遗传毒性杂质。
致突变性(Mutagenicity)通常由标准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结果判定。
一般非致突变机制的遗传毒性杂质以一般杂质水平存在时,通常可忽略其致癌风险。
ICH M7文件关注的是致突变杂质,不是遗传毒性杂质。
2:有警示结构的杂质就一定是致癌性或者致突变杂质吗?ICH M7文件杂质分类第五类,有警示结构但是有数据证明无致突变性和无致癌性。
以香芹酮(α,β-unsaturated ketone,CAS:2244-16-8)为例:含有警示结构,其致突变性测试是阴性,致染色体畸变性测试是阳性,无致癌活性。
属于Class 5分类。
3:没有警示结构的杂质就不是致癌性或者致突变杂质吗?以二乙醇胺(CAS:111-42-2)为例:无警示结构,但有致癌数据,属于Class 1。
硼酸酯类和硼酸类,无警示结构,无致癌数据,但是部分化合物致突变性显示阳性,属于Class 2。
无警示结构,致突变性未知,致癌性未知,定为5类是有风险的,需要进行(Q)SAR预测或者Ames测试去降低风险。
实验二葡萄糖原料药及注射液的质量分析

碘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I2 H 2 O 2 H I IO
IO 3 5 I 6 H 3 I2 3 H 2 O
3IOIO32I
2. 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本品相当于葡萄糖75mg,置碘瓶,加 水稀释至5ml,加缓冲溶液(含碳酸钠14.3%及 碘化钾4.0%) 25ml,再精密加入碘滴定液( 0.1mol/L )15ml,用水密封,在暗处准确放置 30分钟(20℃),加盐酸溶液(2mol/L)35ml,并 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近 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3~5滴,继续滴定至蓝色 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氯化物的检查
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
test)
标准硫酸钾:每1m1相当于100µg的S042- ,浓度以每50m1溶液中含0.
供葡试萄品 糖如注是射强液酸根溶解、据或用药过强物酸处理的过: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
Glucose Injection
生产过程引入的杂质
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 0% and not more than 105.
Glucose Injection is a sterile solution of glucose in water for Injection.
第一法
硫代乙酰胺法
1. 杂质 葡萄糖与硫代硫酸钠具有还原性,碘具有氧化性,先用定量过量的碘和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剩余的
过:
4.供试品处理
1. 溶液如有色: ① 加入少量稀焦糖溶液 ② 用微孔滤膜滤过
2. 供试品如有微量高铁盐:加入抗坏 血酸 0.5 ~ 1.0g
原料药和制剂在开发不同阶段杂质研究和控制策略

原料药和制剂在开发不同阶段杂质研究和控制策略全面地了解和控制杂质是药品研发注册的一项重要期望。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为获得确保患者暴露于杂质时的安全性的必要信息,对杂质(实际存在或潜在)的研究通常是阶段性的。
本文讨论了药物开发过程中杂质研究的阶段性目标、监管机构对于各阶段研究内容的期望以及各药企的常规做法。
化学合成原料药的杂质研究主要包括工艺杂质,如中间体、副产物、遗传毒性杂质、残留溶剂和元素杂质。
强制降解试验常用于研究原料药和制剂的降解杂质。
本文讨论了药物开发不同阶段开展强制降解研究的目的和程度。
1、引言监管机构对于新药中杂质研究和控制的期望已通过ICH相关指导原则建立了多年,ICH Q3概述了对药品注册时杂质研究和控制的要求,包括了解杂质来源,并在药物开发完成时建立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
监管机构要求随着药物开发的进行,对杂质的认识应逐步加深,并用于指导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和贮存,但缺乏有关药物开发各不同阶段杂质研究的具体指导原则。
某些区域性指导原则作为ICH指导原则的补充,可以提供更多阶段性杂质研究的指导,但通常也不够具体。
伴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药物研究者必须决定不同阶段杂质研究的内容和深度。
成本是阶段性杂质研究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因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开发的高失败率,使得在早期阶段即开展全面的杂质研究不切实际。
在各阶段开展杂质研究的首要考虑均应是患者的安全。
由于拟定的治疗用途、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持续时间及患者人群等不同,杂质研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杂质控制是药物开发整体控制策略的一部分。
ICH Q8和相关指导原则描述了控制策略的开发和相关要素。
与安全相关的杂质通常被认为是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CQA)。
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也承认,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杂质控制策略也应相应改变。
本文重点关注化学合成药物工艺杂质和降解产物的研究。
杂质研究包括几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如杂质的鉴别、用于杂质研究和控制的化学基础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为杂质设定特定的可接受限度。
食品药品原料中元素杂质的法规要求与控制方法

原料药中元素杂质的法规要求及控制方法张再奇元素杂质又称重金属,重金属原义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元素杂质包括可能存在于原料、辅料或制剂中,来源于合成中催化剂残留、药品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或辅料中存在的、生产设备引入、或容器密闭系统引入。
某些元素杂质不仅对药品的稳定性、保质期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因为潜在的毒性引发药物副反应。
因此欧盟、美国对杂质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对此项不断修订,中国在加入ICH后对此项检测应该也会向国际靠拢,因此了解法规对元素杂质的要求、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一、各国法规变更史(1)EMA、EP关于元素杂质的修订EP最新版为9.0版,其中保留了2.4.8金属测试方法A-H;2.4.20章节金属催化剂和金属试剂残留检测;5.20金属催化剂或金属试剂残留。
但在9.3增补版(2018年1月1日实施)中5.20项下规定,元素杂质限度遵循ICH要求。
EMA对元素杂质的修订如下表1。
(2)ICH对元素杂质的修订历程ICH于2009年10月批准了Q3D,经多方讨论后,修订版本的Q3D step4于2014年12月16日生效,其中列出了24种元素杂质的三种给药途径的PDE 值,确定实施日期为:新上市许可为2016年6月生效,已上市品种为2017年12月生效。
(3)USP对元素杂质的修订历程FDA规定在2018年1月1日之后,针对USP药典品种,提交新的NDA、ANDA 应该符合USP<232>、<233>。
针对非USP药典品种,申请人提交新的NDA、ANDA时,应该遵循Q3D。
美国对元素杂质的规定与ICH规定在不同时期,内容不一致,但从2017年12月之后,USP对元素种类和限量均与ICH保持一致。
修订历程详见下表2。
(4)中国药典对重金属检测的修订中国药典对重金属检测的修订主要体现在表3中,名称仍然为重金属,方法仍采用比色法,2017年中国成为了ICH成员国,未来中国的药政监管将遵循ICH指南规定,元素杂质与国际接轨也是大势所趋。
ICH药物中杂质的控制及检测方法

物质,包括微生物类杂质(广义)
• 安全保障 • 工艺评价 • 工艺控制
• 杂质来源分类 • 工艺过程 • 反应前体 • 反应中间体 • 副产物 • 残留溶剂 • 贮存过程 • 降解物 • 预包装材料的相互作用 • 污染
报告阈值 0.05%
0.03%
鉴定阈值 界定阈值
0.10%或每 天摄入
1.0mg(取 严格者)
0.05%
0.15%或每 天摄入
1.0mg(取 严格者)
0.05%
附件2 鉴定、界定或报告的杂质结果表
例1:每日最大剂量0.5g,报告阈值为0.05%,鉴 定阈值为0.10%,界定阈值为0.15%
“原始”结 果(%)
(4)提供用于安全性和临床研究中每个批次的各单。
药品质量取决于: • 开发期间产品的全部性质的设计 • 遵循GMP • 确认的生产工艺 • 原料的检验、生产过程中的检验 • 稳定性试验 • 规范(质量标准)
*以上为控制原料、制剂质量的一致性 *规范:确定药物的质量、确保安全、有效的性质
规范中所列的杂志检查项目和限度
认可标准=A或B 否
A或B是否大于 界定阈值?
是
确定最大值: A+放置条件下的降 解物增量 (表示为B)
认可标准=界定阈值或建立新界定阈值(2)
杂质的界定(安全性评价)
从生物安全性来评估某个或某些杂质的水平(level) 一、 ➢ 通过充分的安全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新药制剂,
其中任何一个降解产物的水平被认为已通过界定。 与动物和/或人体中重要代谢物结构相同的降解产物,
对杂质报告和控制的说明
仿制药研发中杂质研究与控制专题

3) 必要时针对自身特点,拟定个性化的注册标准更好地控
制产品质量。所谓“仿品种而不是仿标准”原则。
4) 也绝非将自我仿制做到皆0.10%以下。此乃“自断后
路”!!!
对原研制剂有关物质的“剖析”
★ 综合分析既有质量标准,色谱条件可酌情改变,如:
(1) 尽可能使用25cm长色谱柱。
解决办法:从原料药合成路径和制剂工艺入手;或提取
原料药等手段。(交给制剂员或原料厂工作)
对比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要求
★ 针对原研制剂中不断增加的杂质
(1) 借鉴既有质量限度值(因是共有降解杂质)。
(2) 购买来对照品,验证校正因子。
(3)只要仿制制剂未超出质量标准中所规定限度值,即便超出原研制剂
量亦可(通过缩短有效期)。但现今仿制品效期不允许短于原研品,
超出该限度时,要么同原研制剂、要么通过动物的药
理毒理试验,确证出该杂质限度值】
18
对比仿制制剂与仿制原料药的要求
★ 针对原研制剂中不增加的未知杂质
(1) 杂质含量在鉴定限0.2%以上
仿制品中该杂质可以存在,含量不超出原研制剂即可,
且 6个月考核结果该杂质量无变化/不增加。
结论:质量标准中无需单独控制,笼统要求即可。
(2) 适当减少有机相比例,使各峰分离度增加。
(3) 主成分出峰时间至少12min以后(流速1.0ml/min时) (4) (4)梯度
洗脱流动相配制:
•最科学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A相为高比例水相-低比例 有
机相、B相为低比例水相-高比例有机相(建议至少为10%水相)
•其次是A 相为高比例水相-低比例有机相、B 相为纯有机相。
对比仿制制剂与原研制剂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N R2
COOH
O
S
R1 HN
O HN
OH
R2
COOH
O
H2 S
R1 HN C
HN R2
COOH
2. 氢化噻嗪环的双键异构(Δ-异构)
R1CONH O
B:
H SH
N R2
COOH
R1CONH O
S
N R2
COOH
3. 6、7位氢的反向异构
R1CONH
H
H S
N
O
R2
COOH
R1CONH O
H S
基于QbD理念的杂质控制策略
JPBA,2008, 46(3):431-441
药物杂质的可能来源
阿奇霉素的合成途经
阿奇霉素中可能存在的杂质:37种
1.原料:红霉素 A、红霉素 B、红霉素 C、红霉素D、红霉素 E、红霉素 F、
阿奇霉素B、阿奇霉素C、阿奇霉素E、阿奇霉素F
2.中间体:红霉素A肟(Z)、6,9-亚胺醚、氮红霉素A、红霉素A肟(E)、
加替沙星及10个已知杂质的结构式
0.140%
0.120%
0.100%
0.080%
0.060%
0.040% 0.020% 0.000%
2 1 12
加替沙星注射剂杂质谱分析
3
8
U1 U1 3
5 4
6
7
4
5
6
7
8
加替沙星注射剂杂质谱分析
U2 9 10 U2 9 10
原料的杂质谱分析
主要杂质是杂质3和杂质8
1. 杂质B、杂质E可以源于头孢噻肟的降解
杂质谱分析
头孢噻肟有关物质分子结构
头孢噻肟钠的合成工艺
2. 杂质E可以源于起始原料
3. 杂质E可以源于合成中的 任一中间过程
由于起始物头孢菌素C 含有DAO-CC、DACC和CC-LT等杂质, 在半合成步骤中发生 相同的反应,分别生 成DAO-ACA、DAACA和ACA-LT,进 而生成DAO-CTAX、 DA-CTAX和CTAXLT等杂质。
杂质谱分析
头孢噻肟有关物质典型色谱图(235nm)
杂质谱分析
头孢噻肟有关物质
• 杂质B含量最大,杂质C含量最低 • 合成副产物:杂质A、杂质E和杂质G • 降解杂质:杂质F 0.8%
0.4%
0.0%
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杂质
阐述清楚
– 产品中可能存在那些杂质 – 杂质的来源 – 生产工艺中通过何种手段去除或控制这
洛伐他定和辛伐他定有关物质HPLC分析方法的优化
新优化出的方法比USP的分离度更好,比EP分离出的杂质峰更 多,比ChP所用的分离时间更短,并达到了更好的分离效果
药品质控RP-HPLC方法
上市后(仿制)药品
– 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 分析方法的最优化 – 分析方法的耐用性
新药研发
– 如何确定分离对象
O
S
N CH 2OH
COOH
O
S
R1 HN
N
O
CH 2
O O
当3位碳上的取代基为乙酰氧甲基时,易脱去乙酰基,形成 脱乙酰基降解物。在加热、酸性等条件下,可进一步进行分 子内部环和,此时生成的主要降解产物为内酯。
6. 双键顺反式异构(E-异构)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它啶、头孢地尼等有甲氧亚 氨键的头孢菌素均会产生E-异构体,多数在光照的情况 易发生此类反应。
COOH
O
R
O
N
NH 6 S
NH 2
O
6H
NH
NH 2
O
N6
HO N
具有苯苷氨酸侧链的-内酰胺抗生素可以降解为2-羟 基-3-苯基吡嗪衍生物,这种化合物具有荧光特性,头 孢克洛、氯碳头孢均会产生这种降解产物。
5. 发生在R3取代基的反应
O R1 HN
O
S
N CH2OCOCH 3
COOH
O R1 HN
杂质的分类
有机杂质
– 反应起始物、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 剂、配位体、催化剂等
无机杂质
– 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无机盐及过 滤介质、活性炭等
残留溶剂
– 常用的有69种
基本术语
Qualification(界定):是获得和评价与研发新药相关的 杂质的数据的过程,这些数据用于建立新药的安全阈 值(水平),单个的或一些已确定的杂质的含量在这 个阈值下可以确保药品的生物安全性。
7. 酯的水解 8. 聚合反应 9. 其它反应
基于降解反应的杂质分析
发生在头孢菌素R3取代基的降解反应
O R1 HN
O
S
N CH2OCOCH 3
COOH
O R1 HN
O
S
N CH 2OH
COOH
O
S
R1 HN
N
O
CH 2
O O
当3位碳上的取代基为乙酰氧甲基时,易脱去乙酰基,形成 脱乙酰基降解物。在加热、酸性等条件下,可进一步进 行分子内部环和,此时生成的主要降解产物为内酯。
N-去甲基-N-苯磺酰基阿奇霉素
log P(8.3) 1.28 1.35 2.2 2.24 2.38 2.79 2.8 2.8 3.16 3.54 4.98
9 10
U2
9
10
杂质2、杂质4是与光照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杂质
如何合理的对原料药中的杂质 进行报告和控制?
依据合成/降解反应机理,鉴别可能杂质! 全过程跟踪杂质在合成工艺中的变化!
杂质控制方法
直接测定
– 色谱法 »HPLC »TLC »HPCE »GC
间接测定
»溶液的颜色检查
杂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方法互补原则
CH3
CO2Na
O
OO
N H
N
O
CH3
N H2N
S
N O
S HH
以头孢菌素C为起始物,先经化学或酶催化反应生成7-氨 基头孢烯酸(7-ACA),然后进行酰化反应生成头孢噻 肟酸(CTAX),最后生成头孢噻肟钠(CTAX-Na)。
头孢菌素的各种可能的降解反应类型
1. -内酰胺环的降解
O R1 HN
O
杂质谱控制与杂质控制的区别?
头孢泊肟酯有关物质分析的HPLC色谱图 1=头孢泊肟,2=去甲氧基头孢泊肟酯异构体A,3=头孢泊肟酯异构体A, 4=去甲氧基头孢泊肟酯异构体B+△3异构体,5=头孢泊肟酯异构体B+反式头孢 泊肟酯A,6=反式头孢泊肟酯B,7=N-甲酰基头孢泊肟酯异构体A,8=NACCPOD-PRX异构体A,9=N-甲酰基头孢泊肟酯异构体B,10=N-乙酰基头孢泊肟 酯异构体B,11=头孢泊肟酯开环二聚体A,12=头孢泊肟酯开环二聚体B
些杂质的产生 – 实际产品中这些的杂质水平及变化
加替沙星注射液杂质谱分析
加替沙星及其十种杂质对照品的色谱图 色谱柱: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色谱条件:以三乙胺磷酸溶液 [三乙胺溶液(1→100),用磷酸调节pH值 至4.3±0.05]-乙腈(87: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nm,柱温为 30℃,流速为每分钟1ml。
4.降解产物:去克拉克定糖阿奇霉素A、去克拉克定糖氮红霉素、红霉素8,
9-脱水-6,9-半缩酮、红霉素6,9:9,12-螺缩酮
模拟色谱图 实际色谱图
杂质名称 去克拉克定糖阿奇霉素A
红霉素A内酰胺 阿奇霉素C
3’-N,N-去二甲基氨基-酮基阿奇霉素A 红霉素C肟(E)
3’-去(二甲氨基)-3’,4’-去氢阿奇霉素 红霉素A肟(Z) 红霉素A肟(E) 丙基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E
N R2
COOH
R1CONH
H S
N
O-
R2 COOH
R1CONH
H
H S
N
O
R2
COOH
4. 7位碳相连的侧链反应
O R1 HC C HN
NH 2 O
S
N R2
COOH
R1
H N
O
ON H
分子结构中7位碳侧链上有α-氨基的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 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来星、头孢克罗等药物,还 可发生分子内亲核反应,生成哌嗪二酮衍生物的降解物
杂质谱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
原料药杂质控制的相关法规
Q3A: 新原料药中的杂质 Q3B: 新药制剂中的杂质 Q3C: 残留溶剂
➢化学药品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对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如何进行阐述?
化学方面
– 分类与鉴定 – 报告 – 杂质的控制(检查项目、限度) – 分析方法
安全性方面
– 对安全性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潜在杂质( 在当时的实验样品中不存在或含量极低的杂质 )的安全性评估
Reporting threshold 或 Reporting level (报告阈值或报 告水平):新药注册时杂质应被报告的限度。
Identified threshold (鉴别阈值):新药注册时杂质应 被鉴别的限度。
Qualificated threshold (界定阈值):新药注册时杂质 应被界定的限度。
借助于加速实验,将MEKC分离出的杂质 峰数目与HPLC分离出的含量大于MEKC LOD的杂质峰数目进行比较,当两者基本 相对时,可以认为HPLC方法具有较满意 的分离能力。
药物分析杂志,待发表
HPLC与HPTLC分析庆大霉素的比较
HPTLC中的9号和10号斑点在 HPLC中被检出了吗?
庆大霉素供试品HPTLC色谱图 及对应的UV扫描图谱
采用HPCE/HPTLC方法 验证RP-HPLC方法的有效性
如何验证?
HPCE分析-内酰胺抗生素杂质谱 最佳分离模式的选择